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介绍
蟾酥的功能主治是什么意思
蟾酥的功能主治是什么意思介绍蟾酥(又称为蟾酥丸、蟾酥肥皂丸)是一种中药配方制剂,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蟾酥作为传统中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蟾酥的功能主治,让读者了解其用途和效果。
功能蟾酥具有以下几种主要功能:•消炎:蟾酥具有出色的消炎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红肿等炎症症状。
•清热:蟾酥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有助于治疗热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等。
•解毒:蟾酥被广泛用于解毒。
它可以中和和排除体内的毒素,缓解中毒症状。
•止痛:蟾酥被认为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包括头痛、牙痛、关节炎等。
•促进伤口愈合:蟾酥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和修复,有助于治疗溃疡、烧伤、刀伤等。
主治蟾酥在中医临床中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感冒和发热:蟾酥具有清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由感冒和发热引起的症状,如咳嗽、喉痛、鼻塞等。
•皮肤炎症:蟾酥的消炎和解毒功能使其成为治疗皮肤炎症,如湿疹、荨麻疹等的重要药物。
•消化系统问题:蟾酥可以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问题,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消炎。
•咽喉疾病:蟾酥被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能够缓解喉咙痛和炎症。
•关节炎和肌肉疼痛:蟾酥的镇痛作用使其成为治疗关节炎和肌肉疼痛的有效药物。
•外伤和刀伤:蟾酥可以促进刀伤和外伤伤口的修复和愈合,有助于减少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蟾酥在中医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指导。
结论蟾酥作为传统中药配方制剂,具有消炎、清热、解毒、止痛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
它被广泛用于感冒和发热、皮肤炎症、消化系统问题、咽喉疾病、关节炎和肌肉疼痛、外伤和刀伤等疾病和症状的治疗。
尽管蟾酥在中医临床中具有许多优点,但用药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要求。
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蟾酥
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蟾酥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主产于山东、河北、江苏、浙江。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即成蟾酥粉。
本品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以色红棕、断面角质状、半透明者为佳。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温;有毒。
归心经。
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之功效。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克,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切勿过量;孕妇慎用;外用不可入目。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蟾蜍气凉,杀疳蚀癖,瘟疫能辟,疮毒可祛。
三、临床应用1.痈疽疔疮,咽喉肿痛,牙痛本品有良好的解毒消肿、麻醉止痛作用,可外用及内服。
治痈疽恶疮,与雄黄、朱砂等配伍,用葱白汤送服取汗,如蟾酥丸(《外科正宗》)。
治咽喉肿痛及痈疖,常与牛黄、冰片等同用,如六神丸(喉科心法》)治风虫牙痛,《本草正》单用本品研细少许点患处。
传统常用本品与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为末,烧酒调敷患处,作麻药使用,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金鉴》)。
2.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本品辛温走窜,有辟秽化浊、开窍醒神之功,嗅之亦能催嚏。
治疗伤于暑湿秽浊或饮食不洁而致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至昏厥,可与麝香、丁香、雄黄等药同用,用时研末吹入鼻中取嚏,如蟾酥丸(集验简易良方》)。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主含蟾蜍毒素类如蟾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蟾毒配基硫酸酯等,蜡毒配基类,蟾毒色胺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如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肽类、肾上腺素等。
2.药理作用蟾毒配基类和蟾蜍毒素类均有强心作用,又有抗心肌缺血、抗凝血、升压、抗休克、兴奋大脑皮层和呼吸中枢,以及抗炎、镇痛及局部麻醉作用。
蟾毒内酯类和华蟾素均有抗肿瘤作用。
3.不良反应蟾酥主要对心脏有毒性。
中毒时刺激迷走神经或直接损害心肌,引起心动过缓伴有心律不齐,最后心脏停搏致死。
蟾酥
蟾酥: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框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性状鉴别:团蟾平滑。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
气味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
片蟾酥:成不规则片状。
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半透明。
棋子酥:扁圆形。
显微鉴别:粉末淡棕色,1)甘油水装片观察呈半透明或淡黄色不规则性碎块,并附有沙粒状固体。
2)浓硫酸装片观察,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缩小而成透明的类圆形小块。
表面呈龟裂状纹理放置稍久渐溶解消失3)水装片加碘液观察不应含有淀粉粒。
成分:强心甾类化合物及吲哚类生物碱检验:1)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浸泡一小时,滤过,滤液加对二氨基苯甲醛固体再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检查吲哚类化合物)2)取本品粉末0.1g加氯方5ml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滴加硫酸初现蓝紫色渐变蓝绿色。
(检查甾类化合物)乳香: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性状鉴别:呈小乳头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小块。
长0.5--2cm有时粘连成团快。
淡黄色,有时微带绿色或棕红色。
半透明,有的表面无光泽并常有一层类白色粉末。
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数玻璃样光泽。
气味芳香,味微苦,嚼时开始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样,粘附牙齿,唾液成乳白色,并有香辣感。
理化鉴别:1)本品遇热变软,烧之有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液。
2)取粗粉0.05g置小蒸发皿中,加入苯酚--四氯化碳1滴,即显褐色或紫色。
没药:橄榄科没药树皮部渗出的油状树脂。
产地:与乳香相同。
性状鉴别:成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
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凹凸不平。
被有粉尘。
质坚脆,破碎面呈颗粒状带棕色油状光泽,并有白色斑点或纹理,薄片半透明。
气香而特异,味苦而微辛。
理化鉴别:取本品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粉末与硝酸呈紫色。
蟾酥
商品种类
蟾酥 夏、秋二季捕捉(采浆高峰期为6-7月)洗净,待表面干燥,
用铜镊子或指甲套(忌铁器),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 采酥后的蟾蜍,放养30天后,又可捕捉取酥,采集过程忌与铁器 接触。浆液要在24小时内进行加工,以免变质。60℃以下烘箱干 燥,成品色泽较好。 团蟾酥 用铜网滤去杂质,放入圆形模型或揉匀制成扁圆形饼块,晾
干,即为,块重60-100g,为主要的出口品。 片蟾酥 涂于竹箬、玻璃或瓷盆上晒干或低温干燥,即为,又称片子
酥、盆酥。
商品种类
蟾酥粉
酒蟾酥
取原药材捣碎,研成细粉,为“蟾酥粉”。
取原药材,捣碎,用白酒浸渍,不断搅拌至呈稠膏
状,干燥,粉碎,为“酒蟾酥”。每10㎏蟾酥,用白酒20㎏。
乳蟾酥
取原药材,捣碎,用鲜牛奶浸渍,不断搅拌至稠膏
蟾酥易发霉、粘结,应防潮湿、高温。
径4~8cm,厚4~10mm,重67~100g。多为出口商品。
片酥(片子酥、盘酥)呈圆形浅盘状或长方形片状, 厚约2mm,约15g。
棋子酥(杜酥)扁圆形、似围棋子状,约重15g。
化学成分
l、强心甾类
蟾毒配基类 干燥加工过程中的分解产物。有华蟾毒配基、 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约、羟基华蟾毒基、蟾毒配基、远华蟾 毒基及海蟾蜍精等;另含洋地黄毒苷元、沙门苷元等。 蟾毒类 存在于加工前的蟾酥分泌物中。
2、吲哚类生物碱 蟾酥碱、蟾酥甲碱、去氢蟾酥碱、蟾酥硫 碱及5-羟色胺等。
3、尚含甾醇类、肾上腺素、多种氨基酸、吗啡等。
鉴别与检查
粉末
淡棕色。
甘油水装片 呈淡黄色、半透明、不规则碎块,并附有 砂粒状固体。 水合氯醛加热装片 碎块透明并渐溶化。 浓硫酸装片 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溶解缩 小而呈透明的类圆形小块,显龟裂样斑纹,放置稍久渐 溶解消失。 水装片加碘试液 不含淀粉。
2010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外用药——蟾酥
【别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华⼦本草》),癞蛤蚂浆(《新疆药材》),蛤蟆酥(《⼭东中药》),蛤蟆浆(《中药材⼿册》)。
【英⽂】ToadVenom 【拉丁】VeneumBufonis 【商品名】⽚蟾酥(⼜名⽚酥),团蟾酥(⼜名团酥、棋⼦酥),蟾酥 【处⽅名】蟾酥、⾍酥、酒蟾酥、奶蟾酥。
【性味】味⾟,性温,有毒。
【归经】归⼼经。
【功效】消肿⽌痛,解毒辟*。
【考证】 本品始载于《药性论》,原各蟾酥眉脂。
《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云:“眉间有⽩汁,谓之蟾酥。
以油单(纸)裹眉裂之,酥出单(纸)上,⼊药⽤。
”《纲⽬》⽈:“取蟾酥不⼀;或以⼿捏眉棱,取⽩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宿即⾃⼲⽩,安置⽵简内盛之,真者轻浮,⼊⼝味甜也。
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中,则蟾⾝⽩汁出,以⽵篱刮下,⾯和成块,⼲之。
”根据以上记载蟾酥的采制⽅法以及蟾酥之性状,与现今蟾酥⼀致。
【药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蟾蜍BufobufogragarizansCantor或⿊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等近缘种的⽿后腺分泌的⽩⾊浆汁加⼯⽽成。
【形态】1.中华⼤蟾蜍体长⼀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孔近吻端;眼间距⼤于⿐间;⿎膜明显,⽆犁⾻齿,上下颌亦⽆齿。
前肢长⽽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
后肢粗壮⽽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眼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跖变形长⽽⼤,外跖突⼩⽽圆。
⽪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长的⽿后腺,其余部分满布⼤⼩不等的圆形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后之瘰疣,斜⾏排列⼏与⽿后腺平⾏。
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个别标本有不明显之跗褶,腹⾯⽪肤不光滑,有⼩疣。
颜⾊变异颇⼤,⽣殖季节雄性背⾯多为⿊绿⾊,体侧有浅⾊的斑纹;雌性背⾯⾊较浅,瘰疣乳黄⾊,有时⾃眼后沿体侧有斜⾏之⿊⾊纵斑,腹⾯乳黄⾊,有棕⾊或⿊⾊细花纹。
最新关于中药“蟾酥”的解析
02
2. 为了确保安全,使 用本品时应遵循正确的 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 过量或长期服用。
03
3. 如果您需要长期使 用本品,请务必在医生 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 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身 体状况良好。
感谢观看!
最新关于中药“蟾酥”的解析
目录 CONTENTS
01 一、蟾酥的来源与采集 02 二、蟾酥的性状与鉴别
03 三、蟾酥的炮制与用法 04 四、蟾酥的功效与主治
一、蟾酥的来源与采集
1. 来源: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 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浆液。
2. 采集:多在夏秋二季捕捉,剖腹取其浆液
。 02
02
3. 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是描述蟾酥性状的常用词汇,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 理解蟾酥的形状。
03
2. 色泽: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平滑物品的表面色泽为黄白 色或灰白色,给人一种清新 、自然的感觉。
2. 它的表面非常平滑,且带 有光泽,显示出其优良的品 质和制作工艺。
3. 这种黄白色或灰白色的色 泽,以及其平滑有光泽的表 面,使得这个物品看起来非 常吸引人。
1. 蟾酥的炮制方法主要是通 过酒蒸或醋煮,然后晒干使用 。
3. 酒蒸或醋煮后的蟾酥,其药效 更佳,但使用时需注意其毒性。
2. 在制作蟾酥的过程中,需要 将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 的浆液进行炮制处理。
2.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g,入丸散
,不入煎剂。外用适量,调敷患处。 1. 内服该药物的推荐剂量为0.015-0.03克,可以将其加入丸剂或散 剂中服用,但不建议直接煎煮。 1
1. 解毒消肿是该药物的主要功效之一,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毒 素,减轻炎症反应。
2. 主治: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 ,痧胀腹痛吐泻。
1.蟾酥
4. 成分
①强心甾类化合物: 强心甾类化合物 华蟾毒配基、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 华蟾毒配基、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
O O
O
O
OAc O HO
O HO
华蟾毒配基
脂蟾毒配基
②吲哚类生物碱: 蟾酥碱、蟾酥甲碱等。 吲哚类生物碱 蟾酥碱、蟾酥甲碱等。
5. 理化鉴别
① L-B反应 蓝紫色 蓝绿色 反应, 反应 蓝紫色→蓝绿色 ②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反应→蓝紫色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反应 蓝紫色 (检查吲哚类化合物 检查吲哚类化合物) 检查吲哚类化合物
6. 附注
蟾酥商品优劣评价常用方法: 蟾酥商品优劣评价常用方法 ①对光照视应为半透明体,若发暗不明亮,则其 对光照视应为半透明体,若发暗不明亮, 中掺有过多杂质(淀粉等 。 中掺有过多杂质 淀粉等)。 淀粉等 包馅” ②刀切开若有 “包馅”也为次 品 将蟾酥蘸水研磨,纯净优质者应为乳白色汁液。 ③将蟾酥蘸水研磨,纯净优质者应为乳白色汁液。 ④在蟾酥上涂以少许水,瞬间变为灰白色泡沫者为佳 在蟾酥上涂以少许水, 。 用舌尖沾蟾酥,能感到较长时间麻痹者为佳。 ⑤用舌尖沾蟾酥,能感到较长时间麻痹者为佳。
蟾酥
1. 来源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 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 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 经加工而成 。
蟾蟾酥药材-团蟾酥
蟾酥药材- 蟾酥药材-片蟾酥
2. 性状鉴别 (一)团蟾酥: 团蟾酥
①呈扁圆形团块或饼状 ②茶棕色,紫黑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 茶棕色,紫黑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 ③质坚硬, 不易折断 质坚硬 ④断面角质状,微有光泽。 断面角质状,微有光泽。
⑤气微腥, 味麻辣 粉末嗅之作嚏 气微腥 味麻辣, ⑥遇水即泛出白色浆状液
蟾酥的功能主治与作用及禁忌
蟾酥的功能主治与作用及禁忌
功能主治
蟾酥,又称为蟾蜍油,是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如下:
1.温阳祛寒:蟾酥有温煦阳气的效果,可以用于寒冷引起的症状,如寒
性腹痛、寒性疝气等。
2.消肿止痛:蟾酥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风湿关节痛、肿痛等
症状。
3.祛痰平喘:蟾酥可以用于治疗痰多咳嗽、哮喘等症状。
4.消肿生肌:蟾酥具有消肿生肌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烫伤、烧伤等伤
口。
5.驱虫杀蛔:蟾酥可以用于驱虫杀蛔的功效。
使用方法
蟾酥可以内服、外用或制成药膏等形式使用。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使用方法:
1.内服:将蟾酥适量研磨成细末,一次服用3-9毫克,每日3次。
2.外用:将蟾酥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
3.药膏:将蟾酥与其他药物搭配制成药膏,外用于患处。
使用禁忌
蟾酥固然有着多种功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禁忌:
1.孕妇禁用:由于蟾酥具有刺激性,孕妇应禁用。
2.儿童禁用:蟾酥对于儿童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因此儿童应禁用。
3.过敏体质者禁用:对蟾酥过敏的人士应禁用。
4.破损皮肤禁用:如有破损皮肤、溃疡等情况,不宜使用蟾酥。
5.长期大量使用禁用:蟾酥具有刺激性和毒性,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
副作用。
总结起来,蟾酥具有温阳祛寒、消肿止痛、祛痰平喘、消肿生肌和驱虫杀蛔的功能主治。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使用方法,并遵守使用禁忌,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蟾酥。
蟾酥的功效与作用
蟾酥的功效与作用文章目录*一、蟾酥的简介*二、蟾酥的功效与作用*三、蟾酥的市场信息1. 蟾酥的价格2. 蟾酥的选购方法3. 蟾酥的保存方法蟾酥的简介蟾酥,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有毒。
干燥后可以入药。
蟾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出境物品表》中的国家明确禁止出境的物品。
根据规定,国家明确禁止出境的中药材中药材中包括蟾酥(不含配以微量蟾酥的成药)。
主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省。
蟾酥的功效与作用1、富含物质蟾蜍浆液及蟾酥中的甙元,都是有强烈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然浆液及蟾酥中尚有不少。
如胆甾醇、7α-羟基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通常它们亦与蟾蜍甙元合称为蟾蜍甾联化合物。
蟾蜍浆液及蟾酥中,尚含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吲哚系碱类成分,如5-羟色胺,蟾蜍色胺,一名华蟾蜍色胺,蟾蜍特尼定,蟾蜍硫堇,去氢蟾蜍色胺,色胺,其中蟾蜍特尼定在蟾酥中含率甚高;含氮物质,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尚有肾上腺素。
2、功效作用2.1、解毒,消肿,强心,止痛。
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
2.2、《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
2.3、《日华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苗汁调敷腰眼并阴囊。
2.4、《本草衍义》:齿缝中血出,以纸紝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
2.5、《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
2.6、《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2.7、《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3、临床应用治疗心力衰竭;治疗骨关节结核及慢性骨髓炎瘘孔;治疗恶性肿瘤;用于表面麻醉。
4、科学研究蟾酥及所含成分有局麻作用80%蟾酥醇提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试验,作用比狄卡因慢而持久,其中以蟾毒灵局麻作用最强,较可卡因大30-60倍,且无刺激作用,华蟾毒精及华蟾毒它灵约为蟾毒灵的1/6;日蟾毒它灵约为1/20。
名贵药材——蟾酥
名贵药材——蟾酥【出处】《本草衍义》【拼音名】Chán Sū【别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癞蛤蚂浆(《新疆药材》),蛤蟆酥(《山东中药》),蛤蟆浆(《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
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制法】先将浆液用铜筛滤净泥土及杂质,然后刮入圆形的模型中晒干,干燥后成扁圆形团块或棋子状,统称为团蟾酥或团酥。
如棋子状的亦称棋子酥。
亦有将滤净的浆汁涂在玻璃板、磁盆或竹箬上晒干的,均呈薄片状,统称为片蟾酥或片酥;盆晒的亦称盆酥;箬晒的亦称箬酥。
加工时,应注意勿使浆汁染入眼中,以免发生肿痛,如已染入,可用紫草汁洗涤,有消肿之效。
【性状】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
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
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
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
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
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
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
【炮制】酒蟾酥:取蟾酥块捣碎,置磁盆中加入白酒浸渍。
时时搅动,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状,取出置盆中,放通风洁净处晾干,碾成细粉。
(每蟾酥10斤,用白酒20斤)乳蟾酥:系用鲜牛奶浸渍,制法同上。
但夏季炎热时不宜采用,因易于酸败。
(每蟾酥10斤,用鲜牛奶20斤)【性味】甘辛,温,有毒。
①《纲目》:甘辛,温,有毒。
②《本草正》:味辛麻,性热,有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苦烈,气热,有毒。
【归经】《本草通玄》:入足阳明、少阴。
蟾酥的作用
蟾酥的作用蟾酥,又称为“蟾宫酥”,是一种传统中药材,由蟾蜍的皮肤经过特殊炮制和加工而成。
蟾酥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并被誉为独特的“神药”。
它具有多种治疗作用,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首先,蟾酥具有消炎解毒的作用。
蟾酥内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强烈的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疗效。
因此,在中医中,蟾酥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疮疡肿痛等症状。
其次,蟾酥具有镇痛止痒的作用。
蟾酥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人体内的内啡肽合成与释放,从而达到镇痛止痒的效果。
在中医中,蟾酥常被用于治疗疼痛和瘙痒症状,如头痛、牙痛、皮肤瘙痒等。
此外,蟾酥还具有祛风活络、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蟾酥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祛风活络、舒筋活络的效果。
蟾酥可通过外用贴敷的方式,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痉挛等疾病,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另外,蟾酥还具有止血作用。
蟾酥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收敛血管,增加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因此,在中医中,蟾酥常被用于治疗吐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此外,蟾酥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由于蟾酥具有多种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总之,蟾酥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治疗作用。
它不仅能够消炎解毒、镇痛止痒,还可以祛风活络、缓解肌肉痉挛,具有止血作用,并且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
然而,蟾酥是一种有毒药材,在使用时必须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合理的剂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由于蟾酥的来源日渐稀少,需要合理合规地进行保护和使用,以保证其在中医药疗效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蟾酥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蟾酥中药材详细说明书蟾酥,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蟾酥的起源、药理特性、药用价值及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一、起源蟾酥是以蟾蜍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处理而得到的中药材。
传统上,蟾蜍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分为山蟾和水蟾两种。
蟾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广泛分布于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
二、药理特性蟾酥具有多种药理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解毒作用:蟾酥被广泛应用于解毒药物中,能够中和多种毒素并加速其排出体外,对中毒引起的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
2. 消肿作用:蟾酥含有一些活性成分,能够促进淋巴液的排出,减少组织水肿,对于炎症、肿瘤等引起的水肿症状具有一定疗效。
3. 镇痛作用:蟾酥中的某些成分能够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减轻疼痛感受,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痛等疾病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 抗菌作用:蟾酥中的活性成分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对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药用价值蟾酥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常用于中医药中。
以下是蟾酥的主要应用方面:1. 解毒:蟾酥能够中和多种毒素,包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对中毒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 消肿:蟾酥对于炎症引起的水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经常应用于扭伤、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状的缓解。
3. 祛风湿:蟾酥含有一些镇痛成分,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4. 抗菌:蟾酥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蟾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蟾酥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的安全性尚不明确,需谨慎使用。
2. 严格按医嘱用药:蟾酥属于中药材,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3.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蟾酥处方应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免产生潜在的不适或毒副作用。
4. 质量保证:选择优质的蟾酥药材很重要,避免使用劣质的产品,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蟾酥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蟾酥药材名称:蟾酥[国家保护2类]拼音名称:CHASU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
科属: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产地:主产于我国河北、山东、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多为野生品种。
性味:[性味、归经]辛,温。
有毒。
归心经。
功效: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中成药:共有106种中成药使用蟾酥:血栓心脉宁心可宁胶囊梅花点舌丸麝香保心丸心宝丸活心丸喉症丸咽喉消炎丸牙痛一粒丸咽速康气雾剂等。
应用:1、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
蟾酥辛温走窜,有开窍醒神、辟秽之功,故可治夏伤暑湿秽浊不正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的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则昏厥之证,常与麝香、丁香、苍术等配伍,如蟾酥丸。
2、用于恶疮,瘰疬,咽喉肿痛及各种牙痛。
本品有毒,有良好的攻毒消肿止痛作用,外用、内服皆有良效。
用治恶疮肿毒、痈疽疗疮等症,以之与雄黄、枯矾、朱砂等配伍,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丸,葱白汤下,甚效,如《外科正宗》蟾酥丸。
治疗烂喉丹痧、喉风、乳蛾及咽喉肿痛,常与牛黄、雄黄、冰片等配伍,如六神丸。
3、近年用蟾酥治疗各种癌肿,有一定的攻毒抗癌、消肿止痛作用。
如用治肝癌、肠癌、白血病、皮肤癌等,内服或外用,均取得一定的疗效。
临床亦用于呼吸、循环衰竭,有迅速而持久的升压作用,并有显著的兴奋呼吸作用。
配伍效用:蟾酥配伍朱砂、麝香、牛黄:蟾酥解毒消肿止痛;朱砂清心解毒;麝香芳香开窍、辟秽化浊、消肿止痛;牛黄清热解毒豁痰。
诸药伍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毒壅阻之喉痹失音、口舌腐烂、咽痛腮肿及痈疽疮疖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
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孕妇忌服。
严重胃溃疡、胃炎慎服。
外用时注意不可入目。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或放入缸中,用竹丝搅动刺激或用蒜、胡椒等物塞入其口,使刺激而分泌白浆,用竹刀刮下。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少常用中药蟾酥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少常用中药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
又名:蛤蟆浆、蛤蟆酥、癞蛤蚂浆、癞蛤蟆酥。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须立即加工,干燥。
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
目前商品蟾酥,主要来源于中华大蟾蜍。
原动物中华大蟾蜍除生殖季节外多穴居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丛中,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生殖季节密集于静水池塘中,全国除宁夏、新疆、西藏外,均有分布;我国另有2种,即大蟾蜍B. bufo Cantor 和华西亚种B. b. andrewsi Schmidt.。
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
黑眶蟾蜍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
本品药材性状: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
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
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未嗅之作嚏。
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
蟾酥商品根据加工所得形态不同,分为下列3种规格:(1)团蟾酥:扁圆形团块或饼状,直径3~7cm,厚0.5cm,两面平滑,茶棕色或棕红色,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光亮,胶质状,气腥;(2)片蟾酥:长方形或不规则薄片,大小不一,厚0.3cm,半透明,一面光滑,一面粗糙,茶棕色至黑棕色,质脆,易断,光亮;(3)盘蟾酥:圆盘状薄片,直径9~14cm,厚约0.3cm,半透明,一面光滑,一面粗糙,边缘不齐,有裂缺,棕黄色或棕红色,较易断,断面角质状,韧性,味先苦而后麻。
本品味辛、性温,有毒;功能:解毒,止痛,开窍醒神;中医临床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强心,抑制Na+-K+-ATP酶,兴奋中枢,升血压,局麻,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与抗幅射,抗炎,兴奋平滑肌,保护心肌,抗菌,抗内毒素休克,增强免疫功能,镇咳,抑制血小板聚集,镇痛,利尿及胰岛素样作用,对动脉血压有影响,对输精管有作用。
蟾酥的鉴别方法有哪些呢
蟾酥的鉴别方法有哪些呢蟾酥,又称为猫头鹰酥,是一种非常贵重且珍贵的中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蟾酥取自蟾蜍的腺体分泌物,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由于其价格昂贵,市面上也存在很多伪劣产品。
因此,了解蟾酥的鉴别方法对于保证药材的质量十分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蟾酥的鉴别方法。
一、外观鉴别1. 观察颜色:真正的蟾酥颜色较为暗黄或暗褐色,质地均匀,无明显杂质。
而假冒品往往为浅黄色或偏红色,杂质较多。
2. 嗅觉辨别:真蟾酥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有人形容为略带骚气或霉味的檀香味。
而假冒品往往无香味或气味较淡。
3. 形状及质地:真蟾酥为灵活的块状,表面光滑且质地致密。
而假冒品质地较硬,或者表面有明显的颗粒状物质。
二、显微镜鉴定1. 看腺体:使用显微镜观察蟾酥的表面,真蟾酥腺体多呈管状、标准排列,表面平整;而假冒品的腺体存在变形或分裂、粘连等异常现象。
2. 观察细胞:真蟾酥细胞排列紧密,结构均衡,细胞壁完整;而假冒品的细胞排列较为松散,细胞壁不规则或破裂。
三、化学鉴别1. 鲡酸试验:真蟾酥中含有鲡酸,可以通过化学试剂来检测。
将蟾酥少量研磨并加入硫酸铁溶液,真蟾酥溶液呈浅绿色。
而假冒品的溶液颜色则较浅或无反应。
2. 阴离子试验:真蟾酥中含有氯化物、硫酸根等阴离子。
可以通过溶解真蟾酥样品,进行滴定或加入化学试剂,如硝酸银试液、硝酸钡试液等,观察是否发生沉淀反应来进行鉴定。
四、质量评价1. 激光拉曼光谱法:利用激光作用于样品后产生的光散射效应,通过检测样品散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来鉴定蟾酥的真伪。
真蟾酥和假蟾酥所产生的拉曼散射峰在频率和强度上有明显差异,可以通过仪器进行分析识别。
2.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液相色谱仪器,通过测定蟾酥中特定成分的含量来鉴定真伪。
真蟾酥和假蟾酥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可以通过色谱图谱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蟾酥的鉴别方法有外观鉴别、显微镜鉴定、化学鉴别和质量评价等多种方法。
蟾酥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蟾酥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浆、蛤蟆酥。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o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成分〕含华蟾蜍毒素、华蟾蜍素、华蟾蜍次素、去乙酰基华蟾蜍素,均为强心成分。
此外,尚含甾醇类,5-羟基吲哚胆碱,精氨酸、辛二酸。
近报导尚含19-氧代华蟾蜍次素,蟾蜍碱和蟾蜍甲碱,也含肽类。
〔作用〕一、历代经验本品有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名医别录》:“阴蚀瘰疬恶疮,猘犬伤疮”。
《本草拾遗》:“主温病身斑者……狂犬咬发狂如死,……恶疮”。
《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
《本草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本草备要》:“助阳气,治疔肿,发背”。
二、近代研究1.强心作用:蟾酥有强心作用,小剂量时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其作用类似于洋地黄。
所含强心成分有多种。
并能升高血压及兴奋呼吸〔1~2〕。
2.局部麻醉作用:蟾酥80%酒精提取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试验,作用比的卡因慢而持久,有局部刺激作用。
蟾酥中以蟾蜍灵局麻作用最强,相当于可卡因的90倍〔3~5〕。
3.镇痛作用:蟾酥对小白鼠实验性疼痛有止痛作用〔6〕。
4.对白细胞的影响:蟾酥对因放射线所致的白细胞降低,有使其升高的作用〔7〕。
5.抗炎作用:在体外蟾酥并无抑菌作用,对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的家兔,肌肉注射蟾酥有阻止病灶扩散、并使周围红肿消退的作用。
抗炎作用与激素类似。
蟾酥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临床用治淋巴结核、肺结核及结核性瘘管有效〔8~10〕。
6.抗癌作用:蟾蜍皮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兔B. P.瘤均有抑制作用。
临床用治皮肤癌有效〔11~13〕。
7.利尿作用:蟾酥有利尿作用,有效成分为软木酸。
临床用治腹水有效〔7〕。
蟾酥
英文名称:cinobufagin venom toad
英文别名:CINOBUFAGIN 95%, 99%; (3beta,5beta,8xi,9xi,10xi,13xi,14beta,15beta,16beta,17beta)-
3-hydroxy-17-(2-oxo-2H-pyran-4-yl)-14,15-epoxyandrostan-16-yl acetate; (3beta,5beta,15beta,16beta)-16-(acetyloxy)-3-hydroxy-14,15-epoxybufa-20,22-dienolide; cinobufagin
蟾酥粉:取蟾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每10kg蟾酥,用白酒20kg。
产地分布
主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省。
安全术语
S22Do not breathe dust.
切勿吸入粉尘。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功效主治
应用方式
产地分布
安全术语
品种考证
制法
采收加工
药材鉴定
药物毒性
真假辨别
相关药材
含量测定
2原生动物
中华大蟾蜍
黑眶蟾蜍
3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4成药制品
救心丸
华蟾素
六神丸
六灵解毒丸
六灵丸
生力雄丸
嫦娥加丽丸
麝香保心丸
心宝丸
活心丸
中药学_蟾酥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材:蟾酥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相关疾病症状:
疔、疔疮、疔肿、恶疮、发背、风虫牙痛、 腹痛、腹痛吐泻、疳、疳积、骨髓炎、疽、 开窍、瘰疬、慢性骨髓炎、辟秽、强心、 痧症、吐、吐泻、顽癣、小儿疳积、消肿、 消肿止痛、癣、咽喉肿痛、牙痛、痈、痈 疽、痈疽疔疮、止痛、中暑、肿痛、助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蟾酥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名称:蟾酥 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引自:《中国药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药材基源: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 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褐色或红 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 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 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 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炮制: 蟾酥粉:取蟾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 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每10kg 蟾酥,用白酒20k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性味: 辛,温;有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归经: 归心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功能主治: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 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蟾酥
用法用量: 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蟾酥的功能主治
蟾酥的功能主治什么是蟾酥?蟾酥,又称蟾蜍膏/牛蟾酥,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以蟾蜍为原料制成。
它是一种独特的中药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蟾酥通常以膏状呈现,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医疗价值。
蟾酥的外观特征蟾酥外观黄褐色,质地细腻。
它有着浓重的香气和特殊的苦味,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药材风味。
蟾酥的质地柔软而不油腻。
蟾酥的主要成分蟾酥主要成分包括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碱、皂苷、甾醇和多糖等。
这些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理活性,对人体有益。
蟾酥中的生物碱是其重要的药理活性成分。
蟾酥的功能主治蟾酥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
以下是蟾酥的主要功能主治:1.镇痛止血:蟾酥具有镇痛和止血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加快创伤的愈合过程。
2.祛痰止咳:蟾酥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减轻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3.抗菌消炎:蟾酥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它可以有效抵抗感染,减轻炎症反应。
4.清热解毒:蟾酥能够清热解毒,有助于治疗热性疾病和中毒症状。
它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5.调节免疫功能:蟾酥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如何使用蟾酥?蟾酥通常以膏剂的形式使用。
以下是蟾酥的使用方法:1.外用:将蟾酥膏均匀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日2-3次。
适用于外伤、疼痛、湿疹等症状。
2.内服:将蟾酥膏放入口腔,含化后慢慢咽下,每日2-3次。
适用于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使用蟾酥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蟾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儿童禁用:蟾酥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对于儿童来说可能有副作用,因此禁止儿童使用。
2.孕妇慎用:蟾酥可能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孕妇应慎重使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过敏反应:使用蟾酥时,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存储注意:蟾酥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癞蛤蚂浆(《新疆药材》),蛤蟆酥(《山东中药》),蛤蟆浆(《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动物形态详蟾蜍条。
【采集】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
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制法】先将浆液用铜筛滤净泥土及杂质,然后刮入圆形的模型中晒干,干燥后成扁圆形团块或棋子状,统称为团蟾酥或团酥。
如棋子状的亦称棋子酥。
亦有将滤净的浆汁涂在玻璃板、磁盆或竹箬上晒干的,均呈薄片状,统称为片蟾酥或片酥;盆晒的亦称盆酥;箬晒的亦称箬酥。
加工时,应注意勿使浆汁染入眼中,以免发生肿痛,如已染入,可用紫草汁洗涤,有消肿之效。
《纲目》: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或安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
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块,干之。
其汁不可入人目,令人赤肿盲,或以紫草汁洗点,即消。
【药材】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
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
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
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
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
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
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
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化学成分】蟾蜍浆液经加工干燥所成的固体物,名为蟾酥。
浆液成分复杂;上世纪十年代分离蟾蜍精后,陆续分离同类的有效物质,迄今已达数十种之多。
此类物质皆有强心等作用,在化学上属于甾族化合物,而其C17上再接一α-吡喃酮基,凡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实际上,植物中亦有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总名蟾蜍二烯内酯,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
蟾酥中所含的蟾蜍二烯内酯有:①蟾蜍它灵。
②华蟾蜍精,蟾酥主成分,含率7.2±0.2%。
③华蟾蜍它灵,亦是欧赡蜍主成分,局部麻醉力仅次于蟾蜍灵(见下)。
④远华蟾蜍精。
⑤蟾蜍灵,蟾酥中局部麻醉力最大者。
⑥日本蟾蜍它灵,又名日本蟾蜍甙元。
⑦去乙酰华蟾蜍它灵。
⑧惹斯蟾蜍甙元。
⑨华蟾蜍它里定。
⑩蟾蜍它里宁。
⑾华蟾蜍精醇。
⑿沙蟾蜍精。
⒀异沙蟾蜍精⒁去乙酰华蟾蜍精。
⒂去乙酰蟾蜍它灵。
⒃蟾蜍它里定,即嚏根草甙元。
⒄惹斯蟾蜍精等。
中国蟾蜍蟾酥中分出的华蟾蜍毒素,酸解后产生华蟾蜍精、辛二酸和精氨酸。
这种蟾酥中尚分出肾上腺素、胆甾醇、辛二酸。
辛二酸可与蟾蜍甙元结合,从蟾酥中曾分离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蟾蜍灵和日本蟾蜍它灵的3-辛二酸酯。
蟾蜍浆液及蟾酥中的甙元,都是有强烈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然浆液及蟾酥中尚有不少的无甚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如胆甾醇、7α-羟基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通常它们亦与蟾蜍甙元合称为蟾蜍甾联化合物。
蟾蜍浆液及蟾酥中,尚含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吲哚系碱类成分,如5-羟色胺,蟾蜍色胺,一名华蟾蜍色胺,蟾蜍特尼定,蟾蜍硫堇,去氢蟾蜍色胺,色胺,其中蟾蜍特尼定在蟾酥中含率甚高;含氮物质,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尚有肾上腺素。
氨基酸除上述的精氨酸外,尚有γ-氨基丁酸及两种精氨酸衍生物;也含一些肽类。
【药理作用】①强心作用蟾酥毒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大剂量则使心停于收缩期。
从国内外10种蟾蜍曾分离出有强心作用的化合物约20种,并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作用的关系。
很多蟾蜍甙元都有典型的强心甙样作用,如注射于蛙淋巴囊内,均可使蛙心在1小时内停止于收缩期;对麻醉犬静脉灌注,心电图显示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T波倒置、异位节律、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心室颤动等。
它们的作用强度为(麻醉猫平均致死量法):远华蟾蜍精)蟾蜍灵)华蟾蜍它灵)华蟾蜍精。
用麻醉猫、离体蛙心及猫乳头肌试验证明,蟾蜍灵之作用效价与洋地黄毒甙相近,惹斯蟾蜍甙元也与此接近而稍弱,日本蟾蜍它灵则稍低。
蟾蜍它灵低于哇巴因(61%),而去乙酰蟾蜍它灵效价比哇巴因还高。
②对呼吸、血压的作用蟾蜍灵、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华蟾蜍它灵及日本蟾蜍它灵静脉注射(0.05毫克/公斤),均可引起麻醉兔的呼吸兴奋和血压上升。
呼吸兴奋是中枢性的。
惹斯蟾蜍甙元除对兔外,对猫也能兴奋呼吸,其作用比尼可刹米、戊四氮、洛贝林等还强,并能拮抗吗啡的呼吸抑制。
它们升高血压的作用以蟾蜍灵最强,其次为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华蟾蜍它灵,而以日本蟾蜍它灵最差。
惹斯蟾蜍甙元的升压作用主要是末梢性的,但也有中枢性成分。
正常人静脉注射蟾蜍它灵0.25~0.5毫克,升高收缩压而不影响舒张压,说明主要由于心脏兴奋。
在麻醉狗,还可看到在血压上升时内脏血管收缩,此作用不受肾上腺素阻断剂的影响。
蟾蜍色胺与上者不同,它能引起肾上腺素释放,且使动物对肾上腺素更加敏感。
蟾蜍特尼定与它相似;但由于其毒性很强,超过5微克/公斤即可引起兔血压下降。
在蛙腹直肌、脊髓猫、竖毛肌轴素反射、离体兔肠标本上,均可证明它有烟碱样作用,而且比烟碱本身还强。
华蟾蜍色胺能兴奋神经节,故能升高麻醉猫及去脑狗的血压。
③局部麻醉作用蟾酥80%酒精提取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试验,作用比的卡因慢而持久,有局部刺激性。
蟾酥中以蟾蜍灵局麻作用最强,相当于可卡因的90倍。
其余依次为华蟾蜍它灵、华蟾蜍精、日本蟾蜍它灵等。
④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蟾酥有镇痛作用,在小鼠热板法、电击法、兔中枢神经总和机能法,都能提高痛阈,但治疗指数较低。
蟾蜍色胺是5-羟色胺的衍化物,其药理作用与致幻剂麦角酰二乙胺(LSD)有某些相似,青年男子静脉注射16毫克,其致幻作用与麦司卡林相似,但其发生与消失更快。
蟾蜍灵对大鼠静脉注射(0.8毫克/公斤),可引起强直性惊厥,此时全脑的乙酰胆碱总含量降低,而脑中游离乙酰胆碱则有显著增加;对小鼠也有致惊作用,东莨菪碱有抑制作用,而毒扁豆碱则有增强作用,此种情况与戊四氮有所不同。
有人认为蟾蜍它灵的致惊部位在脑干。
⑤对横纹肌、平滑肌的作用蟾蜍甙元对横纹肌有兴奋作用。
蟾蜍灵低浓度在大鼠横膈标本上,对突触前乙酰胆碱的释放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先促进后抑制。
蟾蜍灵能部分的拮抗镁离子的神经肌阻断作用,对胆碱酯酶则并无抑制作用。
蟾蜍特尼定引起蛙腹直肌收缩作用的强度,介于烟碱与乙酰胆碱之间,箭毒可阻断此种收缩,但毒扁豆碱却不能增强此作用。
惹斯蟾蜍甙元对蛙腹直肌的收缩,与咖啡因有所不同,有膜电位的改变;与细胞外液中钙离子浓度呈逆行关系,而在无钾溶液中,则不引起收缩;对钾离子引起的收缩有增强作用。
蟾蜍特尼定能收缩离体兔肠,并不受阿托品的影响,故为直接作用。
还能收缩离体豚鼠子宫;对离体兔耳血管也能收缩,但在整体兔耳灌流中,则无作用。
⑥平喘、镇咳作用预先皮下拄射蟾蜍色胺,对5-羟色胺喷雾引起的豚鼠气管痉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对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则无效。
对于用蛋清致敏的豚鼠离体子宫或回肠,蟾蜍色胺有抗过敏作用。
蟾酥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祛痰效果较差,毒性较强。
⑦抗炎、抗肿瘤、抗放射作用蟾酥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其中的甾醇类物质能抑制血管通透性。
对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家兔,叽内注射蟾酥注射液能阻止病灶扩散,使周围红肿消退,但在体外无抗菌作用。
此外,蟾酥在试管内能抑制血吸虫的活动,对其耗氧量则无影响。
曾报道蟾蜍皮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兔B.P.瘤有效,延长患精原细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并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
试管中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但亦有认为无效者。
蟾蜍特宁对X射线(800伦琴,50千伏)局部照射的豚鼠的脱毛具有保护作用,如加大到1600伦琴,或对小鼠全身致死量照射引起的损害则皆无保护作用。
⑧吸收与排泄蟾蜍类强心成分(蟾蜍它灵、去乙基蟾蜍它灵)口服容易吸收(口腔粘膜及胃中也能吸收)。
作用的出观与消失都较洋地黄快,蓄积性很少。
猫经口给予与静脉注射的致死量的比为4:1。
蟾蜍特尼定在体内的解毒相当快,蟾蜍灵的作用(引起房室阻断)比洋地黄毒甙消失得快,惹斯蟾蜍甙元则更快。
【毒性】蟾酥各种成分对小鼠半数致死量(毫克/公斤)如下:蟾酥为41.0(静脉),96.6(皮下),36.24(腹腔);蟾蜍灵为2.2(腹腔);华蟾蜍精为4.38(腹腔);惹斯蟾蜍甙元为4.25(快速静脉注射),15(慢速静脉注射),14(腹腔),124.5(皮下),64(口服);蟾蜍特尼定为1.3(静脉);蟾蜍它灵对狗的半数致死量接近0.36(静脉),口服最小致死量接近0.98。
静脉或腹腔注射蟾酥注射液,小鼠急性中毒为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眺不整,最后麻痹而死,阿托品对此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肾上腺素则无,蟾酥经煮沸后毒性大减。
人中毒后,可按洋地黄类强心药中毒时之急救原则处理。
中药六神丸具强心、收缩冠状动脉、升高血压、抗炎及抑制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主要与其中所含的蟾酥有关。
【炮制】酒蟾酥:取蟾酥块捣碎,置磁盆中加入白酒浸渍。
时时搅动,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状,取出置盆中,放通风洁净处晾干,碾成细粉。
(每蟾酥10斤,用白酒20斤)乳蟾酥:系用鲜牛奶浸渍,制法同上。
但夏季炎热时不宜采用,因易于酸败。
(每蟾酥10斤,用鲜牛奶20斤)【性味】甘辛,温,有毒。
①《纲目》:甘辛,温,有毒。
②《本草正》:味辛麻,性热,有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苦烈,气热,有毒。
【归经】《本草通玄》:入足阳明、少阴。
【功用主治-蟾酥的功效】解毒,消肿,强心,止痛。
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
①《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
②《日华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苗汁调敷腰眼并阴囊。
③《本草衍义》:齿缝中血出,以纸紝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
④《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
⑤《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⑥《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
内服:0.5~1厘,多入丸、散用。
【宜忌】孕妇忌服。
外用时注意不可入目。
《本经逢原》:(外科)轻用能烂人肌肉。
【临床应用】①治疗心力衰竭以蟾酥4~8毫克(装胶囊),饭后用冷开水送服,日服2~3次。
治疗2~3级心力衰竭病人13例,其中12例均于用药后2~48小时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计脉搏减缓者12例,利尿作用显著者4例,水肿消失者6例,肝肿大缩小者6例,12例肺部湿性罗音皆有改善,二联脉及奔马律用药后消失;2例心房纤颤1例消失,1例无变化。
毒性反应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及呕吐等胃粘膜刺激现象,减小剂量后皆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