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复习提纲
旅游心理学 期末复习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获得
大小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获得
方位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平衡觉和动觉等获得距离知觉
时间知觉活动的内容情绪和态度时间标尺的利用
运动知觉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考标志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
错觉1、几何图形错觉2、形重错觉3、大小错觉4、方位错觉5、运动错觉
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6、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客观因素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反复出现的对象新奇独特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对象
主观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情绪个性经验
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
(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
处理类件时要按以下几点进行:
(1)总台服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示前台经理,不宜当众揭穿客人的谎言,避免客人当众难堪,恼怒。
(2)由前厅经理或前厅管理人员,将事离现场,或请客人到茶座、吧小坐。
(3)先听取客人的意见,然后再做细致耐心的工作。
第五章旅游者人格
☆1、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是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2、三个理论:
☆3、四种气质类型:
多血质:血液占优势王熙凤
粘液质:粘液占优势诸葛亮
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张飞
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林黛玉
△6、心理学是由哲学和生理学组成
☆7、现代心理学三大流派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与理论基础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1.感觉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只负责接收、传递、整合信息,不能解释信息。
2.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就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
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其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适应性: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捷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对比性: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联觉:是指一种感觉见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3.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主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客观事物总是有选择地以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2)理解性:根据主体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3)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而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1)旅游对象的组合(2)旅游对象和背景的对比(3)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4)新奇独特的刺激物(5)他人的言语提示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与动机(3)个性(4)情绪(5)知识与经验(6)生理条件(7)社会阶层 5.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1)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3)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4)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知觉(5)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知觉6. 旅游风险知觉的种类:(1)功能风险(2)资金风险(3)社会风险(4)心理风险(5)安全风险(6)时间风险7. 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报酬不确定(3)缺乏旅游经验(4)信息不充分(5)相关群体的影响8. 消除风险的方法:旅游者减少风险的方法:(1)广泛搜集信息,认真比较衡量(2)重复购买相同的旅游产品(3)适当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4)寻求高价格,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降低风险的对策:(1)做好提醒工作(2)树立自身良好形象(3)注重广告和口碑的宣传(4)兑现承诺(5)注重与客人直接沟通9.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里现象和行为表现。
2、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里和行为规律。
3、旅游者心里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心理适应。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为了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2、访谈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开放和封闭问卷)4、测验法第二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里依据。
3、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里依据。
4、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旅游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事旅游消费者获得“游戏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人脑对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
(3)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6)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2、情感过程和3、意志过程(大体看一下)二、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的构成)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倾向。
旅游心理学复习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旅游消费行为的心理背景1、旅游消费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消费者在访问地停留一夜次以上,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旅游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
广义:旅游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
本书所讲为狭义旅游者。
2、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内部动因:个人动机;外部动因:时间、金钱、交通。
条件动因: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3、旅游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1)旅游消费内容不断追求个性化;(2)旅游消费方式倾向去自主化;(3)旅游消费动机呈现多样化;(4)旅游消费层次不断向高端化发展。
4、风险规避理论:功能风险、安全风险、财务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
5、风险规避理论认为,消费者所感到的风险水平受四种因素的影响:(1)旅游者个体付出的成本大小(2)旅游者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3)服务产品的购买风险大于实物产品(4)购买风险与产品销售方信誉存在一定的关系。
6、边际效用理论:(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人的强弱成正比(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商品的稀缺成反比(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在特定时间内有效。
第二章认知、学习和旅游消费行为1、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产生对这些事物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感觉: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3、知觉的心理定势:指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1)首次效应: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3)经验效应:人们经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按照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经验效应。
旅游心理学提纲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心理旅游工作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管理心理旅游地居民心理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旅游资源开发及设施中的心理学问题2.研究范围旅游心理学以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旅游客体对旅游心理的影响等作为研究范围。
3.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测验法第三章旅游直觉1.知觉(距离知觉、旅游地知觉、旅游交通知觉)(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实物的整体的反映,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个别和整体;相同的客观刺激有相同的感觉,但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态度、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知觉映象有所不同。
(2)特性1. 选择性(背景原理)是指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仅指向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刺激因素和个体因素2.整体性(组织性)是指旅游者在对旅游刺激进行选择时,并非零乱无系统的,而是倾向于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整体。
(1)接近原则(2)相似原则(3)封闭原则(4)连续原则3. 解释性 人们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它,并用词语把它标识出来。
言语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任务(同一棵香樟树)4.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2.知觉的过程接触(感官接收)阶段——适应性选择性注意阶段——指向性和集中性主观理解——选择性保持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概念: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即心理上的特定趋势,容易使人根据以往的经验习惯来感知事物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晕轮效应——以点代面刻板印象——以群代个错觉是指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
错觉形成的原因:客观刺激物的变化;人的生理因素3.距离知觉(1)距离的阻力作用距离会使旅游者支付时间、金钱、体力、生活方面的代价(2)距离的激励作用针对旅游目的地,可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满足,因为距离可产生一种神秘感。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提纲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提纲一、名词解释:1、感觉: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2、知觉: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3、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二、简答题:1、感觉的分类:答:按照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可以将感觉分为三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和本体感觉2、知觉的分类:答:根据知觉中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将知觉分为三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3、感觉与知觉的联系答: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蕴含的选择题:感觉的产生先于知觉)4、感觉变化的规律答:感觉的适应作用(规律:在微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对这种刺激感觉能力会提高;而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对这种刺激德感觉能力就会降低);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通道的各种感觉之间有对比作用,感觉的对比有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种;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感觉也能相互影响);感觉的生活实践作用5、知觉变化的规律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和知觉的理解性6、良好观察力的条件答:(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要出席和积累有关的知识(3)要细心体察(4)要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7、观察力的训练方法答:比较异同、全面了解、观察入微、学习经验8、对旅游者进行鉴貌辨色从哪几方面着手?答:(1)观察旅游者的衣冠服饰(2)观察旅游者的体型、肤色、面部轮廓、发色和发型(3)观察旅游者的面部表情和眼神(4)观察旅游者的身体语言(5)听旅游者的语言特点(6)观察旅游者的随身物品(7)观察旅游者的生活习惯提纲感觉:定义、分类感觉与知觉知觉:定义、分类感觉与知觉的联系(注意书上的表格)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观察的概念良好观察的条件观察力的训练方法。
【2024版】(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提示: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同是一定要结合网络课件和辅导光盘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丰富和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一、绪论(网络课件第一章、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目的、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2、这部分重点掌握:心理的实质、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意义。
其中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本章难点。
二、旅游行为动因(网络课件第五章的内容)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需要、需要的特征、需要的分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者的突出需要及旅游者需要的发展趋势、兴趣、旅游动机及其种类、旅游动机的特性、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旅游目标的功能、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研究旅游动因的启示。
2、这一部分应重点掌握:需要的特征、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
研究旅游者需要、动机、目标既是本章重点也是本章难点。
三、旅游者的认知心理(网络课件第三章的内容)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1)认知过程的各种心理机能:感觉、知识、记忆、想象、思维;(2)旅游消费知觉的特性(基本原理):选择性、组织性、解释性。
(2)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效应;(3)旅游消费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旅游活动的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的距离知觉、旅游交通工具的知觉、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4)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2、这一部分重点掌握: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活动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距离知觉、旅游目的地知觉。
其中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是这部分的难点。
四、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网络课件第二章第2节、第四章、第六章的内容、)1、这部分的知识点:态度的含义及其心理结构、态度的特征、态度的功能、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旅游消费偏好、旅游决策过程、旅游消费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旅游心理学复习第一章
(二)巩固练习
1.单项选择题
(1)我们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了解、认识的过程,
B 都属于( )。
A.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B.认识过程 D.学习过程 世纪的事(B)
(2)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
A.18
C.20
B.19
D.21
2.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①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 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反映。 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个人的过去经验和他所形成的个性 特征如气质、性格的制约。 同一个人在不同心情的时候对事物的反映,不同人对同一事
归纳总结: (1)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
(3)旅游者与从业人员之间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3.旅游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归纳总结: (1)研究旅游者的心理;
(2)研究如何根据旅游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建立旅游设施和安排旅游活动;
谢谢!
3.简答题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哪些?
(1)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 (3)旅游者与从业人员之间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规 律和特点。
(三)课堂总结 1.旅游心理学的概念
2.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3.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4.学习和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5.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两千多年来,心理学一直只是哲学的一个部分,没有成为一门独
立的心理学科。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 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学的实验室,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使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以及 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旅游心理复习要点
旅游心理复习笔记1、需要的特性:对象性、社会性、层次性、差异性、发展性2、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3、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组织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4、旅游知觉心理定势: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印象5、态度的形成:服从、同化、内化阶段6、旅游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状态、特征7、旅游服务人员的能力特征:敏锐观察力、良好记忆力、政策的自信、业务的实施、较强的交际8、旅游者对导游服务的心理要求:对导游员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的要求9、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角色素养;形象素养(体态容颜自然端庄、服务穿着舒适大方、行为举止得体)旅游动机: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旅游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属性的整体反映。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旅游态度:人们对旅游对象和旅游条件作出行为反映的心里倾向(组成部分:认知、情感、意向成分;特征:对象性、社会性、内隐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价值性、调整性)情绪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旅游决策:旅游者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过程个性:一个人的各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的特点的总和及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社会制约性、可优化性)社会角色:角色规范:符合角色身份和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
角色期待:社会或团体对其成员按照既定的角色规范履行权力和义务的心里倾向。
角色冲突:个体在角色扮演是所遭遇的心理困境(角色内冲突、个体内部同角色的冲突、个体外不同角色的冲突)家庭生命周期:一个家庭有诞生到以后经历的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直至消亡的过程。
它是有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的年龄、家庭规模和主人的工作状况等变量系统结合而成的复合变量。
旅游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点1.知觉、感觉的区别联系:知觉和感觉都是通过感官对当前事物做出的直接的、生动的反应。
①其差别在于:感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如颜色、声音、形状等;知觉则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的、整体的反应。
在知觉阶段,人们头脑中产生的不是事物的单个属性或部分的孤立影像,而是具体事物的完整映像。
如一座高楼、两棵大树、多辆汽车等。
②两者联系:感觉与知觉又是不可分割的,知觉之所以在当前能够一下子反映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大脑中储存着相同的感觉信息组合,因此当前只要有其中一种感觉信息的作用,就能引起这个感觉信息的组合兴奋,产生相应的知觉,所以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信息的储备就没有知觉的形成。
2.距离知觉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旅游者的距离知觉是指旅游者对旅游对象距其远近的知觉,亦即对旅途长短、远近的感受与判断。
距离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部分。
旅游者的距离知觉对旅游行为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一是阻止作用,距离的阻止作用称为“距离的摩擦力”,随着旅行距离的增加,人们付出的金钱、时间、体力、情感等方面的代价也在增加,这些和距离成正比的代价,对旅游行为起着阻止作用。
②二是激励作用,“远方崇拜”是人类的天性,遥远的目的地因为远,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人们希望能感知到现有的生活环境中所看不到的、听不到的远方世界,从心理上说,遥远的旅游胜地所产生的朦胧感与神秘感能给人以更多的新奇和多样性的希望满足旅游者追新猎奇的需求。
③针对距离知觉的“阻止作用”和“激励作用”的特点,旅游目的地对短途旅游者的营销策略应强调“近距离,低成本,高享受”的特点;而对长途旅游者,则应突出“旅游产品独特性、异地性、神秘性”,强调旅游过程中获得的益处大于所要付出的代价,以抵消距离知觉的阻止作用。
3.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一般旅游态度是指对旅游整体的态度,或对某一概括性旅游对象的态度,作为一般旅游态度对象的对象往往具有“类概念”的特征。
旅游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述(ɡài shù)1、旅游(lǚyóu)心理学定义: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相关人群(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心理;2)服务(fúwù)心理;3)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3、人的心理(xīnlǐ)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研究旅游(lǚyóu)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方法:自然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测验法、内省法第二章旅游者心理活动一、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2、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生理状态、心理发展、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3、需要的种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旅游需要的作用:旅游需要决定旅游行为,旅游需要的强度决定旅游行为实现的程度,旅游需要层次决定旅游行为方式5、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6、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需要是产生旅游行为的主观条件。
然而,旅游行为的最终实现,还需要具备适当的客观条件。
这些客观条件主要有:经济条件、时间条件、社会条件7、旅游者的动机分类:修养身心的动机、好奇探险的动机、审美的动机、社会交往的动机、宗教信仰的动机8、影响旅游者需要和动机的因素:旅游的价格、收入的变化、预期的变化、偏好的变化9、旅游者动机的激发: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服务管理、加强旅游宣传二、旅游者的个性1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信念(xìnniàn)、理想等,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发展方向。
旅游心理学提纲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导论⏹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人类行为都是由心理活动引起的。
旅游活动也是由人类心理活动决定的。
因此,旅游科学与心理科学相结合,形成一门新的应用科学-旅游心理学。
⏹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包括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以及旅游旅游企业员工心理,并研究如何遵循这些规律以便搞好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
⏹包括三方面内容:⏹1旅游消费心理⏹2旅游服务心理⏹3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测量法⏹4个案法⏹5实验法⏹6评价法⏹三旅游心理学研究意义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一旅游者的决策⏹(一)旅游决策及其过程⏹决策就是对某一事物作出决定的意思表示,它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过程,是人们对行为的选择。
⏹(一)旅游决策的种类⏹1.一般性决策⏹2.重大决策⏹3.瞬时性决策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二)旅游决策过程1.识别旅游需求或旅游环境⏹2.寻求旅游相关信息⏹3.作出旅游决策⏹二、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因素⏹(一)感觉与知觉⏹(二)学习与记忆⏹(三)需要和动机⏹(四)态度⏹(五)个性案例分析⏹张先生是某印刷术院校的青年教师,他爱好美术与摄影,借此五一长假的难得机会,他想和几位旅游和摄影爱好者一同来个自助游,顺便也写写生,收集一些艺术素材,同时也享受一下大自然,彻底放松心情。
从4月开始,张先生和几位准备一同出游的朋友就分头通过网上查询、翻看报纸、观看专题旅游电视节目,以及向身边旅游经验丰富的同事、朋友打听,并结合自己的爱好作了一个初步旅游计划。
张先生准备此次出游的朋友一同商定以武夷山、黄山、泰山作为备选方案。
在对自己经济实力、出游时间、距离远近等因素全面权衡并与朋友反复探讨后,张先生一行最终决定去黄山进行自助游。
五一那天,张先生一行的黄山五日艺术写生游正式启程,他们带足干粮,租了一辆面包车上路了。
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
《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一、成绩评定方式及试题类型成绩评定方式成绩评定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而成,其中平时成绩以平时作业形式体现,占2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期末成绩占80%。
具体指标如下:总成绩(100%)= 平时成绩(20%)+ 期末成绩(80%)其中,平时成绩(20%)= 平时作业2、期末考试试题类型及分值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类型有六种,分别是: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
各类题型分值如下: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20分)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5分,合计15分)论述题(共1小题,合计15分)问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合计30分)二、考试科目内容/学习水平双向细目表考试题目类型安排说明:1.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达。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知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各章重点内容第一章导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中国古代心理学的发展以及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三大流派,理解心理活动的本质。
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和预测旅游消费者行为的能力。
单选题、判断题: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答题:简述心理活动的本质。
第二章旅游知觉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知觉的内容和特点,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旅游服务工作。
单选题、判断题:知觉的基本原理:接近原理、相似原理、闭合(封闭性)原理、背景-场地原理名词解释: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效应问答题:知觉的接近原则及其在旅游行业中的表现。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心理学复习提纲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室。
《生理心理学原理》构造主义发展历程构造主义学派:冯特、铁钦纳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托尔曼格式塔学派:韦特海默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知理论:奈瑟,赫伯特·西蒙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旅游心理学产生背景:一方面,心理科学的发展为旅游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对旅游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
旅游心理学产生标志旅游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1年,小爱德华·J·梅奥和兰斯·P·贾维斯编著的《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在我国正处于开创时期。
旅游心理学研究范围涉及到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研究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颜色、气味、光滑、冷暖等。
知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产生的对刺激物整体的反映。
“通过感觉器官,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信息转化为对物体、事件、声音、味道的经验”。
错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旅游知觉的特征:1.旅游知觉的选择性人对外界事物的刺激,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力称为知觉的选择功能。
如:人面花瓶双关图对象和背景: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运动对象的组合(接近组合和相似组合)2.旅游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产生,需要有过去经验的参与,即由过去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
如:斑点图理解对知觉的作用旅游者在理解知觉对象时,会受到旅游情景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1)语言的指导作用(2)实践活动的任务(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3.旅游知觉的整体性✧旅游知觉的整体性指旅游者在过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把由多个部分和多种属性构成的旅游刺激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方面的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旅游⼼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旅游⼼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旅游⼼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理学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理和⾏为。
主要包括:1、旅游者的消费⼼理和⾏为;2、旅游⼯作⼈员的服务⼼理和⾏为;3、旅游企业管理⼼理和⾏为。
(⼆)旅游⼼理学的研究任务旅游者1、旅游者为什么要旅游?2、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旅游⼯作⼈员3、旅游⼯作⼈员如何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4、旅游⼯作⼈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理素质?如何进⾏⾃我⼼理调适?旅游企业5、如何建⽴与维持良好的⼈际关系?6、旅游企业如何激发员⼯的积极性?旅游⼼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理学1879年冯特在莱⽐锡⼤学创⽴第⼀个⼼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理学诞⽣⼼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理学:研究⼈的⼼理现象和⾏为发展规律的科学。
⼼理学研究⽅法的研究⽅法主要有三种: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理现象——⾃⼰总结⼼理现象的内容:(重要知识)西⽅现代⼼理学三⼤势⼒旅游⾏为的研究模式⼀、旅游者的决策类型:冲动性决策;习惯性决策;重⼤性决策(回看书本)⼀般说来,⼈们的旅游决策常分布在习惯性决策和重⼤性决策之间。
⼆、旅游者知觉第⼀章旅游者的知觉第⼀节感知觉的⼼理原理⼀、感觉与知觉感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节知觉的特性⼀、影响知觉的因素1、刺激因素(1)刺激强度的影响(2)刺激时间的影响(3)感觉相互作⽤的影响2、个体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经验与期望、个性、社会地位、收⼊、职业、健康、情绪等等⼆、知觉的特性——回看书本(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格式塔⼼理学派提出知觉的整体性有以下⼏个组织原则:接近原理相似原理连续原理闭合原理(4)知觉的恒常性第三节社会认知偏差(⼀)⾸因效应(⼆)近因效应(三)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四)刻板印象(五)情绪效应第四节旅游知觉旅游知觉:直接作⽤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环境的整体属性在⼈脑中的综合的反映。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名词解释1.知觉的相似原则2.(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3.需要4.旅游偏爱5.组织6.旅游目标7.自我知觉8.参照群体9.服务时机10.群体规范简答题1.简述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有时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后会有疑虑,被称为“购买后的失调”。
这种失调有可能出于哪两个原因?3.根据服务心理学原理,说明下列服务言语的不妥之处(可综合说明,也可分句说明),并分别改为符合规范的服务用语:i)现在不是时候。
ii)这不关我的事。
iii) 这里不是问讯处。
4.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5.简述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力主要有哪几种?6.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是什么?7.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旅游消费者常常会感知到风险?8.改变旅游消费态度的方法通常有哪几种?9客我交往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论述题1.联系实际,分析旅游企业中客人的投诉心理,并说明处理客人投诉的一般对策。
2.试分别论述“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三种人性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思想。
3.试举例说明如何确立良好的服务态度?4.试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疏导员工情绪,从而优化改革的社会心理?答案名词解释1.知觉的相似原则是指多种物体在形状与性质上具有相似特征时,人们在知觉上有将其归类的倾向。
2.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
3.需要是指个体由感到缺乏什么东西有不足之感,又是期望得到什么东西有求足之感的两种状态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
4.旅游偏爱是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取决于人们对该旅游目标所持态度的稳定性和对该旅游目标所拥有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的多少。
5.组织是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
6.是人的旅游需要的一种期待,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心理学复习提纲旅游心理学—授课提纲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引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什么是心理●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总称。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心理具有自觉能动性●心理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9世纪中叶,心理学研究夹杂在哲学、神学、的研究之中,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著作。
年轻:●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Wi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这时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著。
发展:●十大学派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
●众多分支学科,庞大的学科体系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或活动)(内隐)和行为(外显)(1)心理活动(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人格)●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情绪情感过程:最基本的情绪情感体验:“七情”——喜怒哀乐爱无恶惧。
●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人格)●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总结: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人格(个性)是在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但人格一旦形成,又反过来作用心理过程的进行,二者统一在心理现象之中。
(2)行为:主要研究行为的过程、性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勒温(Kurt.Lewin,美)的行为理论:任何行为及其他的心理事件及取决于个体的状态(主观),也取决于环境(客观),是个体与环境的统一。
B = f ( p e )Behavior(行为), f(函数), person(个人), environment (环境)个体:生理条件:性别、年龄、身高、健康…;心理条件: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意志莉、态度…;环境:物理环境:客观实际情况;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风俗…;心理环境:人的意识中的环境(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基础1.普通心理学●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知情意”)●心理状态:睡眠状态/睡眠到觉醒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兴趣为个性心理特征2.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内容——自然的人如何变成社会的人,在此过程中为什么个体形成了独特的特征; 基本途径——社会教化、个体内化●社会认知:内容——社会知觉、社会归因;基本途径——“察颜观色”●社会沟通:内容——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社会态度: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到人的行为取向●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三方面——认知、情感、行为;其中,情感因素为主导,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稳定程度。
●其它:社会动机、个人行为、自我意识、团体心理、群体性社会现象等。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三方面: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总结:旅游心理学(概念)——是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旅游活动中的相关问题的展开研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规律,主要包括,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等问题。
二、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完善旅游学研究体系现实意义: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心理依据(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安排旅游设施);有利于旅游市场的细分和预测;有利于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有利于建设和培养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员工队伍……第三节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实验室观察;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只反映表面现象,不能揭示本质和规律。
●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优点:同时进行团体调查,快速收集大量信息。
缺点:不大适用于针对行为,涉及态度时不可能完全真实。
●测量(验)法:性格测验/能力测验/人才测验;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对有关心理品质或行为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
●个案研究(个案历史法):需要依靠较多的个案背景材料,又称“个案历史法”。
优点:针对性强,对解决具体问题很有帮助;缺点:普遍性差,结论不宜推广。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模拟实验●评价法:用于评价、考核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
如:情景模拟测验第二章旅游行为动因旅游行为动因系统●需要:是影响(旅游)行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首要动力因素●动机:是影响(旅游)行为的直接推动力●兴趣是影响(旅游)行为的重要诱发因素●目标一、需要的含义指个体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以一定方式适应环境时所必需的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反映,经常表现为:欲望、渴求、意愿。
●是一种内心紧张。
(因为,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是一种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在个体的内心深处)经常表现为:对某种物质或精神要素的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感。
二、需要的特征对象性(指向性)/制约性/多样性/(个体)差异性/连续性/周期性/发展性三、需要的分类按起源分:生理需要/心理需要;按对象性质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按形式分: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四、旅游者的需要体系(一)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美)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s)社交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20世纪70年代,在此基础上,他又增加了认知和审美两种需求:认知的需要: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审美的需要: 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需要层次理论基本观点总结:●需要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上升发展;●当低级需要满足后高级需要才会来临;●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下一更高层次的来临而消失;只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低层次的需要对人的影响力就会减弱;●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失去对动机和行为的支配力量,转而由新的占优势的需要起支配作用;●人的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的发育密切相关;如婴儿时期主要是生理需要,进而出现安全、归属、爱等需求;●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存、安全需要)可以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善而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如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从内部使人感到满足,而且,越得到满足,其对行为就越具有激励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对旅游行为的解释:1.基础层次(较低层次)的需要得以满足后,人们外出旅游是为了追求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2.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都会在旅游活动中得以体现;如:游行食宿娱购……(二)单一性需求和复杂性需求的平衡(三)旅游者的突出需要1. 认识与理解的需要——求同据此可以解释旅游活动中的观光者与度假者的区别:观光者:只求多到地方,不求细致了解——受认识需要的支配度假者:只求细致了解,品味内涵,不想到处乱跑——受理解需要的支配2. 好奇心与探索的需要——求异因为:旅游可将自己置身于陌生环境,了解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人民与情况,留下新奇的体验3. 冒险的需要如登山、漂流、攀岩、跳伞等旅游活动;冒险能给人带来刺激与兴奋,留下难忘经历。
五、旅游者的需要的发展趋势(一)更注重精神上的需要求真、求异、秋美,缓解精神紧张;旅游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二)对物质舒适性需要的增强旅游服务要以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以个性化服务为提升。
(三)注重个性化的需要,要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四)功利性色彩减少现象:现在的旅游者趁旅游之机办其他事情的减少,单纯以一旅游度假外出的人在增多;旅游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小结——旅游者的需要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坚持“旅游者的需要第一”的理念,指导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客源目标定位、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等工作。
如下:●对物质舒适性需要的增强——提供标准化服务,注重个性化的服务●更注重精神上的需要——充分挖掘出吸引物的文化内涵第二节旅游动机动机:是推动个体采取行为的内部行动力。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进入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
旅游动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主观(内部)条件和客观(外部)条件:●主观条件——需要、兴趣、价值观……●客观条件——收入、时间、旅游供给条件…(二)旅游动机的特性1.内隐性:在一些较复杂的活动中,主体常常用一些次要的动机将其真正的动机隐藏起来。
2.复杂性:旅游动机的复杂性常表现为——旅游动机的组合性和冲突性。
3.转移性——主导型动机和辅助性动机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4.实践性——旅游动机一旦形成,会影响其旅游决策,促进旅游行为的发生,以付诸实践。
二、旅游动机的分类1、按起源分——自然动机/社会动机。
前者和人的自然需要联系,后者与人的社会需要联系。
2、按性质分——物质动机/精神动机。
3、按作用分——主导型动机/辅助性动机4、在复杂的动机中,存在几种动机,但总有一个主导动机,其他的为次要动机。
常见的旅游动机类型健康娱乐的动机/好奇探索的动机/受教育的动机/审美的动机/社会交往的动机/宗教信仰的动机/地位与自我实现的动机三、旅游动机研究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激发动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企业管理(硬件、软件)适度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让旅游者掌握充分的旅游信息●预测旅游行为●正确解决旅游动机冲突第三节旅游者的兴趣一、兴趣的含义与本质兴趣:就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并且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且能持续一段时间。
●兴趣与人的职能特征相联系●兴趣在更大程度上是后天社会实践的成果●如果实践取得积极的成果,使个体产生成就感,就会促进兴趣的持久、稳定和加深。
●兴趣总是与积极的情感活动相联系;有时是喜爱,甚至是着迷。
二、兴趣的特征与种类兴趣的特征:指向性/差异性/效能性——指兴趣会推动主体活动,产生或达到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