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醉翁亭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1.熟读成诵,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3.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2课时

范仲淹在参与改革失败后,于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表达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同样因改革受罚,被贬谪的还有范仲淹改革的支持者——北宋的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在滁州,他创作了著名的《醉翁亭记》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思。后人在醉翁亭前挂上了一幅对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可见《醉翁亭记》备受国人推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记住作者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

了解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勤政爱民,治理有方。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

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朗读文章,通文顺字。

1.读准下面字音,记住字形。

环滁(chú)琅琊(yá)林壑(hè)辄醉(zhé)林霏(fēi)阴翳(yì)

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觥筹(gōng)伛偻(yǔlǚ)颓然(tuí)

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暝(míng)

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

节奏划分示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奏划分思考:

“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画出不懂的句子。

2.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解答疑问。

3.组内无法解答的,教师帮助解疑。

全文翻译如下: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

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联系学过知识,积累下面重点字词。

学生“推火车”回答,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1.一词多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临溪而渔(靠近)

执策而临之(面对)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太守自谓也(表判断)

山水之乐(名词,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形容词,欢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动词,以……为乐)

2.词类活用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动词作名词,驼背弯腰的老人、用手搀扶的小孩)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太守宴也(名词作动词,设宴)

环滁皆山也(名词作动词,环绕着)

临溪而渔(名词作动词,钓鱼,打鱼)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介词结构后置,“歌于途"即“于途歌”)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介词结构后置,“述以文"即“以文述”)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介词,应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4.再读课文,自主完成概括文章每一段的意思的任务。

明确:

①醉翁亭之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