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动作分析详解
工时分析及标准工时测量方法
12/130
1.8 标准工时的用语
名称
定义
例
主体作业
作
业
宽
附属作业
放
准备作业
生理宽放
人
Personal
为
宽 放
疲劳宽放 Fatigue
管
作业宽放
理
宽
放
工厂宽放
Job
特殊宽放
作业目的本身在进行中的作业 (让材料变形)
• 加工,组装,变形,变质,切割
观测每一瞬间并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有效率 的,但在评价的精度上还存在问题
一面把与规则作业时不同的作业因素加以分类, 一面进行测定
在影片上用一般的速度记录并进行分析。通常连 续记录时间约为3分钟
在VTR和影像盘上以每秒30间隔或60间隔的通常 速度记录并分析
终日观测被测对象,并记录工作状态。观测效率 差,难于测定自然状态
跟主体作业以相同的CYCLE发生, 并附属于它的作业 (材料无变形)
每批次发生1回的 准备及整理时间
• 部品的附着、去除等的手工操作 • 机械操作 • 测量,检查
• 作业交替,作业准备,机械及工具的准备 • 作业场所的整理
在作业中出现的生理需求的行为补偿
• 上洗手间,喝水,擦汗等 生理宽放,工厂统一设定
为了恢复由作业环境/条件导致的身体上、精神 上的疲劳而制定的休息、作业速度减慢等延迟补偿
在作业途中不规则地、偶然地发生。由于发生频率 不定而很难包含在正规作业的作业补偿
• 为了恢复的休息 • 为了恢复的作业速度减慢
环境:热,温度,照明,GAS,灰尘,噪音,湿 气
•去除刀具上的铁屑 •细长线的缠成一团, 喷嘴堵塞等 •作业中的紧急联络, 协议
动作研究
12
拉手柄+取针床上驱动部+放PCB 2 板入工装+取周转箱中驱动部+分 16
工艺边+放PCB板入针床
3 焊接3PCS排线入PCB
30
4 PCB板6个位置点706胶
12
由上表可得出 1、PCB板6个位号点胶共需工时12s,平均每个位号点胶所需 工时为2s。改进后PCB板上多了11个位置点胶,可计算出PCB板点706胶 增加工时为22s 2、统计计算PCB涂804胶需工时约10s 3、计算得出 变更后三代一体机部件加工工时=(17*2)-12+10=32s 变更后驱动板部件加工总工时=12+16+30+32=90s 该工序宽放率为15%,标准工时=90+(1+15%)103.5s 标准产能=3600/103.5=35PCS/H
动其姿势,且能利用机 械之最大能力。
细研以上之二十二条原则,即可发现它们其实是下列四基本原则之延伸: (1)两手同时使用。 (2)动作单元力求减少。 (3)动作距离力求缩短。 (4)舒适的工作。
正常作业范围与最大作业范围
案例:装订书籍的操作
装订一本60页的数,共装订250本
改善前: 将书按页码依次排列在长桌上,操作者围绕长桌,每次由右手 取一页交左手持住,重复到60页为止。 问题: 此工作方法单手工作,占地面积大,人极易疲劳。
作最好朝向的动作
无效动素
对作业进行无任何作用的动作,是动素分析中一定要设法取 的动素,也称为第三类动素。共有4种。
保持
:用手或身体的某一部位保护目的物,维持 原状的动作
延迟
:由于机械的自动进给而造成的等待,双手 操作时的某只手的空闲。
标准工时作业测定详解
必须给予“宽放”时间,以恢复疲劳。
(3)程序宽放
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时间。
2021/4/22
21
(4)特别宽放时间
✓ 周期动作宽放时间:如刃磨工具、清洁机器或工厂、周程
检查等发生在一固定间隔或某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时间。
✓ 干扰宽放时间:一人操作多台机器,当在这台机器操作时,
2021/4/22
25
产业别宽放率之参考(日本)
产业别 精密工业 量测仪器
轻电机 轻电机 重电机
汽车 汽车 橡胶 化学工业
代表公司 A B C D E F G I J
生产形态 量产 量产 量产 量产 单件 量产 量产 量产 量产
生理宽放 疲劳宽放 管理宽放
2%~3% 0%~2% 4%~5%
2%~3% 0%~2% 4%~5%
(1)停工时间(t停)——工人在工作班内,因某种原因而 未能从事生产活动而损失的时间。又分为:
① 操作者原因造成的停工(t工停)
② 非操作者原因造成的停工(t停)
(2)非生产时间(t非)—工人在工作班内作了多余的或不 必要的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① 非工人造成的(t非工):管理不善造成
② 工人造成的(t工) :由于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和技术不熟 练而造成的时间消耗,如废品工时,返修工时等。
2021/4/22
16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
区别:
标准时间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的操作方法 进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它对应于某一标准作业只有一 个唯一的量值。
工时定额的侧重点是“规定一个额度”,所以即使同一作业, 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值。 如“现行定 额” 、“计划定额” 、“目标定额”等。
预定时间标准法基本概念与动作分析
预定时间标准法基本概念与动作分析预定时间标准法(Standard Time and Method Analysis,简称STM分析)是一种工作方法研究和工时定额计算的科学管理工具。
它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测定,来确定一个标准的工作时间,并以此为基础来评估工作效率和提出改善措施。
在STM分析中,主要有三个基本概念,即作业、操作和动作。
作业是指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所需要的一系列操作的总称。
操作是指作业中的基本工作要素,例如拧螺丝、搬运物品等。
而动作则是指操作时所需要进行的各种运动,如手指的移动、身体的转动等。
通过对作业进行分解,再对操作和动作进行细分,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工作的具体过程和每个环节的时间要求。
在进行STM分析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作业: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要求,选择一项具体的作业进行分析。
作业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并且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出现。
2.分解作业:将选定的作业分解成一系列的操作和动作。
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尽量详细地描述每个操作的具体要求和动作的运动方式。
3.测定时间: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记录每个操作和动作所需的时间。
在测定时间时,应尽量消除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例如疲劳、紧张等。
4.计算工时:根据测定的时间数据,计算每个操作和动作的工时。
工时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直接加和法、标准时间法等。
5.评估工作效率: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评估工作效率的高低。
如果实际工时大于标准工时,说明工作效率较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通过STM分析,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和效果: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详细分析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2.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通过计算标准工时,建立合理的工时定额,为工资计算、工作安排等提供依据。
3.优化工作流程:通过研究工作过程,发现并改进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效益。
4.培养员工技能:通过对操作和动作的具体分析,可以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标准工时
动作要素常用的是方法:一是:经验方法;二是:秒表测时法三是:MOD分析法:四是:作业标准法;由于公司之前所用的排拉表及SOP较粗略,而多次现场用秒表法测时因得不到员工的正确认识,无法真实顺利进行,故在此仅以MOD法作详细说明。
MOD法是以操作的基本动素为基础的分析,加以科学计算得出的标准工时。
换算单位:1MOD=0.129s,在具体场合可以适当放大。
基本动作1 手的动作M1 3 小臂的动作M3 5 伸直的臂的动作M52 手腕的动作M2 4 大臂的动作M4终结动作1 触摸抓取G0用手推工件,用手/手指取接触目的手的动作,没有抓取意图。
2 简单抓取G1在自然放松状态下用手/手指抓取工件,被抓物件附近有障碍物。
3 复杂抓取G3需要注意力,在抓取时有迟疑,或周围有障碍物,或物体小而滑不易抓取。
4 简单放置P0把抓着的物体移到目的地直接放下,没有范围要求,也没有其他要求。
5 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2需要用眼睛判断以决定物体的放置。
6 需要注意力的复杂放置P5将物体放置在规定位置,或进行配合动作,从始至终都需要眼看着其精确位置。
反射动作不是每次都需要注意力,或保持特别注意力的反复出现的动作。
反射动作时间为1/2MOD,手的为1MOD,小臂的为2MOD,大臂的为3MOD。
其他动作1 脚踏动作F32 步行动作W53 身体弯曲动作B17 从站立、蹲下,单膝触地,回复到原状的一个周期的动作。
4 站起业再坐下的动作S30 坐在椅子上站起来,再坐下的动作,包括推、拉座椅的动作。
5 重量因素L0:≦2KG L1:2~6KG 2×L1:6~10KG以后每增加4KG,其时间值增加1MOD。
单手负重有效重量等于实际重量,双手负重有效重量等于实际生理的1/2。
6 目视动作E2 为了看清物件而调整焦距或移动视线的独立动作。
所谓独立动作就是做这个动作时其他动作都停止。
7 矫正动作R2 抓取零件或工具、或将其回转、或改变方向的动作。
标准工时测量方法
标准工时测量方法标准工时测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工时测量方法,旨在确定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员工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的确定对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测量步骤。
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测量,以确定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是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熟练工人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法和工艺规程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标准时间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人的技能水平等。
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任务分解:将待测量的工作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动作和操作。
任务分解的目的是为了将复杂的工作任务分解为独立的、具体的操作,便于测量和分析。
2. 动作分析:对每个具体的动作进行分析,确定关键的动作要素和动作要求。
动作要素包括动作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动作的频率、动作的强度等;动作要求包括动作的标准动作序列、动作的标准动作时间和动作的标准要求。
3. 动作测量: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对每个动作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可以是直接观察法、时间测量法等;测量工具可以是定时器、计数器等。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标准时间计算: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个动作的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计算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直接显示法、求均值法、时间加权平均法等。
计算过程需要考虑每个动作的权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5. 标准时间验证: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验证过程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
6. 标准时间更新: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不断改进的需要,对标准时间进行更新和调整。
标准时间的更新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和经验进行,以保证标准时间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客观地确定工作任务的标准时间,为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标准工时的测量还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改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动作及时间分析
4 调整角度 5 拆分 6使用
7 组合 10 寻找
8 松手 9 检查 11 发现 12 选择
13 考虑
14 准备
15 抓住
16 不可避免的推迟
17 可以避免的推迟
18 休息
动作分析
五、作业人员工序分析法的顺序
1.决定分析的目的; 2.选择作业熟练的标准作业人员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 3.决定将要分析的作业范围; 4.对该作业进行仔细观察; 5.准备分析专用纸,并记录作业人员的作业; 6.决定分析详略程度; 7.绘制作业人员工序分析图; 8.研究改善方案,绘制分析图; 9.如果改善方案得到认可,就要根据方案进行改善,对方案 进行验证。
动作改善的目标和顺序
二、动作经济原则 9.手指分别工作时,各指负荷应按其本能予以分配;手柄的
设计,应尽可能增大与手的接触面;机器上的杠杆、手 轮的位置,尽可能使工作者少变动姿势; *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习惯用右手,认为右手比左手不易疲 劳、且更灵巧。 * 手的接触面积越大,每个单位面积上受力就越小,这就是 为什么凡以手操作的手柄、手轮的接触面多是呈曲线的 原因。 * 机器上的操作杆及手轮的位置,应能使操作者少变动姿势。 设计时应使操作者伸手可及地完成所需动作,使操作方 便省力、不至发生弯腰、转身、走动甚至爬高等动作。
三、动作改善的顺序
4、拟定改善方案 问题的真因找到之后,就应该拟定改善方案,以消除产生问题的原因使问题 不再复发。对于动作改善,可以参考动作改善ECRS四原则帮助拟定改善方案。 动作改善四原则
序号
改善原则
目的
事例
1
排除 Eliminate
一 排除浪费 二 排除不必要的作业
①合理布置,减少搬运。 ②取消不必要的外观检查。
2.服装标准工时分析及应用
说明
甲
40%
2分钟
1. 利用标准工时评估效率,建
乙 丙
50% 80%
2.5分钟 4分钟
5分钟
立犯人技能库;
2. 依犯人技能度,合理分配工 序及时间,都在同一时间
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0%
5分钟
(节奏时间)完成。
工价
时间就是工分,但只有“有效工时”才是工分!
1、合理设定工序等级:依难易程度,将工序设定为1、2、3、4等级别; 2、合理设定各工序等级的标准工时工分;
2. 件数×单件GSD标准工时=标准 工时产出
2、财务计算出月度、季度、年度各项总成本,然后统一除以GSD标准工 时总产出,得出每个GSD单位时间的各项成本基数。
项目
成本 (元)
直接人工 150000
间接人工 50000
管理人工 20000
总GSD标准工 成本 时产出(h) /GSD
14.28/h
10504
产量
人 数
每日上班 每日总工 时间(h) 作时间(h)
目标生 产效率
每日有 效工时
(h)
推算每日平均目标产量 GSD标准工时/件 日均目标产量
2h
20
10
200
70% 140
1h
0.5h
70件 140件 280件
1、“人数”和“每日上班时间”是确定的,“目标生产效率”是基于标准工时计算出来的经 验值,只是稍加上调得出的,也就是说,该班组的产能也就是有效工时是基本固定的;
20人×10小时/天
×100%
= —12—0小—时—— 200小时
×100%
= 60%
采用一致的方法,精确计 算每名犯人、每个班组 、每个监区、每个款式 的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MOD法
MODAPTS基本体系和记号
MODAPTS的时间值是根据身体部位表现出动作时间的差异,它分 为移动动作、结束动作、结合动作(其他动作),是以21个动作和8个 时间值构成。
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 胳膊的基本动作
反射性动作
边看边抓 的动作
P13
终结动作
联 想 移 动 制 造 部 工 程 处 IE 组
现 场 的 动 作
MODAPTS
21种 8个
MTM
37种 31个
WF
139种
IE 改 善 知 识 培 训 系 列 教 材
MODAPTS的特点
1) 把手指的动弹作为一个单位,其他动作是以手 指动作的整数倍来表示。 2) 把使用的身体部位用21个记号来分类。 3) 时间单位以MOD表示。 *1 MOD = 0.129秒 = 0.00215分(经济速度时) 4) 记号和时间值是一致的。 5) 使用很容易使用的基本图。 6) 因为是数字式的记号,也可以用汉字来表示。 7) 时间分析时只需要分析用纸。 8) 使用程度高。 9) 易活用于作业改善活动。 10)和最初时间值同样的数字表示。 11) 动作分析及ST的算出简单。
联 想 移 动 制 造 部 工 程 处 IE 组
IE 改 善 知 识 培 训 系 列 教 材
MODAPTS的特点
易懂、易学、易记
P10
基本动作只有21种; 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 可以调整MOD值。
联 想 移 动 制 造 部 工 程 处 IE 组
PTS名称
基本动作及附加因素 不同的时间值数字个数
H.B. Maynard G.J. Stegemerten Schwab
模特法(MOD)
Motion time analysis Work factor Method time measure mod
标准工时之MOD法
标准工时之MOD法标准时间=正常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百分数)=正常时间×(1+宽放率);宽放率= ×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宽放率可根据经验确定,一般选0.1~0.3范围内,其中:管理宽放率一般取3%~10%;疲劳宽放率一般取5%~20%;生理宽放率一般取2%~5%。
对于动作比较简单、劳动疲劳强度小的工序,宽放适当减小。
操作复杂、容易产生疲劳或者工作环境恶劣的可适当增加宽放。
正常时间一般采用模特法(MOD法)来确定;MOD法动作分析方法以及实例分析:(1)移动动作M(5个) 移动动作为手指的动作M1、手腕的动作M2、前臂动作M3、上臂动作M4及伸直手臂的动作M5。
(2)终结动作(6个) 指移动动作(即移动手指一手臂)的终结动作。
移动手或手臂,不是去拿物件就是放置物件,所以终结动作由抓握(G)和放置动作(P)两种动作组成。
1)抓握动作(G) 根据其动作的特点分为:①接触G0;②简单地抓G1;③复杂地抓G3(注)。
2)放置动作(P) 根据放置的特点又分为:①简单放置P0;②较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2(注);③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 5(注)。
(3)其它动作(11种) 其它动作共分为:1)下肢动作又分为:①足踏动作F3;②走步动作W5。
2)重量因素L1 考虑重量对时间值的影响。
3)其它动作又分为:①目视动作E2(独);②校正R2(独);③单纯地判断和反应动作D3(独);④按下动作A4(独);⑤旋转动作C4;⑥弯体动作B17(往);⑦坐下起身动作S30。
4.模特法的动作分析(1)基本动作——上肢动作1)移动动作(M) 移动动作包括5种,分别以手指、手和手臂进行作业来区分。
①手指动作M1 表示用手指的第三个关节前的部分进行的动作,每动作一次时间值为1MO D,相当于手指移动了2.5cm的距离。
②手的动作M2 用腕关节以前的部分进行的动作,当然也包括了手指的动作,每进行一次为2MOD,相当于动作距离为5cm左右。
精益管理之作业动作分析
图 3 双手同时作业
要达到双手同时作业,夹具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见图 3(右) 为被夹具牢固固定的工件,将工件固定在夹具上,原本持住工件的左手 就可以被解放出来,参与零部件的装配。以产品主体与盖子粘在一起这 项简单作业为例。
2.动作经济管理
动作经济管理,就是依据动作经济原则,制定标准动作。通过这种 管理,让作业人员可以简单地做到标准动作,即用低的疲劳程度、少的 动作时间完成预定动作。
(1)保持动作的有效性 作业中要保持动作的有效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要注意,保持动 作的有效性需要在体力恢复之后才能实现。 ①计算用力水平与持续时间。 作业中需要用力时,尽量使力气维持在肌肉最大负荷的15%以下。 用力水平与持续时间见图 1。
吉尔布雷斯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动作的浪费。”生 产活动实际上是由人和机械设备对零部件或材料进行的加工或检验组成 的,而所有的加工或检验又都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所组成。
这些动作的快与慢、多与少、是否有效,就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的 高低。运用动作经济原则可以协助管理人员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前提 下,更省力、快捷地工作,进而不断消除动作浪费。动作经济原则,见 表 1。
图 1 用力水平与持续时间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操作所需要的体力来确定员工所需的持续时间,
以保证其动作的有效性。 ②选择适合作业的操作者。 根据作业的性质来选择操作者的适合人群,如操作者的年龄、性别
等。女性肌肉的力量是男性的35%~85%;一般地,对于习惯右手的人 来说,左手的力量是右手的90%。在设计工具时,为了保证工作的有效 性,就要充分地考虑人体的力量因素。人体的肌力与年龄的关系,见图
标准工时与动作研究
4.3.5.1. 4.3.5.2. 4.3.5.3. 4.3.5.4. 4.3.5.5. 4.3.5.6.
軀幹動作----臂部為移動的軸心; 軀幹動作----膝蓋為移動的軸心; 腿部動作----前進或后退,旁移; 膝部動作; 足踝動作; 聯合動作
將以上五級動作加以比較, 動作級次越 低, 所需時間越短, 所消耗體力越小; 動作級 次越高, 所耗的時間體力均越大. 因此, 務須 盡量利用較低級的動作, 以縮短動作距離; 其 次, 注意兩手的作業範圍:
2. 測量之前工序分析
2.1 工序分析 對要測定標準時間的工序進行分析, 檢查操作方法是否標準,零件擺 放是否標準, 否則設法加以改善, 才可進行測定. 1) 員工操作時要雙手同時協調操作; 2) 要合理分配機器和人的操作時間(機器工作時間也就是人的工 作 時間); 3) 員工雙手不可交叉運作(上下動作要協調); 4) 取消員工的無價值動作; 5) 員工在操作中物流要順暢使員工盡量不要尋找, 不要攀登, 不 要猶豫 不決; 6) 努力程度:動作與動作之間的節奏要順暢(需要管理); 7) 熟練程度:對工序技巧的掌握和了解;
工作慢且明顯地浪費時間
6. 放寬時間
6.1 放寬因素 A. 個人的需要,如去廁所等,占3% B. 疲勞:寬放時間以考慮工作一段長時間而產生的疲勞,占3% C. 停頓:日常工作中有不可避免的停頓,例如聽線長作指示等,占3% 6.2 目前一天放寬時間: U系列:11”x0.098x3000=3234”=53.9(分鐘)/10H S系列:8”x0.098x4000=3/36”=52.2(分鐘)/10H 標準工時=測量時間x(1+評估系數)x放寬系數
4.1. 動作經濟第一基本原則: 兩手同時使用. 兩手同時使用的目的在於避免單手負荷過多, 而另一 只手卻空閑浪費. 兩手同時使用時, 如取對稱或反向的路 徑, 在感覺上較為自然而和諧, 並能配合人體構造, 而減 輕疲勞.至於須長久持住的工件, 須盡量使用夾具; 而簡易 並須用力的操作, 則設法使用足踏工具, 以便使兩手有足 夠的時間可利用. 4.2. 動作經濟第二基本原則: 動作單元力求減少. 欲求動作單元的減少, 當然須刪除不必要的動作, 並 設法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動素結合而得到同一目的; 同 理, 兩種以上的工具也可設法加以合并.
标准工时讲解
第二章
订定标准工时的应有基础理念
一、标准工时的意义
(在一定的“科学化”条件下订定): A、一定的作业环境条件
例如:气温/湿度/人体工学状况 应在合理合宜条件下 (否则要改用“宽放”调整之)
B、一定的作业方法 至少是现今仍属“较合理”的操作标准 例如:加工机台速度/温度/压力/刀具工具
C、胜任而熟习的作业者 至少是“会做”,而不是“摸索”中的新进人员 身体善的“胜任”水准 (例如:四肢健全度、重量负荷能力……)
2、大日程计划量与生产批设定
产品 周次 1 2 3 4 5 6
A111 计划 300 400 400 200 500 0 量
生产 数量: 批号 700
第一 周
B222 计划 量
数量:
600 第三 周
生产 批号
3、简单分析MPS基本格式
生产 时段 21前 21后 22前 22后 23前 23后 批号 产品
标准工时讲解
第一章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向
一、标准工时在工厂管理的工具性 角色
1、多项“计划”作业的核算工具
生管排程 工作负荷量 人工成本基准
2、多项“查核”工作的基准
员工效率 人力编成/设备配置编成 生产线/设备绩效 损失分析
3、其他
方法比较与工作改善
二、标准工时之应用范围
1、生产管理方面
A、生产排程
提示营业部门有关生产线负荷状况,作营业人 员接单与营销活动参考
粗略产能负荷管理基本格式
生产线:___产品群___月份___
周次
出勤日数
一 二三四 五
日产能基准 (可用人机工 时)
周产能 (产量/工时) 排程约当产量 (总负荷工时)
负荷率
标准工时制定与动作研究
努力系数
超佳 A1 +0.13 A2 +0.12 B1 +0.10 优 B2 +0.08 C1 +0.05 良 C2 +0.02 D 0.00 平均 E1 -0.04 可 E2 -0.08 F1 -0.12 欠佳 F2 -0.17 努力系数
工作环境系数
A B C D E F
一致性系数
超佳 优 良 平均 可 欠佳
生产培训之工时制定与动作研究
主 讲:* * *
改
善
永
无
止
境!没
有
最
好
的,只
有
更
好
的!
目录
1.标准工时应用 2 .时间研究的方法 3 .标准工时概述 4 .评比系数的确定 5 .宽放时间的确定 6 .工时维护 7 .动作经济原则
课程内容
改
善
永
无
止
境!没
有
最
好
的,只
有
更
好
的!
一、标准工时应用
生产计划排程 制定标准产能的基础 成本核算\部门的考核 工作绩效评估及奖金計算 人员及负荷計算 掌握和分析流水线的平衡率 业务对外报价提供条件 分析生产效率提供依据
双手同时作业
改善实例
改
善
永
无
止
境!没
有
最
好
的,只
有
更
好
的!
缩短动作的距离
改
善
永
无
止
境!没
有
最
好
的,只
有
更
好
的!
轻松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类动素不进 行任何工作, 是一定要设法 取消的动素
休息
2018/11/22
10
17种动素之间的关系
消耗性动素 —应尽可能 取消 辅助性动素— 愈少愈好
常用动素—改善对象
核心动素
台湾的周道教授将动素用4个同心圆表示如上:
2018/11/22
11
动作程序图
动作程序图是为进行动作分析,对动素进行 描述和记录操作者的各动作情况的图表。 分为:单手动作程序图和双手动作程序图。
2018/11/22
2
动作和动素
(1) 动作 动作是对操作的进一步细分,是为了实现一定的 目的,人体的某活动部位所进行的一次作业活动。 (2) 动素 动作的基本要素,是人体活动部位的一次活动。
2018/11/22
3
2.目的
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或浪费工作或浪费现象, 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 作时间标准做技术准备。
15
分析要点
#
#
1、第二三类动 作要素有哪些?
2、移动距离如 何减短?
U
伸手至成品箱 放手
2018/11/22
三、动作经济原则
1.四项基本原则
减少动作数量 双手同时进行动作 缩短动作移动距离 使动作保持轻松自然的节奏
2018/11/22
16
美国巴恩斯
22动作经济原则
关于人体之运用 关于操作场所布置 关于工具设备
2018/11/22
7
第一类:有效动素(9个)
伸手 握取 移物 定位
装配
拆卸 使用 放开 检查
2018/11/22
分析、改善的重 点是如何缩短其 持续时间
8
第二类:辅助动素(5个)
寻找
发现
选择 计划
除了非用不可 者外,应尽量 取消此类动素
预置
2018/11/22
9
第三类:无效动素(4个)
拿住 不可避免的 延迟 可以避免的 延迟
2018/11/22
19
工作场所布置原则
(9)工具物料应放在固定位置
(10)运用各种方法使物料自动到达工作者身边 (11)尽量利用“坠落”的方法 (12)工具、物料应按最佳次序排列 (13)照明应适当,使视觉满意、舒适
(14)工作台和坐椅的高度,保证工作者坐适宜
(15)工作椅的式样及高度,应使工作者持良好姿势
第七章 动作分析
动素分析 动作经济原则
2018/11/22
1
一、动作分析概述
1.含义
以操作或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作内容进行详细 的观察和记录,并将动作进一步分解为动素,研究动 作的最佳组合,确定最合理有效的动作和操作,降低 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或方法)。
重复性的工作周期较短的手工作业
(8)轻松自然的动作节奏(节拍)
2018/11/22
18
人体动作等级
A、手指动作~级次最低,速度最快。 B、手指及手腕动作~上臂及下臂保持不动,手 指及手腕移支。 C、手指、手腕及前臂动作~限制在肘部动作, 肘以上不动,此通常视为最有效,不致引起疲 劳之动作。 D、手指、手腕、前臂及上臂动作。 E、手指、手腕、前臂及躯干之动作最耗体力, 亦最慢。
动作经济原则应用(4)
2)连续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
2018/11/22
27
动作经济原则应用(5)
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及工作者前面近出、并依最佳 的工作顺序排列
↓ ↓
5 6 7 8
# U
将开瓶器套在瓶盖上 用开瓶器打开瓶盖 手回归原处 6、由于使用 不需拆卸的开 瓶器,故只使 用一个动素
↓
手回归原处
13
剃须刀装配动作要素分析
描述各种动作要素 区分第二三类动作 要素
提出改善方向
2018/11/22
14
剃须刀装配动作要素分析
左手 抓取下盖 移至装配点 持住 装配 持住 动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右手 抓上盖 移至下盖处 预定位 装配 伸手至螺丝 抓取 移至上盖处 定位 伸手至螺丝刀 抓住 移至装配点 使用 放手 等待 伸手至上盖箱
要能做到使操作者极少变
动作经济原则的基本思想:
以尽可能减少工人的疲劳、能发挥工人 最高效率为准则制定操作方法,再配备有 效的加工工具、机械设备和合理的工作地 布置。
2018/11/22
22
物品和桌台摆放要便于工作, 随手可取,这样可以大大节 省时间。
2018/11/22
23
动作经济原则应用(1)
1、双手的动作应同时而对称
2018/11/22
24
动作经济原则应用(2)
2、人体的动作应以尽量应用最低等级而得到 满意结果为妥
2018/11/22
25
动作经济原则应用(3)
3、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能
1)工作物运动时,自然产生动能
2018/11/22
26
2018/11/22
12
左 手
伸手到酒瓶处,选择啤酒 拿起啤酒瓶 移动啤酒瓶到身前 拿住啤酒瓶 拿住啤酒瓶 拿住啤酒瓶 放开啤酒瓶 手回归原处
2018/11/22
动 素
1 2 3 4
右 手
拿起开瓶器等待
分析要点
1、若什么啤 酒都可以的 话,则取消 选择动作
↓
拿起开瓶器等待 移动开瓶器 移动开瓶器
2018/11/22
4
3.动作分析方法
沙布利克分析
目视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方法 动素分析 影片分析
2018/11/22
5
二、动素分析
动素符号 动素程序图
2018/11/22
6
动素的分类及其符号
18种动素可分为3类: 第一类为有效动素,共9种。 第二类为辅助动素,共5种。 第二类为无效动素,共4种。
2018/11/22
17
身体使用原则
(1)双手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2)除规定的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空闲 (3)双臂的动作应对称、反向并同时动作 (4)手的动作应以最低等级而又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5)尽量利用物体的惯性、重力等,如需用体力加以阻 止时,应将其减至最小程度 (6)变急剧转换方向为连续曲线运动 (7)弹道式的运动路线,比受限制、受控制的运动轻快
2018/11/22
20
工具设备的设计原则
(17)尽量解除手的动作,用夹具或脚踏工具代替
(18)可能时,应将两种以上的工具合成一种多功能的工具 (19)工具、物料尽可能预先放在规定的位置 (20)每个手指都进行特定的动作时,应按固有的能力分工 (21)设计手柄时应使之与手的接触面尽量大
(22)机器上的杠杆、手轮及其它操作的位置和机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