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后循环缺血共20张PPT精选课件

后循环缺血共20张PPT精选课件
上世纪50年代,发现一些颈动脉系统 TIA患者有颈动脉颅外段的严重狭窄(xiázhǎi)或闭塞,推测其血管分布区组织仅靠侧支循环供血,处于相对缺 血状态,称为“颈动脉供血不足”(carotid insufficiency)。
虽然头晕/眩晕是PCI的常见症状,但头晕/眩晕的常见病 这些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导致VBI概念不清、诊断标准不明、处置不规范。
PCI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椎骨质增生仅是 大脑(dànǎo)后动脉
鉴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发现约半数的后循环TIA有明确的梗死改变且TIA与脑梗死的界限(jièxiàn)越来越模糊,因此用PCI涵盖后循环的TIA与
罕见的情况; 脑梗死,有利于临床操作 。
基底(jī dǐ)动脉
PCI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 诊断明确者应进行抗栓治疗。
• 颈椎的影像学检查不是首选或重要检查。
第十八页,共20页。
急性期治疗(zhìliáo)
• 目前仍缺乏专门针对PCI的大样本随机对照 研究结果,因此对PCI的急性期处置与前循 环缺血性卒中相同。应积极开展卒中单元 的组织化治疗模式。对起病3小时内的合适 患者可以开展静脉rt-PA溶栓治疗。有条件 者行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shíjiān)窗可 适当放宽。对所有不适合溶栓治疗且无禁 忌征者,应予以阿司匹林100-300mg/d治疗。 其他治疗措施可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治疗指 南
要注意了解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
无论是临床或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地界定即非正常又 要注意了解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
将此概念引伸到后循环,产生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概念。
非缺血的状态; 发自锁骨(suǒgǔ)下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后,左右椎动脉渐靠近,多在脑桥下缘会合成基底动脉。

缺血性卒中诊疗进展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诊疗进展PPT课件
不明显
脑脊液
多正常
压力增高,含血
压力增高,血性
பைடு நூலகம்CT检查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高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
*
七、治疗 1、急性期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 (1)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认识到脑 卒中同样是一种急症,为获得最佳疗效力争超早期溶栓治疗; (2)针对脑梗死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 进行综合保护治疗; (3)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1、 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中脑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14%~40%,脑栓塞占20%~30%,腔隙性梗死占15%~30%,其他为血流动力学(分水岭)梗死及其他原因引起等。
*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高龄、代谢综合征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病因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 、、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 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性梗死灶 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或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符合栓塞病灶特点 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心脏病变 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并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后循环缺血-PPT课件

后循环缺血-PPT课件


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急性期卧床休息,平卧或低枕位,头部禁止使用 冰袋。保持病室安静,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及有关检查的生化 指标。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 予氧气吸人。意识障碍的护理:按照意识障碍护理常规执行。准确记录出入量。对于呕吐、大汗、高热等症状 应及时遵医嘱补液。高热的护理:按高热护理常规执行。
01
02
03
的危险因素(同前循环)
PCI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等。
1
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

2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与老化有关的颈椎骨质增生绝不是PCI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PCI的诊断检查、治疗和预防应与前循环缺血一致。
3
2
1
4
5
五.PCI几个重要认识(小结)
病情观察
01
观察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偏瘫的部位和 程度,感知觉障碍,认知、语言能力。
了解既往史,服药史,危险因素,自理 能力,生活习惯。
有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
02
03
护理评估
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01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02
告知长期卧床病人合并症的预防措施。 合理按照意识障碍护理常规执行
03
护理评价
病人是否发生受伤。 病人及家属能否正常采取防护措施,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26
• 6.患者有适当的社会交流,有应对焦虑的有效措施,情绪 稳定。
• 7.患者未发生压疮。
• 8.患者无发生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 肢体挛缩,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ppt课件
27
护理措施
• 1.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基础护理) • 2.用药护理 • 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ppt课件
19
• 治疗:主要为预防复发。 • 1)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各种类型的脑动脉硬化是预防腔梗 的关键。 • 2)抗血小板,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大脑循环等。
ppt课件
20
分水岭梗死
• 分水岭梗死:指两条动脉供血区之间边缘带部位的缺血性 损害。发生在脑的浅表位置,主要在皮质。
• 病因:多为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 塞同时伴全身低血压时常典型发作,也可源于心源性或动 脉源性的栓塞。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ppt课件
1
主要内容
1.掌握缺血性脑卒中 的分类 2.掌握脑血栓形成与 脑栓塞的区别 3.熟悉脑梗死的护理
4.熟悉腔梗及分水岭
脑梗死
ppt课件 2
•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 应障碍,使局部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性坏死。 • 分为:脑血栓形成(55%),脑栓塞(15%),腔隙性脑 梗塞(20%),分水岭梗死(10%)。
ppt课件
15
• 3)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 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感染性脑栓塞。
• 3.其他:心电图应作为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 心源性栓子,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发现颈动脉源性脑栓塞。
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全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全

高烧 呕血 中枢性肺水肿
中枢呼吸循环衰竭
死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突然发病
年龄大有高血压 白天二动病急发 昏迷瘫痪高颅压 腰穿血性为继发
急剧转变 血压升高 昏迷偏瘫 语言失利 口角歪斜
2024/8/20
八、出血状态判断
1. 脑 出 血 后 继 续 出 血 : 指 脑 出 血 不 断 发 展 , 在 一 段 时 间 内 ( 24h内活动)血液持续从血管内渗漏的过程。血肿体积 超过33%即可诊断。多见于血肿不规则,血肿近脑室, 嗜酒者。


脑疝
压迫脑干
眼球浮动 瞳孔变化、去脑强直
脑机能障碍
2024/8/20
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致死(残)的恶性循环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脑血管破裂 脑实质破坏
脑内血肿 周围脑组织水肿
高颅压
脑疝
昏迷
并 发 症
下丘脑刺激
致残
2024/8/20
抽搐
缺氧
肺、尿道感染 水、电解质紊乱 多脏器功能衰竭
压迫脑干
2.脑出血再出血:指一次出血完全停止后,血管再次破裂出血 。
3.血肿吸收速度:幕上血肿吸收 0.8-1.2ml/d 脑室出血:10d 左右(非梗阻性) SAH(继发性):6-9h 可见血性脑脊液,
半月可黄变。
2024/8/20
脑梗死诊断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致使血液供应缺乏或中断,使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 生坏死软化而言。(占脑卒中的75%)
临床常见的有: 脑血栓形成(Thrombosis) 脑栓塞 (Embolism) 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l Infarction)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无症状脑梗死

后循环缺血 ppt课件

后循环缺血  ppt课件
后循环缺血
——王峥
PPT课件
1
后循环的概念
后循环 :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 大脑后动脉组成。
PPT课件
2
后循环示意图
后循环MRA
PPT课件
3
后循环的供血范围
脑干、小脑、丘脑、枕叶等
PPT课件
4
后循环缺血的概念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即后循环系统(椎-基底动 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脑梗 塞,简称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PPT课件
27
The Dix-Hallpike Test
PPT课件
28
CRP
PPT课件
29
PPT课件
7
头晕/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颈椎病 ≠后循环缺血
PPT课件
8
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
1.PCI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 化,无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
2.在有或无PCI的中老年人群间,颈椎骨质增生的 程度并无显著差别,只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不同。
周围性眩晕:
a.BPPV b.美尼尔病 c.突发性耳聋 中枢性眩晕: a.后循环出血 b.颅内占位
PPT课件
22
PCI的影像学表现:
后循环供血区血管狭窄或 者梗塞。
PPT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PPT课件
25
PCI的治疗:
原则:同缺血性卒中 1.抗栓(溶栓、抗凝、抗血小板)。 2.脑保护。 3.控制危险因素。 4.改善微循环。 5.康复理疗。
15
PCI少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后循环缺血的相关知识精选PPT

后循环缺血的相关知识精选PPT
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发现一些TIA患者有颈动脉颅外段的严重狭窄 或闭塞,推测乃因之而致血管分布区组织仅靠侧支循环供血, 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称为“颈动脉供血不足”。将此概念引申 到后循环,产生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可见,经 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概念有两个含义,临床上是指后循环 的TIA,病因上是指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血流动力学 性低灌注。
后循环缺血的相关知识
概念: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 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上段脊髓。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是常见的缺血性 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 脑梗死。
返工作岗位,重返社会做好准备。
动脉远端。 头颅CT 平扫可发现桥脑出血的高密度
心理护理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指导病人 要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帮助病人恢复 社会适应能力,鼓励他们下床活动锻 炼,生活尽量自理。 一级预防:主要是防止和减少人群中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发生。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可发现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但不能成为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惟一依据。
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等。
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饮食控制,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适量 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 对所有疑为后循环缺血 脂药物,定期有针对性地 检查血糖和血脂。 的患者应进行神经影像 应正确认识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科学的预防观。

《缺血性脑卒中》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课件

02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
脑缺血的病理过程
01
02
03
血流中断
脑缺血发生时,供应脑组 织的血流被突然中断,导 致脑组织缺氧和能量代谢 障碍。
细胞毒性水肿
由于缺氧和能量代谢障碍 ,细胞内的钠离子和水分 无法排出,导致细胞内水 肿。
炎症反应
缺血后,脑组织释放出多 种炎症因子,引发炎症反 应,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05
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治疗
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患 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治疗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 障碍。
01
物理疗法
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帮助 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 和平衡能力。
02
03
04
语言疗法
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通过语 言训练恢复其语言表达能力。
鉴别诊断
出血性脑卒中
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反,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出血所致。其症状与缺血性脑卒中相似,但 CT扫描可见脑实质高密度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短暂的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24小时。其症 状与缺血性脑卒中相似,但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
氧化应激
脑缺血后,氧自由基的产 生增多,导致细胞膜脂质 过氧化,破坏细胞结构和 功能。
细胞凋亡
缺血缺氧条件下,细胞内 线粒体功能受损,引发细 胞凋亡。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在 缺血后的堆积,对神经元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 元死亡。
侧支循环与脑缺血
侧支循环建立
侧支循环的评估与治疗

脑梗塞PPT课件

脑梗塞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7
可编辑课件PPT
18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 失语,写字困难;个性忽然改变,沉静 寡言、表情淡漠或暴躁多语、烦躁不 安,或出现短暂的判定或智力障碍。
可编辑课件PPT
19
4、困乏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 格外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 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 峻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 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 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可编辑课件PPT
4
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将脑梗死分为: ❖ 完全型 指起病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 ❖ 进展型 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
可编辑课件PPT
5
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使按发病机制分为:
❖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 脑梗塞 ❖ 腔隙性脑梗塞 ❖ 分水岭梗死
可编辑课件PPT
6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可编辑课件PPT
8
病因 : 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
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可编辑课件PPT
9
发病机制:
缺血性机联反映 ― 神经细胞在完全缺血、缺氧厚十几秒即出现
电位变化,20-30秒厚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消失, 30-90秒后小脑及延髓的生物电活动也消失。脑动 脉血流中断持续5分钟,神经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 性损害,出现脑梗死。
可编辑课件PPT
13
脑梗塞发生的八大前兆
可编辑课件PPT
14
日常生活中,事情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前兆,比 如夏季要下雨时,蚂蚁会搬家。同样的道理,脑梗塞 作为一种疾病,它的发生也不会悄无声息,而会有一 定的前兆,对这些前兆的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是患者 早日康复的前提,因此了解脑梗塞前兆就显得比较重 要了。专家告诉您脑梗塞发生的八大前兆,希望能对 您有一定的帮助。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卒中变色龙(Stroke chameleons)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刻板 或固定的形式,临床识别较难,此被称为卒 中变色龙,即指看上去像其他疾病,但实际 上是一种卒中综合征。
脑干是中枢神经重要部位,脑神经、网状上 行激活系统和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在其间通 过。当血供障碍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时,会 出现各种不同但又相互重叠的临床表现。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aemic stroke )
概念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指因原位血栓形成、栓 塞、或血管狭窄等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 (VBA)局部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主要累及VBA系统(后循环)供应的脑组织, 包括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和部分 颞叶、脊髓等。
鉴别诊断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和感染后疾病,如抗体相关疾病 (如Miller Fisher综合征,可引起眼肌麻痹、共济失 调和反射消失)。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可导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表现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及视力受损等病症。病因 多样,可因恶性高血压、子痫或应用某些药物引起。
神经炎症或慢性感染疾病,如脑桥和小脑的病毒感染 (如EB病毒),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后的直接效 应和导致的感染性脉管炎症状也与卒中表现相似。
颞叶内侧)、丘脑、内 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 和小脑
流行病学
英国,平均每年有150,000人患缺血性卒中, 其中大约有20~25%(具体范围为17~40%)为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澳大利亚,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率为18/10万 人/年(95%置信区间为10~26/10万人/年)。
中国(李芬林,刘鸣),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占 全部缺血性卒中的17.07%。

2024版卒中ppt课件课件完整版

2024版卒中ppt课件课件完整版

2024卒中ppt课件课件完整版目录CONTENCT •卒中概述与流行病学•卒中诊断方法与标准•卒中治疗策略及进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改善策略•总结与展望01卒中概述与流行病学卒中定义及分类定义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

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较大,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卒中则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增加卒中的风险。

危险因素除了上述疾病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高盐高脂饮食、肥胖、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等也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全球与中国卒中现状全球现状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卒中,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

中国现状中国是卒中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卒中病例约25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150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预防措施与政策支持预防措施预防卒中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政策支持为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人们进行适量运动;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等。

02卒中诊断方法与标准临床表现与识别急性起病卒中通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局部症状根据卒中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局部症状,如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

脑卒中幻灯PPT课件-2024鲜版

脑卒中幻灯PPT课件-2024鲜版

康复训练目标
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 认知功能等,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 活质量。
常用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及 时调整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康复效 果。同时,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2024/3/28
26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脑卒中幻灯PPT课件
2024/3/28
1
目 录
2024/3/28
• 脑卒中概述 • 影像学检查在脑卒中诊断中应用 • 药物治疗策略与进展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脑卒中概述
2024/3/28
3
定义与分类
2024/3/28
定义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 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 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 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注意事项
使用抗凝药物前需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对于 使用抗凝药物后出现出血并发症的患者,需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
2024/3/28
21
降压药物选择及目标血压设定
药物选择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具体药物选择需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卧床时间 等因素,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风险。
预防措施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 液循环;使用弹力袜等物理措施
,减少静脉血液淤滞。
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立 即就医,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 ,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等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交叉损害,同侧颅神经受损伴对侧肢体瘫痪和感觉 障碍,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特征性表现
➢ 2. 运动缺失症状(乏力,笨拙,或不同组合的肢体瘫 痪)
➢ 3. 感觉缺失症状(麻木,包括不同肢体组合的感觉缺 失或异常,有时四肢甚至头面部均出现感觉障碍)
➢ 4. 同向偏盲——两眼同侧半(左侧或右侧)视野同向性 视野缺失
卒中变色龙(Stroke chameleons)
➢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刻板 或固定的形式,临床识别较难,此被称为卒 中变色龙,即指看上去像其他疾病,但实际 上是一种卒中综合征。
➢ 脑干是中枢神经重要部位,脑神经、网状上 行激活系统和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在其间通 过。当血供障碍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时,会 出现各种不同但又相互重叠的临床表现。
➢ 韩国,591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其中大动脉粥样硬 化型占50%,其次为小动脉疾病占33.8%,心源性脑 栓塞仅占5.2%。
病因
➢ 最近一项基于人群和医院的观察研究显示,有后循环 TIA发作史或青少年卒中史的人群中,伴VBA狭窄者 卒中的风险是不伴VBA狭窄者的3倍。
➢ 颅外椎动脉壁剥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年轻患 者。椎动脉壁剥离的年发病率为1~1.5/10万。通常不引 起疼痛,也没有明确的症状。一项椎动脉壁剥离患者 的系统回顾发现,最常见症状为头昏或眩晕(58%), 其次为头痛(51%),颈部疼痛(46%)。
➢ 少见原因有动脉炎、VBA延长或扭曲。在年轻患者中, VBA动脉延长或扭曲常见于Fabry病(一种罕见的X染 色体连锁遗传的多系统溶酶体储存障碍疾病)。
危险因素
➢ 与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相似。
➢ 不可控制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 族史等;
➢ 可控制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少等)、 肥胖、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 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史、颈动脉病、 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 服避孕药等。
治疗
特异性治疗 ➢ 改善血流(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等) ➢ 神经保护 非特异性治疗:对症、支持、并发症的防治,如颅
内高压、血压、血糖等处理。 其他治疗 ➢ 卒中单元 ➢ 血管内治疗 ➢ 外科治疗 ➢ 预防性治疗(二级预防) ➢ 中医药、针灸
溶栓治疗
➢ 欧洲协作组急性卒中研究-3(ECASS-3)随机对照试 验发现,符合溶栓标准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4.5h内 静脉注射rtPA,3个月后用mRS评分法进行评估,结 果显示静脉溶栓组较对照组功能恢复显著。
病因
➢ 常见的原因:VBA粥样斑块形成或动脉壁剥离引起动 脉闭塞,以及心源性栓子脱落引起动脉栓塞。
➢ 美国(NEMC-PCR):407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栓塞 40% , 闭 塞 32% 。 40% 栓 塞 中 , 24% 心 源 性 栓 塞 , 14%动脉到动脉的栓塞,其余2%为多源性混合来源。
鉴别诊断
➢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和感染后疾病,如抗体相关疾病 (如Miller Fisher综合征,可引起眼肌麻痹、共济失 调和反射消失)。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可导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表现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及视力受损等病症。病因 多样,可因恶性高血压、子痫或应用某些药物引起。
➢ 神经炎症或慢性感染疾病,如脑桥和小脑的病毒感染 (如EB病毒),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后的直接效 应和导致的感染性脉管炎症状也与卒中表现相似。
病变部位和累及血管
➢ 瑞士的一项调查研究,1000例后循环缺血性卒 中(椎-基底动脉梗死):
48%为脑干梗死(脑桥27%,延髓14%,中脑7%) 7%为小脑梗死 36%为小脑下后动脉梗死 9%为多部位梗死
栓塞: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临床表现
➢ 通常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20~25%。
重视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高于前循环卒中, 尤其是伴VBA狭窄的患者,复发率增加3倍。
➢ 后循环TIA常表现为短暂或轻微的脑干缺血症 状,较前循环缺血难诊断。
➢ 如果患者出现急性昏迷、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四肢瘫痪、瞳孔和眼球运动异常等症状时, 应高度重视是否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小脑前下动脉闭塞,表现为同侧面 瘫、外展麻痹、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多见于小 脑下前动脉病变。
其他
➢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基底动脉旁中央支闭塞,同侧面瘫、 外展麻痹,对侧偏瘫、水平方向眼球凝视麻痹。多见 于脑桥旁正中动脉病变。
➢ 大脑脚综合征:大脑后动脉起始段脚间支闭塞,可表现 为同侧动眼麻痹、对侧偏瘫。
➢ 急性眩晕伴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症状时,应考虑后循 环缺血性卒中。
➢ 短暂的脑干症状(如单纯眩晕)通常不能满足TIA的 诊断标准,近年来已被认为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生 的征兆,但并非每次出现都会有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 TIA发作常伴有构音障碍或复视等轻微症状,往往是 严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征兆,虽然十分轻微、 短暂,没达到典型TIA的诊断标准,但需引起临床医 生的重视。
颞叶内侧)、丘脑、内 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 和小脑
流行病学
➢ 英国,平均每年有150,000人患缺血性卒中, 其中大约有20~25%(具体范围为17~40%)为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 澳大利亚,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率为18/10万 人/年(95%置信区间为10~26/10万人/年)。
➢ 中国(李芬林,刘鸣),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占 全部缺血性卒中的17.07%。
➢ 中脑被盖腹内侧损害:动眼神经、红核、黑质和内侧 丘系损害,锥体束未受影响。表现为:患侧除外直肌 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强 直,震颤或舞蹈、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对侧肢体深 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诊断
➢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依靠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 查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主要基于大脑局灶功能受损 引起的临床体征的快速发展,并排除其他非血管源性 病因。
➢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分别累及 不同的部位,掌握这些综合征对临床医生尤为 重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由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椎动脉供应延髓外侧的 分支动脉闭塞所致,主要特征:
1.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 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或减退(脊 髓丘脑侧束损害)。
➢ 首发症状和症状发展速度对卒中初步诊断或评估特别 重要,当患者出现急性复视,视野缺损后吞咽困难时, 应立刻考虑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 当被怀疑脑卒中时,应立刻行头颅CT或MRI影像学检 查以排除脑出血。如果患者具备溶栓指征时,必须行 CTA以明确基底动脉闭塞。
诊断
➢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早期,MRI的敏感性较低,存在假 阴性。一项纳入31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例研 究,MRI假阴性率为19%。
➢ 分为两种,即脑干上端梗死(中脑和丘脑受损)和大 脑后动脉区梗死(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常出现 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现多样。由于供应脑 干上端的血管多为深穿支或终末支,并直接从大血管 发出,易造成血管的损伤,故脑干上端梗死多见。
➢ 临床表现: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 碍,伴有记忆力丧失,及对侧偏盲或皮质盲,部分患 者出现嗜睡,意识障碍(丘脑梗死)。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系基底动脉脑桥支双侧 闭塞,导致脑桥基底部双侧梗死所致。
➢主要表现及机理:1、患者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 激活系统无损害,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2、动眼 神经与滑车神经的功能保留,故能以眼球上下示意与周围 的环境建立联系;3、脑桥基底部损害致双侧皮质脑干束 与皮质脊髓束均被阻断,外展神经核以下运动性传出功能 丧失,患者表现为不能讲话,有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双侧 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转颈耸肩, 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4、EEG正常或轻度慢波 有助于和真正的意识障碍相区别。
➢ 中国的研究,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 体征有:交叉性感觉障碍(阳性预测值PPV:100%), 交 叉 性 运 动 障 碍 ( PPV92.3% ) , 动 眼 神 经 麻 痹 (PPV100%),象限盲(PPV100%)。但这些体征具 有较低的敏感度,一般为1.3%~4.0%。
临床表现
➢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常常被误诊或迟诊,导致后循环缺 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实施较前循环来得慢。一项纳入237 例卒中患者的研究显示,患者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平 均 间 隔 时 间 是 : 后 循 环 156.2 ± 23.2 分 钟 , 前 循 环 141.1±30.7分钟,P=0.01。
➢ 卒中超早期,MRI DWI检查为最佳选择。研究显示, 在卒中后24h内,MRI DWI的敏感性为80~95%,而CT 的敏感性为16%。
➢ 脑梗塞急性期,头颅CTA/DSA可判断大血管闭塞或管 壁剥离。CTA与MR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分别为100% 和87%)。
➢ MRA有助于识别椎动脉管壁剥离,但敏感性不高。
其他
➢ 延髓内侧梗死:同侧舌肌瘫痪,后期舌肌萎缩;对侧 上肢和(或)下肢轻瘫;单侧触觉、本体感觉缺失。 可见于椎动脉及其分支或椎低动脉后部血管病变。
➢ 脑桥背外侧部损害:累及前庭神经核、展神经核、面 神经核、内侧纵束、小脑中脚、小脑下脚、脊髓丘脑 侧束、内侧丘系,见于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阻 塞,又称小脑上动脉综合征。
重视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 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难以在溶栓时间窗内对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并实 施溶栓治疗。
➢ 伴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尽快行神经外 科手术治疗。
➢ 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常伴较高的死亡率或严重致 残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脑血管解剖
后循环解剖和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