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合集下载

初中教研历史笔记(3篇)

初中教研历史笔记(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历史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例展示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使教师能够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中。

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教研内容1. 核心素养解读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

教师应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

2. 教学设计优化(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实际,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课例展示与研讨(1)课例展示:教师选取典型课例进行展示,分享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2)研讨交流:针对展示的课例,教师们进行深入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教研活动开展(1)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讨教材,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设计。

(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3)教学反思: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研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 学生历史素养得到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更加深入。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笔记(3篇)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笔记(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教研活动以“深化历史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探讨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二、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针对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抗日战争》这一章节进行了深入探讨。

(1)教材分析教师们首先对《抗日战争》这一章节的教材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资源。

(2)教学策略针对教学目标,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再现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设计教师们共同设计了教学流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活动、小结等环节,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教研活动安排了课堂观摩环节。

由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1)观摩亮点- 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观摩不足- 部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了解不足,导致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

-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研讨在课堂观摩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了教学研讨,针对观摩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

(1)亮点分析- 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历史。

-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初中历史学习笔记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笔记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笔记技巧第一篇范文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学习笔记的技巧。

1. 明确学习目标在开始学习历史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主要包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思辨能力,增强历史责任感等。

2.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提高历史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

学习计划可以包括每周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长、学习方法等。

3. 精选学习资料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初中历史学习资料包括教材、辅导书、历史故事书籍、网络资源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

4. 高效阅读教材教材是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历史知识。

阅读教材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预习:在学习新课之前,提前阅读教材,了解大致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复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做笔记:在阅读教材时,做好重点知识的笔记,有助于加深记忆。

5. 注重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历史学科的时间线非常重要,初中历史学习要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制作时间线: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制作成时间线,有助于清晰地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关注时间节点: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重点关注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6.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历史事件,还要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对比分析:对比不同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教学论》冲刺背诵笔记

《历史教学论》冲刺背诵笔记

绪论一、历史教学论的课程目标第一,了解当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的概况,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历史教学的基本技能;第二,初步掌握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尝试写作历史教学论文,通过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第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激发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总之,通过这门课程要使学生具备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素养、能力,能够在工作以后马上进入角色,承担历史教学任务,并有能力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二、历史教学论的课程内容第一,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

这是中学历史教学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在中学教育总体目标中承担的任务,是历史教学论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不同时期,因为国家总体教育目标的不同,对历史课程要实现的目标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历史课程目标会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第二,中学历史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

历史课程目标是通过对具体历史史实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

(教材问题,实际就是教学的内容问题,内容选择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第三,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历史教学的本质、过程、模式、原则,历史知识结构与特点、历史教学的规律等。

这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只有研究好,才能使历史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确保历史教学的质量。

第四,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历史教学论要研究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和方法,课外活动的目的、要求、组织形式,以及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问题,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

第五,中学历史教学评价。

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六,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发展。

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如何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怎样进行教学研究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成为教育家?三、怎样学好历史教学论第一,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第二,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初二历史教学记录随笔5篇

初二历史教学记录随笔5篇

初二历史教学记录随笔5篇初二历史教学记录随笔篇1在当今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其中也包括显性和隐性的历史现象的内涵、外延、内在因果关系、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再认史实的潜力。

同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归纳、综合问题的潜力,不是单纯的重复教材中的史实,而是对教材中所涉及史实的升华、提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掌握好恰当的教学方法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所务必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过好识记潜力关初中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

在小学学了一些历史知识,在某些方面有所了解,却往往忽略了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关系及基本历史概念的准确记忆,但如果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或对知识点记不牢,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最好的办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

教师用讲读方式与学生共同阅读,弄清每一课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知识点的表现、本质,初步建立起知识网络系统,做到合上书,使每个历史知识点都历历在目,真正做到基础知识过关。

二、着力培养师生感情,注重情感教学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有一种“移情体验”在发生作用,“移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即将一个人的目的、知觉和情感跟别人暂时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为一体。

所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感情的倾向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时起着感染和激励的作用。

良好的情绪,能够融洽师生关系及简单气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

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情感能使学生精力集中,教师在此时充分利用学生此时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由自发喜欢听课转向自觉的学习需要上来。

当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

因此,从某个好处上讲,注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用心性、进取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好处。

历史教师教学笔记随笔5篇

历史教师教学笔记随笔5篇

历史教师教学笔记随笔5篇历史教师教学笔记随笔篇1一、认真教学:—学年度,本人担任高一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

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了上好课,我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真正做到了有备而上。

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由网站不错哦收集整理]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

二、愉快教学:课堂上,我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个班各有它的特点,有的班纪律好但欠缺课堂的气氛或互动,有的班气氛好但欠缺良好的纪律,有的班不但纪律差些而且课堂反应也不如人意。

所以我在备好正规课堂外还会根据不同的班设计适合每个班的教学方案。

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每一节课。

对高中生来说,课堂的内容既讲究愉快也要讲究内涵,对历史教材的知识进行丰富的思想表达,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教学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内容反复阅读,以悟出教材丰富的内涵。

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大声回答问题,无论对错,主要是大声我就进行表扬,同时也进行一分钟朗诵。

在课堂我时刻注意去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外教学:另外,我还补充适量的贴合学生实际、贴合高考的时事引导阅读,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材料,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面。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书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书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书笔记如何阅读历史传记1.要关注历史任务材料的真实性2.要关注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因素3.要关注历史人物的特征和关键节点4.要尽可能与心理体验结合起来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1.边缘学科2.历史学科3.教育科学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1.课程和教科书2.教师和学生3.教学方法和技能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1.发挥学科独特的教育功能2.全面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3.帮助教师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改变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1.体现教育科学的发展和影响2.历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3.科学技术发展所施加的影响学习历史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1.理解课程体系,掌握课程内容3.重视教学技能,磨练学科基本功4.拓展教学视野,尝试各种方法学习和运用历史教学法的实践性活动1.知道相关的专业要求2.基于教学模式把握不同的教学法特征3.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4.牢记历史教学法的目标是什么5.多用途拓展教学法知识6.要经历“少、多、少”的过程我国古代的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1.培养生员树立人生目标2.启发式教学思想3.教学要循序渐进4.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心性而进行5.重视教师,提出教师的资格、条件的问题6.强调“博学”和“笃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1.学会求知2.学会做事3.学会合作4.学会做人5.学会改变历史课程的特点1.思想性2.基础性3.人文性4.综合性编制历史课程的依据:遵循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凸显历史课程的特点。

编制历史课程的原则:1.体现历史学科教育功能2.期和历史课程标准3.适应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发展规律课程目标分类:1.认知类2.技能类3.情感类4.应用类历史课程的类型1.按学科领域分科设计的分科课程或学科课程2.按生活活动设计的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3.以专题为中心设计的核心课程4.打破学科界限,把有关学科合并为广阔领域设计的广域课程或综合课程。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三个层次1.国家课程2.地方课程3.校本课程生本理念1.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2.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3.学生有个性的发展4.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可持续的终生发展历史课程功能的转变1.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2.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注重“通识知识”3.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

读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笔记

读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笔记

读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笔记1、王萍、高凌飚的《“教育评价”概念变化溯源》教育评价的内涵会随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20世纪初,教育评价等同于考试和测验,其内涵是慢慢丰富的,20世纪30年代认为教育评价比测验具有更广泛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考评”一词。

教育评价概念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力量共同推动造成的。

工业化的前期,社会需要非技能型的劳动力,教育资源也有限,所以只能选择一部分有潜力的人令其升学,其余的引导就业,所以那时的教育评价就是为了甄别那一部分有潜力之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需要那么多非技能型的劳动力,所以教育评价就变成了诊断学生问题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

而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向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发展。

杜威强调在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泰勒也深受其影响,平时分就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我在上大学前并没有平时分这一方式,其实在中学中也可以进行,比如每次提问学生都给学生打分,但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提问,但每个学生都必须问上一回,只能第二次课设另一个问题来提问上次没有提问的学生,不能一直停留在一个问题,所以两次或者三次提问的问题不一样,问题有难有易,所以在评分时肯定不公平了。

所以提问不适合作为评平时分的方式,如果不提问,可以采取课堂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将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写在纸上或者一些学习媒体上,让教师来批改,教师就是多费点时间。

但是这样的分数很难计入中高考成绩,所以中学师生就不去搞这些,而把时间精力花在能提高中高考成绩的项目上。

“评价者最大的失败,就是简单地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而将最后做价值判断的责任推卸给非专业人员”,专业的事要给专业的人来做,评价者也应当担起价值判断的责任。

2、黄牧航的《关于中学历史教材评价工具的制定》我了解到教材评价有许多意义,教材评价不在于给教材打个分,而是通过对教材的评价,使得教材的编撰者能够得到专家的反馈意见,也使得教材的使用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哪套教材更适合本校学生使用。

教育教学专业理论(二)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知识

教育教学专业理论(二)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知识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中学历史的教学原则★★★★历史知识的特点是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主要有:史论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一)史论结合的原则这是历史教学的一条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

“史”指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等基本史实。

“论”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正确的解析,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所言的史论结合。

(二)突出重点的原则所谓“重点”,是指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教材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

因为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有主要和次要、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所以历史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即重点知识。

而且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这也要求教师要把握重点知识进行教学。

但突出重点并不意味着丢弃非重点,否则就割裂了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突出重点,首先要确定重点。

一般而言,在教材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史实,构成了历史发展基本内容的史实,对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均应确定为教学重点。

(三)直观性原则这是中学各科教学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和具体知识,使学生以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形成历史表象。

历史课的直观教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的,同时又以历史的过时性特征为其存在的客观前提。

它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主要是语言直观和教具直观。

语言直观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再现”过去的历史。

教具直观是通过使用教具来实现直观教学的。

二者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系统和逻辑顺序有条不紊地讲授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薛伟强笔记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薛伟强笔记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薛伟强笔记历史课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和人类的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概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举例说明,探讨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程设置:1.1 课程的目标和意义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历史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当下,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1.2 课程内容和涵盖的时期中学历史课程应该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如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

内容不仅包括国内历史,还应该涵盖世界历史,以增加学生对全球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1.3 课程结构和教材选择中学历史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认知水平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设置。

课程结构应合理安排,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逻辑进行编排。

教材选择应根据新颖性、权威性和适应性来评估,同时鼓励教师使用多种教材和资料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2.1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运用影音资料和展示实物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2.2 探索性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发展。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合作能力。

2.3 实践性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或者进行实地调研和实验,通过实际体验历史事件或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三、评估方法:3.1 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历史课程的评估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2 反馈和指导教师在评估过程中应及时给予学生学习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自我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历史教学笔记一、名词解释1、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是一份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3、维格教学维格教学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4、讲述法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叙述法叙述法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

叙述一般以叙事为主,所以也称为叙述式讲授。

6、描述法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其特征是生动、形象、逼真。

7、讲解法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概念和提示历规律的讲授方法。

8、图示法图示法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谈话法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10、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提问技能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

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

初中历史学习笔记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学习笔记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学习笔记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习笔记技巧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然而,历史学科的信息量较大,知识点繁杂,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高效地学习和记忆历史知识成为了一项挑战。

本文将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初中历史学习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笔记技巧。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开始学习历史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同时,要关注历史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历史时,首先要熟悉教材的目录。

通过阅读目录,学生可以对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后续的学习。

2.关键词法在阅读教材时,要学会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通过对关键词的提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3.思维导图法利用思维导图将历史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一张张清晰的知识结构图。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中有许多相似的事件和人物,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可以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将历史知识点编成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将我国历史朝代顺序编成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四、培养良好习惯1.定期复习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积累和记忆。

学生应该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巩固已学知识,避免遗忘。

在学习历史时,要学会做笔记。

将重点知识点、疑问和心得写在笔记本上,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3.积极参与讨论参加课堂讨论和和历史相关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思辨能力。

历史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和努力。

通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笔记总结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笔记总结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笔记总

本文档对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笔记进行总结,以下为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章:大脑与心理健康
- 该章节介绍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大脑不同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良好的惯来保持大脑健康。

第二章:文明古国
-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古埃及和古希腊两个文明古国的产生、特点和发展。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古埃及在农业、艺术、神话和宗教方面的贡献,以及古希腊在政治、哲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伟大的发明家
- 该章节介绍了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的一些伟大发明家及其发明。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印度古代的数学发明,以及古希腊的数学和物理学发展。

第四章:活动的战争
-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活动的战争,如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的征服战争。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古代中国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战术和战略,并了解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第五章: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 该章节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来自西域的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以上是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笔记总结。

---
Note: 本总结仅为概述,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课本。

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中学历史教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课程,这种课程通常都是人们最早接触的历史学习课程。

如何更好地实施历史教学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有关历史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的概述,希望能够为各位教师提供一些启发。

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对历史教学进行分层。

为学生提供分层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可以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特定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参与,使历史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感。

通过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不仅能增强记忆力,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历史教学的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历史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例如,可以将历史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和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学习体验。

它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和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施要结合课程实际,把握历史教学的宗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以更好的实施历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教案笔记大全初中

历史教案笔记大全初中

历史教案笔记大全初中课题: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时期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和秦汉两个重要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等内容。

2.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秦汉时期的统一国家建设。

教学难点:1.区分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特点。

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多元和秦汉时期的统一国家构建。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教科书《中学历史》2.多媒体设备3.教学大纲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和秦汉两个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讲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争霸局面和思想殊异。

3.学习秦汉时期的内容:讲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统一国家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秦汉时期的统一国家和文化繁荣。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春秋战国和秦汉两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5.展示成果: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展示,进行交流讨论。

6.课堂检测:出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7.课堂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春秋战国和秦汉两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和秦汉两个重要时期,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历史文化素养。

同时,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第二章第四节内容(一)

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第二章第四节内容(一)

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第二章第四节内容(一)
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简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法,着重于第二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此笔记旨在帮助资深创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目标
•了解中学历史教学法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掌握教学目标的设定方法
•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材内容的解读
–知识点的筛选与归纳
–历史事件与文化现象的关联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
–时间顺序与逻辑关系
–相关数据与图表的使用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引入与应用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研究来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案例教学法
–通过历史案例来展示教学内容,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结语
•中学历史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研笔记初中历史(3篇)

教研笔记初中历史(3篇)

第1篇一、引言初中历史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法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多种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例如,在教学《秦朝统一六国》时,教师可以播放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过程。

2.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导入新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引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

3. 突出重点,注重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注重趣味性。

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国演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三、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 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历史思维的基础。

教师要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等,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 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历史分析能力是历史思维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提问: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 培养学生历史推理能力历史推理能力是历史思维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历史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采取了哪些策略?四、加强实践教学1. 组织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

《中学历史教学(202x年2期)》读书笔记模板

《中学历史教学(202x年2期)》读书笔记模板
中学历史教学(202x年2期)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作者介绍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学
全国
广东省
成年人
教师
历史
中考
历史
历史
需要 教学
第题
中学
素养
教研组
高中历史 例
实践
国家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教学刊物。旨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师思想、业务和中学历史教学水平,为史学专业工作者服务。并适应应届高 中毕业生和成年人参加全国统考复习的需要,发表有关辅导复习资料和指导文章。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中学历史教学(202x年2期)》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的高中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实践 ——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潮流》为例
高深的立意亦应有严谨的设计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综第45题评析 素养视域下中考历史“探究题”命制理念探微 ——从近年安徽中考“活动与 探究”题说起 “新情境”命题下的专题复习课堂构建 “贵妃之死”所见史料实证素养中学业质量水平的四个等级 ——对全国卷1 一道选择题的品析
目录分析
学术茶座
教师发展丨广东省楼 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组
稿之一
教师发展丨广东省楼 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组 稿之二
教师发展丨广东省楼 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组 稿之三
教学研讨 学业评价
学生学史 史海观澜
学术茶座
从国家建构看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 同与国际化》一书谈起
教师发展丨广东省楼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组稿之一
教学研讨

读《史学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读《史学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读书笔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是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庆海教授的作品,这本书是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的开山之作。

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师范生,我一直觉得史学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历史这门学科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构成历史的要素,但这些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

学习历史,不是要死记硬背的去记住这些内容,而应该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让人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评价一些人与事,学习历史是要从过往的历史中汲取智慧,而不是仅仅记住过去发生了什么。

基于此,史学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就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离开了史学理论,历史就不是历史了,而只是过去事实的堆砌罢了。

《历史是什么?》的作者,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认为:“历史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①我认为很有道理。

历史不仅仅是事实与档案的堆砌,而是历史学家运用史学理论,根据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在对事实进行筛选加工利用的过程中的产物。

离开了历史学家,离开的一定的史学理论,历史的价值也就难以存在了。

综上所述,史学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意义重大,而这本书作为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其价值,不言自明。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这本书,全书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关于历史事物的评价问题。

在这一章中,作者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历史评价的第一标准是人,充分而无条件的尊重生命权是一切历史评价的前提。

第二,在对一个历史事物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包括客观性与价值性评价两个层面。

第二章:历史学是什么。

作者在这一章中阐述了自己对历史学的看法。

历史学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

作者认为,历史学不是一门科学,如果把历史学当作一门科学,这无论对历史学还是对于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

那历史学究竟是什么呢?作者认为,史学是关于人的学科,是关于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一、名词解释1、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3、维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或小型教学。

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4、讲述法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叙述法叙述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

叙述一般以叙事为主,所以也称为叙述式讲授。

6、描述法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

其特征是生动、形象、逼真。

7、讲解法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概念和提示历规律的讲授方法。

8、图表示意教学法简称图示法,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谈话法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10、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提问技能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

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

它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12、变化技能变化技能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双边互动、学生多边交流及教学模式等的转化技能。

教师用对学生不同刺激方式变化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并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

13、演示技能演示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向学生展示直接教具和示范实验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已使学生获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4、导入技能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导入技能就是指导入的技术、能力。

15、结束技能结束技能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的教学行为。

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类教学行为的技能。

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利于下次教学的改进。

16、组织技能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引导学习,严格纪律,保持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它是课堂教学的关节点,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7、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中学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

它根据政府颁发的课程计划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编写而成,具体展现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中学历史教科书构成了中学历史教学基本和主要的知识结构,既是教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凭据,也是学生从事历史学习活动的主要工具。

18、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为中学历史教师备课、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学用书,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用书、中学历史教学手册、中学历史教学辞典、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学历史教材分析、中学历史教科书插图说明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教案选等。

它是中学历史教师备课、教学的必要工具,同时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有促进作用。

二、问答1、新一轮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课程功能的改革。

《纲要》规定:“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真正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结构的变化。

《纲要》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在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针对课程内容的改革。

《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在课程评价方面,《纲要》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对课程管理,《纲要》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常规教案的结构内容包括那些?内容应包括授课班及授课时间、课题、课时、课型(讲授新课或复习课或活动课)、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说明教学的环节、步骤、时间分配等)作业处理、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后反思)等。

3、中学历史教材重点、难点确定的方法。

(一)从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1、从贯彻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课标)2、从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确定重点、难点3、从认识课题和课题重心确定重点、难点4、根据课前提示、课后练习确定重点、难点5、参考教学参考书确定重点、难点(二)从学生实际确定重点、难点1、教学中的知识难点2、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

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内容;属于学生尚未掌握的自然科学。

(三)考虑形势的需要由知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来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教学重点4、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深入浅出的处理原则1、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

多讲、详讲。

强干弱枝。

2、鲜明生动的直观教具3、高度概括的板书,归纳突出。

4、反复强调法(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2、实行多层次的要求(三)讲深讲透、弄懂记牢的原则1、围绕重点、难点补充内容,通过感性材料,帮助理解抽象的理论。

2、围绕重点、难点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化整为零,分散讲解难点。

3、复习巩固消化重点、难点,进行前后联系、对比。

5、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第一,依据教学的目标要求第二,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第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第四,依据教师的本身素质第五,依据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6、如何进行中学历史课时备课?(一)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二)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课题的教学任务。

(三)进行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教师不能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和学生年龄特征等,把教学内容编排得更系统、更生动,适当调整一下教材内容,作一些补充和精简。

(四)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五)划分课型(六)拟定讲授提纲,精心设计板书内容(七)编写教案(八)讲授的准备,熟悉教案、准备和练习演示直观教具、试讲、心理素质的准备等。

(九)写好教学后记7、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

1、历史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2、历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4、历史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8、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是指构成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各部分。

1、历史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功能做了定性的描述,阐述了历史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历史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

2、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部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则明显不同。

4、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部分和实施建议均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减少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9、我国2003年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结构、内容及其特点基本结构: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内容及特点:第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重大历史问题,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第二,课程目标方面,提出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高中历史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重要的学习专题;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

这些课程内容的编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史体裁,而是专题史的体裁,学习的主题更为明确。

10、《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1、提出明确的课程目标,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2、革新了课程内容,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以专题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课程体系。

3、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4、倡导教学方法的更新5、为历史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6、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11、历史教科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资源2、历史教科书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3、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4、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依据和工具12、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与功能历史教科书的结构是指从教科书的前封到教科书的后封之间包括的所有构成部分。

教科书的功能是指教科书的各构成部分及整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般地,把教科书分为课文系统部分和课文辅助系统两大部分。

1、课文系统部分。

它是构成历史教科书的主题部分,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构成。

2、课文辅助系统部分。

它和课文系统部分一起,共同构成了历史教科书的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