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佛家小故事
佛学励志故事
佛学励志故事佛学这千年的历史,有很多佛学励志故事,都是很哲理的,那么佛学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佛学励志故事1: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故事这个故事是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历程。
曾有一世转生为一位太子,名为智美根登。
智美根登从小就喜欢布施,不仅把所有金银珠宝都布施给了穷人,还把他父王视如生命的珍宝——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的如意宝,布施给了邻国。
国王发现以后,龙颜大怒,立刻把智美根登和他的妻子、儿女都流放了。
在流放的路途中,智美根登继续布施,不仅布施了妻子,甚至把儿女也布施了。
独自一人住在深山。
后来,又有人来索要他的眼球,智美根登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眼球也布施了。
智美根登太子真诚勇猛的布施行为感动了天神。
天神现身在他面前,问他有什么愿望,天神可以帮他满足。
智美根登太子回答说:“我只有一个愿望——愿一切众生,悉皆度脱生死苦海。
”天神极为感动,在天神的愿力之下,智美根登不仅恢复了视力,还具有了天眼通,他的妻子、儿女,还有如意宝也都被陆续归还了。
父王得知这些情况后,既感动又高兴,于是迎请太子回国,继承了王位。
所以,如果我们能像智美根登一样,懂得放下,愿意真诚布施、一心利他,福报不仅会失而复得,而且会变得更多更大,同时还会感动和影响无数有缘人。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我们凡夫恶习深重,所以很难立刻做到广行布施。
也许由于一时的冲动,我们不慎陷入了财产纠纷,做下了恶业,但如果能及时忏悔,努力改过从善,恶业也能转化为善因。
佛学励志故事2:黄金烙饼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曾在前世积累了大量福报,于是今生投生为尊贵的太子。
而另一个人在前世悭贪吝啬,于是今世成为赤贫的乞丐。
太子由于多生积累的善习,从小就慷慨大方,广行布施,甚至把国库里的宝物全都布施给了穷苦百姓。
国王对此完全不能接受,一气之下将太子赶出了王宫。
太子流落街头,无衣无食,只能以乞讨为生。
后来遇到了那个乞丐,两人成了好朋友,结伴而行,去四方流浪。
5个佛家励志小故事
5个佛家励志小故事
下面yjbys小编就分享5个佛家小故事,送给迷茫中的你,看不懂前方的路时,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故事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
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
故事二
佛问:世间何为最珍贵?
弟子曰:已失去和未得到。
佛不语。
经数载,沧桑巨变。
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故事三
一青年向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一脸茫然。
“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
米还是那米。
同样,你还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取决于你怎么看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故事四
少年问智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智者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
故事五
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20个佛教经典故事
20个佛教经典故事---开悟人生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2 、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 、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佛教经典励志故事(通用6篇)
佛教经典励志故事(通用6篇)佛教经典励志故事篇1弟子问:“大师,你经常给我们谈到心,心又在哪里呢?”“在我们的身体里。
”禅师说。
“太阳的光,月亮的光,星星的光,灯的光,火的光,都被我们的身体挡在了外面,我们身体里的心,不是一片黑暗吗?”弟子问。
“光可以来自我们的体外,也可以滋生于我们的体内。
”禅师说,“如果我们的心里有一盏灯,一盏爱的灯,一盏善的灯,一盏希望的灯,一盏梦想的灯,一盏信念的灯,我们的内心还会是一片黑暗吗?”禅师的话,点亮了弟子的心,让他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光。
佛教经典励志故事篇2禅师指着枝头的一颗嫩芽,问弟子:“你能否掐断它?”弟子说当然可以。
“你能否掐断整棵树的嫩芽呢?”禅师进一步问。
弟子说,当然可以,把这棵树砍掉就是了。
“但你能掐断这个春季的嫩芽吗?”禅师说,“假如你的心是一个明媚的春季,是一座春季的花园,谁又能掐断你内心梦想和希望的嫩芽呢?”佛教经典励志故事篇3一阵风吹来,花儿纷纷飘落。
弟子问:“当花儿谢了,春季是不是结束了?”“当花儿谢了,不是春季结束了,而是春季正在远行,在她远行的路上,花儿在开,叶儿在绿,草儿在青,燕子在飞,蝴蝶在舞。
”禅师告诉弟子。
“哪春季什么时候再回来呢?”弟子问。
“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当我们感到最寒冷的时候,我们就能听到春季的脚步声了。
”禅师说。
“春季会给我们带回什么呢?”弟子问。
“春季会给我们带回红的花、绿的叶、青的草,带回和煦的春风,带回明媚的阳光,带回温暖和美丽,带回生机和希望。
所以,当我们一时看不到人生的春季时,要坚信,那不是春季的结束,而是春季的一次远行。
”禅师说。
佛教经典励志故事篇4禅师要去远方。
弟子问,就这样去吗?不用带一点行李吗?禅师说,人初来到这个世界上,带什么行李了吗?没有,赤条条的,什么也没有带,可却要走一生的行程。
人生的行李和财富,都是在旅行中赚来的。
禅师说。
佛教经典励志故事篇5禅师问,天空大吗?弟子说,大。
禅师问,树叶大吗?弟子说,不大。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问及寺院规划,她的弟子轻问:“师父,我来说吧?”她微笑着点头。她的弟子说,寺院建设困难重重,以后任务更加艰巨,但不管多难,她们都会坚持下去。以后要定期开办佛法班,同时发展慈善事业,援助贫困老人和儿童,还要开展义诊活动,带动当地形成良好的民风。说这些时,一晴法师安静地坐在旁边,手捻佛珠,偶尔做些补充。
火车穿过城市与村庄,穿过山涧,穿过荒原。我坐在窗前,无喜亦无忧,看长长的河流,看野外桐花半落,也看见一只鸟,安静地停在墓碑上。
我的面前,放着一杯可冲饮奶茶。是她送的,我不忍拆开包装。这么想,又觉得矫情,可我真是喜欢她——那样温婉而高洁的女子,又是庄严而慈悲的法师。
她是成都高山寺的主持,法名一晴。自幼体弱多病,三岁入了空门,方渐渐好了。这么说,我想起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来形容她,真一点也不为过。
知道一晴法师很久了。一位作家朋友采访高山寺归来,感慨不已:“要复兴那样一家寺院,谈何容易!真是难为她了,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悲心!”她的确年轻,刚过三十周岁。研究生毕业后,她可以留校任教,也可以到市中心的寺院常住,她却选择来到偏远的高山寺—— 一座在地震中严重毁坏的观音禅院。
佛家智慧故事
佛家智慧故事佛家智慧故事中充满了智慧和启示,让人们在生活中明白生命的本质并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佛家智慧故事,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和探索。
1. 打盹的和尚有一位和尚在禅坐时打盹了,师兄们提醒他,但他不敬重听从,也不道歉,只是说自己是睡意太重了。
师兄们不欢迎他,他就回到家中。
他不再坐禅,于是他问自己:我到底是修道还是打盹?他体悟到真正的修行必须是心无杂念,不能有任何的执着和张扬。
2. 默默地贡献一位善良的商人在路上发现了一条重伤的蛇,他毫不犹豫地拾起它,并将它带回家中照顾。
他把蛇养好后,把它放回了自然界。
然而,商人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所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慈悲是不求回报的,就像这位商人一样,他默默地为蛇做了一件好事,而不求得任何回报。
3. 真正的武功有一位武术家在搏击竞技中总是获胜,但这丝毫没有使他骄傲。
他总是谦虚地说,他的真正武功来源于他的内心修行。
他认为,只有在心灵上获得平静并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强大的人。
4. 形势任务一个很有野心的年轻人给寺庙的主持人写信,他说他希望去拯救世界,并希望寺庙主持人给他分配一个跨越大洋的任务。
主持人回信告诉这个年轻人,他应该先将周围的环境与自己的内心平衡。
他需要在附近的山上修行,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建立自己的信仰,并从当地人的需要中发现意义。
如果一个人实现了这些任务,他就能更好地拯救世界。
5. 以身作则有一位和尚正在准备告诉他的弟子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
他拿着一篮子水果,对于观看的人说:“我将为你们讲述一个重要的道德故事。
请记住,该故事的重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围绕该故事的人如何行事。
”他说了一段故事后,抛弃了一些残留的水果,离开了那里。
教训是,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为带动力,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以上这些佛家智慧故事,反映了佛教智慧和启示,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和哲理。
通过这些故事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充分地认识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力量,并找到正确的生命道路。
12个经典禅意故事
12个经典禅意故事1.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位禅师面前,向他请教如何摆脱烦恼。
禅师拿起一个杯子,倒满了水,然后问年轻人,“你觉得这杯水重吗?”年轻人摇摇头。
禅师又问,“如果我一直拿着这杯水不放,你觉得会怎样?”年轻人沉思片刻,回答道,“我会感到很累。
”禅师微笑着说,“烦恼就像这杯水,如果你一直执着于它,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重。
放下烦恼,心便会变得轻松。
”。
2. 有一位禅师在湖边散步,看到一片倒影在湖中的树叶,他对弟子说,“你看,湖水中的树叶倒影,虽然它们在水中摇摆不定,但湖水并不会因此而动摇。
我们的内心就像湖水,要学会保持平静,不受外界的影响。
”。
3.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禅师,“禅宗的境界是什么?”禅师拿出一个茶杯,开始往里倒茶。
茶杯满了之后,他却继续往里倒。
学生看到后连忙提醒禅师,禅师停下来说,“你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如果你的心已经充满了杂念,就无法接纳更多的智慧和境界。
”。
4.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当你感到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时,不妨停下来,深呼吸三次,然后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
’”。
5. 有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位禅师面前,他说,“我总是感到焦虑和不安,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
”禅师拿出一把扫帚,开始扫地。
年轻人问,“您在做什么?”禅师回答道,“我正在扫走你内心的杂念。
”。
6.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要学会放下执念,不要让欲望成为心灵的枷锁。
”。
7. 有一天,一位禅师看到一只蝴蝶在挣扎地从蛹中钻出来,他心生怜悯,便轻轻地帮助蝴蝶挣脱。
然而,蝴蝶最终无法飞翔,因为它需要经历挣扎,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8.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要学会珍惜当下,不要被过去和未来的烦恼所困扰。
”。
9.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要学会宽容和包容,不要让怨恨和愤怒侵蚀你的心灵。
”。
10. 有一天,一位禅师对弟子说,“要学会感恩,感恩身边的一切,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意义。
”。
11. 有一位禅师告诉弟子,“要学会接受生命的无常,不要被变化所困扰。
佛教的励志故事
佛教的励志故事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那么有哪些关于佛教的励志故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佛教经典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佛教励志故事大全1:玄奘大师与心经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
当年他带一些眷属西去取经,以种种原因只剩下他一个人。
有次他路经一个寺院,看见一个老和尚病得很严重,玄奘生起极大的悲心,没有继续赶路而一直呆在寺院里照顾他。
后来那个老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临行之前,他送给玄奘一本梵文的《心经》,玄奘一路上都在念诵。
有一天他来到恒河岸边,看见数千人聚集在一起,就好奇地上前去看,原来是婆罗门外道在祭拜河神。
按照当地传统,为了供奉河神,每年都要选一个年轻男子扔进河里。
当天正好选中了一个,他的家人特别伤心,与此男子哭作一团。
正在依依不舍之际,他们忽然看见来了一个外国和尚(玄奘大师),当即笑逐颜开、欢喜若狂,立即将玄奘捆了起来,准备让他代替那个年轻男子。
玄奘告诉他们:“如果你们非要把我供神,我也没办法,但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可不可以把今天的经念完?等我念完经,你们怎样处置都可以。
”那些人就同意了。
玄奘随即开始念《心经》,三遍过后,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所有人都特别害怕,不敢得罪他,便把他给放了。
从此以后,玄奘对般若总集的《心经》更加重视。
他所翻译的《心经》,与藏译、其他汉译本相比,虽然较短,但却受过观音菩萨的特殊加持。
据说他从印度取经回来时,念及和尚所赐《心经》的恩德,准备好好报答一番。
谁知当他到原来的地方,不仅是老和尚,连那个寺院也消失无踪了。
后人都说老和尚是观音菩萨的化现。
西天取经为佛教在*的兴起奠定基础,对*文化的影响历经千年,在现在还是有着很深的影响,而玄奘大师更是一位刻在*历史的一位人物,从西天取经的玄奘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佛教励志故事大全2: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有一位七岁的男孩,由于父亲殷切的盼望,而出家为沙弥。
佛教小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有很多富有智慧和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 智慧的猴子:有一只猴子走进佛堂,看见佛像上有一只香炉,猴子知道里面有果子,于是用手伸进香炉中抓果子,但是他抓不到,因为他把手变得很大无比,但却无法从香炉口中取出果子。
他怎么也抓不到自己伸进去的果子时,见到一个老僧过来,老僧说:“你只要把手放松,变回原来的大小,就能轻松抓到
香炉里的果子。
”猴子听从了老僧的忠告,果然轻松将手从香
炉中取出果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通过放松和释放的方式,就能解决问题。
2. 黑马与白马:有一位国王要找一匹上好马作为他的坐骑。
于是他派人四处搜寻,并征用人民的马匹,直到他找到了最好的一匹白马。
然而,接下来他又开始寻找一匹黑马,因为他觉得黑马肯定会更好。
无论搜索多久,国王始终找不到他心中理想的黑马。
最终,国王彻底失望了,于是他打算放弃寻找黑马。
就在这时,有人提醒他,他已经拥有了一匹如此优秀的白马,为什么还要寻找黑马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完美可能会让我们无法满足于已有的东西。
3. 没有敌人:有一天,佛陀教导一个人说:“如果你遇到一个
喜欢责骂你的人,你会怎么做?”这个人回答说:“我会和他战斗,让他闭嘴。
”佛陀笑着说:“如果你没有敌人,并且不生气,他就无法责骂你。
而若你也不生气,你也就没有敌人。
”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或责骂时,如果我们保持平静和善良,那么对方就无法对我们造成伤害。
以上只是佛教中的几个小故事,它们都富含启示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佛教智慧哲理故事篇(一)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太阳格外强烈,到了中午的时候,佛陀饥渴难耐,他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回来吧。
”侍者拿着盛水的容器去了,但他刚到,就有一队商人骑着马从那里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哪里还能喝!于是他就转身回去,告诉佛陀说:“溪水被那些商人弄脏了,不能喝了,我知道前面有一条小溪,离这里大概就两个时辰的路程。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小溪呢?你还是再去一趟刚才的那个小溪看看吧。
”侍者有些犹豫,心里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不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吗?”佛陀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对他说道:“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侍者只好又去了,当他再次来到那条小溪旁边的时候,看到溪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泥沙早已经不见了。
曾经浑浊,再次到来时却是清澈的。
泥沙会扬起,亦会沉淀,溪水依旧的流淌不息,但前一分钟流淌的与后一分钟流淌的,却永远没有完全相同的一滴水。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山河大地、宇宙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
美好的东西不会永恒美好,可恶的东西亦不会永远可恶。
这个道理看似很简单,但能真正明白它,却很难。
明白这个道理,顺境就不会那么令人执着不舍,逆境也不会那么令人痛苦不堪,因为顺逆随时都在变化着,并相互转化着——这是颠覆不破的自然规律。
因为变化,所以无常。
世人都不喜欢无常,因为不能适应它的铁面无情,概念中它只能与悲伤和无奈相联系。
而对于觉悟的人来说,正是有了无常,我们的生命品质才有提升的希望。
懂得无常的人,知道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属于我们。
一切外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只是一场因缘愈合而已。
一切境遇,无论是称讥毁誉,还是利衰苦乐,刹那便化为云烟,不可留,亦无所留,又何须牵肠挂肚?懂得无常的人,不会因“有”而沾沾自喜,当然也不会因“无”而心心不乐。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佛理小故事短小精炼,风趣幽默,能把深刻的大道理通过简单的故事揭示出来,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1:天堂和地狱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交握在衣襟之下,正在沉思之中。
突然,他的沉思被打断。
“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一个武士用嘶哑而恳求的声音问道。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
但他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保管。
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只听“刷”的一声武士拔出剑来,他被激怒了,把剑举到老僧头上。
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将要落下时,老僧忽然轻轻地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武士惊愕不已,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
肃然起敬,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跟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
”老僧说道。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2:妖艳于外,清静于心一位年轻人热恋了4年的女友跟着一个商人跑了,感情遭到洗劫的年轻人痛不欲生,后来,终于不堪于感情的痛楚,选择在深山里一座寺院削发为僧,成了一名小沙弥。
那是一座香客盈门的寺院,为了接受香客们的布施,寺院的住持除了接受施主们的香火钱,还专门在寺院的园子里开了一块花圃,供施主们在佛前种些花草。
这片园子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一经开垦之后,很快生机盎然起来。
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门手捧着一棵棵花草,像是擎着一炷炷芬芳的佛香,虔诚地铲土,施肥,烧水、埋土……没过多久,园子里一派姹紫嫣红,蜂蝶翩跹其间,煞是可人。
寺院里的僧人们闻着花香,看着美景,心情也十分舒畅,唯有小沙弥,终日愁眉紧锁,对着园子唉声叹气,住持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问小沙弥,别人都眉飞色舞地照料园子,为什么你半步也不敢接近那些花草啊?小沙弥苦着脸说,住持,您不知道,园子里有许多不堪入目的花朵,例如,火红的杜鹃花、鲜艳的牡丹花,还有芍药、映山红,甚至还有玫瑰!佛门清净之地,怎能容得下这样烟火味充斥的花草,岂不是乱了僧人们的心性?住持听了小沙弥的话后,不疾不徐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佛门清净之地,许多妖艳的女施主都可以进入,如果说乱心性,我们岂不是要关起门来,把许多香客拒之门外?我们出家人修的是心性,心若磐石,八风吹不动,心若柳絮,稍有气息便扬于山门之外了!当天下午,小沙弥便被住持赶出了寺院。
佛学小故事
佛学小故事
以下是两个佛学小故事:
1. 放下执着: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迷了路的游客在荒野里遇到了一个和尚。
游客说:“大师,我迷路了,你可以告诉我怎么回家吗?”和尚轻松回答:“没问题,不过你得先告诉我,你的家在哪里?”游客轻松地笑了:“大师,我忘记了。
”和尚说:“既然你连家在哪里都忘记了,为什么还一定要回家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过于执着于某些东西,却忘记了真正的目的。
如果我们能放下执着,就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2. 一念之间:另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极恶的人,做了许多坏事。
一天,他突然良心发现,决定去做一件好事。
于是,他去到一座寺庙,向一个老和尚请教如何修行。
老和尚告诉他:“修行很简单,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个人听从了老和尚的建议,从此开始做好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如果我们能时刻保持正念,就能走上修行的道路。
这些故事都是佛学中的小故事,它们通过简单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向我们传达了佛学中的一些重要道理。
启迪智慧的佛学故事100个
101个佛理故事(2012-02-26 13:54:5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转文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1-21)1.盲人点灯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
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禅师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和我一样的盲人了,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
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你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到:“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禅思禅悟: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自己。
2.逆子变孝据《佛为老婆罗门说禅语》记载,其中有一个老婆罗门乞讨度日,后又被儿子接回家养孝的故事:一天,释迦牟尼到舍卫城去化缘,路遇一个年迈的婆罗门,也托着一只乞钵,撑着拐杖在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
释迦牟尼见他衣衫褴褛,神情凄苦,便问道:“老人家,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不在家里按享清福安享清佛,却在街上向人乞讨呢?”老婆罗门回答:“世尊啊!我原来是个富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把财产全都交给了儿子管理,又为他娶了媳妇。
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
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那些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都是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那么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手中的禅意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大师,大千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不是尔虞我诈,就是虚伪以对,实在是没意思。
请问这是为什么,我该如何对待呢?方丈沉默不语。
这时,树上鸟儿啼鸣,零星的鸟粪落下,差一点儿沾到后生身上。
后生举手指着鸟儿大骂:该死的东西,没长眼睛。
善哉善哉方丈言道施主,看你伸出的手,道理就在其中。
后生看着自己伸出的手,食指指向树上的鸟儿,大拇指指向天空,中指、无名指、小指则很自然地指向自己。
看着后生纳闷的样子,大师解释说:你瞧,你指责鸟儿的手形,意味着指责别人的手指是一个,而指责自己的手指是三个,也就是说假如要指责别人,那么自己首先要承担三倍的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情世故就不再是你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至于哪个指向天空的大拇指,意味着还有一些事情谁也没有想到、说不清,只好由上天来裁判了。
方丈抬头望着树上啼鸣的鸟儿,接着说:鸟儿是无辜的,因为树林本来就是飞禽栖息之处,有鸟粪落下来是自然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世上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所以也没有必要凡事都分出个高低、争出个胜负,退一步海阔天空。
后生凝视着自己的手指形状,仿佛明白了什么。
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那位叫母亲的佛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感情,如果有一个人在你落魄的时候依然关心你爱护你,把你当成宝贝一样,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母亲。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
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醍醐灌顶的典故
醍醐灌顶的典故醍醐灌顶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醍醐灌顶的典故醍醐灌顶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盘”、“佛性”等。
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
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阇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
”(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
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
”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醍醐灌顶的意思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比喻听了精辟高明的意见,受到很大启发。
近义词:1.发聋振聩释义: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聩:耳聋。
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出处:《礼记·仲尼燕居》:“三子者既者的闻此言也于天子;昭然若发蒙矣。
”汉·枚乘《七发》:“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
”2.振聋发聩释义: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佛学感人开悟故事
佛学感人开悟故事在远古的时代,有一个年轻的男子名叫小明。
他自幼就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能够获得真正的开悟。
为了追寻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他毅然决定前往一座僧院寻求教诲。
小明来到僧院后,他遇到了一位慈祥的老和尚。
老和尚温和地询问小明的来意,并告知他要修行佛法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小明决定接受老和尚的指导,他每天起早贪黑地打扫寺庙,亲手准备食物并照顾其他住持。
然而,一天,小明意外地从旁听到了一个和尚的对话。
他听到其中一位和尚告诉另一位:“修行并不仅仅是忙碌,它的真谛在于内心的觉知,只有净化自己的心才能达到真正的开悟。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小明的心灵。
他意识到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只是在忙碌,而忽略了觉知的重要性。
于是,他开始静下心来,学习冥想和念诵佛经。
他专心听起老和尚的开示,用心感受佛法的智慧。
日复一日,小明渐渐领悟到佛法的核心理念。
他明白,真正的开悟并不是通过勤奋的外在行为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内心的觉察和转变。
他开始放下对功利的追求,专注于修行过程中的每个瞬间。
有一天,小明在冥想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他仿佛进入了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感受到无限的智慧和慈悲。
他明白,这就是他一直追寻的开悟。
自此以后,小明成为一个有着光明心灵的人。
他将自己的开悟心得分享给寺庙的众人,并帮助许多追求真理的人找到了佛法的指引。
他的故事被传颂开来,成为一则感人的佛学开悟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佛学的真谛在于觉知和内心的转变。
通过静心冥想和深思熟虑,我们可以获得内在的平静和智慧。
只有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放下物质追求,才能真正的开悟。
佛教经典励志小故事
佛教经典励志小故事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佛家思想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此后与中国儒、道家思想并驾齐驱,乃至融合,形成了中国佛家的修身美德。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过程中更是涌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佛教经典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佛教经典励志小故事:养身与养心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因为过分肥胖,导致通身是病。
有一天,他到精舍向佛陀求教:“佛陀!我饱受肥胖臃肿的不便,不但行动滞钝,终日昏睡,而且只要一动,就感到痛苦不已。
”佛陀问道:“你想知道多病的原因吗?”“是呀!佛陀!请您慈悲垂示。
”佛陀说:“有五个原因造成你今日肥胖多病:一、丰盛的饮食。
二、贪睡。
三、过份享受而不劳动。
四、终日无所用心。
五、闲散无所事事。
因此,你今后应该节制饮食,勤劳奋发,开发潜能、智慧,做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人。
如果你能照着我的话去做,一定能够去病延年。
富翁谨遵佛陀的教示而行,过了没多久,体重减轻了,精神也振奋起来,看起来年轻许多。
一天,他不带僮仆,不坐马车,独自一人徒步去见佛陀:“佛陀啊!您已经治好我身体上的病,现在我再度来请求佛陀您教我开悟心灵的妙方。
”佛陀说:“庸人滋养肉体,而智者滋养心灵。
一个人如果只知道满足口腹之欲,这是自掘坟墓。
如果走上正道,不仅求得解脱,而且可以延年益寿。
”看完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佛陀真是善解世间的圣者,对于世间的百态都能明白洞悉。
佛陀开示富翁治疗肥胖,养身养心的至理名言,对时下患有营养过剩,却心智贫乏的大众,有如震聋发瞆的良药。
我们也需要从佛教的经典故事中汲取力量。
佛教经典励志小故事:老人与孩子过去,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里居住着一群人,这些人相互扶持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听说日本人要来了,为了活活命,他们决定逃到一个很远的村庄。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
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醍醐灌顶的由来和典故
醍醐灌顶的由来和典故
醍醐灌顶,汉语成语,拼音是tíhúguàn dǐng。
意思是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醒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
成语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
成语典故:传说在唐代,有一个叫做普济禅师的和尚,他曾经在禅房中闭目静坐,希望能够获得佛性的启示。
可是,他却迟迟没有收获。
一天,他在花园中扫地时,偶然听到一个菜园里的小童念叨着:“我的牛不会吃草。
”普济禅师被这句话受到启示,他突然明白了禅宗的要义,获得了佛性的顿悟。
佛缘哲理故事
佛缘哲理故事导语佛缘哲理故事是指那些以佛教文化和哲学为背景的故事,它们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传达了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这些故事常常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爱、奉献、慈悲、善行等内容,对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精选的佛缘哲理故事,希望能带给您心灵的平静和启迪。
故事一:心灯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大师,他非常受人尊敬。
有一天,一位年轻人来拜访大师,他问:“大师,心灯是什么?”大师微笑着回答说:“心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代表着我们内心的智慧和光明。
正如灯一样,它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但是这是一盏特殊的灯,它永远不会熄灭,只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和照亮它。
”年轻人不明白,他问:“大师,心灯怎样才会熄灭?”大师告诉他说:“心灯只会在我们忘记它的存在时熄灭。
当我们追求物质欲望,忘记了内心的智慧时,它就会逐渐熄灭。
而只有通过修行和思考,我们才能重新点燃它。
”年轻人明白了,他学会了如何保护和照亮自己内心的心灯。
从此以后,他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加平静和自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够从内心找到答案。
故事二:善行的力量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患有重病的老妇人。
她一直在床上躺着,无法动弹。
有一天,一位来自远方的僧人路过这个村庄,他听说了老妇人的病情,决定去看望她。
当僧人来到老妇人的家中时,他发现她面带微笑,非常平静和安宁。
僧人问她:“你为什么如此平静,即便是在病痛缠身的时候?”老妇人回答说:“我一直坚信善行的力量。
虽然我无法为别人做任何事情,但是我每天都在心中默念着祝福,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和快乐。
”僧人感到非常惊讶,他说:“你的善行给了你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也传递给了周围的人。
你的善行是一束光明,照耀着这个村庄。
”从此以后,这个村庄的人们开始了解到善行的力量。
他们也学会了向其他人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善行来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故事三:无常的教训有一位财富丰厚的商人,他拥有着许多财富和财产。
他以此为傲,认为自己非常幸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有智慧的回答!
你想取别人钱吗?
一天我给一位喜欢羡慕和嫉妒别人的大学生打电话。
他不悦地说,别人有的他都想有,可是为什么却得不到呢?
我就说:你能不能给我寄五千块钱来?
学生很惊讶:师父,我没有呢!
我:到银行去取嘛!
学生继续惊讶:师父,我银行里没有呢!
我:你就取别人的嘛!
学生更是惊讶:师父,别人的钱取不出来呢!
我:哇,你好智慧!竟然知道别人的钱取不出来!
我:那你能取谁的?
学生非常肯定地回答:我只能取出自己曾经存进去的呀!
我:可是这个世界有好多人天天都想取别人的钱呢!
学生恍然:嗯……师父!
粪便臭不臭?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
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
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
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
我:那是什么时候的苦?
女士:前几年。
我: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
我停了一下,又问: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
女士:当然很臭啦!
我:现在粪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冲掉了。
我: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我被这东西臭过?
女士:那多恶心!
我: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
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
女士:听懂了!
我: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
女士:不要了!
我: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孩子怎么教?
2006年7月我在厦门讲课一天,一听众在最后提问时问道:
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我:您复印过文件吗?
听众:复印过。
我: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复印件还是改原件?
场内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而后有人答道:改原件。
我:应该原件和复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如果世人都出家……
2008年3月在武汉,一个对佛教有兴趣的女教师对我说,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样都出家,人类还能延续吗?
寂静好像没有听到这个问题,平和而关怀地问到: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女孩?
教师:17岁了,女孩。
寂静:要准备高考了。
教师:是的。
正在加紧复习。
寂静:你一定希望她考个好大学吧?
教师: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学,其它的大学没什么意思。
寂静: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一那样想,那还有人种田吗?其它省的大学不是只有都关门了?
教师:?……?
寂静:你注意到没有,你已经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
教师有些愕然:?……!
你想500元买汽车吗?【我们都一样】
一个信众电话抱怨道: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念经行善了但命运却不变?
我:我给你寄五百块钱来好不好?
信众:师父,你的钱我不敢要呢!
我:我是要你帮我办一件事。
信众:师父,你说办什么,我绝对帮你办好!
我:帮我买一辆汽车。
信众惊呀地说:师父,五百块怎么能买到汽车呢?!
我:你真不愧是研究生,知道五百块买不到汽车!
可是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绞尽脑汁,总想付出一点得到很多。
心灵篮球
一个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来拜访我,看到其他的来客拜我,不理解地问:
为什么好多人见到你都要磕头?这是不是有点迷信?我没有拜过任何人,我只拜我自己!
我问:你一定打过篮球,或者羽毛球,或者乒乓球吧?
青年:是的,打过!
我答:打蓝球干什么?不打篮球,篮球会难受吗?而且那么多人打一个球,是为了快点把篮打烂吗?
青年:不是,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娱乐。
我说:不用篮球也可以像打篮球一样运动嘛!
青年:那样多没意思。
而且旁人看到还以为是神经病呢!
我答:说得好!篮球只是一个道具,一个锻炼和娱乐的道具。
那么,身体需要锻炼,心灵就不需要锻炼吗?
青年:按理应该。
可心灵怎么锻炼呢?
我答:人在崇拜的时候,五体投地,表现出谦卑、服从、忏悔、求助、感恩和接受,
同时也是将自己的心灵融化,与被崇拜者在心灵上合一与连接。
这就是心灵的锻炼。
在我心中,别人拜我的时候,我也是一个道具,就像一个篮球,让人打来打去。
只不过我不是真的篮球,是一个心灵篮球。
同样,拜祖宗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孝心,用心灵承接祖宗累积的能量;
拜土地是为了感恩珍惜土地,我们生长在大地,大地给我们很多的食物和物品,而我们回馈的都是垃圾;
拜龙王是珍惜感恩水,因为人体有70-80%是由水组成;……
中国人拜的学问深了,里面有大智慧妙作用。
虔诚礼拜的时候,拜和被拜是一个整体,哪有什么你我高低呢?
有些人搞不懂就大加诽谤,是没有实践过和用心体验过。
妄加诽谤就是痴狂!
青年:太高深,太智慧了!请受我三拜!
我问:感觉到心灵锻炼的美妙了吗?
青年:嗯!很伟大!……
超级发财之道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
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
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
我:请问房间的东西少一样没有?
来访:没有!
我:那在哪里呢?你们看得见吗?
来访:看不见。
我:看不见就等于没有!
我又把灯打开,顿时房间明亮起来,大家的心立刻舒服起来。
我:请问房间的东西多一样没有?
来访:没有。
我:但整个房间的一切都出现了,我们立刻拥有了供桌、鲜花、佛像、装饰和我的表情……
所以,如果在黑暗中,抓到东西一定是碰巧的和有限的,而光明中不用抓一切都有了。
你们领悟到什么没有?
来访:?……!
我:让心灵从黑暗走向光明,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在这里!”这个“发现”的过程就是“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