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说明文阅读教案

初一说明文阅读教案
初一说明文阅读教案

初一说明文阅读教案

新课导入: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查的重点,在试卷中占很大的分值,同时又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部分。学生要想在这一部份尽可能地少失分,除了平时多做多练外,还必须掌

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技巧,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说明文。整体感知:说明文考点整理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角度的;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事物性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

事理性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

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

列数字、列图表。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对——的(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

说明,从而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

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事理)

③、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的——(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

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④、打比方:将——比作——,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事物的特

征/事理)。

⑤、分类别:对——的——(事物的特征/事理)分类加以说明,使说明的内容

眉目清楚,避免重复的现象,更有条理性。

⑥、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的——(说明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

从而更科学地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读者有更确切的认识。

⑦、作诠释:对——的——(事物的特征/事理)解释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

充实、更通俗易懂。

⑧、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的——(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

读者一目了然,使说明更直观。

⑨、摹状貌:对——的——(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

具体化。

⑩、作引用:引用具体的事例;具体的数据是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格言、神话故事、谜语作用是增强趣味性。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语言准确;B、形象生动或

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谈,比如

可以选择一句话作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字、词的评析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一个句子或全文一个段落,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结构上的作用。题型解法很简单: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字词的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对策:答:用了“xx”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类型2、能够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写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什么样,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或删去后不符合人们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4)XX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的道理”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答这类型的题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离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要找到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五、拓展延伸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开放性强,要求针对文中所说的某种现象话某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或应采取的措施。

命题的形式通常有;

①应如何正确看待或防范“-------”?请你略作分析。

②从上文对“........”的说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③针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请你提出几条有用的建议。

对策:紧扣文本联系生活

新课讲授: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

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2.“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

3.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巩固提升

超级网银沈而默

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

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

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账户管理”→“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

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

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

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

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网银。

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选自《半月谈》2012年第6期) 1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1分)14.文段③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超级网银”?(2分)

15.文段⑤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6.文段⑦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作业布置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

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

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

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

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

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

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

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

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

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

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

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

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

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

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

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

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

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

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

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

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

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

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

“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

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1.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3分)

2.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3.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3分)

4.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你就此联系现实生活举例加以说明。(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