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人卫版药剂学第八版方亮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人卫版药剂学第八版方亮

lg S2 = 2 M ( 1 一 1 ) S1 pRT r2 r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剂
子 性 质有 合, 离
子作 用力强
磺胺嘧啶
m溶3g解/m度l
药物 可形
成在药结物晶溶过1剂0程化中物,
无水2物
离 子大小及表面积是
决 定因戊素醇。 溶水剂合化数目物
随 半径增大而降低
349
水物<其:他水溶合剂80物化<物无
ln =
-
Hs<0

Hs>0

pH
pH
pHm = pKa + lg S 一S0 S0
pH
pHm =
pKa +
lg
S0 S 一S
0
1 2
step1 step2
Nernst-Brunner
Cs C
dC = DS (CS 一 C) dt hV
dC = DS (CS 一 C) dt hV
令 令
dC = DS (CS 一 C) dt hV
令 令 令
1 2 3
1g ml 1g ml 1g ml 1g ml 1g ml 1g ml 1g ml
1ml
1
10ml
10
30ml
30
100ml
100
1000ml
1000
10000ml
10000ml
25 2℃
5min 30s
30min
The Merk Index
01
04
02
03
1 2 3
S A
D—溶质在溶出介质中的扩散系数 S—溶质的表面积 V—溶出介质的体积 h—扩散层的厚度

药剂学温度和溶解度方程

药剂学温度和溶解度方程

药剂学温度和溶解度方程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增加溶解度的方法--纳米化原理:减少粒径方法:粉碎法(球磨机、气流粉碎)纳米结晶法沉淀法二、药物的溶出速度药物的溶出速度是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溶出过程包括溶解和扩散两个过程,固体药物的溶出速度主要受扩散控制。

溶出速度可用Noyes-Whitney方程表示: dC/dt = KS(Cs-C) dC/dt = D/VhS(Cs-C) (一)药物溶出速度的表示方法当Cs 》C时 (C<0.1Cs ) dC/dt = KSCs S 不变dC/dt=κ 此时的溶出条件称为漏槽条件(sink condition),可理解为药物溶出后立即被移出,或溶出介质的量很大,溶液主体中药物浓度很低。

κ 为特性速度常数,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固体药物的κ小于1时,应考虑溶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分析:1.固体的表面积:同一重量的固体药物,其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对同样大小的固体药物,孔隙率越高,表面积越大;对于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固体药物,如在溶出介质中结块,可加入润湿剂以改善固体粒子的分散度,增加溶出界面,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溶出速度。

2.温度:温度升高,药物溶解度Cs增大、扩散增强、粘度降低,溶出速度加快。

二、药物的溶出速度(二)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3.溶出介质的性质:常用溶出介质:新鲜蒸馏水、不同浓度的盐酸、不同PH的缓冲液或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4.溶出介质的体积:溶出介质的体积小,溶液中药物浓度(C)高,溶出速度慢;反之则溶出速度快。

5.扩散系数: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扩散系数越大,溶出速度越快。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扩散系数大小受溶出介质的粘度和药物分子大小的影响。

6.扩散层的厚度:扩散层的厚度愈大,溶出速度愈慢。

扩散层的厚度与搅拌程度有关,搅拌速度快,扩散层薄,溶出速度快。

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03药物溶解及溶出与释放

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03药物溶解及溶出与释放

4、研磨法(机械分散法)
将药物与较大比例的载体材料混合后,强力持久 地研磨一定时间,借助机械力降低药物的粒度, 形成固体分散体。
常用的载体材料有微晶纤维素、乳糖、PVP等。
(四)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1.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2.热分析法 3.X射线衍射法 4.红外光谱法 5.拉曼光谱 6.核磁共振谱法
( pHm)

6.48
lg
4.0102 3.07 104 3.07 104

8.59
计算结果表明,输液的PH值不得低于8.59, 若低于此PH值则磺胺嘧啶将从输液中析出。
例:普鲁卡因在25℃ pKa=9.0,S0=0.5g/100ml, 配制20mg/ml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其PH不应高 于多少?
(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1、熔融法 2、溶剂法 3、溶剂-熔融法 4、机械分散法
1、熔融法
药物 载体材料
加热 熔融
剧烈搅拌 迅速冷却
骤冷成固体
本法简便、经济,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多用于 熔点低、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载体材料。
也可将熔融物滴入冷凝液中制成滴丸。
2、溶剂法(共沉淀法)
药物 载体材料
4、溶剂化物
药物在结晶过程中,因溶剂分子加入而使结晶 的结构发生改变,得到的结晶称为溶剂化物。 如溶剂是水,则称为水合物。
多数情况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水合物 < 无水物 < 有机化物
5.粒子大小的影响
Ostwald-Freundlich方程
药物微粒半径
药物的溶解度
药物的固有常数
计算表明注射液PH值不应高于8.52,同时要考虑 药物的稳定性,因此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PH应为4.5。

第三章 药物溶解

第三章 药物溶解

第三章药物溶解、溶出及释放第一节溶解度一、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solubility):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时的最大溶解药量表示方法:极易溶、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几乎不溶、不溶二、溶解度的测定特性溶解度:取数份过饱和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至溶解平衡,离心或过滤后取上清液稀释,测定药物浓度,以药物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液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至比值为零既得。

平衡溶解度:取数份药物从不饱和到饱和溶液恒温振荡至溶解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浓度并作图,数值不变既得。

凡例规定: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液体供试品置于25±2摄氏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每隔五分钟强力振摇三十秒观察30分钟溶解情况,看不到溶质颗粒或液滴即为完全溶解。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1、药物晶型、结构、粒子大小2、水合作用和溶剂化作用3、温度4、同离子效应和ph如有盗版,举报属实免费赠送本书内容,客服微信Y1778837892第二节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一、增溶、助溶及潜溶(一)增溶作用及增溶剂1、增溶机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临界胶团浓度,水不溶和微溶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加并形成透明胶束。

2、影响因素:(1)增溶剂的性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增溶质的性质:1)极性2)解离度3)结构4)多组分增溶质5)其他成分影响(3)温度3、增溶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二)助溶作用及助溶剂机制:根据药物性质和结构特点在溶剂中加入第三种物质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络合物、复盐、缔合物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

助溶剂:多为小分子化合物(二)潜溶作用和潜溶剂机制:混合溶剂达到一定比值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潜溶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二、盐型和晶型的选择(一)盐型:难溶性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引入亲水基团(二)晶型:多晶型现象:同一化学结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的不同,形成结晶时分子排列和晶格结构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晶型。

2024年河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全)

2024年河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全)

2024年河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全)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1.下列关于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离子大小与离子表面积是水分子极化的决定性因素B.药物的溶剂化会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C.离子水合数目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D.药物离子的水合作用与离子性质有关E.阳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力强,可在其周围形成水膜2.茶碱在烟酰胺的存在下溶解度增加,烟酰胺的作用是(E)A.增溶B.潜溶C.乳化D.助悬E.助溶3.下述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E)A.加入助溶剂B.加入增溶剂C.使用混合溶剂D.制成可溶性盐E.加入助悬剂4.根据载体和药物特点,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可采用熔融法、溶剂蒸发法和溶剂-熔融法。

(A)A.正确B.错误5.增加固体药物的粒径和表面积有助于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

(A)A.正确B.错误药物结构与药物代谢1.单选题:下列药物过量使用会导致肝毒性的是(D)A.贝诺酯B.布洛芬C.阿司匹林D.对乙酰氨基酚2.单选题:药物代谢通常分为(A)相。

A.二相B.三相C.四相D.五相3.单选题:下列药物不是通过水解反应进行代谢的是(D)A.阿司匹林B.可卡因C.氯化琥珀胆碱D.氯霉素4.单选题:软药设计的目的是(C)A.解释药物作用机制B.设计活性更好的化合物C.易于代谢排泄,避免蓄积毒性D.延长作用时间5.判断题:在进行代谢时,酶对药物的立体结构具有选择性。

(A)A.正确B.错误药品及药品标准1.单选题:现行中国药典分为几部(C)A.二部B.三部C.四部D.五部2.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A)A.GCPB.GLPC.GMPD.GSP3.单选题: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的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C.《药品注册标准》D.《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判断题:按其安全性,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安全性更高的是甲类非处方药。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

胞饮主要依赖于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
02
药物释放模型
药物释放模型包括零级释放、一级释放、非线性释放等。零级释放主
要依赖于药物溶解速度,一级释放主要依赖于药物扩散速度,非线性
释放主要依赖于药物和生物膜相互作用。
03
药物释放评价
评价药物释放效果主要包括释放动力学、生物膜透过率、药效学等方
面。释放动力学可以通过体外实验测定,生物膜透过率可以通过细胞
研究新的药物释放技术,以实 现药物的定时、定位和定量释 放,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
依从性。
针对特定人群,如老人、儿童 、孕妇等,开发适合其生理特
点的药物剂型。
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深入研究药物溶解、溶出和释放的机理和规律,为新药设计和剂型开发提供理论 指导。
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新的药物溶解、溶出和释放技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 疗效。
03
温度调控
通过升高或降低温度,可改变药物的 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但需要注意温度 对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生物学方法调控
基因治疗
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膜调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药物编 码基因导入细胞内,利用细胞 内源性酶系统将药物释放出来 ,可实现药物的精准控制释放 。
利用生物降解材料作为药物载 体,可在材料降解过程中将药 物缓慢释放出来,从而控制药 物的释放速率。
药物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溶剂 种类和纯度等因素影响。
溶出度测定
定义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制剂中溶解并释放出来 的速度和程度。
目的
评估药物制剂的溶出性能,确保药物在体 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方法
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包括转篮法、桨法 、流线型法等。
影响因素

03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2

03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2

• 糖类与醇类 a.糖类—右旋糖酐、半乳糖、蔗糖等;
醇类—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 b.常用它们的特点是水溶性强,毒性小,因分子中有 多个羟基,可同药物以氢键结合生成固体分散体,适
用于剂量小、熔点高的药物,尤以甘露醇为最佳。
• 有机酸类
a.常用有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胆酸、去氧胆酸
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 来源易得,成本低廉
4
(一)常用水溶性载体材料:高分子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糖类及纤维素衍生物等。
• 聚乙二醇(PEG)
a.药物从PEG分散物中溶出速度主要受PEG分子量影
响(1000-20000)。一般随PEG分子量增大,药物溶
出速度降低。
b. 最常用的为PEG4000和6000—熔点低、毒性小、化
学性质稳定、与多种药物配伍。
c. 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PEG类作载体,
如PEG12000、PEG6000与PEG20000的混合物。单用
PEG6000作载体,则固体分散体变软,特别是温度较
高时载体a.无定型高分子聚合物,无毒,熔点较高(不宜采
用熔融法),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对多种 药物有较强抑晶作用。 b. PVP易吸湿,所制备的固体分散物贮存过程中易 吸湿而析出药物结晶。
• 表面活性剂类 a.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聚氧乙烯基,
其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在蒸发 过程中可阻滞药物产生结晶。 b.常用Pluronic F68(片状固体,毒性小,粘膜刺激 性极小,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
6
• 纤维素衍生物
羟丙纤维素(HPC)、羟丙甲纤维素(HPMC)等。
22
4. 研磨法

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 介电常数大的溶剂的极性大,介电常数小的极性小。
一些溶剂的介电常数(20℃)
溶剂 H2SO4 HCONH2 H2 O HCOOH H2NNH2 HCON(CH3)
2 CH3 OH
介电常数 110 109 80.4 57.9 53.0 37.6 33.6
溶剂 C4H9OH C 5 H5 N ClCH2CH2Cl CH3COOH C6H5Cl CHCl3 C 6 H6
3.多晶型的影响
• 晶型不同,导致晶格能不同,药物的熔点、溶解速度、 溶解度等也不同。 • 无定型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比结晶型的大。
4.溶剂化物
• 在多数情况下,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按水合物<无水物< 有机化物的顺序排列。
药物溶剂化对药物熔点和溶解度的影响
药物
氨苄青霉素
溶剂
(无水物)
熔点/℃
200 203 68 83 188
物溶液的性质必须满足药用部位的要求,渗透
压、pH、pKa、表面张力、粘度等是液体制剂的 重要质量指标。
第一节 药用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药物溶液的形成是制备液体制剂的基础,以溶液
状态使用的制剂有:
• 1.注射剂; • 2.内服的有: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溶液剂和酊剂等; • 3.外用的有:洗剂、搽剂、灌肠剂、含漱剂、滴耳剂、滴 鼻剂等;
溶剂中各溶剂的比例有关。 • 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各单一溶剂溶解度的 相加平均值,但也高于相加平均值。
8.混合溶剂的影响
•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 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cosolvency)。 • 潜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 (1)两溶剂之间发生氢键缔合,改变混合溶剂极性,有利 于药物溶解。 (2)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

崩解时限,溶出度,释放度的区别

崩解时限,溶出度,释放度的区别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释放度系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

溶出度一般是针对普通制剂而言,看药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否能够释放出来。

一般测一个点。

释放度主要针对特殊制剂(包括缓控释制剂),测试时最少测三个点,第一个点看药物有没有突释,第二个点是药物释放一半左右的点,主要考察药物释放的特征,第三个点则是考察药物释放是否完全。

难溶药物检查溶出度,易溶药物检查崩解时限,检查溶出度的药物就不需要再检查崩解时限。

1. 对于确定的药物,如何选择“崩解时限”与“溶出度”在上篇指导原则中介绍了固体口服制剂是否建立溶出度的判断方法:①如果制剂设计为修饰释放,则需建立释放度的标准(包括缓释、控释、胃溶和肠溶等)②如果制剂没有设计为修饰释放,则做如下考察:考察一次剂量的原料药在37±0.5℃,pH1.2-6.8范围内, 在不多于250ml水中是否完全溶解。

如果不溶解,则建立单时间点的溶出度检查标准,如果溶解,则继续考察③以上考察的意义在于原料药的溶解性是综合剂量和胃容量来考虑的, 即验证一次服用量的原料药在胃中(250ml)是否完全溶解。

这使一些溶解性能并不好、但剂量小, 在250ml中可以完全溶解的药品可选择做崩解时限而不做溶出度检查。

③该制剂在15分钟内,在pH1.2、4.0、6.8条件下能否达到80%以上的溶出量。

如果达不到80%的溶出量,则建立单时间点的溶出度检查标准;如果能达到80%的溶出量,则继续考察④③步考察的意义为在考察原料的溶解性能后, 还要考察在该处方和工艺条件下制成的固体口服制剂是否在胃中达到80%以上的溶出量,否则, 溶解性能好的原料, 由于处方工艺影响了制剂溶出, 依然要做溶出度检查。

④崩解时限与溶出度之间有否相关性。

没有的话,则建立单时间点的溶出度检查标准;有的话就建立崩解时限检查标准。

药物制剂的溶解度与溶出度研究

药物制剂的溶解度与溶出度研究

药物制剂的溶解度与溶出度研究药物制剂的溶解度与溶出度是制药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溶解度指的是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而溶出度则是指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

这两个参数对于药物的吸收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制剂开发及药物评价中都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的溶解度与溶出度的研究方法和其在药物开发中的意义。

一、溶解度的研究方法药物制剂的溶解度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进行准确测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1. 固体过饱和法:将药物固体与溶剂充分混合,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通过过滤等方法将未溶解的固体分离出来,然后测定溶解液中的药物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较低的药物。

2. 体积法:将药物加入溶剂中,并充分搅拌使其溶解。

然后测定所需的溶剂体积。

溶解度可通过药物溶解质量与溶剂体积之比计算得出。

3. 比色法:将药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利用比色法测定溶液中的药物浓度。

这种方法对于颜色较深的药物非常适用。

4. 温度法:在一定温度下,将药物加入溶剂中,溶解后测定溶液中的药物浓度。

通过改变温度,可以研究药物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二、溶出度的研究方法药物制剂的溶出度研究主要是通过体外溶出实验来进行。

常用的方法包括:1. 流速法:将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等)放入溶出仪器中,通过设定一定的流速,模拟胃肠道中的流动情况。

然后收集溶出液,并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制剂的溶出度研究。

2. 曲线拟合法:通过拟合药物溶出曲线,可以得到溶出速度相关的参数。

通过比较不同制剂的溶出曲线,可以评价其释放行为的差异。

3. 菲克定律:利用菲克定律,可以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溶出过程。

通过计算溶出速度常数和溶出度等参数,可以评估药物制剂释放的特性。

三、溶解度与溶出度的意义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对于药物的吸收和药效有着重要作用。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吸收:药物必须在胃肠道中溶解才能被有效吸收。

溶解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情况,进而指导药物的给药途径设计及制剂优化。

药剂学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PPT

药剂学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PPT
药物释放度
药物的释放度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程度 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
药物溶解、溶出及释放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溶解度与药效
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进而影响药效的发挥。
药物溶出度与药效
药物的溶出度影响其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程度, 进而影响药效的发挥。
药物释放度与药效
药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药物的最大 量。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药物的性质
药物的分子量、极性、晶型、 粒径等都会影响其溶解度。
溶剂的性质
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pH值 等都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
温度
温度会影响分子的热运动,从 而影响药物的溶解度。
压力
在高压条件下,气体溶解度增 大,可能会影响某些气态药物
药物释放的速率和过程
药物释放速率
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的速率,通常用释放度来表示。
药物释放过程
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的过程,包括初期快速释放和后续缓慢释放两个阶段。
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试验
通过测量药物在特定介质中的溶出速率来评 估药物释放性能。
体内试验
通过测量动物或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率来评 估药物释放性能。
体外试验
通过测量药物在模拟生理条件的介质中的释 放速率来评估药物释放性能。
04
药剂学中药物溶解、溶出及 释放的应用
药物溶解、溶出及释放与制剂质量的关系
药物溶解度
药物的溶解度是影响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药物的溶 出度和释放度,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药物溶出度
药物的溶出度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溶出度不符合要求可能 导致药物在体内释放不完全,影响疗效。

溶出度与释放度知识点总结

溶出度与释放度知识点总结

溶出度与释放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溶出度与释放度是两个重要的物性参数。

药物的溶出度(dissolution)是指固体药物在体外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从其固态制剂中释放出的活性成分的量。

而释放度(release)则是指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情况,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情况。

溶出度与释放度的研究对于药物制剂的设计、稳定性评价、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溶出度与释放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二、溶出度的影响因素1.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溶解性、晶型、晶粒大小等会直接影响其溶出度。

通常来说,溶解度高的药物溶出度也会相对较高;而晶型和晶粒大小对溶出度也有很大影响,微粉末或者晶型转换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2. 制剂的配方:制剂的配方中所用的辅料(包括溶媒、表面活性剂等)对溶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适当的辅料可以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同时还能改善制剂的制备工艺。

3. 制剂的制备工艺:制剂的制备工艺对溶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包括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积等制备参数都直接影响着溶出度。

三、释放度的影响因素1. 肠道条件:肠道的pH值、肠道蠕动等因素对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度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药物制剂的释放度研究需要对肠道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

2. 药物的结构:药物的分子结构、亲脂性、亲水性等也会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释放度。

3. 肠道渗透性: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度还与肠道的渗透性有关,药物分子大小、极性等都会影响其在肠道内的吸收情况。

四、溶出度与释放度的研究方法1. 体外溶出试验:体外溶出试验是评价固体制剂溶解度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胃肠溶出仪、流体流变仪等。

2. 体内释放度试验:动物实验是评价药物在体内释放度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包括口服给药后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等方法。

3. 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可以通过模拟胃肠道的生理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度。

常见的包括计算机模拟方法等。

五、溶出度与释放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 药物制剂的设计与优化:通过对药物溶出度与释放度的研究,可以为研究人员在药物制剂的设计时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选择合适的搅拌速度、制剂辅料等优化药物制剂。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课件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课件

05
药物溶解、溶出及释放的实验研 究方法
溶解度实验ຫໍສະໝຸດ 010203定义
溶解度实验是指研究药物 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
目的
了解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度,为制剂的研发和 生产提供指导。
方法
将药物置于不同溶剂中, 观察其溶解程度,一般采 用称重法、紫外可见光谱 法、色谱法等进行测定。
溶出度实验
定义

渗透是指药物通过生物膜进入 体内,扩散是指药物在体内扩
散至组织器官。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药物的溶解度与药物的化学结 构、分子量、极性、晶格结构 等有关。
溶剂的种类和性质对药物的溶 解度也有重要影响,如极性相 似、介电常数相近的溶剂有利 于药物的溶解。
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pH值 等也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
溶出与释放的关联性
药物的溶出和释放是密切相关的,通常药物的溶出速率越快,其释 放速率也就越快。
溶解、溶出与释放的相互作用
01 02
溶解和溶出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药物的溶解和溶出过程都会对药物的释放产生影响。药物的溶解度越大 ,其在溶液中的浓度就越高,而药物的溶出速率越快,其释放速率也就 越快。
药物剂型对溶解、溶出与释放的影响

扩散阶段
药物分子从颗粒中扩散出来,通 过脂质膜或细胞膜进入血液。扩 散速度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分
子大小和扩散通道等因素。
溶解阶段
药物在胃肠液中溶解成分子或离 子状态,有利于通过细胞膜进入 血液。溶解速度取决于药物的溶 解度、胃肠液的pH值和缓冲容
量等因素。
影响药物溶出的因素
01
02
03
04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溶出
研究者通过改进药物制剂 的配方和工艺,提高了药 物的溶出速率和程度。

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药剂学-第三章-药物溶解与 溶出及释放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本章
内容提要 2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3 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内容提要
• 药物溶液的形成是制备液体制剂的基础,对药 用溶剂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注射用非 水溶剂,其种类、用量均受限制。药物的溶解 性是决定能否形成溶液剂的首要条件。
对氨基苯甲酸钠等。 ⅱ酰胺类化合物,如乌拉坦、尿素、烟酰胺、乙酰
胺等。
常见的难溶性药物与其应用的助溶剂
药物 碘
咖啡因 可可豆碱
茶碱 芦丁 盐酸奎宁
核黄素
对羟基苯甲酸甲 酯、丙酯
助溶剂
碘化钾,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苯甲酸钠,枸橼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 甲酸钠,菸酰胺 水杨酸钠,苯甲酸钠,菸酰胺
二乙胺,其他脂肪族胺,菸酰胺,苯甲酸钠
接近,因而正辛醇常 用来模拟生物膜相求 i=(ΔEi / Vi)1/2;ΔEi= ΔH分v-配RT系;数的一种溶剂。 i=[(ΔHv-RT)/ Vi]1/2
两组分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他们越能互溶。
第二节 药物溶解度与 溶出速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
(一)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 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 在一定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
S
S0
A ★ ★

★★


0
0
C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曲线
注意事项:
• 无论测定哪种溶解度都需在低温(4~5℃)和 体温(37 ℃)两种条件下进行;
• 如考察稳定性对溶解度的影响,应使用酸性和 碱性两种溶剂系统;
• 应恒温搅拌并考虑药物达到溶解平衡的时间; • 取样温度与测试温度应一致,并滤除未溶的药

03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1

03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1
2. 制备药物制剂的首要信息 3. 影响在体内的吸收与生物利用度
3
2.溶解度表示方法: ① 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
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 克数来表示; ② 溶解度也可用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表示。
3. 2015年版《中国药典》关于药物溶解度 有七种提法: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 溶、微溶、极微溶、几乎不溶或不溶。这 些概念仅表示药物大致溶解性能。
(溶解度:水合物<无水物<其他溶剂化物)
4. 温度的影响
lnS2/S1= △Hs /R(1/T1-1/T2)
(S1 和S2分别为在温度T1和T2下的溶解度; △Hs为溶解焓,J/mol;R为摩尔气体常数)
• 溶解过程是吸热(△Hs>0),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升高;
• 溶解过程是放热(△Hs<0),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降低。
b) 一般情况下测定为平衡溶解度或称表观 溶解度。
8
Ø平衡溶解度测量的具体方法: 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
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 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 物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S,并对配制溶液 浓度C作图,图中曲线的转折点A,即为 该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9
S
S0
A
Ø 取样温度与测试温度应一致,并滤除未溶的药物, 这是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
11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ü药物分子结构、粒径 ü药物的多晶型 ü水合作用和溶剂化作用 ü温度的影响 üpH与同离子效应
12
1. 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粒径
Ø 相似相溶:
药物-溶剂作用力>药物-药物作用力(易溶) 药物-溶剂作用力<药物-药物作用力(难溶)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课件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课件

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
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完成制作和测试
医学课件的应用范围及优势
应用范围
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患者教育等。
优势
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系统全面、交互性强、可重复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的重要 性和意义
不同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的 机制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的影响 因素
剂型因素
不同剂型的释放速度不同 ,如片剂、胶囊剂、颗粒 剂、凝胶剂等。
药物释放度测定方法
体内法
通过测定血药浓度或生物利用度来评价药物的释放程度。
体外法
通过测定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到模拟体液中的速率和程度,包括溶出度试验、渗透性试验、离体肠试验等。
04
医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医学课件的定义与分类
医学课件
03
药物释放
药物释放定义
1 2
药物溶解
指药物从制剂中溶解到溶剂中,形成均匀分散 的溶液。
溶出
指固体药物溶解后的扩散过程,是药物释放的 初级阶段。
3
释放
指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到生理体液中,由表面向 内部渗透,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药物释放机制
扩散
01
药物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是溶出和释放的主
药物溶解机制
药物分子的扩散
药物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
化学平衡
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剂化物,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影响药物溶解的因素
药物的溶解度
不同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 同。
溶剂的极性
溶剂的极性对溶解度有影响,极性 越高的溶剂溶解能力越强。
温度
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分子的运动,从 而增加溶解度。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课件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课件

体液的pH值与离子强度
体液的pH值与离子强度对药物的溶解有重 要影响。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水溶性、分子量 等对药物的溶解速率有重要影响。
03
药物释放
药物释放的定义
药物溶解
指药物从制剂中溶解到介质中的 过程。
药物溶出
指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并溶解到介质 中的过程。
释放动力学
描述药物释放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 医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药物溶解 • 药物溶出 • 药物释放 • 药物溶解、溶出与释放的关系 • 药物溶解、溶出及释放的实验
研究方法 • 药物溶解、溶出及释放的研究
进展与展望
01
药物溶解
药物溶解的定义
01
药物溶解是指药物从晶体或颗粒 状态变为溶剂中分子状态的过程 。
溶解阶段:药物颗粒或晶体在溶剂中 离解成离子或分子状态,并分散在溶 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影响药物溶解的因素
药物的溶解度
药物的溶解度是影响药物溶解的重要 因素之一,不同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 度不同。
溶剂的种类和温度
溶剂的种类和温度也会影响药物的溶 解度。
药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
药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也会影响药物 的溶解度,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溶解速度越快。
药物因素
药物的溶解度、分子量、稳定性 等会影响药物的释放动力学。
04
药物溶解、溶出与释放的关系
药物溶解、溶出与释放的联系
溶解是药物溶出和释放的前提
01
只有当药物在特定介质中达到一定的溶解度,才能够从给药系
统中释放出来,进而发挥药效。
溶出是药物释放的重要过程

固体制剂口服途径下的药物溶解与溶出

固体制剂口服途径下的药物溶解与溶出

固体制剂口服途径下的药物溶解与溶出固体制剂口服途径下的药物溶解与溶出是药物制剂研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之一,因其方便性和广泛适用性而被广泛采用。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需要在胃肠道中溶解和从固体制剂中溶出,以便被吸收和发挥药效。

因此,对于固体制剂口服途径下药物溶解与溶出特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药物溶解的过程。

药物溶解是指药物分子与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从固态过度到溶解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溶解特性、溶剂性质及其他辅助物质的作用等。

药物的溶解速率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溶解度测试和溶解动力学研究,以确定药物的最佳给药剂型和处理方法。

其次,我们探讨药物溶出的过程。

药物溶出是指固体制剂中的药物分子从固体基质中被溶出到环境介质中的过程。

在口服给药中,药物溶出是药效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溶解在溶液中的药物才能够被肠道吸收。

药物溶出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溶出介质的性质以及制剂的特性等。

因此,研究溶出动力学和溶出机制是确保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有效释放的关键。

为了解决问题或改进药物的溶解与溶出特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药物选择与配比:选择具有良好溶解性和溶出特性的药物分子,并进行合适的配比,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2. 优化制剂工艺:优化制剂工艺参数,例如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制备方法等,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和溶出特性。

3. 使用助溶剂:添加助溶剂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助溶剂可以改变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药物与溶液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4. 调整pH值:调整溶剂的pH值,使其与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相适应,从而促进药物的溶解和溶出。

5. 使用溶出增强剂:添加溶出增强剂,例如表面活性剂、增粘剂、凝胶剂等,以改善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是
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 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 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与固体制剂的溶出 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新化合物而言更有意义。
2、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
(1)增溶剂的性质: • 形成胶束的大小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CMC减小,胶束聚集数增加,增溶量随之增 加。
• 当增溶剂的碳链上含有不饱和或极性基团时, 增溶剂增溶作用减弱。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 子性表面活性剂
2、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
增溶剂加入的顺序
pH值影响很大。
弱酸:pHm=pKa+弱lg(碱S-S沉0/S淀0)析出的最高pH
弱碱:pHm=pKa+lg(S0/S-S0)
(2)同离子效应 若药物的解离性和分子型是限制药物溶解的
组分,则在溶液中与药物相关离子的浓度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决定因素。
通常向难溶性盐类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 子化合物时,其溶解度降低。
(二)助溶作用及助溶剂:
助溶(hydrotropy) 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
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 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
种物质称为助溶剂(hydrotropic agent; Solubilizers 或称 Solubilizing agents)。
极易溶解
七种
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易溶
溶质1g(ml)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
溶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1 下列组合中记述的难溶性药物和其助溶剂正确的是( )
(A)氨苄青霉素和普鲁卡因
(B)可可豆碱和水杨酸钠
(C)核黄素和苄星青霉素
(D)氯霉素和枸橼酸
(E)奎宁和碳酸乙酯
2 测定药物的解离常数方法不包括( )
(A)电导法
(B)电位法
(C)分光光度法
(D)溶解度法
(E)滴重法
3 增溶量是指( )克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
(A)0.1
(B)1
(C)10
(D)100
(E)1000
4 下列因素中与药物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
(A)溶剂的量
(B)温度
(C)药物的极性
(D)药物的晶型
(E)溶剂的极性
5 药物的溶解过程符合Noyes-Whitney方程:,设药物初始浓
度为零,当S一定时,溶液浓度达到药物溶解度C a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为( ) (A)t=KSln2
(B)t=KSC a ln2
(C)t=Sln2/K
(D)t=KSC a/ln2
(E)t=ln2/KS
6 已知某一弱酸性药物的pK a=4,在pH值为1时药物的存在状态为( )
(A)均为离子态
(B)离子态浓度为分子态浓度的4倍
(C)几乎均为分子态
(D)离子态浓度为分子态浓度的1/4倍
(E)离子态浓度与分子态浓度相同
7 稀溶液的依数性不包括( )
(A)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B)凝固点下降
(C)沸点升高
(D)渗透压
(E)溶质的密度
8 在咖啡因处方中,常加入苯甲酸钠,苯甲酸钠的作用是( )
(A)增溶剂
(B)助溶剂
(C)潜溶剂
(D)组成复方
(E)助悬剂
9 范特霍夫方程表达式为( )
(A)△P=Km
(B)πV=nRT
(C)P B=k X x B
(D)a=f×C
(E)dC/dt=DS/hV(c a-c)
10 潜溶剂能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被认为是两种溶剂间发生( )缔合,改变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

(A)氢键
(B)范德华力
(C)共价键
(D)疏水结合力
(E)共轭键
11 下列关于药物溶解度的正确表述是( )
(A)药物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B)一定压力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 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
(C)一定压力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 ml溶液)溶解溶质的克数(D)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 ml溶液)溶解溶质的克数(E)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 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
12 配制溶液时,进行搅拌的目的是( )
(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B)增加药物的润湿性
(C)使溶液浓度均匀
(D)增加药物的溶解速率
(E)使溶液温度下降
13 伪多晶型药物在多数情况下,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
(A)有机化物<水合物<无水物
(B)有机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化物
(D)无水物<水合物<有机化物
(E)无水物<有机化物<水合物
14 对于难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在( )时溶解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

(A)0.01~1nm
(B)0.1~10nm
(C)0.1~100nm
(D)0.1~1000nm
(E)1~10nm
15 属于非极性溶剂的是( )。

(A)甘油
(B)乙醇
(C)丙二醇
(D)液体石蜡
(E)聚乙二醇
参考答案:BEBAE CEBBA EDC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