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健康教育PPT课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健康教育PPT课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控制早产儿的光照时间和强度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包括补 充 Omega-3 脂肪酸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早产儿视网膜 病变的早期识
别和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识别和治疗
标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 期识别和治疗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确保早发 现早治疗
我们将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和 预防措施
什么是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标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定 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影响 早产儿眼睛健康的疾病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它可能导致视网膜受损,最终影响视力 发育
早产儿视网膜 病变的风险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识别和治疗
找到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 疗和手术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 病变的后续注
意事项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后续注意事项
标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后 续注意事项 定期复诊,确保视网膜健康状 况良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后续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定期随访和建议 注意早产儿的眼睛保护,避免受到外部 伤害
标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 险因素 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于 1500 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素
早产儿出生时孕龄不足 30 周 高氧浓度暴露时间过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素
其他可能影响早产儿眼睛健康 的因素
早产儿视网膜 病变的预防措

早产部检查和筛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后续注意事项
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
总结
总结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影响早产儿眼 睛健康的疾病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作者:梁玉美潘红飞来源:《右江医学》2013年第04期【关键词】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危险因素;对策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597-04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越来越高,但早产儿常因宫内营养贮备不足,出生后并发症多,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能力低、吸吮吞咽不协调等原因,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出院时累积营养不足及出院后生长迟缓,即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2001年Clark等[1]首次提出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定义,将早产儿出院时的体质量、头围、身长作为生长指标,其低于同胎龄平均生长指标的第10个百分位,称为EUGR,是相对于宫内发育迟缓(IUGR )而言。

EUGR不仅影响早产儿近期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的恢复,而且影响其远期的神经系统发育,如智能、认知、感知觉发育的迟缓及学校表现不良[2]。

正确认识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关注其健康及营养,是成功救治早产儿,提高其生命质量的关键。

本文就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EUGR的危险因素EUG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很常见,Clark等[1]对24371例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长、头围进行评估,EUGR的发生率分别是28%、34%、16%;2008年国内对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出院早产儿进行EUGR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体质量、身高和头围低于第10个百分位的发生率分别有60.0%、58.9%和29.5%[3]。

由此看出,国内EUGR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外,其危险因素如下。

1.出生体质量与胎龄国外多项研究表明,EUGR的发生与低出生质量、胎龄密切相关,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EUGR的发生率越高[4]。

本应按宫内生长速率生长而提前出生的早产儿,出生后将其宫内贮备及生后获得的能量,由单纯供其生长发育需要转移到应付各种并发症和疾病所增加的需要上[5]。

早产儿不同时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

早产儿不同时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
析了儿保科
文章编号:
1006-4931(2019)Z2-0271-02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儿保科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月管理的早产儿 72 例,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出现生长发
育迟缓的为观察组,
未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为对照组,
各 36 例。

表1
组别
子痫
A组(n=160) 0(0)
B组(n=33)
3
0(0)
脑血管
肝功能 心功能
受损
0(0)
3(1.9) 1(0.6) 0(0) 1(0.6) 5(3.1) 5(3.1)
0(0)
0(0)
受损
患儿监护人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签订知情同意书。
出院标准:体质量在 1 700 g 以上;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早产儿不同时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因素,现报
道如下。
未出现过心动过缓症状。
1
1.2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法
住院期间:参照 Fenton 生长发育曲线、婴儿生长曲线等评
纳入标准: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出生 1 d 内入院;患儿入
氧、FGR、产时并发症及入 NICU)均无显著差异。AKAISHI 等[4]
研究表明,蛋白尿首发的子痫前期较高血压首发的子痫前期更
易发生间质水潴留及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而妊娠早期体质量
时,SARNO 等[5]对 159 例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分类研究,尿蛋白
首发的子痫前期较高血压首发更易发生胎盘早剥、HELLP 综合
本、多中心的研究,以进一步确定尿蛋白起始时间在子痫前期
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冬玲,许

【健康育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及早筛查

【健康育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及早筛查

【健康育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及早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达10%,医生提醒要及早筛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的一项调查显示,该院去年筛查的300多名早产儿中有10%患有视网膜病变。

专家指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

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

高浓度吸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去年8月,高先生两口子喜添男丁,夫妻俩为了这宝贝儿子倾注了不少心血。

虽说孩子早产了2个月,但经过家人的悉心照顾,孩子被养得白白胖胖的,特别招人喜欢。

但不知为什么,去年10月,高先生发现孩子的眼睛有点不对劲,右眼出现红肿,于是带孩子来厦门检查。

接诊的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熊永强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视网膜严重病变,由于没有及时接受筛查和治疗,最终导致孩子失明了。

■ 调查结果早产儿发病率达10%高先生儿子的情况并非独一无二。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发表了一项调查。

在医院去年筛查的300名早产儿中,有31人患有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为10%。

其中8名病情严重的本地早产儿及时得到治疗,视力得以挽救。

然而,其他两名来自其他地方的儿童在去医院检查时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终生失明。

熊永强表示,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抢救、监护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下来,因此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婴儿也将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视力2021项目”已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认定为高、中水平收入国家的重要致盲因素之一。

■ 疾病的根本原因早产和低体重熊永强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因更为复杂,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

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

高浓度吸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还有许多影响因素,如遗传、感染、酸中毒和贫血。

熊永强解释,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40周出生,此时婴儿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出生时身体未发育完全,导致眼睛内部结构未完全形成,从而引起视网膜发育异常的一种病变。

这种病变可能会导致婴儿失明,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分区、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分期分区1.分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是由美国儿科学会提出的,分为5个分期,分别是:(1)Ⅰ期:表现为视网膜三叉神经轨迹区内小白点。

这种白点有时难以分辨,需要医生进行检查。

(2)Ⅱ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锥状凸起,但没有断裂。

(3)Ⅲ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大的锥状凸起,且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和增生组织。

(4)Ⅳ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网状纤维组织,且视网膜有完全或部分脱离。

(5)Ⅴ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血管瘤。

2.分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区是指视网膜内的区域,按照部位分为3个区,分别是:(1)区1:包括视神经盘周围和黄斑中心区域。

(2)区2:包括黄斑内侧和外侧区域。

(3)区3:包括黄斑外围区域。

二、治疗方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观察对于Ⅰ期和Ⅱ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生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情况不严重时,一些病变可以在数周甚至数月内自行愈合。

2.激光治疗对于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尝试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可以帮助减缓视网膜的增生和出血情况,从而减少病变的严重程度。

3.手术治疗对于Ⅳ期和Ⅴ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玻璃体切除术、巩膜瓣移植术和视网膜手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减轻视网膜脱离的情况,从而预防失明。

三、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较快,因此有早产史的婴儿需要从出生后的第一周开始定期接受眼科医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

2.预防感染对于出生时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3.保持营养均衡良好的营养可以增强早产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早产儿的饮食和营养。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确认版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确认版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摘要:尽管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早产儿管理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个领域。

最佳营养能改善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并且能降低脓毒症发病率,甚至可能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

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新生儿专家和儿科医生的观点具有很大差异。

加拿大McMaster大学建立了一个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的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列出了很多关于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回答的问题,并系统评估文献,严格提出询证依据,最终形成了一套全面的指南。

这些指南为技术水平的评估建立了基础。

这个评估涉及非营养喂养,营养喂养,配方,特殊情况的喂养,喂养耐受的评估及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甘油灌肠的处理。

关键词: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评估1.引言足够的营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生长和健康的必要条件。

肠内营养可避免血管导管插入,脓毒症,全静脉营养不良反应及禁食相关的并发症,因而优于全部肠道外营养(TPN)。

早期肠外营养可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在早产儿营养方案中夜也至关重要,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总体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完全肠内营养,同时保持最佳的增长和营养状态,并且避免喂养速度过快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并且争议很多。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一个由新生儿学专家、研究员、营养学家、全科护士、护士、泌乳顾问及职业临床医学家组成的多学科工作组开展了结构化文献查阅,严格提出询证依据,通过新生儿科医生广泛讨论,最终形成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实用性建议,这也是评估的基础。

有些地方证据有限,在专家们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我们对此提出了合理的方法。

我们尽可能按照询证医学中心的标准标注出了证据级别(LOE)。

证据级别分类如下:1a 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同质性)1b 置信区间较窄的单个随机对照研究2a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同质性)2b 单个队列研究和低质量随机对照研究3a 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同质性)3b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4 病例系列报道、低质量队列研究和低质量病例对照研究5 没有明确评价的专家意见如果一个负号作为后缀(比如1a-或者1b-),它表示一个研究具有广泛地置信区间或者表示一个系统性评价具有很大的异质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PPT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PPT
早产程度和出生体重对视网膜病变的影 响 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氧疗对视网膜病变的 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素
其他潜网膜病变的策 略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策略
预防措施1: 有效控制氧气浓度 预防措施2: 及时有效治疗呼吸窘迫综 合征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策略
预防措施3: 视网膜筛查和早期治疗 预防措施4: 优化营养支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 防PPT
目录 引言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素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策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后和管理 结论
引言
引言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为什么需要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引言
本PPT的目的: 提供预防早产儿视网膜 病变的方法和建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 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后和 管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后和管理
预后的评估和监测 治疗选项和干预措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后和管理
家庭支持和康复建议
结论
结论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 采取综合策略的必要性
结论
呼吁医护人员和家庭积极参与预防和管 理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但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是指早产儿在出生后体重、身长、头围等方面与同龄足月儿发育存在差异。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不仅影响早产儿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也会影响其成年后的健康状况。

因此,针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1)收集早产儿的个人资料、出生情况和母亲孕期健康状况等信息;
(2)测量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
(3)分析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状况;
(4)探讨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

3.2 研究方法
(1)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择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早产儿的个人资料、出生情况和母亲孕期健康状况等信息;
(2)测量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
(3)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四、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初步了解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早产儿生长发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读: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发生于低体重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发育仍不完善。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易向玻璃体内增殖,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导致永久失明。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发生于低体重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发育仍不完善。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易向玻璃体内增殖,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导致永久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五期,第一、第二期视网膜与正常新生儿视网膜相比会有些异常,不过这时候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新生血管,不需要治疗。

大部分新生儿病情会自动痊愈,但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因为仍有部分新生儿病情会自动发展到第三期。

第三期,病儿视网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增殖,这时可以用冷凝或视网膜光凝的方法来治疗,大部分病儿的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并好转。

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新生血管继续增殖,会牵拉视网膜,使局部视网膜发生脱离,并最终导致全视网膜脱离,这就是第四期和第五期的改变。

如果孩子的两只眼睛都已发生了全视网膜脱离,治愈的希望微乎其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及防治:目前一致认为,胎龄和胎儿出生时的体重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胎龄越小,出生时体重越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

在孕34周以下,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出生后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约为60%,孕期更短或出生体重更低者,发生率可达66%--82%。

其次,不合理吸氧,多胎妊娠,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或服用一些药物及胎儿发生过宫内感染,宫内窘迫等,都有可能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重点在于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不但需要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也需要家长重视并定期带孩子检查眼睛,定期追踪观察,及时干预治疗,对孩子今后的视觉发育至关重要。

早产儿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阅读札记

早产儿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阅读札记

《早产儿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阅读札记一、早产儿的生理与病理特征概述早产儿是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

他们的身体尚未足月,生理和病理特征相较于足月出生的婴儿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阅读《早产儿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我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与思考。

生理特征方面,早产儿由于提前出生,身体各系统发育尚不成熟。

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体温波动较大。

呼吸系统方面,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问题。

消化系统也相对较弱,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有限。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病理特征方面,早产儿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感染等。

呼吸系统疾病是早产儿常见的问题,可能与肺部发育不全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则主要表现为吸收不良、肠胀气等。

神经系统方面,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部分早产儿可能出现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情况。

由于免疫力较低,早产儿也容易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

在理解早产儿的生理和病理特征时,我深感其复杂性。

早产儿的身体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医疗条件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早产儿的常见疾病,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早产儿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一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对于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1. 早产儿的生理特征简介指出生胎龄未满足月的新生儿,相较于足月儿,他们在身体各系统发育上尚未成熟。

早产儿可能出现以下主要生理特征:生长发育:由于提前出生,早产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在体重和身高方面可能明显落后于足月儿。

他们的生长发育速度也相对较快,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和评估。

呼吸系统: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可能会出现呼吸频率快、呼吸节律不规则等问题。

部分早产儿可能出现肺部发育不全,需要密切观察和必要的治疗。

消化系统: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可能导致喂养困难、吸收不良等问题。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分析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分析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入住我院新生儿室且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78例早产儿病例的资料,以体重为单一指标,小于相应胎龄10%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或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评价EUGR、非EUGR两组患儿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首次PN日龄、PN持续时间、首次EN日龄、全EN日龄、体重恢复日龄之间的差异。

结果本组病例中早产儿以出院体重评价的EUGR发生率高达75.6%,EUGR组与非EUGR组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2.886;P=0.001,0.005),其他6项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为早产儿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

标签: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相关因素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监护水平的不断发展,早产儿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也越发得到重视。

其中生理性体重的尽早恢复、生后理想的生长追赶成为早產儿良好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

国内外学者据此提出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概念,并把早产儿的常见的营养缺乏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本研究回顾我院近1年来的早产儿病例资料,探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病例入选标准①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入住我院新生儿室的早产儿病例;②入院胎龄30周则为335 kcal/kg和12 g/kg,到第5周末,胎龄≤30周早产儿营养累积缺失为813 kcal/kg和23 g/kg,胎龄>30周为382 kcal/kg、13 g/kg[2]。

因此营养欠债成为约束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一大重要因素,而从本院早产儿研究数据中并无得出有关营养成为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与本科重视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采取多方位的营养支持策略有关。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及发病预测模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及发病预测模型
ROP的发生与早产儿出生时低体重、低GA、母亲孕期使用激素治疗等因素有关。
血管生成因子(VEGF)在ROP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结论总结
ROP的发病机制还与遗传因素、感染、 贫血等因素有关。
随着病情进展,ROP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甚
至失明。
目前对ROP的预测和预防主要依赖于临 床经验和定期眼底检查,缺乏有效的预 测模型和预防措施。因此,开展ROP危 险因素分析和发病预测模型的研究具有
据和计算资源,对技术要求较高。
05 预测模型评估与优化
模型评估指标与方法
灵敏度
又称真阳性率,反映预测模型 在诊断某病时,正确地诊断出 病例的能力。
阳性预测值
在所有被预测为阳性的人群中 ,真正患病者的比例。
准确度
衡量预测模型正确预测病例和 健康受试者的能力。
特异度
又称真阴性率,反映预测模型 在诊断某病时,正确地诊断出 健康受试者的能力。
在研究方向上,应注重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引 入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技术和 方法,共同推动ROP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影响 早产儿视力的疾病,其危险因素复杂 多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除了出生体重和孕龄,其他因素如 种族、性别、产妇年龄、妊娠期高血 压疾病、遗传因素等也与ROP的发生 有关。此外,临床因素如机械通气、 氧疗时间、输血等也可能是ROP的危 险因素。
RO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早产 、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等,因此 分析RO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对于预防和治疗ROP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况的研究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况的研究
ue —Ya e M , s el n s M , a c M , t a . Mir a d nz Ca t l o Bl n o a e 1 co n ma r a b mi u i r d c e rh g c ta so mai n i c t s c o l u n ra p e i th mo r a i r n f r t n a u e i- o
志 ,9 7 3 () 9 — 6 19 ,0 2 :5 9 .
Ho n g CR , u r T, i n C, t a . He rh gc ta so ma in r i Ba e S mo e 1 mo r a i r n f r to
i adom oi crba frt n Srk ,9 3 2 ( )4 5 ncri b l ee rlnaci . t e 19 ,4 3 :6 — e c i o o
5 %, 院时 N H S评分 较 人 院 时 无 减 少 , 示 预 后最 差 。与 6 出 IS 提

L rueV ,o mme ar v n Ku rRR, le e 1 Rikfcosfrs — Mi lrA. ta. s a tr e o
v r e rh g c ta so ma i n i s h mi to e p te t r a — e e h mo r a i r n f r t n i c e c sr k a in s te t o e t e o i a t ts u a mi o e c i ao : a s c n a y d wih r c mb n n is e pls n g n a t t r e o d r v
步提示 了脑梗死发生 H T时人院初次尿蛋 白测定 阳性 者更易 于发生 P H。有研究发现缺血卒 中后应用 r P t A所致 H — T与高 血压水平有关 [。有研究发现基础收缩压水平与 P 7 ] H有关 。 本文分析得 出 H T与高血压病 史有关 .但 未得出急性期 收缩 压及舒张压水平与 P H有 明显关系。 在急性脑缺血时 , 高血糖 水平可加重神经症状 和体征 ,导致神经病理改变显著增 强 , 促进脑水肿进展 。R b 等 _ io 9 _ 研究认 为高血糖通过加速缺血脑 损伤对卒 中患者有促病情恶 化影响 , 而且 其抗纤溶作用也能 ,

促进儿童适宜生长的干预策略

促进儿童适宜生长的干预策略

促进儿童适宜生长的干预策略Ekhard E. Ziegler, Susan J. Carlson and Steven E. Nelson早产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不良与神经认知发育较差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之间强相关。

由于生长发育不良主要(并不完全)是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造成,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关注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物质输送。

早产儿的营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到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合理分配比例以及母乳的强化。

营养物质摄入量往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营养管理,无论对错,都是一项有害的措施。

其他的原因包括:营养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合理的营养工具,如营养物质含量合理的营养强化剂。

在过去,人们甚至还认为,生长发育不良不存在有害的影响,机体的生长仅为机体发育过程的一部分。

如今,人们的观点已经发生变化,营养不足所造成的短期和长期不良影响已广为人知。

在过去,安全问题限制了肠外营养和肠内喂养的应用。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早产儿实施肠外营养是一项危险的措施,因此,禁止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里应用肠外营养,而后,肠外营养的引入和发展也非常小心谨慎。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婴儿出生开始就限制肠外营养的应用对婴儿的神经认知发育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此外,目前已经证实,出生时立即开始实施肠外营养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今,肠外营养已成为婴儿出生几小时内开始应用的常规措施。

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的肠外营养安全问题,主要为剂量不足的氨基酸和静脉血脂的继续使用问题,以及肠外营养治疗用于早期终止(妊娠)的问题。

但在工业化国家,肠外营养得以广泛应用。

人们认为,禁止肠内喂养可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风险,因此,肠内营养多年来被禁止使用。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早产儿的肠道未发育成熟,刚出生时未能接受和消化食物,因此,更易发生NEC。

但喂养少量营养物质,可诱导未发育成熟的肠道系统趋向成熟(肠道诱导),而这种喂养方式在过去却被禁止使用。

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对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

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对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
Ne u r o D s v c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Di s e a s e I n c e p t i o n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a g i n g [ J ] . J Rh e u ma t o l , 2 0 1 0 , 3 7 ( 8 ) : 1 7 6 8 —
1 7 7 5 .
C o h o r t o f S I E P a t i e n t s [ J ] . An n Rh e u m D i s , 2 0 l 0 , 6 9 ( 3 ) : 5 2 9 —
5 3 5 .
[ 8 ] 梅坚 , 张虹 , 范宏涛. 系 统 性 红斑 狼 疮 并 发 脑 萎 缩 2例报 告 [ J ] . 临 床 神经 病 学 杂 志 2 0 1 2 , 2 5 ( 6 ) : 4 7 9 . [ 9 ] 史 红嫒 , 卢光 明 , 田迎 . 狼 疮 脑 病 初 次 发 病 的 MR I 表 现 与 诊 断 [ J ] . 临 床 放射 学 杂志 2 0 1 2 , 3 1 ( 2 ) : 1 7 l — l 7 4 . ( 收稿 2 0 1 6 - - 0 5 - l 2 )
p us e r y t h e ma t o s u s : a r e v i e w o f c l i n i c a l l y a c q u i r e d b r a i n ma g —
宫 内发 育 迟 缓 早 产 儿 对 早 期 神 经 发 育 的 影 响
郭 文 英
河 南濮 阳市 人 民 医院 儿科 濮 阳 4 5 7 0 0 0
【 摘要】 目的 探 讨 宫 内发 育 迟 缓 早 产 儿对 早期 神经 发 育 的影 响 。方 法

早产儿宫内外体格发育迟缓的研究

早产儿宫内外体格发育迟缓的研究

早产儿宫内外体格发育迟缓的研究黄久浪;李斌;陈茂琼;陈晓霞【期刊名称】《贵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2)005【摘要】目的:监测早产儿出生时、住院期间及婴幼儿期体格发育指标,探讨早产儿宫内、外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方法:选择新生儿科收治、出院后随访至校正年龄3岁的早产儿145例,出生时胎龄〈34周为早期早产儿(EPI)组,34周≤胎龄〈37周为晚期早产儿(LPI)组;监测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住院期间、出院后随访至校正年龄3岁期间的体格发育指标,比较两组宫内发育迟缓(IUGR)、宫外发育迟缓(EUGR)以及婴幼儿期体格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结果:EPI组和LPI组患儿的性别、主要基础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5例早产儿以出生体重、头围、身长为评价指标,IUGR发生率分别为20.0%、24.8%及48.3%,LPI组高于EPI组(P〈0.05);145例早产儿以纠正胎龄40周体重、头围、身长为评价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53.8%、35.9%及33.1%,LPI组头围评价高于EPI组(P〈0.05);以体重、头围、身长为评价指标,婴儿期6月、12月及36月时体格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56.8%、49.6%、51.2%,43.5%、42.6%、39.8%,30.2%、40.6%及32.3%;6月龄时,以身长为评价指标EPI组高于LPI组(P〈0.05);12月龄时,以头围为评价指标EPI组高于LPI(P〈0.05);36月龄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PI患儿生长潜能优于EPI,纠正年龄6月龄是体格发育迟缓的高峰。

【总页数】5页(P570-574)【作者】黄久浪;李斌;陈茂琼;陈晓霞【作者单位】[1]贵州医科大学附院新生儿科,贵州贵阳550004;[2]内江市威远县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内江642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相关文献】1.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与生化指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2.早产儿宫内外体格发育迟缓的研究3.宫外发育迟缓早产儿早期体格发育与IGF-Ⅰ相关性分析4.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影响的临床研究5.早期给予肠内外营养的早产儿发生宫外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彭铎;鲁曦婷;李之喆;顾文婷;王蕾;刘婕;耿宁;顾永辉;王珍【摘要】目的:探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2011-01/2015-12在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病房及门诊接收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儿童2527例5054眼,按照胎龄分为4组(≤32周,> 32周且≤34周,>34周且≤37周,>37周),每组再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IUGR组和非IUGR组,分别比较每个孕周组中IUGR组和非IUGR组ROP发病率的差异.结果:所有受检2527例患儿中,IUGR共702例,其中ROP患儿78例,非IUGR共1 825例,其中ROP 329例.≤32周胎龄组991例中,IUGR组共63例,其中ROP 27例(42.9%),非IUGR组共928例,其中ROP 274例(29.5%),IUGR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8,P=0.026).>32周且≤34周胎龄组1 025例中,IUGR共232例,其中ROP 33例(14.2%);非IUGR共793例,其中ROP 51例(6.4%),IUGR 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88,P<0.001).>34周且≤37周胎龄组464例中,IUGR共374例,其中ROP 18例(4.8%);非IUGR共90例,其中ROP 4例(4.4%),IUGR的ROP发病率略高于非IUG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37周胎龄组47例中,IUGR共33例,非IUGR共14例,均无ROP发病患儿.结论:IUGR和ROP的发病密切相关,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IUGR的患儿R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IUGR的患儿.%AIM: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of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GR) and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case series included in ROP screening from January 2011to December 2015 was performed in Suzhou Municipal Hospital.Totally 2527 children (5054 eyes) underwentscreening.According to the gestational age,the data was divided into 4 groups (≤32wk,>32 and ≤34wk,>34 and ≤37wk,>37wk).Every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UGR group and no IUGR group) respectively.We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ROP in IUGR and non IUGR group.RESULTS:Of all the 2527 children,IUGR group were 702 including 78 ROP children,and non IUGR group were 1825 including 329 ROP children.There were 991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 32wk group,including 63 IUGR in which 27 children were screened out ROP(42.9%) and 928 non IUGR in which 274 children were screened out ROP (29.5%),the difference on the incidence of RO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 =4.958,P=0.026).There were 1025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32 and ≤ 34wk group,including 232 IUGR in which 33 children were screened out ROP(14.2%) and 793 non IUGR in which 51 children were screened out ROP (6.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 =14.488,P<0.001).There were 464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34 and ≤ 37wk group,including 374 IUGR in which 18 children were screened out ROP(4.8%) and 90 non IUGR in which 4 children were screened out ROP (4.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ischer exact test,P=1).There were 47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37wk group,including 33 IUGR and 14 non IUGR,none were screened out i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ROP.In the preterm infants with gestational age less than 34wk,the incidence of ROP in children with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hildren without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01【总页数】3页(P163-165)【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出生体质量;胎龄【作者】彭铎;鲁曦婷;李之喆;顾文婷;王蕾;刘婕;耿宁;顾永辉;王珍【作者单位】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眼科;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眼科;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眼科;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眼科;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眼科;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眼科;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眼科;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眼科;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类多发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和纤维增生导致的可致盲疾病[1],目前公认该病与低出生胎龄和低出生体质量密切相关[2]。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3]为出生体质量低于同胎龄儿第10百分位,或胎龄已达37周出生体质量低于2500g的患儿。

宫内发育迟缓的患儿和同龄儿相比体质量更低,器官发育更不成熟,伴随更严重的全身疾病。

宫内发育迟缓的早产儿是否更易发生ROP?现对2011-01/2015-12在我院NICU收治及门诊接收的患儿资料做一阶段性总结。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受检2527例患儿中,IUGR共702例,其中ROP患儿78例,非IUGR共1825例,其中ROP 329例。

≤32周胎龄组991例中,IUGR组共63例,其中ROP 27例(42.9%);非IUGR组共928例,其中ROP 274例(29.5%),IUGR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8,P=0.026)。

>32周且≤34周胎龄组1025例中,IUGR共232例,其中ROP 33例(14.2%);非IUGR共793例,其中ROP 51例(6.4%),IUGR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8, P<0.001)。

>34周且≤37周胎龄组464例中, IUGR共374例,其中ROP 18例(4.8%);非IUGR共90例,其中ROP 4例(4.4%),IUGR的ROP发病率略高于非IUG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

>37周胎龄组47例中, IUGR共33例,非IUGR共14例,均无ROP发病患儿,见表1。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提高,有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新生儿早产的发病率为8.1%,其中低体质量儿为0.2%,极低体质量儿为0.7%[5]。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高症、贫血等均可致胎儿慢性缺氧,使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6],并可导致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7]。

IUGR的患儿表现为体质量低于同孕周胎儿,且伴随着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全身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低体质量密切相关[8],宫内发育迟缓的患儿较同龄儿体质量更低,血清中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因子含量更低,器官发育更不成熟,且导致出生后生长发育缓慢[9],这些均为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2,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IUGR的患儿ROP的发病率高于同孕周的婴儿,而>34周的宫内发育迟缓患儿ROP的发病率和同龄儿相比无明显增加,说明相较于大胎龄儿,小胎龄儿的宫内发育迟缓对ROP的发病率影响较大。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血清IGF-1水平[11]、Wnt信号通路基因多样性等与生长发育的因素均有密切关系[12],IGF-1是体内一个重要的生长因子,参与调控VEGF 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应激的激活,早产儿体内来源于母体的IGF-1在出生时骤降、并在出生后维持低速增长甚至进一步降低这种变化可能是ROP发病及最终转归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