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的特点与格式(基本要求)
【一是字数要相等。】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 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 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 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 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 是可以的。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 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 起中国人民。
【一是字数要相等。】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 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 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 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 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 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 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 “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 为偏正结构。
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皆草木类; “已”、“然”皆虚字;“半”、“一”皆 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 “休”、“不”皆虚字;“纵”、“相”皆 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全联 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六是内容相关。】
二是分咏物诗格。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 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 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
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或者“人参貂皮鹿茸,莫非东北珍宝”。
但若对“唐诗宋词元曲,莫非祖国文化”就让人觉得别扭和生硬。
我们学过的对联都是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从语法上来要求的,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与“梅花”是名词,“锋”与“香”是形容词,“自”与“从”是介词,“磨砺”与“苦寒”是名词,“出”与“来”是动词。
3、节奏相应,平仄和谐一副对联中,上联一共有几个音节的停顿读法,下联也必须对应。
上下联还要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径”读仄声,“舟”读平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读仄声,“流”读平声。
对联的节奏相应,平仄和谐,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二、内容上的要求语意相关应该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好像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是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两美合一,是环肥燕瘦般地和谐统一在一个意境中。
我们看下面的两副“对联”。
①反对侵略/学习下棋②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从对联的形式要求来看,词性、句式似乎都无可挑剔,平仄亦合,可是上下联意思毫无关联。
这样的“对联”,只能算是“对句”。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要求彼此相关,不能毫无联系。
通常有三种类型:1、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如上文中的对联。
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
”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
对联,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是一种具有汉字特色的文学形式。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三部分,上下联要求字数相同,意义相对,横批则是对上下联的总结或概括。
对联通常用于春节、婚庆等喜庆场合,以表达美好祝愿和寓意。
2. 掌握对仗的技巧: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包括平仄、词性、语义等方面的对仗。
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一般要求上联和下联的平仄相对;词性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语义要求上下联的意义相互呼应,形成对比或补充。
3. 运用修辞手法: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
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对联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4. 注意字句的选择:对联的字句要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在选字时要注意避免重复、生僻、俗气的词语,力求用词准确、生动。
5. 保持整体和谐:对联的整体要求和谐统一,上下联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横批要与上下联相得益彰。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主题,使对联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6. 勤加练习:写对联需要一定的功底和技巧,多读多写是提高对联水平的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不断积累经验。
7. 保持创新:虽然对联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但创作过程中要保持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力求新颖独特。
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题材入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本人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
如:觉行圆满;功德庄严。
(正对)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反对)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
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
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
如: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常用无情对)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常用无情对)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如何撰写对联?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如果你想自己撰写一副春联,表达自己心中所愿,贴在门上,那将会是别有一番趣味吧。
春联,是人们过年时贴在门上的对联,用来抒发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愿望。
它是对联的一种,必然要遵循对联的一些基本规律。
那么,如何撰写对联,撰写对联又有什么要求和禁忌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朋友们参考一二。
撰写对联的基本要求01 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
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但是,并不是把两个字数相等的句子放在一块就能称之为对联。
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字数相等,那是广告,不是对联。
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字数相等,且很出名,但那是诗、绝句,也不是对联。
02 词性相同上下联中对应位置的词性要相同。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上下联中每种词性都要一一对应。
例如:有一副对联流传很广,“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这副对联中的“别其”对“正报”是有毛病的,“其”是代词,“报”是动词,怎么能相对呢?如果把“别其”改成“别具”,就能和“正报”相对了,而且词意也不差,那就是“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03 句法相似上下联在结构上要相互呼应,并列对并列,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叠字对叠字等。
04 平仄相对上下联两个相对的字,不能都是平声,也不能都是仄声,而应是一个为平声,另一个为仄声,构成语言的音乐美。
什么是平仄? 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而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为什么要用平仄?有了平仄,句子读起来才会有波折起伏,朗朗上口,有一种音律的美感在其中。
古人的平仄不对? 例如:李白《谢公亭》中有“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这句乍一看,平仄不对,“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入声字,即“竹”字,在古代入声有点像现在的去声,且更加短促有力。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
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
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
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
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
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
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
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
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
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
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
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六禁忌对联基本格的六要素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
(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
一、字数相等字数相等,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不论上下联各有多少个字。
否则,就不能算是一副对联。
(不举例了)二、词类相当(又称词性相当)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
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
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
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
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
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
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
关于对联的基本格律
关于对联的基本格律借此机会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些对联格律的基本常识,以期对同学们评选征联有所帮助。
对联是⼀种讲究格律的⽂学形式,基本格律如下:⼀、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上下联中相对的每组词或短句的字数相等。
⼆、仄起平收。
上联最后⼀字为仄声字,下联最后⼀字为平声字。
三、平仄相对。
上下联中相对的词组或短句的最后⼀个字要平仄相对,即上联的字是平声,下联就应是仄声,或相反。
四、词性相当。
上下联中相对应的词或词组要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以此类推。
五、内容相联。
上⾯四点讲的都是“对”,最后⼀点还要做到上下两联的内容要有关联,才可称为“联”(特殊情况例外)。
同学们遵照上述基本格律写出来的对联就能成为⼀副宽联,若作⼗分⼯整的对联,我们的⽔平很难达到。
特别是23——25字这样字数较多的对联,要做到完全⼯整对同学们来说更是⾮常困难。
各班同学为聚会所作的这15副对联,在“字数相等”、“ 仄起平收”、“ 内容相联”这三点上都做得⽐较好,差别主要是在上下联的“平仄相对”、“词性相当”这两点上。
⼤家评选时在整体内容符合征联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侧重从这两条上着眼推选出相对⼯整的⾃⼰喜欢的⼀副对联。
这样我们就既能够通过评选提⾼⾃⼰的鉴赏⽔平,⼜能评选出相对符合基本格律要求的对联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
谢谢同学们以各种形式对毕业50周年年级聚会的关注和⽀持。
年级聚会组委会2018.5.15.毕业50周年年级聚会征联第1副:别母校⼯农兵学商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可对天与地聚国宾琴棋书画唱展才露华载舞载歌真情永注国和家第2副:古稀重逢母校握⼿相拥问候祝福合影视频留同窗百年情谊皓⾸再聚国宾诵诗展画欢歌热舞⾹茶美酒愿学友⼀世安康聚⼀中情谊笑少年风华忆为国奔忙说不尽五⼗春呕⼼沥⾎会⼋⽅思念赞⽼友潇洒祝平安健康道不完⼣阳红绚丽绵长第4副阔别正年少不负春光江湖虽远思报国半世拼搏⽆愧天地重逢近古稀望穿秋⽔晚霞更红常怀旧⼀⽣勤勉有益⼈民第5副⽴壮志四⼗年改⾰弄潮⽆论尊卑贵贱终归沧海⼀滴⽔念初⼼五⼗载重返校园不管苦乐穷富畅叙寒窗⼏多情第6副暮回⾸五⼗春秋飞燕望归巢定睛看故园新颜年少⽩头⽼浊泪崩杯觥交错相拥皆问侯相逢喜过眼云烟嗟叹聚时少第7副年年岁岁花相似⾛过五⼗年时光易逝⽅觉弹指⼀挥间岁岁年年⼈不同银发沧桑⾄岁⽉催⼈品味⼈⽣到百年第8副似箭时光五⼗载朴实不华价值追求映初⼼⼀腔情愫歌依旧如梭岁⽉古稀年⼈⽣⽆悔功名利禄抛天外两鬓沧桑梦乃留第9副束发结缘名庠问道树⼀⽣宏愿难别离同窗短芳华刹那霜鬓怀旧母校⾔欢倾半世沧桑贺重聚醇酒浓砚谊绵长第10副太⾏⼭前登新榜数载求学感慨情怀似梦临别湧满腔热⾎滹沱河畔回旧园半⽣奋⽃细数往事如歌再聚披⼀肩风尘第11副五⼗载岁⽉如歌难忘同学情刻⾻铭⼼得失随缘今笑対古稀年沧海桑⽥延续同学情源源流长真诚似海天地宽遐想同学当年壮志凌云泼墨绘雄图⼀腔情愫修⾝报国;迩瞅窗友现在逍遥⾃得传卮品佳酿两鬓沧桑戚谢欢招。
对联的十个基本知识
对联的十个基本知识对联呀,那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呢!这里有十个基本知识,咱可得好好唠唠。
其一,对联得对仗工整呀!就像两个人站在一起,得相互匹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才有那味儿。
你想想,要是上联说“红花”,下联来个“绿叶”,多和谐呀,要是来个“蓝球”,那可就不伦不类啦,对吧?其二,平仄得协调。
这就好比音乐的节奏,平平仄仄平平仄,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味。
要是平仄乱七八糟,那读起来得多别扭呀,就像唱歌跑调一样。
其三,字数得相等呀。
上联几个字,下联也得几个字,不然一边长一边短,多难看呀。
这就跟人的两条腿似的,得一样长才能走得稳当。
其四,意境要相符。
上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下联要是来个杀猪宰羊的场景,那不是大煞风景嘛。
其五,用词要精炼。
别啰嗦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就别长篇大论啦。
其六,要有新意。
老一套的东西大家都看腻了,得有点新花样,让人眼前一亮。
其七,注意韵律。
读起来要有节奏感,就像跳舞一样,一板一眼,有起有伏。
其八,要符合情境。
过年有过年的对联,结婚有结婚的对联,可不能乱套哦。
其九,多学习古人的经典对联。
那可都是精华呀,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其十,要多练习。
就像练功一样,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写出好对联来。
咱平时过年贴的对联,那都是有讲究的呀。
好的对联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增添喜庆的氛围。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对联,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说要是没掌握好这些基本知识,能写出好对联来吗?所以呀,咱们都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对联文化传承下去。
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对联的魅力,这多有意思呀!。
对联的基本知识点
对联的基本知识点对联是一种文体,通过简短对偶句表达感悟。
其基本要素包括格律、结构和意境。
在六个要素中,字数相等且内容相关是基础要素,而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和节奏相应则是语法、声律要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要素的知识点。
格律相对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即上下联在相同位置平仄相反。
马蹄韵格律是其中的一种,指的是按照马蹄的形状来交替平仄。
单边五言、七言、十一言的格律各有两种,而长联则可以采用长联自对的方式。
在意节点定韵中,需要抓住意节点的最后一字来调节平仄,使其平仄基本上两两交替。
对联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但不能出现三仄尾或三平尾。
失替和失对是对联中不符合格律要求的情况。
对联的结构要求相同,即对联的结构应该一致。
节奏相应则是指平仄相谐,即上下联的节奏应该相应平仄相谐,使得对联更加和谐美妙。
意境相谐是对联的重要要素之一,指的是上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呼应,产生共鸣。
对联应该即景即事,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所感所思,让人们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通过对对联的基本要素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联的规则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对联。
5、在使用格律韵时,有两种标准可供选择:平水韵(古韵)和中华新韵(今韵)。
如果使用古韵,需要进行注明。
如果没有注明,默认使用今韵。
为了确保准确性,最好无论使用今韵还是古韵,都进行标明。
6、入声字在古韵中存在,而在今派中则分为XXX和XXX。
如果使用中华新韵,就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使用古韵,需要记住这些入声字属于仄声。
掌握入声字的方法有规律可循:1.根据自己的地方口音读这个字,如果发音短促,一般就是入声字。
2.发音中韵母有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3.最快速、权威的方法是使用网络平仄古今韵查询。
4.经常吟诗填词作曲对联的朋友,建议使用古韵。
因为填词需要韵押,律依古韵;而且熟能生巧,惯了古韵后就不会惯使用今韵了。
同时,一副联不能混用韵,当对联出句是古韵时,必须律依古韵。
7、多音字在网络平仄查询时无法识别,会出现“通”字。
对联基本规则
对联基本规则
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源自中国古代,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简洁的文字,独特的韵律,深远的意蕴,深受人们喜爱。
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还要求意义深刻,语言优美。
对联的构造规则主要如下:首先,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对联的词性要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再次,上下联的声调要相呼应,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最后,上下联的语义要相关,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或意境。
在对联的创作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上下联的平衡,避免出现头重脚轻或者脚重头轻的情况。
此外,对联的尾字应当押韵,以增强其音乐美感。
总的来说,对联是一种高度精炼、结构严谨、意蕴深远的文学形式。
它不仅要求我们有丰富的词汇和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通过学习和创作对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魅力。
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
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对联的基本格律规则(一)对联有六大要素: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对应,节奏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一、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如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下联分句句数必须与上联相等,且对应分句句内字数也应相等。
二、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东、西、南、北、中等)、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红、黄、绿、紫等)、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有时候动词也可以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
三、结构对应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结构)应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等。
所谓偏正结构,前面的字往往是形容、修饰、限制后面的字的,如“春光”、“春风”、“秋雨”、“高山”等,并列结构就不同了,两个字是并列的,平等资格的,两者之间没有形容、修饰、限制的关系,如“风雨”、“江山”“日月”等,写联时常容易犯的毛病是用偏正结构与并列结构相对,如用“春风”对“日月”就不工整,“春风”对“秋雨”就可以,用“江山”对“日月”就可以。
四、节奏相同节奏是古代韵文的重要因素,借助正确的节奏,可以通过停顿和韵律变化造成和谐的音乐美,对联中的节奏也有这样的效力。
节奏对仗,即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
这个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个方面。
语意节奏是根据词语意义的停顿方式确定,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即第二个字,出现单字占一节,这个字即为节奏点。
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上下联在节奏点上的平仄须严格对仗。
声律节奏是利用和谐的音韵即平声和仄声交替与对立而产生的,一般以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每个声律结构的第二个字为节奏点,上下联在节奏点上的平仄须严格对仗。
关于对联对仗要求_对联大全
关于对联对仗要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下是一篇关于对联对仗要求,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字数相等对联可短可长。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
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句式一致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指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
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
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二三”式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3.词性相当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我们都知道,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
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详见第七讲),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那么,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
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
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
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4.结构相应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第四讲)。
对联的三大要求
对联的三大要求对联的三大要求对联之趣,盖在卖弄。
仆虽不善于此,然心好之不能罢。
尝游弋于诗联网上,见有佳上句而心大喜,搜索枯肠以应对之。
拙手偶得,辄欣然数日,把玩不已。
观夫诗联网之出句、对句,常犯联之禁忌。
雅俗之士,亦屡有心羡不明之叹。
小子不敏,敢呈陋学,道对联之基本。
冀以广增同好,亦以得高人指摘。
要写好一副对联,大致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曰音韵、曰词句、曰意境。
一先说音韵。
对联没有押韵的压力,所以音韵的要求就全体现在平仄上。
1、仄起平收。
上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
这一条是对联必须要遵守的,也就是基本中的基本。
2、平仄相对。
上下联相应的位置,要平仄对仗,上联用平,下联则用仄,反之亦然。
当然这个要求太严苛了,不容易做到。
变通的办法是:关键的位置能做到平仄相对就可以了。
所谓关键位置,指的是词的中心。
词组末尾的那个字、以及动词一般来说要求对仗。
如红花的花字,笑春风的笑字、风字。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做到这两点,格律上就大致过关了。
但还有一些其它的要求,可称为进阶篇。
要写好对联,这些进阶的要求,也要慢慢适应。
3、勿连平。
就是一联之中,平声字排在一起不能太多。
一般来说,一联的末尾,最多只能有两个平声字,超过三个就不太好了。
(仄起平收,这指的是下联)一联的中间,最多只能三连平,超过四个就不太好了。
4、勿孤平、孤仄。
就是一联之中,最好别只有一个平声字或仄声字。
这两点要求我们平仄要叉花着来,别老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
5、五七联的拗救。
如果是五字联和七字联,因为跟近体诗的字数刚好一样,所以近体诗中的拗救规则也是适用的。
所谓拗救,就是某处对仗不好,在这一联的其他位置做些补救,这个对仗就被修补好了。
拗救的规则,说起来很繁琐,兹不表。
但因为对联中五七言最常见,所以知道的话,对于对联还是大有好处的。
音韵规则大体如此。
下面就到了最麻烦的一个问题了:如何定一个字的平仄。
有两种办法:a 全依普通话,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的字为平声字,其余为仄。
对联的基本要素
对联的基本要素1. 嘿,咱来说说对联的基本要素哈。
首先呢,字数得相等,就像两个人比身高,得一般齐不是?你看“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上联七个字,下联也是七个字,这就像两个并肩站着的小伙伴,整整齐齐的,看着就舒服。
2. 对联啊,词性得相对。
这就好比一场舞会,名词要和名词配对,动词要和动词搭伙。
像“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松竹梅”对“桃李杏”,都是名词组合;“岁寒”对“春风”,名词对名词;“三友”对“一家”,数量词加上名词相对,多和谐呀。
要是乱搭,就像把鸡和马牵在一起跳舞,那可就乱套喽!3. 平仄相对也是对联的重要要素呢。
平仄就像是音乐里的高低音,上联是高音,下联就得是低音,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比如“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海到”是仄仄,“山登”是平平,平仄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一首美妙的小曲儿在嘴里打着转儿,要是平仄不对,那读起来就像卡了壳的磁带,多别扭啊!4. 结构相同也是对联不能少的。
这就像是盖房子,上联怎么搭的框架,下联就得照着来。
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说,上联是并列结构,下联也是并列结构,就像两座一模一样的小房子,稳稳当当的。
要是结构不一样,就好比一座高楼旁边搭个小茅屋,多不协调啊!5. 对联呀,内容得相关。
就像一家人,得有共同话题似的。
比如说“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上联说春天的景色好,下联说人间的福气多,都是围绕着美好的事情来讲的,相互关联。
要是上联说花,下联说狗,那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嘛,就像两个人聊天,一个说天文,一个说地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多奇怪呀!6. 再来呢,对联要讲究对仗工整。
这就好比对仗就像是士兵排队列,整整齐齐,一个对一个。
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一行”,数量词相对;“黄鹂”对“白鹭”,鸟类相对;“鸣翠柳”对“上青天”,动宾结构相对。
这对仗多漂亮啊,要是不工整,就像士兵队伍里有人站错了位置,乱糟糟的。
创作春联的基本要求
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
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
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上下两联词组相同。
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
“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
“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动词。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第四,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
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
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
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
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
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
对对联的基本原则
对对联的基本原则大家都知道对联是中国的文化的瑰宝,那么,大家了解对对联的基本原则吗?不了解的朋友敬请关注下文:对对联的基本原则有三要点: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
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
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
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
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
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如: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表平声, △表仄声。
)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
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
如:建-曼荼罗坛-修法;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
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
如: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的基本要求
关于对联的基本要求,能够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应,平仄相谐。
具体来说:
1.字数相等:上联是几个字,下联也必须是几个字。
例如:“文革”期间,
有人集毛泽东诗词中是两句“独有英雄驱虎豹,敢教日月换新天”帖出来,上下联都得七个字,便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另外有人帖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上句七个字,下句九个字,便不是联。
2.意义相关:对联要求上联和下联所表达的内容要互相关联,不能风马牛
不相及。
例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下联说的都是相关过年的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上下联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揭示出学业有成必须刻苦努力的道理;西湖岳飞庙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说的都是相关岳庙内外景物的事。
如果上下联互不关联,便不符合对联的要求。
3.词性相对:一幅对联,上下联各由很多组合而成,这些词必须两两相对,
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名词要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例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中,“年”对“节”,“庆”对“春”都是名词对名词,“新”对“嘉”,“余”对“长”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纳”和“号”是动词与动词相对。
再如,有人家娶媳妇帖的楹联“幸有彩车迎淑女,愧无美酒宴嘉宾”其上下联中同位置的词性也都是两两相对的。
4.结构相对应:对联的上下句不但要词性相对,而且要结构相对应。
一
般来说,上下联如果词性都相对,结构也必然相对应。
仍以上面所举的婚联为例,“幸有”与“愧无”,“彩车”与“美酒”,“淑女”与“嘉宾”都是偏正结构,而“迎淑女”与“宴嘉宾”都是动宾结构。
孟昶桃符一联上下句的词性、结构也与上述婚联相同。
5.平仄相谐:就是要求上下联中的字要平对仄,仄对平,音调和谐。
以西
湖岳飞庙联为例: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的音调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的音调恰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两两相对,读起来非常上口悦耳。
当然,不能要求每幅对联上下联中的每一字都平仄相对,但音步的节奏点上的字却必须严格按照平仄的要求配置。
例如: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一一丨丨一一
其中第三字上下句都用的是平声字,因为不在节奏点上,所以平仄能够从宽。
再如:
沾衣欲湿杏花雨;一一丨丨丨一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一丨丨一一丨一
其中第一字都是平声,第三字都是仄声,也因不是节奏点所以不论平仄。
小学生对联大全
上联:国考选真才,烟雨潇湘谁遂愿;
下联:大比凭实学,风云岳麓我争先。
上联:你之心,在书林里;
下联:我的脑,在学海中。
上联: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
下联: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
下联:学富五车不为多
上联:学海,让我们游泳;
下联:书林,让我们欣赏
上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下联: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上联:业精于勤,荒于嬉;
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
上联: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
下联: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下联: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上联:老教师度长假实属为理应下联:小学生过五一纯粹是沾光
上联:清风拂面暖
下联:细雨润花柔
上联:千朵莲花三尺水
下联:一弯明月半亭风
上联:龙虎榜中标一第
下联:烟花队里醉千场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观音堂寺唐寅观。
上联:翠袖三千楼上下
下联:黄金百万水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