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
(完整版)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素s ù问w èn ·金j īn 匮ku ì真zh ēn 言y án 论l ùn 篇pi ān 第d ì四s ì黄hu án ɡ帝d ì问w èn 曰yu ē:天ti ān 有y ǒu 八b ā风f ēn ɡ,经j īn ɡ有y ǒu 五w ǔ风f ēn ɡ,何h é谓w èi?岐q í伯b ó对du ì曰yu ē:八b ā风f ēn ɡ发f ā邪xi é,以y ǐ为w éi 经j īn ɡ风f ēn ɡ,触ch ù五w ǔ脏z àn ɡ,邪xi é气q ì发f ā病b ìn ɡ。
所su ǒ谓w èi 得d é四s ì时sh í之zh ī胜sh èn ɡ者zh ě,春ch ūn 胜sh èn ɡ长zh ǎn ɡ夏xi à,长zh ǎn ɡ夏xi à胜sh èn ɡ冬d ōn ɡ,冬d ōn ɡ胜sh èn ɡ夏xi à,夏xi à胜sh èn ɡ秋qi ū,秋qi ū胜sh èn ɡ春ch ūn ,所su ǒ谓w èi 四s ì时sh í之zh ī胜sh èn ɡ也y ě。
东d ōn ɡ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春ch ūn ,病b ìn ɡ在z ài 肝ɡān ,俞y ú在z ài 颈j ǐn ɡ项xi àn ɡ;南n án 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夏xi à,病b ìn ɡ在z ài 胸xi ōn ɡ胁xi é;西x ī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秋qi ū,病b ìn ɡ在z ài 肺f èi ,俞y ú在z ài 肩ji ān 背b èi ;北b ěi 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冬d ōn ɡ,病b ìn ɡ在z ài 肾sh èn ,俞y ú在z ài 腰y āo 股ɡǔ;中zh ōn ɡ央y ān ɡ为w éi 土t ǔ,病b ìn ɡ在z ài 脾p í,俞y ú在z ài 脊j ǐ。
《内经》【金匮真言论】看经典术语的严谨
《内经》【金匮真言论】看经典术语的严谨
【内經】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
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从上面一段话中的四个术语:平旦、日中、黄昏(合夜)、鸡鸣。
在今天
的解释出现诸多的类别。
《内经》中的准确意思依个人体会如图所示:平旦:是卯时中,即
早上六点正。
也可这样理解下:日出地平线,旦者,以象形而言太阳自地平线上,“日”在“一”上,平者水平之谓。
古人用字表义非常严格,旦与日虽同指太阳,但是两种意思,不
能混谈。
日中:即太阳在一日当中,即午时之正,中午12点。
午时是中午11--13点,但日中则是
12点正,日中和午时是两种意思不能混为一谈。
黄昏:太阳下山之象,日落地平线则昏。
意指酉时,天地闭合,正式进入夜晚,酉时正是合夜,即18点正,合夜和黄昏有所区别,黄昏的意思指酉时17--19点的范围,而合夜则是酉
时中,两种意思。
鸡鸣:在农村的朋友留意下会见到雄鸡在子时之后就会鸣叫,鸡鸣的解释古今各家学派较多
不同意见。
参照图示及对照《内经》原文所要表述的意思,不难看出此句中的鸡鸣是指子时正。
(引:一些老雄鸡的报时是非常准确的,它的报点往往初啼刚好是时辰交接刻【农历交
接刻】,如丑时1点正叫第一啼,接下叫二三啼,或寅时3点正现第一啼,接下还会啼几声,
有兴趣的朋友可多留意观察。
)。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摘要:一、引言二、金匮真言论原文三、金匮真言论注释四、金匮真言论对中医理论的贡献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金匮真言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主要讲述了疾病与自然环境、人体脏腑的关系,以及四时气候对五脏六腑的影响。
这篇文章通过问答的形式,由黄帝向岐伯请教,探讨了中医理论中的一些核心问题。
二、金匮真言论原文原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1.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2.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3.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4.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5.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三、金匮真言论注释1.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八风是指自然界中的八方之风,风邪侵袭人体,进入经脉,导致五脏受到伤害,从而引发疾病。
2.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这里讲述了四季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表明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和相互制约。
3.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段描述了不同季节的风邪侵入人体脏腑的情况,以及五脏与俞穴的对应关系。
4.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这里讲述了四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脏腑与四肢的关系。
5.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这段描述了四季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
四、金匮真言论对中医理论的贡献金匮真言论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中疾病与自然环境、人体脏腑的关系,以及四季气候对五脏六腑的影响。
这篇文章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25《金匮真言论》第一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25《金匮真言论》第一讲《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阳,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金匮真言论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
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
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金匮,用金子制成的柜子。
这里是指古代帝王收藏珍贵文献和书籍的地方;真言,真切而重要的言论,也就是高深而重要的科学理论。
由于本篇重点阐发“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重要篇章,应当重视、也值得珍藏,故篇名为“金匮真言论”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胜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促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在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黄帝问道:自然界的气候有八风的异常,人体的经脉受邪有五风的病变,这是怎么回事呢?岐伯回答说:八风变化过度,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后,首先进入经脉,再通过经脉进一步深入,而触动五脏,于是发生疾病。
一年四时的气候之间有相胜的关系,如春气能胜长夏气,长夏气能胜冬气,夏气能胜秋气,秋气能胜春气,这就是一年四时之气相胜的情况。
东风常发生在春季,最容易引起肝脏生病,而肝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颈项部位反映出来;南风常发生在夏季,最容易引起心脏生病,而心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胸胁部位反映出来;西风常发生在秋季,最容易引起肺脏生病,而肺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肩背部位反映出来;北风常发生在冬季,最容易引起肾脏生病,而肾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腰及大腿根部位反映出来;长夏季在春夏与秋冬四季的中间,也就是夏季最后的一个月---六月,这个季节在五行中属土,最容易引起脾脏的气血盛衰,常在脊背部的腧穴上反映出来。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译文)
-13-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gù chūn qì zhě bìng zài tóu xià
故 春 气 者,病 在 头,夏
qì zhě bìng zài zàng qiū qì zhě bìng
气 者,病 在 脏 ,秋 气 者,病
zài jiān bèi dōng qì zhě bìng zài sì
者,春 胜 长 夏,长 夏 胜
dōng dōng shèng xià xià shèng qiū qiū
冬 ,冬 胜 夏,夏 胜 秋,秋
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 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 相胜。
shèng chūn suǒ wèi sì shí zhī shèng yě
yú xià bìng zài xīn shù zài xiōng xié 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
于 夏,病 在 心,俞 在 胸 胁;
xī fēng shēng yú qiū bìng zài fèi shù 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长夏季
西 风 生 于 秋,病 在 肺,俞 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
中 有 阳。平 旦 至 日 中 ,
tiān zhī yáng yáng zhōng zhī yáng yě
dōng bú bìng bì jué sūn xiè ér hàn
冬 不 病 痹 厥,飧 泄 而 汗
chū yě
出 也。
fú jīng zhě shēn zhī běn yě gù
夫 精 者,身 之 本 也。故
cáng yú jīng zhě chūn bú bìng wēn xià
藏 于 精 者,春 不 病 温。夏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 XJ】金匮真言论真是太重要了,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五脏六腑与自然的关系,做了形象而精确的表述,因而,我实在不忍心把这一节分成两部分来做精读,也正因为如此,本节的内容比较多,希望网友们能静下心来,认真研读。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
阴阳应象大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0)
阴阳应象大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0)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第31 页,我们看“阳应象大论'。
这一章呢对应的相不好懂,就是对阴阳的一个很顶级的一篇,这一篇是对阴阳非常的比较深一点的。
中医呢一定要懂阴阳,不懂阴阳没有办法看病,黄帝就说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的纲记,变换的父母,生杀之本,生命之辅',治病一定要求本,那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那阴和阳本身呢,慢慢慢慢我们会很多一套书这个整本《黄帝内经》从头到尾就在讨论阴阳。
天阳,有个想法哦,比如说你在煮水,这个水很脏对不对,你在煮水,你想喝干净的水,那这个水很脏,那你就滚,那你煮滚的时候,蒸汽就往上跑,清阳就往上升,所以清阳在上,浊阴在下,是个常态,正常的。
我们刚刚讲人体呢,人体呢如果横隔来说的话,这是人的上焦,横隔上面呢就是肺,心,这两个脏呢是属于清阳的地方,清阳之上升。
那这个横隔膜在这边能够分清浊,所以隔的功能呢最主要把清和浊分开来,所以浊气的位置呢最多只能到这里,这是横隔膜的功能。
那下呢就是所谓地,所谓阴在这个地方,所谓阴,那上面是清阳的位置。
那如果说哪一天人病得反过来,浊阴在上,清阳在下,这就是病态,病态。
以后你们会看到很多,各种不同的病态。
那基础理论基础医学要强,那疾病再怎么改变,或者你哪天碰到一个你从来没有,找遍医书找不到的病你也可以把它解决掉,因为你的原则是一样的,世界上什么怪人都有,得什么怪病都有。
那常态呢,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就是阴阳之间的互动的关系,阳化气,阴成形。
这个讲的就是阴阳要平衡,如果说有一个不平衡,就会影响到另外一个,马上影响到,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那第三行下方开始,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如果说反过来,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你了解,阴极生阳。
阳极生阴。
我们人呢这个脚,脚后跟,心脏在上面,离胸腔呢清阳最远的地方从心脏一直达到脚跟,这个脚跟的地方和手指头是一个末梢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阴经和阳经交汇点,所以阴经和阳经的经穴是不是都在四肢的末梢?那阳经下来的时候,阳经在表面上呀,阳侧,阴经都在内测,那阳经到底的时候,就会转成阴经,阴和阳,阴经到极的时候也会生阳,阴经下来“手太阴肺经“对不对,到了那个鱼际,少商再回头的话,是阴到极点了,过不去了,回头就会生阳,这是本身阴阳的性。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表意】黄帝问:天有八种风气,而人的经络受到邪气侵犯时,却有五种风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八种风气触犯人的经络,产生经络的气变之邪,因邪气的不同性质而影响其所对应的五脏,所以经络可以产生五种邪气引发疾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就是说春气克长夏之气,长夏之气克冬气,冬气克夏气,夏气胜秋气,也就是说四时之胜。
【内义】太极内分,可二可三以至于九。
八风以八分为论,五风以五分为论。
八分为外在最全者,如树之叶,在表;六分与经络配应,如树之枝,在中;五分与五脏配应,如树之干,在里。
五气相克相胜,是道义的本然。
相克,非如金斧砍折树木,乃如夫妻,夫制妻、妻承夫,妻应其夫之意。
夫强则妻承应费力、终力弱而病;夫弱则制妻不利、妻反侮夫。
【禅解】天有八风,是太极八分之说,为乾坤震巽离坎兑艮。
天八地五之应,就是震巽应木为东风、兑乾应金为西风、艮坤应土为中、离应火为南风、坎应水为北风。
人之经络为六分系统,五生六,六气源于五行、终归于五行所属。
少阳相火,源于胆与三焦之和;阳明燥金,源于胃大肠之和;太阳寒水,源于小肠大肠之和;厥阴风木,源于心包肝之和;少阴君火,源于心肾之和;太阴湿土,源于脾肺之和。
天之八风乘人体阳虚而感应经络,经络气乱而产生邪气,以五行分类邪气性质,则邪气也就有了五分之说。
天之八风触及经络,如果是在春季,则经络产生木性邪气克土而引发脾病,脾病为标、肝病为本;如果是在长夏,则经络产生土性邪气克水而引发肾病,肾病为标、脾病为本;如果是在冬季,则经络产生水性邪气克火而引发心病,心病为标、肾病为本;如果是在夏季,则经络产生火性邪气克金而引发肺病,肺病为标、心病为本;如果是在秋季,则经络产生金性邪气克木而引发肝病,肝病为标、肺病为本。
素问·金匮真言论
素问·金匮真言论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解释:问:天有八种风气的变化,经络五脏如何相应?答:八风是常态,春夏秋冬各有自己的气候特征,但是这些气象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各种变化形成了互相的克制关系。
也就是五行相互制约的原理!五脏是因为顺应天地而有,人不是孤立于大自然之外的存在。
当气之变化过淫的时候,就会使得本来精神气质不佳的人生病】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木病反应为头部不舒服;火病反应为五脏不舒服;金病反应在肩背不舒服;寒病反应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这句话总结了一年四季中,季节变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时令疾病反应。
春天容易鼻子出血,因为木气发动克伤长夏之心脾;仲夏容易得胸胁之病,因为火气发动容易克伤心脉;长夏容易病急性胃肠炎,霍乱等病,因为长夏克伤藏气,令得精气涣散。
冬天容易病血脉不通的病,因为冬气克伤心火之宣通。
反过来说:四季都有节气病,都是因为身体虚弱而感应到时令变化的病理反应,健康的人就不会生病。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强调冬天一定要藏精,不可以违反时令的要求!】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夏天非常热的时候,要适度的流汗,不要受寒吹空调!否则秋天就要有咳嗽的毛病了。
这就是大众应该遵循的法则了,身体情况特殊的人另当别论。
圣人强调的两个时间点就是冬天和夏天,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何顺应自然,也就是顺应我们的身体。
国学堂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
国学堂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国学堂】之重新发现中医太美《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一讲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现在很多朋友啊都定期收听,我们觉得非常的感激哦。
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您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哎,梁冬: 在过去的十几个礼拜里面噢我们已经分别讲了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篇,噢。
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
梁冬:没有吧徐文兵:去年十二月开始到现在都五月多了。
梁冬:哎呦,真是时光经不起过啊。
但是呢,我觉得非常充实。
非常非常充实,也非常感谢徐老师哈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讲了黄帝内经的头两篇。
头一篇是上古天真,第二篇叫四气调神。
梁冬:对~本来呢今天我们要马上开始呢就是讲金匮真言论,就是第四篇。
徐文兵:本来应该按顺序讲,讲第三篇。
第三篇讲生气通天。
但这一篇呢我们先跳过去,因为这一篇呢主要讲阴阳。
阴阳呢我们就放在讲完四气就是四季变化对人的影响之后我们再讲阴阳。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跳到第四篇讲。
第四篇的题目叫金匮真言论。
我讲过了,凡是带论,又是问答。
这个字呢,我们先破下题。
这个金匮,我们平常念这个匮念什么呢,匮乏的匮。
(是吗,是吗,)就这个字儿。
所以很多人就是不了解这个传统的文字或者不了解中医的话,经常把这个字儿念金匮(kuì)。
因为什么,我们经常买的一个补肾的药叫什么,金匮肾气丸。
所以很多人买药:我要那个金kuì 肾气丸。
不对,在古代这个字呢发guì 的音。
它和我们放衣服的那个柜子的柜,繁体字那个柜子的柜,一个木字边儿,它的右边就是这个匮乏的匮。
这个金匮,什么叫金匮,这是古代作为皇室储存最珍贵的经书的那个柜子。
这个我记得我在参观那个世纪坛那个博物馆,它里面有个柜子,贴了个标签叫金匮。
我一看,呦跟我学的中医对上了。
它那个柜子呢首先木材质地非常好,另外它那个柜子是镶金边的。
所以还要跟金匮做一个对联的话呢,同样也要放很珍贵典籍叫玉函。
精注0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在第四卷。
马莳注证发微:金匮者,藏书之器也。
《尚书·金滕篇》,蔡注释为金滕之匮。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有金柜藏之,其柜从本义,盖同也。
真言者,至真之言也。
故名篇。
吴崐注:“金匮”,帝王藏书者也,范金为之。
“真言”,至真之言,见道之论也。
张隐庵集注:“金匮”,古帝王藏书之器,此篇论经脉之道,乃上帝之所贵,藏之心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乃金匮中之真言。
不知道者,不易得也。
姚止庵节解:通篇文义,约分三段:前段泛泛而已;中段言人身之阴阳,分配天地;末段言人之五脏上应五行,配合五方、五音、五味等项,皆一定不易之理,为医宗纲领,故以金匮真言命篇,诚重之也。
高士宗直解:金匮,藏书之器也。
真言,至真不易之言也。
天之阴阳四时,合人之阴阳藏府,人之五藏五行,合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才合一,至真不易。
然此真言者,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藏之心意,不可轻泄,犹以此言藏之余匮者然,故曰金匮真言也。
丹波元简识:简按汉高帝纪。
如淳云。
金匮。
犹金藤也。
师古曰。
以金为匮。
保慎之义。
丹波元坚绍识:此篇太素全存森立之考注:此篇《大素》卷三·阴阳杂说次前篇“长有天命”与《素问》合。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王冰注:经谓经脉,所以流通营卫血气者也。
吴崐注:“八风”,八方之风。
“经”,风论也。
“五风”,五脏之风。
“何谓”?问其目之不同也。
类经:经,经脉也。
八风,八方之风也,出九宫八风篇。
五风,五藏之风也,出风论。
张隐庵集注:“经”,谓五脏之经俞。
“五风”,五经之风也。
上章论阳气,此章论经脉,故首提曰经有五风,末结曰善为脉者。
姚止庵节解:按:经谓人之经络。
高士宗直解:天有八风,四方四隅之风也。
经有五风,人身经俞五藏之风也。
帝欲详明天人相应之理,故有是问。
丹波元简识:灵九宫八风篇。
大弱风。
谋风。
刚风。
折风。
大刚风。
凶风。
婴儿风。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其七)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其七)本期导读很多朋友想要从中医的经典书籍中为自己或者家人谋求健康,但大都被古文这一关所困;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连一遍都还没有诵读过,那么这个高墙就始终无法翻越。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其七)草木青青.mp3 来自正安聚友会00:0003:31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
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xī)。
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古文大意西方白色,与肺相通,肺开窍于鼻,并且藏着精神意识活动的「魄」,由于肺之俞(s hù)在肩背,所以若发生疾病多在背部有所反应。
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应,在天体为太白星。
因为肺脏有主管皮毛的功能,所以病变多发生在背部和皮毛,在五音为「商」,五行生成数为「九」和五气中的「腥」也可以归属于这一类之中。
北方黑色,与肾相通,肾脏与九窍中的前后二阴关系最为密切,并且藏着精神意识活动的「志」,由于肾脏主管骨,所以发病多在四肢。
在五味为咸,与水同类,在五畜为猪,在五谷为豆,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应,在天体为辰星。
因为肾脏有主管骨的功能,所以它的疾病多发生在骨,在五音为「羽」,五行生成数为「六」和五气中的「腐」,也可以归属于这一类之中。
所以善于诊脉的医生,能够谨慎细心地审查五脏六腑的变化,了解其顺逆的情况,把阴阳、表里、雌雄的对应和联系,纲目分明地加以归纳,并把这些精深的道理,深深地记在心中。
这些诊断疾病的道理和方法是非常宝贵的。
对于不具备医生应有的高尚品德和才智的人,是不能随便传授的;而对于应该教导的人,则必须把全部的医学精华传授给他,这才叫对医学事业做出了真正的贡献。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原创实用版】目录一、金匮真言论的背景和意义二、金匮真言论的主要内容三、金匮真言论的启示和应用正文一、金匮真言论的背景和意义《金匮真言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篇章,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
这篇文章通过黄帝和岐伯的对话,讲述了人体五脏六腑与天地四时、五行、五色、五味、五音、五畜、五谷、五味、五星等之间的联系,揭示了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天人合一。
这一理念认为,人体与自然是密切联系的,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
二、金匮真言论的主要内容1.天人合一的理论《金匮真言论》开篇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
文中指出,天之阴阳四时,合人之阴阳脏腑,人之五脏五行,合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才合一,至真不易。
2.五脏六腑与四时、五行等的对应关系文章详细阐述了五脏六腑与四时、五行、五色、五味、五音、五畜、五谷、五味、五星等的对应关系。
例如,春气病在头,夏气病在脏,秋气病在肩背,冬气病在四肢。
又如,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3.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文章还讲述了疾病发生的原因,指出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并介绍了如何根据四时之气来防治疾病,例如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
三、金匮真言论的启示和应用《金匮真言论》的中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这一理念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师会根据这一理念来诊断、治疗疾病,以达到最佳疗效。
总之,《金匮真言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五脏六腑与四时、五行、五色、五味、五音、五畜、五谷、五味、五星等的对应关系,以及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精注0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在第四卷。
马莳注证发微:金匮者,藏书之器也。
《尚书·金滕篇》,蔡注释为金滕之匮。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有金柜藏之,其柜从本义,盖同也。
真言者,至真之言也。
故名篇。
吴崐注:“金匮”,帝王藏书者也,范金为之。
“真言”,至真之言,见道之论也。
张隐庵集注:“金匮”,古帝王藏书之器,此篇论经脉之道,乃上帝之所贵,藏之心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乃金匮中之真言。
不知道者,不易得也。
姚止庵节解:通篇文义,约分三段:前段泛泛而已;中段言人身之阴阳,分配天地;末段言人之五脏上应五行,配合五方、五音、五味等项,皆一定不易之理,为医宗纲领,故以金匮真言命篇,诚重之也。
高士宗直解:金匮,藏书之器也。
真言,至真不易之言也。
天之阴阳四时,合人之阴阳藏府,人之五藏五行,合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才合一,至真不易。
然此真言者,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藏之心意,不可轻泄,犹以此言藏之余匮者然,故曰金匮真言也。
丹波元简识:简按汉高帝纪。
如淳云。
金匮。
犹金藤也。
师古曰。
以金为匮。
保慎之义。
丹波元坚绍识:此篇太素全存森立之考注:此篇《大素》卷三·阴阳杂说次前篇“长有天命”与《素问》合。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王冰注:经谓经脉,所以流通营卫血气者也。
吴崐注:“八风”,八方之风。
“经”,风论也。
“五风”,五脏之风。
“何谓”?问其目之不同也。
类经:经,经脉也。
八风,八方之风也,出九宫八风篇。
五风,五藏之风也,出风论。
张隐庵集注:“经”,谓五脏之经俞。
“五风”,五经之风也。
上章论阳气,此章论经脉,故首提曰经有五风,末结曰善为脉者。
姚止庵节解:按:经谓人之经络。
高士宗直解:天有八风,四方四隅之风也。
经有五风,人身经俞五藏之风也。
帝欲详明天人相应之理,故有是问。
丹波元简识:灵九宫八风篇。
大弱风。
谋风。
刚风。
折风。
大刚风。
凶风。
婴儿风。
004 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第四篇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阳,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真言论原文及注释
金匮真言论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由傅青主编,主要内容涵盖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金匮真言论的原文及相应的注释:
原文:
1、病症加减,常有苦乐,搏坚降服,以成艰苦。
注释:病情的变化常常伴随着病人的苦乐之情,医生需要立足于病人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以取得艰苦之果。
2、万差之方,纷纭闇昧,诊必战心,无失天机。
注释:疾病的治疗方法繁多,有时难以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医生必须坚定决心,细心观察病情,捕捉到治疗的关键。
3、发干正气,抒泄里急,充塞关格,无立四极。
注释:治疗疾病应当注重增加人体的正气,排除内部的不适感,并保持各种腔隙通畅,以防止病情恶化。
4、万恶之源,存与虚极,便用此经,按之可诊。
注释:疾病的产生常常与生活中的不良因素有关,通过使用金匮真言论中的方法,医生能够准确诊断病情。
5、虚邪与实,代相表里,决战胜负,立决生死。
注释:疾病分为虚症和实症两类,医生需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病情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期战胜病魔,保住患者的生命。
以上是金匮真言论的原文及注释,金匮真言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于医生诊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