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与现代心理学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都认为个体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和积极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共同的理论基础
共同的目标追求
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都认为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通过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都致力于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帮助人们实现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提高个体幸福感
两者都认为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实现幸福感的关键,因此致力于培养诸如乐观、自尊、感恩等积极的人格特质。
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相互借鉴与融合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价值和自我实现,对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改善个体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心理韧性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增强心理韧性,提高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
05
CHAPTER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的未来发展
全球化的推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跨文化研究将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促进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的普适性和应用性。
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的补充
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人本主义提供了实证研究和科学依据,促进了人本主义的发展。
两者在实践中的融合
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在心理咨询和教育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为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现代主要心理学理论综述
现代主要心理学理论综摘要:心理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关于心理现象的描述,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仅有百余年的历史。
由于相对于其他成熟的学科来说比较年轻和稚嫩,它也同其他学科一样在其不成熟的阶段,拥有大量的不术派别,大家对心理学本身的一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就导致了不同学派的产生。
现代心理学主要有六种流派,即生理取向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文主要对人本主义心里学进行详细介绍,对其他五种流派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现代心理学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发展正文:人本主义心理学又称现象学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60-70年代迅速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以性本能决定论为特色的生物还原论,故在西方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目前,它以成为当代西方心理学中一种新的有着重要影响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心理学自身的内在矛盾相互冲击的产物,也是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哲学影响的结果。
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洛斯、罗杰斯、罗洛.梅和布根塔尔等人。
着重阐述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烈反对行为主义排斥意识的机械的S-R模式,而强调要通过对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发生的各种意识现象来分析研究独特的人。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意识经验能向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使我们能了解仅靠行为分析所无法获得的关于人的内在本性的信息和此时此刻的内在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仅是单一孤立的刺激和单一反应之间的直线连接,而是受构成完整人格的全部感情、态度和愿望决定的、强烈呼吁改变行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这种研究倾向,强调把具体的人类自我体验置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位置上。
强调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整体,与人的社会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主要流派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主要流派有哪些?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该学说强调的“整体”观点以及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学习和思维的研究成果等至今仍有积掇意义。
心理学流派之五: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前面所说的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系统。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人格的这三种力量相互矛盾冲突的结果。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处于心理的表层。
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处于心理的深层,它是被压抑的或未变成意识的本能冲动。
性欲则是人的所有本能冲动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
弗洛伊德把心理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并关注需要、动机等心理的动力因素,这是他对心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但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归于被压抑的性欲的表现,认为无意识决定意识,甚至决定社会发展则是错误的。
心理学流派之六: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对心理学研究问题的窄化和偏颇,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本主义反对精神分析认为人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重视意识经验,认为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
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只能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
人本主义流派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
人本主义流派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人本主义流派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就像是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人本主义流派主张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而积极心理学则是研究如何让人变得更加快乐、自信和成功。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谱写出人类精神世界的美好篇章。
我们来看看人本主义流派。
这个流派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
他认为,人是宇宙中唯一具有意识的生命,人的内心世界是无比丰富的。
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而不是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
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人都在努力追求自我实现,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积极心理学则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快乐和成功并非取决于外部环境,而是取决于内心的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研究如何培养人们的乐观、自信、感恩等积极情绪,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个理念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培养积极情绪。
那么,人本主义流派与积极心理学之间是如何相互促进的呢?人本主义流派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这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一致的。
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这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正如成语所说:“人定胜天”,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人本主义流派的理念可以为积极心理学提供实践指导。
例如,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的内心世界是无比丰富的,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情绪。
而积极心理学正是研究如何培养这些积极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人本主义流派的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人本主义流派与积极心理学还可以相互借鉴。
例如,人本主义流派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这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研究对象。
而积极心理学则可以为人本主义流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从人本主义流派看心理咨询的实质
从⼈本主义流派看⼼理咨询的实质2019-09-22摘要:⼼理咨询的实质是“助⼈⾃助”,咨询者给予求助者的是⼀种特殊的帮助,即通过“他助―互助―⾃助”的动态过程,使求助者以新的思维⽅式思考问题,⽤新的⽅式表达思想感情,采取新的⾏为⽅式适应环境。
本⽂从⼈本主义流派的⼼理咨询理论、治疗模式等⽅⾯阐述了⼼理咨询的实质。
关键词:⼈本主义流派⼼理咨询⼼理咨询实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们普遍地⾯临着如何适应新的⽣活⽅式、新的⼈际关系和新的思想道德观念等问题,⼼理上的旧平衡也⽇益受到冲击,有不少⼈产⽣了⼼理上的不适应、焦虑和⼼理障碍。
⾯对这⼀状况,不论是为了消除⼼理障碍,还是为了防患精神疾病,或者是为了提⾼⼈的适应能⼒,⼼理咨询都必然成为现代社会⽣活所不可缺少的⼼理调节⼿段。
⼀、⼼理咨询(⼀)定义“⼼理咨询”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也不是单纯地解释求助者的内⼼体验。
它既可以表⽰⼀门学科,即“⼼理咨询学”,也可以表⽰⼀种⼯作,即⼼理咨询服务。
⾄今⼼理学界对“⼼理咨询”的定义尚未形成统⼀的看法。
其中,以⼈本主义流派的⼼理学家罗杰斯(Rogers)的说法最具有影响⼒。
他指出:“⼼理咨询是⼀个过程,其间咨询者与当事⼈的关系能给予后者⼀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甚⾄可以正视⾃⼰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于已经转变了的⾃⼰,做出统合。
”(⼆)实质从⼈本主义流派⼼理学家罗杰斯对⼼理咨询作出的定义可以看出,⼼理咨询实质上是⼀种“助⼈⾃助”的活动。
“⾃助”是⼼理咨询最关键的⼀步,求助者在咨询者的引导、暗⽰中,开启智慧之门,客观地认识⾃⼰和他⼈,从⽽主动积极地把握⾃⼰的命运,获取全新的思维⽅式、情感⽅式和⾏为⽅式,增强改变⾃⼰的决⼼和信⼼,并对⾃⼰⾏为的后果负责。
即在咨询者的帮助下,求助者重新认识⾃我、重新认识他⼈和周围环境,从⾃知到⾃信、⾃控,进⽽到⾃我指导、改变⾏为。
(三)⽬标从上述⼼理咨询的实质可以看出,助⼈⾃助、⾃我实现是⼼理咨询的最终⽬标。
现代心理学 心理学术语
现代心理学心理学术语1 现代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其发展突出表现在对实证研究、认知加工、人本主义与社会文化学派的发展及实践以及心理治疗的起步和成熟等方面。
现代心理学是当今最促进人类进步的分支学科,它的核心是心理的科学研究,还包括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生物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2 心理学术语a. 心理测量:指的是通过建立的合理的测验,从而获取研究者对被试者心理活动状况的准确信息与描述。
b. 行为操作:也称为行为改造,是科学研究维持、增强或消除一个特定行为的手段。
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个体变革的重要方法,是行为疗法的基础,也是心理学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的基本原理。
c. 情境行为:是指在特定情境下展现出来的行为,它受被试者自身特征、倾向及本能,以及情境特征(如诱发因素)共同影响。
d. 社会反馈:指一种与行为有关、由他人对自己行为给予评价及结果的反馈,是作为社会学研究者研究和分析性反馈的一个重要方面。
e. 情绪调节:也称情绪控制,是指人们以自身意志和社会技能调节和改变自己的情绪,以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把不良的情绪变成有益的情绪的能力,是面对困难挑战的一种方法。
f. 行为信息处理:以及提出的一前模式,它解释了如何处理信息以实现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并讨论了某一行为和被试者结果计划行为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
本文介绍了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突出表现,以及一些常用的心理学术语:心理测量、行为操作、情境行为、社会反馈、情绪调节和行为信息处理。
现代心理学发展一方面为治疗带来新的见解,另一方面也为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对解决真正的社会难题,帮助人们获取更好的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为马斯洛和罗杰斯,由于其兴起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之后,又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第三势力的所谓并不妨碍它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一、基本观点及兴起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自产生起便讥讽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不正常人的心理学;行为主义是低级动物和婴幼儿的心理学。
它不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它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
基于其理论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学习研究和看法,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异彩,让人耳目一新。
与传统的注重研究学习的性质、动机和学习后的迁移、保持等内容的学习理论不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不认为上述内容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在它看来,进行上述内容研究的学习理论都是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的。
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根本看法是认为学习理论应是从学习者本身立场和意义出发,而不是以任何观察者的立场来描述学习的。
也就是说只有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一切与学习者个人意义无关的学习,只相当于艾宾浩斯实验中的对无意义音节的背诵。
与此观点相映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
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
[1]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becoming)。
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之形成,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2]依此,与众不同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同时代的特有环境和教育领域中的独特困境相融合,对整个教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史第7章.人本主义心理学[精]
用动物来进行研究一开始就注定要忽视只有人类才有的那些能力, 如殉道、自我牺牲、羞辱、爱情、幽默、艺术、美、良心、负疚、 爱国、理想、诗情、哲学、音乐、科学。要认识灵人类与灵长类 动物所共有的特征,动物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可是,要研究人 类所独具的或使人类大大优于其他动物的特性,那么动物心理学 就用不上了
大部分哲学和心理学是通过观察人类中的渣滓而不是精英得出其结论的科学家对诸如幸福欢乐满意宁静满足风趣健康欣喜入迷仁慈慷慨友谊等所知甚少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的人那么他对人类的信息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来越低对人的指望也越来越小
第7章 人本主义
海德的归因理论
有意义地生活着 Living meaningfully
生活着
Living
活着: 物质生存 + 社会生存 Surviving(people are just surviving)
三个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划分 生存着(surviving)。包括物质、社会、心理三个方面。 物质匮乏、社会处境不利,对将来充满忧虑,对生活环
这些同学包括Theodore Newcomb 和 Ernest Hilgard, 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
受当时盛行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杜威的进步运动的 影响,逐步摆脱了自己对宗教工作的迷恋。1926年秋天 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全日制主修临床心理学和 教育心理学,从此永远与正规的宗教分手,转向新的方 向——心理学和教育。
9.社会关切感 10.深厚的人际关系 11.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善于区分手段和目的 13.富有哲理性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性 15.抵制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摘 要】人本主义顺应时代的发展作为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以性本能决定论为特色的生物还原论,他们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更多地从哲学和人文的角度关心人类的前途和人性的价值。
【关键词】人本主义第三势力行为主义精神分析马斯洛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
但心理学的发展又是离散的, 缺乏统一和整合,它的每一分支、每一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和学派中,华生及其创立的行为主义、弗洛伊德及其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马斯洛及其创立的人本主义,这三大学派引导了现代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三大思潮,引起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性革命, 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产生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美国,是对高度发达的技术革命的一种反思。
它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思想和方法,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大传统流派又有明显的分歧,所以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自我实现、创造、爱、自主、自我、存在、快乐、忧伤、意义、满足需求、目的、选择,这些听起来更符合大多数人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所设想样子的术语,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主题的一部分。
一、第三势力心理学的渊源1、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人们受制于物而无能为力。
在很多社会现实面前,传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都显得无能为力,而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研究人的本性和尊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在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渊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性的解放,强调个人的价值,反对把人性动物化和机械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继承了人道主义以人性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的准则。
人本主义与后现代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但人本主义却也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的是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贬低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倾向,反对把人的心理和行为还原为环境刺激、生物驱力、本能冲动等低层次运动,主张以整体论的观点看待人,研究人独有的体验,如自我意识、爱与关怀、挫折和焦虑、选择与责任等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建筑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人作为人,有独特的“本质”,不同于其它物种。
人既不被环境所决定,也不为生物本能所驱使。
人具有独特的意识体验,有选择的自由,自由意志是人的本质属性。
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一核心价值观。
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出发,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自由意志、选择与责任等概念是一种社会建构,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它们仅仅是一些语言范畴,并没有一个相应的“心理实在”作为其的基础。
在传统人本主义者那里,个体的主观体验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独特的主观体验。
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处于意识体验中的个人。
但是后现代心理学家挑战这一观点,认为假设主观体验的存在意味着接受主一客两元世界的存在,但是这样一种划分并没有实在的证据,在哲学中也早就受到批判。
事实上,描述人的体验的方式各色各样,每一种方式都与体验者的文化有关,个体根据所属文化提供的语言、范畴建构自己的体验。
所以,主观体验是一种文化建构,而并非一种“心理实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其它核心概念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例如,针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概念,后现代心理学家指出:“以往认为,传统人本主义的自我概念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实体,而现在自我仅仅被理解为是对话性质的、话语的、使用语言的个体的社会实践决定的。
依据传统人本主义的观点,个体具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它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具有理性、能动性、选择性,不受环境或生理等其它因素的控制。
心理学中人性观的超越:从人本主义到后现代
心理学中人性观 的超越 : 从人本主义到后现代
宁 江 龙
( 陕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关于人性 本质 的争论 由 来 已久 , 却始 终 都 没有 统 一 的 结论 。人 本 主 义心 理 学认 为人 性 本善, 人性是发展的、 自 主的, 人性是一个不断发挥 自身潜能达到 自 我 实现的过程。后现代 心理 学 看到 了人本 主 义人 性观 的局 限性 , 认 为人性 是社会 建 构 的产物 , 是 受话 语 、 社会 文化 影响 的结果 , 以 种整 合 的、 多元 的视 角来看 , 创 造是 内在 于人 性 的基 本 意义 所在 。
第2 9卷第 5期 2 0 1 3年 5月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Q I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0 1 . 2 9 No . 5 Ma v. 2 01 3
在其“ 存在” 之前就 已经被规定 了, 是一种 “ 本质先 于存在 ” 的存在。
( 二) 后 现代 的人 性观
后现代思潮 的一贯作风是批评一切不合理 , 解 构与重构这个世界 , 这一特征也充分表现在其对人
作者简 介 : 宁江龙 ( 1 9 8 8一) , 男, 陕西延安人 , 硕士生 , 主要从 事应 用认 知与人因学研 究。
己的方 法来 超越 。
一
由则是外在于个体的 , 是一种具有某种超越意义的 东西, 具有 某种 形 而上学 的先 验性 的问题 , 而个 体 的 存 在和人 的 自由问题则一 直都 是人 本 主义思想 的主 题 蚪。人 同时 也 是 一 种 理 性 化 的产 物 , 在 罗杰 斯看来 , 人的非理性是神经症导致 的结果_ 6 J , 当个 体可以正常 自由去发挥社会功能、 去实现其基本人 性的时候 , 人则是理性的 , 与之相对应的行为也是善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思潮,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大思潮,即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三大思潮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我们认识人类心理现象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三大思潮的起源、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实验方法、理论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一、行为主义思潮行为主义思潮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沃森、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而不是对主观体验的研究。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原因。
因此,行为主义者主张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环境刺激,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思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动物或人的某种反应行为被引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动物或人的某种反应行为被强化或削弱。
行为主义者通过这些实验方法,研究行为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探讨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行为主义思潮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实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为现代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是对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改变,使心理学从主观体验的研究向可观察行为的研究转变;三是对教育、临床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行为疗法和行为管理的发展。
二、认知心理学思潮认知心理学思潮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人在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思考、记忆、判断和解决问题时,会产生各种心理现象。
因此,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究人类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反应时实验和脑电图实验。
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与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与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心理学领域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拓展。
过去,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问题和缺陷,聚焦于治疗疾病和缺陷的方法。
然而,随着人们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重视,现代心理学逐渐转向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主观体验。
本文将探讨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以及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形成鲜明对比。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尊重和人的整体性,追求自我实现、个体发展的最高追求。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位重要的学者对其做出了重要贡献。
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自我实现的理论,并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的关系和共情的重要性。
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它与传统的心理学学派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1. 看待人的全面性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不仅仅是一套行为和反应。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主观体验和内在价值的追求。
与此相反,传统心理学更注重人的行为和外在表现。
通过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个体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重视人的需求层次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关系的,从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这种理论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的内在需求,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框架和指导。
3. 强调人的主观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卡尔·罗杰斯认为,个体在接受心理治疗时,重要的是与治疗师建立起良好而真诚的关系,以便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
西方现代心理学三大主要势力介绍
西方现代心理学三大主要势力介绍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
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是弗洛伊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
《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
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
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
不过,现在网上倒是随处可以下载此书的简体版。
目前市面上还可以见到更多新的由国人写的弗洛伊德传记,不过这些新书并没有引入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基本上是以前材料的重新组合,内容相差不大。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
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荣格与荣格学派《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
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时间:2014.1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等在20世纪50年代倡导的一种以尊重“人”本身的独特性,强调个人的尊严、人格的完整和充分的自我发展,对人性持乐观态度,以及主张将正常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流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在现代心理学领域,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一同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三大理论体系,然而三者的基本理论思想迥异。
人本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理论是“伤残心理学”,因为它是建立在心理病理学基础上的,认为人性本“恶”,认为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
此外,人本主义也批评行为主义学派是“幼稚心理学”,因为它着重研究儿童与动物的行为,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就自称为“第三种力量”(the third force)。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埃里克森,马斯洛和罗杰斯。
1.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明确提出要以心理健康的人或健康人格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使是对心理不健康的病人,也要努力寻找他们健康的内在本性。
2.基本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本能决定论,它突出了内部动机,尤其是高层次动机的主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人格动机论特征。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人的本性的价值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
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人的本性是善的,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存在”,因此成长是人性共有的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自主的,是通过人的负责任的自由选择过程而实现的。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它强调研究人自身的潜能和价值。
由于社会压抑了人的潜能,使人的价值观严重丧失,人本主义心理学通过对潜能和价值问题的呼吁,唤起社会对人的关注,对改善人际关系和实现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关注。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比较及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比较及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李西营1,2(1.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重庆400715;2.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河南新乡453007摘要:通过对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比较,探讨了他们的异同之处及其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启示。
关键词:认知主义;人本主义;比较;启示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093(20050420069202认知教育心理学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创,经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维特罗克等人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推进和深化,形成了包括认知发展论、认知结构论、认知同化论、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等多种思潮。
认知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认知主义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是一个内部发展的过程,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对信息符号进行分阶段的加工过程,这些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等,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认知主义认为教学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生成,强调启发式教学和讲解式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建构。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和6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贯彻和应用,其发起人是马斯洛,影响最大的是罗杰斯。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促进个性化和发挥潜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积极、愉快、适应社会发展和健康的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强调创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学习的过程和让学生学到真实的和有意义的东西。
1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共同点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都是在反对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都反对把学习看作是形成刺激反应的机械联结,因此这两个学派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最新-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 精品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一、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和定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本质基本可以概括为是对普通人的心理活力与思想美德进行研究的心理科学。
二、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一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继承1继承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正面的人性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变了传统消极心理学中贬低人性或非人性化的思想研究倾向,打破了原有精神分析理论范式的局限,正式提出了一种积极地具有人文关怀性质的研究模式;认为社会上的人本性具有善良、自主、能够对事物进行自我选择的特征,并且认同人类自身所具备的自我实现成长发展倾向。
2对心理学中心理治疗观念的继承。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心理治疗方式是当代心理学治疗理论中三个主要流派之一,其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实践基础,主要着眼于人的进一步成长和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实现,坚持认为人必然具备一定的内在建设思想倾向和在遇到问题时的自我指导能力,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个体性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构建的人际关系,强调通过心理学指导人员对接受指导人员身临其境的理解和人性关怀,用绝对的耐心消除接受指导者的心理障碍,进而逐步恢复心理健康,使人的精神和人格都得到进一步完善。
积极心理学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心理学治疗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对已经产生的精神伤害加以治疗和研究,也应该关注人优秀精神品质的培养,挖掘人的自身潜能,应该将研究重点放置在为普通人创建健康美好的精神生存空间,推进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幸福的发展上。
二者均重视在心理学治疗中强调当事人自身的自助治疗,以及当事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治疗观念大致思想相同,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二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新和超越1对社会主流心理学研究态度的创新。
在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实证主义心理学一直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人本主义思想也在逐渐的发展变革过程中成为本一种反对实证主义的心理学研究分支,走在主流心理学的对立研究面。
但是这种非主流的研究处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当地社会进行相应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西方,humanism最初的含义与教育有关,是 指教授语法、修辞、逻辑(辩论)三科以及后来的文 学、诗歌、艺术、历史、法律、哲学、伦理学等学 科的教师、学者———人文主义者(human-ist)和 上述学科———人文学(the humanities)的总称。 通常所说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之 分、人文学院与其他如工程学院、农学院等划分都 由此而来。汉语翻译为“人文主义”受此影响,人 文主义概念往往在教育学领域运用的比较广泛。
三、人本主义的内涵
第一,人本主义是一种以人的生存为根基的 基本哲学范式。
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承认自然对人的优 先性、客观性和不可或缺性,但并不承认宇宙和谐论和 机械决定论,并不承认人在自然界面前消极无为。 其次,在处理人的自身关系上,认为人的过去、现在、 未来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越性,都以人的生存为终 极轴心。 再次,在处理个体与群体关系上,反对二元对立论, 认为二者互为前提和条件。
[1]刘放桐. “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随想录.学术月刊.1999.10
另一方面与市民等级反封建、特别是反等级制 和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以自 由、民主等为旗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而这两 个方面又是统一和相互包容的(这种意义上的中 国的学术文献中大多译为“人文主义”)。后来 人本主义发展成为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 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 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这样,人本主义不仅具有 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意义,还具有世界观和人生 观意义。(中国哲学界将Humanism译为人本主义, 来指与所谓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相区别、相并立的 哲学思潮时,取的也正是这种含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 主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4]张明霞.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唐山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1.3
六、人本主义与现代心理学的关系——人本 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称“现象学心理学”, 是 20世纪 50—60 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 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其主要哲学来源有 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
这种观点认为,人性的最突出特征在于人 的阶级性,从而把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区分 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 义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视为集体主义、利 他主义、大公无私的人道主义,把资产阶级 人道主义视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人道 主义,把马克思的早期的人道主义与成熟时 期的辩证唯物主义对立起来,这些带有意识 形态和政治色彩的观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对人本主义问题的探讨。[3]
第二,人本主义是一种以自觉和不自觉的 形式支撑着人类行动的价值观。 人本主义是人类价值、意义体系的核心 和基础。人本主义价值观把人类的生存当 作终极的、无条件的、整体的、永恒的价 值和意义所在。以人本身的存在为终极目 的。这种价值观与以幸福、真理、善良、 美丽、知识等作为价值、意义、目标的价 值观相比具有优先性,是人的一切价值和意 义的根据和源泉。
2.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现象学直接影响了存在主义的产生和整 个欧洲大陆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在认识 论和方法论方面,现象学哲学对人本主义 心理学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实证主义。 3.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存在主义在本体论上十分重视两个基本 问题: 1.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2. 个体的存 在意义是什么。存在主义者在继承现象学 重视研究人类共同的重要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个人在自己生活中的经验。
人道主义的哲学主张以人性作为衡量历史 和现实的准则,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 人的尊严和权利,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 充分的自由发展,实现现实中的个人幸福 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特别强调尊重知识、 关心人的价值尊严以及人的自然天性。人 本主义心理学继承了西方人道主义的许多 重要精神传统,但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强调 人具有追求真善美的高尚需要与本能,而 不是仅仅具有趋乐避苦的低级天性。
人本主义与现代心理 学的关系
讲解: 李姝
一、人本主义简介
人本主义是德文 Anthropologismus或者拉 丁文Humanista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意为人 的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 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 国的费尔巴哈和之后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 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 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 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 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
研究者们把人当作认识的对象和客体,认 为只要把握人的某种本质属性,就可以达到 对人的本质的把握,进而以某种本质属性为 阿基米德构筑起来的关于人的理论就是一 套完整的人学理论。但是,人的本质是在实 践基础上不断生成,具有开放性和未特定化 的特征,无法用某一种属性去把握人的丰富 的规定性。原有的各种视角对人的把握都 是片面的,当我们承认某一特点的同时也就 遮蔽了其他特点;认识论只能关注作为“存 在者”的人的某种属性,而人的问题更重要 的是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人本主义思想来源的多源性
关于人本主义思想讨论遇到的另一个困境是 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众说纷纭,难以统一, 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人本主义思想直接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文学家、诗人、神学家的思想。伊拉斯莫、拉伯 雷、但丁、卜伽丘、莫尔等人的诗歌、寓言、小 说、绘画等作品是其理论来源。思想家们通过文 学艺术形式猛烈抨击教会,无情嘲讽僧侣,反对禁 锢人性的基督教教义。
(四)理论与现实、意识形态、文化模式 之间的张力 关于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探讨不仅受到 学理本身的困扰,还因理论本身与意识形态、 文化模式和现实中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发 生冲突而产生的张力的困扰,进而影响问题 研究的深入和人本主义原则在实践中的贯 彻。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导致了对人本主 义问题学术研究的政治化,政治禁区直接成 为学术研究的禁区。
第二种,以古希腊罗马文化资源作为西方 人本主义思想来源。学者们认为在古希腊罗 马哲学中,甚至在希腊神话中,都蕴涵着极为丰 富的人本主义思想。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普 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神话大多关心个人 的存在意义,寻找人性的“复归”,认为人本质 上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巨大的心 理潜能等,这些人本主义思想意蕴在深化中显 露端倪。它作为早期人类的信仰、世界观、 文化基因,沉潜、渗透和积淀在民族后裔的心 理、气质与性格之中,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 长久地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影响。
路德维希· 安德列斯· 费尔巴 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 日),德国哲学家,人本主义的代 表。
尼古拉· 加夫里诺维奇· 车尔尼雪 夫斯基(Nikolay Gavrilovich Chernyshevsky),1828年7月24 日~1889年10月29日),俄国革 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 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3]陈树林.人本主义问题研究的困境.理论探讨.2005.3
五、现代心理学简介
以1879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开端标志, 现代心理 学真正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成了一门独立的 科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 100 多年来, 现 代心理学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 充满了生 机。但是, 由于这一学科介于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之间, 使得研究者们在研究目的、内 容、方法上摇摆不定, 分林立, 学派众多, 各 学派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甚至对抗。
到目前为止, 已经产生了实验心理学、生 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 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 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事和工业心理 学以及军事心理学等11 个主要分支学科, 并 形成了7 大主要学派: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格式塔、精神分 析和人本主义。每一分支、每一学派在心 理学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中引 起心理学发展展的历史性革命, 体现时代精 神, 领心理学发展一代风骚, 起到“更朝换 代”作用的当属3 大学派。[4]
(三)人本主义理论研究视角的多维性
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研究遇到的第三个困境是学 者们研究的理论视角、理解范式各异。由于研究者们 切入的层面和关注的问题不同,而且这种局面没能够很 好地协调,从而使理论研究难以深入开展。以往学界对 人本主义哲学的研究主要从认识论层面展开,理论视角 和结论始终局限于认识论阈限内。像形而上学人性论 (理性)、自然主义人性论(物性)、神学人性论(神性)、 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人性论(性本能),等等,这些理论对人 性的把握或者通过实证研究,或者通过神秘的直觉、猜 测,但总体上都属于认识论范式。
第三,人本主义是一种规范和调整人类实践 行为的实践原则。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总体上分为物质生产活 动、政治活动、文化创造活动等。物质财富 的追求,经济指数的增长,民主制度的改革与 改良,文化生活的丰富与完善无不以人的生存 和发展为前提。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本主义 表现为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人出发,一切 活动为了人。[2]
[2]陈树林.对人本主义哲学的反思.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5.12
四、人本主义问题研究的困境
(一)人本主义概念内涵的多重性 众所周知,人本主义作为一个哲学范畴, 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产物,当然不排除包括中 国哲学在内的东方哲学中同样具有这一思 想。从词源学上看,汉语中常用的几个概念: 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世俗主义、人本主 义等都来源于humanism一词,而这个词是 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流行开来的。
(一)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
1.人性论、人道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性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它 决定心理学研究中证据的搜集和解释及其理 论建构人性问题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们竭力 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传统哲学和伦理 学在人性问题的看法上,长期存在着两种对 立观点: 性恶论和性善论。人本主义心理学 家大多继承了性善论思想。
二.人本主义的起源
首先,在历史上人本主义是14世纪下半期发源 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 即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思潮是反对鄙 视现实生活正统的天主教观念,提倡肯定现实生活 的世俗文化,以作为自然存在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 超自然、超现实的神,来当作思想文化的核心。这 一运动早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重新发掘、研究和解 释以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古希腊罗马文化。 [1]后来,它一方面与新兴的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 促进了以理性反对信仰、科学反对宗教的启蒙思想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