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复习资料 第3章 局域网基础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之局域网基础
• 答案:B
42
• 【例3-16】符合FDDI标准的环路最大长度 为______。(2005年4月)
A)100m B)1km C)10km D)100km
• 答案:D
13
以太网数据发送流程分析
• 一个结点要发送数据,它以“广播”方式通过总线发送一 个数据帧,连在总线上的所有结点都能“收听”到这个数 据帧,由于网中所有结点都可以利用总线发送数据,并且 网络中没有控制中心,因此冲突不可避免。
• 为了实现多个结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控制策略, CAMA/CD的发送流程概括为4点:
题
• 优点:
– 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易于扩展,可靠性较好
• 缺点:
– 不易管理,故障诊断和隔离比较困难
5
环型拓扑构型
结点
结点
(a)
(b)
6
环型拓扑构型(续)
• 主要优点:
– 初始安装比较容易,传输线路较短 – 故障诊断定位比较准确 – 适于光纤连接,例如,FDDI
• 主要缺点:
– 可靠性较差 – 重新配置较为困难
范; • IEEE 802.5: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 IEEE 802.6:城域网MAN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 IEEE 802.7:宽带技术; • IEEE 802.8:光纤技术; • IEEE 802.9:综合语音与数据局域网IVD LAN技术; • IEEE 802.10: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性规范SILS; •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 • IEEE 802.12:100VG AnyLAN标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分析(局域网基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分析(局域网基础)3.l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定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功能性定义,另一种是技术性定义。
前一种将局域网定义为一组台式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在物理地址上彼此相隔不远,以允许用户相互通信和共享诸如打印机和存储设备之类的计算机资源的方式互连在一起的系统。
这种定义适用于办公环境下的局域网、工厂和研究机构中使用的局域网。
就局域网的技术性定义而言,它定义为由特定类型的传输媒体(如电缆、光缆和无线媒体)和网络适配器(亦称为网卡)互连在一起的计算机,并受网络操作系统监控的网络系统。
考点l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l)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局域网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3)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分为两类: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考点2 局域网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联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
将参与局域网工作的各种设备用媒体互连在一起有多种方法,实际上只有几种方式能适合局域网的工作。
目前大多数局域网使用的拓扑结构有3种:总线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和星型拓扑结构。
1、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结构是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接所有端用户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连接端用户的物理媒体由所有设备共享。
使用这种结构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保端用户使用媒体发送数据时不能出现冲突。
在点到点链路配置时,这是相当简单的。
如果这条链路是半双工操作的,只需使用很简单的机制便可保证两个端用户轮流工作;在一点到多点方式中,对线路的访问依靠控制端的探询来确定。
这种结构具有费用低、数据端用户入网灵活、站点或某个端用户失效不影响其他站点或端用户通信的优点;缺点是一次仅有一个端用户能发送数据,其他端用户必须等待而获得发送权,媒体访问获取机制较复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第3章
、
12、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 、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 从根本上改变了 方式:通过局域网交换机(核心设备)在端口节点间建立 方式:通过局域网交换机(核心设备) 端口节点间建立 局域网交换机 多个并发连接 从而实现高速传输;利用“地址学习” 并发连接, 多个并发连接,从而实现高速传输;利用“地址学习”方 法动态建立和维护端口/MAC地址映射表。 地址映射表。 法动态建立和维护端口 地址映射表 交换机的的帧转发方式:(各自特点) :(各自特点 交换机的的帧转发方式:(各自特点) (1)直接交换方式:只要接收并检测到目的地址字段就 立即转发。优点是交换延迟时间短; 立即转发。优点是交换延迟时间短;缺点是缺乏差错检测 能力; 能力; (2)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完整接收帧并进行差错校验; 只接收帧的前64字节 字节, (3)改进的直接交换方式:只接收帧的前 字节,如果 正确就转发,交换延迟时间将会减少。 正确就转发,交换延迟时间将会减少。 13、局域网交换机的特性: 13、局域网交换机的特性:
6、共享介质局域网可分为Ethernet,TokenBus, 、共享介质局域网可分为 , , TokenRing与FDDI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0Mbps 与 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FastEthernet、1Gbps与10GbpsGigabitEthernet。 、 与 。 7、交换式局域网可分为 、交换式局域网可分为SwitchEthernet与ATM LAN,以 与 , 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局域网。 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局域网。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要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测试《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该章大约占9~10分,一般为6个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都是基本概念。
主要掌握:(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2)计算机的技术指标;(3)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4)软件开发周期;(5)压缩技术;(6)流媒体第一节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特点2. 计算机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是并行关系)(1)大型机阶段(50~60年代):●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 电子管计算机,用于计算弹道。
●1958年103计算机(中国)●1959年104计算机(中国)大型计算机经历了4代:●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第一次小型化●DEC公司(美国数据设备公司):1959年,PDP-1;1965年,PDP-8;1975年V AX-11●我国:1973年DJS130计算机→DJS100系列(3)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第二次小型化●Apple公司:1977年AppleII微型机●IBM公司:1981年,第一台个人PC机●联想(Lenovo):2005年收购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成为第三大PC制造商(4)客户/服务器阶段(即C/S阶段)(80~90年代)(5)互联网阶段(90年代至今)●1969年美国国防部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1983年TCP/IP成为ARPANET的协议标准●1991年我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中科院的高能物理所——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1994年在我国实现TCP/IP3. 计算机的使用领域科学的数据辅助和控制人工网络中的多媒体●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时控制●人工智能●网络使用●多媒体使用第二节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 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根据冯·诺依曼模型,计算机硬件由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 ● 控制器 ● 存储器 ●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2. 计算机的指标(1)位数 也称字长,是指CPU 一次能处理多少位的数据(二进制),字长越长,数的表示范围也越大,精度也越高。
2013等考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复习笔记(3)
第三章局域网基础3.1 局域网与城域网基本概念<1>局域网技术三要素: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Token bus、Token ring<3>IEEE对Datalink划分为LLC和MAC层<4>IEEE802标准中.1 .2 .3 .4 .5 .11 .16 所述内容3.2 以太网<1>CSMA/CD特点:共享介质、广播、会听、平等竞争、随机、冲突、退避、传输效率不稳定、实时性差、低负荷、易实现<2>CSMA/CD发送流程: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3>理解以太网数据收发过程:<4>冲突窗口2D/V 51.2微秒、以太网帧长度64B--1518B<5>以太网的实现:网卡、收发器、收发电缆线网卡作用----编解码、帧拆装、CRC校验<6>MAC地址的唯一性:48 bit,厂商ID + 产品SN ,各占3个字节<7>CSMA/CD、Token bus和Token ring的区别:CSMA/CD----随机、实时性差、低负荷、易实现Token----确定、实时、重负荷、实现困难3.3 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1>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特点:相同----帧格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接口不同:快速以太网----发送间隔10ns、MII介质独立接口、双绞线及光纤 802.3u千兆以太网----发送间隔1ns、GMII介质独立接口、双绞线及光纤 802.3z<2>万兆位以太网特点:光纤、全双工、sonet/net、STM-64模式、10GMII帧格式相同、不用CSMA/CD3.4 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1>交换式局域网的概念及特点:概念----多端口之间建立多个并发连接特点----低延迟、高带宽支持不太速率和工作模式支持VLAN<2>交换式局域网端口和MAC映射表:端口号与MAC地址地址学习<3>帧转发方式:直通、存贮转发、改进的直通<4>VLAN组网方式及特点:组网方式----端口号、MAC地址、网络地址、IP广播组特点式----管理方便、安全、服务质量高3.5 无线局域网<1>无线局域网的分类及特点:红外----视距,包括定向、全方位、漫反射安全、抗干扰、简单、传输距离短扩频---- DSSS、FHSS、抗干扰能力强<2>802.11b (1、2、5.5、11Mbps)与802.11a (54Mbps)速率<3>802.11层次模型结构:物理层+MACMAC----争用型 DCF+CSMA/CA非争用型 PCF3.6 局域网互联与网桥工作原理<1>网桥的作用、工作过程及分类作用----数据接受、地址过滤、数据转发,分割流量、连接局域网和局域网工作过程----接受、存贮、地址过滤、帧转发分类----源路由网桥 + 透明网桥<2>各种网络连接所用的设备:局域网互联----网桥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用路由器或网关<3>网络设备工作的对应层次Hub集线器----PhysicalBridge、Switch----DatalinkRouter路由器----Network,分组存贮转发、路由选择、拥塞控制Gateway网关----Application。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第一章 计算机根底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根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此条不需要知道〕2、计算机的开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效劳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场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效劳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效劳器:按应用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效劳器;按处理器构造分:CISC、RISC、VLIW(即EPIC)效劳器;按机箱构造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
〔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103GB≈106MB≈109KB≈1012B。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三级考试科目之一,关于局域网基础知识点大家都复习得怎么样呢?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三章局域网基础本单元概览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二、以太网三、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四、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五、无线局域网六、局域网互联与网桥的工作原理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1.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三要素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特点的三要数: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 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局域网与广域网的重要区别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因此其基本通信机制与广域网完全不同:局域网采用共享介质与交换方式(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广域网采用存储转发。
局域网在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其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
网络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
A.总线拓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介质方式。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易于扩展、可靠性好。
特点: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连接到公共传输介质总线上,总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所有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由于多个结点共享介质,因此会有冲突出现,导致传输失败,必须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B.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环型网络拓扑是结点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型。
环中的数据沿着同一个方向逐站传输。
环型结构中,多个站点共享一条环通路,为了确定哪个结点可以发送数据,同样需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环型结构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环中每个结点都要执行发送和接收的控制逻辑。
C.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存在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通过点-点线路与中心节点连接,任何两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转接。
优点是:结构简单。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复习资料 第三章
第三章局域网基础3-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是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利用通信线路将各种计算机和数据设备互连起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3-1-1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可以小到一个房间,一栋大楼,一个机关、学校。
(2)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Mbps-10Gbps),低误码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环境(3)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网络拓朴、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5)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3-1-2 局域网拓扑构型局域网的拓扑类型主要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
网络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1、总线型拓扑结构(见图3-1)总线型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共享介质”方式特点:(1)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直接连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2)总线通常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3)所有结点都可以通过总线传输介质发送或接收数据,但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结点使用总线发送数据,当一个结点利用总线传输介质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时,其他结点可以用“收听”方式接收数据。
(4)由于总线作为公共传输介质为多个结点共享,就有可能出现同一时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点使用总线发送数据的情况,因此会出现“冲突”,造成传输失败。
(5)在“共享介质”方式的总线型局域网中必须解决多结点访问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MAC)问题。
所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控制多个结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结点1 结点2 结点3结点4总线型的优点: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易于扩展、可靠性较好2、环型拓扑构型(见图3-3)环型拓扑也是共享介质局域网最基本的拓扑构型之一。
在环型拓扑中,结点通过相应的网卡,使用点对点连接线路,构成闭合的环型。
环中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
由于多个结点共享一个环通路,所以环型拓朴也要解决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问题。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2)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2)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9、分组交换技术概念:分为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又分为:报文存储转发交换即报文交换、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即分组交换)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即分组交换又分为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数据报方式:不需要预先建立线路连接,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必须带地址;虚电路方式:需用预先建立逻辑连接,所有分组依次传送,不必带地址,不会出现乱序、重复、丢失,不需要路由选择,线路不专用,可一对多。
10、网络协议(1)概念:为网络数据传递交换而指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2)协议分为三部分:(1)语法,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3)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概念:将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体现出的两个内涵请补充: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具体的,是能够运行的一些硬件和软件。
)(2)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可以有以下好处: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通过层间接口使用低层的服务,不需要知道低层如何实现)、灵活性好(只要接口不变,各层变化无影响)、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各层、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12、ISO/OSI(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功能:构建网络和设计网络时提供统一的标准(2)概述: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采用了三级抽象: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
实现了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
(3)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是: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各种协议精确定义了应当发送什么样的信息,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
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2、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补充实例)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
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
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必背要点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型主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Internet阶段。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的应用。
3.计算机硬件系统:芯片、板卡、整机、网络。
4.传统硬件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现实硬件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
5.按应用范围划分: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6.按服务器采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划分:CISC服务器、RISC服务器、VLIW服务器。
CISC 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VLIW是“超长指令字”。
7.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划分: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的结构。
8.工作站分类:一类是基于RISC(精简指令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的专业工作站、另一类是基于Intel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工作站。
9.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多长时间系统发生一次故障;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
10.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双高速缓存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11.主板:CPU、存储器、总线、插槽、电源。
12.主板种类:按CPU插座分类:如Socket7主板、Slot1主板等;按主板的规格分类:如AT主板、Baby-AT主板、ATX主板等;按芯片集分类:如TX主板、LX主板、BX主板等;按是否即插即用分类: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按数据端口分类:如SCSI主板、EDO 主板、AGP主板等;按扩展槽分类: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2、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补充实例)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
且它们具有同步性.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1)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
9月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局域网基础
9月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局域网基础2020年9月计算机三级络技术知识:局域基础局域基础本单元概览一、局域与城域的基本概念二、以太三、高速局域的工作原理四、交换式局域与虚拟局域五、无线局域六、局域互联与桥的工作原理一、局域与城域的基本概念1.决定局域与城域的三要素决定局域与城域特点的三要数: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 局域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局域与广域的重要区别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因此其基本通信机制与广域完全不同:局域采用共享介质与交换方式(分为共享介质局域与交换式局域),广域采用存储转发。
局域在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其主要的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
络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
A.总线拓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介质方式。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易于扩展、可靠性好。
特点:所有结点都通过卡连接到公共传输介质总线上,总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所有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由于多个结点共享介质,因此会有冲突出现,导致传输失败,必须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B.环型络拓扑结构环型络拓扑是结点间通过卡利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型。
环中的数据沿着同一个方向逐站传输。
环型结构中,多个站点共享一条环通路,为了确定哪个结点可以发送数据,同样需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环型结构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环中每个结点都要执行发送和接收的控制逻辑。
C.星型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存在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通过点-点线路与中心节点连接,任何两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转接。
优点是:结构简单。
3.传输介质类型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局域介质类型: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道。
局域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2标准定义了共享介质局域有以下3类: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总线令牌总线(token bus) -------总线令牌环(token ring)----------环型4. IEEE802参考模型IEEE802(局域标准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标准化工作。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巩固——第3章 局域网基础
② 用 MAC 地址定义虚拟局域网 ③ 用网络层地址定义虚拟局域网 ④ 基于 IP 广播组的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方便网络用语管理,减少网络管理开销;提供更好的安全性;改善网络 服务质量 3.5. 无线局域网 3.5.1.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4 个方面: ① 传统局域网的扩充 ② 建筑物之间的互联 ③ 漫游访问 ④ 特殊无线网络的结构(无线自组网 Ad hoc) 3.5.2. 红外无线局域网 红外无线信号是按视距方式传播,数据传输技术只要有 3 种:定向光束红外传输、全方位红 外传输与漫反射红外传输 3.5.3. 扩频无线局域网 扩频通信以牺牲通信频带宽度为代价,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与安全性。 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扩频技术主要有 2 种:调频扩频通信(划分成多个子频带——信道) 、直 接序列扩频通信(发送数据伪随机码调制后发送) 3.5.4. 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1 MAC 层支持两种访问方式:无争用服务(系统中的中心控制结点具有点协调功能) 、争用服 务(采用类似于以太网的随机争用访问控制方式——分布协调功能) IEEE802.11 的 MAC 层采用 CSMA/CA 的冲突避免方法 3.6. 局域网互联与网桥的工作原理 3.6.1. 局域网互联的概念 实际应用需要多个局域网互联,如一个单位有多幢办公楼,大型企业或校园网等 3.6.2. 网桥的工作原理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互联的设备,以实现多个网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起到数据接收、地址 过滤与数据转发的作用。 网桥特点: ① 可以互联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传输介质与传输速率的网络,网桥不更改接收 帧的数据字段的内容和格式,因此需要在互联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上采取相同的协议 ② 可以分隔两个网络之间的广播通信,有利于改善互联桥可以通过帧地址过滤和转发帧隔开网段中的流量 3.6.3. 网桥的层次结构 主机 A主机 A 的网络层将分组发送给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LLC 子层在分组前加一个 LLC 分组头传送到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MAC 子层按照 IEEE802.3 协议的规定组装 成以太网帧帧的目的地址为主机 B 的地址主机 A 的物理层将帧发送到以太网中 网桥的设计考虑 3 个问题: 不同局域网帧格式之间的转换比较复杂; 各个协议局域网的物理 层传输速率不同;各个协议局域网的最大帧长度不同 3.6.4. 网桥的路由选择策略
2010 【三级网络技术】 分章考点总结——【第3章:局域网基础】(by 崔巍)
第三章局域网基础(by崔巍)2010最新版局域网仅定义了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特点的三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MAC)方法局域网的基本通信机制与广域网完全不同,从存储转发方式改变为共享介质与交换方式。
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总线型、环形与星型。
总线型拓扑结构:是局域网的主要拓扑结构之一。
总线型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采用共享介质方式。
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连接到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
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信道。
IEEE802.2标准定义的共享介质局域网有以下3类:1)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
(802.3)2)令牌总线(Token Bus)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802.4)3)令牌环(Token Ring)方法的环形局域网(802.5)IEEE802标准只制定对应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
要想为多种局域网技术和产品制定一个共用的协议模型,IEEE802.2设计者提出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不同局域网在MAC子层和物理层可以采用不同的协议,但是在LLC子层必须采用相同的协议。
这点与网络层IP协议的设计思路相似。
不管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帧结构以及采用的物理传输介质有什么不同。
LLC子层统一将它们封装到固定结构的LLC帧中。
LLC子层与低层采用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无关。
从目前局域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局域网环境都采用以太网协议,因此局域网中是否使用LLC子层已经不重要,已不使用LLC协议,而是直接将数据封装在以太网的MAC帧结构中。
网络层IP协议直接将分组封装到以太网帧中802.2:LLC子层IEEE802.3标准:定义(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局域网基础【考点一】局域网基本概念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它适用于机关、公司、校园、军营、工厂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连网的需求。
(2)局域网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 000 Mbps)、低误码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环境。
(3)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2.局域网拓扑构型局域网在网络拓扑上主要采用了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结构;在网络传输介质上主要采用了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
3.局域网传输介质类型与特点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与无线通信信道。
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可以分为两类: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与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kede Twisted Pair)。
【考点二】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目前被普遍采用并形成国际标准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带有冲突检测的域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2)令牌总线(Token Bus)方法。
(3)令牌环(Token Ring)方法。
1.IEEE 802模型与协议IEE 802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是:(1)IEEE 802.1标准,它包括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2)IEEE 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功能与服务。
(3)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4)IEEE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5)IEEE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6)IEEE 802.6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7)IEEE 802.7标准,定义了宽带技术。
(8)IEEE 802.8标准,定义了光纤技术。
(9)IEEE 802.9标准,定义了综合语音与数据局域网IVD LAN技术。
(10)IEEE 802.10标准,定义了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性规范SILS。
(11)IEEE 802.11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技术。
2.IEEE 802.3标准与Ethernet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IEEE 802.2标准定义的共享介质局域网有3类: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采用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与采用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环型局域网。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局域网是基带总线局域网--Ethernet(以太网)。
Ethernet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方法。
3.IEEE 802.4标准与Token BusIEEE 802.4标准标准定义了总线拓扑的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相应的物理规范。
Token Bus是一种在总线拓扑中利用"令牌"(Token)作为控制结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在采用Token Bus方法的局域网中,任何一个结点只有在取得令牌后才能使用共享总线支发送数据。
令牌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控制帧,用来控制结点对总线的访问权。
4.IEEE 802.5标准与Token Ring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最早开始于1969年贝尔研究室的Newhall环网,最有影响的令牌环网是IBM Token Ring。
IEEE 802.5标准是在IBM Token Ring协议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
IEEE 802.5标准对以上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这主要表现在:(1)单令牌协议环中只能存在一个有效令牌,单令牌协议可以简化优先级与环出错恢复功能的实现。
(2)优先级位令牌环支持多优先级方案,它通过优先级位来设定令牌的优先级。
(3)监控站环中设置一个中央监控站,通过令牌控位执行维护功能。
(4)预约指示器通过令牌预约,控制每个结点利用空闲令牌发送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帧所占用的时间。
IEEE 802.5标准定义了25种MAC帧,用以完成环维护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环监控器竞争、环恢复、环查询、新结点入环、令牌丢失处理、多令牌处理、结点撤出和优先级控制等。
5.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与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比较,CSMA/CD方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目前有多种VLSI可以实现CSMA/CD方法,这对降低Ethernet成本、扩大应用范围是非常有利的。
(2)CSMA/CD是一种用户访问总线时间不确定的随机竞争总线的方法,适用于办公自动化等对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不严格的应用环境。
(3)CSMA/CD在网络通信负荷较低时表现出较好的吞吐率与延迟特性。
但是,当网络通信负荷增大时,由于冲突增多,网络吞吐率下降、传输延迟增加,因此CSMA/CD方法一般用于通信负荷较轻的应用环境中。
与随机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比较,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Token Bus、Token Ring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Token Bus或Token Ring网中结点两次获得令牌之间的最大间隔时间是确定的,因而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实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如生产过程控制领域。
(2)Token Bus与Token Ring在网络通信负荷较重时表现出很好的吞吐率与较低的传输延迟,因而适用于通信负荷较重的应用环境。
(3)Token Bus与Token Ring不足之处在于它们都需要复杂的环维护功能,实现较困难。
【考点三】高速局域网技术1.高速局域网研究基本方法为了克服网络规模与网络性能之间的矛盾,人们提出了二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提高Ethernet数据传输速率,从10 Mbps提高到100 Mbps,甚至到1 Gbps,这就导致了高速局域网(Fast Ethernet)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在这个方案中,无论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100 Mbps,还是1 Gbps,但它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上仍采用CSMA/CD的方法;第二种方案是将一个大型局域网划分成多个用网桥或路由器互连的子网,网桥与路由器可以隔离子网之间的交通量,使每个子网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型Ethernet,通过减少每个子网内部结点数N 的方法,使每个子网的网络性能得到改善,而每个子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仍采用CSMA/CD的方法。
2.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1)使用基于IEEE 802.5的单令牌的环网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
(2)使用IEEE 802.2协议,与符合IEEE 802标准的局域网兼容。
(3)数据传输速率为100 Mbps,连网的结点数≤1000,环路长度为100 km。
(4)可以使用双环结构,具有容错能力。
(5)可以使用多模或单模光纤。
(6)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能支持同步和异步数据传输。
FDDI主要用于以下4种应用环境:(1)计算机机房网(称为后端网络),用于计算机机房中大型计算机与高速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以可靠性、传输速度与系统容错要求较高的环境。
(2)办公室或建筑物群的主干网(称为前端网络),用于连接大量的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与各种外部设备。
(3)校园网的主干网,用于连接分布在校园中各个建筑物中的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以及多个局域网。
(4)多校园的主干网,用来连接地理位置相距几公里的多个校园网、企业网,成为一个区域性互连多个校园网、企业网的主干网。
3.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 Mbps,Fast Ethernet保留着传统的10 Mbps速率Ethernet的所有特征,即相同的帧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相同的接口与相同的组网方法,而只是把Ethernet每个比特发送时间由100 ns降低到10 ns。
1995年9月IEEE 802委员会正式批准了Fast Ethernet标准IEEE 802.3u。
IEEE 802.3u标准在LLC子层使用IEEE 802.2标准,在MAC子层使用CSMA/CD方法,只是在物理层作了些调整,定义了新的物理层标准100 BASE-T。
100 BASE-T标准采用介质独立接口(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它将MAC子层与物理层分隔开来,使得物理层在实现100 Mbps速率时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和信号编码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MAC子层。
100BASE-T可以支持多种传输介质,目前制定了三种有关传输介质的标准:100BASE-TX、100BASE-T4与100BASE-FX。
4.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在1998年2月,IEEE 802委员会正式批准了Gigabit Ethernet标准(IEEE 802.3z)。
Gigabit Ethernet的传输速率比Fast Ethernet快10倍,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 000 Mbps。
Gigabit Ethernet保留着传统的10 Mbps速率Ethernet的所有特征(相同的数据帧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相同的组网方法),只是将传统Ethernet每个比特的发送时间由100 ns降低到1 ns。
IEEE 802.3z标准在LLC子层使用IEEE 802.2标准,在MAC子层使用CSMA/CD方法,只是在物理层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它定义了新的物理层标准(1000 BASE-T)。
1000 BASE-T标准定义了千兆介质专用接口(GMII,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它将MAC子层与物理层分隔开来。
这样,物理层在实现1 000 Mbps速率时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和信号编码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MAC子层。
1000 BASE-T标准可以支持多种传输介质。
目前,1000 BASE-T有以下几种有关传输介质的标准:(1)1000 BASE-T1000 BASE-T标准使用的是5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以达到1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