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元素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碱金属元素教案设计

碱金属元素教案设计

碱金属元素教案设计学案设计主题:碱金属元素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碱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2.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碱金属元素之间的区别。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有关元素和周期表的知识。

- 引入碱金属元素的概念,提出问题:你听说过碱金属元素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学习碱金属元素(15分钟):- 学生与老师一起观察和讨论有关碱金属元素的实验和现象,如钠在水中的反应等。

- 教师给出碱金属元素的定义和特点,并给出周期表上碱金属元素的位置。

- 学生学习碱金属元素的常见性质,如良导电性、良导热性、活泼性等。

三、碱金属元素的实际应用(1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碱金属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钾的应用于肥料生产、锂的应用于电池等。

-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分享碱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四、实验探究(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碱金属元素的实验,如观察钠在水中的反应,比较不同碱金属元素的活泼性等。

-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

五、练习与总结(15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碱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文章、回答问题等。

-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参考资源:- 《化学教材》- 碱金属元素实验材料- 碱金属元素的应用案例- 碱金属元素的相关文章。

碱金属元素教案:元素反应实践探究

碱金属元素教案:元素反应实践探究

碱金属元素教案:元素反应实践探究。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碱金属元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反应特性,并掌握常见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2.掌握有关碱金属元素的实验操作方法,加强实践操作技能。

3.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常见碱金属元素的实验操作方法;3.碱金属元素的反应特性与反应方程。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碱金属元素实验探究,碱金属元素反应性实验和变化探究实验。

1.碱金属元素实验探究实验一:采用镁带法制备单质钠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方式探究钠元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反应特性实验方法:1.准备材料:金属镁带、石蜡片、熔点管、钠金属片、烧杯、试管、水。

2.将金属镁带加热至红热状态,直至有向上滴落炽热的镁滴,收集镁滴后放置于石蜡片上。

3.在熔点管中将钠金属片加热到熔点,快速加入烧杯中加水,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

4.制备NaOH的实验:以烧杯为容器,加入少量水后加入氢氧化钠,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钠金属反应:钠金属加入水中后,会产生火花并迅速燃烧,同时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

Na(s) + H2O(l) → NaOH(aq) + H2(g)制备NaOH实验: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加少量水后,反应生成乳白色NaOH溶液。

5.碱金属元素反应性实验实验二:钠片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钠金属片反应实验,了解钠与各类物质的反应。

主要探究重点是钠与氢氧化物、氯化物等典型物质的反应特性。

实验方法:1.准备材料:钠金属片、滴定管、烧杯、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一氧化碳等。

2.将大气温度下的钠金属片,放进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其反应情况。

3.取少量氯化钠放入烧杯中,并加入少量水。

将钠金属片放入烧杯中,观察其反应情况。

4.取少量氢氧化钠放入烧杯中,并加入少量钠金属片。

观察其反应情况。

5.制备CO实验:取少量二氧化碳放入烧杯中,加入钠金属片后,观察反应情况。

《碱金属元素》教案

《碱金属元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碱金属元素》学科领域:化学年级/课程:高中化学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定义、特点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2)掌握碱金属元素(Li、Na、K、Rb、Cs)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3)认识碱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碱金属元素的性质;(2)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分析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关系;(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认识碱金属元素在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碱金属元素的定义、特点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3)碱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1)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内在联系;(2)利用元素周期表分析碱金属元素结构与性质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2. 实验法:观察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碱金属元素性质的规律;4. 引导法: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分析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碱性元素概念;(2)引入碱金属元素,展示元素周期表中碱金属元素的位置。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碱金属元素(Li、Na、K、Rb、Cs)的基本概念;(2)演示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3)演示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与酸反应等);(4)讲解碱金属元素在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3. 实验与观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记录实验现象,分组讨论实验结果。

碱金属元素化学教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化学教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化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电子排布和物理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水、酸、氧气等反应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碱金属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介绍碱金属元素的定义、特点和位置。

2. 碱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讲解碱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3. 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介绍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密度、熔点、沸点等性质。

4. 碱金属元素与水的反应:讲解碱金属元素与水反应的原理、产物及现象。

5. 碱金属元素与酸的反应:介绍碱金属元素与常见酸反应的特点和产物。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碱金属元素与水、酸等反应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通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碱金属元素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现象,引发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电子排布、物理性质及与水、酸等反应的特点。

3. 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碱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应用领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答。

4.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碱金属元素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有关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碱金属元素化合物应用领域的认识。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碱金属元素化学知识的学习。

六、教学活动1. 实验演示:进行碱金属元素与水、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反应现象。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不同碱金属元素反应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递变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碱金属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第一主族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francium(Fr)。

2.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还原性、氧化性、密度、熔点、沸点等。

3. 碱金属元素的特点:易失电子、低电离能、强还原性、与氧气、水反应等。

4. 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递变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结合实例,讲解碱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4.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第二课时讲解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递变规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碱金属元素的日常生活应用,如钠灯、锂电池等,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序数、原子结构等。

3. 分析:讲解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4. 探讨:引导学生分析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如原子半径的变化。

5. 应用:介绍碱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钾肥、铷铯合金等。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碱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的知识。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精选3篇)教案1: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和性质。

2. 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和性质。

2. 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碱金属元素的实验操作过程。

2. 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锂、钠、钾等碱金属元素,盛水的容器,试管,点燃用的木条等。

2. 教学媒体:幻灯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导入:1. 展示碱金属元素的样品,引发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碱金属元素是怎么发现的吗?讲解:1. 讲解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历史,如锂、钠、钾的发现。

2. 讲解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如低密度、软性、容易氧化等。

3. 讲解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与氧反应等。

实验操作:1. 学生观察锂、钠、钾的性质。

2. 学生将锂、钠、钾分别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观察其与水的反应。

3. 学生将锂、钠、钾分别与点燃用的木条接触,观察其与氧的反应。

总结:1. 复习碱金属元素的发现和性质。

2. 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

拓展:1. 学生自主查找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教案2: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和化合物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碱金属元素的芯层电子结构和离子化过程。

2. 了解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性质。

3. 掌握一些常见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1. 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化过程。

2. 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性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离子化过程的理解。

2. 学生对碱金属化合物性质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锂、钠、钾等碱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样品,试管、酒精灯等。

2. 教学媒体:幻灯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导入:1. 展示一些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样品,引发学生对两者化合物性质的思考。

2. 提问:你们知道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吗?讲解:1. 讲解碱金属元素芯层电子结构的特点,如外层电子数为1。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核外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碱金属元素性质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和化学性质。

2. 难点: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碱金属元素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2. 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制备实验所需的碱金属盐溶液。

2. 准备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内容1. 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定义、特点、周期表位置。

2. 碱金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量子数、次量子数、电子云等。

3. 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性、还原性、氧化性、碱性等。

4. 碱金属元素的应用:电池、照明、催化剂等。

5. 碱金属元素的实验观察:反应现象、产物分析。

本教案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继续编写。

六、实验演示与观察1. 教师演示碱金属与水的反应,观察反应现象,如:反应速率、放热、气体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碱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碱金属的活泼性及其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七、碱金属的还原性1.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碱金属的还原性。

2. 分析碱金属还原性的原因,如:电子云结构、原子半径等。

3. 探讨碱金属还原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电池制造、化学反应催化剂等。

八、碱金属的碱性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碱性特点。

2. 分析碱金属碱性的原因,如:离子化趋势、水合能力等。

3. 探讨碱金属碱性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制备碱性溶液、调节酸碱平衡等。

九、碱金属的氧化性1. 引导学生认识碱金属的氧化性,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精选3篇)1. Title: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Objectives:- 了解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 能够描述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能够说明碱金属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Procedure:1. 引入:向学生介绍碱金属元素的概念,并展示相关图片。

2. 学生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和反应性等。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以展示碱金属元素的性质,比如将钠放入水中的反应。

4. 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在给定的时间内调查和报告碱金属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6. 总结归纳:总结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并与学生一起回答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7.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有关碱金属元素的应用,并写一份小结。

Assessment:-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学生能够说明碱金属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准确全面。

2. Title: 碱金属元素的反应活性实验Objectives:- 理解碱金属元素的反应活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 主要了解钠和钾两种碱金属元素的反应活性。

- 掌握用碱金属元素进行实验的基本方法。

Procedure:1. 引入:通过展示钠和钾的外观和物理性质,向学生介绍碱金属元素的特点。

2. 实验准备:准备一系列用来测试碱金属元素反应活性的试剂,例如氯气、水和酒精。

3. 实验过程:分别将钠和钾与上述试剂进行反应,观察和记录反应现象和释放的气体。

4. 结果分析: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讨论钠和钾的反应活性差异,并探讨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5. 总结归纳:总结碱金属元素的反应活性规律,并与学生一起回答相关问题。

6.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有关碱金属元素反应活性的实验,并写一份实验报告。

《碱金属元素》教案

《碱金属元素》教案

《碱金属元素》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的主要用途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别的原因[教学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投影仪.实物演示实验仪器我们过去学过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筒内装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发泡剂的混合液,玻璃瓶里装的硫酸铝的饱和溶液。

把灭火器倒转时,筒内的两种药液相互混和后,发生如下的反应:A1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大量的二氧化碳跟发泡剂形成泡沫,从喷嘴中喷射出来,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最终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

其实泡沫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一种,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包括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在消防中是广泛应用的,如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干粉、钾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干粉、磷酸氢二铵干粉、磷酸干粉和氨基干粉灭火剂等。

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

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那么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就是利用了它的不稳定性。

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空气产生稀释作用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清水灭火器中的灭火剂为清水,它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

《碱金属元素》化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化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化学教案第一章:碱金属元素的概述1.1 碱金属的定义与特点1.2 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性质1.3 碱金属元素的应用领域第二章:锂(Li)2.1 锂的发现与性质2.2 锂的制备方法2.3 锂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第三章:钠(Na)3.1 钠的发现与性质3.2 钠的制备方法3.3 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第四章:钾(K)4.1 钾的发现与性质4.2 钾的制备方法4.3 钾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第五章:铷(Rb)5.1 铷的发现与性质5.2 铷的制备方法5.3 铷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第六章:铯(Cs)6.1 铯的发现与性质6.2 铯的制备方法6.3 铯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第七章:rubidium(Rb)7.1 Rb的发现与性质7.2 Rb的制备方法7.3 Rb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第八章: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8.1 碱金属元素的熔点、沸点和密度8.2 碱金属元素的导电性和延展性8.3 碱金属元素的光泽和反应性第九章:碱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9.1 碱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9.2 碱金属与酸的反应9.3 碱金属的燃烧反应第十章:碱金属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0.1 碱金属元素的光谱分析10.2 碱金属元素的电化学分析10.3 碱金属元素的核磁共振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碱金属元素的概述性质与特点的深入理解:碱金属元素具有低熔点、高电导率、强烈的还原性等特点,这些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应用领域的扩展:碱金属不仅在电池、焰色反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还在半导体材料、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重点环节二:锂(Li)锂的制备方法的多样性:锂的制备涉及多种方法,如从天然矿石中提取、海滨卤水提取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锂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的详细介绍:如六氟化锂在电池工业中的应用,锂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等。

重点环节三:钠(Na)钠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电解法是工业上主要的制备钠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电解槽的设计、电流密度控制等。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第一章:碱金属元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碱金属元素的位置、电子排布和性质。

2. 掌握碱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反应特点。

3. 理解碱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碱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电子排布。

2. 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

3. 碱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合物:氧化物、卤化物、硫酸盐等。

4. 碱金属元素的反应特点:活泼性、还原性、碱性等。

5. 碱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展示碱金属元素的图片和结构。

2. 利用实验视频或实物演示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碱金属元素应用的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碱金属元素位置和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碱金属元素反应特点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碱金属元素应用的认识。

第二章:锂(Li)教学目标:1. 掌握锂的位置、电子排布和性质。

2. 了解锂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反应特点。

3. 认识锂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锂的位置和电子排布。

2. 锂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

3. 锂的主要化合物:氧化锂、卤化锂、硫酸锂等。

4. 锂的反应特点:活泼性、还原性、碱性等。

5. 锂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电池、陶瓷、航空等。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锂的性质和应用。

2. 通过实验视频或实物演示锂的反应特点。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锂在现代科技领域应用的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锂位置和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锂反应特点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锂在现代科技领域应用的认识。

第三章:钠(Na)教学目标:1. 掌握钠的位置、电子排布和性质。

2. 了解钠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反应特点。

3. 认识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钠的位置和电子排布。

2. 钠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

4.1.4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4.1.4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4.1.4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方法:1. 讲授法:针对碱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系统地传授知识,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案例引入:通过介绍碱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池、霓虹灯等,引发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的探究兴趣。

- 对比分析:比较碱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差异,突出碱金属的特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2. 讨论法:针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同伴互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小组合作:布置相关讨论题目,如碱金属的电子排布与金属性质的关系,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规律。

- 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碱金属元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 实验法:通过设计一系列碱金属元素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证精神。

-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碱金属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学生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碱金属的燃烧、与盐溶液反应等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碱金属元素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 碱金属元素周期表:展示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其周期性变化。

- 实验现象演示:通过视频展示碱金属的典型实验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化学模拟实验室、在线答题系统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模拟实验:利用化学模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学习体验。

- 在线测试:通过在线答题系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检测,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文章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碱金属元素》化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化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难点:碱金属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元素周期表,知道周期表中有许多元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碱金属元素,你们知道碱金属元素都有哪些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1)观察碱金属元素的外观:钠、钾、铷、铯、钫,它们都是什么颜色?固态还是液态?(2)观察碱金属元素的密度:比较钠、钾的密度与水、煤油的密度,发现它们都比水轻,比煤油重。

(3)观察碱金属元素的熔点:钠、钾的熔点都很低,用手就能融化。

(4)观察碱金属元素的硬度:钠、钾的硬度都很小,可以用刀轻松切割。

3.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1)钠与水的反应: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发现钠在水面上迅速游动,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浑浊。

(2)钾与水的反应:将一小块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发现钾的反应比钠更剧烈,火焰呈紫色。

(3)碱金属元素与氧气的反应:将钠、钾分别加热,观察现象。

发现钠加热后变为黄色固体,钾加热后变为紫色固体。

(4)碱金属元素与卤素的反应:将钠、钾分别与氯气反应,观察现象。

发现钠与氯气反应白色固体,钾与氯气反应紫色固体。

4.碱金属元素性质变化规律(1)观察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发现它们都位于周期表的第一族。

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变化规律。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6.作业布置(1)熟记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查阅资料,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1.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1)外观:银白色固体(2)密度:比水轻,比煤油重(3)熔点:较低(4)硬度:较小2.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剧烈,产生气泡,火焰呈紫色(2)与氧气反应:加热后变为黄色或紫色固体(3)与卤素反应:白色或紫色固体3.碱金属元素性质变化规律(1)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2)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3)熔点、沸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4)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物理性质:我会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感受钠和钾的质地,并提问:“你们能感受到钠和钾的软硬度吗?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金属相比,有什么不同?”化学性质:在演示钠和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和产生的现象,并提问:“你们观察到钠和钾与水反应时的不同点了吗?谁能描述一下?”2.教学难点补充教学过程完善:1.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元素周期表,那么大家能告诉我,什么是碱金属元素吗?它们在周期表中的哪个区域?”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现在,请大家拿出实验材料,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钠和钾的质地。

精选碱金属的化学教案

精选碱金属的化学教案

精选碱金属的化学教案精选碱金属的化学教案5篇知道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并能说出石蕊和酚酞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碱金属的化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精选碱金属的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难点: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食醋、柠檬、山楂、葡萄。

【提问】图片中的这些食物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总结】像以上这些有酸味的物质中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

对于酸这种物质我们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遇到了稀盐酸、稀硫酸等化学药品。

无论是食物中含有的酸还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都属于一类物质——酸。

【问题】图片展示,洗头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

这些日用品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总结】这些物质都有一种滑滑的感觉。

它们中都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中常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在实验室中我们也会用到这些化学药品。

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都是常见的碱。

【交流讨论】(展示白醋和澄清石灰水两种试剂),白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酸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是常见的一种碱溶液,你知道怎样区分它们吗?【总结】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还可以用手触摸的方法……【交流讨论】(展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两种试剂)这是实验室中较常见的两种腐蚀性比较强的酸和碱的溶液,你又该如何区分它们呢?能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别呢?【总结】不能,因为腐蚀性强所以不能再用手触摸;通入二氧化碳时反应现象不明显。

【过渡】在实验室中,人们常用酸碱指示剂来区分酸和碱的溶液。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精选10篇)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精选10篇)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碱金属的化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碱金属的化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

2.教师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形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分析表2-2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学生小结)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表2-1及相关内容,然后进行下列讨论。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相似性及送变规律?(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学生小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2)硬度小(3)密度小(4)熔点低(5)导热、导电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1)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一般地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优秀5篇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优秀5篇

碱金属的化学教案优秀5篇1.知道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并能说出石蕊和酚酞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其物理性质。

3.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2.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一)酸碱指示剂[问题探究]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有何规律?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

石蕊试液呈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知识拓展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

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

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二)几种常见的酸[问题探究]常见的酸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有哪些用途呢?知识点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实验分析实验10-2(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颜色、状态无色透明液体无色油状液体打开瓶盖后的现象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气味刺激性气味无味密度常用浓盐酸(37%~38%)1.19g/cm3常用浓硫酸(98%)1.84g/cm3知识点3盐酸和硫酸的用途:用途盐酸(HCl)重要化工用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硫酸(H2SO4)重要化工原料。

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

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
作业: 第三、四题 书面作业
三、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3)
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物理性 质可以概括为:软(质软)、白(除Cs外 ,银白色)、轻(密度小)、低(熔沸点 低)、导(热电良导体)。
递变性——随着碱金属元素核电荷数 增加,它们的密度呈增大趋势,熔、沸点 逐渐降低。
课堂小结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相似决定其性质相似:M+e-= M+
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相似:软、白、轻、低、导,但随着核电荷 数的增加,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降低。
碱金属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碱 金属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从钾开始燃烧,并有轻 微的爆炸。
思考题:
已知工业上制钾不是采用电解法,而是利用反 应:Na+KCl 加热 NaCl+K↑,你能说出反应 发生的原因吗?
2.与水反应
2K+2H2O=2KOH+H2↑ 从钾开始与水反应时,着火燃烧。
实验证明,从钠到铯等碱金属单质都可以与 水反应,而且反应越来越剧烈。
三、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读表2-1(P36),请观察并比较它们 的物理性质有何相似?有何差异?从差 异中观察有何变化规律?
三、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1)
60 50 40 30 20 10
0
核电荷数
2
1.8
1.6
1.4
1.2
Li
1
Na
K
0.8
Rb
0.6
Cs
0.4
0.2
0
密度
三、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2)
200
1400
180 1200
160
140
1000
120
Li
800
Na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碱金属元素" 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 碱金属元素第三节碱金属元素一、金属元素的结构及物理性质注意:K、Na密度变化趋势反常ρNa>ρK碱金属元素中Rh有Rb、Cs密度大小水Na、K、Cs可保存在煤油中,而Li常保存在凡土杯中二、焰色反应1、内容: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钠:黄色2、用途:测定金属或金属阳离子的存在操作:①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②蘸溶液或粉未在外焰观察,每次实验完毕,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

灼烧至与火焰颜色一致*,观察钾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1、结构(Li次外层为2个电子)2、相似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注意:1、Li燃烧生成L2Io,而Na以后的金属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K至K以后的金属燃烧生成RO3起氧化物结论:碱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起反应,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即失电子的能力。

*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因金属氯化物高温下易挥发。

2、与H2O反应2K+2H2O=2KOH+H2↑ 2K+2H2O=2K++2OH-+H2↑(遇水燃烧)K、Na与H2O反应巨烈,放出的热使生成H2燃烧火焰呈紫色,并有较轻微得爆炸声,酚酞变红显碱性。

结论:与H2O反应由Li——Cs逐渐巨烈,Li遇水不溶成小球,Na熔成小球,K燃烧。

4、碱金属的递变规律四、钾肥1、钾肥:主要指KCl K2SO4 K2CO3钾盐为速效肥而CO(NH2) 2等为迟效肥推出:应避免与氨态氮肥混合使用,放出NH3。

应CO32—反应NH4+→NH3↑2、氮促进叶片生长,磷促进果实根发育,钾促进茎的生长。

3、岩石的风化4、CO2自得:1)水的吸收;2)岩石风化;3)光合作用教案内容:内容1:知识讲解教学设计2. 碱金属元素教案内容:内容1:知识讲解一、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1)原子结构: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且都易失去这一电子,形成+1价阳离子。

(2)单质的物理性质都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除铯略带金色),质软,密度小,熔点低,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能。

(3)单质的化学性质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水、稀酸溶液等反应。

(4)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碱。

2、碱金属元素的差异性和递变性(1)原子结构随着Li、Na、K、Rb、Cs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单质的物理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其中Li的密度小于煤油,所以不能像其它碱金属那样保存在煤油中,只能把它浸没在密度更小的石蜡油里来隔绝空气和水。

(3)单质的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核对电子的引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因此金属性增强。

如碱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Li:常温或燃烧均生成Li2O,Na:常温时生成Na2O,燃烧生成Na2O2;K:常温生成K2O2,燃烧时则生成KO2(超氧化钾)。

(4)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CsOH>RbOH>KOH>NaOH>LiOH3、焰色反应以及金属离子的检验由于碱金属的化合物一般均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均为无色,因此不能通过沉淀反应来检验碱金属离子的存在,通常利用碱金属离子在火焰中所显示的不同颜色来检验,这种检验方法叫做焰色法。

需要注意的是:(1)焰色反应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否则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一般采用煤气灯较理想,若用酒精灯焰,则要使用外焰的侧面(因为焰心的颜色偏黄)。

(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最好用铂丝,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来代替,每次使用金属丝时,必须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免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

(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特质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焰色,这是因为金属氯化物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H2SO4洗涤金属丝,则由于硫酸盐的熔、沸点较高而难以挥发,造成对后一个实验产生干扰。

(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光。

内容2:典型例题例 1 下列关于铯及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易溶于水(B)铯与水或与酸剧烈反应,都能生成氢气(C)碳酸铯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生成氧化铯和CO2(D)硫酸铯、碳酸铯、硝酸铯都易溶于水解析铯是碱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最强,所以CsOH肯定为强碱且易溶于水,铯单质与水或酸都能剧烈反应放出H2;碱金属的碳酸盐(正盐)的热稳定性都较好,用酒精灯加热不会发生分解;同钠盐一样,铯盐中的绝大多数也都易溶于水,故本题选(C)。

例 2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海藻灰中含有碘盐。

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从海藻灰中提取碘,并做有关检验:(1)用石蕊试纸检查溶液的酸碱性,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

(2)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前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_________。

(3)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

过滤后的溶液在蒸发皿里加热以得到钾盐晶体。

加热过程中要____,当蒸发到____时停止加热。

(4)用焰色反应检验K+。

某同学用无锈铁丝去沾碳酸钾粉末,却沾不上,这是因为____;某学生沾上了钾盐粉末,但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看到火焰是黄色而看不到紫色,这是因为____。

(5)将氯气通入海藻灰溶液,溶液变为浅棕色。

将CCl4加入溶液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下层液体的颜色是____色。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其中包括,试纸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以及蒸发、焰色反应、萃取等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1)将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2)往瓶内加水,塞好瓶塞,把瓶倒过立过来,如果瓶塞周围不漏水,将瓶塞旋转180°再塞上,重复以上操作。

(3)加热蒸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是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目的是使溶液受热均匀,以免受热不均匀时溅出;当蒸发到只剩少量溶液时停止加热。

(4)无锈铁丝未经加热;未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5)将Cl2通入后将置换出I2单质,所以加入CCl4后,振荡下层CCl4层中颜色为紫色。

例 3 今有Na2O2与NaHCO3的混合物粉末,将其分为两等份。

在一份混合粉末中加入100mL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恰为中性,此时放出2.24L(标准状况)气体。

将此气体(已干燥)全部通入另一份混合粉末中,充分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变为2.016L(标准状况),求:(1)原混合物粉末中Na2O2与NaHCO3各自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摩?(2)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由于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呈中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NaCl,产生的气体分别为O2和CO2;设每一份中Na2O2、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mol,CO2为ymol,将此气体通入第二份混合物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为Na2O2过量,剩余气体通入第二份混合物中Na2O2不足,剩余气体为CO2和O2的混合气体。

由第一步产生的气体可列式如下:例 4 为了测定某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该装置(包括水)的总质量为ag,将质量为bg的某碱金属(不足量)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

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

(1)列出计算该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____。

(2)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

(3)如果不用CaCl2,求出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际相对原子质量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解析在此装置中加入某碱金属中,产生H2,其装置前后的质量差即为H2的质量,利用此差量即可求出碱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 5 2.1g平均式量为7.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质量增加()。

(A)2.1g (B)3.6g (C)7.2g (D)不可求解析本题按常规解法求解时,步骤较多,但从反应式分析:2CO+O2=2CO2;2H2+O2=2H2O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可发现CO和H2所结合的氧全部在被Na2O2吸收时放出,故增加的质量就是CO和H2的质量,故选(A)。

例 6 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B)熔点:K>Na>Li(C)溶解度:NaHCO3>Na2CO3(D)氧化性:Li+>Na+>K+解析(A)碳酸盐的热稳定性一般的顺序为正盐>酸式盐>碳酸,故(A)正确;(B)碱金属的熔点从上到下逐渐下降;(C)碱金属的碳酸盐的溶解性比其酸式盐要大,这与碱土金属恰好相反;(D)随着金属性的增强,碱金属从上到下也逐渐减弱,所以本题选(A)、(D)。

教学设计3. 碱金属元素前言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

2.教师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形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案内容:内容1:教学过程碱金属元素(第一课时)[提问]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板书]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引入]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投影](表4-1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讨论]分析表4-1中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板书](学生小结)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表2-1及相关内容,然后进行下列讨论。

[讨论]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相似性及送变规律?[板书](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投影](学生小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2)硬度小(3)密度小(4)熔点低(5)导热、导电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1)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讲述]一般地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