(部编版教材)语文愚公移山精品系列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件1
1.加 强 对 文 化 市场 的管理 ,正确 引导文 化事业 和文化 产业的 发展。 2.大 力 发 展 面 向广 大人民 、反映 人民的 利益与 呼声, 为人民 大众所 喜闻乐 见的社 会主义 文化。 3.加 强 文 化 建 设, 大力发 展先进 文化, 支持健 康有益 文化, 努力改 造落后 文化, 坚决抵 制腐朽 文化。 4.必 须 通 过 改 革, 调整生 产关系 中与生 产力不 相适应 的部分 ,调整 上层建 筑中与 经济基 础不相 适应的 部分, 必须深 入贯彻 落实新 发展理 念。 5.加 快 生 产 力 发展 必须全 面提高 劳动者 的素质 ,包括 思想道 德素质 、科学 文化素 质和健 康素质 。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公开课课 件1
6.要 大 力 发 展 生产 力,必 须加快 科学技 术的发 展,大 力推动 科学进 步和创 新。 7.发 展 中 国 特 色社 会主义 文化是 建设社 会主义 文化强 国的必 由之路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愚公移山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 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 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 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 没有山冈阻隔了。
整体感知
1)惩山北之塞。 2)且焉置土石?
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 上。 冬夏换季,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愚公的观点正确。
一是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开头极写两山之宏伟, 是为后来写愚公的决心移山做引子。 二是写操蛇之神的惧怕反衬愚公的矢志不移,更好地反 衬其精神的伟大。
思想探究
大智大勇、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 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 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疏通文意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山的高 度极高,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疏通文意
商量
提出疑问
疏通文意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 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 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 达汉水南岸,好吗?”(全家人)纷纷表示成。愚公 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 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疏通文意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交换的北 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三个(能)挑担的 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渤海 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一个遗孤,刚七 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 一次。
部编版语文《愚公移山》优质课件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高七八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边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 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将近 面对 苦于 阻塞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
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
• 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7 张PPT)
自此,冀之南,汉之 阴,无陇断焉。
通垄,高地 隔绝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 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7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7 张PPT)
一 读一读字音
zhí
fǔ
zhū
指通豫南 魁父 投诸渤海之尾
hè
荷担者
sǒu
kuì穷匮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太行
二 写一写字形
chéng( 惩 ) 山北之sè( 塞 ) 始chèn ( 龀 ) shuāng ( 孀 )妻 一厝yōng( 雍 )南 万rèn( 仞) jīběn( 箕畚 )
愚公移山
《列子》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 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 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
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学习任务单
【梳理故事情节】用“ ”画出文中表示移山原 因、目标、方式、凭据、结局等的语句,并梳理 情节。
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高万 仞。愚公惩①__ _山__北__之__塞_,__出__入_ _之__迂__也________
_____
移山之因
操蛇之神惧其不 已①_帝__感__其__诚__,_ _命__移_二__山_______
成语积累
原形毕露 毕力平险 (尽,全) 置身事外 且焉置土石 (放置,安放) 荷枪实弹 荷担者三夫 (肩负,扛) 不能自已 惧其不已 (停止)
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智叟用讥笑的语言阻止愚公移山,从侧面写其移山不易。“残年余力”显出十足的 轻视,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则是讥笑愚公无能。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
译 文
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
有子存焉
语气词
以 以残年余力
介词,凭借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来
其妻献疑曰 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其 其如土石何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惧其不已也 代词,他,指愚公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介词,到
于
告之于帝
介词,向
《〈论语〉十二章》
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对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从
义 : 指 草
不 能 毁
物 木山
的 。之
皮 上 所
一 毛
生
的
问 今 古何
的 语 气 表
义 : 何 必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PPT优质课件
合作探究
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 以“愚公”“智叟”对 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 “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 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 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 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实为“鼠目寸光”。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 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 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的道理。
通假字
通“返”,返回
始一反焉(
)
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
一厝朔东( “措”,放置 )
无陇断焉(
)
通“垄”,高地
字词释义
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 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
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 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
西地区。
示纵横若干长度。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 落笔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 置等情况,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预示愚公 出入之迂和移山的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神话中的大力神。 背。
放置、安放。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
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 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 同意吗?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呢?
愚公移山部编版完美版1ppt课件
03
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引导青少年传承和发扬“愚公精神”。
跨文化视角下“愚公移山”故事传播研究
“愚公移山”故事在国外的传播情况
01
搜集整理“愚公移山”故事在国外的译介、研究和传
播情况,分析其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跨文化视角下“愚公移山”故事的解读
02 对比分析国内外对“愚公移山”故事的不同解读,探
天帝感动降神助
描述天帝被愚公精神感动,派神仙帮助 移山的故事高潮。
主题思想解读
01
毅力与信念
分析愚公身上所体现的坚定信 念和顽强毅力品质。
02
勤劳勇敢
阐述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 艰苦奋斗的精神。
03
克服困难
强调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 ,勇于克服的精神。
文学价值分析
01
02
03
寓言特色
艺术手法
文化内涵
如山川、工具等象征元素在故事中的运用,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当代社会中“愚公精神”传承与发展思考
当代社会中“愚公精神”的体现
01
分析当代社会中具有“愚公精神”的人物和事件,探讨其时代
价值。
“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02
阐述“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
用。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发扬“愚公精神”
06
拓展延伸:相关文化现象 探讨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对愚公移山影响研究
古代神话传说对愚公移山故事的启示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为愚公移山提供了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愚公移山中的体现
如愚公、智叟等人物形象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类似体现,分析其共性和差异。
《愚公移山》课件(公开课一等奖)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
面对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并 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克服它们。
坚持与努力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持和努力。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从失败中 汲取教训,不断地提高自己。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设计
《愚公移山》课件(公开课一等 奖)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 课文内容解析与赏析 • 重点词汇与句型讲解 • 知识拓展与文化内涵挖掘 •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设计 • 作业布置与延伸学习建议
01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CHAPTER
02 课文内容解析与赏析
CHAPTER
课文内容解析
故事背景
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 背景,包括古代中国社会 、自然环境等。
故事情节
详细解析故事情节,包括 愚公的决策、移山的过程 、天帝的干预等。
人物形象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包括 愚公、智叟、天帝等,探 讨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 动机等。
课文语言特点与表达技巧赏析
课堂互动: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总结词:分享交流
详细描述: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有助于拓宽他们的思 路,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促进课堂互动和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 信心。
06 作业布置与延伸学习建议
CHAPTER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01
总结词:巩固所学
02
详细描述:通过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课文内 容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并 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克服它们。
坚持与努力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持和努力。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从失败中 汲取教训,不断地提高自己。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设计
《愚公移山》课件(公开课一等 奖)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 课文内容解析与赏析 • 重点词汇与句型讲解 • 知识拓展与文化内涵挖掘 •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设计 • 作业布置与延伸学习建议
01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CHAPTER
02 课文内容解析与赏析
CHAPTER
课文内容解析
故事背景
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 背景,包括古代中国社会 、自然环境等。
故事情节
详细解析故事情节,包括 愚公的决策、移山的过程 、天帝的干预等。
人物形象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包括 愚公、智叟、天帝等,探 讨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 动机等。
课文语言特点与表达技巧赏析
课堂互动: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总结词:分享交流
详细描述: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有助于拓宽他们的思 路,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促进课堂互动和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 信心。
06 作业布置与延伸学习建议
CHAPTER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01
总结词:巩固所学
02
详细描述:通过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课文内 容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部编版语文《愚公移山》课件完美版1
认为不愚的理由:
1.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施,还懂得 地理,在那个时代是“知识型”农民。
2.他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对智叟先斥后驳,而 且逻辑严密,富有哲理,结果使智叟哑口无言 ( “无以应” )。
3.他懂得哲学,即“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 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思考:
• 文中写到了哪些人?这些人对移山是什么 态度?“其妻献疑”是不是不愿移山?
• 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写一个孀妻遗男参 与移山有什么作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辩则通,通则辨”
愚公究竟 愚不愚
想一想,收获更多啊!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山神听到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会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 帝禀报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 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这两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东面,一座 放到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就没有 山岭阻隔了。
无 陇 断 焉
1.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 ——凭你这样大的年纪和衰弱的体力,连 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损毁,又能把(这些) 土石怎么样呢?
1.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施,还懂得 地理,在那个时代是“知识型”农民。
2.他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对智叟先斥后驳,而 且逻辑严密,富有哲理,结果使智叟哑口无言 ( “无以应” )。
3.他懂得哲学,即“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 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思考:
• 文中写到了哪些人?这些人对移山是什么 态度?“其妻献疑”是不是不愿移山?
• 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写一个孀妻遗男参 与移山有什么作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辩则通,通则辨”
愚公究竟 愚不愚
想一想,收获更多啊!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48 张PPT)
山神听到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会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 帝禀报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 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这两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东面,一座 放到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就没有 山岭阻隔了。
无 陇 断 焉
1.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 ——凭你这样大的年纪和衰弱的体力,连 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损毁,又能把(这些) 土石怎么样呢?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精品教学课件
相同点 都对“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处置”提出了疑问
不同点
态度不同 情感不同
愚公妻子支持移山,智叟反对移山
愚公妻子的话语气较轻,表现了她对愚 公的关心、担忧和对移山难题的解决办 法的疑虑;智叟的话语气尖锐,直接表 达了对愚公的质疑、轻视与讥讽(嘲笑)
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 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sè
y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yù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xiānɡ
zēnɡ
kuí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hè
rǎnɡ jī běn
bó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
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杂然相许 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动词,赞同 副词,表示约数
《与朱元思 书》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曾
荡胸生曾云
同“层”,重叠
《望岳》
曾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汝心之固
形容词,顽固
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求之下
动词,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 作品。今本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 问》《力命》《杨朱》《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 和神话传说,如《纪昌学射》《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
出处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 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精品课件(第1课时)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 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2. 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 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2. 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
目录
01激趣导入 02文学常识 0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04疏通文义 05布置作业
激趣导入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 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听赞扬愚公的歌。
文学常识
《列子》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 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 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 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 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之”
“这件事”。如:“操蛇 之神闻之,吿之于帝”。
人称代词,“他 们”。如:“跳往 助之”。
“他”。如:“河曲 智叟笑而止之曰”。
一词多义
副词,“将”。 “且”
如:“年且九十”。
连词,“况且”。 如:“且焉置土石?”
介词,“到”。 “于”
如:“达于汉阴”。
“向”。 如:“告之于帝”。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如:“毕力 平险”中“险”指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中“箕畚”,用土筐。
特殊句式
被动句 帝感其诚(天帝被 他的诚心感动了)。01
宾语前置
何苦而不平?且焉
置土石?
03
主谓倒装 甚矣,(谓)汝 02之不惠(主)。
定语后置
遂率子孙荷担
04
者三夫。
省略句 省略主语。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 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2. 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 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2. 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
目录
01激趣导入 02文学常识 0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04疏通文义 05布置作业
激趣导入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 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听赞扬愚公的歌。
文学常识
《列子》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 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 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 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 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之”
“这件事”。如:“操蛇 之神闻之,吿之于帝”。
人称代词,“他 们”。如:“跳往 助之”。
“他”。如:“河曲 智叟笑而止之曰”。
一词多义
副词,“将”。 “且”
如:“年且九十”。
连词,“况且”。 如:“且焉置土石?”
介词,“到”。 “于”
如:“达于汉阴”。
“向”。 如:“告之于帝”。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如:“毕力 平险”中“险”指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中“箕畚”,用土筐。
特殊句式
被动句 帝感其诚(天帝被 他的诚心感动了)。01
宾语前置
何苦而不平?且焉
置土石?
03
主谓倒装 甚矣,(谓)汝 02之不惠(主)。
定语后置
遂率子孙荷担
04
者三夫。
省略句 省略主语。
部编版语文《愚公移山》完美课件1
《列子》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战国前期郑国人,是老子和 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 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 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 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 1、杞(qǐ)人忧天:杞国有个人老是怕天塌 下来,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喻不必要 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3、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 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的任 务艰巨,衬托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4、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 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1)既表明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支持 ➢ (2)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 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吾与汝毕力平险,
移
全部 险峻的大山
河南省王屋山下 愚公移山的雕塑像
山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直
南岸
可乎?”杂然相许。
赞同
第二段:开始移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提出疑问
凭
连……都 削减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
之于
陇( lŏng)断 穷匮(kuì)
1、用简课洁文的共语有言四概个自括然各段部。分的内容。
课 ➢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
文 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
整 ➢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
体
山。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这
感 是情节的发展。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战国前期郑国人,是老子和 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 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 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 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 1、杞(qǐ)人忧天:杞国有个人老是怕天塌 下来,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喻不必要 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3、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 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的任 务艰巨,衬托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4、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 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1)既表明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支持 ➢ (2)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 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吾与汝毕力平险,
移
全部 险峻的大山
河南省王屋山下 愚公移山的雕塑像
山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直
南岸
可乎?”杂然相许。
赞同
第二段:开始移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提出疑问
凭
连……都 削减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
之于
陇( lŏng)断 穷匮(kuì)
1、用简课洁文的共语有言四概个自括然各段部。分的内容。
课 ➢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
文 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
整 ➢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
体
山。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这
感 是情节的发展。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完美PPT1-PPT精美课件
(3)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将近 况且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语文课件: 愚公移山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语文课件: 愚公移山
(4)诚
帝感其诚 诚心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5)其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代指愚公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6)而
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
表修饰
表转折,可是
23 愚公移山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2.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 3.理解寓意,探究质疑。
列子(约前450—前375),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 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 远。
战国前期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 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 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情 况下完成的。
•
4.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 了父亲 攀爬月 台时的 努力, 没有过 多形容 、修饰 的语言 ,只是 白描, 只是写 实,乍 读很平 淡,细 细品味 ,却情 真意浓 。
•
5.上述情境体现了观众在体育赛事中 文明有 礼的行 为,也 体现了 我国良 好的国 家形象 。
•
6.这种文明有礼的行为有助于人们友 好交往 ,增进 人们的 团结友 爱,有 利于形 成安定 有序、 文明祥 和的社 会。
•
11在现代政治生活中 , 要实 现“ 让 市场 主体 和人 民 群众 有真 真 切切 的感 受” , 必须 要完 善 决策 机制 ,促 进 政府 科学 决 策民 主决 策, 同 时加 强对 权 力的 制约 ,完 善 法律 法规 约 束行 政权 力, 一 定要 把每 一 笔钱 都用 在刀 刃 上紧 要处 。
初中语文_愚公移山_精美课件_统编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精读细研
1.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精读细研
老年男子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用在“如……何”前面加 指草木。 强反问语气。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精读细研
将近。
苦于。 阻塞。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曲折,绕远。 家
尽、全。 直。
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新课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杞人忧天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走近作者
列子 战国时道家。郑人。即列 御寇,亦称“圄寇”“圉寇”。 《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 子贵虚。”“虚”即虚静、无为。 西汉刘向《列子序》谓“其学本 于皇帝老子”。被道家尊为前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精读细研
1.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精读细研
老年男子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用在“如……何”前面加 指草木。 强反问语气。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精读细研
将近。
苦于。 阻塞。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曲折,绕远。 家
尽、全。 直。
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新课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杞人忧天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走近作者
列子 战国时道家。郑人。即列 御寇,亦称“圄寇”“圉寇”。 《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 子贵虚。”“虚”即虚静、无为。 西汉刘向《列子序》谓“其学本 于皇帝老子”。被道家尊为前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3 愚公移 山教学 课件新 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愚公移山》ppt课件1
二、词类活用 1.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2.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山。 3.平:形容词作动词,铲平。
三、古今异义 1.阳 古: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
今:太阳。 2.河 古:指黄河。
今:泛指河流。 3.尾 古:边。
今: 末端,末尾。
四、一词多义 1.焉 ①哪里(焉置土石) ②语气助词 (始一反焉/有子存焉/无陇断焉)
件事)
2.而 ①表修饰 (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②表顺承 (聚室而谋曰) ③表转折 (而山不加增) ④助词,无义。 (何苦而不平)
3.其 ①代词 其妻献疑曰(指愚公的) 惧其不已/感其诚(指愚公) ②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4.于 ①到 (达于汉阴/运于渤海之尾) ②向 (告之于帝)
1方 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 增加】 3固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4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 没有】 5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 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6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 语气】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 聚室而谋【表承接】
其如土石何
量也没有
“其”字加 强了反问 语气
妻子的态度:关心
智叟的态度:嘲讽
请根据你对课文内容及人物 的理解,归纳本文的寓意。
寓意: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经
过及其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奋斗的道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精品课件
决心
行动 影响
结果
山高——年老——移山 聚—谋—率—叩—垦—运 家人—邻居—智叟—山神—天帝 神惧——帝感——负山——无垄断
第九页,共十九页。
7. 分析“人物表”里的这些人,在“移山”这个巨大的困难面前各自表 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小组讨论并展示)
轻视,嘲讽
关心:讲真话,提问题
不智:目光短浅
智叟 跳往助之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悟读感悟精神
2. 这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道理? 明确: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 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第十五页,共十九页。
悟读感悟精神
3. 你认为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 (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 (2)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发展变化的眼光。
第十六页,共十九页。
悟读感悟精神
4. 学了此文后,有什么感受呢?联系自己说说。
明确:学习中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还要树立远大的目标。
5. 结合当代愚公精神,联系新时代高科技,发挥想象进行续写。
明确:愚公一家挖山不止,一代传一代,传到我们这一代还是继续挖山不止吗?请 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字。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第二页,共十九页。
新课导入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
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什么 愚公移山的精神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这
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 山》。
第三页,共十九页。
析读感知形象
1.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愚公移山》部编版初中语文优秀课件1
huì
ceng
chè zeng kuì
sǒu wú
cuò
jì
lǒng
课文释义
指面积
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
高七八万尺,
黄河 北岸
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岸)的北边。
将近
面对着山居住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这件事”:
4、人称代词 “他们”: “他”:
副词,“将” 连词,“况且”
介词,“到” 介词, “向”
文言现象
特殊句式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人 教 部 编 版 语文八 年级上 册第23 课《愚 公移山 》课件 (共34张 PPT)
词性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险峻的大山
用箕畚装石土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状语 面向着
•
6.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 的区别 清晰起 来。小 说中的 故事可 以来自 想象, 不一定 是作者 的亲历 亲闻。 小说家 常闭门 构思, 作品大 多诞生 于他们 的离群 索居的 时候, 小说家 可以闲 坐在布 宜诺斯 艾利斯 的图书 馆中, 或者在 巴黎一 间终年 不见阳 光的阁 楼里, 杜撰他 们想象 中的历 险故事 。
•
2.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 民众的 责任, 同时参 与地方 教育和 地方管 理,引 领着一 方社会 的发展 。乡绅 群体的 消失, 使乡村 失去了 传统文 化的传 承人, 失去了 文化颁 被和灵 魂,没 有了
•
3.指导和提升文化教育的导师,乡村 的凝聚 力也随 之消失 。加之 城乡教 育费源 配置的 巨大反 差,加 剧了农 村人口 向城市 流动的 速度与 规模, 使农村 开始变 成文化 沙漠。原 始也最 普遍的 三位一 体的艺 术所同 具的一 个要素 。节奏 不仅见 于艺术 作品, 也见于 人的生 理活动 。人体 中呼吸 、循环 、运动 等器官 本身的 自然的 有规律 的起伏 流转就 是节奏 。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 1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万仞(rèn) 冀州( jì) 荷担( hè) 箕畚( jī běn )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一厝(cuò) 雍南( yōng ) 陇断( lǒng ) 惩山北之塞( chéng )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 1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
家 谋划,商量。 你,你们 尽,全
直
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到达
纷纷地 赞同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 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 1
翻译句子
聚室而谋: 集合全家来商量。 毕力平险: 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翻译课文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 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愚公于是 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 边上。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 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 1
翻译课文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
寡妇
死了父亲的男孩
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 1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PPT精品课件 1
再读课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 中叙述的故事。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 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 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 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比 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山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解决土石方法: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移山方法(工具):叩石垦壤,箕畚…… 家人支持:杂然相许,杂曰 众人支持:……跳往助之 路程遥远,时间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移山信心: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 移山结果:帝感其诚……一厝朔东或自此……
探究交流
愚公移山 《列子》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战国前期郑国人,是老子和 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 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 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 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 1、杞(qǐ)人忧天:杞国有个人老是怕天塌 下来,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喻不必要 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
6. 下列加白的“之”和“其” 分别指代什么?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这件事 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这件事 惧其不已 ——愚公及其子孙
7、神话结尾的作用
• (1)、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来实现愚 公的宏伟抱负。这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 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 (2)、反映了当时人们有着人定胜天的强 烈愿望和改革大自然的宏伟抱负。
穷尽
曲智叟亡以应。
何愁,担心什么
通“无”
修辞:顶真与回环
• 一、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 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
• 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二、回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
同“措”,放置
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通“垄”,高地
探究交流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笑” 应是哪一 种笑?
——嘲笑(讥笑)。
2. 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什么?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是哪一句?
——河曲智叟亡以应。
探究交流
4.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 “帝感其诚”的“诚”是指什么?
•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本领,必须苦练基本功, 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精通。
寓言
练习册P167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万仞(rèn ) 汝( rŭ )魁(kuí)父
荷(hè )担
箕( jī )畚(bĕn)
孀(shuā)ng妻
始龀(chèn )
智叟(sŏu) 亡(wú)以应
讥笑 代指愚公
你太不聪明了
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 余年,暮年 连……都
草木
其 如土石何?”
难道 把……怎样
第三段:愚公驳斥智叟。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
长叹
通 连……都
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即使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
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
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的任 务艰巨,衬托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4、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 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1)既表明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支持 ➢ (2)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 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第三段:愚公驳斥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曾([céng )不若 一厝(cuò )
陇( lŏng)断 穷匮(kuì)
1、用简课洁文的共语有言四概个自括然各段部。分的内容。
课 ➢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
文 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
整 ➢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
体
山。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这
课堂总结 愚公不“愚”
“ 愚 ” 和 智 叟 的 “ 智
1
、 如 何 看 待 愚 公 的
• 2、纪昌学箭: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 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 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 中坠落下来,从不虚发。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 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 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 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 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后来,又有一个名叫 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修 辞方法。
• 例: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俞是一毫不肯放松 ,便愈有钱。——鲁迅《故乡》
拿 第四段:移山成功。 停止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 告之
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他,代愚公 这件事
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
代愚公
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
阻塞
段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 开 始
绕远,曲折 家 商量
“吾与汝毕力平险,
移
全部 险峻的大山
河南省王屋山下 愚公移山的雕塑像
山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直
南岸
可乎?”杂然相许。
赞同
第二段:开始移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提出疑问
凭
连……都 削减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
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
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
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探究交流
3、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 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感 是情节的发展。
知 ➢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
实现。这是情节的结局。
第一段:愚公移山的背景。
太行、王屋二山,方
面积
七百里,高万仞。
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一仞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山的南面或 水的北面
王屋山
现在河南省西北部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第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二Leabharlann 面对苦于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
之于
第二段:开始移山。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人, 叩 石 垦壤,
挑
敲,凿
挖掘泥土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用箕畚装土石(名词用作动词)
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
刚刚 换牙
才
反焉。
通“返”
1、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