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之高等教育改革
2023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大学生
2023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大学生2023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
此时形势和政策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就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2023年的形势与政策,并对大学生的发展提出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经济方面。
2023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政府将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关注市场需求,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其次,教育方面。
2023年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将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应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等活动,不断拓宽知识面和技能,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就业方面。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崛起,2023年的就业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和竞争激烈。
大学生应增强自身职业素养,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积极参与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扩大社交网络,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最后,环境保护方面。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政府将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大学生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绿色创业和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2023年形势与政策下,大学生应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经济发展趋势,提高综合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应重视教育质量,扩大知识面和技能,增强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应积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都是大学生在2023年形势与政策下应该着重关注和努力实现的方向和目标。
高等教育改革论文
高等教育改革论文高等教育改革是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使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机制。
国际化、网络化、信息化、高技术和终身教育等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教育改革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等教育改革论文范文一:艺术类高等教育改革论文一、艺术类高等教育改革与提升思路与对策1.结合办学历史、追溯专业本质我国艺术类专业的办学大都历史较为久远,改革开放之后得到迅猛发展。
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代市场经济发展更为迅速,某些高校的教育实际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跟世界的距离越拉越远。
各艺术类高校在长久的教学实际中均有对专业的侧重以及教学方法、投资方面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新的教育模式探索时应当首先分析各个艺术类专业的差别,结合各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当今市场经济的需求,独立地去进行教育模式发展方向探索。
例如,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因此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将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进行整合,重点要加强两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交流,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点,探究其本质的联系,将两个专业优势互补,消除各自发展的盲目状态,从而促进教学方法的提升。
2.以人为本,改革旧有教育理念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品德的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通病,这个现象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更加明显。
因此艺术类高校在教育改革方面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中,要实事求是,不能够背离艺术精神的本质,更应当强调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尤其是注重呵护学生在追求艺术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
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够仅仅因为学生富有个性而对他们存在抵触心理,我们更应当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个性优势。
教师在日常管理中不可采用打压政策,而应当鼓励学生探索自身所从事的专业本质,鼓励其加强艺术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充分运用奖励政策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关于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试图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在对其成效和基本走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的改革仍存在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定位不相符合的问题和倾向,具体表现为:素质教育的形式化、表面化倾向;培养方式上过多的共性制约;忽视发展的可持续性;教育评价中的机械化、教条化倾向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人的全面发展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界展开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并取得了不少共识。
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则明确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高校纷纷响应。
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进行改革实践。
确立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文化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在教育模式上,注重学校和学生的自主性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教育工作者就意识到国家对高校管得过死,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提出要深化高校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
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在此基础上,还分别在招生权、教学权、学科专业设置权、科研权、人事权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高校自主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扩大高校自主权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要按《高等教育法》规定,切实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教学运行管理体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全文如下: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当前我国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举措和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开设,提高广大大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系统认识和理性提升。
本文从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背景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明确改革方向、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革新教学内容等方面,将是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的可欲之处。
1 研究背景我国自1987年将形势与政策课列为高校必修课以来,经过2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考评机制等配套机制已日臻完备和成熟,在为党和国家积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互联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对外部世界信息获知的渠道已脱离“口口相传”,大学生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任意检索和获得感兴趣的信息,而相对“枯燥”的课堂讲述俨然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
当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授对象基本上是“90”后,较之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主要特点体现为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不但变革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使得社会思想日益多元起来。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做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铺排,同时对新形势下如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做出具体部署,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学术关注热点。
[教育学]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前几天的{形势与政策}课中老师讲了中国现今存在的教育问题,同时也跟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比较,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课后我通过查资料了解了美国和日本的教育,与我国教育相比,感慨颇多。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无论军事还是经济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
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创新性的人才则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
人才培养则关键在于教育。
美国的教育,孩子们是没有压力的,不像我国,考试繁多,家长、教师、学校、上级机关都几乎以考试作为对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要考核依据,尤其出现过的所谓一票否决。
美国基础教育的老师基本上是一个老师一个教室,学生上什么课就到什么老师的教室上课,教师在准备上是很方便和充足的,如生物教师将蛇养在教室内,让学生细致观察,形象生动,而我国呢?别说基础教育了,现在的高等教育也做不到这些吧。
当然,其纪律性相对我国而言不一定好,但是普遍的学生都感兴趣,都有活力。
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强的,而创新能力是科技发展中流砥柱,美国用了300年的时间就使其国力雄霸世界第一,与其教育体制是密不可分的。
日本的教育更是让人惊叹,有的学校学生数少于教师数,而各个专业的教师都是齐备的。
日本教育在生活习惯上是严格要求,连洗手都是精确到腕下几公分,进校门要换鞋,上厕所是要脱鞋的。
日本从基础教育狠抓基本素养的教育和培养,难怪日本人素质较高。
我国的教育就差远了,虽然是理论水平比同龄的美国学生强,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远不及美国学生,长此下去,中国强盛说到底也只是一场梦。
虽然几年前我国就开始实施了素质教育,但实施素质教育的确是一件难事,尽管人人喊素质教育,但急功近利是任何人都会犯的错误码,尤其是与孩子相联时总忘不了比学习,比分数。
这与大众的观念也是离不开的。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小编整理的改革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前来查阅,仅供参考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世界已然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今世界之间的竞争,关键也是人才的竞争。
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责任重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加之人类知识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
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必须要对高等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文章立足当下,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考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显著而辉煌,高等教育在此期间也获得了长足的改善与发展,为新时期的国家建设提供了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反过来,优秀的人才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的新矛盾,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勇于分析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有力地解决矛盾。
笔者总结的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人才数量上不足是其主要矛盾。
从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人才数量上的不足,高等教育改革要往教育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也是当下的紧要任务。
放眼当下,虽然与以前相比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已经在逐渐提高,但是总体水平普遍不高。
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不能只停留在精英教育上,要提高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培养精英人才,而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劳动者。
形势与政策论文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的新要求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的新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之交之时,高等教育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丁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在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决定》反映了我国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青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决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方针,明确了高等教育需要更快发展,以极大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接受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迫切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
1999年招生数达到159.65万人,扩招比例高达47%;2000年招生人数220.61万人,扩招比例为38.16%;2001——2005年扩招比例分别达到21.61%、19.46%、19.24%、17.05%、12.78%。
在10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学子接受了高等教育,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但是,大学招生规模扩大,改变了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使许多尚未做好心理准备的大学毕业生显得猝不及防。
“毕业即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
那么新时期的大学生该如何应对高等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考验呢?我觉得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从而面对新的挑战。
一、好好学习,学好专业知识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学习。
现在很多大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找各种途径去实践,但是却因为那样,而使自己的学习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因为很多门学科不及格,拿不到毕业证书。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一、前言中国教育改革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需求的不断增长,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因此,形势与政策的分析和探讨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二、形势分析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够均衡。
一方面,一线大城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人才集聚;另一方面,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导致教育不公平问题突出。
2. 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时代的需求有一定的脱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因此,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中国的教育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不符,存在着矛盾。
三、政策措施1. 提高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同时,加大对公立学校的资金支持,改善教学设施和师资待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 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课程设置,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待遇,激励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育责任感。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
4.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
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5. 引导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家长和监护人对子女教育的认识和能力。
鼓励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四、总结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制、培养优质教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加强家庭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的对策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的对策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形势,深刻理解并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培养并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增强大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该课程以特定时期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和国防领域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体重大事件为对象,对其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本文就该课程教改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列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认清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实效性,这既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状况及其教育的整体效果是好的,但尚未完全达到其应有的目的,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主要有:(一)认识不到位,教学效果和现状不容乐观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是阻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和症结所在。
有人认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和辨析社会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现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空前普及和发达,大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开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涵盖有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内容,而且贯穿于党团活动之中;还有人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只需在部分年级“阶段性开设”;等等。
这些片面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使得该课程教学的效果和现状不容乐观。
(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发展缺乏具体的刚性制度如:目标不明确,实际待遇偏低,教学岗位缺乏吸引力,教师队伍的准入条件不明确,在现实中造成了对教师队伍素质、价值的取向,使整个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不稳,给教学和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
摘要: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政府应从过去的单一供给主体转为供给主体之一,与其他供给主体平等竞争。
此外,政府作为供给主体,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更应从制度和方法上对高等教育供给整体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能够满足社会有效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高校教育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作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公共产品理论;改革路径选择;人才培养一、高等教育现状概述高等教育,无疑是国家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天之骄子,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源。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许多问题也使得我们困惑不已,如扩招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滑波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等。
面对社会的质疑,高等教育改革何去何从,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适度规模下的公共物品(也有人称为准公共物品或者俱乐部公共物品),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利用看得见的手去介入、影响和校正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路线和目标,使其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方向发展。
现代大学物质基础条件已有根本改观。
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建设,以及一系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使得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高校之间逐渐进入有序竞争状态。
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剧增、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技能难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矛盾,不仅使得高校无法打破债台高筑之困局,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角色应从提供学生知识与技术转变成营造有利于人力投资的环境,使大多数的就业人士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工作者。
社会再次呼唤大学回归其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流传统。
中国教育改革形势与政策
中国教育改革形势与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这是因为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进行探讨。
一、形势当前,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学龄人口数量逐年减少,高等教育缺口急需填补。
另一方面,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加速发展,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这样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的教育形势,我国教育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政策为了推进教育改革,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对教育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政策作出了规定,是规范全国教育行为的基本法律。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包括《国家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我国的教育目标和政策,并且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保障。
除了政策文件,我国还鼓励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互联网+教育”战略。
该战略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为支撑,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三、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教育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地推动教育改革,努力实现全面有效的教育现代化。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乡村教育、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总之,中国教育改革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但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努力的付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让每一个中国学生都能够获得更高的教育质量,更好的发展机会。
形势与政策-浅谈中国教育改革(合集)
形势与政策-浅谈中国教育改革(合集)第一篇:形势与政策-浅谈中国教育改革浅谈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这就是“钱学森之问”。
杨振宁教授认为要把我国最高的研究水准提上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学问是要有传统的,这个传统是要一步一步坚持下来的,对于科研的发展不能着急,学术的前沿、第一流学术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成功的,在外国是200年,至少是100年累积起来的,因此中国需要慢慢来。
杨振宁教授之所以会进行如此解读,其矛头指向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上。
要解决“钱学森之问”当务之急是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然而教育改革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我认为当今教育存在一下主要问题:第一,从教育的观念和定位上说,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强的功利性倾向,初等教育以升学为目标,高等教育以就业为目标,而不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以潜能的发现和培育、以思想和科学的追寻为根本教育观念,这是教师无心专注教学和科研、学校热心项目和赚钱的重要原因。
第二,从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上说,我们现在的初等教育以分数排名、升学率、重点学校升学人数为考评标准,老师因而也以此来要求和引导学生,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不注重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培养,不注重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的塑造,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对教师和学生几乎都是以课题的数量和金额、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社会兼职与活动能力为标准,这样导致老师和学生都疲于拿项目、搞课题、发论文、做活动,因而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没有心思来教育学生,学生也没有心思潜心阅读、思考和实践,这也进一步导致了中国教育的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的风气与氛围。
第三,从教育的方式说,我们现在初等教育几乎都是整齐划一的灌输式知识教育,基本上都以分数和升学为目的,缺少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和对特殊潜能孩子的特殊教育,孩子的教育成长模式单一。
形势与政策-论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摘要】为了实现所谓的全球化目标,国际化教育正是美国采用的一种政策。
由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用了较多战略性措施,美国也从“9.11”之后从新走出低谷。
高等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更注意面向世界,各高校及教育部门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同化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改革、自我完善及自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强国”的目的。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地高校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竞争力,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积极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努力。
(一)国际学生21世纪前,美国国际学生的入学率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1999年以后国际学生的入学率开始趋向平稳,但总体上还有一些增加。
2002年,美国的国际学生本科入学率在经过了连续30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降。
造成这次下降的因素很多,包括较低的签证申请通过率、高昂的高等教育学费、其他国家教育机构的竞争,以及传统国际化生源输出国高等教育实力的不断增强。
美洲国际教育者年会和其他一些机构都对美国不断下降的高等教育地位倍感关注,认为需要进行国家政策和战略的挑战以应对目前这种情势。
最近几年美国国际学生的入学率在悄然发生变化。
国际教育学会2009年发布的有关国际教育交流事务的报告指出,国际学生人数从2004年至2009年增长了51.9%。
(二)外语学习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外语学习人数的比例从上世纪60年代达到16%的最高值以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至20世纪末基本维持在7%~8%之间。
近年来,美国开始制定强化青年学生学习外语的计划和措施。
前总统布什于2005年1月宣布国家安美国全语言计划,要求联邦政府有关机构鼓励更多的美国人学习俄语、中文、日语、朝鲜语和阿拉伯语等语种,并要求2007年财政年度为这项工作拨款1.14亿美元。
2007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07年大学机会法》,在加强国际教育方面规定:扩大联邦学术竞争补助款计划之补助对象,包括学习关键外语第3、4、5年者;加强外语与区域研究奖助计划,经费用于赴海外研修外国语言及文化课程。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高等教育改革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高等教育改革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文学院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问题——高等教育改革路径的探索摘要: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及任务。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育人、就业、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道德和精神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提升高等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多样化继续教育,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院校。
关键字:高等教育改革政府管理发展内部体制一、西方管理体制的启示,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正呈现如下态势:1.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大批中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才结构。
2.高等教育课程的综合化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到高等教育中就是课程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科研、教学、生产一体化,从宏观上看,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同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将是世界各国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模式。
4.高等教育协作的国际化,让本国的高等教育向国际开放,以促进学术、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和协作。
5.高等教育宗旨的终生化,迅速多变的现代科技和生产,对社会在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使在职人员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的新型社会生产者,已成为各国迎接跨世纪挑战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化总得来说,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在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改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复兴过程之中,我们感到很自豪。
基础教育普及化。
我们在1986年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13亿人口基本上实现了义务教育,也就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高考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浅谈高考改革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文献综述: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
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3.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4。
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
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三、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参考文献:以上均参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键词:适应健康发展公平高考改革引言:说到高考改革的问题,首先要对比国内和国外的招生制度.以美国为例,大学招生的审核,涵盖了所修课程及成绩、入学考试成绩、课外活动和作文等等,而国内招生的审核,却仅是一次高考的成绩。
形势与政策-对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研究[最终版]
形势与政策-对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研究[最终版]第一篇:形势与政策-对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研究[最终版]对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研究关键词: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创新型人才摘要: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其中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
本文从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现状与趋势、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教改进行了一个立体的剖析,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改革的思考。
当今中国,沉睡的巨龙已经觉醒,正要让全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这些年,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飞速增长。
这些都离不开两个字:改革。
毋庸置疑,改革是当今中国的重要战略方针,从教育,医疗,政策,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改革的身影。
正是各项制度、模式的改革,使中国有了全新的面貌,使中国在世界村的竞争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顽强的发展起来。
在如此众多的改革中,与我们在校大学生切身利益最相关的应该就是教育改革了。
教改对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育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的未来,高等教育的成败必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甚至政治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中国文明的进程。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它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中国的教改便是在寻找破解这个难题的方法。
一、我国高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毫无疑问,高等学校的改革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可以说,教育系统本身、社会环境、国际影响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
(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知识的革命为基础的,新技术使我们的学校教育面对一个全新环境,它不仅正在改变着高校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也使我们的教育管理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关于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关于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2023年,中国的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形势与政策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时期。
自十九大以来,中国政府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并在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但同时,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大学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形势与政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形势1.就业形势:中国现阶段是转变经济模式的过渡期,因此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新工业革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等因素也决定了很多原有的传统岗位、职业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特别是由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企业的经营遇到了巨大困难,导致相应的就业机会大幅减少。
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2.教育环境:教育领域出现的变化,对大学生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质量和资源供给问题也不容小觑。
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普遍感到,教育出了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多起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事件,教育改革任务愈发紧迫。
3.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人类领域中最为精神、崇高和复杂的事物之一。
然而,当前社会的文化环境也存在问题,例如社会风气、网络热点等,这些对青少年形成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
二、中国大学生政策1.就业政策:为了改善就业难的问题,中国政府相继实施了多项就业政策,比如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等,也着力推进“互联网+”,鼓励新就业、新业态发展。
另外,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税收政策等也对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涉及高等教育资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多个领域。
为了推进教育改革,中国政府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教育现代化2035》、《高等教育现代化2030》等文件,加强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特色、创新和国际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就业机会。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范文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范文咱今天来唠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这事儿。
一、改革的背景:时代在“嗷嗷”叫着变革。
以前啊,咱们的高等教育就像是在一条相对固定的轨道上跑着的列车。
但是,时代这个调皮的家伙,开始“嗷嗷”叫着要变革啦。
随着全球化浪潮像一阵狂风呼啸而来,国际上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就像一群选手在赛场上你追我赶。
美国的那些顶尖大学,在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就像开了挂似的。
欧洲的一些古老学府,也在文化传承和跨学科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绝招。
咱中国要是还按照老一套来,那可就只能在后面吃灰喽。
而且啊,国内的社会发展也像是一个“饥饿”的巨人,急需高等教育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
企业们大喊着:“我们要创新型人才,要复合型人才,不要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就像一份长长的购物清单,啥都有,从高端科研人员到精通现代技术的技术工人,从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使者到能扎根基层的实干家。
二、改革的内容:“大变身”从内到外。
(一)课程改革:从“大锅饭”到“特色菜”以前的课程设置有点像大锅饭,大家吃的都差不多。
不管你是学文科的还是理科的,很多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
现在可不一样喽。
就像厨师开始根据不同食客的口味做菜一样,高校开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课程。
对于那些理工科的学生,除了让他们在物理、化学这些传统科目里“摸爬滚打”,还增加了像工程伦理、科技创新思维这样新鲜的“菜”。
文科学生呢,也不能光在故纸堆里打转,得学学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这些紧跟时代的知识。
而且,还出现了很多跨学科的课程,就像是把不同菜系的招牌菜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美味。
比如说环境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课程,让学生既能明白保护环境的科学原理,又能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方法改革:从“填鸭”到“启发”以前上课啊,很多时候老师就像个勤劳的“填鸭工”,一个劲儿地把知识往学生脑袋里塞。
现在呢,老师得变成“启发大师”。
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变成了师生共同的“大舞台”。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析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析论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人本主义思想下主导的教育观是近代以来教育改革尤为重视的观点之一,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的是发现人的潜能,探索人的价值,与人文主义关怀也是相呼应的。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高等教育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多次的改革。
从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来看,虽然我们倡导加强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中心。
但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高校管理等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等教育;改革;问题。
人本主义的理论来源于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古希腊文化也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早在千年以前,崇尚教育的古希腊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制度,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因此也就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近现代以来西方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从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开始,雅典开始实施全面的“文科”教育,这种“文科”教育所崇尚的就是追寻自由以及强调以人为中心。
这种最初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后期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内涵,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本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内涵就在于“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作用。
一、人本主义思想下的教育理论1、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上世纪中后期,人本主义心理学随着马斯洛等人的推动下兴起,这也就是人本主义教育逐步形成一种教育思想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人的自由、潜能等放在首位,而不注重具体知识的教学。
在人本主义思想下的教育理论,核心是“人性为本”。
在这一理论的要求下,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在于如何实现“完整”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路径的探索教育是一个公共的东西,公共政策是对人民大众的,教育问题牵涉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它不仅仅是一个专业问题,也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讨论的问题。
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及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育人、就业、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道德和精神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提升高等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多样化继续教育,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院校。
一、西方管理体制的启示,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
美国:教育管理引入市场机制.美国近些年来的教育管理权限,一方面它的权力和责任往上收,一个是权力和责任向下移,中间这个层面相对而言在加强现有的权限,当然现有的权限也在减少,这是一个基本趋势。
美国目前对教育的管理,是联邦支持、以州为主、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引入市场。
联邦政府责任加大,学校自主权增强。
联邦政府支持学校,和绩效挂钩。
美国将基础教育改革中引入了市场机制。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都是自治的,是教授治校。
近些年来政府增加了对大学的干预和监控。
美国的教育正是在这样的一个体制下,使得美国的教育生动活泼、积极向上、不断创新。
英国:市场模式与民主模式之间保持平衡。
英国的教育在管理上,传统上是中央和地方合作,这是一个基本的体制。
英国教育的管理就是说市场模式与民主模式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教育管理责权向中央上移与学校自主经营。
以政府引导、市场竞争、高校自主运行。
高等教育追求卓越教学,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这也是英国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很明确就是中央和地方合作、中央权力加大、学校自主权增加,中央政府的权责加大主要是靠政策和经费,给钱和给政策,法国:建立教育决策执行专业监督和评价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
法国是中央集权制的代表,近些年来为减轻中央的负担,有利于学校多样化的发展,向地方分权,这成为法国新世纪教育管理改革的突出特征。
法国建立了世界上比较完整的教育决策执行专业监督和评价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它的行政管理和督导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充分体现了集中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精神。
日本:居民参与教育.日本在教育方面是改变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
第二个特点是削弱科学文部省(教育部)的管理权,成为专门提供教育指导执行建议的机构,同时废除战前的教育督导体制。
第三个特点就是居民参与教育。
2003年之后日本政府对大学管理干预日渐减少,有一部法律是让大学法人化,重构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实施国立大学法人制度。
大学内部管理是政府学术人员协调,董事会主导。
第三,建立自我评估、认证评估、法人评估。
德国:强调教育质量评估,实行目标管理德国联邦政府也在逐渐的增加对教育的影响,也一样存在着权力向学校下移。
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非常强调教育质量评估,实行目标管理。
总得来说,西方这四五个发达国家在教育管理方面各有特点,各有自己的一些招数,但是总体看来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它的缺陷,一个基本的态度那就是分权国家逐渐增加对教育的影响力,集权的国家在增加地方的权力。
但是所有国家一个最重要的相同特点,那就是加大了学校的权力,当然具体的做法不同,这就是我想做的介绍,供在座的各位理解宏观的背景。
二、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化总得来说,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在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改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复兴过程之中,我们感到很自豪。
基础教育普及化。
我们在1986年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13亿人口基本上实现了义务教育,也就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
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向了大众化,这是了不起的。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1998年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我们国家的教育管理取决于我们的体制,是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管理的原则,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中央领导、两级管理、三级办学,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特点。
而且目前来说还有一种权力向上集中的趋势,尤其是高等教育。
三、中国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国面前还是在转型之中,就需要进行改革,改革就要针对问题,我们在教育方面的管理有哪些问题呢?这是我想要讨论的,教育行政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1.各级政府之间的权限有待于理顺。
这个不顺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省级、市级、县级之间关系不够明确,普遍存在着上级政府的权力过份集中,而下级政府的权力有限,但是下级政府虽然权力有限,但是必须要承担责任。
现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需要有一个政策性、法律性比较稳定的说法,否则就可能存在着跑步运动。
2.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要理顺。
中等及以下教育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是法人,法人是法人代表,法律上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政府到底可以干预学校多少。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确实也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法律上的规范,这个不仅仅表现在我们所说的政府和中小学之间的关系,还有政府和大学之间的关系。
今日的大学和昔日的大学大大不同了,现在大学的办学经费不仅仅是从政府那来获得,还有学生的学费、社会捐助,我们知道大学不仅仅是政府的大学了,还是社会大学、还是人民大学。
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观念也需要有变化,今日的大学和昔日的大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3.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要理顺。
现在我们的校长负责制是个人负责制,校长负责制这个提法有待于改进,由个人负责走向法人制度,是一个结构治理而不是一个人在那里治理,各司其职,那就是学校里面也一样需要有一个三位一体,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没有这个相对分离的话,校长负责制的完善,从个人负责走向结构治理,也就是现代学校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杜绝学校的浪费、低效和腐败。
大学也是如此,就高等学校来看,中央要求学校善于行使权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但是目前来说,我们的政府控制过严,高等学校并没有完全建立这样的机制,学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关系没有理顺,办事效率不高,影响到高校的办学质量。
4.各级各地的政府和各级各地的学校之间的关系有待于理顺。
在当前的情况下如果内部机构机制不健全,就需要政府强力介入,不然的话学校也会乱来的,不要相信学校不会乱来,学校也是人组成的机构,学校的领导也是人,如果没有监控的话,他也会胡来的。
政府监控学校总得来说比不监控好,但是这种监控是不好的监控,不利于学校发展的监控。
这是我想讲的第二大问题,中国的体制优点和问题。
四、中外教育体制改革比较,中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比较,总的来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我们说中央集权制国家在下放权力、分权制国家在集中权力;就是政府与学校之间。
西方国家无论是集权国家还是分权国家都在加强学校的主体地位,注意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学校内部的管理。
西方国家的学校是独立办学实体,而我国形式上是办学实体;社会关心教育。
西方国家普遍重视社会参与和市场作用。
通过这个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教育管理和西方是不同的。
五、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距离,那么必须走出自己的改革步伐才能紧跟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尤其是应该步入现代大学制度的行列中。
我们需要探所自己需要的大学办学模式,必须在当前的情况下努力找寻出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在众多的路径中探索可行的选择。
1:西南联大模式。
西南联大,是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
它的存在具有时效性但也具有借鉴意义。
西南联大的成功来源于其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吻合。
2: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看做是教育领域的“洋务运动”。
这种办学模式能够吸引国际上先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世界化。
但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教育主权第一的原则。
3:南方科技大学模式。
位于深圳的南方科大因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教授治校”模式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希望可以从中探索出中国高教改革之路。
这个借鉴隔壁香港科技大学的新型大学一开始就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中国高等教育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其改革的步伐也显得步履蹒跚。
上述种种路径,有的仅仅可以提供借鉴意义,有的则是在现实中积极运行着,有的还在积极尝试和探索的路上。
凡此种种,说明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出现无数的波折。
中国高等教育的康庄大道在哪里?一切都需要我们在现实的环境中一步一步探索,一点一滴前进。
建立政校分开为原则的政府依法规制、学校法人治理、社会参与监督、市场机制调节的教育管理体制,这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选项,我政校分开为原则的政府依法硅脂、学校法人治理、社会参与监督、市场机制调节的教育管理体制,解决当前教育混乱的一个重要的模式确实是值得参考的选项。
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实现政校分开。
建立学校法人治理。
要建立法人治理,也就是说决策、执行、监督,在学校要有一套很好的机制,不要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这是为了规范更好的办学,防止他犯错误。
法人治理就是一个现代学校制度。
要健全社会参与教育管理机制,建立真正的教育中介机构。
教育与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监督学校管理。
学校教育是公共事业,学校办学必须开放办学、保证质量。
运用市场机制调节教育运行,提高教育效率。
总得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是有希望的,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量的,我相信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我国教育的大发展,是能够促进,能够让我们国家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教育扮演更多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