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合集下载

简述文人画的发展演变

简述文人画的发展演变

简述文人画的发展演变
文人画是一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的绘画类型,指的是以个人
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创作山水画、水彩画、风景画等为主,不注重实际的技法或技巧,而更注重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的绘画形式。

文人画的发展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在唐朝,一些文人士大夫喜欢在墙壁上绘画风景、山水、人物等,这些作品通常没有严格的技法要求,注重意境和艺术价值的表达。

第二阶段:北宋时期,文人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画家们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强调写实性和客观性,对后来的文人画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一些文人还以绘画作为一种修养和艺术形式,
强调绘画的美学价值。

第三阶段:南宋时期,文人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画家们更加注重表达艺术家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开始尝试在画面中融入更多的
文学、诗词、音乐等元素。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也更加重视形式的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人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代表了中国的文
化传统,也对世界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中国画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其风格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流派。

在这些画家的作品中,文人画无疑是其中一种最具代表性的风格之一,它不仅表现了画家的学识和品位,还对中国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文人画文人画是指从唐末到明清时期,主要是文人士大夫为了兴趣而进行的一种绘画创作。

他们常以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为灵感和题材,将自己的灵感情感表现于画面之上。

由于此种画往往出自文人之手,因此常被称为“文人画”。

文人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体现,也是当时儒学思想的表达。

文人画作为一种审美特征,常常表现出文人的柔情和雅致,因此其受到了广泛的欣赏和推崇,并在传统美学和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人画对中国画的影响1. 启发审美意识文人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不容置疑,它的出现极大地启发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首先,文人画不是旨在追求形式上的艺术表现,而是追求内涵的深度和意境的空灵,这对于当时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人画家更注重画作的思想和气韵,而不是简单的山水布局和色彩效果,这启示了后来的画家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图像及装饰,而去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境。

2. 引入新意识文人画在中国画中的出现也引入了新的思想意识和艺术风格。

由于文人画追求灵气、雅致、自在和意境,因此在中国画发展中,逐渐出现了多样化的风格和形式,如山水、花鸟、人物、肖像等等,使得中国画进一步多元化和升华。

在后来的发展中,文人画不仅在审美理念上给中国画带来了影响,同时还在技法、绘画风格、意境等方面也有所推动和创新。

3. 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文人画家们自以为是一些有独特画风的艺术家,因此常常在画作中加入自己的形式美和风格美。

于是,在中国画的发展中,文人画被逐渐地看作是一种艺术风格的表现,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它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逐渐重视和兴趣的绘画形式。

同时,文人画也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传统的演变,不断地融入了更加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使得文人画成为了中国画中不可替代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浅析以苏轼为代表人物的宋代文人画

浅析以苏轼为代表人物的宋代文人画

文人山水画的笔墨基础,致使后世文人画家 意义深刻。苏轼是站在绘画创作的观念上为
着重强调画是“写”出来的。
宋代绘画提出了美学指导,进而体现出特
殊性。苏轼提出的不求形似和自我性情的表
三、 苏轼的文人画理论
达,致使文人山水画的新风吹遍中国画坛,
不仅使绘画产生了多样性发展,而且有力地
苏轼在文人画创作上有独到的见解,在 推动了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以及绘画风貌的变
浅析以苏轼为代表人物的宋代文人画
内容提要:宋代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关键 的时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宋代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文人士大夫所组成的新兴绘 画群体,这个群体以独到的视角解析绘画美学思想。宋代文人画的出现一改往日院 体画多年来形成的审美思想、审美概念和标准,从而使文人画成为时代的主流,在 增加绘画形式多样性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绘画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关键词:宋代;文人画;苏轼
生动形象。
人注目的地方是在创作过程中的连贯性和整
苏轼倡导以书入画、以书论画的理论, 体性。苏轼正是注意到这种创作过程中的不
是革命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不拘于传统的 可逆性,进而认为书法创作的主观性对于情
创新精神。我国自古便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感的抒发具有独特的作用:“此身何物不堪
较早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以象形的方式呈现。 随着时代的变革,文字也在不断发展,直到
绘画一旦摆脱形的束缚,思想上将会 从不同的角度参悟书画意境,将他们带入不
消除内忧外患,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 更加自由,绘画表现上将更为彻底,风格题 同的境界。苏轼将诗境引入绘画追求意境的
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收效甚微。 材将会更为多样。宋代文人画的关注点逐渐 创造,从而冲破了“形似”观念的束缚,强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宋代的工笔花鸟画经过数百年的文化 孕育和艺术锤炼,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 的鼎盛时期。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统治时 期是宋代宫廷画院最为繁荣的时期。宋代 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 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 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
颜色、形状、质感的单纯素朴,是宋代 的美学特征。“宋画惟理”,它不做作,不 耍怪,不炫技,却表现精湛,在常物、常景、 常态中别出新意,于常法中出高境界。
王维《雪溪图》(传),现藏地不明,民国年 间曾影印,画前宣和题签被认为是徽宗真迹。
吴道子画史尊称 “画圣”,突破了当 时工细密描、重彩积 染的画风,创造了水 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 式,在用线上,追求 飞扬流动的美感,即 所谓“吴带当风”。
唐代画家阎立本,出身贵族。其父北周时为驸马,因为擅长工艺,对绘画、建 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
元初蒙古贵族废除科举制度,又将百姓分为蒙古、色目、北人、南人四等,按照职 业分成十个类别,分别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 十丐,江南文人“学而优则仕”美梦的破产。文人以画寄托思想成为风尚,给元代绘画 带来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重要转折。画家心中的山水,寄寓了画家远离尘世的理想,融 入画家忘情于大自然的自由心境,也渗入了无可奈何的萧条淡泊之趣。元代士人的林泉 高致精神,遂使元代山水画在抒情写意上达到了巅峰。
黄荃《写生珍禽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南唐人,被看作是南派山水 画的开山鼻祖。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 入画而不为奇峭之笔,平淡天真 。
董源《龙宿郊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南唐僧人。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 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对 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中国美术史论述及简答集

中国美术史论述及简答集

中国美术史论述及简答集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说明霍去病墓⽯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见P78 霍去病墓⽯雕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卧象、野猪、鱼、蟾和野⼈抱熊等,除马踏匈奴⽯雕置于墓前外,其他⽯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冢周围。

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很好地抓住对象的神貌特征加以表现。

.霍去病墓⽯雕群作品是中国古代雕塑接收外来艺术、明显接收中亚和西亚艺术加以融会贯通的结果。

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尚见⽣拙的弱点,发扬⽓势雄浑优势和内在⼒量处理的⽅式,成为汉代艺术的⼀⼤特⾊。

2.谢赫《画品》是⼀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P109⽓韵⽣动、经营位置、⾻法⽤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

意义六法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

“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六法论提出了⼀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都概括进去了。

⾃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了理论⾃觉的时期。

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下的标准。

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着、充实着、发展着,从⽽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的原则之⼀。

3.唐代有哪些具有影响的⼈物画家和作品?按照不同历史阶段试作简要论述。

唐代以前的画家,⼤都以⼈物画为主,就是少数以⼭⽔、花鸟或其他画种见长的画家,也多是擅长⼈物画的。

但以妇⼥为主体,描写现实社会的妇⼥活动为主要题材的仕⼥画,则出现在盛唐以后,其代表画家是张萱与周昉。

仕⼥画⼜称⼠⼥画。

从盛唐开始,直⾄宋代之后,仕⼥画表现的题材⼤为开拓,从原先描写贵族妇⼥拓展到各个阶层,举凡村姑、仙媛、闺秀、渔妇、丫环、歌妓等都进⼊了画家创作的⾏列。

中国画论名词解释[1]

中国画论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1.解衣般礴:未必真有其事,借助虚构故事说明哲理为其目的。

说明了绘画创作的特殊性,本意是借绘画的特殊性,本意是借绘画的故事表现道家无为,“任自然”的思想,成为后世艺术家的口头禅,强调艺术创作需要更好的表现自我,而不受任何拘束。

不仅成为庄子哲学的形象化说明,也成为中国画论中的重要范畴。

屡屡被后人引用。

如清初的辉南田在其画礡中就说过:“作画须有解衣般礴若无人之意,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

2、笔墨当随时代:语出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

傅抱石说:“思想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

笔墨不仅仅是对画家生活,感情的反映,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时代变化了,思想也变了,笔墨就应反映新的时代,歌颂新的时代精神和生活。

3、心师造化:姚最(公元535-602年),是南梁至陈时的画评家,在他的作品《续画品录》中提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

」「性」指的是「本质」,「表」指的是「现象」。

意指对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澈的认识,用自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

这里的「造化」,除了指自然风景外,多少含有精神层面的「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之义。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出自唐朝的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

简单地说“造化”是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6、气韵生动:是指把对象的精神生动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7、荆浩山水画论”六要”:一是气二是韵三是思四是景五是笔六是墨8、谢赫绘画”六法”:指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的绘画创作的六种原则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顾恺之画论(第一法讲传神,第二法讲用笔,第三法讲造型,第四法讲敷色,第五法讲构图,第六法讲制作技巧)】9、”摄情”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

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10、南北宗论是提出的。

南北宗论是文人思潮的一个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审美对文人画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审美对文人画的影响
对 州
艺 术 论 丛
王天 智 陈 文国
“ 清古数笔而神致完备 ” 的边角之景 , 也体现 了南宋 山水 画的 审美特色 , 达到了人与 自然 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 中国山水 画由大山堂堂而至野水孤舟 ,由全景 山水而至 边角之景 皆追 求“ 诗 中有 画 , 画中有诗 ” 的境界 。崇 尚画外之 画,言外之言的中国画家皆以这大 片的空 白视为 自己的用心 所在 , “ 即其笔 墨所未到 , 亦有灵气空 中行” 。正是这无笔墨空 白之处 的“ 边角之景 ” , 使 画面达到 了“ 于无 声处 惊雷” 、 “ 于无 画处 皆成妙境 ” 的“ 道” 的境界 。 清代的石涛绘 画章法布局是形式 多变 ,他没有死板 的按 照古人的方法安排景物 , 而是灵活的运用传统的章法 , 根据不 同的特点 , 遵循“ 师法 自然” 的原则总结传统构 图的不足 , 注 重 表现事物的灵性和生命 的张力。传统的中国山水 画在构 图上 是需要考虑事物见的虚实 , 疏密 , 远近关系如何能够巧妙 的处 理 画面 , 如何能 表现画家心中的“ 第二 自然” 和“ 意境” 是 画家 所追求 的最高境界。 石涛能够扬 长避短 , 认识到古法的优点和 不足 , “ 贯通一气” 的将画面的整体感加强 , 用独特 方法来处 理 构图的不足 。 除了对古法的研习 ,石涛在观察和分析的基 础上对 自然 的景物进行提炼 、 选择和概括 , 经过他的加工将 自然之景物呈 现出来 。他在《 画语 录・ 姿任章第十八》 中提到 “ 吾人之任山水 也, 任不在广 , 则任其可制 ; 任不在多 , 则任其可易。非易不能 任多 , 非制不能任广。 ” 也就是说不能完全 照搬所有的山水 , 必 须提炼和加工 , 不能什么都想表现 , 一定要有所取舍 , 。 所以石 涛提出了“ 截断” 的构图方法 。 石涛的构 图善于运用虚实 的结合和 留白,是观画的感官 上有不紧不 闷的感觉 , 使得画面上的的景物更加 突出和明显 。 在他的小 幅作 品中大片的留自和集 中的景物形成 了非常强烈 的对 比, 给人一种新起点官 爵, 在空 白处点缀的小景物则是画 片平衡 , 在章法上加强了多样 的统一性。 而大幅的作 品之 中景 物较多 , 布置繁密 , 却都遵循 师法 自 然 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呈现 在石涛的山水 画构 图中。 石涛的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 ,而石涛绘画风格 的多 样性是一个独特 的特征 。 在整个画坛 , 几乎所有的绘 画大 师的 绘画都有其 自己固定的风格模式 ,石 涛则一直秉格并且形式 多变 的风格 。石涛 并不像八大山人那样用笔简练 , 他总是 自由豪放的用笔 , 正 因 如此才成就了石涛那淋漓尽致和 自然流淌 的魅力。 文人画是中国绘 画史上一个及其重要 的发 展阶段 ,它独 特 的审美取向和表现方法对我国后世 书画教育 中产 生了积极 的影 响。文人书画以不 同于 院体画的另一种典 范意义对 后世 绘 画艺术 的发展具有积极 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传统 文人 画教 育中的审美倾 向的发展 和改进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 l 】 吴冠 中. 笔 墨等于零[ J ] . 明报, 1 9 9 2 , 3 ( 3 ) : 8 — 8 . [ 2 ] 葛路. 宋代 画论 中反 映的文人 审美观 [ J ] . 文化艺术 出版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人画是一种古老而精致的绘画风格,源自中国唐宋时期,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文人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时代的变迁和影响,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就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与其他绘画风格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对文人画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文人画的历史背景文人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士人文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士人们对于诗词歌赋以及书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怀和热情。

他们常常以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通过书法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文人画的风格质朴、含蓄,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人画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绘画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清时期,文人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画家们开始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塑造,作品更加具有抒情和意境,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近代以来,文人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绘画的精髓和代表。

2.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笔墨情趣:文人画的绘画技法注重墨色的表现和笔墨的运用。

画家们常常运用淡墨轻笔、流畅勾勒、点染浓淡等手法,来表现墨色的轻重和情感的起伏。

这种笔墨情趣使得文人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意蕴,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2)意境抒情:文人画主张画家通过笔墨的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强调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审美情趣。

画家们常常以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墨来表现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加具有抒情和意境。

(3)隐逸超脱:文人画的题材多以山水、鸟虫、花草等为主,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画家们喜欢将自然景物融入作品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这种隐逸超脱的艺术理念,使文人画更加富有哲理和内涵。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及其美学特征

摘 要:中国文人画是一种融诗书画印于一炉的综合性艺术,它的勃兴和成长,是中国多种文化因素促成的结果。

它孕育于汉魏两晋南北朝,滥觞于唐代,发展于五代两宋,成熟于元代,繁荣于明清,换新貌于现当代。

在近两千年的发展演变中,文人画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其总的美学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表现形式上,诗书画印相结合,特重笔墨语言;二是描绘对象上,以山水、花鸟为主,多表现梅兰竹菊、枯木怪石等;三是内在追求上,深受道佛思想影响,多抒发个人的出世情怀,因此画面多营造阴柔、秀丽和淡雅的诗意效果。

关键词:文人画;发展历程;艺术成就;美学特征Abstract: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 is a comprehensive art which incorporates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seal cutting, whose rise and growth are an indication of influence from multiple cultural elements. It was conceived in the Han, Wei, 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originated in the Tang Dynasty, gained growth in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he Song Dynasty, matured in the Yuan Dynasty, prosper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ook on a new look in modern and current times. Through its evolution of nearly 2,000 years literati painting has revealed its features as follows: 1) forms:a combination of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seal cutting;2) objects: primarily mountains, rivers, flowers, birds, plums, orchids, bamboos, chrysanthemums, withered wood and grotesque rocks; 3) spiritual pursuits: deeply influenced by Taoism and Buddhism, to describe one’s unworldly longings, thus creating a poetical effect full of femininity, delicacy and quiet elegance.Key words: literati painting; history; artistic achievements; aesthetic features对于有着近两千年发展史的文人画,能否从中概括和归纳出它总的美学特征,以及区别于院体画和画工画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呢?历代诸家对这一问题有着极大的热情。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

文人画发展参考文献汇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流派之一,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时期。

在文人画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作品,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代表性画家及作品进行汇总,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人画的发展历程文人画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的画家们主要是诗人、文人,他们将诗情和画意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独具个性的作品。

随着宋代绘画理论的兴起,文人画开始成为主流流派之一。

宋代文人画家多以山水为主题,力求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进入了巅峰期。

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和唐寅等人对文人画有重要影响。

他们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题材,构建了独特的审美观念。

清代乾隆时期,文人画在绘画技法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中国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二、代表性画家1. 文征明(1282年-1350年),明代文人画家,擅长山水画。

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点,注重表现内心情感,被誉为“文人画的鼻祖”。

2.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文人画家,擅长花鸟画。

他的作品风格秀丽清新,以自然界的生命力为题材,深受后人推崇。

3. 文徵明(1739年-1806年),清代画家,以山水画见长。

他的作品气势恢宏,笔墨极富变化,是清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4. 董源(1483年-1555年),元代画家,被誉为“董源四宝”之一。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为主题,形式新颖,影响深远。

三、代表性作品1.《寒山拾得图》(文征明作),这幅作品描绘了山水之美,气势宏伟,寓意深远。

2. 《牡丹图》(唐寅作),这幅花鸟画以牡丹为题材,花瓣如火,生气盎然,展现了唐寅独特的绘画风格。

3. 《秋江破霜图》(文徵明作),这幅山水画表现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气象,气息清爽自然。

4. 《溪山行旅图》(董源作),这幅作品描绘了溪山之间的景色,富有诗意和情绪,展现了董源独特的绘画技巧。

5. 《巨石图》(钱谦益作),这幅山水画描绘了山石之间的景色,气势宏大,笔墨流畅自如。

中国文人画独特的美学意蕴

中国文人画独特的美学意蕴
云 烟 风 物 之上 。在 文 人 画 家 看来 , 画 的 美不 仅 在 于 描 绘 自然 , 且 绘 而
在于或更在于描绘本身 的线条 、 色彩亦即所谓 笔墨本身。笔墨意趣 的追求成为重点 , 不在追求 自然景 物的描绘 , 而是 以笔墨趣味来表
达 画 家 主观 的心 理 观 念 , 因此 , 势 雄 伟 , 阔雄 强 的风 格 已 不再 引 气 壮 起文人们 的兴趣 , 心境的平静 , 恬淡 , 聊寒简远 , 萧条 寂寞才是他们
所 以, 关于 中国文人画独特 的美学意蕴 的艺术价值 , 我们应 当 在这样一种深度 中进行讨论 , 它绝 不单纯是审美趣 味上的满足 。作 品 中的 美 的 意 象把 我 们 引 向一 种 生 存 体 验 的 世界 。
拉拉; 为什么要把孔雀所站立的石块I,上大下小, 导 摇摇欲坠 ; 么要在 为什 孔雀与石块 之上设计一座盘 盘石壁 , 而令名 花倒悬 , 竹梢横斜…… 所有这一切, 不仅仅是出于造型和形式上的需要, 更为本质的原因, 则是服
务于 那一腔孤愤 、 满腹的隐痛。正如 “ 八大 山人 ” 的签名一样 , 既类 “ 哭之” 又类“ 笑之 ”苦心孤诣 , , 欲露还藏 , 只有知其人 , 方能会其意。
根 植 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之 中 的 , 中 国 画坛 上 产 生 过 极 大 影 响 的 在
文人 画具 有 独 特 的 美学 意 蕴 , 引 了无 数 的 画 家 、 论 家 、 者 。 吸 理 学 中国文人们珍视 生命的尊严 , 而这些有着远大抱负 的才子们在那样 的封建社会中又难 免不能一吐 为快地 实现 自己的抱负, 这种社会阶 级 的特征也清晰地折射在中国文人画上 。 文人士大夫中一部 分人或
与此 同时 , 任何一个观 赏者 , 实际上也在 自觉或不 自觉地捕捉 作品 的“ 本文 ”而被捕捉 到的“ 文” , 本 的差 异 , 又将 潜在地制 约着 观赏者 的审美效应。 但是 , 当人们进而读 了作者题诗 之后 , 豁然 明了。 云 : 诗 “ 孔雀名花雨竹屏 , 竹梢强半墨生成 ; 如何 了得论三耳 , 恰是逢 春坐 三更。 ”三 耳” “ 有两种 出典 : 一是 《 七修 类稿 》 太平广记 》 载的 和《 所 “ 三耳 秀才” 意指聪明的人 ; , 二是《 孔丛子》 所记 的“ 臧三耳” 意谓特 , 别听话 的奴 才。一褒一贬 , 究竟所用者是哪一个 , 很难定夺。从 “ 三 耳 ” 系到画面孔雀分外显 眼的三根翎毛 , 联 令人 想起 清代 官员 的花 翎 顶戴 , 恰恰是以“ 三眼” 为最高标识的。 于是 , 朦胧晦涩的诗意渐渐 透 露 出 一丝 光照 一 一那班 臣服 于异族 统治者的 旧宦新贵 , 未亮的“ 在天 二 更” 时辰, 就急于去等候 朝了, 他们尽管刁 为.J 1顺天命的聪明人, 立 却终究 只能充当媚 颜卑膝的奴才 !画中的那对孔雀 , 给我们 的感 受不再 有 孤高傲世的倔强人格 ,而成为一种具有漫画意味的色厉内荏者 了。 至此我们才明 白, 者为什 么要异平 常规地把孔雀翎尾 处理统道 路而把 时间、 精力和感情思想寄 托在文学艺术上 , 山水 , 花鸟鱼虫也成 为这种寄托的领域之一。由于 强烈的民族 意识 ,绘 画的目的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避世寄情 的手段 , 是“ 以自娱” 是“ 聊 , 追一时 之兴趣 ” 们便把 自己的思想感情 融合于 他

中国美术史试题全解

中国美术史试题全解

中国美术史试题(A)一、填空题(40分)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文人情怀。

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之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浙派”的代表画家时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其中以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A )。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氏墓C、安丘冬寿墓D、酒泉丁家闸墓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A、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D、簪花仕女图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 )。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而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精心创作和传承,成为了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文人画与中国画深度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文人画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它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一、文人画简介文人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最早源于南宋初期,也就是北宋被金朝灭亡后,一些知识分子投入籍人的行列,这些人往往闲暇之余会对一些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其中就涌现出了文人画。

文人画的主要特点是:它是适合“文人、雅士”的画,一般以山水画为主,讲究传神、寓意、意境,注重气韵生动、匠心独运、笔墨意趣、别具见解的表达。

文人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艺术表现主要取决于画家个人的审美、意境和创造力,而不是习惯性的模仿。

因此,文人画往往以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为人所称道。

二、文人画对中国画的影响1、推动中国画走向民族化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国画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

在明清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中国画逐渐走向了民族化。

在那个时期,文人画家们通过创作,不断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画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正是使得中国画在封闭的江湖中,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渐走向了更加完整、更加生动、更加自然的民族画风。

文人画的出现,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走向民族化,这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丰富了中国画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文人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通过自身的独特表现特点,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文人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思想是独特的,对中国画艺术的多元化、丰富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笔墨淋漓、意境深远的文人画作品,通过精致的细节把握和凝练的意境表达,使得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更加优美、更加纯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画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影响了中国画风格的传承和发展文人画作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中国画的风格传承和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美术史简答题

中国美术史简答题

中国美术史简答题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 起开派的作用.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5、石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上有何贡献.他师法自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大量新颖独特、千情万态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为山川传神,他的山水画十分着重形式美,善于用点.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题画诗跋>,概括起来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是强调有我,一是一画.在《变化章》提出:故群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这段话抨击了复古的陈词滥调,艺术贵在创新,抒发情感、给清代绘画带来了生气.6、清代最著名的三大年画产地有哪些. 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埠.7、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用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评价霍去病墓石刻. 8、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敦煌壁画就性质而言,大体分为1佛像画.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故事画.3本生故事,这也是壁画里最为重要的内容.早期佛教绘画打破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充满雅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使其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激动不安、阴郁而又热烈、奇异而又真实、豪爽而又多姿与和谐、典雅、静穆、真理化的希腊艺术形式成鲜明对照.就技法而言,早期壁画是外来艺术有益的因素与我国线描造型和以形写神等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西域风格又使中国是传统绘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9、黄筌富贵,徐熙夜逸的风格差异.不同艺术风格.1师承关系不同:黄师承唐代的薛稷、所谓正统派.徐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2题材不同:黄多取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 3表现技法不同:黄妙在赋色.用笔级新细,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4格调不同:黄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俩人两种美学风格,两人社会地位,环境思想态度不同,风格也不同. 10、样认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竭力抬高文人画,贬底南北朝以上的院体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南北宗论有片面性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白当之处.应该肯定董其昌做出的贡献.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鉴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11、怎样评价清末的上海画派.19世纪末,在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见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首先在沿海城市兴起,画家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外来艺术思想,以一种新的视野和心态进行艺术创作,上海画派是继承扬州画派之后的一支绘画生力军,他们既学习传统又学习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绘画作品充满新鲜活泼的生气,在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对后时影响很大. 12、怎样评价四王与四僧.清时的王时敏、王鉴、王荤、王原祁.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弘仁、石溪、朱耷、石涛.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变,不但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为另一创新派.1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年代及其艺术特色.张择端,字正道,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此图场面宏大,画家细微的观察竭尽全力对各种细节做精微、严密的描绘.全图巧妙地安排开端,高潮,收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思绪.14、魏晋南北朝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而兴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造像进一步提高.3.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4出现了绘画史上的理论家对后影响很大. 15、比较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在构图以及空间处理上的不同特点.北宋山水画以雄壮、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秀丽、工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有千秋. 16、述《历代名画记》一书的作者以及书中只要内容.《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古代绘画艺术史书. 17、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作品艺术成就和它在理论方面贡献.顾恺之东晋人,出身世族家庭,它是个典型的士大夫画家,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方面.在艺术实践上,师承卫协,继承发展了卫协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顾恺之在绘画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内在魅力. 《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他在总结前人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上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理论价值.《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20、两晋南北朝的佛教美术为什么能得到巨大的发展?简要论述其原因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西汉末年佛教就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后战争连年不断,灾难重重,人民生活生命受到威胁,他们对于物质的解救绝望了,于是寻求着精神的解放,而佛教关于彼岸世界的宣扬正迎合了当时人民的心理,统治阶级把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大兴起来佛教美术.21、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了哪些石窟?举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造像并对其风格演变作简要分析.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造像4个阶段.十六国期为1[莫高窟、麦积山、为代表,属凿窟造像的初期,内容以单身佛、菩萨为重,以半圆雕特点,面相浑圆,宽额丰颊,长眉流露出一种神秘超然,威严感.]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为 2 [云冈石窟为代表,集中了当时北方的技术力量在其形制,造像的内容和风格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色.以昙曜五窟为代表,]迁都至正光末年为3[洛阳龙门外来佛教艺术与民族传统艺术结合]东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4 [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佛像演变世俗化]. 22、举例说明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的题材内容及风格特色.分为佛像画,1说法礼拜,2民族传统神话3故事画(佛教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壮观的场面和沉重而强烈的色彩,豪放泼辣的线条,和谐、典雅、静穆、理想化的艺术形式. 23、王曦之的书法主要作品及其在书法发展中的贡献.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贴》,草书《初月贴》.精研笔法体势,博采众长.增损古法,载成新意,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始了妍美流变的新体,被后世誉为书圣,善行,草,字势雄强多变,为历代学书者所追随.24、唐代有哪些富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分历史阶段简要论述.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25、试对阎立本的绘画活动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分析.阎立本出身贵族,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造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继承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用线劲健结实,色沉浓重,人物形神兼备.在政治上他有应物之才描绘重大历史题材. 26、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吴道子的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27、隋唐时期鞍马题材的绘画发展状况,举出主要的画家与作品加以简要论述.唐代国势隆盛,继北朝尚武之风.对马尤为重视,马是勇士精神的象征.曹霸、陈闳、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28、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造?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唐代陵墓雕塑十分发达,陕西历代帝王陵墓石刻有昭陵、乾陵、顺陵.昭陵六骏雄健豪迈,精美赋有装饰性.三彩艺术.29、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 30、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建制.31、北宋前期有那些卓有影响的山水画家,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李成《晴峦萧寺图》为远、近、中三阶段构图可体会出他的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情矿, 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鲜明风格特色.《读碑巢石图》他画山石,多用湿墨皴染,明快透明,有烟岚轻动之感.关同.范宽《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此画给人以山势逼人之感.1是构图,主峰巍峨浩大,面积占画面三分之二,而逼近画面顶端,威压感,下呈现出承受主峰质量给人紧张感、空间感、运动感.2用笔用墨近似江南画风,体现体积感和重量感.郭熙《早春图》季节感强.32、宋徽宗赵佶是怎样一个人物?如何评价其艺术成就.北末年,身为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绘画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艺术创作是他帝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却是一个有相当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艺术家重视翰林图画院,经常参与艺事活动,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可以看出他对传统花鸟画兼收并蓄的迹象.赵佶的艺术思想、绘画风格以及书体对后世都有影响元代书画家,书法诸体皆能,精于正,行和小楷.晚年创立赵体.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33、书法史上宋四家是谁?他们有哪些代表性作品流传下来?在艺术上有何特色?米芾《山林集》行楷、行用笔俊迈豪放,沉重痛快,极受推重.黄庭坚;行书《松风阁帖》,草书《诸上座帖》用笔侧锋取势,结体奇险,独树风格.蔡襄《茶录》《蒙惠帖》善于楷、行、草端庄稳健,精丽温淳.苏轼;楷书《醉翁亭记》行书《洞庭春色赋》崇尚意境. 34、赵孟在书法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画院制度完备.它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画家地位提高,按职务设画学正、艺学、待诏、柢候、供奉、画学生.多数通过考试录取.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取士标准,不仿前人,重构思.35、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墨竹和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擅长墨竹有李衍、深入竹乡,对竹的形色情状生聚荣枯做了仔细研究,画竹真实《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清高拔俗气概.柯九思《横竿晴竹图》秀润丰茂,楚楚动人.赵孟之妻管道升也是画竹高手.王冕是擅长墨梅,《画梅图》有生机勃额然,一种天然之趣.36、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山高隐》、倪瓒《松林亭子》吴镇《松泉图》.表现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3与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37、元代花鸟画有哪些画家?他们在艺术史有何发展和创新.有王渊、陈琳、李衍、柯九思、王冕.一部分画家继承了宋代院画刻画严谨的传统并加以变化,重墨轻色,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水墨花鸟画有所发展,呈现出花鸟画由宋的严谨、精美画风同明清的文人写意画风转变的过度特征.特别是梅、兰、竹等创作母题,因暗含着儒家的理论学和道及禅宗哲学精神,而为文人画家们所厚爱.这些题材被广泛地喜欢并经久不衰,还在于他们的外部形态最能用书法的线的精神.书画统一性特征. 38、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4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39、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在浙江钱塘形成一些画家如吴伟,《溪山鱼艇图》豪放挺健.蒋嵩,张路等人.有戴进《秋江独钓图》《风鱼归舟图》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被成法所拘,创新意,多作斧劈皴,笔墨灵活多变,风格以挺健苍劲取胜.40、扬州八怪都包括哪些画家?他们的绘画是在什么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其艺术倾向如何?金农、郑燮、黄慎、李婵、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这些画家大胆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这些人的艺术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在他们的绘画中又有某些共同点,借于书画发泄失意并诗,书,画结合,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41、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中外交流下,唐代美术成就辉煌.书法达到一个高峰,建筑方面气势宏大,长安成.工艺驰誉世界唐三彩.陵墓雕刻,佛像雕塑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典型:“典型”一词在希腊文中原意为铸造用的模子。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艺术形象体系,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典型要求在个体中体现共性,在特殊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2.主题:艺术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在契合中发生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也就是作者对题材从中提炼出的明确的思想。

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可信和灵魂,是作者思想意义的集中体现,具有明确性与集中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的。

3.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流派。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4.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式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艺术思维对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从而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完美而独特的艺术意象。

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审美认知活动。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向物化,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5.意象物化: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变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其是指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6.题材:是艺术作品内容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题材,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和性质,也称取材范围,如绘画中的人物题材、花鸟题材等。

狭义的题材,指的是构成了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也就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如在小说、电影中所具体描绘的时间、人物和故事7.艺术潮流: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流派。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及其历史演变研究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及其历史演变研究

772023/10 No.260一、古代文人画美学理论的形成古代文人画美学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士大夫阶层在绘画实践中逐步探索提炼出的理论成果。

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为文人画心境表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在代表作《洛神赋图》(图1)中,描绘了洛神多姿多彩的神态,洛神纤腰轻轻一扭,眼波流转;洛神娇嗔佯怒,连袖亦飘飘有致。

顾恺之通过洛神形象的精细刻画,使整幅画栩栩如生,洛神的神韵呼之欲出。

顾恺之不仅注重笔下人物的外形细节描写,更在人物气质上突出其灵动生动之气韵,可谓“形神兼备”。

南朝谢赫的“六法”论则进一步强调了“以形写神”,提倡创作要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达到“气韵生动”的程度。

除此之外,“六法”论还指出了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形态造型和笔墨趣味表现是两种主要的结构方式。

隋唐时期,诗画关系日益密切,文人山水画开始追求意境的流动之美。

画家荆浩提出了“搜妙创真”的概念[1]181,重点对艺术的真实做了诠释。

他认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就是要寻找生活中的美,创造出真实的、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对于这种艺术形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同时,他还强调用笔墨去描绘客观事物的本质,展现艺术的真实,传达出一种意境。

如王维的《江干雪霁图》,简笔勾画而见禅意。

通过寥寥笔墨捕捉江边雪止的景色,只画出显露在白雪外的景物,那种超然物外的出尘气质,充分体现了文人画重在表现意境的特点。

这一主张为区分文人画中的“写意”与画工画中的“写实”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启了中国画重笔墨意趣、重品位境界的文人画发展方向。

唐宋以来,随着书画美学中“重神轻形”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逸品为上”成为文人画品鉴的主要标准。

神似与形似这个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核心话题被再次搬上历史舞台。

“逸品为上”强调优秀的艺术作品要有超出本身形式之外的意蕴,即“意外之意”。

“北宋年间,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阐释道:画之逸格,最难其俦。

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

笔简形具,得之自然。

文人画赏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文人画赏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135设计艺术教学与实践一、研究背景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美术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教育过程中显得更加重要。

基础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还可以挖掘和塑造学生的艺术特质,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

在当代基础美术教育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已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当代基础美术教育也应当具有传承中国古代美学意趣与文化精神内核的使命感,使人类艺术殿堂的瑰宝不会因时代的更迭而遗失。

二、文人画赏析的价值与意义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最具代表性的画种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绘画最典型的一个类别[1]。

文人画自宋代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

文人画从形式上看,是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体,主体语言是绘画;从内在本质上讲,是集水墨精神、诗词文化、书法与篆刻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

文人画在内涵上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情感表达上既表现作者个人对山川之美、人物之美的感情,又表现时代价值追求。

文人画在画中不会过多地考虑绘画技法,但在画外却很容易看出文人们倾注在其中的思想内涵。

文人画囊括了人品、学识、才情、思想这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称得上是中国美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文人画本身又极为注重个性的发挥和自我的表达。

这种文人精神,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被重视,让学生从认识到了解,最终得以深入领会。

通过对文人画的欣赏与品评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能力,加强美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化传承的意义,建立民族自豪感。

三、文人画赏析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与影响(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指导一个人前行的原动力。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小学生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时代带来的挑战。

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应该积极调整心态并做出改变。

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勇于向前的人生态度能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向正确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人画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文人画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

文人画不仅仅是艺术,更是文化的精髓和精神的体现。

这篇文章将会从文人画的定义、历史、风格、影响等方面来论述文人画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一、文人画的定义
文人画是一种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

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
艺术,而是画者的内心感受的一种表达。

文人画的画者大多是诗人、书法家、学者等文人,他们把自己的灵魂倾注到作品中,表现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和自然的美感。

二、文人画的历史
文人画可以追溯至唐代,从唐代开始,文人画就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朝时期有画家王维、张择端等人,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但是,真正兴盛的时期是宋代。

在宋代,文人画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推广,成为了一种风行全国的艺术形式。

宋代的文人画家有米芾、苏轼、黄公望等,他们的作品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并构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石。

三、文人画的风格
文人画的风格多变,它融合了诗、书、画的精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人画的风格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脆金派”、“狂人派”、“写意派”和“田园风格”。

脆金派以精细描摹、轮廓强调、线条较细和色彩丰富为主要特点;狂人派则倡导放荡不羁、写意张扬的式样;写意派则更加强调意境和气韵,注重构图和线条的使用;田园风格则关注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美感。

四、文人画对中国美学史的影响
文人画对中国美学史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首先,文人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文人画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自然、人生、哲学、情感等
方面的感受,抒发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其次,文人画也是中国美学史上艺术思想和审美观的创新。

文人画家们倡导自然、意境和气韵,并融合了诗、书、画为一体,构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特色。

最后,文人画对后来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创新思想,推动了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

总之,文人画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要的
意义。

文人画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推动了艺术思想和形式的创新,对后来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文人画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让它在中国美学史上闪耀着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