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4个)临床路径病种管理
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发现一起执业医师或护士超范围执业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不符合人力资源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5
4、患者及其家属教育与沟通。
1、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信仰、维护患者和家属权利。
不尊重患者价值观或信仰,遭到患者或法定代理人投诉,不得分。
3
2、科室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和指导,支持其参与诊疗活动。
未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教育或指导,不得分。
3
5、就诊环境管理。
1、科室应尽力向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出现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3
3、建立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必须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科室未建立报告制度不得分。
3
2、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应有登记.
无“危急值”报告登记不得分。
3
3、科室对“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确定时,应立即重复检查.
未对阳性报告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5
环境脏乱,遭到患者投诉者不得分。
2
2、保护患者的隐私。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
6、患者评估。
1、科室负责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管理。
无患者病情评估不得分.
3
2、患者评估的结果应在住院病历中有记录,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住院病历中无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善酌情扣分.
呼吸内科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呼吸内科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1、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2、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3、 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4、 设立组织,加强督导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并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5、 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6、 要高度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单病种每例诊疗后要对病例进行登记,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保证临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临床路径病种
6.角膜裂伤
7.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8.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
9.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10.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11.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
12.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
13.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十九、耳鼻喉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声带息肉
3.慢性鼻—鼻窦炎
4.喉癌
5.慢性扁桃体炎
6.突发性耳聋
7.鼻出血
8.鼻中隔偏曲
9.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0.分泌性中耳炎
11.甲状腺肿瘤
12.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
13.下咽癌
14.腺样体肥大
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二十、口腔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舌癌
2.唇裂
3.腭裂
4.下颌骨骨折
5.下颌前突畸形
6.腮腺多形性腺瘤
37.肛周脓肿
九、神经外科18个临床路径病种
1.颅前窝底脑膜瘤
2.颅后窝脑膜瘤
3.垂体腺瘤
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5.三叉神经痛
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7.颅骨凹陷性骨折
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10.颅骨良性肿瘤
11.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12.颈内动脉动脉瘤
1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3.直肠息肉
4.门静脉高压症
5.腹股沟疝
6.下肢静脉曲张
7.血栓性外痔
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9.结节性甲状腺肿
10.乳腺癌
11.结节性甲状腺肿
12.甲状腺良性肿瘤
13.急性乳腺炎
14.慢性胆囊炎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了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意见,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XX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和医药卫生体制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提升医院管理内涵,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的医疗服务。
二、实施范围临床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肿瘤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20个科室和7个医技支持科室。
三、组织管理与职责(一)院临床路径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工作目标、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2.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3.协调解决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6.制定奖励办法(二)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3、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4、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各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相关临床科主任、分管副主任及主治、住院医生和护士长组成,并确定联络员(个案管理员)。
主要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定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自评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流程进行合理调整。
四、临床路径管理相关规定(一)关于新病人入院实施临床路径的规定1.患者入院,在护士台进行入院登记,相关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入院介绍,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内容。
临床路径管理病种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科室及病种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甲状腺癌乳腺癌腹股沟疝下肢静脉曲张
骨科:肱骨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
泌尿外科: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神经外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
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
神经内科:癫痫脑出血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胃炎胃十二指溃肠
儿科:支原体肺炎轮状病毒肠炎热性惊厥
眼耳鼻喉科:老年性白内障慢性扁桃体炎原发性急性闭角性青光眼鼻中隔偏曲
妇产科:卵巢良性肿瘤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子宫肌瘤呼吸内科:自发性气胸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皮肤科:带状疱疹。
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管理规定
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管理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管理规定。
一、组织原则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2、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3、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管理,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和财务等部门制定临床路径文本;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制定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二)个案管理员职责1、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5、个案病例发生变异时,与相关医师和护士长交流,进行必要的协调、处理等;6、在病人出院后进行随访调查,掌握病人的满意度以及复诊等情况;7、病人出院后,评价个案路径的实施效果;(三)(副)主任医师职责1、负责随时指导下级医师的工作,保证临床路径有效顺利实施;2、查房时检查病人治疗情况与路径要求的符合情况,并对路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3、对实施中发生的有争议的变异进行判断,并决定解决方案;4、对路径提出修改意见。
(四)主治医师职责1、每天巡查时,进行病人健康评估,判断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并检查临床路径表内有关项目的执行情况,对不正确的变异及时进行纠正;2、每周查房时,对路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3、教学查房时对有意义的变异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4、组织本病区住院医师关于临床路径的教学;5、负责对下级住院医师使用临床路径的指导工作。
卫生部临床路径版内科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0-01版(2010-01版)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十五、产科临床路径十六、儿科临床路径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卫生部临床路径(2010-01-10版)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呼吸内科临床路径
专业分类
第一诊断疾病名称
ICD-10
GB编码
行手术操作名称
ICD-9-CM-3
GB编码
进入路径标准要求
标准
住院日
抗菌药物使用要求
版次
19
呼内
肺动脉高压
I27.000
—
1、必符一诊诊断;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15-30天
未提
2016年版P446
20
呼内
肺动脉高压
2016年版P431
17
呼内
肺血栓栓塞症
I26.900X003
—
1、2同上。3、有明显影响肺血栓栓塞症常规治疗的情况,不进入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高危1-14天低、中危7-10天
未提
2016年版P434
18
呼内
肺血栓栓塞症
同上
—
1、2、3同上1、2、3。
高危10-14天低、中危7-10天
未提
2009年版P440
根据病情调整抗菌药物
2017年版P398
序号
专业分类
第一诊断疾病名称
ICD-10
GB编码
行手术操作名称
ICD-9-CM-3
GB编码
进入路径标准要求
标准
住院日
抗菌药物使用要求
版次
10
呼内
肺脓肿
J85.100
J85.200
—
1、必符一诊诊断;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2
呼内
慢性支气管炎
J42 .X00X003
—
1、2同上。
7-14天
根据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内科(4个)临床路径病种管理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时间住院第1-3天住院期间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病情初步评估□上级医师查房□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进行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上级医师查房□核查辅助检查的结果是否有异常□病情评估,维持原有治疗或调整抗菌药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根据病情)□吸氧(必要时)□抗菌药物□祛痰剂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RP、感染性疾病筛查□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胸正侧位片、心电图□血气分析、胸部CT、血培养、B超、D-二聚体(必要时)□对症处理长期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根据病情)□吸氧(必要时)□抗菌药物□祛痰剂□根据病情调整抗菌药物临时医嘱:□对症处理□复查血常规□胸片检查(必要时)□异常指标复查□病原学检查(必要时)□有创性检查(必要时)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随时观察患者情况□静脉取血,用药指导□进行戒烟、戒酒的建议和教育□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注意痰液变化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反应□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出院前1-3天住院第7-14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确定出院后治疗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出院小结□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二~三级护理(根据病情)□吸氧(必要时)□抗菌药物□祛痰剂□根据病情调整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胸片(必要时)□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观察疗效、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恢复期生活和心理护理□出院准备指导□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4.001/J44.1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学检查;(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B超、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部CT、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超声。
(七)治疗原则。
1.戒烟。
2.一般治疗:吸氧,休息等。
3.对症治疗:止咳、化痰、平喘等。
4.抗菌药物。
5.处理各种并发症。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临床稳定24小时以上。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延长住院时间。
2.病情严重,需要呼吸支持者,归入其他路径。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21天时间住院第1-3天住院期间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病情初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决定诊治方案□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评估辅助检查的结果□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指导吸入装置的正确应用□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A ECOPD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控制性氧疗长期医嘱:□A ECOPD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控制性氧疗□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必要时)□吸痰(必要时)□抗菌药物□祛痰剂、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胃黏膜保护剂(必要时)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沉、D-二聚体、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痰病原学检查、胸片、心电图、B超、肺功能□胸部CT、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超声(必要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深静脉血栓(必要时)□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 (必要时) □吸痰(必要时)□抗菌药物□祛痰剂、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胃黏膜保护剂(必要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临时医嘱:□对症治疗□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必要时)□异常指标复查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观察患者情况□指导氧疗、吸入治疗□静脉取血,用药指导□进行戒烟建议和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及药物反应□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指导陪护人员协助患者拍背排痰方法□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 签名时间出院前1-3天住院第10-21天 (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确定出院日期及出院后治疗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出院小结□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基本同前□根据病情调整临时医嘱:□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观察疗效、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指导呼吸康复训练(根据需要)□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出院准备指导□出院注意事项(戒烟、避免烟尘吸入、坚持康复锻炼、注意保暖、加强营养)□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ICD-10:J4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
2.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保持气道通畅,积极排出痰液。
2.积极控制感染。
3.咯血时给予止血治疗。
4.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7支气管扩张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学检查;(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