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PPT

合集下载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h l sin
2、阶段的特征:
阶段下部布置运输大巷,阶段上部布置回风大 巷,形成独立的运输和通风系统。
(二)水平
1、水平— 常指某一标高的水平面。
表示:标高、开采顺序及用途
(1)0、-200、-500水平等
(2)矿井生产中,表示开采顺序,又称第一 水平、第二水平 (3)矿井生产中,常把运输大巷所在的水平 称运输水平;回风大巷所在的水平称回风水 平。
3、按厚度分类: 煤层的厚度: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法线 距离。 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按厚度分类: 薄煤层 M<1.3 中厚煤层 1.3 ~ 3.5 厚煤层 M >3.5 根据煤种、煤质、和煤层倾角,我国薄 煤层最小开采厚度为0.5~0.8米。
4、煤层的稳定性
煤层的稳定性:是煤层的形态、厚度、结 构及可采性的变化程度。 煤层按稳定性可分为: 1)稳定煤层 2)中等稳定煤层 3)不稳定煤层 4)极不稳定煤层
煤层平巷 开掘在煤层中的平巷 按层位分 岩层平巷 开掘在岩层中的平巷
运输平巷 按用途分 通风平巷
阶段平巷 按范围分分段平巷 区段平巷
阶段大巷 — 为一个开采水平或阶段服务的水平巷道 阶段大巷: 阶段运输大巷 阶段回风大巷。 区段平巷 — 为一区段服务的水平巷道 区段平巷 : 区段运输平巷 区段回风平巷
4、矿井井型: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不同 而划分的矿井类型。 我国将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一 般分为: 特大型矿井:300、400、500、600万t/a及 以上; 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 中型矿井:45、60、90万t/a; 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五、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
运输上山 按用途分 轨道上山 通风上山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注:阶段间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可以减少建井 初期工程量和资金投入,缩短建井工期,并且有 利于阶段内煤层保持稳定。
4、区段间开采顺序 与阶段间开采顺序相同,分为区段间下行开采 顺序和区段间上行开采顺序。 区段间采用下行开采顺序有利于区段内煤层保 持稳定,特别是在煤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 5、煤层间、厚煤层分层间及煤组间开采顺序
后退式开采:分带工作面向运输大巷方向推进的 开采顺序。 前进式开采:分带工作面背向运输大巷方向推进 的开采顺序。
注:前进式与后退式的主要区别是工作面生产期 间回采巷道是预先掘出来还是在推进过程中形成。
采区、盘区或带区内工作面开采顺序比较
开采顺序 优点 缺点 1、不能预先探明煤层的赋存 情况; 2、形成和维护回采巷道需要 专门的护巷技术,采煤和 形成回采巷道相互影响; 3、新风要先经过采空区内的 回采巷道进入工作面,容 易漏风。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设计中规定的矿井在单 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数量,以“Mt/a”表示。 矿井井型: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不同划分 的矿井类型。
矿井井型的划分 特大型矿井 大型矿井
设计生产能力(Mt/a) 3.0、4.0、5.0、6.0 及以上 1.2、1.5、1.8、2.4 0.45、0.6、0.9 0.3 及以下
1、煤层分类:
按煤层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 缓倾斜煤层 <8° 8°~ 25 °
中倾斜煤层
急倾斜煤层 按煤层厚度分类 薄煤层 中厚煤层 厚煤层 按煤层稳定性分类 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25°~ 45 °
>45°
<1.3m 1.3m ~ 3.5m >3.5m
中等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2、影响开采的因素
二、矿区开发 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中一部分。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采空区处理
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封闭或留 设煤柱等处理,防止地表塌陷 和瓦斯积聚。
提高回采率途径和方法
加强顶板管理
优化巷道布置
减少巷道掘进量,降低煤炭损失 ,提高回采率。
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控制顶板 下沉和冒落,减少煤炭损失。
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
减少留设煤柱的数量和宽度,提 高资源回收率。
合理选择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 选择适合的采煤方法,提高资源 回收率。
加强技术培训和人员管理
提高工人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浪费和 安全事故。
05
通风与安全防护措施
通风系统组成及作用
通风系统组成
主要包括通风机、通风巷ຫໍສະໝຸດ 、通风构筑物等部分,共同构成 煤矿井下的通风网络。
通风作用
为井下作业地点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污浊空气和有害气体, 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03
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
巷道布置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安全性原则
巷道布置应确保安全,避免或 减少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不
利因素的影响。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 量降低巷道开拓量,提高煤炭
资源回收率。
高效性原则
优化巷道布置,提高运输、通 风等系统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适应性原则
巷道布置应适应煤矿地质条件 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具有
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水文地质条件及涌水量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煤矿,地下水对开采影响不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 杂的煤矿,地下水可能成为影响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
涌水量
涌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煤矿的排水设备和费用。涌水量较小的煤矿,排水设备 和费用相对较低;涌水量较大的煤矿,需配备大功率排水设备和建立完善的排 水系统。

采矿学总论PowerPointP

采矿学总论PowerPointP
8
封建社会的采矿业
春秋战国(公元前500年)煤是重要的产品
BC100
冶铜、冶铁技术
明末 (17世纪中叶)
煤的开采技术
(宋应星 地质、开拓、开采、通风、提升、瓦斯排放)
火药的发明 — 爆破技术促进了开采技术
9
近代社会中国采矿业
我国1876年创办基隆煤矿 1878年创办开平煤矿
1850年后 近代采矿工业 机器生产:提升、运输、排水 如开滦、抚顺、淄博、萍乡 帝国主义对我国煤炭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
1.2
20
小结
•发展速度与成就举世瞩目,煤炭产量曾连续 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采矿业总体来讲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 差距,但潜力巨大 •资源人均占有量低
21
二、采矿学(煤矿开采学)内容 新体系
采矿方法,主要是采煤方法 mining method
采(带、盘)区准备方式 prepare
矿井开拓(矿井设计)
煤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人均能耗:每人每年的能源平均消耗量 t 人.年 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
维持最低生活,需要: 丰衣足食的现代化生活: 高级现代化生活:
0.4 t 标准煤 1.2 1.6 t标准煤 2 3 t标准煤。
国家 美国 苏联 西德 英国 法国 日本 中国 世界平均
t / P.y 12.6 5.9 5.7 5.4 5.1 4.5 1.2
水平巷道
平硐 — 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水 平巷道
主平硐,副平硐 石门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或斜交 于煤层走向,在岩层中开掘的水平巷道 煤门 -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或斜交 于煤层走向,在煤层中开掘的水平巷道
23
井田(Underground mine field)

2、第一篇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2、第一篇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煤田开发概述
井型 大型:120 、150 、180、 240 、300 、 400 500万t/a(其中,300万t/a及其以上 特大型) ; 中型:45、60、90万t/a; 小型: 30万t/a及其以下。
第一节
煤田开发概述
露天开采与地下(井工)开采 露天开采:从敞露的地表直接采出有用矿物的 方法。 井工开采:开凿一系列的井巷进入地下煤层, 进行开采的方法 。特点:地下作业,空间狭 小,且工作地点不断移动,有五大灾害。 剥采比:每采一吨煤需剥离的岩石工程量。 最大经济合理剥采比:6——8m3/t,按该比 例剥采成本不大于地下开采的成本。 原则:先露天后地下。
Ⅰ 阶段
Ⅱ 阶段
Ⅲ 阶段
1区段
Ⅰ 阶段
2区段
3区段
Ⅱ 阶段
Ⅲ 阶段
采区
2 6 A
走向长壁工作面: 工作面沿倾斜布置
C1 4
35 1
沿走向推进
分段式划分
分段—在阶段范围内不划分采区,而是沿倾 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 每个长条带称为一个分段。 每个分段 沿倾斜布 置一个工 作面。工 作面沿煤 层走向推 进。
第二节 矿山井巷名称 及井田内划分
直立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包括:立井、暗立井、溜井。
巷 道
水平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近 似平行。包括:平硐、平巷、大巷、 石门、煤门。
倾斜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有一 定的夹角的巷道。包括:斜井、采区上 下山。
巷道分类
立井: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垂直巷道 ,竖井。 暗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垂直巷道 。 溜井:担负自上而下溜放煤炭任务的暗井。 平硐: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水平巷道。 平巷:沿煤层走向开掘的水平巷道。 石门:布置在岩层中和岩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巷 道。 煤门:布置在煤层中和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巷 道。

煤矿开采基本概况

煤矿开采基本概况

固体废弃物处理
对矿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 用,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 放和填埋对环境的影响。
05
煤矿开采的挑战与对策
开采资源枯竭问题
资源枯竭问题
随着煤矿资源的不断开采,优质矿源逐渐减少,开采难度逐渐增 大,导致采矿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
对策
加大勘探力度,寻找新的矿源,同时提高采矿技术和管理水平, 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水资源污染
矿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 固体废弃物,可能对地下水和地表水 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矿区生态恢复
土地复垦
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矿区塌陷 、裂缝和沉降的土地进行回填、 平整和覆土,恢复土地利用价值

植被恢复
在复垦的土地上种植适合当地气候 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增加矿区绿化 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开采成本上升问题
成本上升问题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人力成本 的增加,煤矿开采成本不断上升 ,企业负担加重。
对策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 备,提高采矿效率,降低人力成 本;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 低生产成本。
开采技术创新问题
技术创新问题
传统的采矿技术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 满足现代煤矿开采的需求,需要不断 进行技术创新。
动物栖息地保护
建立动物栖息地保护区,保护和恢 复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 多样性的恢复。
矿区环境污染治理
01
02
03
废水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矿 区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 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废水 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废气治理
采取除尘、脱硫、脱硝等 措施,对矿区产生的废气 进行治理,降低废气排放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煤矿开采的基本安全知识培训ppt2023全

煤矿开采的基本安全知识培训ppt2023全

进行生产,实现了破、装、运、支、回等工序的全部
机械化。
煤矿生产技术

4.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

(1)采煤机采煤。

(2)放顶煤。
第三章 矿井通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矿井空气与气候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施
矿井通风任务
矿井通风的任务
供给足够井下工作人员 呼吸用的新鲜空气。
冲淡、排除稀释各种有 害气体.
(2)乘坐过程中,要注意架空乘人装置的运行状 态是否正常、平稳,若途中发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 应及时拉动沿线设置的钢丝绳拉线急停开关,使架空 乘人装置停止运行,同时下车,待故障排除后方可乘 坐。正常运行过程中严禁拉急停开关。
3、井下行走安全注意事项 (1)大巷行走要走人行道,要一看、二慢、三 通过; (2)倾斜巷道行走注意事项: ①要走人行道,不允许走道心,注意钢丝绳; ②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红灯 亮人员进入躲避硐。 (3)运输巷道行走: ①严禁“扒、蹬、跳”,严禁乘坐皮带、脚踏溜 子。 ②跨越皮带时要走行人过桥。 (4)途中路过风门,随手关闭风门
第二章 煤矿生产技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矿井开拓方式
采煤技术
第一节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三)煤层的分类及顶、底板
煤矿生产技术
• 煤层的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
离。
• 煤层厚度分类:
• 薄煤层(<1.3m)、中厚煤层(1.3m—3.5m)、
厚煤层(3.5m以上)三类。

3)有毒性气体:CO NO2 SO2 H2S NH3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施

煤矿开采基本理论及概念

煤矿开采基本理论及概念
• Nhomakorabea—垂直划分;
•2—水平划分;
•3—煤组划分;
•4
•4—以断层为界
•图2-2 人为划分井田境界
二、井田内的划分
• 1.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阶段:是在井田范围内平行走向按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 注:每个阶段都必须有独立的运输和通风系统。
开采水平:通常是指布置有井底车场和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承 担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有时简称 为“水平”。或称运输水 平、回风水平等。注:水平用标高来表示。
•富量煤田:面积大、储量丰富的煤田。 •煤 田 •限量煤田:面积小、储量少、由一个矿井开采

一、煤田开发的概念
(2)井田 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3)矿区 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称为矿区。
•富量煤田划归一个矿区,如抚顺和平顶山矿区。
•矿区 •富量煤田划分为几个矿区,如渭北煤田划分给铜川、
一、煤田开发的概念
2)按煤层厚度分类 极薄煤层 薄煤层 中厚煤层 厚煤层 特厚煤层
0.3~0.5 0.5<1.3m 1.3m ~ 3.5m 3.5m~8.0m
>8.0m
•NOTE:矿体按厚度划分可分为以下5种:
• ①极薄矿体
厚度小于0.8m,
• ②薄矿体
厚度为0.8~5m
• ③中厚矿体
厚度为5~15m
井巷。 根据井巷长轴线与水平面的关系,矿山井巷可分为垂直巷道、
水平巷道及倾斜巷道。
•图2-9 矿山井巷 •1—立井;2—斜井;3— 平硐;4—暗立井;5—溜 井;6—石门;7—煤门; 8—煤仓;9—上山;10— 下山;11—风井;12—岩 石平巷;13—煤层平巷
三、矿井生产的概念

煤矿开采生产技术PPT课件

煤矿开采生产技术PPT课件

+
主排水泵
+ 供电系统:高压双回路电网 矿井地面变电所 井筒 井下中央变电所 采区变电所 工作面用 电点
+ 专线供电点:主要通风机、井底水泵房、掘进工 作面局部通风机等
+
消防 洒水、喷雾、防尘水幕、采掘
+ 供水 防尘 工作面机械设备供水系统
+ 供水线路:水池 井筒 井底车场
+ 运输 大巷 采区上下山 区段集中巷
面(也称回采工作面)。
(3)回采工作: 在采场内,为采取煤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称为回采工作。把煤从整体煤层中破落下来,称为破煤。把破落
下来的煤炭装入采场中的运输工具内,称为装煤。煤炭运出采场
的工序,称为运煤。煤炭采出后,被废弃的空间,称为采空区。
为了减轻矿山压力对采场的作用,以保证回采工作顺利进行。在
机。
+ 支护——液压自移支架
+ 采空区处理——全部垮落法
+ 1、事故现场行动原则
+ 及时报告、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
过滤式
+ 2、自救器
化学
+
隔绝式
+
压缩氧
使用:取罩 开盖 戴口具 夹鼻夹 套头带 戴帽子
3、躲避硐
+ 瓦斯、煤尘爆炸 + 煤与瓦斯突 + 火灾 + 水灾 + 冒顶
+
口对口吹气法
+ 破煤——单滚筒采煤机
+ 装煤——采煤机
+ 运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顺槽转载机
+
和胶带输送机。
+ 支护——单体液压支柱牵引+部铰接顶梁

煤矿采掘知识PPT课件

煤矿采掘知识PPT课件

四 采煤方法 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主要场所,煤炭就是从这里被开采出来的。与地面作业场 所相比较,采煤工作面空间狭小、人员和设备集中、环境复杂、作业条件比较艰苦,在煤 矿事故中,百分之八十左右都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因此,了解和掌握采煤方法熟悉采煤工 作面安全常识对防止煤矿事故,搞好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即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采煤系统是指采煤工作面巷道 的布置方式,而采煤工艺则是指在采煤工作面内所进行的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 区处理等工作。不同的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相配合,就形成不同的采煤方法。总体来讲可 分为壁式采煤法和房柱式采煤法两大类。壁式采煤法不论是生产能力还是安全性都好于房 柱式采煤法,目前来讲是一种正规采煤法。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这种采煤方法。壁式采煤 法按照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走向长壁和倾斜长壁两种。 1、走向长壁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就是把采区沿煤层的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区段,在区段的上下边 界处分别开掘区段回风平巷和区段运输平巷。在采区的边界处沿煤层倾斜方向开掘切眼, 形成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呈倾斜布置,沿走向推进。
8、地质构造 我们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岩(煤)层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称 为地质构造。同时按照它变化情况的不同,通常把它分为以下几种: (1)单斜构造:在井田范围内,如果岩(煤)层大致朝一个方向倾斜,而中间没 有发生中断仍然保持其连续性,我们把这样的构造就叫做单斜构造,如下图:
描述单斜构造的主要产状要素有: a岩层走向:煤(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延伸的方向为走向。 b岩层倾向:煤(岩)层面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方向为倾向。 c岩层倾角:煤(岩)层倾斜线和水平面间的夹角为煤层的倾角。 2 .褶皱构造:岩层在水平方向挤压力的长期作用 (2)褶皱构造:岩层在水平方向挤压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形 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波状弯曲,但仍保持其连续性。 褶皱构造中岩层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岩层层面凸起的 成波状弯曲,但仍保持其连续性。褶皱构造中岩层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岩层层面凸起的 褶曲称为背斜,凹下的称为向斜。如图 褶曲称为背斜,凹下的称为向斜。如下图:

《煤矿开采学》课件

《煤矿开采学》课件

煤的化学成分与能量分析
分析煤的化学成分和能量含量,探讨如何评估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了解不同煤种的特性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 用。
煤的环境影响与治理
研究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相关治理措施。探索可持续性开采和清洁煤技 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煤矿开采学》PPT课件
煤矿开采学PPT课件探索煤矿开采的全过程,包括煤的形成、采掘方法、选矿、 储存运输、环境影响与治理等内容,旨在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煤矿概述
煤矿概述带你认识煤矿开采的背景和行业重要性,包括煤炭资源分布、市场与发展趋势,以及煤炭行业的机遇 与挑战。
煤的形成与种类
探索煤的形成机制和不同种类,包括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作为能源的潜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煤的采掘方法
介绍煤的采掘方法,从传统的露天采掘到地下开采技术的发展。探讨各种方 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煤的选矿与分选
了解煤的选矿与分选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探索如何提高煤质和提取 有价值的矿物。
煤的储存和运输
讨论煤的储存和运输方式,从煤场管理到铁路和水路运输。了解如何确保煤 炭高效且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采煤概论全套课件

采煤概论全套课件
巷道布置方法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开采方法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巷道布置形 式,如单翼布置、双翼布置、环形布置等。
典型案例分析
01
02
03
案例一
某煤矿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通过优化巷道布置和运输 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
案例二
某金属矿山采用斜井开拓 方式,通过加强支护和排 水措施,确保了安全生产。
案例三
某露天煤矿采用平硐开拓 方式,通过合理规划采场 布局和运输道路,降低了 开采成本。
刨煤机
适用于薄煤层及倾角较小的煤层,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能 耗低等优点。
钻削式采煤机
适用于硬煤层和夹矸的煤层,具有截割力大、破岩能力强等特点。
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
选型原则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生产能力等因素,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的设备。
选型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设备的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 最优选型方案。
气流动通路。
通风原理
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使新鲜空 气沿进风井进入井下,经过用风地 点后,污浊空气沿回风井排出井外。
通风方式
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和混合式三种, 根据矿井地形、地质和开采技术条 件选择。
通风设施类型及作用
通风设施类型
包括风门、风桥、挡风墙、 调节风窗等,用于控制风 流方向和风量。
通风设施作用
多元化发展
煤炭企业将积极拓展非煤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抗风险能 力。
国际化发展
具备实力的煤炭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企业国际化发 展进程。
THANKS
感谢观看
压力显现对矿山生产的影响
包括巷道变形、支架损坏、煤柱压裂、片帮冒顶等。

矿山开采基础知识ppt课件

矿山开采基础知识ppt课件

• 平硐:是具有一端通达地表出口的水平 巷道,巷道一般有3~7‰的坡度,以利 矿车运输和井下排水。
• 竖井:指其轴向与地平面垂直,用于提 升矿石、废石、人员、设备、材料的巷 道。按其提升容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 罐笼井、箕斗井和混合井;按其井口是 否通地表可分为明竖井和盲竖井。
• 斜井:轴向与水平面成一定倾角的巷 道,其功能与竖井相同,斜井内铺设 有运输轨道。根据所采用的提升容器 可分为串车斜井和箕斗斜井;按地表 有无出口可分为明斜井和盲斜井。
五、排土工作
❖将剥离覆盖在矿床上部及其周围 的表土和岩石,并将其运至专设 的场地排弃,在排土场用一定方 式进行堆放岩土的作业,称为排 土工作。
第三节 采矿方法
❖ 一、金属矿床地下采矿方法分类
❖ (一) 阶段和矿块
❖ 在开采矿体时,从井田中每隔一定的距 离掘进与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巷道,将 井田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一个个矿段, 这个矿段称为阶段。上下两个相邻的主 要运输巷道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称为阶段高度。
• (3)切割工作 在已完成采准工程的 矿块里,掘进切割、拉底巷道,辟 漏等,为大规模落矿开辟自由面和 补偿空间,为矿块的放矿创造良好 的条件。
• (4)回采工作 在切割工程完成后的 矿块,直接进行大量采矿工作。回 采工作主要包括落矿、运搬和地压 管理三项作业。
• 落矿是利用凿岩爆破的方法将矿 石从原岩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四、运输工作
❖露天矿运输工作是将采出的矿石运 送到选矿厂、破碎站或贮矿场,同 时把剥离的岩土运送到排土场,并 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人员、设备和 材料运送到工作地点。
❖露天矿主要采用以下五种运输方式, 即自卸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胶带运 输机运输、斜坡箕斗提升运输及联合 运输。上述各种运输方式中,以自卸 汽车运输方式应用最为广泛,它的优 点是机动灵活,爬坡能力强,转弯半 径小,运输组织及道路修筑养护均较 简单,而且又可与其它运输类型配合 组成联合运输系统。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 按大断层、大的褶曲轴、岩浆侵入区和无煤带等划分 井田,这是优先考虑的方法。
2.按煤层赋存形态划分
➢ 为了便于不同矿井划分水平,通常按煤层赋存深浅划 分,即按某一标高划分,有时按煤层的不同产状(如 倾角),结合储量分布划整理分课件井田。
第一节 煤田划分为井田
二、煤田划分为井田
(二) 划分井田境界的方法
分为浅部和深部两部分。一般应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分别建 井,这样可节省初期投资。浅部矿井井型及范围可比深部矿井 小。当需要加大开发强度,必须在浅部、深部同时建井或浅部 已有矿井开发需要在深部另建新井时,应考虑浅部矿井的发展 余地,不使浅部矿井过早报废。 ➢ 总之,要全面规划,处理好浅部与深部矿井、新矿井与老矿井 之间的关系,为矿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好条件。
几个限量煤田组成一个矿区,如六盘水矿区等。
➢ 矿区根据储量、赋存条件、煤炭市场需求量和投资环境等
情况,确定矿区规模、划分井田,规划井田开采方式,规
划矿井或露天矿建顺序,确定矿区附属企业的类别、数目
和生产规模,建设过程等,总称为矿区开发。 整理课件
第一节 煤田划分为井田
二、煤田划分为井田
(一) 划分原则
整理课件
第一节 煤田划分为井田
二、煤田划分为井田
(一) 划分原则
(6) 直(折)线原则 ➢ 井田境界的划分应有利于矿井开采,在不受地质
条件限制时,一般应以直线或折线作为井田边界, 尽量避免曲线,以利于矿井设计和生产管理。
整理课件
第一节 煤田划分为井田
二、煤田划分为井田
(二) 划分井田境界的方法 ➢ 以划分原则为基础,用以下方法划分井田。 1.按地质构造划分
整理课件
第一节 煤田划分为井田
二、煤田划分为井田

煤矿开采基本理论及概念

煤矿开采基本理论及概念
•富量煤田:面积大、储量丰富的煤田。 •煤 田 •限量煤田:面积小、储量少、由一个矿井开采。
PPT文档演模板
煤矿开采基本理论及概念
一、煤田开发的概念
(2)井田 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3)矿区 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称为矿区。
•富量煤田划归一个矿区,如抚顺和平顶山矿区。
二、井田内的划分
• (2)带区式划分 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
带区内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 作面。分带内采煤工作面沿煤层倾斜推进。
PPT文档演模板
•图 带区式划分 •①、②—分带
•J1,J2,J3—阶段; •F1,F2,F3,F4,F5,F6—带区;
1)井田的境界、储量及开采条件与矿井生产能田范围内煤层的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倾斜 方向的水平投影宽度及井田面积。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
利用大断层、大褶曲、无煤带、河流、国家铁路、城镇等作为 井田边界。 4)直(折)线原则 在不受地质条件限制时,一般应以直线或折线作为井田边界
•1—垂直划分; •2—水平划分; •3—煤组划分; •4—以断层为界
•图2-2 人为划分井田境界
煤矿开采基本理论及概念
二、井田内的划分
• 1.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阶段:是在井田范围内平行走向按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 注:每个阶段都必须有独立的运输和通风系统。
开采水平:通常是指布置有井底车场和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承 担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有时简称 为“水平”。或称运输水 平、回风水平等。注:水平用标高来表示。
• (2)水平巷道 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近似平行的巷道称为水平巷道。 平硐:是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作用类似于立井 ,有主平硐、副平硐、排水平硐和通风平硐等。 大巷与平巷:是地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其长轴方向与煤 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水平巷道。常见平巷有运输大巷、回风大巷 、区段平巷、石门等。 石门与煤门:石门是岩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与煤层走向 垂直或斜交的岩石平巷。按服务范围有主石门、采区石门等。

第一篇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篇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1)、小型井:9、15、21、30(万t/a); 2)、中型井:45、60、90(万t/a); 3)、大型井:120、150、180、240(万t/a); 4)、特大型井:300、400、500、600、800、
1000、1200、1500、2000、5000(万t/a)。而 1200、1500、2000、5000(万t/a)的矿井多数为 露天矿井。(转化成Mt/a)
(3)划分为分段
分段:当井田的走向长度比较短时,如达到4000m以下,并且沿走向没有沿倾斜方向的断 层,则沿倾斜方向每隔100m~350m,划分成可以进行开采的单元,每一个单元称为一个 分段;图1-8
3)、采区内的划分
划分为区段:在采区范围内,按一定标高,沿倾斜方向每隔一 定的距离,一般为100m~350m,将采区划分为沿走向的若干个 长条部分,每一个部分称为区段;图1-9。 2、近水平煤层的划分: 1)、划分为盘区 盘区:在近水平煤层中,不能划分为阶段,在大致是煤层的倾斜 方向上,在大约3000 m~4000m的范围内,在中部布置开采水平 大巷(可以有回风大巷),然后在大巷两侧沿大致走向方向,每 隔1000m~4000m,划分成具有相对独立生产系统的单元,每一 个单元称为盘区;(图1-10)(如果沿倾斜方向的距离大于5000 m,可以考虑布置两条大巷) 2)划分为条带:大巷两侧沿大致走向方向,根据地质条件和设备 水平等条件的不同,沿走向每隔100m~350m,划分成可以进行 开采的单元,每一个单元称为条带;(图1-6)
同非近水平煤层的情况一样,每一个分段布置一个工作面,沿走向从井 田的一侧向另一侧推进、采煤,直到井田边界。(图1-13)
4)、盘区内的划分
划分为区段:在盘区范围内,沿大致倾斜方向每隔一定的距离,一般为 150m~350m,将采区划分为沿走向的若干个长条部分,每一个部分称 为区段;(同采区的情况图1-9)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煤田开发的概念 第二节 井田内的划分及开采顺序 第三节 矿井生产的概念 第四节 采煤方法分类
第1页/共70页
第一节 煤田开发的概念
一、煤层赋存特征及影响开采的地质因素 二、矿区开发 三、井田 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井型 五、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
第2页/共70页
一、煤层赋存特征及影响开采的地质因素 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 的含煤系分布区。 煤田中的煤层数目、层间距和赋存特 征各不相同。我国多数煤矿开采的是多煤层 煤田。
盘区就是近水平煤层的采区。
第22页/共70页
盘区(带区)式划分
第23页/共70页
在我国新建的一批高产高效矿井中,一般布置 三条大巷,一条运煤,一条辅助,第三条用于回风, 大巷两侧不再划分采区、盘区或带区,而是直接布 置工作面。
根据煤层倾角条件,井田内的不同区域可分别 划分为采区、盘区或带区。
第24页/共70页
设计生产能力(Mt/a) 神华集团、中煤集团 、同煤集团
10~30 5~10 3~5 3
矿区建设规模和生产服务年限对照表
矿区建设规模 (Mt/a)
>15 10~15 8~10 5~8 3~5 1~3
均衡生产服务年限
/a
90 80 70 70 60 50
第8页/共70页
三、井田 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 矿井: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
第33页/共70页
➢ 回采巷道 回采巷道:是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
的巷道,如区段运输平巷(顺槽)、区段回风平 巷(顺槽)和开切眼。
回采巷道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 面,并进行生产。
第34页/共70页

煤矿开采的基本

煤矿开采的基本

2、井田要有合理的尺寸
矿井储量和开采范围要合理 要保证井田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 小型矿井井田走向 >1 . 5 km 中型矿井井田走向 >4 km 大型矿井井田走向 > 7 km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1)利用大的河流、湖泊、国铁、桥梁等; 2)地质构造:大的断层、褶曲向、背斜轴 线; 3)煤层倾角急剧变化地带; 4)不同煤质和煤种分布规律,分提分运; 5)地形、地物、便于外接国铁; 6)层间距。
倾斜巷道
斜井 —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倾斜巷道 主斜井 用于提升煤炭 副斜井 用于行人、提升矸石、通风
上下山采区
上山采区 — 位于开采水平以上的采区 下山采区 — 位于开采水平以下的采区 上山 — 位于开采水平以上,为本水平或采 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下山 —位于开采水平以下,为本水平或采区 服务的倾斜巷道。
二、人为划分井田的方法
1、 划分:相邻矿井以某垂直面为界, 沿境界线各留井田边界煤柱。
I
×
+0
+
一矿
+
+
+
二 矿
×
+
×
1
+
+
+
- 300 +

+
+
+
+
+ +
×
2
三 矿
- 600
×
近水平煤层垂直划分
m1 m2 m1m 3 m2 m3
+ +
+ +
+
+
+
+
人为划分井田的方法
2、水平划分:以一定标高的煤层底板等高 线为界,并沿此留边界煤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2、水平巷道
水平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近似平行,如平硐、 平巷和石门等。
平硐:是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 作用类似于立井,有主平硐、副平硐、排水平硐和 通风平硐等。
平巷:是地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其长轴 方向与煤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水平巷道。常见平巷有 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区段平巷、石门等。
前进式开采:工作面由背向采区运煤上山或背 向盘区主要运煤巷道方向推进的开 采顺序。
45
带区 后退式开采:分带工作面向运输大巷方向推进的
开采顺序。 前进式开采:分带工作面背向运输大巷方向推进
的开采顺序。
注:前进式与后退式的主要区别是工作面生产期 间回采巷道是预先掘出来还是在推进过程中形成。
46
采区、盘区或带区内工作面开采顺序比较
后退式
1、避免了采掘干扰; 2、便于运输大巷和总回 风巷的维护,维护费用相 对前进式少;
3、大巷漏风相对较少; 4、便于回收大巷煤柱。
矿井建设初期工程量和初 期投资多,矿井投产时间 相对较长。
44
2、采区、盘区或带区内工作面开采顺序 采区或盘区
后退式开采:工作面由采区走向边界向采区运 煤上山或盘区主要运煤巷道方向推 进的开采顺序。
盘区就是近水平煤层的采区。
23
盘区(带区)式划分
24
在我国新建的一批高产高效矿井中,一般布置 三条大巷,一条运煤,一条辅助,第三条用于回风, 大巷两侧不再划分采区、盘区或带区,而是直接布 置工作面。
根据煤层倾角条件,井田内的不同区域可分别 划分为采区、盘区或带区。
25
第三节 矿井生产的概念
一、矿井井巷的基本概念 二、矿井生产系统 三、开采顺序
置采煤工作面的长条,每一个长条称为一个分带。分 带相当于采区内的区段旋转了90 °。
21
注意区分:
22
四、井田直接划分为盘区、带区或分带
在近水平煤层条件下,由于井田沿倾斜的高 差较小,局部范围内煤层的走向又变化较大,井 田很难以一定的标高为界划分为若干阶段,则要 将井田直接划分为盘区、带区或分带。
石门:是岩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与煤层 走向垂直或斜交的岩石平巷。按服务范围有主石门、 采区石门等。
29
3、倾斜巷道
倾斜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与水平面有一定夹 角,如斜井、上山、下山和分带斜巷等。
斜井:是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倾斜巷道, 作用类似于立井,分主斜井和副斜井。
上山:位于开采水平以上,为本水平或采区服 务的倾斜巷道。
与露天开采相比,地下开采要复杂和困难。 当煤层厚度达到一定值,直接出露地表,或其覆 盖层较薄、开采煤层与覆盖层采剥量之比在经济 上有利时,就可以考虑采用露天开采。
12
第二节 井田内的划分及开采顺序
一、井田尺寸 二、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三、阶段内的再划分 四、井田直接划分为盘区、带区或分带
13
一、井田尺寸
4
1、煤层分类:
按煤层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
<8°
缓倾斜煤层
8°~ 25 °
中倾斜煤层
25°~ 45 °
急倾斜煤层
>45°
薄煤层 中厚煤层
厚煤层
按煤层厚度分类 <1.3m
1.3m ~ 3.5m >3.5m
按煤层稳定性分类
稳定煤层
中等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5
2、影响开采的因素
6
二、矿区开发 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中一部分。
后退式 2、生产期间采掘互不影响;
所需回采巷道需预先掘出,巷 道维护工程量相对较大;
3、回采巷道维护容易;
需要时间准备工作面。
4、新风经过实体煤,漏风少。
47
3、阶段间开采顺序 下行开采:先采标高高的阶段,后采标高低
的阶段。 上行开采:先采标高低的阶段,后采标高高
的阶段。
注:阶段间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可以减少建井 初期工程量和资金投入,缩短建井工期,并且有 利于阶段内煤层保持稳定。
31
1、矿井开拓、准备、与回采的概念 按其作用和服务范围不同,可将矿井井巷分为:
32
➢ 开拓巷道 开拓巷道: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
是为全矿井 、一个开采水平或若干采区服务的巷 道,服务年限较长,如主副井、主运输石门、阶 段运输大巷、阶段回风大巷、风井等。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的 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 定基础。
二、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平行走向按一定标高划分 的一部分井田。
注:每个阶段都必须有独立的运输和通风系统。 开采水平:通常指布置有井底车场和阶段运输 大巷、并且承担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有时简称 为“水平”。 注:水平用标高来表示。
15
16
阶段与水平的区别:
17
三、阶段内的再划分
开采顺序
优点
缺点
前进式
所需回采巷道不需预先 掘出,采煤和形成回采巷道 同时进行,减少巷道的掘进 工程量。
1、不能预先探明煤层的赋存 情况;
2、形成和维护回采巷道需要 专门的护巷技术,采煤和 形成回采巷道相互影响;
3、新风要先经过采空区内的 回采巷道进入工作面,容 易漏风。
1、通过掘巷可以预先探明煤 层的赋存情况;
1、矿区煤田构成分类:
煤田构成分类
实例
单一煤田矿区 平顶山矿区、抚顺矿区、徐州矿区等
两个煤田矿区 北票等矿区
多个煤田矿区 六盘水矿区等
部分煤田矿区 神东矿区、松藻矿区、铜川矿区、 韩城矿区等
7
2、矿区煤种分类
矿区煤种分类 焦煤矿区 烟煤矿区
无烟煤矿区 褐煤矿区
矿区数量 重点煤矿28处 重点煤矿24处 重点煤矿11处 重点煤矿5处
通风系统 新风: 乏风:
40
运料排矸系统 运料: 排矸:与运料方向相反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一般与进风风流方向相反
供电系统:
41
三、开采顺序
井田划分后,采区、盘区、或带区间需要按 照一定的顺序开采,煤层间、阶段间和区段间也 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开采。
确定开采顺序应当考虑井巷的初期工程量, 井巷的掘进及维护工程量,开采水平、阶段、采 区、盘区、或带区及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开 采影响关系,采掘干扰程度和灾害防治。
下山:位于开采水平以下,为本水平或采区服 务的倾斜 巷道。
按所在岩层层位分为煤层上下山和岩石上下山; 按用途和作用分为轨道上下山和通风行人上下 山。
30
4、硐室 硐室:有专门用途、在井下开凿和建造的断
面较大且长度较短的空间构筑物,如绞车房、水 泵房、变电所和煤仓等。
二、矿井生产系统
矿井生产系统:由完成特定功能的设施、设备、 构筑物、线路和井巷的总称,由矿井的运煤、通风、 运料、排矸、排水、动力供应、通讯、监测等子系 统组成。
33
➢ 准备巷道 准备巷道:为准备采区、盘区或带区而掘进的
基本巷道。准备巷道是在采区、盘区或带区范围内, 从已开掘好的开拓巷道起,到达区段或分带斜巷的 通路,这些通路在一定时期内为全采区、盘区或带 区服务,或为数个区段或分带服务,如采区上下山、 采区或带区车场、变电所、煤仓等。
准备巷道的作用在于准备新的采区、盘区或带 区,以便构成采区、盘区或带区生产系统。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基建规模和
投资多少,影响到矿井整个生产期间的技术经济面 貌,确定井型和矿井生产能力是矿区总体设计的一 个重要内容。
11
五、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通过由地面向地下开掘井巷采出 煤炭的方法称为地下开采,又称为井工开采。
露天开采:直接从地表揭露并采出煤炭的方 法称为露天开采。
37
➢ 风井方向
38
当两个方向的开拓和准备巷道均已掘通形成通 风回路后,即可自采区上山向采区两翼掘进第一区 段的回采巷道,开切眼完成后即可安装并调试工作 面。
为保证采煤工作面正常接替,在第一区段生产 期间,需要适时地开掘为第二区段生产服务的中部 车场、区段平巷和开切眼。
39
3、生产系统 运煤系统
1、壁式体系采煤方法的一般特点: 1)采煤工作面较长,通常在80-400m; 2)随着采煤工作面推进,顶板暴露面积增
大,矿山压力显现比较强烈;
53
3)采煤工作面两端,一般至少各有一条回采 巷道与之相连,以形成生产系统;
4)采煤工作面可分别用爆破、滚筒式采煤机 或刨煤机破煤、装煤,用支架支护工作空间,用 垮落法或充填法处理采空区。
49
第四节 采煤方法
一、长壁式体系采煤法 二、柱式体系采煤方法
50
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 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按照采煤工艺和矿压控制特点,可以将采煤 方法分为壁式和柱式两大体系。
51
52
一、长壁式体系采煤法 主要标志:工作面的开采长度。一般把长度
在50m以上的采煤工作面称为长壁工作面。
26
一、矿井井巷
27
1、直立巷道 直立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如立井、暗
立井和溜井。 立井: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直立巷道,又
称竖井(按功能分为主立井、副立井、风井、排水井、 充填井等)。
暗立井:不与地面直通的直立巷道,其用途同 立井。
溜井:是一种专门用来由高到低溜放煤炭的暗 立井。其中高度不大、直径较小的溜井成为溜煤眼。
矿区建设规模和生产服务年限对照表
矿区建设规模 (Mt/a)
>15 10~15 8~10 5~8 3~5
均衡生产服务年限
/a
90 80 70 70 60
1~3
50
9
三、井田 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 矿井: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
装备、地面建筑和构筑物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