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一、对试卷的整体评析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
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从难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题有一定难度。
当然也存在着一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有几道选择题难度偏高,令人费解,学生答题及老师讲解破费周折,另外,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思想文化史学习的学生来说,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限,对能力的要求偏高。
二、阅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高二历史教学,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备课组分析试卷的结果看,我们发现了年级历史试卷中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班级之间差别大。
年级总体呈两极分化现象,差距较大的达62多分(最高分74,最低分12分)。
同一班级学生层次差距也较大。
如何针对具体的学情实施有效的高效的历史教学成为一大难度问题。
2、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试卷中,考察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灵活多角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得分较低,主要在选择题上;另外在学生做题中,也缺乏对关键字、词、有效信息的提取,出现答非所问的答案。
这一点在主观题里表现尤为突出。
3、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知识要点不明确,时有错别字出现。
作为高二的学生,至今还字迹潦草,出现不少错别字,值得每位历史老师重视。
4、学生不能有效组织答案。
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对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的概括、归纳、分析能力较差。
致使大题做答不规范,口头化语言较多,与历史专业术语联系较少,得分率不高。
5、学生考试的心态不端正。
三、对改进教学的建议1、狠抓基础知识的过关,注重能力培养从试卷中就突出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混淆。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p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p
2023.11.11
一、试卷构造总体分析^p 评价
本次考试试题类似新高考形式。
选择题15道,共45分;材料题4个,共计55分。
试题深化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以人类历史的开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对所学知识进展充分的考察。
本次试题历史选择题较山东卷高考试题风格相近,主要是材料更加新颖,考察更加灵敏,既关注学生根底,又有良好的区分度。
二、考点分布分析^p
中国史占57分左右,世界史占28分左右,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无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试卷总体可以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根底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察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根底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察学生史学素养,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史学根本功与根本才能。
2022至2023年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完整版(内蒙古北重五中)
选择题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 重视法制与规则意识B. 注重个体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C.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D. 家族中的“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D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故AB项排除;宗法制协调的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排除C。
选择题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D. 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反映了文化的统一性,这是分封制促进周辖区内文化融合的结果,C项正确。
材料强调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没有涉及礼乐制度遭到各诸侯国的冲击,排除A。
在西周时期不可能出现“标准化器物生产”,排除B。
材料强调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没有涉及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排除D。
选择题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周代“间色”的紫色成为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A. 礼乐制的崩坏B. 齐国独立于周王室C. 权力高度集中D. 分封制得到有效维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说明周的礼乐制度对服饰的色彩有严格的规定,确定了尊卑的定制。
2022至2023年年高二下册期中考试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
选择题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①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③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故①正确;颁布解负令,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故③正确;梭伦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②错误,从而排除ABC;成立公民大会,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故④正确。
所以选D。
选择题《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
选择题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
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
由此可知秦国立法()A. 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B. 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C. 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D. 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可以看出当时秦朝立法中借鉴了别国的法律法规,故A正确;B、C、D材料无法体现,应排除。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考试概述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共设有三个部分,分别是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试卷总分为100分,时间限制为90分钟。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概念。
选择题分析选择题部分共有40道题,每题1分,总分40分。
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试题难度适中,覆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点。
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人物的身份辨识以及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分析填空题部分共有20道题,每题1分,总分20分。
试题主要涉及历史事件、组织机构、条约等知识点。
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问答题分析问答题部分共有4道题,每题10分,总分40分。
试题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题目设计合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合分析本次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难度适中,题目设计合理,涵盖了历史的不同领域和时期。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问答题则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同时加强对相关概念和人物的记忆。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效果,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历史研究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结论通过对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整体难度适中,题目涵盖了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技能。
希望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特点1、考查范围与题型本次期中考考查的范围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前3个单元及《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前2个单元。
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Ⅰ卷的客观题与Ⅱ卷的主观题比例为5:5。
题型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两大类;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第Ⅱ卷为材料解析题有4大题,其中战争史2题,人物史2题,分布均匀。
2、试卷依纲扣本,起正确的导向作用试卷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落实。
试题的取材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教材中的体例结构各部分都有涉及到,如活动、案例、思考、问题研究等。
这样,既克服了学生只重视读教材的文本内容,而忽视教材中有关图表、活动、案例、思考、问题研究等的习惯;又纠正了学生只重视做配套练习,而忽视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还唤起了学生重视平时课堂的听课效率,不能等到考试前再来才注重知识的复习。
3、整卷知识覆盖面广,结构合理试卷采用了单项选择题25题的做法,就是为了使考核的知识点涉及面更广些;综合题涉及教学重点,比例结构较为合理。
3、试题难度题目材料的阅读对部分有较大的难度,但实际上试题不是很难,就看学生会不会把平时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
有一定的梯度,通过知识层面的检测,考查能力。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①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
②缺少答题技巧③概念不清④审题不清⑤拘泥于课本,不会运用。
⑥书写不工整三:如何克服存在的问题①注重基础注重课本,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教学。
现在学生是高二选考班,夯实基础是一个重要任务,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对知识的把握,所谓的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体现。
②答题技巧的培养:如何审题,排除法的运用,语言的组织能力的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等特别是材料题的做法。
例如题目要求为“分析材料”而没有“结合相关史实”的表述时,一般说来,全面准确地提取材料中的显性(即字面表述可见的)信息,和隐性(即需要归纳分析得出的)信息,用最简单的话表述出来即可。
2022~2023年高二上半年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
选择题为富国理乱,法家的先驱管仲与子产提出的理论是:“火烈,民望而畏之,故死于火的人少;水弱,民狎而玩之,故死于水的人多。
”据此可知,他们主张A.刑律宜严B.民生为本C.无为而治D.天人相应【答案】A【解析】材料中法家理论的意思是由于火的严厉,人们由于惧怕反而受火的伤害的人少,由于水的柔弱,结果不怕水而受水溺亡的人反而多,由此推断,他认为严厉的法律可以让人们由于害怕,不敢违法而少受法律的处罚,故选A;B是儒家思想,C是道家思想,D是新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与法家思想不符,排除。
选择题儒家声明“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这表明儒家A.维护严格的等级制度B.敬畏自然的力量C.将人事置于超自然的信仰之上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材料中儒家思想的意思是生人尚未侍奉好,如何侍奉鬼神?人究竟如何生存尚未明了,如何知晓死后的情形?这体现儒家对鬼神的怀疑和对个人生存和人事的关注,即将人事超越自然的信仰之上,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等级制度、敬畏自然的力量和复古的政治目标,ABD错误。
选择题中国历代古书失传现象非常严重,历史上曾有“六经”,其中《乐》在战国时失传了,于是“六经”变成了“五经”,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系统了解《乐》的内容。
这说明A.文字记载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B.雕版印刷品难以长期保存C.歌舞娱乐形式已退出历史舞台D.只有通过文献记载才能了解过去【答案】A【解析】《乐》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籍,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简存有量很少,往往导致丢失,从而造成失传,说明文字记载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故选A;“六经”出现在春秋时期,雕版印刷术出现在隋唐时期,B错误;材料的《乐》是书籍,不是歌舞娱乐形式,C错误;《乐》的失传,文献记载也无从考证,D错误。
选择题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历史人教版期中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下历史期中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80分)1. 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一万年B.五千年C.三千年D.两千年2. 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开始广泛种植,使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
这说明()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B.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C.殖民扩张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生活D.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入欧洲3. 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
与此无关的是()A.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B.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C.过度使用添加剂D.人口的快速增加4. 1935年12月,历史学家傅斯年在《中华民族是整个的》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句话,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在社会学家费孝通发表中国境内存在不同民族的观点后,傅斯年认为其观点“接受了帝国主义论殖民地的道理”,可能导致国家分裂。
对于上述史事,合理的解读是A.学术研究受制于政治干预B.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扩大C.不同学术领域存在认识分歧D.彰显了史学研究的经世致用功能5.如图是工业革命前世界白银的流向图。
这表明( )A.世界白银流动推动新航路开辟B.美洲国家能独立主导白银输出C.西欧国家以白银对外资本输出D.中国和印度是白银主要输入国6. 下表为中国近代部分企业和城市发展概况企业甲午战前:外资103家资金2600余万;民资100家、资金200万;洋务44家、资金2000万1912~1920年,新登记工矿418家;1939年,全国核准登记工厂3849家(不含日占东北)城区面积上海;开埠前不足千亩,外滩是芦苇丛生;1914年,仅租界区占地近5万亩,外滩是十里洋场唐山、青岛:随着开平煤矿、唐胥铁路、胶济铁路的兴建,从小村庄、小鱼港发展为城市A.东南沿海城市已实现城市化B.北方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南方C.各地自然经济均已遭到破坏D.工业文明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7. 观察图片。
2024年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24年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本套试卷内容涉及范围: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内容。
试卷由25道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部分涉及到的是基础知识。
2道材料分析题(共38分),紧密结合教材,又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1道论述题(12分),属于开放性的综合题目,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题量适中,考查知识范围全面,有较强的区分度。
二、成绩分析历史方向的班级有2个普通班、2个艺术班,平均分53.68,最高分77分,最低分21分。
可以看出,试卷总体综合性较强,高分段的学生较少。
从试卷分析和学生成绩的分析,说明学生在学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历史素养不高,解决问题的思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备考思路1、强化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记忆,通过构建知识框架,深度讲解、突破重难点问题,做到知识掌握有深度。
2、在具体教学过程做到纲举目张,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
上课力求精干、实在。
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4、因材施教,课后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了解,增进互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
7.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8.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
教给学生答题的步骤、方法,规范答题语言,答题步骤和格式。
2024年11月1日。
高二历史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题型常规,难度适中。
试题以教材为依托,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选择题部分: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每题考察一个知识点,难度适中。
从考察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够准确作答。
2、主观题部分: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题目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难度适中。
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回答主观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分析不够深入,或者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
二、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知识点。
2、部分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分析不够深入,语言表述不够准确。
3、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材料题的理解不够准确。
三、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相似知识点的区分和记忆。
2、增加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主观题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总结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试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制度的一大进步B.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C.科举制度确立于隋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沿用D.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B.北魏至唐代中期实行的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国有制C.明代开始实行的“一条鞭法”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D.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C.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D.清代咸丰时期开始实行的“摊丁入亩”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A.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始终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B.汉代的“市”是指商业贸易活动,不是指市场D.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为“商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的情况)“若夫榜场而举市贾焉,以所得者什,命之曰匠物。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高二历史试卷分析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成绩分析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
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1601班参加考试人数为18人,平均分为77分,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83%,比期中考试有所提高。
二、存在问题高二历史教学,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分析试卷的结果看,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知识点落实不能真正的到位,史实混淆。
学生的课堂效率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分别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学生记得不准确,就搞混了。
上课讲过多次的知识点,提问之后,学生都说会了、记住了,但是一做题就有一部分人不会。
这还是与学生沟通少,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对学情把握不到位。
2.拘泥于课本,训练题做得较少,不规范,导致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差。
比如最后一道材料题问对喜歌剧诞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核心及影响,实际就是在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影响,换成材料题学生就不会答。
3.上课老师讲的过多,学生学习时间少,节奏比较慢,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期末复习,基本上是上完新课就只有一周复习时间(五节课)。
三、改进措施俗话说“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对于教学本人下学期计划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认真落实教学进度,把握好上课的教学进度和节奏。
2.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动态。
课堂上把“教授过程”变为“学习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解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做到教学问题化,知识系统化。
2022至2023年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选择题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选择题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成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
根据皇帝之命写成的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
这一时期可能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清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皇帝直接安排六部进行赈灾工作而无宰相出现其中,这说明宰相已被废除,此事应发生在明清时期,故D项正确;丞相制度是明朝废除的,故A B C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
所以答案选D。
选择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解析】选项ABD都与材料所述不符,用排除法可选D。
(评:此题学生很容易选成B啊,真的有点混的意思,人家是要对比得出结论的)选择题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 皇权渐趋衰落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一、对试卷的整体评析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
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从难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题有一定难度。
当然也存在着一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有几道选择题难度偏高,令人费解,学生答题及老师讲解破费周折,另外,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思想文化史学习的学生来说,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限,对能力的要求偏高。
二、阅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高二历史教学,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备课组分析试卷的结果看,我们发现了年级历史试卷中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班级之间差别大。
年级总体呈两极分化现象,差距较大的达62多分(最高分74,最低分12分)。
同一班级学生层次差距也较大。
如何针对具体的学情实施有效的高效的历史教学成为一大难度问题。
2、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试卷中,考察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灵活多角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得分较低,主要在选择题上;另外在学生做题中,也缺乏对关键字、词、有效信息的提取,出现答非所问的答案。
这一点在主观题里表现尤为突出。
3、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知识要点不明确,时有错别字出现。
作为高二的学生,至今还字迹潦草,出现不少错别字,值得每位历史老师重视。
4、学生不能有效组织答案。
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对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的概括、归纳、分析能力较差。
致使大题做答不规范,口头化语言较多,与历史专业术语联系较少,得分率不高。
5、学生考试的心态不端正。
三、对改进教学的建议1、狠抓基础知识的过关,注重能力培养从试卷中就突出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混淆。
2022至2023年年高二下册期中考试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
选择题《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
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A. 设立公民大会B. 成立四百人会议C. 实行“陶片放逐法”D.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实行陶片放逐法,雅典公民可以将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人物予以放逐,故答案为C。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并不是提防英雄的关键措施,排除A。
材料显示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四百人会议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B错误。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材料内容无关,D错误。
选择题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A. 梭伦——制定“遗嘱法”B. 克利斯提尼——“陶片放逐法”C. 梭伦——设立公民陪审法庭D. 庇西特拉图——设立五百人会议【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梭伦制定了“遗嘱法”,设立公民陪审法庭,克里斯提尼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因此A、B、C三项说法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目要求;“四百人会议” 是梭伦所设立的新的政府机关,而不是庇西特拉图设立的,故D说法错误,与题意相符。
选择题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谈到梭伦改革的结果时说:“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愿望……”上述引文中省略的“他们的愿望”应包括①重新分配土地②为担任公职的人发放津贴③将旧贵族流放到国外④实现公民权利的真正平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穷人”指的是下层平民,他们占有很少甚至没有土地,生活贫困。
梭伦改革只是站在中庸”的立场上,对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进行调和而没有彻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满足下层平民重新分配土地、获得真正平等权利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范围为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占比百分之三十,选必一1至15课占比百分之七十。
试卷难度0.5,区分度0.21;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次考试按赋分初步统计,联考三万多人,本校六个历史班参考;年级平均
二、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试卷分析
1)总分:选择题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48分。
2)考点:选择题1-10题考查的是中国史,其中1-5题考察中国古代史,6-7题考察近代史,8-10题考察现代史。
从比重来看,中国史部分侧重于古代史和现代史部分。
选择题11-16题考查世界史,11题考察古希腊古罗马,12题考察中古史,13-15考察西方近代史,16题考察西方现代史。
从比重来看,侧重于考察西方近代史。
尤其是1、6、9、13均分甚至是低于1。
4)分析原因:1、6、13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新情境的领会能力不够,导致理解不清题干和选项。
9题得分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混淆。
5)解决措施:在平时的新授课中,对于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进行辨析。
在练习题的讲解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总结材料重点,提升学生的材料分析和提取能力。
(二)主观题部分试卷分析
1.历史主观题部分试卷分析
第17题考试分析
(1)总分:15分
(2)考点:科举制
(3)第一小题7分,学校均分:5.91分
分高/分低的原因:
这道题校得分率84.46%,是所有主观题中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题型是特点类,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学生对于科举制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比较清晰,能够从材料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作答,基本上能答出其中3个点。
其他两个答案需要分析才能得出,由于学生材料分析能力不足,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答出。
(4)第二小题8分,学校均分4.88分
分高/分低的原因:
这道题校得分率60.96%,考察题型为原因类,本小题一共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们对科举制的态度”,这个问题2分,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从材料中得出答案。
第二个问题是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能在材料中找出2点答案,第三点答案需要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第四点答案学生需要结合所学才能得出“西方文明传入的影响”。
该题失分点是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不足,基础知识不顾扎实。
(5)解决措施:
①夯实基础——紧抓学生基础知识背诵;②明思路、严逻辑——紧抓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③抓关键——引导学生在平常做题时推敲试题的答案要点,提炼材料的关键词。
2.世界史主观题部分试卷分析
第18题考试分析
(1)总分:15分
(2)考点:美国战后民权运动
(3)第一小题8分,学校均分:2.95分
分高/分低的原因:
这道题校得分率36.84%,考查的题型是特征类。
该题的答案全部是从材料中总
结出来的;失分点都是学生结合知识点的材料分析不到位,信息概括能力不足。
(4)第二小题7分,学校均分3.31分
分高/分低的原因:
这道题校得分率45.86%,考察题型为影响类,主要从材料中得出答案,题目要求答出“影响”,没有具体指出是积极/消极,所以要考虑到消极/局限性,失分点在于大部分学生只考虑到了积极影响,没有答出消极/局限性。
(5)解决措施:
一方面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做到答题时会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题干的理解,提高学生解读题干的能力,做到不漏答、不失分;此外,该学生灌输分析材料的技巧,提高学生材料分析能力。
2.论述题部分试卷分析
第19题考试分析
(1)总分:12分
(2)考点:中国古代礼法关系
(3)学校均分:5.12分
(4)分高/分低的原因:
这道题校得分率42.69%,题干要求选择材料中所给的三种关系图中的一种,
作图,并结合所作的图,围绕“儒”与“法”的关系拟一个论题,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考试前已经复习过相关的内容,所以学生答题基本上能围绕“礼法”进行论述。
失分点在于这道题目要求作图,大部分学生只画了图,没有把“儒”和“法”的关系写到图中,所以很多同学都没有拿到这2分;其次,有的同学画的图和拟的论题不一致,甚至有的学生作图、论题与阐述内容都不一致,所以导致失分。
(5)解决措施:
第一步,带着学生审题,一定要知道题干要求是什么,做到带着问题作答;第二步,通过知识点背诵、默写,夯实基础知识,做到史论结合,依据自己所学作答,而不是照抄材料;最后,强调论述题的格式,一定要有论题、阐述过程、结论,三者缺一不可。
3.中国近代史主观题部分试卷分析
第20题考试分析
(1)总分:10分
(2)考点: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权状况
(3)第一问5分,学校均分:1.14
分高/分低的原因:
这道题校得分率22.81%,是所有主观题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本题目要求指出湖北军政府中存在矛盾的三组势力,“指出”就是能够直接从材料中找出来的答案,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失分率极高,原因是学生读不懂题目,不理解什么是“存在矛盾的三组势力”,导致很学生在这道题上失分。
第二问5分,学校均分2分
分高/分低的原因:这道题校得分率40%,属于概括类题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答案,大部分同学能拿到2-4分。
失分点在于学生没有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不能够依据材料联系到所学知识去作答。
(5)解决措施:
在平常的讲题过程中注重分析题干要求,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精准分析题目设问;常见考点要给予一定时间去理解记忆;最后组织答案一定要结合所学分析,灵活应用基础知识。
三、后半段工作对策及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
要坚持最基础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的原则,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
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教材,以教材为课堂上主要的教学工具,以教材为材料,分析教材、解读教材,让学生更加熟悉教材。
尤其是通过单元导言把握单元主线。
除此之外,落实每一课的默写,利用学案或者三维设计上的基础知识填空组织学生背记默写。
2.重视解题方法指导和错题整理
每课都有课堂练习、课后习题,每周都会进行历史周考。
要对题目进行精讲细讲,如此多的题量要让学生吃透就必须重视方法指导,尤其是经典题型一定不能浪费,让学生整理出错题,以此再次回顾知识和考点。
3.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能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
4.抓两头促中间
拔高优生,尤其是提升A班的总体成绩,不要忽略中等学生,更加需要抓后层次学生,特别是考试态度和考场行为。
5.要抓规范答题
答题过程要科学、规范,材料、知识点和问题的衔接都应表达准确清楚,这种逻辑清晰的答题作风,只有通过平时的训练才能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