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合集下载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1. 引言隧道工程中,沉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指标,它直接影响着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准确地监测隧道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以保障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2. 观测设备和仪器隧道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观测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沉降点标志物:在需要观测的隧道区域,设置一系列的沉降点标志物,用于记录观测数据。

•缓冲桩:在沉降点标志物周围设置缓冲桩,减少环境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基准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基准点,用作参考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确性。

•测量仪器: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实时、连续的观测,如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

3. 观测方法3.1 定时观测法定时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方法,适用于对隧道沉降的长期监测。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观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在需要观测的隧道区域设置一系列的观测点。

2.定时观测:根据预定的观测周期,使用测量仪器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3.数据处理:将观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的变化趋势。

4.结果评估: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评估隧道的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实时监测法实时监测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观测方法,适用于对隧道沉降的瞬时变化进行监测。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观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一个实时监测系统,对隧道沉降进行连续监测。

2.数据采集:传感器收集到的观测数据会被实时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形成时间序列的数据。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隧道沉降的实时变化情况。

4.报警机制:当观测数据超过事先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 数据分析和评估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是隧道沉降观测方案的关键步骤。

根据观测数据,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和评估:•沉降趋势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通过统计和分析,得出隧道沉降的趋势。

•沉降速率计算: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量和时间间隔,计算隧道沉降的速率。

隧道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
合或 闭合路线 ,使用 固定 的工作基 点对应 沉 降变 形 观测 点进行观测 。实 行 “ 五 固定 ”: 即:固定水 准 基点与 工作基 点 、固定人 、固定测量 仪器 、 固定 监 测环境 条件 、固定观测 路线和 方法 。 以提 高观测 数 据 的准 确性 。当相邻观 测周 期的沉 降量超 过限差 或 出现反 弹时 ,应 重测 并分析 工作基 点的稳 定性 ,必 要时联 测基准 点进行检 测 。当原有 的测点遭 到破坏 或 已无 法观测 时 ,必须 进行测 点重埋 或转移 工作 , 并做好有关 的记录 ,填 写测点转移 断高表 。 ( 6 ) 未 贯通 隧道 的观 测线路如 图2
行 ,对于 有变换 奇偶站 功能 的 电子水 准仪 ,按 以下
图1 沉 降观 测 点 顺序进 行 :
往测 :奇数站为后一 前一前一 后
2 观测 方法
( 1 ) 外业 测量 一 条路 线 的往 返 测使 用 同一 类 型
仪器 和转 点尺垫 ,沿 同一路线进 行 。观测成 果 的重 测和 取 舍按 《 国家 一 、二等 水 准测 量 规范 》 ( G B / T
准 仪读记至 0 . 0 1 m m 。 ( 2 ) 自动 安平水 准 仪 的圆水 准 器 ,严格 置平 。 在 连续 各测站 上安置 水准仪 时 ,使其 中两脚 螺旋与
( 1 ) 隧道 内一 般地 段 沉 降观 测 断面 的布 设根 据 地 质 围岩 级别 确定 ,一般情 况 下, I I 级 围岩原 则上 不 设沉 降变形 观测 断面 ,必要 时8 0 0 m 设 一个观测 断 面 ;Ⅱ I 级 围岩 每4 0 0 m 、I V级围岩 每3 0 0 m 、 V级 围岩
偶数站 为前一后一 后一 前 返测 :奇数 站为前一后 一后一 前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一、前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实施严格的QC(Quality Control)措施,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设备选择。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高精度的水准仪、测距仪和GPS定位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2.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地形、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观测点的选择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布设方式,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观测数据采集。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观测数据的采集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沉降情况和趋势。

5. 报告编制。

最后,我们需要编制沉降观测报告,将观测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结论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决策。

三、总结。

通过严格的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可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因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上述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以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1. 引言隧道工程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工程类型,隧道沉降观测是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

通过对隧道沉降情况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2. 布置原则在进行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全覆盖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能覆盖整个隧道区域,包括入口、出口以及隧道内部。

通过全覆盖,可以全面了解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2 密集布置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密集而均匀,在区域内形成网格状分布。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局部区域的沉降情况,并避免因观测点过少而造成信息缺失。

2.3 代表性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隧道区域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地质条件、土层性质以及工程施工方式等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布置方法根据以上原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观测点的布置:3.1 网格布置法将隧道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均匀布置观测点。

网格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个网格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3.2 线路布置法按照隧道的纵向和横向划分线路,沿线路布置观测点。

线路间距和线上观测点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段线路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3.3 区域布置法将隧道区域划分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每个区域内密集布置观测点。

区域大小和内部观测点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个区域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4. 观测点布置要求在进行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4.1 观测点数量观测点的数量应足够多,以保证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观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长度、地质条件和工程施工方式等因素确定。

4.2 观测点位置观测点的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相对均匀、土层性质较为典型的区域。

避免选择存在特殊地质问题或复杂土层的区域,以减小观测误差。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周边建筑物等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监测工程施工后地面沉降情况,保障工程质量,防止地质灾害。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沉降观测的意义1.保障工程质量隧道施工会对地下土层结构和地下水位有所影响,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及时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面沉降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处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2.减少事故风险隧道工程沉降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监测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3.提供科学依据沉降观测的数据可以为隧道工程相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工程施工方案。

三、沉降观测的具体内容1.选择观测点在沉降观测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选择符合要求的观测点,观测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地质地层等因素。

2.确定观测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GPS测量、全站仪测量、灰白示意线测量等。

3.确定观测频次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确定合适的观测频次,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次会比较密集,后期可以适当减少观测频次。

4.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沉降观测的步骤1.现场勘察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质地层情况、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2.观测准备确定好观测点后,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要做好沉降观测记录表,对观测数据进行统一记录。

3.观测数据采集定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按照预定的观测频次进行观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报告。

5.结果和建议根据观测数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兰渝铁路LYS-4 标一分部承建的工程位于宕昌县官亭镇与两河口乡,为时速200km客货共线(双箱运输)电气化双线铁路。

合同段起讫里程为:DK285+81卜DK303+782全长17.971km。

主要工程项目为天池坪隧道(14528m羊古堆隧道(439n)、化马隧道(进口段2500n)以及龚家沟中桥108.5m (2 (3-32)m连续梁桥)、庙下中桥124.2m (3X32mj梁)、羊古堆中桥81.5m (2X32m梁)。

2、编制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3、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目的及意义兰渝铁路铺设无砟轨道地段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较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兰渝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4、沉降变形测量4.1兰渝铁路LYS-4标一分部管区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根据桥梁、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4.2兰渝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4.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4.5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5.1基准网、变形点测量网均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一)一般规定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

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沉降观测的内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黄土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4.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6.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盖板0.3m处。

7.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具体设计方案并参照《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在实施性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中明确。

(四)观测精度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五)沉降观测频度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2.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

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

(2)第二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3)第三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后3个月。

隧道无砟轨道沉降观测方案.doc

隧道无砟轨道沉降观测方案.doc

苞谷隧道施工测量方案简介:苞谷垄隧道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九华乡,隧道进口位于丘前缓坡上,隧道进口里程DK24+480;隧道出口位于丘前缓坡,出口里程DK24+900,隧道全长420m,为双线隧道;隧道内最大埋深约29.86m.。

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区。

测区内山体未见基岩出露,进出口坡相对自然坡度为30度~40度,植被发育。

一、隧道控制点布设隧道贯通前,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只能采用支导线的形式,测量误差随着开挖的延伸而积累,只有保证了必要的洞外施工控制网,才能满足贯通精度要求,对于本隧道,不单独建立洞外施工控制网,主要通过加密导线网来进行控制,在进口这边设置两个加密控制点,并且保证两个控制点能通视,有一个控制点要和隧道进口中线能够通视,并按照线路加密网的精度等级来进行控制测量,在隧道开挖前就通过洞外的两个加密控制点,作为隧道控制的依据,引测中线控制桩,并以经隧道施工复测、调整后并确认的洞外线路中线控制桩为引测进洞的依据,二、洞内中线和断面控制隧道开挖顺着中线不断地向洞内延伸,衬砌和洞内建筑物(避车洞、排水沟、电缆槽等)的施工紧跟其后,不等贯通,隧道内的大部分建筑物已经建成。

测量施工主要通过洞口中线控制桩控制正式中线点(正式中线点是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依据),正式中线点控制临时中线点;临时中线点控制掘进方向。

洞内高程控制与平面相仿,临时水准点控制开挖面的高低,正式水准点控制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的高程位置。

对于开挖断面的测量,主要通过带免棱镜的全站仪直接测量三维坐标,从而来得出是否开挖到位,对于超挖和欠挖的地方应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三、贯通误差估算测角误差的影响,设RX 为导线环在隧道两洞口连线的一列边上的各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m ),则导线的测角中误差m β (″)对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影响为:测距误差影响,设导线环在邻近隧道两洞口连线的一列测边上的各边对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为 dy (m),导线边长测量的相对中误差为ml / l ,则由于测距误差对贯通面上横向中误差的影响为:受角度测量误差和距离测量误差的共同影响,导线测量误差对贯通面上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影响为:在贯通面上,受洞外或洞内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影响而产生的高程中误差为:(mm )∑''=2X y R m m ρββ∑=2yl yl d l m m 22yly m m m +±=β =∆∆L M m h式中,M 为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以mm计;L为洞外或洞内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的公里数。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第一公路工程局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至段()CKGZTJ-4标二工区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第一公路工程局沪昆客专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二○一一年一月目录一、总则 (3)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 (3)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四、一般规定 (4)五、沉降观测的容 (4)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七、观测精度 (5)八、沉降观测频度 (5)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6)十、组织与管理 (7)一、总则1、为指导沪昆客运专线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方案。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进行实施。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及条文说明(TB10601-2009);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6)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6、沪昆客专隧道设计图纸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相关规的要求;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吕临铁路第三标段隧道沉降观测观测点布设办法

吕临铁路第三标段隧道沉降观测观测点布设办法

吕临铁路第三标段隧道沉降观测观测点布设办法一 浅埋、偏压地段地表沉降量测洞口段开挖前,在洞顶浅埋地段纵向沿隧道走向埋设混凝土桩及水平基准点,其断面布置与洞内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断面布置一致(也可根据情况调整),每个地表下沉量测断面上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

横向布点埋设砼桩(见下图),横断面点应充分结合实地地形。

图1 注:H0为隧道埋置深度,B 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宜与洞内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设置在同一断面,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

在隧道纵向(隧道中线方向)至少布置一个纵向断面。

在横断面上至少应布置11个测点,两测点的距离为2一5m 。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布置密一些,远离隧道中线应疏一些。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二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围岩收敛)测点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围岩收敛)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根据设计要求,Ⅴ级围岩每5m、Ⅳ级围岩每10m、Ⅲ级围岩每30m 布设一个断面,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布置在拱顶轴线附近,收敛点布设在起拱线附近,位移量测点布设与跨度最大处。

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量测点布置图三反光片布点方式方法测点直接用长50cm的直径为16mm螺纹钢进行埋设,并制作4cm ×4mm的小铁板,将小铁板与螺纹钢外露端稍靠后进行焊接,再将反光片粘贴在小铁板上。

在埋设时务必保证反光片面朝洞口稍靠下,有利于全站仪观测。

最后将其50cm 的螺纹钢打入基岩层,若无法打入岩层可先用电钻开孔,然后用锚固剂固定,以保证牢固不变形。

收敛点反光片拱顶反光片4*4钢板反光片螺纹钢4*4钢板反光片螺纹钢布设反光片样式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埋掉,要尽快重新设置,以保证正常观测的数据不中断。

2012年11月13日。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展,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沉降观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监测土地沉降情况,评估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施工前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选取在施工前,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目标及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点的选取应涵盖工程的主要区域,并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安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在选定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仪器的安装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仔细的安装和调试。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不断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常采用定期或连续观测两种方式。

定期观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则是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连续采集。

2.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归一化或背景差值法,并结合地下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和评估。

四、施工后工作1. 编制施工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施工报告。

报告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根据施工报告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议和措施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点选取、仪器安装和数据处理等工作,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有效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参考文献,不写网址链接)以上就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文章内容,我们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工作等几个方面。

地铁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地铁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地铁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说到地铁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别看这听起来像个高大上的技术活,其实它跟咱平时做的“观察天气变化”一样,都得有点心眼。

毕竟地铁隧道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它是大动脉,一旦出了点问题,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咱得搞清楚这些观测点到底是怎么布置的,又有什么要求,才能确保地铁跑得稳,走得快。

你得知道,地铁隧道要是下沉了,直接影响的可不仅仅是轨道本身。

这地下的东西,什么电缆、管道、地下水,都能给你捣乱。

你想想,如果隧道下沉,弄不好就会影响到上面那些楼房、道路,甚至还可能把地面弄裂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

所以说,地铁隧道沉降的监测,可是得“马虎不得”,万一哪天沉降得厉害了,咱得第一时间知道,才能及时处理,避免更大的事故发生。

这些观测点的布置,一般来说得有点讲究。

不能随便找个地方,丢个标尺就行。

咱得根据地质情况、隧道的位置,甚至是上面建筑物的结构来安排。

这些点,得覆盖隧道的整个线路,特别是一些容易沉降的地方,像那些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区域,得多放几个点。

大家都知道,有的地方地下水多,土壤松软,就容易塌陷,那就得特别注意。

好比你去沙滩玩,哪儿的沙子松,哪儿的沙子紧,得自己摸清楚,才能放心走。

然后,这些观测点还得定期检测,不然你就像一个走路不看路的人,什么时候摔跤都不知道。

检测得有规律,不是今天看了,明天就忘了。

每次检测时,工作人员得小心翼翼地去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有时候你以为数据正常,结果过了几天突然发现,哪里开始沉降了,这时再处理就晚了。

好比你买了辆车,油灯亮了你就不管,等油没了才急着找加油站,显然是晚了点。

再来说说观测点的选择,这不是随便在地面上“撒网”,每个点都得有它的“道理”。

有些地方,隧道深,周围环境复杂,得选择比较稳定的地方布置观测点;有些地方,可能周围建筑密集,那就得更加小心,观测点不能设置得太靠近那些建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隧道洞口地表沉降方案

隧道洞口地表沉降方案

地表沉降监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二、监测位置布置,及测点制作1、地表沉降观测在洞口浅埋段布置4个观测断面,地表下沉量测的纵向间距为: S=5m。

沿衬砌中线隧道拱顶范围:3m一个测点,其他:每4米一个测点,最外侧不动点为基准测点,应确保不受扰动、破坏。

各测点须布设在同一断面上,使测设结果能相互对照,避免人为误差的影响。

由于受地形限制,各测点布设应遵循施测迅速方便的原则。

及时布设测点,读取初读数。

具体布置如图一、图三所示。

图一:地表沉降量测范围及测点布置示意图2、控制桩制作图二:Φ12钢筋3、控制桩网平面投影图图三:三、沉降观测精度及测量频率沉降点观测应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使用莱卡高精度水准仪及配套测尺),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Σa-Σb≤l√n—,表示测站数。

(或△h=Σa-Σb≤1.0√L—,L 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3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0.1mm。

6、测量频率:开挖面前>30m,1次/2天;开挖面后<30m,2次/1天;开挖面后30~80m, 1次/2天;开挖面后>80m1次/7天;四、沉降观测中注意事项沉降观测应采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做到定机、定人、定路线。

测施前仪器必须经过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得大于30m。

测施中,前后视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1. 项目背景本工程以确保建筑物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目的,进行沉降观测工程。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或结构物出现的沉降情况,保障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安全使用。

2. 工程内容(1)安装沉降观测设备:在需要监测的建筑物或结构物周边确定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

(2)数据采集与监测: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实时记录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定期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 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确定监测点位,购买和调试沉降监测设备,准备相关施工人员和工具。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在监测点位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牢固且稳定。

(3)数据采集与监测: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电气连接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调试,确保数据能够稳定采集,并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安全与环保(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杜绝乱堆乱放现象,确保施工环境整洁与安全。

(3)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环境污染。

5. 质量与验收(1)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2)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并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无误。

(3)验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确认沉降观测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6. 施工进度(1)前期准备:计划完成时间 3 天。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计划完成时间 5 天。

(3)数据采集与监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

7. 经济指标本工程总投资为 xxx 元,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贵州)CKGZTJ-4标二工区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二o—年一月目录—、总贝U (3)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3)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四、一般规定 (4)五、沉降观测的内容 (4)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5)七、观测精度 (5)八、沉降观测频度 (5)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6)十、组织与管理 (7)1、为指导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方案。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进行实施。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TB10601-200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006)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沪昆客专隧道设计图纸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3个月。

5、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的气泡式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6、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标尺分化线成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7、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沉降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主要应提交下列沉降观测成果资料:(1施测方案;(2)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3)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4)观测记录手簿;(5)平差计算及测量成果表;(6)沉降过程和分布图表;(7)沉降分析成果资料;(8)沉降测量技术报告;(9)标识标志规格计埋设图四、一般规定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

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五、沉降观测的内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川级围岩每400m W级围岩每300m V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4.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6.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盖板0.3m处。

7.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严格执行设计文件要求。

七、观测精度按国家二等水准施测,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土1mm读数取位至0.1mm八、沉降观测频度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态曲线。

2.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

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

(2)第二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3)第三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后3个月。

3.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具体见表3: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1、观测资料整理(1)采用统一的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2)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一一时间一一沉降曲线;2、分析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1)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2)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

(3)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W〜切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情况、施工监控量测资料、仰拱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

3、评估分析方法与评估标准(1)隧道内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应根据有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料及交接检验和复检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评估方法参照路基执行。

(3)地质条件较好、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沉降总量差不大于5mm寸, 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条件。

(4)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十、组织与管理一、我工区成立隧道沉降观测小组,由吴保利主管。

组长:吴保利组员:简易岳、朱永昌二、主要工作内容1、沉降监测基准网的布设、测量及成果处理,形成稳固可靠的沉降观测基准网;2、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的沉降观测;3、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审核、汇总;4、沉降变形图表的绘制、分析及沉降趋势预测;5、无碴轨道铺设时机评估和相应工程措施建议。

三、工作职责基础工程沉降观测的实施主体。

主要负责以下内容:(1)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2)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3)按规定时间提交满足要求的沉降观测资料给设计单位;(4)施工过程中的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等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四、工作程序1、沉降观测的组织准备(1)建立沟通联系工作制度,保证沉降观测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2)沉降观测工作启动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或交底。

(3)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设计方案》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配备适应测量要求的有关仪器设备。

观测工作启动前,报请监理单位对测点布置、元器件埋设、测量仪器等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以确保观测测量工作具备合格的工作基础。

2、施工期内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分析评估(1)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设计方案》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每月按要求格式汇总观测资料,适时将汇总的观测资料(含电子文档)提交设计单位。

观测资料应得到监理单位的审核签字确认。

原始记录资料,由施工单位保存备查。

(2)设计单位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工程稳定分析和趋势预测,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适时整理形成沉降观测分析报告提交给沉降观测评估组。

五、工作要求1、沉降观测起测基准点及观测线路应相对固定,严格按观测周期和观测精度要求进行观测。

2、沉降观测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签认制度。

3、沉降观测各项资料按要求形成,必须齐全完整。

4、为确保沉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和测量成果的连续性,必须对沉降观测标志和标桩妥善保护,发现破坏应及时恢复。

5、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误差和错误报告制度。

发现沉降观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及时报设计和监理单位协调解决。

6 各工区应按本规定界定工作职责加强沟通联系、相互配合,整体推进观测工作的开展。

7、沉降观测资料及分析评估报告要作为竣工文件存档,各有关单位应规范管理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测量资料和成果资料应装订成册、妥善归档保管。

六、附表表13:沉降观测记录表——隧道沉降量记录表单位: 测量: 记录:表14:沉降观测记录表一一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隧道名称:第页共页断面里程:单位: 整理: 复核:工程名称:测自至仪器型号: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