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2018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8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和方法总结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

如:20+30=50 a+20=30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如:X+Y=40,30+b=50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9、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②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

③稍复杂的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资料第一单元认识负数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

6℃比-6℃高12℃。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 h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 h÷2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4、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6、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7.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7、规则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先用分割、拼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分别算出面积;再通过加、减求得。

8、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方法: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除以2折算成整格,最后相加;若不规则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可先算出一半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

9、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及性质1、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2、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比较大小时,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3、小数数位顺序表:(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2)整数部分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没有最低位;(3)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

【精品】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精品】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例:x+50=150、2x=200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60-4X=20,解4X=60-204X=40X=10检验: 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方程左边=60-4×10=20=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

6、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8、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

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2x=200x+50=150、例:、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3、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60-4X=20,解4X=60-204X=40X=10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6、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8、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9.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方程•等式的性质:•理解等式的意义,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简易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如ax=b,a≠0;ax±b=c等形式),并会检验。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和差倍问题、简单的行程问题等。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绘制折线统计图:•学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注意标出图例、单位等。

•分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趋势,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或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或解决问题。

•质数与合数:•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商相当于分数值。

•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约分与通分:•学会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将分数化为最简分数或进行通分以便比较大小或进行加减运算。

2018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2018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52——79页。

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教材大致分两段安排:第一段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主要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等;第二阶段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在这两段教学之后,还安排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教学建议:1.要合乎逻辑地组织教学内容,富有层次地推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认识一个概念,既要理解它的内涵,又要认识它的外延。

2.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机会。

3.要利用直观手段,促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分数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为此,教师要注重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借助直观逐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小数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况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小数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约分和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时安排:16课时分数的意义4课时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3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3课时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3课时整理与练习2课时球的反弹高度1课时第二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

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

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以下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一、数的认识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负整数、零、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2.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 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读法、小数和分数的转换。

4. 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转化、百分数的计算等。

二、数的运算1. 加、减、乘、除的运算,并能结合实际情境来进行解决问题。

2. 多位数的加、减、乘、除。

3. 小数的加、减、乘、除,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解决问题。

4. 分数的加、减、乘、除。

5. 分数和整数的混合运算。

6. 取余数和商、分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大小关系。

三、图形的认识1. 命名、比较、解读简单图形的性质: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2. 通过测量和估算,能获取图形的长度、面积、周长等信息,了解相应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能够通过等距离变换、比例变换、旋转变换等对图形进行变换操作并且判断相应的变换关系。

4. 能够捏造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而使其满足一些要求。

四、简单方程1. 学习解一步一元一次方程。

2. 通过研究具体问题并利用代数符号建模,发现模式并提出问题。

3. 利用各种方法破解问题,发掘问题本质特征。

五、数据的处理1. 理解样本的性质、固定时间样本和间断时间样本的不同,以及样本和总体的关系。

2. 准确把握和解读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3. 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整体比较、分类统计以及趋势预测等操作。

总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简单方程和数据的处理,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是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整理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整理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方程知识点: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练习: 1、下面的式子中,是等式的在后面() 里画“V”。

X+18=36()x+2> 10 ()72-x() x=3()知识点: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知识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练习: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 填序号 )①3+x=12② 3.6+x③ 4+17.5=21.5④48+x < 63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等式的性质练习: 1、解方程X-97=145 1.15+x=6.813.5-x=8.23x=3.9x - 3=2.115x=2401128- x=42 --x= 一242、吴兵买了 1 本练习本和 3 枝铅笔,张兰买了同样的7 枝铅笔,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

一本练习本的价钱等于 () 枝铅笔的价钱。

【填空】知识点: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三角形形的面积是 2.4 平方厘米,底边长0.8 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2、光明书店上午卖出图书350 本,比下午多卖出35 本,一共卖出多少本知识点: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 5 倍练习: 1、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24, 这三个数分别是()、()、()。

2、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5, 五个连续奇数中最小的数是()。

第三单元公因数与公倍数知识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1、写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 和 5()4 和 8()1和 13()13和26()4 和 9()17和 51()21 和 36 ()22和55()n 都是非零的自然2、m十 n =5 (m 、,m和 n 的最大公因数是()。

数)3、m和n是相邻的两个非零的自然数,m和 n 的最大公因数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

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1.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方程和算术式不同。

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4.方程的同解原理:(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5.解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7.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3)列方程,解方程;(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1)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2)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

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1)一般应用题;(2)和倍、差倍问题;(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5)比和比例应用题。

10.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

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11.自然数的因数(举例)6的因数有:1和6,2和3。

2018新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新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新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直接打印)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2018苏教版五下数学知识点整理

2018苏教版五下数学知识点整理

2018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姓名:班级:第一单元方程1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3、解方程的一般方法: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4、解方程的注意点:先写“解:”,等号要对齐,检验过程如下。

检验:把x=()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左边=右边∴x=()是原方程的解。

【典型例题】x+20=70 6x÷2=48 3.8x-6=15-1.2x解: x=70-20 解: 6x=48×2 解:3.8x+1.2x=15+6x=50 x=96÷6 5x=21x=16 x=21÷5检验:把x=16代入原方程 x=4.2左边=6×16÷2=96÷2=48右边=48∵左边=右边∴x=()是原方程的解。

5、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1)找数量关系;(2)写解:设未知数(带单位名称);(3)列方程,解方程(省略字母和数字之间的“×”,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2×x写成2x,求出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

)(4)将x的值代入题意检验并写答。

【典型例题】1、一只大象的体重是6吨,正好是一头牛体重的15倍。

一头牛的体重是多少吨?一头牛的体重×15=一只大象的体重解:设一头牛的体重是x吨。

15 x=6X=6÷15X=0.4检验:15×0.4=6(吨)答:一头牛的体重是6吨。

2、王叔叔养了216只鸭,是养鸡只数的3倍,是养鹅只数的6倍。

(1)王叔叔养鸡多少只?(2)王叔叔养鹅多少只?(1)解:设王叔叔养鸡x只。

(2)解:设王叔叔养鹅y只。

3x=216 6y=216x=216÷3 y=216÷6x=72 y=36答:王叔叔养鸡72只。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这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是精选学习网专门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必定是等式;等式不必定是方程。

等式 >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经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查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 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乞降公式)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查验G、作答。

第二单元确立地点1、确立地点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立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立第几行一般以前去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 (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结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必定的次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不过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

举例:将点(6,3)的地点向右平移个单位后的地点是(8,3),列6+2=8;将点(6,3)的地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地点是(4,3),列6-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2.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4、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
6、8;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6.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7.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
较大的数。

举例:15和5,(15,5)=5,[15,5]=15。

(2)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
乘积。

举例:3和7,(3,7)=1 ,[3,7]=21
(3)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
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9.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有偶为偶)。

10.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1、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
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
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12、大于3/7而小于5/7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1/7只有4/7
一个。

1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
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1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作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
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
相同的分母叫作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15.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1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1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1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宽=直径
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9.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0.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 = 2πr
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1.大小两个圆比较,
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的平方
22.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3.常用的平方数:
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24.等差数列求和(高斯求和公式),联系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和=(首项+尾项)×项数÷2
项数(个数)=(尾项-首项)÷相差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