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模块一职业理念
第一章教育观
1、科学的教育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素质教育观。
2 、1997 年 10 月 29 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3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素质教育的含义: (重点记忆)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实施素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4)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强调因材施教)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5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大要义”。
(重点记忆)
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
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大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6 、教育素质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
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国家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 “坚持育德为先”,立德树人;
二
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三是“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 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8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第二章 学生观
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也是确立科学学生观的理论基 。
10、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①概念—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 智
力和体力 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此外,还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充分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 1. 人的发展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的; 2.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1 、“美育” 一词是德国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美学书简》中首次提出使用的。
12、在我国,美育最早是由 蔡元培先生于 1912 年提出的。他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
“以美育代宗教”,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 13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14 、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或客体)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础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5 、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为:自觉性(即主动性);独立性(即自主性) ;创造性。
16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因此,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17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
18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记忆)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
19 、可通过如下策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加强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善于人际沟通艺术。
第三章教师观
20 、科学教师观主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必须要 10 月 7 日(周日)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自身持续地专业成长。
21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为此,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
22、夸美纽斯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加里宁认为“教师是塑造人类领会的工程师”,还有人认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等。23 、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24 、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则是由盛宣怀于 1897 年在上海开办的“南洋公学”。其中,内设的“师
范院”即是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
25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学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26 、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和专业性要求。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
27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1)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3)专业情意。
28 、1929 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最早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1970 年,保罗. 朗格朗出版了《终
身教育引论》。
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我国教育法律法规
29 、根据效力等级的高低,教育法规的纵向结构可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教育基本法律;
(2)教育单行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教育规章(政府规章) 。
30、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第一,纠纷的存在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第二,损害的发生是教育法律救
济的前提;第三,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
31、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的申诉,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诉书次日的 30 天内进行处理。
32、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的行政处分决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决定,作为教师或学生如有不服,只能依法通过教育申诉的途径获得救济,而无法通过教育行政复议的途径获得救济。
33、学校事故就其性质而言主要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