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昆虫名词解释(加名词解释)

昆虫名词解释(加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常见英文术语一、形态学1、entomology 昆虫学: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insect morphology 昆虫形态学:涉及昆虫的结构、功能、起源和演化。

3、head 头:昆虫体躯的第一段,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

4、thorax 胸:昆虫体躯的第二段,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体节组成。

5、abdomen 腹:昆虫体躯的第三段,也是最后一段,其内部包藏着主要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

6、somite 体节7、tergut 背板:背面的骨化区(骨化:大多数成虫羽化后体壁很快硬化)。

8、ternum 腹板:腹面的骨化区。

9、pleuron 侧板:侧面的骨化区。

10、endoskeleton 内骨骼:沟下陷入部分呈脊状或板状称为内脊;呈或刺状或叉状者叫内突。

内脊和内突构成昆虫的内骨骼。

11、ecdysial line 蜕裂线:位于头部背面的一条常呈倒“Y”形的线。

12、frontoclypeal sulcus 额唇基沟:位于口器上方,为额与唇基的分界线,常为一条较深的横沟,有时呈“ʌ”形或中断甚至消失。

13、frons(front) 额:蜕裂线侧臂之下、额唇基沟之上、额颊沟之间的区域。

14、clypeus 唇基:额与上唇之间的区域。

15、occiput 后头:后颊以上的部分。

16、tentorium 幕骨:昆虫头部的内骨骼。

17、antenna 触角:着生于额区的一对分节附肢,其基部包被与膜制的触角窝内。

由柄节、梗节、鞭节三节构成。

18、scape 柄节:最基部的一节,常粗短。

19、pedicel 梗节:触角的第二节,较小。

20、flagellum 鞭节:触角的端节,常分若干亚节,此节在不同的昆虫中变化很大。

21、eye(compound eye) 复眼:昆虫最重要的一类视觉器官,能辨别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

22、ocellus 单眼:包括背单眼和侧单眼,它们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与方向,而无成像功能。

普通昆虫学资料整理

普通昆虫学资料整理

普通昆虫学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后口式——口器伸向腹后方,大多数刺吸式口器昆虫属此类型2.下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下方,特别适于啃食植物叶片、茎秆等3.前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前方,大多数咀嚼式口器昆虫属此类型4.鞣化作用——在蜕皮激素和鞣化激素的作用下使昆虫表皮变硬的一种过程5.暗化作用——是表皮中的酪氨酸氧化反应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巴醌聚合成真黑素,使虫体颜色加深的过程6.马氏管——浸浴在昆虫血腔中的细长盲管,其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端部游离或伸入直肠内形成隐肾结构7.蜕皮激素——由昆虫前胸腺合成,在保幼激素协调下诱发虫体周期性蜕皮8.化蛹——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营养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9.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10.胚后发育——昆虫从卵中孵化而出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11.头壳指数——额宽与蜕裂线的中干宽度之比12.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等因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13.保幼激素——由昆虫咽侧体分泌,具有维持幼虫特征、阻止变态发生的作用14.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15.卵胎生——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16.羽化休眠——昆虫在脱皮过程中遇到不良环境而出现生长停滞现象,当不良环境消除后可马上恢复生长发育17.补充营养——一些昆虫的成虫羽化后,为了补救性器官的成熟要继续取食,这类成虫的口器发育,取食后才能产生大量的卵,这种取食称补充营养18.恢复营养——一些成虫期很长的昆虫,多次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次补充营养后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这种取食又称恢复营养19.双名法——昆虫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前者是属名,后者为种名20.脱皮——昆虫发生皮层溶离、旧表皮消化和新表皮沉积等一系列连续的生理过程21.龄期——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22.关键种——对特定群落结构的特征与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昆虫种类23.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24.冗余种——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的物种25.Population(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6.Community(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2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28.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29.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30.“3R”问题——害虫的抗性(sistanee)、害虫的再猖撅(resursence)和药剂的残留(residue) 31.生物潜能——生物在最适环境下的最大增值能力32.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大小随着种类密度变化的生物因子33.滞育——昆虫遇到不良环境时,生命活动出现停滞,当不良环境消除后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34.发育起点温度——低适温区的下限是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35.K对策——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生物密度很高,竞争激烈,物种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这类适应对策叫k对策36.R对策——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生物密度低,基本没有竞争,种群经常处于增长状态,是高增殖率的,这类适应对策叫r对策37.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38.有效积温——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的总和39.幼虫趾沟——(估计是昆虫足的前附节,没找到)见P63图7-4 A二、简答1.简述昆虫繁盛的特点(P7)1)历史长2)种类多3)数量大4)分布广2.简述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2)头部具有1对触角、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的变化(变态)才能变成性成熟的个体。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3.两性生殖:昆虫经过两性交配而产出后代的生殖方式叫两性生殖。

4.孤雌生殖: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或经交配但不产生受精卵而发育成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5.变态: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的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6.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7.休眠:常常是由不良环境引起的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当不良环境消除后昆虫可马上恢复活动,继续生长发育的现象。

8.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9.羽化:昆虫由蛹或老熟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10.补充营养:成虫期所进行的营养。

11.趋光性:就是昆虫对光刺激进行趋向或背向活动的习性。

1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13.化蛹:昆虫由老熟幼虫脱皮而产生蛹的过程叫化蛹或蛹化。

14.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卵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15.虫龄:幼虫的大小或生长进程叫虫龄。

虫龄以蜕皮次数做为指标,虫龄=蜕皮次数+116.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该虫龄的龄期。

17.生长脱皮:昆虫在幼虫阶段所进行的蜕皮,脱皮后伴随着体积的增大,而没有重大的形态上的改变。

18. 离蛹:附肢和翅悬垂游离于蛹体外,可以活动,同时腹节间也能自由活动。

19.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熟。

20.半变态:幼期水生生活,成虫陆生,以致成幼期具有明显的形态分化。

普通昆虫

普通昆虫

普通昆虫学一.名词解释1、口式后口式:口器伸向腹后方,大多数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属于此类,如蝉,叶蝉等及几乎所有半翅目昆虫的头式。

下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下方,特别适合啃食植物叶片,茎等。

大多数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植食性以及少数捕食性昆虫的头式都是此类。

如蝗虫及鳞翅目幼虫的头式,这种最原始。

前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前方,大多数具有咀嚼式的捕食性昆虫,钻蛀性昆虫都属于此类。

1.鞣化作用:在蜕皮激素和鞣化激素的作用下使昆虫表皮变硬的一种过程2.暗化作用:是表皮中的酪氨酸氧化反应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巴醌聚合成真黑素,使虫体颜色加深的过程2、蜕皮激素:一种由前胸腺生成(脑激素激活)的激素,它主要作用是发动皮细胞进行表皮生成过程,以及成虫器官开始发育的一系列反应。

3、马氏管:马氏管是一些浸浴在昆虫血腔中的细长盲管,是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

4、化蛹:全变态昆虫幼虫获取足够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成一个不食不动虫态的过程或现象叫蛹化。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叫羽化5、胚后发育:昆虫从卵中孵化出至羽化的发育过程叫做胚后发育头壳指数:各龄间头壳宽度按一定几何级数增长,即各龄幼虫的头壳宽度之比为一常数,即:上一龄头壳宽/下一龄头壳宽=1.46、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使前后世代明显重叠的现象。

7、保幼激素:保幼激素是咽侧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是一种调节剂,他能促进幼虫结构的生长发育,同时抑制成虫结构的分化和发育。

8、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现象叫做孤雌生殖。

卵胎生:昆虫胚胎的发育所需的养分全由卵提供,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发生,卵在母体内孵化,孵化后不久离开母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11、羽化休眠:(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便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利用休眠,可控制天敌昆虫的释放。

)12、补充营养:幼虫期积累的营养不足,成虫羽化后生殖腺尚未成熟,需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名词解释: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必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即受精)后,由雌虫将受精卵排出体外,每粒卵发育成一个子代个体,因此又称两性卵生。

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称单性生殖,是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多胚生殖(polyenryony):是指1粒卵发育成两个以上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1个子代个体的生殖方式。

胎生(viviparity):有些昆虫的胚胎发育时在母体内完成的,字母提所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这种生殖方式成为胎生。

个体发育():昆虫的个体发育是指由卵发育到成虫的全过程,包括胚前期、胚胎期和胚后期3个连续的阶段。

胚前发育:是指生殖细胞在亲体内形成,以及完成授精和受精的过程。

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卵裂,至发育为幼虫为止的过程,其中又有卵生、卵胎生、胎生和多胚发育等几种类型。

胚后发育:是指从幼虫孵化到成虫性成熟的发育过程。

孵化(hatching):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冲破卵壳儿孵出的现象,成为孵化。

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不仅其体积不断生长增大,因而发生着量德变化;而且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器官等方面,也发生着周期性的质的改变,昆虫的这种在一起发育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形态变化的现象,成为变态。

不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又称为直接变态(direct metamorphosis),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浮游目外)具有变态类型。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是昆虫纲中最进化的变态类型。

其特点是一生经过卵、幼虫(larva,复数larvae或larvas)、蛹(pupa,复数pupae或pupas)和成虫(adult或imago)4个不同虫态。

龄期(stadium):昆虫的生长和蜕皮呈周期性的交替进行。

2019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2019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昆虫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体节:昆虫的体躯是由一系列的环节组成的,称为体节。

体段:初生分节:一般昆虫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故称这种分节方式为初生分节。

次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褶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成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头式:昆虫口器的形状及其在头部着生的位置。

脉序: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纵脉、是从翅基部发出伸到翅边缘的脉,起始于足气管的气管干的分支,是翅脉的主体。

横脉、是横列在纵脉间的短脉,起加固翅面的作用。

翅室:翅脉把翅面划分成的小区叫翅室。

开室:有一边没有翅脉而达翅缘的翅室叫开室。

闭室:当一翅室的各边均杯翅脉包围或仅基方于翅基本相通时,这样的翅室称闭室。

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了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雌雄多型: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指一些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多胚生殖:是指1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胎生:一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出幼虫或若虫来。

这种生殖方法叫胎生。

幼体生殖:有少数昆虫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

胚后发育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昆虫的这种由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增节变态:是昆虫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其主要变态特点是幼期与成虫期之间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异外,腹部的节数随着脱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原尾目表变态:也属于原始变态类型。

其变态特点是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

成虫期仍能继续脱皮。

弹尾目、双尾目和缨尾目原变态:原变态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

昆虫学名词解释

昆虫学名词解释

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头部纵轴与体躯纵轴几乎成直角,大多见于植食性昆虫,如蝗虫等。

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的前方,头部纵轴与体躯纵轴近于一直线,大多见于捕食性昆虫,如步行虫等。

3.后口式:口器从头的腹面伸向身体的后方,头纵轴与体躯的纵轴成锐角相交,多数见于刺吸植物汁液的昆虫,如蚜虫、叶蝉等。

4.柄节:为触角连接头部的基节,通常粗短,以膜质连接于触角窝的边缘上。

5.梗节:为触角的第二节,一般比较细小。

6.鞭节:为梗节以后各节的统称,通常由于若干形状基本一致的小节或亚节组成。

7.并列像:只接受直射光点所造成的物像称为并列像。

8.重叠像:每个小眼的视觉柱不仅能感受通过本身小眼面的光线,还能感受到由邻近小眼面折射过来的同一光点的光线,可由好多个重叠的光点构成物像,形成所谓重叠像。

9.翅的连锁器:许多昆虫在飞行时,前后翅借各种特殊构造以相互连接起来,使其飞行动作一致,以增强飞行效能。

这种连接构造统称翅的连锁器10.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类昆虫一般没有雄虫或雄虫极少,常见于某些粉虱、介壳虫、蓟马等11.异态交替(世代交替):一些昆虫是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称之为一些昆虫是异态交替(世代交替)。

12.卵胎生(孤雌胎生):雌虫未经交配的卵在母体内依靠卵黄供给营养进行胚胎发育,直至孵化为幼体后才从母体中产出的生殖方式。

13. 卵期:卵自产下后到孵化出幼虫(若虫)所经过的时间。

14. 孵化:两性生殖的昆虫,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即破卵壳而孵出。

15.孵化期:一批卵(卵块)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所经过的时间16. 脱皮:从卵孵出的幼体通常很小,取食生长后不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坚韧的体壁限制了它的生长,就必须脱去旧表皮,代之以新表皮的现象。

17.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即经过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几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学名词解释1.初⽣分节:⼀般昆⾍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故称这种体节为出⽣体节。

2.蜕裂线:是幼⾍脱⽪时裂开的线,通常呈倒Y 形,它的中⼲起⾃胸部的背中央,伸到复眼间分叉成两条测臂。

3.翅脉:翅脉是翅的两层薄壁件纵横分布的条纹,由⽓管部位加厚⽽成,对翅表起着⽀架的作⽤,主要的翅脉有⼀定的名称。

4.脉序:⼜叫脉相,指翅脉在翅⾯上的分布形式。

不同类群的脉序存在⼀定的差别,⽽在同⼀类群中⼜相对稳定。

5.消化系数:⾷物通过消化作⽤后,⼀部分变成为可吸收的养分,另⼀部分则不能吸收⽽排除体外,可消化吸收的部分与消耗⾷物的⽐值,称消化系数。

6.肠外消化:昆⾍在取⾷前先将唾液或消化液注⼊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再吸回肠内的过程。

7.神经元:⼜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成的结节状构造。

9.突触:昆⾍各类神经元的树状突、侧枝活轴突的端丛,并⾮是直接连着的,⽽是在脑内、神经节内活神经肌⾁连接点等处形成突触,进⾏联系和传递信息的10.突触传导:神经元之间在组织学上的间断性,使动作电位不能直接通过突触,⽽必须借助神经递质进⾏传导。

11.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2.昆⾍激素:昆⾍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可经体液运⾄全⾝各处,对昆⾍的⽣理机能、代谢、⽣长发育、变态、滞育、⽣殖等起调节控制作⽤。

13.信息素:⼜称外激素,是由⼀种昆⾍个体的分泌腺体分泌到体外,能影响种件或种内其他个体的⾏为、发育和⽣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的作⽤。

14.受精:是卵⼦和精⼦融合为⼀个合⼦的过程。

15.授精:两性交配时,雄⾍将精液或精珠注⼊雌⾍的⽣殖器管内,使精⼦储存与雌⾍的受精囊中的过程,称为授精。

16.孤雌⽣殖:也称单性⽣殖,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翅脉是昆虫翅面上纵横分布的管状加厚构造,对翅面起支架作用。

脉序又名脉相,是指翅脉在翅面上的排布形式,是研究昆虫分类和系统发育的重要特征。

7条纵脉:前缘脉、亚前缘、径、中、肘、臀、轭。

6条横脉:肩横脉、径、分、径中、中、中肘。

肌纤维/肌细胞是细长的单核或多核细胞,由肌膜、肌质、肌原纤维和肌核4部分组成,是昆虫肌肉的基本组成单位。

肌肉收缩的滑动学说|在昆虫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小节内的粗肌丝和细肌丝长度保持不变,只是肌小节内两端的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动。

引起肌丝滑动的动力室粗肌丝和细肌丝中蛋白质的变构作用。

肌丝滑行学说认为肌小节无论是被拉长或者在主动或被动缩短的情况下,粗肌丝、细肌丝的长度都不变,只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

引起肌丝滑行的动力是肌动球蛋白横桥键角的改变,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主要有两个耗能过程即肌纤维分子变构和Ca2+的移除。

感觉器官感触器、听觉、感化、视觉。

复眼位于头部的前侧方或上侧方,卵圆形、圆形或圆肾形,由一至多个小眼集合而成。

日出行昆虫:并列像,夜出行昆虫:重叠像。

单眼背单眼:成虫和不全变态类昆虫的若虫和稚虫的单眼位于头部额区或头顶。

侧单眼:全变态昆虫幼虫的单眼位于头部两侧的颊区。

体壁底膜、真皮、表皮(内表皮、外表皮、上表皮(表皮质层、蜡层、黏质层))体壁功能|形成昆虫外骨骼和内骨骼,以保持昆虫的体形和着生体壁肌。

从而保护内脏器官和形成昆虫的运动机能。

是体躯的保护性屏障,即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又能阻止病原菌、寄生物和环境化学物质等外物的入侵。

也是营养物质的贮存体。

体壁一些表皮细胞特化成感觉器或腺体,接受外界刺激分泌种间和种内的信息化合物,控制昆虫生理和行为反应。

血液的功能血液为组织细胞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物理、化学环境,是合成与代谢的场所,也是细胞获取营养和排除废物的媒介。

一、止血作用二、免疫作用三、解毒作用四、阻止天敌捕食五、营养贮藏和运输作用六、机械作用消化道前肠、中肠、后肠(前小肠(回肠、结肠)、直肠)马氏管是昆虫体内的细长盲管,其基部生于中肠与后肠分界处,端部游离于血液中或与肠壁粘连形成隐肾结构,来源于外胚气门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一般位于胸部和腹部的侧面。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绪论一、简答题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是取食与感觉中心,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是运动和支撑的中心,成虫阶段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的中心,其中包括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走作用的附肢。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外部形态的变化(变态),才能转变成性成熟的个体。

昆虫的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1、初生分节:一般昆虫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故称这种体节为出生体节。

2、后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节的节间褶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褶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成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体节。

4、口器:又称取食器(feeding apparatus),昆虫因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口器。

5、悬骨:昆虫背部的内骨骼称悬骨,是前内脊两端向下扩大的一对版状脊,有时一对悬骨合为一块,是背纵肌的主要着生部位。

6、内生翅类:7、外生翅类、10、翅脉、翅脉是翅的两层薄壁件纵横分布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而成,对翅表起着支架的作用,主要的翅脉有一定的名称。

11、脉序、又叫脉相,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不同类群的脉序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在同一类群中又相对稳定。

二、简答题1.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昆虫的体躯由坚硬的外壳和包藏的内部组织与器官组成。

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头部由6节组成胸部——昆虫的运动中心;胸部由3节组成腹部——昆虫生殖和进行新陈代谢的中心腹部由9-12个腹节组成。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并举例。

•1、下口式:口器向下,与身体的纵轴垂直。

如蝗虫、粘虫等。

•2、前口式: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行。

如步行虫、草蛉幼虫等。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一、重点1、体腔:昆虫的体壁包被着整个体躯,形成一个相通的腔,称体腔2、外骨胳:防止水份过度蒸发、调节体温、表现物理性色彩以及阻止水分无机离子、病原菌、杀虫剂等外物侵入,其内陷形成的内骨,用以附着体壁肌的肌纤维,组成昆虫的运动机构3、色素色:化学色,虫体一定部位存在某些化合物而产生,这些物质吸收某种光波反射其它光而形成各种颜色。

这些物质同多半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如黑色素、嘌呤色素等4、结构色:光学色,发生于表皮。

由于昆虫表皮结构性质不同,发生光的干涉、衍射而产生各种颜色。

用沸水和漂白粉不能使其退色和消失5、背血管:位于背中线体壁下方,纵贯于背血窦内的一条管状构造,由前段的大动脉和后段的心脏两部分组成,心脏两侧着生有成对的翼肌6、大动脉:背血管前段,一条简单的直管,粗细一致,没有翼肌和膈膜相连,没有心门7、心脏(heart):背血管后段呈连续膨大的部分,每个膨大部分为一个心室8、辅搏动器:心脏外的一类具有搏动性能的结构,功能是辅助心脏、促进血液在部分血腔、附肢及其它远离心脏的附属器官内循环,保持血腔中各部位的血压平衡9、血液(血淋巴):体腔内循环流动的淋巴样液体,浸浴着所有的内脏器官和组织10、血液循环过程:心脏舒张,血液由心门进入心脏,心脏收缩,把血液推向前方,经由主动脉由头部前端流出,在头的内壁形成一个反作用力,使血液向后流动,由于背膈和腹膈的作用,血液由前向后流回心脏11、昆虫的呼吸系统:担负自外界吸收氧并释放出虫体内二氧化碳的器官系统12、气管系统: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网络13、气门:气管内陷留在体壁上的开口,通常位于中胸、后胸和腹部各节的两侧;胸部气门位于侧板上,腹部气门多位于背板两侧或侧膜上14、气管:胚胎发育时外胚层沿体壁内陷形成的盲管。

15、气囊:有翅亚纲昆虫中,初级气管和二级气管可局部膨大成囊状构造16、气管纵干:各体节间的主气管,由位于虫体两侧的后生纵向气管干相联通17、扩散作用:昆虫体内代谢活动所需的氧气,靠大气与气管间、气管与微气管间、微气管与呼吸组织间氧的分压差,直接自大气中获得的;虫体内呼吸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于其浓度远较氧的浓度为大,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梯度使其易于透过组织经气管排出体外,昆虫的这种以气体分压梯度为动力的气体交换方式,称为扩散作用18、通风作用:主要是借气管特别是气囊的伸缩进行的。

昆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昆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1、昆虫的头式:也称为昆虫的口式,表示昆虫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所指方向。

6、开掘足:昆虫的足胫节膨大宽扁,末端具齿,跗节呈铲状,便于掘土。

7、携粉足:胫节端部宽扁,边缘具长毛,形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筐。

同时第一跗节也特别膨大,内侧具多排横列刚毛,形成花粉梳,用以梳集花粉,形成携粉足。

8、翅脉:气管在翅面上的加厚,起支架作用。

9、脉相:翅脉在翅上分布排列的形式次序称为脉相。

10、模式脉相:也称康尼脉系,昆虫学家康斯托克(Comstock)和尼特姆(Needham)将昆虫的脉序归纳成假想原始脉序,这一命名系统被称为康尼脉系(Comstock-Needham system)。

11、纵脉:从翅基部伸到外缘的翅脉。

12、平衡棒:昆虫的翅退化为小形棒状体,飞行时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称为平衡棒。

13、翅连锁器:很多昆虫的前后翅,借各种特殊构造相互连锁在一起,以增强飞行的效力,这种连锁构造统称翅连锁器。

14、两性生殖: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卵胎生:又称孤雌胎生。

指雌虫未经受精的卵在母体内依靠卵黄供给营养,进行胚胎发育,直至孵化为幼体后才从母体中产出。

16、世代交替: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又称为异态交替。

17、多胚生殖:是指1 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8、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现象,称为孵化(hatching)。

19、变态: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渐变态:发育过程中可明显区分为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幼虫随着虫龄的增长而逐渐近似于成虫,而且成虫、幼虫生活环境和习性也相同。

是不完全变态中的一个类型。

昆虫学考试名词解释重点

昆虫学考试名词解释重点

昆虫学考试名词解释重点一、名词解释 1、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2、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

3、卵胎生: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并不排出体外,而是停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4、作物的耐害性:是作物抗虫机制的一种,即作物在受到害虫危害后在产量或品质上无多大的损失,或作物在害虫取食后,虽不明显影响害虫的生存,但作物具有较强的增殖和补偿能力5、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响行为,分正负趋化性。

6、昆虫外激素又称信息激素,是昆虫分泌到体外,在种内个体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7、昆虫内激素:由昆虫腺体分泌的激素,对昆虫内部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8、补充营养:一些昆虫,羽化后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成熟期还必须继续取食 9、双名法:每个种都有一个科学名称,称为学名,学名用拉丁文书写,由属名加种名组成,这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双名制。

10、三名法:由属名加种名加亚种名组成11、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2、两性生殖:卵子和精子结合,雌性产下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一个子代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13、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的生理现象。

14、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

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环境到来之前,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

光周期的变化是引起滞育的主要因素 15、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

昆虫纲的特征是:1.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的还有 1~3 个单眼;3.胸部生有 6 足 4 翅〔所以昆虫也称六足纲〕;4.腹部由 10 节左右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

〔具有以上特征的生物称为昆虫〕16、捕食:捕杀并取食动物的行为17、寄生:以一种寄主为食,但并不立即致死寄主的行为18、微生物:生物中的一种,体微小,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 19、有益昆虫:在生态环境中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包括害虫的天敌昆虫等 20、植物检疫:又叫法规防治,它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引入和传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

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

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3、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前端,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4、口器也称取食器,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5、消化作用分为肠外消化和肠内消化。

6、贲门瓣的主要功能是使食物直接从前肠导入中肠腔,而不与胃盲囊接触。

同时阻止中肠内食物倒流回前肠。

7、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马氏管和后肠的直肠部分共同完成。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昆虫的口式不包括(D)A、下口式B、前口式C、后口式D、上口式2、雄性龙虱的前足是(B)A、捕捉足B、抱握足C、开掘足D、攀握足3、从功能上分,(B)不属于神经元中的一种。

A、运动神经元B、中枢神经元C、感觉神经元D、神经分泌细胞4、在兴奋剂神经中(A)是神经元之间的主要神经递质。

A、乙酰胆碱B、谷氨酸盐C、血清素D、组胺5、下列名称哪个不是翅的关节构造(D)A、腋片B、中片C、翅基片D、翅缰6、蜜蜂口器类型属于(A)A、嚼吸式口器B、舐吸式口器C、刮吸式口器D、虹吸式口器7、根据幼体产出母体前获取营养方式的不同,下列不属于四种胎生类型之一的是(C)A、卵胎生B、腺养胎生C、胎盘胎生D、血腔胎生8、蜚蠊的变态类型属于(A)A、不完全变态B、表变态C、原变态D、全变态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昆虫的卵巢通常只有一个,位于消化道正面,是卵子发生和发育的场所。

昆虫名词解释

昆虫名词解释

昆虫名词解释昆虫学名词解释1.翅脉(vein)是翅的两层薄壁间纵分布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而成,对翅表起支架作用。

2.脉序(venation)又叫脉相,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3.翅室(cells)翅脉把翅面划分成为的小室翅室。

当翅室的各边均被翅脉保卫成仅基方与翅基相通时为闭室。

有一边没有翅脉而达翅缘的翅室叫开室。

4.具翅胸节(pterothorax)有翅昆虫的中,后,胸因在形态上与前胸差别较大而被称为具翅胸节。

5.并胸腹节(propodeum)膜翅目细腰亚目的昆虫腹部第一节甚至与后胸合并为兄的一部分。

6.雌雄二型(sexual dimorphism):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官(第一特征)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形、体色、构造等(第二特征)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成为雌雄二型.7.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体,在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形成新个体。

8.孤雄生殖(parthenogenesis)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9.兼性孤雄生殖(facultative parthenogenesis)大多数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偶尔会出现不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0.专性孤雄生殖(obligated parthenogenesis)没有雄虫或只有少数无生殖能力的雄虫,所有卵都不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

11.周期性孤雄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即异态交替,是指两性生殖与孤雄生殖随季节变迁交替进行的现象。

12.多胚生殖(polyembryony)由一粒卵内可产生两个和多个胚胎,每个胚胎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生长方式。

13.授精:性成熟的昆虫通过交配以不同的方式把精子送入雌虫的体内称为授精。

14.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子。

15.胚动(blastokinesis):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的位置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动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一、重点1、体腔:昆虫的体壁包被着整个体躯,形成一个相通的腔,称体腔2、外骨胳:防止水份过度蒸发、调节体温、表现物理性色彩以及阻止水分无机离子、病原菌、杀虫剂等外物侵入,其内陷形成的内骨,用以附着体壁肌的肌纤维,组成昆虫的运动机构3、色素色:化学色,虫体一定部位存在某些化合物而产生,这些物质吸收某种光波反射其它光而形成各种颜色。

这些物质同多半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如黑色素、嘌呤色素等4、结构色:光学色,发生于表皮。

由于昆虫表皮结构性质不同,发生光的干涉、衍射而产生各种颜色。

用沸水和漂白粉不能使其退色和消失5、背血管:位于背中线体壁下方,纵贯于背血窦内的一条管状构造,由前段的大动脉和后段的心脏两部分组成,心脏两侧着生有成对的翼肌6、大动脉:背血管前段,一条简单的直管,粗细一致,没有翼肌和膈膜相连,没有心门7、心脏(heart):背血管后段呈连续膨大的部分,每个膨大部分为一个心室8、辅搏动器:心脏外的一类具有搏动性能的结构,功能是辅助心脏、促进血液在部分血腔、附肢及其它远离心脏的附属器官内循环,保持血腔中各部位的血压平衡9、血液(血淋巴):体腔内循环流动的淋巴样液体,浸浴着所有的内脏器官和组织10、血液循环过程:心脏舒张,血液由心门进入心脏,心脏收缩,把血液推向前方,经由主动脉由头部前端流出,在头的内壁形成一个反作用力,使血液向后流动,由于背膈和腹膈的作用,血液由前向后流回心脏11、昆虫的呼吸系统:担负自外界吸收氧并释放出虫体内二氧化碳的器官系统12、气管系统: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网络13、气门:气管内陷留在体壁上的开口,通常位于中胸、后胸和腹部各节的两侧;胸部气门位于侧板上,腹部气门多位于背板两侧或侧膜上14、气管:胚胎发育时外胚层沿体壁内陷形成的盲管。

15、气囊:有翅亚纲昆虫中,初级气管和二级气管可局部膨大成囊状构造16、气管纵干:各体节间的主气管,由位于虫体两侧的后生纵向气管干相联通17、扩散作用:昆虫体内代谢活动所需的氧气,靠大气与气管间、气管与微气管间、微气管与呼吸组织间氧的分压差,直接自大气中获得的;虫体内呼吸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于其浓度远较氧的浓度为大,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梯度使其易于透过组织经气管排出体外, 昆虫的这种以气体分压梯度为动力的气体交换方式,称为扩散作用18、通风作用:主要是借气管特别是气囊的伸缩进行的。

当虫体剧烈活动时,由于肌肉的收缩和体壁的弹性作用,使虫体内部产生有节奏的压力变化,迫使气管和气囊作周期性的胀缩运动,同时配合气门的开闭,进行有节律的吸气与排气,大大提高气体的交换效率19、体壁呼吸:有些昆虫没有气管系统,或气管系统很不完善,气体的交换是经由体壁直接进行的,这种呼吸方式特称为体壁呼吸。

20、气管鳃: 一些水生昆虫如蜉蝣目、蜻蜓目的稚虫以及毛翅目的幼虫,体壁向外突出形成的叶片状或丝状构造,鳃内密布气管的分支,溶于水中的氧气和虫体内的二氧化碳,通过气管分支与水之间进行交换21、物理性鳃呼吸:某些没有特殊呼吸器官的水生昆虫,不能直接利用水中的氧气,而以气泡或气膜利用大气中的氧气22、消化系统:包括一根自口到肛门,纵贯于血腔中央的消化道,以及与消化有关的消化腺;具摄食、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并兼有调节控制体内水分和离子平衡等23、前肠:是从口到中肠的一条管状通道,在大部分昆虫中,有明显的分段现象,通常由口腔、咽喉、食道、嗦囊和前胃5部分组成24、贲门瓣:位于前胃的后端,是由前肠突入中肠前端形成的一圈环状内褶,主要功能是引导前肠中的食物进入中肠,同时阻止中肠中的食物倒流进前肠、25、中肠:是一条前后粗细相当的管道,前端与前胃或食道相接,后端以马氏管着生处与后肠分界26、马氏管:外胚层内陷的后肠进一步内陷形成的,生并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顶端盲状,游离并浸浴在血淋巴中,基端与肠腔相通。

有些种类顶端埋于直肠组织中,加强对水分和无机盐类的回收作用27、排泄循环:马氏管从血液中吸收的氮素代谢废物、水分和无机盐等,不断进入后肠,经直肠垫细胞选择性再吸收的过程。

28、贮存排泄:血液中的一部分代谢产物,被某些器官和组织吸收并贮存起来,并不马上排出体外,这一现象称为贮存排泄29、围心细胞: 大多数分布在心脏附近背膈和翼肌上,不随血液流行,能自血腔中选择性吸收马氏管不能排除的大分子物质,特别是各种胶体粒子,还具有中间代谢的功能,把某些代谢物转变成可被马氏管吸收的物质30、脂肪体: 在昆虫 (特别是幼虫) 体内通常是一类特别显著的组织,有时可占血腔的大部分,经常贮存有尿酸的钾盐或钠盐结晶,形成特殊的尿盐细胞。

尿盐细胞中的代谢废物是自血淋巴中吸收并逐渐沉积的,常常永久性贮存在其中,并不排出体外31、中枢神经:脑和腹神经索,控制肌肉运动和接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32、交感神经:口道神经系、腹交感神经系和尾交感神经系:分别发出神经控制前肠、背血管、气门、后肠及生殖器官运动33、外周神经:传递外部信息至中枢神经系统和中枢传出神经冲动至感应器的传递网络3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昆虫对内外环境作出的反应称反射35、反射弧:进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感觉神经、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和反应器36、轴突传导:昆虫的感爱器接受的一定刺激后,将其转变成生物电反应,引起膜电位的改变,在神经元上产生神经冲动,为神经元内传导,当冲动向轴突的邻近部位传导后,膜电位又恢复原状37、突触:神经元之间彼此联系接触,接触点称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际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38、内分泌系统是由散布在昆虫体内的一些特殊分泌细胞群和腺体组成39、内激素: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经血液分阶段运到靶器官,靶腺体,它们相互作用,协调控制昆虫生长、发育、交配、产卵、滞育、两性异态、多态现象以及一般生理代谢40、脑激素: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种肽类激素。

幼虫期,脑激素可由血细胞传递到前胸腺中去,促进腺体细胞核内合成RNA和细胞质内蛋白质的代谢作用41、心侧体:心侧体是由外胚层向内分化而形成的,有贮存和释放脑激素的功能,把分泌物排入到血淋巴中。

42、前胸腺:在脑激素的激发下能分泌蜕皮激素。

43、种内激素:昆虫身体某一器官分泌的,借空气传播,是昆虫种群个体间的化学信息物质,调节诱发同种昆虫间的特殊行为44、性信息素:昆虫的特殊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扩散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能引起同种异性个体一定的行为或生理反应45、追踪信息素:许多社群性昆虫分泌的一些作为路途标记的化学物质,指引同一种群中的其它个体可找到食源所在地或返巢时循迹而归46、告警信息素:昆虫对抗外来侵犯时释放的一种诱导产生聚集和防御行为的活性物质47、聚集信息素:能招引同种个体在特定区域内集结,以获取食物或栖息地,有的具抵御侵袭或寻找配偶作用48、种间信息素:是异种间的化学信息,即由一种昆虫分泌并释放到体外引起异种昆虫个体产生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49、利它素:一种由某个体释放并引起它种个体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行为反应有益于接受者50、利己素:一种由某个体释放并引起它种个体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但行为反应有利于释放者。

属于这一类的化学物质的有昆虫分泌的防御物质等51、协同素:一种由某个体释放并引起它种个体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行为反应有利于释放者和接受者52、内生殖器官: 产生并排出生殖细胞的器官53、外生殖器官: 完成雌、雄虫交配和授精的器官54、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55、受精:雌性昆虫产卵,成熟的卵脱离卵巢经过受精囊时,适量的精液被释放出来,于是精子就进入卵内,进行受精过程56、两性生殖: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卵生。

两性生殖需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后,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57、孤雌生殖:在昆虫中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叫孤雌生殖58、 4 幼体生殖:有少数昆虫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时就能进行生殖59、单胚生殖:一个卵产生1个个体的生殖方法,绝大多数昆虫60、多胚生殖:一个卵产生两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法这种生殖方法常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蜂类61、卵生:母体产出体外的子代虫态是受精卵,受精卵需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是绝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62、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出幼虫,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体或若虫来63、卵裂:合核开始分裂形成很多子核的过程64、胚后发育:昆虫由卵中孵出来起,一直到羽化成为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65、孵化: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就能脱卵而出,这个现象称孵化66、蜕皮:昆虫自卵中孵出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要重新形成新表皮,将旧表皮脱去这种现象称为脱皮,脱下的旧表皮称为蜕67、虫龄:刚从卵孵化出来到第一次脱皮以前的幼虫称为第一龄幼虫,经第一次脱皮后的幼虫称为第2龄幼虫,以此类推68、龄期:在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69、表变态:从卵孵出的幼体已经基本具备了成虫的特征,在胚后发育中仅在个体增大、性器官的成熟、触角及尾须节数的增多,鳞片及刚毛等有所变化,而且到成虫期还继续脱皮,无翅类的石蛃目和衣鱼目70、原变态:有翅类昆虫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其特点是幼虫期转变为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此期很短,性已成熟,可看作是成虫期的继续,如蜉蝣目71、渐变态: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等昆虫,它们的幼虫期与成虫期在体形、触角、眼、口器、足和栖境、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象,所不同的主要是翅没长成和生殖器官没有发育完全72、半变态:蜻蜒目的昆虫,它们的幼虫营水生生活,所以在体型、呼吸器官、取食器官行动器官等都有有不同程度的特化,以致成虫、幼虫期间有明显的形态分化,幼虫叫稚虫73、过渐变态:缨翅目、半翅目中的粉虱和雄性介壳虫,幼期转变为成虫前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的虫龄(拟蛹),但其幼虫翅芽在体外发育,这与完全变态幼虫翅在体内发育有根本差别。

是向完全变态过渡的阶段。

74、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幼虫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很不相同,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蛹期这是一个将幼虫构造转为为成虫构造的过渡时期(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75、复变态:在全变态类型中,有一些昆虫的幼虫各龄之间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相应地也在体型、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比一般全变态昆虫更复杂,如芫菁76、幼虫期: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后到出现成虫特征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都称为幼虫期。

77、异型幼虫幼虫在体形、内部和外部器官构造以及习性、栖境等方面都与成虫差异很大78、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转变为成虫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静止虫态79、蛹期: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转变为成虫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静止虫态80、离蛹:附肢和翅不贴在身体上,可以活动,腹节间也能自由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