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议论文专项练习含参考答案 (5)
小升初分类阅读议论文阅读-论点及论证
小升初分类阅读议论文阅读-论点及论证一、论点交友之道(1)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
《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
《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
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
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2)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3)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
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
”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
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
”(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
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
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4)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
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
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
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
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
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乐不思蜀,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
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
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
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议论文阅读及答案(共5篇)
篇一: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含答案1、幸福没有榜样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
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
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
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
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
求即往往不得”。
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
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
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
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
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
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
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
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与答案一、【说明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银杏银杏有非常古老的历史。
早在2.7亿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了。
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
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只有少量的银杏侥幸生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
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
一点儿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
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4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
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
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银杏长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
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为什么称银杏是“植物界的恐龙”? ()A.银杏长得跟恐龙一样大。
B.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C.银杏和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D.银杏和恐龙一样都灭绝了。
2、第三自然段画“_______”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列数字B.打比方列数字C.打比方作比较D.作比较举例子3、下列不属于银杏树长寿原因的一项是()。
A.有极为发达的根系B.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少C.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D.和恐龙一样悠久4、文中第一自然段画“_______”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A;3、D;4、不能。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在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找出作者的观点,即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不能是疑问句、短语或比喻。
同时,要注意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2、理解论据和论证的作用论据是支持论点的事实、数据、例证等,而论证则是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理解论据和论证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判断其是否有说服力。
3、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作者的论证方式可以是归纳、演绎、比较、类比等。
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判断其逻辑是否严密。
4、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判断其表达是否恰当。
5、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
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判断其逻辑是否严密。
三、练题1、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议论文的主要特点?A、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B、具有说服性C、以记叙、说明、抒情为主要语言方式D、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答案:C2、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的中心论点。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A、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B、学校应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C、学校应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D、学校应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答案:A3、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议论文的考点分析?A、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B、理解论据和论证的作用C、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D、分析作者的个人经历答案:D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分析和概括一篇议论文的论点,并确定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在确定论点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论据、题目、关键词和分论点等方法来找到中心论点。
在概括论点时,要用明确的判断或述句式,有明显的倾向性,并抓住中心词。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及参考答案整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议论文阅读题练习及参考答案整理读书是学习,读书是充实,读书是体味文化,读书是回顾历史,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读书是思想的驰骋,读书是与前人会心的交流,读书是自我灵魂的感悟。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议论文阅读题练习及参考答案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及参考答案1说“话”①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说话粗野、冷漠、骄横,会给人留下低级下流、缺乏教养的印象;说话文雅、和气、谦逊,让人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
这里仅举几位伟大人物的礼貌佳话为例:②有一次,列宁在下楼时正碰上一位女公务员端着洗脸水上楼,她看到列宁就往后退让,列宁却十分热情地说:“你手里端着东西,我是空着手,你先上楼吧!”③1955年,-回韶山时邀请亲友中的老人吃饭,向他们敬酒。
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④有一次,周恩来下了飞机后与机组的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
当时机械师邝祖炳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和其他同志握手以后就站在邝祖炳身后等着,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
邝祖炳工作结束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后面,赶紧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你在等我。
”周恩来笑着亲切地问:“噢,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⑤语言的美,不在于辞藻华丽,也不在于抒情描写,而主要在于适合语言环境。
〔a〕与同志见面时,问声:“你好!”一句亲切的问候,并非是多余的客套,它体现了谦恭和关心人、尊重人的美德。
(b)与别人打交道时,常说一声:“请!”也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c〕不慎做错了事,先说声:“对不起!”可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增进同志间的友谊。
〔d〕别人道歉时,说句:“没什么!”表示胸襟开阔,还可以把窘境中的同志解脱。
〔e〕请别人帮助时,说一声:“劳驾。
”这不是普通的恭维,而是表达了尊敬别人的意思。
〔f〕别人致谢时,说声:“别客气!”表现出你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你诚恳谦虚的美好心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议论文5(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暑期精品阅读集训议论文阅读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芦苇赞古往今来,鲜花、芳草、青松、翠竹,都曾得到诗人和画家的青睐(lài)。
而芦苇,往往很少被注意和重视。
其实,这平平凡凡、朴实无华的芦苇,是很值得人们赞美的。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的,绿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临风摇曳,婀娜多姿,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无力的,只要大风一吹,就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吧,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
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
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它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芦苇易生易长。
每年冬天被全部砍光,第二年春天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又长出新的芦苇,一年又一年,总是生机勃勃。
芦苇_____虽然不能在高楼大厦中作柱作梁_____但在广大农村却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_____它虽然不名贵_____但人们却可用它编织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用具_____它虽然不像金石那样坚硬_____万古不朽_____但它却可以变作纸浆_____造出洁白柔美的纸来_____就连那些苇梢碎叶_____也可以用来驱寒取暖_____烧火做饭_____这就是芦苇,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1)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芦苇________虽然不能在高楼大厦中作柱作梁________但在广大农村却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________它虽然不名贵________但人们却可用它编织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用具________它虽然不像金石那样坚硬________万古不朽________但它却可以变作纸浆________造出洁白柔美的纸来________就连那些苇梢碎叶________也可以用来驱寒取暖________烧火做饭_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30篇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30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解放自己的空间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
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
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分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
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不尽。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课外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
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
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
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孤陋寡闻——()默默无问——()2.“解放自己的空间”就是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句话中,“他”是指。
“采过许多花”是指,“酿出蜜”就是,“叮在一处”就是。
②“无字巨著”指。
③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在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根据你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个比喻句。
4.文章第2、3、4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与各段后面的内容是关系。
议论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议论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议论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议论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篇1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4题。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
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
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
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
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
有人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
”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
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
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
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
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
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界。
⑥“逐日淘沙定有矿”,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
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也说颜值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
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
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
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
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
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
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
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
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
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
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
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
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
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
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祢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2022年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5篇)
2022年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5篇)2022年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学生运用多种技巧、方法对短文的理解,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眼界与读书》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眼界与读书》阅读原文:(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
周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
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
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
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
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
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
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
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
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
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
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附带答案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附带答案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学生运用多种技巧、方法对短文的理解,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议论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1苦与乐①读书中的“乐”确实不多,“苦”却常常存在。
但是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
学习中的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
世上之所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正确地对待苦。
在苦中前进,在苦中寻乐。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的发明(乐)不知其数,而他在发明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经受的失败(苦)更是不知其数。
他曾为一件发明做过8000次失败的实验,每次失败都对他的努力作了否定,给他带来了痛苦。
而他并不因痛苦而停止努力,反而说,这8000次的失败虽然使我痛苦,但我也从中感到了乐;因为它们至少使我知道这8000种实验方法是行不通的。
他不因失败的痛苦而感到失望,反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得出经验,顽强不屈地继续走这一条既有苦,又是通向乐的曲折道路。
②苦虽是对乐的否定,但也能引导人们逐步走向乐,这就是“苦中有乐”。
③但是,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
不懂得这一点就会导致“苦得望越多就越乐”的谬论。
苦虽然显示了学习中的错误,但要想得到乐,还要从苦中摸索,找出导致苦的原因。
众所周知的平行公理在它真正诞生以前,也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在它刚刚问世时,人们对它大加怀疑。
许多科学家、学者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平行公理的证明,但得到的只是失败。
过了几个世纪,有个科学家经过七年的论证,得出了平行公理不可论证的结论,从而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新学科——非欧几何学,这个科学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得到了乐。
那么,除了这个科学家以外,其他学者为什么尽是苦(失败)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苦)中得到正确的教训,而这个科学家之所以得到成功(乐),就是因为他善于在失败中科学地总结,终于找了通向成功之路。
所以,乐并不是苦的海的简单的积累,只有在苦中认真总结,才能最终尝到成功的甜头,享受到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小升初议论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
①“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古今中外,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饥饿经沧桑,然而他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最终取得了成功。
②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很吃惊,他想: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便发愤读书,成了唐代的大诗人。
①第1自然段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好奇心的重要。(_________)
②第2、3自然段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好奇心的重要。(_________)
16.用曲线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要观点。
17.本文用了四位名人的事例来阐述观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两个事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贝多芬做到了。面对自己的双耳失聪,面对自己贫寒的家境,他并没有因畏惧而放弃音乐,而是怒吼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利用一根木棒通过牙咬来感受音律的震动。他谱出了流传至今并令人振奋的乐曲《命运》。他不放弃任何可以作曲的机遇,战胜了失聪,超越了自我,在音乐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doc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初一衔接班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一、议论文的主要特点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示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
因此,它具有说服性。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即所谓议论文的三要素。
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试题以主观试题为主,也有开放性试题。
二、议论文的考点分析: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就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
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 A、论点与论题。
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
要记住: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或补充作用。
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此考点的考查形式是找出或概括文段的中心论点。
(1)论点的提出方式:①最常见的是放在开头,有的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是引用提出;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名言提出。
要注意文章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
②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中心论点。
要注意总结归纳性的语言。
③放在文章中间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经常采取此种方法。
要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
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要读者去归纳。
这种文章阅读难度比较大,要很好的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关系,才能归纳出来(不过在中考中,很少选这样的难题)。
【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从脸谱说起叶秀山①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
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②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为抽象。
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③“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谱”还有谱系的意思。
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④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
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
“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
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
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议论文阅读—小升初专项复习-(统编版)
小升初毕业班第一轮语文专项复习专项—议论文阅读班级姓名等级【第一篇】把书读出味道战鹏飞①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时光里,自己熟读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六七遍、十几遍。
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学,把一本书读透,直至读出淳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
②我一直认为,读书重要的不仅是数量,还要真正地读懂、读透。
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
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
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③“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
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
如果书读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读不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④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
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心中。
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
⑤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
西汉辕固终生学习研究《诗经》,很有心得。
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经义。
宋朝宰相赵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经常读,并以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
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
读书,关键是“透”。
⑥前人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典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
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透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会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1月15日,第8版,有删改)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③段论证思路是怎样的?3.文章第⑤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熟读精思”这一读书理念的理解。
【小升初专项复习】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讲义+真题+练习)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要点梳理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对比论证。
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三、论证思路议论文一般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进行论证。
从议论文的结构上来说,提出问题的部分叫作引论,分析问题的部分叫作本论,解决问题的部分叫作结论。
四、阅读方法技巧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一)、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我们都是成功者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
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
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
认人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第①自然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可怕的自卑”指的是什么?(1分)2、第②自然段中“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1分)3、第③自然段中“这种经历和感受”句中的“经历”与“感受”两词的次序能否互换?其理由是什么?(2分)答:4、简要概括本文论点(不超过10个字)(2分)5、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这两方面是什么内容?(2分)(1)(2)6、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成功的?(2分)答:(二)储蓄人生①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
[精]小升初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精]小升初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小升初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守住一颗心①小镇上有一个瓜摊,卖瓜的王老汉技艺出色,任何一只瓜,只要在他手里掂一掂,就能一口报出瓜的重量,并且丝毫不差。
②一天,附近寺院的方丈带着小和尚前来买瓜。
面对他们挑拣出的几只香瓜,王老汉眯着眼睛说:"一共二斤六两。
"小和尚不信,用秤一称果真一两不差。
③接下来,方丈又挑选了一只香瓜。
他告诉王老汉,若是王老汉再能估准那只香瓜,他便将随身带着的一锭银子送给王老汉。
那锭银子,足有二两重。
④王老汉爽快地答应了。
他小心翼翼地托起瓜,掂了掂后沉思不语。
过了好一会儿,在旁人的一再催促下,王老汉才咬着牙说是一斤三两。
用秤一称,那只瓜分明是一斤五两。
⑤一锭银子,彻底扰乱了王老汉的心神,从而使他难以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
⑥类似的故事,庄子也曾讲过:一个博弈者用瓦盆作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作赌注,则大失水准。
⑦睿智的庄子,对此总结为"外重者内拙"。
这也说明,一个人越是看重身外之物,也就越容易迷失自己的身心。
⑧人心如水,只要一缕清风,就能吹皱平静的水面。
更何况,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到处都是诱惑,名车豪宅、金钱美女、名利地位时常如风暴一般从心上掠过;一不当心,我们的内心便会翻江倒海,再难恢复原来纯净、安宁的本性。
⑨一千多年前,诸葛亮就在《诫子书》中如此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唯有安心于淡泊宁静的生活,唯有安心于寂寞冷清的生活,才能抗拒得了滚滚红尘中的不尽诱惑,才能守得住自己的一颗心。
⑩一颗心,是我们活在世界上的立身之术。
这颗心中,蕴藏着我们的智慧与才华,也蕴藏着我们的性格与品质。
唯有守住这颗心,我们才能认清真正的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心愿。
1、请指出下面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①一不当心,我们的内心便会翻江倒海。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训练(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训练(一)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加横线的句子是说的,句子的“或”可以解释为,整句话的意思: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句子①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句子②指出;句子③指出;句子④明确指出“正确批评”的标准,即“”。
3.《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同志而作的一篇。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航天员也要被隔离?①太空回来的,也要隔离14天?难道外太空也有新冠?②其实原因也简单,第一,太空高辐射和失重环境下,宇航员容易出现骨流失,肌肉蒌缩等情况,需要恢复以及观察。
长时间的太空生活还会导致航天员们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即便一个非常普通的病毒,都可能会导致他们生病,或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回到地球后,需要隔离一段时间。
观测后发现身体没有问题,同时重新适应了地球重力环境后,就可以解除隔离了。
③第二个原因是:出于对人类安全的考虑。
航天员们执行太空任务后,可能..将太空中的细菌和病毒带回地球,如果这些太空细菌和病毒接触到人类,也可能..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
④因此,参照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对宇航员进行三级隔离制度的管理。
然后逐步过渡到二级以及一级隔离制度,直至解除隔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余荣华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
”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
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
“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
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
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
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
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
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请你再续写一句:__________4.结合第④段,说说你对“英雄”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篇人与生物圈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
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汚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掲幵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此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
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2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
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 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成为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而积20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巔.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変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
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
长白山的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
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査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
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自然段中的“秘密”貝体指的是()A.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获得发展。
B.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种种报夏和惩罚。
D.人类能登月球造核武,为什么没能揭开人与自然的奥秘。
2.对第三段“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一句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人类以何种方式开发利用自然会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B.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众多的物种生存的最佳环境。
C.人类怎样开发利用自然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哪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借鉴。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生物圈计划是基于人们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益日匮乏的认知。
B.人与生物圈计划标志着已经登上月球的人类完全可以故胜自然灾害、有效保护环境。
C.人与生物圈计划必将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保共识成为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D.人与生物圈计划将掲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篇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张丽钧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叫“帝王蛾”。
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若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子中度过的。
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
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
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
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
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
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展翅飞翔。
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我们不可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惧怕独自穿越狭长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双怜恤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力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那寥廓美丽的长天!1.根据前两段的文意,你认为第二段末尾一句中的“帝王”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借物喻人,借喻说理。
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想拥有一双飞天的“翅膀”,需要哪些因素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也遇到过类似帝王蛾经历的“鬼门关”,只不过“关口”大小不同而已。
你是如何面对这类“鬼门关”的?请你写一个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篇成语与广告①国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
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②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语结成了对。
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③意见显然难以统一。
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
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授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
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__________)默默无“蚊”(__________)“骑”乐无穷(__________)一“明”惊人(__________)2.广告人使用“‘骑’乐无穷”是想表达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的现象,概括写出文中几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