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护理要点

人工气道护理要点

人工气道护理要点
人工气道护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管插管深度及固定:
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下端位于气管分叉以上约1cm处,使用胶布或专用固定带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避免移位。

2. 气道通畅性维护:
1)定时检查气囊压力,保持适宜的气囊充气量以保证气道密封,防止漏气和误
吸。

2)避免分泌物积聚,定期进行气道吸痰,吸痰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观察并
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和气味。

3. 湿化与通气:
使用加温湿化器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度调节,保持患者气道湿润,预防黏膜干燥、损伤和痰痂形成。

4. 口腔卫生护理:
每日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减少口咽部细菌滋生,预防呼吸道感染。

5. 并发症预防:
1)预防褥疮:定时改变体位,减轻局部皮肤受压。

2)预防肺不张:鼓励咳嗽、深呼吸和有效咳痰,必要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

3)监测和预防肺炎:密切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等
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监测与评估:
1)对气管插管部位进行严密观察,注意是否有出血、肿胀等情况。

2)定期评估气管插管留置时间,适时更换气管插管。

7. 心理护理:
因气管插管患者无法正常说话,需提供非语言沟通工具,并给予心理支持。

8. 记录与交接:
记录气管插管的相关信息,包括插管日期、时间、型号、外露长度、气囊压力等数据,做好交接班记录。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气道通畅、口腔、皮肤、湿润、固定、监测和教育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

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妥善的人工气道管理是保证呼吸衰竭治疗成功的关键。

临床常用人工气道为气管插管(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气管切开套管。

一、气管插管(一)适应症: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2、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3、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

4、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需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轻患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二)合并症1、机械损伤:牙齿折损、脱落、口腔黏膜、鼻腔、声带、食道损伤。

2、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缓脉、心跳停止。

3、浅麻醉的插管刺激:喉头痉挛、支气管痉挛、血压上升。

4、与插管导管有关的合并症:(1)气道阻塞(扭曲、分泌物、异物阻塞)。

(2)气囊过度充气,使插管前端压向气管壁。

(3)经鼻插管引起:鼻翼坏死、变形,副鼻窦炎。

(三)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经口插管经鼻插管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②管腔大,易于吸痰②易于固定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口进食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②不宜长期使用②不适于急救③不便于口腔护理③易发生出血、鼻骨折④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④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四)位置管理1、插管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观察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2、拍胸片,插管位置应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cm处。

3、在气管导管上做好深度标志,记录插管外露长度,严格交接班。

4、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减少导管周围皮肤、黏膜的损伤。

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躁动患者及时应用镇静剂并用约束带固定手脚。

避免气管导管随呼吸运动而损伤气管和鼻腔黏膜。

5、整体位。

将患者头部稍后仰,以减轻气管导管对咽部的压迫。

经常改变体位可减轻导管对局部的损伤并利于痰液引流。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叶飞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护理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为危重病人的救治赢得时间。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因此,气囊的管理至关重要,如何做好气囊的监测,使气囊压力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

现将国内有关气囊压力监测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气囊压力监测的概念气囊压力监测值是由气囊本身的弹性回缩力、气管壁对气囊的挤压力及气道压产生的冲击力组成。

气管是一个随呼吸动作可舒缩的器官,但舒缩程度有一定的限度,当气囊压力超过气管黏膜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黏膜损伤。

李宁江等[1]通过研究气囊内压对气管内插管时受压气管黏膜的影响中发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囊内压低于30mmHg时气管黏膜病理改变轻微,并且气囊压力愈高,气管黏膜损伤愈重。

所以气管插管时气囊内压低于30 mm Hg 较为妥当。

栾云洋等[2]分析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气囊压力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中得出,30cmH20气囊压力下VAP的发生率最低,而20cmH20 发生率最高。

范丽妫等[3]通过观察不同气囊压力条件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误吸情况,并测定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发现认为在合理范围内的低气囊压力易导致误吸的发生,从而引起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的升高。

结合我国机械通气应用指南,推荐气囊压力应>20cmH20,一般维持在25cmH20~30cmH20[4]。

2气囊压力监测方法2.1监测方法2.1.1手估气囊测压法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手指的感觉, 包括气管插管近端气囊的容量和形状以及气管的弹性和顺应性。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总结词
气囊破裂是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障碍和并发症。
详细描述
气囊破裂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囊材料老化、机械损伤、高压气体泄漏等。气囊破裂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缺 氧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窒息。为预防气囊破裂,应定期检查气囊状态,避免长时间使用高压气体,及时更换老 化的气囊。
气道黏膜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结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可能导 致严重的呼吸衰竭和死亡。
详细描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细菌定植、误吸和胃食管反流等。患者可能出现 发热、咳嗽、痰多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脓性痰和呼吸困难。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胃食管反流、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同时,应定期进行痰
适用于长期人工气道患者,如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神复用型气囊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医疗需求进行选择。对于需要长期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 ,复用型气囊可能更加经济实惠;对于短期使用人工气道的 患者,一次性气囊更加方便快捷。
在选择气囊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气道情况等因 素,以确保选择的气囊类型能够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 ,医护人员应熟悉不同类型气囊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确保 人工气道管理的安全有效。
03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压力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气囊压力
定期监测气囊压力,确保其在合 适的范围内,以维持气道的通畅 和防止气道黏膜损伤。
控制气囊压力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适 当调整气囊压力,以达到最佳的 气道密封效果。
气囊更换的频率与注意事项
更换频率
根据气囊材质和使用情况,定期更换 气囊,一般建议每2-4周更换一次。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第一节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准备用物:治疗碗内备棉球(或是一次性口腔护理刷),倒入适量生理盐水(口腔护理液应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而选择),弯止血钳、压舌板、手电筒各一,备长20cm、宽1.2cm胶布两条、寸带一根,吸痰器及吸痰管、50ml针筒一付,此项操作由两名护士共同完成。

记录气管插管距门齿刻度,向病人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彻底吸痰,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将气管插管气囊内的气体抽空后,再注入气体8ml~10ml。

一名护士固定好气管插管及牙垫,去掉固定气管插管的寸带、胶布,嘱病人慢慢张口,将牙垫移至到病人一侧磨牙,并将气管插管轻轻偏向牙垫。

另一名护士做该侧口腔护理(方法同昏迷病人口腔护理)。

同法将牙垫及气管插管移至病人另一侧磨牙,再行另一侧口腔护理。

如果病人口腔痰液多而粘稠,确保插管的气囊充足,可以用50ml针筒抽取口腔护理液,直接注入口腔内,由另一护士用吸痰管吸引,一边注射一边吸直至口腔清洁。

口腔护理完毕后,擦净面部胶布痕迹,胶布交叉固定气管插管,并用寸带固定。

注意事项:⑴口腔护理前,气囊一定充满气体,以防口水顺气管插管流入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

⑵至少两名护士同时完成,切记一名护士一定要固定好气管插管。

如病人出现恶心。

嘱病人轻咬牙垫,同时做深呼吸。

⑶固定插管前,检查气管距门齿刻度是否准确。

⑷如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不宜用此方法行口腔护理,以防脱管发生危险。

第二节气道湿化呼吸道粘膜的结构气道粘膜可分为3层:细胞层、溶胶层、凝胶层。

细胞层主要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等组成。

每个纤毛细胞约有200根左右的纤毛,规则摆动,频率为17-25次/秒。

其活动受,ATP、细胞的温度、溶胶层和凝胶层的深度以及机械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溶胶层厚约5-6µm、粘度较低、纤毛沐浴其中。

厚度的维持取决于:水的蒸发和凝结,细胞的分泌和吸收,离子的主动转运以及纤毛的向心运动等因素。

凝胶层由杯状细胞及粘液腺等分泌产生,黏度大,并不一定连续,主要黏附异物,其流变学的改变直接影响纤毛的运输速度。

护理团体标准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护理团体标准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护理团体标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医疗护理团体中,正确控制人工气道气囊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气道气囊是一种用于插入气管内,以维持气道通畅的装置。

在许多临床情况下,如手术、重症监护或急救等,人工气道气囊被广泛使用。

如果气囊的压力不正确,可能会导致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保持人工气道气囊的正确压力成为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测量和调节气囊的压力,可以确保气道通畅、患者呼吸正常,并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了解常见的气囊压力问题,并掌握建议的气囊压力范围,将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重要性,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和调节气囊压力,以及应对常见气囊压力问题的方法。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护理的认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什么是人工气道气囊人工气道气囊是一种用于插入到患者气道内的装置,通常用于维持气道通畅或提供辅助通气。

气囊通常位于气管导管或气管插管的末端,通过充气或排气来帮助保持气道的开放和稳定。

这种气囊通常由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或聚氨酯。

当气囊被充气时,它会扩张并填充气道的空腔,防止气道阻塞或漏气。

气囊的大小和形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气道尺寸来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人工气道气囊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

不正确的气囊充气压力可能导致气囊过度充气或不充分充气,从而影响气道的功能和患者的通气。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和调节气囊压力非常重要,这有助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人工气道气囊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使用和维护气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标准的气囊充气压力范围,我们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气道管理和通气支持。

2.2 为什么需要控制气囊压力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高或过低的气囊压力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

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即使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导管,过久压迫气管粘膜也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形成而致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相反充气不足,则导致气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发症。

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气囊压力关于气管导管气囊内压的大小,有不同观点。

气囊充气过度,对粘膜产生的压力大于25~32mmHg时可造成局部粘膜坏死。

有调查表明为避免长期压迫气管内壁粘膜,防止缺血坏死,气囊充气后压力控制在18.4mmHg以下,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渗透压。

还有资料表明气囊压力应<25mmHg或保持在18.4~22.1mmHg,才能将其对气管粘膜的压力性损伤减小到最低范围。

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4.4 mmHg会使气管粘膜淋巴管受压,粘膜纤毛运动受限;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22.1 mmHg(30 cmH2O)会使气管血流中断,粘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壁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超过21.8mmHg时,气管粘膜血流开始下降,达30.1mmHg时,粘膜血流明显减少、苍白。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达50.4mmHg,15 min后气管粘膜可出现明显损伤,部分基膜剥离,而压力达100 mmHg 15 min内基膜开始分离。

故理想的气囊压力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粘膜的压迫性损伤,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18.4~21.8 mmHg。

2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防止气囊压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必须测定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临床常用的有手捏气囊感觉法、定量充气法及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气囊是人工呼吸回路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以维持呼吸机正常送气,可以防止分泌物漏进肺内导致继发感染。

气囊压力需要密切进行监测和调整,压力过高会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压力过低会导致漏气,市面上已经有新型的气囊管理系统,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完善并证实其临床获益。

一、气囊的作用及分类人工气道的气囊作用主要包括:1、防止漏气,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有创机械通气时人工呼吸回路需要保持密闭,以确保气体按照呼吸机参数进行送气,保证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氧合维持;2、防止误吸,有创机械通气时的人工气道一般破坏了患者固有的上呼吸道结构,患者的神志情况欠佳、咳嗽防御和吞咽功能受损,因此需要气囊密闭来防止口鼻咽部分泌物或食物残渣误入气道内造成进一步感染。

根据压力及形态可讲气囊类型大致分为低压高容型气囊、高压低容型气囊,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前者,因其充气后呈规则圆柱状,接触面积大,压力分布均匀,较少发生漏气,因此充其量适当时较少发生损伤。

诸多因素会影响气囊密闭性,当发现气囊漏气时应当及时处理。

影响其密闭性因素包括:1、气囊压力与充其量,2、气囊位置是否合适,3、导管型号与患者气管直径是否匹配,4、气囊的材质和性状,5、机械通气时的参数、模式设置,6、其他操作如吸痰、翻身等。

及时消除影响因素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气囊压力的管理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共识一致推荐人工气囊的压力维持在25-30cmH2O,可以保持气囊的密闭,同时又不会损伤气道黏膜。

正常气道黏膜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和淋巴管静水压分别为30-35mmHg> 18-20mmHg> 5-8mmHg,超过淋巴管压力可引起水肿,超过静脉端压力可引起淤血,超过动脉端压力一段时间可引起黏膜缺血性坏死。

气囊压力过低会导致呼吸回路漏气、患者氧合下降;或者导致囊上分泌物误吸入肺内造成VAP;气囊压力过高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的缺血损伤、气管软化,进而造成气管良性狭窄、严重者可造成气管食管屡,这些不良后果都需要再次巨大代价治疗。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上气道阻塞(Upper Airway Obstruction,UAO)
• 基本概念 – 气管插管导致UAO – 喉头及喉头下部大气道损伤、水肿及肉芽肿形成 • 发生原因 – 在插管或拔管过程中操作不当 – 气管导管管径过大、气囊压力过大等等…… • 临床症状 – 轻微者可闻及上气道高调喘鸣音 – 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导致呼吸衰竭 • 辅助检查 – 气管镜、喉镜直视可见气道管腔变窄
3 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气囊充气能否完全密闭气道,阻止气囊上滞留物下流,除 了与气囊充气量和压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气囊在气管内的位置、
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与患者气道的直径是否匹配、气囊的材质和
形状、机械通气时的参数和模式以及吸痰、翻身等操作。 如果气管插管位置过浅,气囊刚好卡在声门处,声门的 “V”字形状与气囊的圆柱状难以完全匹配,气囊无法封闭气 道,此时需要将导管进一步送入。气管切开时,如果患者的颈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国内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麻醉师、急救医师仍然 采用指触法经验判断气囊充气是否足够,这往往导致过度充 气的发生,气囊压力甚至高达 210 mmHg(1 mmHg=0.1 33kPa),即使有丰富经验的医师也不例外。因此,不宜采 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充气。
推荐意见 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 囊充气(推荐级别:C 级)。
Delphi 分级标准
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 5 个层次, 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 Delphi 分级分为 A—E 级,其 中 A 级为最高。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 Ⅰ 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 Ⅱ 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高
4 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护理团体标准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护理团体标准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护理团体标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护理团体标准是指在护理领域中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是护理团体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就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是指在患者呼吸道阻塞或呼吸功能不全时,通过插入气管插管或进行气管切开等操作来维持气道通畅的一种医疗设备。

气囊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道中的一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封闭气管,防止气体泄漏,确保气道通畅。

而气囊的压力,则是指气囊内充气后所受到的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标准值通常在20-30mmHg之间,这个数值是经过专业护理团体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出的,旨在确保气囊在适当范围内充气,既能有效地封闭气管,又不至于对气管造成损伤。

如果气囊的压力过低,可能导致气道不封闭,气体泄漏,影响氧气输送和呼吸功能恢复;而如果气囊的压力过高,可能会对气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气道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确保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在标准范围内,护理人员在操作气囊前后都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使用专用的气囊压力计进行检测: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气道插管后,使用专门的气囊压力计对气囊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通常,气囊压力计是一种小巧便携的仪器,可以方便地将其连接到气囊的充气管道上,通过读数来确定气囊的压力值。

2.调整气囊压力:如果气囊的压力不在标准范围之内,护士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如果气囊的压力过高,可以通过释放一定量的空气来调整气囊的压力;如果气囊的压力过低,可以通过充入适当的空气来增加气囊的压力。

在调整气囊压力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小心谨慎,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持续监测:气囊的压力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持续监测气囊的压力。

人工气道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

气囊充气量要恰当,充气过少气囊与气管之间的裂隙会产生漏气导致有效通气量减少,口腔中的分泌物也可能经裂隙流入气囊以下的气管内,引起或加重气管和肺部感染;充气过多,则压迫气管黏膜易引起气管粘膜坏死、溃疡,甚至产生食管瘘。

理想的气囊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渗透压(3.33kPa),一般维持在15mmHg,边向气囊内边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入小于0.5ml2~4h放气一次,如为低张气囊时每4~8h放气一次,每次3~5min,使局部受压处血供改善。

放气时,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在缓慢抽吸囊内气体,尽量减轻气囊压力下将对气管黏膜产生的刺激。

气囊放气时,如吸痰不彻底会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加重感染,降低撤机和抢救成功率。

2.3更换或撤除气囊导管
由于导管的存在,口咽部的分泌物会增加,难免在气囊周边形成滞留,在更换或撤除气囊导管时,这些滞留物有可能流入气管深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更换通气导管时,患者取平直的头低足高位(15度),先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套管连接牢固,连接储氧装置,调节氧流量至8L/min,待储气囊充满后,在患者吸气末操作者双手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的储气囊,以使患者肺部充分膨胀,同时助手将气囊气体放出,这时由于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使肺
内气体以较快的速度由气囊周边排出,将附着于气囊上方的滞留物被带至口咽部,患者于呼气末助手迅速将气囊重新注入气体,然后用吸痰管经口鼻腔将滞留物吸出,如此反复操作2~3次,即可将气囊周围的滞留物较彻底地清除。

3讨论
43通气导管气囊以上的间隙内吸除附着的滞留物,导致气VAP。

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人工气道护理

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人工气道护理

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人工气道护理在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用于抢救气道阻塞、呼吸衰竭的患者,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生命体征稳定。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通过人工气道给予抢救药物,从而快速抢救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通常情况下,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病情一般较为危重,疾病种类复杂多样,在临床治疗上患者的状况一般较差,在患者通气期间也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的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由此可见,人工气道的护理是危重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若管理不当可能会直接威胁患者的安全甚至生命。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人工气道的护理知识。

一、什么是人工气道?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准确的应用机械通气可以快速帮助危重患者改善缺氧情况,给患者的重要器官供应血氧,避免损伤到重要脏器的组织和功能。

同时,对于部分陷入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借助人工气道,还能够有效预防误吸,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1)经口插管:此类插管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是很多患者不耐受,并且经口插管方法比较复杂;(2)经鼻插管:大部分患者对于此类插管的耐受程度较高,并且插管放置的时间也较长,但通常不超过1周,导管比较细,容易弯曲,但是容易诱发鼻窦炎和VAP;(3)气管切开:可以减少死腔,降低呼吸损耗,患者耐受程度较高,也不影响正常进食,插管放置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其缺点在于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二)人工气道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喉痉挛;导管堵塞;溃疡、肉芽肿;声门、声门下、气管狭窄;声嘶、喉水肿。

二、人工气道的日常护理事项有哪些?人工气道的护理是危重患者气道护理的重要一步,是保障患者气道通畅抢救成功的重要基础。

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借助机械通气,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避免重要脏器的损伤。

同时,实施人工气道护理,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排痰,避免形成痰痂,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以极大的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护理质量。

人工气道的日常护理事项有很多,依据人工气道种类不同,日常护理事项的注意点也不完全一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保持人工气道通畅给患者插入气管之后,首先要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气流能否正常进入,若气管不通气,则容易引起窒息。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

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即使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导管,过久压迫气管粘膜也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形成而致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相反充气不足,则导致气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发症。

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气囊压力防止气囊压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必须测定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临床常用的有手捏气囊感觉法、定量充气法及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定量充气法是机械通气病人在选用大容量、低压型的气囊导管时选用,气囊充气一般5~10ml,而因病人个体及气管导管型号不同气囊充气量不一,亦不能精确气囊压力的大小。

利用气囊测压表可以科学的为机械通气病人气囊充气、放气,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

3护理3.1气囊充气操作有学者认为临床气囊充气采用最小漏气技术和最小闭合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将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降至最小,且不易发生误吸和影响潮气量,不必定时放松气囊。

方法为:①最小漏气技术。

即在吸气高峰允许有小量气体漏出。

准备10ml、1ml注射器各1支,由2个人同时操作。

在机械通气时,一人将听诊器放于病人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另一人用10ml注射器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换用1ml注射器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同时观察病人的通气量,直到在吸气高峰听到有少量气体漏出而病人的通气量无明显改变为止,防止过量漏气触发低通气量报警。

②最小闭合技术。

用物同最小漏气技术。

一人听诊,一人向气囊缓慢注气,直至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从0.1ml开始注气,直至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将导管置入气道以维持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

它是应用于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以及并发症的管理方法。

一、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1. 定期清洁气道导管:人工气道导管上的黏液和分泌物会阻塞导管,影响通气。

定期清洁导管,可以采用吸痰、漱口、擦拭等方式,保持导管的通畅。

2. 气囊压力监测与调整:人工气道导管的气囊应定期监测并调整,以确保气囊的充气量符合标准。

过高或过低的气囊充气量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 固定人工气道导管: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气道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拔管的风险。

常用的方法有束带固定、颈圈固定等。

4. 防止误吸: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减少误吸的发生。

如引流吸痰、提醒患者做到嘴周清洁、避免误吸食物或液体等。

5. 定期更换导管:人工气道导管应定期更换,以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6. 预防感染:人工气道导管插入后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保持洗手、佩戴洁净手套、消毒仪器等。

二、人工气道的并发症管理1. 气道导管堵塞:定期清洁导管、规范咽部护理,有效预防气道导管堵塞的发生。

如果导管堵塞,可轻轻抽吸或更换导管。

2. 肺感染: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定期吸痰、保持导管周围清洁、规范使用抗生素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肺感染。

3. 吸气困难:人工气道导管的存在可能导致机械性喉痉挛,呼气时间延长。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处理并及时给予辅助通气。

4. 声音嘶哑:避免误吸及机械性喉痉挛,定期清洁喉、漱口,及时处理导管位置不良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声音嘶哑。

5. 纵隔气肿:过度充气导管气囊、导管位置不良等原因可能导致纵隔气肿。

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和处理。

6. 导管移位或拔管:正确固定导管,及时发现拔管或移位,并紧急处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范文

人工气道的护理范文

人工气道的护理范文人工气道护理是指对患有呼吸困难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和护理的过程。

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过程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护理内容。

一、预备工作1.明确护理目的和任务,准备好所需的护理设备。

2.确保患者在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的疼痛、焦虑和其他不适的控制。

3.确保护理环境安静、整洁,保持通风良好。

二、人工气道护理的实施1.定期评估气道咳嗽反射,了解气道通畅情况,并清除气道分泌物。

通过吸痰等方式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检查气囊充气量和气囊压力,确保气囊的适当充气量和压力,以避免气囊充气过度或不足导致的并发症。

3.定期更换气囊导管,防止气道感染和导管阻塞。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导管使用时间,及时更换新的导管,并注意导管的无菌操作。

4.定期拍击、震动或转动患者,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气道保护能力。

5.注重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清洁口腔黏膜和齿龈,并定期应用含氟漱口水。

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口腔细菌的增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6.合理控制机械通气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呼气末正压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指标,及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机同步情况。

7.定期更换人工气道和气囊导管。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导管使用时间,及时更换新的人工气道和导管,防止导管堵塞和感染的发生。

8.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及时给予相应的镇痛和镇静药物。

合理的镇静和镇痛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提高机械通气的耐受性。

9.积极预防并处理并发症,包括气胸、肺炎、气管狭窄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三、人工气道的监测和观察1.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并与医生及时沟通,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
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

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即使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导管,过久压迫气管粘
膜也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形成而致气管
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相反充气不足,则导致气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
发症。

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气囊压力
关于气管导管气囊内压的大小,有不同观点。

气囊充气过度,对粘膜产生的压力大于25~32mmHg时可造成局部粘膜坏死。

有调查表明为避免长期压迫气管内壁粘膜,防止缺血坏死,气囊充气后压力控制在18.4 mmHg以下,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渗透压。

还有资料
表明气囊压力应<25 mmHg或保持在18.4~22.1 mmHg,才能将其对气管粘膜的压力性损伤
减小到最低范围。

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4.4 mmHg会使气管粘膜淋巴管受压,粘膜纤
毛运动受限;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22.1 mmHg(30 cmH2O)会使气管血流中断,粘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壁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超过21.8 mmHg 时,气管粘膜血流开始下降,达30.1 mmHg时,粘膜血流明显减少、苍白。

当气管导管气
囊内压达50.4 mmHg,15 min后气管粘膜可出现明显损伤,部分基膜剥离,而压力达100 mmHg 15 min内基膜开始分离。

故理想的气囊压力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
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粘膜的压迫性损伤,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18.4~21.8 mmHg。

2气
囊压力的测定方法
防止气囊压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必须测定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


般临床常用的有手捏气囊感觉法、定量充气法及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
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此方法的
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定量充气法是机械通气
病人在选用大容量、低压型的气囊导管时选用,气囊充气一般5~10 ml,而因病人个体及气管导管型号不同气囊充气量不一,亦不能精确气囊压力的大小。

利用气囊测压表可以科
学的为机械通气病人气囊充气、放气,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

3护理
3.1气囊充气操作
有学者认为临床气囊充气采用最小漏气技术和最小闭合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将气
囊对气管壁的损伤降至最小,且不易发生误吸和影响潮气量,不必定时放松气囊。

方法为:①最小漏气技术。

即在吸气高峰允许有小量气体漏出。

准备10 ml、1 ml注射器各1支,
由2个人同时操作。

在机械通气时,一人将听诊器放于病人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另一人用10 ml注射器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换用1 ml注射器从0.1 ml开
始抽出气体,同时观察病人的通气量,直到在吸气高峰听到有少量气体漏出而病人的通气
量无明显改变为止,防止过量漏气触发低通气量报警。

②最小闭合技术。

用物同最小漏气
技术。

一人听诊,一人向气囊缓慢注气,直至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抽出0.5 ml气体时
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从0.1 ml开始注气,直至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操作时首
选低压高容量气囊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过细致气管漏气、气囊漏气,可触发低通气量报警,故选择导管型号要适宜,并检查气囊是否漏气;气囊充气要缓慢;充气量5~10 ml;最好在
气囊测压表的监测(充气量)下,根据病人的循环情况及气囊充气时间,可适当调整气囊充
气量,尤其对于低血压或休克病人则应该相应减少气囊压力,以保证局部组织血供。

3.2
气囊放气的护理
传统护理常规中,气囊定时放气,可预防充气时间过长,压迫气管壁导致并发症。


有关气囊放气的研究结论不一,有的认为3~4 h放气1~3 min;有的认为4~6 h放气
3~5 min,有的认为2~4 h放气5~10 min,还有的认为12 h放气5~10 min。

但也有
学者认为气囊不需要定时放气其依据是气囊放气后1h内气囊压力压迫过的粘膜毛细血管
血流也难以恢复,而气囊放气时,滞留物的清除不利将会造成下呼吸道的感染。

认为在放
气前清除气囊滞留物至关重要。

气囊放气要2个人配合,放气前先吸净气道、口鼻腔、咽
喉部的分泌物,以预防分泌物误入气道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然后由1人用注射
器缓慢放气,另1人在放松气囊同时及时吸引渗漏的分泌物。

由于气囊滞留物中存活的细
菌多为耐药菌,即使少量进入肺部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