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映说明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型选择题指以考查推理能力为主的、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的综合性选择题,其题干的提问项一般是说明、反映、表明或证明等字眼。这类题型具有较强的考查功能,近年来出现频繁,值得探讨。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该题型略作初浅分析,以就正于方家。
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条件型。举例分析如下:
一、充分条件型
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论往往是必然的。
【例一】(2006年天津文综卷)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简析:题支A:大前提:治理最好意味着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治理最好的国家”。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大前提:欧洲属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依据前提,题支A与结论不符合,所以不能入选。
题支B:大前提: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句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结论:所以,伏尔泰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
依据前提无法推出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如果要结论正确,那么它的充分条件至少有两个:
1、欧洲启蒙思想家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
2、伏尔泰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题支C:大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推崇理性的最低要求。
小前提:启蒙思想推崇理性。
结论:所以,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
大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
小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
结论:伏尔泰认为中国人对代理性的态度与启蒙思想最低要求一致。
依据前提,无法推出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假定论题正确,其充分条件至少要包括:
1、启蒙思想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2、儒学主要内容是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
立宪)等。而这些条件题干都不具备,因此题支不符合要求。
题支D:大前提: 高度评价中国文化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的重要表现
小前提: 伏尔泰高度评价中国文化
结论: 伏尔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即中国文化给伏尔泰产生过影响)
大前提:伏尔泰是欧洲启蒙思想家
小前提:中国文化给伏尔泰产生过影响
结论:中国文化给某些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过影响。
所以D正确。
二、不充分条件型
该类型题目提问项通常为说明、表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可能构成某种条件,这种条件往往不是充分条件,结论通常是或然性。这种题型是运用了选择题题型自身特点,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从而使得题干所列前提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能得出预期结论。由于题支所列结论大都是或然性的,因此需要在题支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可能性最强的结论方可入选。该类型选择题需要学生已学知识的积极参与才能顺利解决。
【例二】(2006年广东历史卷)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④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目正确答案为B。
【简析】
题支①:大前提: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是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具体表现
小前提: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
结论:美英废除了某些对华不平等条约(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废除了某些不平等条约)。
依据材料只能得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废除了一些不平等条约,并不能得出正确答案所提供的结论。也就是说题干信息与题支之间并没有构成充分条件。如果“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的结论要确立,其前提还必须补充学生已学知识:抗日战争之前,中国从来没有废除过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中,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成员,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侵略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蒙受了重大牺牲,国际政治地位有很大提高。
题支②:大前提:美英废除了某些对华不平等条约
小前提:某些不平等条约不是全部不平等条约
结论:美英没有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大前提:没有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是不平等的表现
小前提:中国没有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
结论:所以,中国地位和美英是不平等的。
题支②与结论矛盾。
大前提: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可能是中国与美英地位平等的表现
小前提: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
结论:所以,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可能是中国与美英地位平等的表现
显然,该结论亦与题支②的结论不符合。总之,题干所列前提不能推出题支②的结论。题支②是错误结论。
题支③:根据对题支②的分析可知,大前提和小前提不能推出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题支④:
大前提:废除某些不平等条约和以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可能是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