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ppt课件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1
2 n 1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选用公式 (2)变用公式 (3)知三求二
(1)选用公式 例1 如图,一个堆放铅 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 放1支铅笔,往上每一层 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1支 ,最上面一层放120支. 这个V形架上共放了多少 支铅笔?
(a a ) n 1 n S n 2
n (n 1) S n a1 d n 2
公式说明:
用上述公式1必须具备三个件:n, a1, an , n(n 1)d 但 an a1 (n 1)d 代入公式得: S na 2 公式要求 Sn 必须已知三个条件: (有 n, a1 , d 时比较有用) 总之:两个公式都表明要求 Sn 必须已知 n, a1 , d , an 中三个。 d d S n (a )n 公式二又可化成式子: , 2 2 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教学构思与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上)第三章3.3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分析 四、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 式,是人教版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三节的 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基础上 学习和研究的。是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和解 决一类求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反 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形式,同时蕴 涵丰富的解题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
(方法1)主要是以学生掌握了等差 数列的性质(教材内容始终未出现, 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基础的,起点 比较高,因而方法显得抽象一些,很 多中等偏下的学生一下子或许难以理 解和掌握,而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可能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追问学生:为什么在等差数列中有:
a2 an1 a1 an ,
n(n 1) 公式2 Sn na1 d 2
Biblioteka Baidu
设计意图
(方法2)是以等差数列的定义为 基础,用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 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本质,,是学生 熟悉的背景知识,结合直观的图形, 使大多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记忆 和掌握。
类比梯形面积记忆公式:
a1
n E n B
a1
A
an
C
D
a1
(n 1) d
而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也是教学 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 我采用了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 通过“选用公式”,“知三求二”, “变用公式”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 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三、学法分析
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 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 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 积极思考。学生真正做到了动手、动 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 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
问题1:如图,第1层到第25层一共有多少块瓦?
进而提出有无简单的方法?
3
2
1
2 24 23
25
1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出几何 图形能直观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 理解问题,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 系,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渗透了数 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问题2: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
3 2 1 25 24 23
25
1
Sn a1 (a1 d )
[a1 (n 1)d ]
Sn an (an d )
[an (n 1)d ]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
2Sn n(a1 an )
an a1 (n 1)d
n(a1 an ) 公式1 S n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 推导思想方法,能较熟练应用等 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能力与方法目标: 对公式的探索、发现中,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 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 类比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具体生动的现实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公式的运 用。
2.教学难点: (1)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
(2)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
尝试探究公式的推导思路是教 学的重点。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 启迪学生思维,尝试探究,层层铺 垫,自然过度到学习新知识的情景 之中,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 得公式的推导方法。
即 sn 1 2 3
(n 1) n
解: sn 1
2 3
(n 1) n 2 1
sn n (n 1) (n 2) 2sn (1 n) (1 n)
n
(1 n)
n(n 1) sn 2
问题3: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a1,公差 为d,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Sn= a1 +a2+a3+…+an?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 知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 的大道,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
2.尝试探究学习
这里我主要讲述的是怎样利 用多媒体激励、启发学生思维, 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推导方 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三 个问题:
四、过程分析
1.创设问题情景 2.尝试探究学习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1.创设问题情景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 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 面出廊,金砖铺地,建 筑面积580㎡。屋顶为单 檐四角攒尖,每个屋面 都由一个三角形组成, 以大小相同的黄色琉璃 瓦铺盖而成,共有100层 (如右图),辉煌程度 可见一斑。 如果你是建筑设计师, 你能计算出一个这样三 角形屋面有多少块琉璃 瓦吗?
2 n 1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选用公式 (2)变用公式 (3)知三求二
(1)选用公式 例1 如图,一个堆放铅 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 放1支铅笔,往上每一层 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1支 ,最上面一层放120支. 这个V形架上共放了多少 支铅笔?
(a a ) n 1 n S n 2
n (n 1) S n a1 d n 2
公式说明:
用上述公式1必须具备三个件:n, a1, an , n(n 1)d 但 an a1 (n 1)d 代入公式得: S na 2 公式要求 Sn 必须已知三个条件: (有 n, a1 , d 时比较有用) 总之:两个公式都表明要求 Sn 必须已知 n, a1 , d , an 中三个。 d d S n (a )n 公式二又可化成式子: , 2 2 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教学构思与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上)第三章3.3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分析 四、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 式,是人教版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三节的 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基础上 学习和研究的。是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和解 决一类求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反 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形式,同时蕴 涵丰富的解题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
(方法1)主要是以学生掌握了等差 数列的性质(教材内容始终未出现, 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基础的,起点 比较高,因而方法显得抽象一些,很 多中等偏下的学生一下子或许难以理 解和掌握,而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可能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追问学生:为什么在等差数列中有:
a2 an1 a1 an ,
n(n 1) 公式2 Sn na1 d 2
Biblioteka Baidu
设计意图
(方法2)是以等差数列的定义为 基础,用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 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本质,,是学生 熟悉的背景知识,结合直观的图形, 使大多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记忆 和掌握。
类比梯形面积记忆公式:
a1
n E n B
a1
A
an
C
D
a1
(n 1) d
而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也是教学 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 我采用了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 通过“选用公式”,“知三求二”, “变用公式”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 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三、学法分析
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 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 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 积极思考。学生真正做到了动手、动 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 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
问题1:如图,第1层到第25层一共有多少块瓦?
进而提出有无简单的方法?
3
2
1
2 24 23
25
1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出几何 图形能直观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 理解问题,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 系,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渗透了数 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问题2: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
3 2 1 25 24 23
25
1
Sn a1 (a1 d )
[a1 (n 1)d ]
Sn an (an d )
[an (n 1)d ]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
2Sn n(a1 an )
an a1 (n 1)d
n(a1 an ) 公式1 S n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 推导思想方法,能较熟练应用等 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能力与方法目标: 对公式的探索、发现中,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 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 类比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具体生动的现实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公式的运 用。
2.教学难点: (1)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
(2)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
尝试探究公式的推导思路是教 学的重点。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 启迪学生思维,尝试探究,层层铺 垫,自然过度到学习新知识的情景 之中,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 得公式的推导方法。
即 sn 1 2 3
(n 1) n
解: sn 1
2 3
(n 1) n 2 1
sn n (n 1) (n 2) 2sn (1 n) (1 n)
n
(1 n)
n(n 1) sn 2
问题3: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a1,公差 为d,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Sn= a1 +a2+a3+…+an?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 知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 的大道,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
2.尝试探究学习
这里我主要讲述的是怎样利 用多媒体激励、启发学生思维, 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推导方 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三 个问题:
四、过程分析
1.创设问题情景 2.尝试探究学习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1.创设问题情景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 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 面出廊,金砖铺地,建 筑面积580㎡。屋顶为单 檐四角攒尖,每个屋面 都由一个三角形组成, 以大小相同的黄色琉璃 瓦铺盖而成,共有100层 (如右图),辉煌程度 可见一斑。 如果你是建筑设计师, 你能计算出一个这样三 角形屋面有多少块琉璃 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