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韵》说课稿提纲
洛阳诗韵说课稿
洛阳诗韵说课稿(共7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洛阳诗韵说课稿洛阳诗韵说课稿范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基本思路,把握文意。
2、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
精炼的选材、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新颖的标题。
3、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洛阳、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2、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3、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文章第二部分是怎样选材、组材的材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作者旁征博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却形散神不散。
【教学方法】1、互动式。
2、探究式。
3、“三个尝试”。
(1)让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自编自导自演小品《偶遇叶文玲》。
介绍叶文玲的创作经历、主要作品、创作宗旨。
(2)分三个层次阅读散文:整体感知鼍植垦卸俩稣体理解。
(3)把学生的自由发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正音释义,熟读课文,标出疑问之处。
二、配乐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导入新课。
1、全体学生配乐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朗诵了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作为唯美主义的经典之作,请哪位同学谈谈它美在哪里(个别提问,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全诗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诗节匀称,抒发了诗人热爱、留恋母校剑桥大学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渴慕与追求,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教师小结情动于中而形于声,有真情才有美作。
在20世纪20年代末,徐志摩先生怀着对母校剑桥大学一往情深的眷恋之情,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再别康桥》。
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一位女作家在对一座古城的寻访过程中,感受到了诗的韵律,这座古城使她如临仙境、如品诗韵,使她梦牵魂绕,于是她思如泉涌,提笔为我们写下了这首不是诗的“诗”。
这就是女作家叶文玲为我们献上的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洛阳诗韵说课稿-虞春艳
《洛阳诗韵》说课稿抚宁职教中心虞春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叶文玲的《洛阳诗韵》。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本文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我国现代女作家叶文玲。
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从古、美、绝、奇等不同侧面选取典型材料,描摹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名城,情思悠悠、文意深长,激发人们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文选材、组材的方法,清晰的思路可以为学生写抒情散文提供一个范例。
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欣赏散文”的学习重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解“洛阳诗韵”的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挚爱之情。
能力目标: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情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 理解“洛阳诗韵”的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难点: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情怀。
四、说学情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职高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性很大,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不少学生语文基础很差,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较被动。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没问题,但体会散文中的情感的能力不足,因此,我将采用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上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课件展示。
洛阳诗韵教案
一、教案名称:洛阳诗韵优秀教案第一章:洛阳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引导学生欣赏洛阳诗歌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洛阳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难点:1. 洛阳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洛阳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洛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洛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 文学作品欣赏:选取一些洛阳诗歌,让学生朗读和欣赏,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洛阳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洛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诗歌的影响。
二、教案名称:洛阳诗韵优秀教案第二章:洛阳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洛阳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洛阳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理解和分析。
2. 洛阳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解读。
教学准备:1. 相关的洛阳诗歌资料和作品。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理解其特点和作用。
3. 诗歌分析:选取一些洛阳诗歌,让学生朗读和分析,注意其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4. 修辞手法讲解:讲解洛阳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洛阳诗歌韵律和节奏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洛阳诗歌韵律和节奏的重要性。
三、教案名称:洛阳诗韵优秀教案第三章:洛阳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诗歌的情感表达。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是唐代诗歌史上的一部文献,记录了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风格和文化背景。
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历史,以及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教案主要介绍通过学习《洛阳诗韵》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
2.认识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3.学习批评鉴赏唐代诗歌的方法。
4.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2.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过程:活动一:诗篇名句欣赏请孩子们先阅读几首唐诗,欣赏、体验唐诗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意境。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活动二: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请老师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并与孩子们分享。
请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唐代洛阳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可以通过课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展开。
了解一部文献的背后,也许会对孩子们对文学的认知产生新的启迪。
活动四:赏析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请孩子们阅读若干首唐代洛阳地区的著名诗人的诗歌,感受其中的文学韵味。
请老师讲解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唐代洛阳地区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这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才。
通过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学产生和发展。
请孩子们阅读唐代的著名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意境,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七:课堂演讲请每个孩子从唐代诗歌的角度,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可以包括作者、诗歌的产生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活动八:诗歌创作请孩子们自主创作一首唐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可以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唐诗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九:讲座分享请老师或其他文学爱好者来班级里举行一次文学讲座。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文学史、诗歌赏析、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等。
《洛阳诗韵》说课稿范文
《洛阳诗韵》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洛阳诗韵》,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洛阳诗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唐诗和宋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语文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洛阳诗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理解韵脚和平仄的概念。
②能力目标:能够辨认洛阳诗韵中的韵脚,并通过朗读诗句体会平仄的不同。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学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能力非常重要。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感教育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是:欣赏赏析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洛阳诗韵》,我准备了相关的诗句和图片,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便更好地呈现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唐诗和宋词,并问他们是否知道洛阳诗韵。
接着我会给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让学生对它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环节二、韵脚辨析,理解平仄。
我将出示几个洛阳诗韵的示例,让学生辨认其中的韵脚。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我将引导他们理解韵脚的概念和作用。
然后,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韵脚的例子,并让他们通过朗读诗句来体会平仄的不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平仄的含义。
环节三、欣赏赏析,培养审美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我准备了一些著名的洛阳诗韵,让学生朗读和欣赏。
通过学习诗句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我将引导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
洛阳诗韵教案
一、教案简介课程名称:洛阳诗韵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洛阳诗人的作品,感受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感悟。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相关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料。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洛阳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二、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欣赏(15分钟)1. 展示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如白居易、杜甫等。
2. 引导学生朗读、欣赏诗句,体会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三、诗句解析与感悟(15分钟)1. 对选取的诗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句中的意境。
四、诗歌创作技巧讲解与实践(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平仄、韵律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尝试创作洛阳主题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洛阳诗歌文化,拓展知识面。
二、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学会欣赏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并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感悟其中的意境。
学生能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案简介课程名称:洛阳诗韵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洛阳诗人的作品,感受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感悟。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相关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料。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3. 投影仪或白板。
洛阳诗韵说课稿-虞春艳
《洛阳诗韵》说课稿抚宁职教中心虞春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叶文玲的《洛阳诗韵》。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本文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我国现代女作家叶文玲。
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从古、美、绝、奇等不同侧面选取典型材料,描摹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名城,情思悠悠、文意深长,激发人们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文选材、组材的方法,清晰的思路可以为学生写抒情散文提供一个范例。
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欣赏散文”的学习重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解“洛阳诗韵”的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挚爱之情。
能力目标: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情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 理解“洛阳诗韵”的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难点: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情怀。
四、说学情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职高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性很大,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不少学生语文基础很差,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较被动。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没问题,但体会散文中的情感的能力不足,因此,我将采用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上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课件展示。
《洛阳诗韵》说课稿子张静涵
《洛阳诗韵》说课稿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承德信息工程技术学院张静涵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需要大家猜一下,一句诗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打一地名答案是洛阳,所以,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洛阳诗韵》。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七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洛阳诗韵》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主,为我国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笃诚的崇拜和偏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现对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深情。
对此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提炼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朗诵课文,理清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及摹写训练,培养学生把握作者先果后因的基本思路和文章总分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理清课文结构,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
教学难点为理解作者选取典型素材表现洛阳诗韵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脉络。
四、说学情我所教授的是16对口的三个班级,这三个班级的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的事物。
但能力水平偏低。
对语文通用能力的认知也较粗浅,阅读习惯不好,语感不强,尤其不爱读美文。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其在静心阅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认知水平,感受诗性语言的美;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借鉴作者情感表达的特点,通过模仿内化的自己表达需求,提咼表达能力表达,使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更有感染力和逻辑性。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主要运用情景导入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师精讲重点难点,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按需整合散文教学内容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学习资源平台,使课堂教学能够基于学生障碍点自然生成,打造富有活力的“生成性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
洛阳诗韵说课稿
《洛阳诗韵》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洛阳诗韵》的教学.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洛阳诗韵》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是我国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笃诚的崇拜和偏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现对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深情。
2、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理清文章内部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
(2)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深情。
(3)欣赏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3、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围绕中心多侧面多角度叙写的横向思路.4、教学难点欣赏本课优美精炼的语言。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情况,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为了突出祖国历史文化的灿烂悠久,充分表现洛阳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欣赏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姹紫嫣红的洛阳牡丹,栩栩如生的唐三彩,浩大辉煌的龙门石窟,从古美绝奇四个方面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效果会更好些.2、情景导入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情景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讲授法教师精讲重点难点,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说学法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结构清晰,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自学,整体感知课文,抓关键句段,把握文章思路,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1、以情景导入法引入新课。
精心设置导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情景氛围中。
2、检查提问。
3、欣赏课文。
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情景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兴趣。
4、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讨论问题.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教师精讲突破重点难点。
采用形象直观法,多媒体显示课件,让学生理解。
6、小结,对照教学目标。
幼儿园关于洛阳的说课稿
幼儿园关于洛阳的说课稿《洛阳诗韵》是一篇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11.指导学生明确课文中反映作者基本思想,领会文意。
2.吸取文章写作技巧。
选材精练,结构合理,语言优美,题目新颖。
3.指导学生学会散文阅读。
4.激发同学们对故乡洛阳和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爱之深,思之切。
一,教学重点11.理清头绪,领会文意。
2.指导学生学会散文阅读。
3.不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难点1文章后半部分如何进行选材,组材?材料在表现中心的作用是怎样的?笔者旁征博引、思接千载、视通千里,但形散而神不散。
【教学方法】11.互动式。
2.探究式。
3.“三试”。
二,分三层次读散文,即整体感知鼍植垦卸俩,体认。
(三)以学生自由发言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
一,学时安排1一,教学过程1一,安排预习:用正音解释,熟读课文并注明问题的所在。
二是配乐诵读徐志摩《再别康桥》引入新课。
1.所有同学配乐背诵徐志摩《再别康桥》大家好,刚刚大家一起来诵读徐志摩老师的《再别康桥》.这是唯美主义经典中的经典,请问哪个学生说说它美的地方呢?(单个问题,复习巩固,温故知新)—整首诗声韵谐调,意境幽美,诗节均匀,表现出诗人对母校剑桥大学的喜爱和眷恋之情,以及对“精神家园”的渴慕和追寻之情,实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完美结合。
2.教师小结情动于中而形于音,有感而发,方得其美。
20世纪20年代后期,徐志摩老先生带着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依恋之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这首流芳百世的名作。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际,某女作家寻访某古城时,体会到诗歌的韵致,这座古城让她如置身仙境,如品味诗韵,令她梦萦魂牵,便思绪万千,提起笔来给大家写一首《我说我是诗》而不是《我说我说我说》。
这是女作家叶文玲奉献给大家的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3.板书,洛阳诗韵三,谈谈读散文(个别问题)教师总结散文阅读方法:1。
1.从诵读开始感悟整篇文章。
方法:观大略主要内容:基本的感情2.局部研读与细腻的感受。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洛阳诗韵的来历及特点;2.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和使用方法;3.通过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首先给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来历及特点,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是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一种韵律形式,流行于唐代。
洛阳诗韵以洛阳为名,因为唐代洛阳是文化繁荣的地方,许多诗人都在那里创作诗歌。
2.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包括:平声、仄声、入声和通声。
平声和仄声是洛阳诗韵的主要韵脚,平声有a、o、e等,仄声有i、u 等,它们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韵尾。
入声和通声是辅助韵脚,洛阳诗韵中不常使用。
3.学习洛阳诗韵的使用方法:洛阳诗韵在古代诗歌中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一般每句诗的韵脚要求一样,这样才能形成韵律感。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了解其中的运用方法,然后自己动手创作洛阳诗韵的诗歌。
4.学习洛阳诗韵的实践: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洛阳诗韵的示例,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韵律美,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洛阳诗韵的韵脚进行创作,同时要注重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能力。
5.学生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展示,并相互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三、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看是否运用了洛阳诗韵的韵脚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教学资料:1.洛阳诗韵的来历及特点的介绍资料;2.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和使用方法的相关资料;3.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的选集;4.学生的诗歌创作展示材料。
五、教学反思:洛阳诗韵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一种韵律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了诗歌创作的实践,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洛阳诗韵,使学生了解洛阳文化的特点和韵律的运用。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诗歌艺术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洛阳诗韵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分析洛阳诗韵的音韵规律和韵律格律。
3. 学习并欣赏洛阳诗韵代表作品。
4.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洛阳的地图,向学生介绍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让学生了解洛阳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古都之一,诗歌创作在这里具有特殊的地位。
2. 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是一种以平声韵为主的韵律体系,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和韵律格律。
3. 分析洛阳诗韵的音韵规律和韵律格律教师以示范的方式读诵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并通过分析和解读让学生理解洛阳诗韵的音韵规律和韵律格律。
例如,让学生听写洛阳诗韵的平仄和韵脚,让学生尝试朗读并理解其中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4. 学习并欣赏洛阳诗韵代表作品教师选择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进行鉴赏和欣赏。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韵律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5.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洛阳诗韵创作实践。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洛阳特色的话题,例如洛阳的风景、历史人物等,让学生通过运用洛阳诗韵的音律和格律,创作出具有洛阳风情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基于学生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或写作等方式展示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评价学生在诗歌写作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心得洛阳诗韵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的一大瑰宝,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洛阳诗韵的学习和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诗歌的美。
《洛阳诗韵》说课稿张静涵
《洛阳诗韵》说课稿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承德信息工程技术学院张静涵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需要大家猜一下,一句诗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打一地名答案是洛阳,所以,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洛阳诗韵》。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七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洛阳诗韵》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主,为我国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笃诚的崇拜和偏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现对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深情。
对此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提炼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朗诵课文,理清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及摹写训练,培养学生把握作者先果后因的基本思路和文章总分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理清课文结构,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
教学难点为理解作者选取典型素材表现洛阳诗韵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脉络。
四、说学情我所教授的是16对口的三个班级,这三个班级的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的事物。
但能力水平偏低。
对语文通用能力的认知也较粗浅,阅读习惯不好,语感不强,尤其不爱读美文。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其在静心阅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认知水平,感受诗性语言的美;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借鉴作者情感表达的特点,通过模仿内化的自己表达需求,提高表达能力表达,使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更有感染力和逻辑性。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主要运用情景导入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师精讲重点难点,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按需整合散文教学内容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学习资源平台,使课堂教学能够基于学生障碍点自然生成,打造富有活力的“生成性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诗歌创作技巧。
分析并欣赏经典的洛阳诗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创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洛阳文化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洛阳的历史与文化介绍洛阳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
分析洛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第二节:洛阳诗歌的概况学习洛阳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举例介绍洛阳诗歌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3. 第三节:诗歌创作技巧解析学习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4. 第四节:洛阳诗歌作品分析分析并欣赏洛阳诗歌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并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5. 第五节:诗歌创作实践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成果。
三、教学方法:1. 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阅读洛阳诗歌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创作与分享: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定期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洛阳文化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四、教学资源:1. 洛阳诗歌作品集:提供相关的洛阳诗歌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诗歌创作指导资料:提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创作技巧。
3. 实地考察资源:联系洛阳的文化景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加他们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诗歌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诗歌作品分析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诗歌创作成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成果,包括内容、形式和表达能力。
4.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诗歌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诗歌的分类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抒情诗、叙事诗等。
3. 举例:分析一些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4. 练习: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简单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分类和形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唐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掌握唐诗的鉴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唐诗的鉴赏方法3. 经典唐诗的解析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唐诗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3. 举例:解析一些经典唐诗,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唐诗及鉴赏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唐诗的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经典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宋词欣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掌握宋词的欣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宋词的欣赏方法3. 经典宋词的解析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宋词的欣赏方法,如关注词人的情感、词的语言和意象等。
3. 举例:解析一些经典宋词,让学生感受宋词的美感。
4. 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宋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洛阳诗韵》说课稿张静涵
《洛阳诗韵》说课稿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承德信息工程技术学院张静涵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需要大家猜一下,一句诗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打一地名答案是洛阳,所以,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洛阳诗韵》。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七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洛阳诗韵》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主,为我国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笃诚的崇拜和偏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现对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深情。
对此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提炼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朗诵课文,理清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及摹写训练,培养学生把握作者先果后因的基本思路和文章总分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理清课文结构,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
教学难点为理解作者选取典型素材表现洛阳诗韵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脉络。
四、说学情我所教授的是16对口的三个班级,这三个班级的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的事物。
但能力水平偏低。
对语文通用能力的认知也较粗浅,阅读习惯不好,语感不强,尤其不爱读美文。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其在静心阅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认知水平,感受诗性语言的美;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借鉴作者情感表达的特点,通过模仿内化的自己表达需求,提高表达能力表达,使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更有感染力和逻辑性。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主要运用情景导入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师精讲重点难点,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按需整合散文教学内容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学习资源平台,使课堂教学能够基于学生障碍点自然生成,打造富有活力的“生成性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
洛阳诗韵教案
教案教学班级人数周次略缺课人数课次略教学内容《洛阳诗韵》(叶文玲)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朗诵课文,理清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及摹写训练,培养学生把握作者先果后因的基本思路和文章总分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提炼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理清课文结构,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选取典型素材表现洛阳诗韵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脉络。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教学法教学时间计划教学时间为2课时,本次教案设计为第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板书《洛阳诗韵》(叶文玲)第一部分(1~5)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果)第二部分(6~15)叙写洛阳的古美和绝奇(因)第6自然段——总起第7~8自然段: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
第9自然段: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
第10自然段: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第11~15自然段: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作业1.摹写练习学生分小组课下收集资料、自由讨论,模仿“洛阳古”、“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的写作手法,发现、提炼和表达家乡武汉的美(教师将在第二课时请每个小组推选代表交流发言)。
2.诵读练习要求学生在理清字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品位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从古、美、绝、奇的不同角度品味洛阳的诗韵(教师将在第二课时通过听写、听读等形式予以抽查)。
分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8分钟)1.“猜猜这是哪”小游戏环节(3分钟)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等中国八大古都的特征性照片(如北京故宫、杭州西湖等)语言导入: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能不能说出都是哪些城市呢?教师明确: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安阳、郑州,这些城市号称中国的八大古都,它们都有经历过中华民族的朝代更迭、见证过社会历史变迁、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底蕴等共同特点,其中有一个城市更为特别,是九朝古都,它是谁呢?——将照片定格在洛阳,从而引出洛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诗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需要大家猜一下,一句诗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打一地名答案是洛阳,所以,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洛阳诗韵》。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七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洛阳诗韵》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主,为我国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笃诚的崇拜和偏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现对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深情。
对此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提炼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朗诵课文,理清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及摹写训练,培养学生把握作者先果后因的基本思路和文章总分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理清课文结构,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
教学难点为理解作者选取典型素材表现洛阳诗韵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脉络。
四、说学情我所教授的是16对口的三个班级,这三个班级的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的事物。
但能力水平偏低。
对语文通用能力的认知也较粗浅,阅读习惯不好,语感不强,尤其不爱读美文。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其在静心阅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认知水平,感受诗性语言的美;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借鉴作者情感表达的特点,通过模仿内化的自己表达需求,提高表达能力表达,使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更有感染力和逻辑性。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主要运用情景导入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师精讲重点难点,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按需整合散文教学内容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学习资源平台,使课堂教学能够基于学生障碍点自然生成,打造富有活力的“生成性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
学法:学生通过诵读法和圈点勾画法整体感知课文,抓关键句段,把握文章思路,通过讨论法和探究法完成能力目标。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文本:“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样的词句;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的女作家叶文玲在河南工作24年,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的感慨。
是什么让作家对九朝古都洛阳如痴如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板书课题作者)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和化用的句子设疑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潜移默化的作文开头写作渗透。
二、走进文本:1、文题解读:诗韵——诗一般的韵味。
师说:洛阳这样一座魅力四射的历史古城,历来受到众多文坛大咖们的青睐。
有关洛阳的名句很多,如:“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先”——欧阳修。
诗句总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走进作者:叶文玲,现代女作家,长期(24年)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3、简介洛阳:洛阳,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曾历经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做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累计建都历史达1500年之久,号称“九朝古都”,“九”虚指多。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展示有关洛阳的诗句和作家生平,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三、研习文本:1、诵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同学试读),同学在听读的时候,标注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然后作一交流。
2、学习生字词:课件展示:(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明白词义)璀璨笑靥馈赠邙山龛笃诚贬谪氤氲谙熟棹才俊辈出姹紫嫣红摄人心魂浅笑盈盈(“读读说说”字词小游戏环节进行测试)指名诵读,集体诵读。
(熟读文本,便于理解课文)3、初读文本,初味诗韵。
⑴、参阅“课文导读”,了解文章梗概。
⑵、再读文本,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①思考:本文哪些部分、从哪几个不同的侧面摹写作为文化遗产“特殊况味”的洛阳?明确:课文第6—15自然段。
从“古、美、绝、奇”四个侧面集中摹写灿烂悠久文化遗产的洛阳。
关键性语句:洛阳古,她有……/ 洛阳美,她有……/洛阳绝,她有……/ 洛阳奇,更因她有……②、那么第1—5自然段写什么?明确:抒写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
③、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如何?明确:前后两部分是总分、前果后因的关系。
4、再读文本,再品诗韵。
⑴、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①第一部分作者的感受具体是什么?明确:十分偏爱与笃诚的崇拜。
②、作者偏爱和崇拜洛阳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表层是“机遇和亲缘”,深层是“特殊的况味”。
⑵、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①、第6自然段在文中结构的作用是什么?和下文的关系如何?明确:过渡段,和下文是总分的关系(总领下文)。
即第6自然段相对于下文是总述,下文各段是分述。
②、课文第7—15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找出每一个层次的中心句。
明确:重章复沓,从四个不同侧面展示洛阳辉煌的历史画卷(分说),各层的中心句分别是“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此环节采取诵读法、鉴赏法和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主研习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四、探究文本:快速浏览文本,探究下列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1、“中原忆,最忆是洛阳。
情思悠悠中,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问:作者为什么用“最忆”一词?答:点出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问:哪个字最能浓缩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明确:“醉”问: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对洛阳的浓烈的喜爱之情。
2、分别找出第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说出彼此的不同。
明确:第2自然段“洛阳是璀璨的一颗”,这是暗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它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
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重要的地理位置;第3自然段“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这是明喻,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人。
3、问:如何理解“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答: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4、根据上下文,文中“特殊的况味”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明确: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
5、作者在写“洛阳古”的时候,为什么说“白马寺这个‘第一’叫我感到真切实在”?明确:因为白马寺是“中国佛教之源”,是名副其实的“第一”。
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文化使者)⑵语言品评:“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了外来文化随着白马由域外“走”进了洛阳,加深了洛阳的文化味)学法点拨:抓取关键语句是品读文章的要诀。
(1)任选“美、绝、奇”其中一部分自由朗读,同桌间相互讲述所读这部分特点的具体表现。
(2)在学生个体陈述,集体评论的基础上整理成板书,并辅之以图片直观展示、知识补充;视课堂实际插入语言揣摩(例“卢舍那塑像”那一处)和爱国主义教育(第13节)6、“洛阳美”一段中“成了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是指什么?明确:牡丹花会。
与牡丹相关的哪些“美”事“美”景。
A奉为市花B牡丹花会C王城公园牡丹园D 洛水之畔看牡丹7、“洛阳绝”文段中“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是指什么?其中“‘走’向世界各地”和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和前文哪些地方相照应?其中“走”为何加引号?明确:“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是指隋代的三彩骆驼;其中“‘走’向世界各地”和第8自然段中石塑白马从印度“走”进洛阳照应;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和第5自然段的“我”摘录“陆机入洛,噪起才名”古句慰勉兄长相照应。
其中“走”加引号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予了唐三彩生命的活力,意味这一艺术瑰宝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作者重点介绍的是“造型优美的马和骆驼”。
描写新近发掘的隋代的三彩骆驼,不仅说明它的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突出它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
如果说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雕白马,作为中外文化使者的象征,曾经从域外“走”进洛阳,那么今天洛阳的唐三彩驼、马更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使者“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8、文中写“洛阳奇”的时候,先后写了哪些景观?写洛阳龙门石窟时运用了一组数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这部分文章先后写了两山夹伊水、龙门石窟、雄奇的奉先寺、洛阳游之壮美景观。
运用数字是精确地说明龙门石窟“浩大辉煌”“凝聚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这特点更为具体可感。
揭示题意洛阳诗韵的内涵: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它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正是表达了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
此环节采取诵读法、鉴赏法和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脉络,感知文章结构。
五、总结:写作特色小结:1、采用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
中心: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之情,赞美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文章描述的几件事物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
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兼有议论。
3、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课文小结1、本文作者叶文玲,是现代女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本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2、因为洛阳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显现出诗意浓郁,韵味悠长的特点;作者对洛阳的悠长情思,正是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无限热爱的主题。
3、从谋篇布局上看,文章思路别具匠心。
作者先抒发对这个九朝古都的偏爱,写它特殊的况味,然后分别从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方面抒发情思。
全文思路是由总到分,先写总体的感受,后进行具体的描写。
4、从表达方式上看,文章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式。
结语:游览洛阳就像在品味一首诗的韵味。
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她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正是表达了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
(夯实基础)六、作业安排:赏析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以我手写我心,以承德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举一反三,活学活用)附:板书设计:洛阳诗韵叶文玲古——白马寺况味美——牡丹花偏爱绝——唐三彩崇拜奇——龙门石窟七、教学反思(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侧重在积极性、能力提升方向)本次课结合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全程贯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教学资源,灵活运用诵读、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