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作文】2021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二元材料与辩证思考 上海卷作文审题
二元辩证作文范文800带材料
二元辩证作文范文800带材料
你知道吗,有些人就喜欢简简单单的生活,像一杯清水,透明
又纯粹。
他们觉得,生活嘛,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有个温馨的小窝,有点喜欢的书,还有那么几个谈得来的朋友,就足够了。
这种
人啊,往往心态平和,与世无争,活得特别自在。
不过呢,也有那么一群人,就喜欢把生活过得像一场狂欢。
他
们觉得,人生就是要尽情享受,要活得热烈、要活得精彩。
他们喜
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和朋友们一起high,喜欢那种热闹的氛围。
这种人啊,往往充满活力,热情四溢,生活总是过得有滋有味。
但话说回来,这两种生活方式其实也没啥好比较的。
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就喜欢简单,有的人就喜欢繁华。
关键是要
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活得开心、活得舒服。
有时候,
我们也可以试着把两种态度结合起来,让生活既有平淡如水的时候,也有热情如火的瞬间。
所以啊,生活就是这样,既有平淡也有热闹,有简单也有复杂。
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每一个瞬间,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
富多彩。
别忘了,生活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和心情,而不是目的地。
上海卷-2021年高考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
上海卷真题鲜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回首来径2020年上海卷作文原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卷作文原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8年上海卷作文原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7年上海卷作文原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新课标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认真解读这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我们会发现2017年以来的上海新高考,延续了数年来材料简洁、设问抽象、蕴含哲理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比如:2017年的材料: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中的“变数”,并学会科学地预测;2018年的材料: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上海卷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2021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解题】1、材料分析:作文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观点。
所谓“时间的沉淀”,说明不是短时间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于更长的时间,所谓“事物的价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或者是事物的正面意义,或者是事物的反面教训。
譬如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他生前的画并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红色葡萄园》是他生前卖出的唯一的一幅画。
死后,他的作品却价值连城,有人评价“梵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获得这种评价的时候,梵高已经去世了47年了。
再如布鲁诺这位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还有一些先锋派艺术作品,可能囿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可能是当时的禁锢,对于其蕴含的价值,由于人们当时不具备宽广的视野,所以,其本质很难在当时被认识和发掘出来。
再比如文革,我们也是在若干年之后才有了“文革”是一场“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的共识。
材料的第二句话是“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不尽如此”的意思是不完全是这样,这不是全盘否定,而仅仅是部分否定。
这与“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2017上海卷)、“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2014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2011上海卷)的非此即彼式是不一样,这更体现了一种宽松和包容。
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真题还原:写作70分26.依照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
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可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命题分析趋势及点评:从2021年上海高考的命题来分析来看,今年的命题依旧延续了之前五年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从材料特点来看,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而且是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
例如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在“沙漠”那个范围中谈“自由”和“不自由”,而今年的作文是在“造就和谐的自我”的范围中谈“坚硬”和“柔软”。
从形式上来看,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
整个材料阅读起来难度不大,可是观点偏向十分清楚明了,让同窗们在落笔之前无穷拓展试探的角度。
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可是题目内容愈来愈科学,仍然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表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表现了哲学的思辩性。
那是不是上海今年的高考并无表现出转变呢?周教师以为并非如此,综观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能够看出命题者的别具匠心。
第一是将常规的各类类型作文题考查点综合起来,这一综合,就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和写作的范围。
比现在年的材料中,关于“坚硬”、“柔软”的分析能够从不同层面引发出去,也能够和社会现象、现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如此就能够够把那个材料写“活”,表现作文的思想性。
第二是观点偏向更清楚,本那么材料明确提出了咱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因此进程和方式是多样的,而最后的结果导向是明确的。
如此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较于前几年就加倍科学了。
材料详细解读:1.材料本身的重点文句及关键信息:考生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
那个地址,周教师要提示同窗们的是: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轻忽,造就和谐的自我并非是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合就能够够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
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评析例文10篇 点评
★例文1:走出去,返回来罗素曾言:“多远乃万物之本源。
”正如大千世界,古老的华夏文明乃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等诸多历史起源中的一支,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认识我们认为自己早已熟识的事物。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走出去”进而“返回来”的过程。
不同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认识事物时带有简化作用的偏见的产生。
布朗斯说过:“偏见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思考能力缺乏的体现。
”我们以“中国味”的大气磅礴定义所有中式风格的音乐,而以西方的小夜曲、圆舞曲最为著名,在不知不觉中便沦为了偏见的奴隶,此时便具有了“走出去”的必要性。
华为老总任正非否定了“自主创新”所带有的光辉,这并非是否定“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倡导人们避免陷入偏见的泥沼,一再简化前进的目的,而无法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多样,以致丧失了认识自我的感情。
沉重的历史积淀化作包袱,迫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浮于表面,使我们安逸于认识的舒适圈中。
失去了交响曲的激情澎湃,我们如何体悟高山流水的悠扬绵长;失去了摇滚音乐的自由舞动,我们如何沉醉陕北民歌的精神支柱。
失去了与其他事物的交融与荟萃,我们在认知惰性中越陷越深,正如路遥所写:“当一个人沉浸在温柔之乡以后,就再也难以获得重回风暴的勇气。
”走出去,突破局限,更为全面而理性地看待与认识事物。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走出去,让我们窥探到一个更为全面的世界。
同时,“返回来”的重要性也是应当重视的。
若是只管“走出去”那便向鲁迅先生笔下“拿来主义”所批判的那样所靠拢,只知“进去”而不知“拿来”。
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我们冲破了偏见与局限的束缚,我们要“返回来”,形成更为深刻的感受。
中国社会具有“从旧见行古道”的传统意识。
我们寻找的“中国味”常常是能令我们孤芳自赏的“历史荣耀”,可是,缺失了对于多样事物的认识,我们如何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似已熟知的事物,缺失了深刻的认识,很快我们的兴趣或许便灰飞烟灭,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走出去,返回来,这是缺一不可的过程。
2021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评析:在思辨中突出哲理思考
2021届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评析:在思辨中突出哲理思考真题回放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评析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对以往上海高考作文题的延续——在思辨中突出一定的哲理思考,题目的表述也延续了一直以来的简洁、直接的风格。
回顾过去十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大致可以看到这几个阶段的变化和继承。
一是,从2011年到2015年。
这一阶段基本保持了“二元”式命题。
如“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舍弃的微光”和“(拾取的)微光”、“重要的”和“更重要的”、“自由的”和“不自由的”、“坚硬的”和“柔软的”等。
这些题目更多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二元”思辨的内容。
二是,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次命题的2017年到2020年。
这一阶段是在继承中有新变化,没有了明显的“二元”对立,但也常给出两种观点来让考生判断。
2017年的“预测”、2018年的“被需要”、2020年的“转折”均是如此,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以往的“二元”命题的继承和发展。
其中,2019年的“中国味”在命题上形式上略有变化,但是却和2017、2018、2020年的题目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哲理意味,这种在题目中呈现哲理的方式又和以往的“二元”式题目内核相通。
三是,在这十年的题目中,有个比较特别的题目,就是2016年“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类作文,虽然上海的高考作文一直关注生活,强调从生活中来,但这次却是将作文“显著”地拉进“生活”里,突出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思考。
总结起来,这十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强调的是来自生活,在思辨中突出一定的哲理思考,而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延续了这种特点。
从命题形式上看,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类似于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也和2020年的作文题基本一致。
(2020年的作文题可以改成: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也有人认为并非如此。
2021上海卷高考作文(通用5篇)
上海卷高考作文2021上海卷高考作文(通用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1上海卷高考作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海卷高考作文1时间沉淀了所有沉浸在宁静而又深邃的夜晚,特别的静谧,也正是这份安静,让我在黑暗中可以认真的珍惜,属于我一个人的时光。
深邃的眼等待岁月改变,漆黑的夜隔了时光的指尖脉络。
很多,总要失去,才会懂得;很多,即使珍惜,也会离去;很多,明知道错了,却也还会坚持。
时间沉淀了所有,岁月在走,容颜易逝,只有往昔沉淀在了所谓的过去。
总是在措遇中相识,用陌生的脸编织着无知的缘份,不是时光可以解决一切,而是时光会帮你冲刷记忆,也变得不再如此迷恋亦或痛苦。
路走得太长,太远,会有种走到最后,留下的只有自己的感动。
有时候,落寞了,只会一个人发呆,愈是想反而愈是想不透,渐渐地,习惯了难以习惯的习惯,有些话也就成了空谈。
仰着头高傲地看着天空,无际的空会让我的心胸不会如此的狭隘。
现在的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曾经的历史长河,单纯的诗文属客,却有谁能预知现代人对此的评价。
莫言曾说:文学的没用之处也就是文学的有用之处,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也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语言文字。
但是,因为不同的种种因素,让我莫名地喜欢文字去寄托一些别人不可能懂得感情,都是如此,一边失去,一边寻找,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吧,演绎的故事都差不多,只是角色不同,时光终究会沉淀所有,包括年少的张狂。
即是海角,亦或天涯,缘份这东西,也只好且行且珍惜!事实可以不改变,但可以改变自己。
有些话,别说的夸口,因为我们谁也不敢为自己的语言加上双重保险。
风过疏林,吹起的思绪等待岁月浸染,褪色,然后固定在记忆的框框里。
小时候,快乐很简单,因为无知,清澈的眼浸润我们对生活充满未知数的好奇心,不断地发现,留在心中的都是满满地幸福,就如同杯中溢出的水;可是,长大了,简单很快乐,才发现,对生活挖掘的越多,追求也越多,模糊的双眼污浊了眼前的世界,所走的路也开始迷茫而又曲折,越长大越孤单也越不安,也不得不插上坚忍地翅膀在空中飞翔。
2021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21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21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守初心,踏浪前行"。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以"守初心,踏浪前行"为主题,展开思考与感悟,并表达自己对于初心与奋斗的理解。
以下是对这道题目的解析和一种适合的作文格式。
【一、题目分析】题目是"守初心,踏浪前行",考生要明确该题目的主题和要点。
题目中的"守初心"是指始终保持初衷和信念,"踏浪前行"则意味着坚定的步入行动,勇往直前。
因此,作文内容应该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展开。
【二、作文结构】一、引言:引出守初心的重要性,同时交代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二、正文:1. 从历史人物的角度阐述守初心的重要性和价值,如孔子的"立身行道"、屈原的"不忘初心"等。
2. 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阐述守初心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医生守护生命、教师培养人才、科研人员推动科技进步等。
3. 引用科技发展中的例子,探讨新时代下守初心的难题和挑战,如社交网络等的影响。
三、结尾:总结文章主题,强调持守初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书写格式】第一行:左顶格写文章标题(字体较大):"守初心,踏浪前行"第二行:中顶格写"作者:(自己的姓名)"第三行:右顶格写"日期:(当前日期)"正文段落:左顶格,字号一般比正文稍大【四、作文示例】(以下为示例,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与完善)守初心,踏浪前行作者:小明日期:2021年6月10日守初心,踏浪前行,这不仅是个人的信念,更是一种行动的力量。
古往今来,众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守初心是成功的关键,踏浪前行是人生的信条。
先以孔子为例。
孔子提出了"立身行道"的理念,他始终坚守着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不为外界所动摇。
这种坚守和追求使得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二元思辨类作文范文高考
二元思辨类作文范文高考
《硬币的两面:高考并非人生的唯一》
哎呀呀,说起高考啊,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呀!想当年我自己经历高考那阵,就跟打仗似的。
记得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紧张得不行。
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明天考试的各种场景。
我一会想万一遇到特别难的题咋办呀,一会又想一定得好好看清题目可别粗心啊。
就这么折腾了大半夜,最后迷迷糊糊地睡了几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起来,那黑眼圈重得哟,跟熊猫似的。
到了考场,坐在座位上,心还砰砰直跳呢。
开始答题了,手都有点抖。
那时候真觉得高考就是决定我一辈子的事儿,紧张得要命。
可是后来呀,等我经历过了,再回头看,高考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嘛。
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高考确实很重要,它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机会。
但它也不是绝对的呀,没考好并不代表人生就完了。
我见过很多没在高考中取得辉煌成绩的人,后来在其他领域也照样发光发热呢。
也许没能进入顶尖的大学,但在普通大学里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呀。
就像我有个朋友,高考成绩一般,但他在大学期间特别努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最后还自己创业成功了呢!
所以说呀,高考重要,但也别把它看得太重咯。
人生的路还长着呢,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和可能在等着我们。
不管高考结果如何,咱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拥抱未来呀!这就是我对高考的一点真实感受,哈哈!。
2021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
2021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2021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1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1事物价值的本源事物的价值有普遍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
大米对所有人都有维持生命的价值,大粪则不同,它是我们工作场合中尽量要避免谈论的事物,农民和苍蝇可能都爱它,但爱的原因,即大粪对于他们的价值又各不相同。
谈论至此,我们发现,“时间”这个元素并没有参与其中。
既然如此,为何坊间一直流传着类似于题目中的言论——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
还有很多类似的成语俗语,例如盖棺定论,时间会证明一切等等。
其原因在于,判断价值的那一刻,是谁在言说,以什么样的视角和立场在言说。
如果他言语中的价值推翻了前人的价值判断,这时,他免不了跟一句:你看,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被我发现了!至此,我们看出,认识事物价值的本源是人。
由于人的不同立场,不同利益,不同文化背景,我们对于事物价值的判断也是言人人殊,没有统一的尺度标准。
时间沉淀和认识事物之间最多有相关性,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或正比例关系。
时间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影响是复杂的。
在我们的理想中,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发掘出的资料越来越多,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我们越来越趋近理性客观——然而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想象而已。
就拿人尽皆知的“王安石变法”来说,从造成“北宋灭亡的原因”,到“积极大胆先锋的改革”,再到“辩证认识其价值”,这一路的变化并非朝向“王安石变法”的真正价值,反倒是显示出不同时代,不同利益的群体对这一史实的加工利用。
时间是“可怕”的,它像风沙一样“打磨”着事物,随着它的“打磨”,越来越多的真相被“侵蚀”,越来越多的“言说”覆盖其上,我们很难说时间的沉淀就一定能让我们认识事物的价值。
2021高考全国卷2作文真题深度点评与分析及优秀范文
2021高考全国卷2作文真题深度点评与分析及优秀范文真题鲜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言解说:“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那(提下)还能有不孝的吗?(如果)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看待自己一样,又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如果)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就没有了。
那么盗贼呢?(如果都)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那谁还会去盗窃?看待别人像看待自己一样,谁还会去害人?所以盗贼也就没有了。
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这样的事情)呢?(如果)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一样,谁还会去侵犯别人?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去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这样的事情)也就都没有了。
”回首来径2019年全国卷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高考作文】2021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二元材料与辩证
思考上海卷作文审题
【高中高考作文】2021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二元材料与辩证思考-上海卷作文审
题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
真题录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
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
少于800字
审题:
上海作文关注当下生活,说到底是一个二元关系的材料作文。
这个二元材料牵涉至自我与他人、个人与大众、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生活领域等。
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来看,“评价他人的生活”是对他人的关注与关心。
这应该成为
评价他人生活的动机。
从这方面看,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些思考:
1、评价他人生活,就是由半封闭的自我迈向社会的方式,就是不断扩大社会交往圈,亲密社会关系的途径;
2、评价他人生活,可以促进自我思想的进步与自我精神的成长;
3、评价他人生活,可让他人拎回去建议、期望、抨击与协助,彰显一定的社会责任
感与关心他人的情感;
4、评价他人的生活。
还要反思自己的生活。
……
这方面,主要阐述为什么要“评价他人的生活”的问题。
从个人与大众的关系来看,“评价他人的生活”不纯然私交性质,还具有社会交往的
属性。
从这方面看看,我们可以存有这样一些思索:
1、评价他人的生活,需传递社会正能量,体现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2、评价他人的生活,须要营造人与自然亲善环境,讲究妥切的评价方式,必须特别
注意自我的思考;
3、评价他人的生活,涉及个人与大众的碰撞与融通,既要坚守做人的底线又要善于
更新观念;
4、评价他人的生活,最终就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
5、评价他人的生活,体现的是社会公民的责任、气度与胸怀,不能轻率马虎,不能
气量窄小,不能小肚鸡肠;
6、必须不断扩大评价负面影响,尽量除去评价所增添的负面效应。
7、从浅层评价走向深层评价,从片面评价走向全面评价。
注意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
要考虑评价的社会效应。
……
从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生活领域,评价“评价他人的生活”涉及到私人生活领域,对此,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些思考:
1、懂对他人隐私的认同,无法过度干预他人生活,以至于侵害他人的生活空间。
与
不能不谈原则,一团和气;
2、评价他人的生活,按照的不是情绪逻辑,而要讲求理性原则;
3、评价他人的生活,无法捕风捉影,必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4、评价他人的生活,要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自律,不伤害他人。
……
以上两方面主要是从“是什么”和“怎么做”方面进得分析。
上海的作文题,肇因出来,就是必须在二元关系中作多层面的实事求是思索。
无法过左,也无法过右,必须把握住不好尺度。
还要并作全面、客观、具体内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