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知识点清单-高二上学期数学湘教版选择性
湘教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6.过点A(8,0)的直线与圆x2+y2=4交于点B,则线段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2+y2=1
(x-4)
为
.
解析 设点P的坐标为(x,y),点B为(x1,y1),由题意,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可得
x1=2x-8,y1=2y,故(2x-8)2+(2y)2=4,化简得(x-4)2+y2=1.
即线段AB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x-4)2+y2=1.
所以b2+a2=d2+a2+(d-b)(c-d),
所以-(d-b)(b+d)=(d-b)(c-d).
又因为d-b≠0,所以-b-d=c-d,
即-b=c,所以|OB|=|OC|.
又AO⊥BC,故△ABC为等腰三角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已知圆C:x2+y2-8x-6y+16=0,过点P(4,1)的直线与圆C交于点M,N,线段
2+(y-2)2=1
(x-4)
MN的中点为Q.则点Q的轨迹方程为
.
解析 (1)由圆C:(x-4)2+(y-3)2=9方程可知(4-4)2+(1-3)2=4<9,
故点P(4,1)在圆C内.
∵弦MN过点P,Q是MN的中点,
则CQ⊥MN,∴点Q的轨迹是以CP为直径的圆,线段CP的中点为(4,2),
故其方程为(x-4)2+(y-2)2=1.
D.x2+y2-8x-4y+20=0(x≠-2,x≠10)
解析 设C(x,y),由|AB|=|AC|,得(4+2)2+(2-0)2=(x-4)2+(y-2)2,
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全章总结提升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选择性
解得
3×
+4
2
+
+3
-7
2
+4 +3
D( 2 , 2 ),
= 0,
--3 = 0,
1
= ,
2
5 即
=- ,
2
1 5
C(2,-2).
由(1)知,B(0,7),得直线BC的方程为19x+y-7=0.
专题二
圆的方程的求法
求圆的方程主要是联想圆系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利用待定系
2 -1
+
2
=
-8
12
x1+x2=1+ 2 ,x1·x2=1+ 2 .
1 +3
1
2 +3
1
+
=2k+3(
2
1
1
+ )
2
3( 1 + 2 )
=2k+
=2k+
12
-8
1+ 2
12
1+ 2
3×
=2k+(-2k)=0.
所以 k1+k2 为定值,定值为 0.
规律方法 直线与圆交点性质问题的求解方法
湘教版 数学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目录索引
网络构建归纳整合
专题突破素养提升
网络构建归纳整合
专题突破素养提升
专题一
直线方程及两直线位置关系
求直线方程是本章的基础知识,要明确各种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以及方程
的局限性,求直线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根据直线方程研究直线的
位置关系要结合不同的直线方程的形式,求直线方程或根据直线方程研究
湘教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5.2 圆的一般方程
变式训练1
(1)(2022吉林四平一中学高二月考)若方程x2+y2-2y+m2-m+1=0表示圆,则
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2,1)
1
B. -1,
2
C.(-∞,0)∪(1,+∞)
D.(0,1)
(2)已知a∈R,方程a2x2+(a+2)y2+4x+8y+5a=0表示圆,则圆心坐标
是
,半径是
.
(3)(2022山东高二“学情联考”)若原点在圆x2+y2-ax+2ay+2a2+a-1=0的外部,
32 + (-1)2 + 3- + = 0,
= 12.
即△ABC的外接圆的一般方程为x2+y2-8x-2y+12=0.
(2)由(1)知,△ABC的外接圆的一般方程为x2+y2-8x-2y+12=0,
∵点M(a,2)在△ABC的外接圆上,∴a2+22-8a-2×2+12=0,即a2-8a+12=0,解
2.方程
x2+y2+Dx+Ey+F=0
表示的图形
过关自诊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方程x2+y2+2x+1=0表示圆.( × )
(2)当B=0时,方程Ax2+Bxy+Cy2+Dx+Ey+F=0一定表示圆.( × )
(3)若D2+E2-4F>0,点P(x0,y0)在圆x2+y2+Dx+Ey+F=0外的充要条件是
湘教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y-y1)(x2-x1)=(x-x1)(y2-y1)表示,也可以用
y 2 -y 1
=
x-x 1
表示.
x 2 -x 1
( × )
y-y 1
2.倾斜角为多少的直线不能用
y 2 -y 1
=
x-x 1
表示?
x 2 -x 1
π
-1
2
2 -1
提示 倾斜角为 或 0 的直线,不能用
=
- 1
- -0
2
-1= 0-1,即 5x源自2y-5=0.将点(t,5)代入直线方程可得 5t-15=0,解得 t=3.
探究点二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例2】 过点P(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有(
A.1条 B.2条
C.3条 D.无数多条
)
答案 B
解析 设直线的两截距均为a,①当a=0时,设直线方程为y=kx,将P(2,3)代入,
5+
解 (1)设点 C(x,y),由 AC 边的中点 M 在 y 轴上得
3+
x 轴上得
2
2
=0,BC 边的中点 N 在
=0,
解得 x=-5,y=-3.
故所求顶点 C 的坐标是(-5,-3).
5
(2)依题意,点 M 的坐标是(0,-2),点 N 的坐标是(1,0),故直线 MN 的方程是
-0
5
的截距式方程.
3.常见误区:当直线平行于x轴或平行于y轴时,不能用含分式的两点式求方
程;直线过原点或与坐标轴平行时,没有截距式方程,涉及直线在两坐标轴
上的截距有关的问题时,不要忘记直线过原点时截距为零的特殊情况.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2)若点P(x,y),则 x 2 + y 2 =1表示点P(x,y)到原点的距离为1.( √ )
2.已知点A(3,5),B(3,t),若|AB|=2,则t= 3或7
.
解析 由题可知直线AB∥y轴,则|AB|=|t-5|=2,解得t=7或t=3.
知识点2
点到直线的距离
|0 + 0 + |
1.如果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是5,它的一个端点是A(2,1),则它的另一个
端点B的坐标是( A )
A.(-3,1)或(7,1)
B.(2,-3)或(2,7)
C.(-3,1)或(5,1)
D.(2,-3)或(2,5)
解析 设B(x,1),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2)2 + (1-1)2 =|x-2|=5,解得x=-3或
2
,故直线方
(方法2)当过点A的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是x=-1,此时原点到该直线
的距离是d=1;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2=k(x+1),化成一般式为kxy+2+k=0.
由题意得
|2+|
=d,整理可得(d2-1)k2-4k+d2-4=0.
√ 2 +1
依题意可知,关于 k 的上述方程有解,则 Δ=16-4(d2-1)(d2-4)≥0,解得 0≤d2≤5.
(2)由两点式可求直线 AC
-3
的方程为9-3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
2.方法归纳:公式法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平行线之间
的距离,几何意义转化法求距离.
3.注意事项: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要将直线的方程化为一般式;求两平行线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2 直线的方程2.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A 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方程是斜截式方程的是( ) A.x-y+1=0 B.y-2=3(x-1) C.y=-2x-1D.x=12.直线2x+y-3=0用斜截式表示,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x 32+y3=1B.y=-2x+3C.y-3=-2(x-0)D.x=-12y+323.已知直线l 经过点P(-2,5),且斜率为-34,则直线l 的方程为( )A.3x+4y-14=0B.3x-4y+14=0C.4x+3y-14=0D.4x-3y+14=04.直线y-b=2(x-a)在y 轴上的截距为( ) A.a+b B.2a-b C.b-2aD.|2a-b|5.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2,在y 轴上的截距为m.若直线通过(1,1)点,则m= .6.直线y=k(x-2)+3必过定点,该定点坐标是 .B 级关键能力提升练7.直线y=ax-1a 的图象可能是( )8.过点(1,0)且与直线y=12x-1的倾斜角相同的直线方程是( )A.y=12x-12B.y=12x+12C.y=-2y+2a=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则直线的斜率为( ) A.1B.-13C.-23D.210.若直线l 经过点A(1,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5),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1,-12B.-12,0 C.(-∞,-1)∪12,+∞D.(-∞,-1)∪-12,+∞ 11.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y+1=25x-52,且l 的斜率为a,在y 轴上的截距为b,则|a+b|= .12.已知直线l的斜率与直线3x-2y=6的斜率相等,且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比在y轴上的截距大1,则直线l的斜截式方程为.13.直线l过点(2,2),且与x轴和直线y=x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求直线l的方程.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14.已知过定点(2,1)作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符合条件的直线条数为( )A.2B.3C.4D.0参考答案2.2 直线的方程 2.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C2.B3.A 由题知,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为y-5=-34(x+2),整理得直线l 的方程为3x+4y-14=0.故选A.4.C 由y-b=2(x-a),得y=2x-2a+b,故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2a.故选C.5.-1 利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可得方程为y=2=-1.6.(2,3) 将直线方程化为点斜式得y-3=k(x-2),故可得该直线过定点(2,3).7.B 由y=ax-1a 可知,a≠0,且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一定异号,故B 正确.8.A 由题可得,与直线y=12x-1的倾斜角相同的直线方程的斜率为k=12.又该直线过点(1,0),因此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0=12(x-1),即y=12x-12,故选A.9.D 由题可得a≠0. 令x=0,得y=-2a 3m,令y=0,得x=-2.因为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所以-2a3m+(-2)=2,所以a=-6m.将a=-6m 代入直线可得-6m=0,化简可得y=2x+4,故直线的斜率为2.故选D.10.A 设直线的斜率为k(k≠0),则直线方程为y-2=k(x-1).令y=0,得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则3<1-2k<5,解得-1<k<-12,所以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12.故选A.11.85由直线l 的方程可得a=25.令x=0,得y=-2,即b=-2,所以|a+b|=|25-2|=85.12.y=32x-35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为32,故设直线l 的斜截式方程为y=32x+b,则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23b,在y 轴上的截距为b,故-23b-b=1,解得b=-35.因此直线l 的斜截式方程为y=32x-35.13.解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2,经检验,符合题目的要求.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2=k(x-2). 令y=0得,x=2k -2k.由三角形的面积为2,得12×|2k -2k|×2=2.解得k=12.故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2=12(x-2).综上可知,直线l的方程为x=2或y-2=12(x-2).14.B 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直线l的方程为y-1=k(x-2),即y=kx+1-2k.在直线l的方程中,令x=0,可得y=1-2k;令y=0,可得x=2k-1k.所以直线l交x轴于点2k-1k,0,交y轴于点(0,1-2k).由题意可得12·|2k-1k|·|1-2k|=4,即(2k-1)2|k|=8.①当k<0时,可得(2k-1)2+8k=0,即4k2+4k+1=0,Δ1=0,有1个实根;②当k>0时,可得(2k-1)2-8k=0,即4k2-12k+1=0,Δ2=144-16=128>0,有2个实根.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直线l有3条.故选B.。
湘教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变式训练2
过点(-4,0)作直线l与圆(x+1)2+(y-2)2=25交于A,B两点,若|AB|=8,求直线l的
方程.
解 由题知,圆(x+1)2+(y-2)2=25 的圆心坐标是(-1,2),半径 r=5.
由圆的性质可得,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 d=
8
2
5 -( )
≤ √2,则|a+1|≤2,解得-3≤a≤1.
1
2
2
6.已知圆C的方程:x +(y-2) =8,直线l的方程y= x-1.试用几何法与代数法判
2
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2
2
+ (-2) = 8,
5 2
解(方法 1)由
消去 y 并整理得4x -3x+1=0.
1
= -1,
2
5
由于 Δ=(-3) -4× ×1=9-5=4>0,故直线 l 与圆 C 有两个交点,所以直线 l 与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
D.与m的值有关
(2)直线ax+by+c=0(abc≠0)与圆x2+y2+ax+by+c=0(a2+b2-4c>0)的位置关系
是(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与a,b,c的值有关
答案 (1)A
(2)C
解析 (1)由题知圆(x-2)2+(y-1)2=5 的圆心 C(2,1),半径 r=√5,则
-1 = (-2),
只有一组解.
因为切线 l 与圆相切,所以方程组 2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4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法向量
过关自诊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若P(x1,y1),Q(x2,y2)是直线l上的不同两点,则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
.( × )
(2)若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且||=1,则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可以是
解 设P(x,y)为所求直线上不同于点A的任意一点,
∵A(-2,1),∴
=(x+2,y-1).
(1)由题意知 ∥a,∴(x+2)×1-3(y-1)=0,即x-3y+5=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
3y+5=0.
(2)由题意,知 ⊥b,
∴(x+2)×(-1)+(y-1)×2=0,即x-2y+4=0,
3
.
3
解析 由于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v=(1,3),因此该直线的斜率为 =3.
1
1 2 3 4 5
5.(1)如果直线过点P(1,-4),且直线的方向向量是a=(3,9),求直线的方程;
(2)如果直线过点D(6,-1),且直线的法向量是b=(4,-3),求直线的方程.
解 (1)由题意,直线的方向向量是a=(3,9),故直线的斜率k=
(3)过点A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方程.
解 (1)由题知,直线l的斜率k=
4
3
,所以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u=(3,4).
(2)设P(x,y)是过点A且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上的一动点,则 =(x+1,y-2),
当且仅当u∥
,即3×(y-2)-4(x+1)=0时,所求直线与直线l平行,
整理得4x-3y+10=0,即过点A且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方程为4x-3y+10=0.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6.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对圆系方程可进行以下推广:对过两已知圆交点的圆系方程,当λ=-1时,得
到(D1-D2)x+(E1-E2)y+F1-F2=0,此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过关自诊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 × )
(2)将两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方程无解,则
2 + 2 + 2 + 2-8 = 0.②
两式相减得x=2y-4,③
把③代入②得y2-2y=0,解得y1=0,y2=2.
2 = 0,
1 = -4,
则
或
2 = 2.
1 = 0
经过A,B两点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即为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其圆心坐
标为(-2,1),半径为r= [-2-(-4)]2 + (1-0)2 = √5 ,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
课标要求
1.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2.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代数判断方法与几何判断方法,能够利用上述
方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一遍过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速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促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一遍过
知识点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
(1)几何法: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r1,r2(r1≥r2),两圆圆心的距离为d,则两圆的
如下方法:
[提醒]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只有两圆相交时,才能通过消去二
次项得到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变式训练2
两圆相交于两点A(1,3)和B(m,-1),两圆圆心都在直线x-y+c=0上,则m+c的值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知识梳理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直线坐标系: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法则:点P ←−−−→一一对应实数x 。
记法:如果点P 与实数x 对应,则称点P 的坐标为x ,记作P(x),当点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右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为|OP|=x ;当点P 的坐标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左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OP|=-x 。
可以通过比较两点坐标的大小来判定两点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
(2)向量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简称为向量。
从点A 到点B的向量,记作AB 。
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的长度,记作|AB|。
我们可以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AB ,这个实数叫做向量AB 的坐标或数量。
例如:O 是原点,点A 的坐标为x 1,点B 的坐标为x 2,则AB=OB-OA ,所以AB=x 2-x 1。
注:①向量AB 的坐标用AB 表示,当向量AB 与其所在的数轴(或与其平行的数轴)的方向相同时,规定AB=|AB |;方向相反时,规定AB=-|AB |;②注意向量的长度与向量的坐标之间的区别:向量的长度是一个非负数,而向量的坐标是一个实数,可以是正数、负数、零。
③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AB+BC ,可理解为AC 的坐标等于首尾相连的两向量AB ,BC 的坐标之和。
(3)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在数轴上,如果点A 作一次位移到点B ,接着由点B 再作一次位移到点C ,则位移AC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的和,记作:AC AB BC =+ 。
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AB+BC 。
已知数轴上两点A(x 1),B(x 2)则AB=x 2-x 1,d(A,B)=|x 2-x 1|。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pptx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1),B(1,0), C(4,3),求顶点D的坐标.
解析: 设D(m,n),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得AB∥DC,AD∥BC, 0−1 = 3−n
所以kAB=kDC,kAD=kBC,可得൞1n−−01 =43−−m0,解得m=3,n=4,所以顶点D的坐标
m−0 4−1
为(3,4).
方法归纳 (1)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2)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By+λ=0,这是 常用的解题技巧.
巩固训练1 (1)(多选)下列各组直线平行的有( ) A.y=-3x+2与x+3y-1=0 B.y=x+2与x-y-2=0 C.4x-2y+3=0与x+2y-1=0 D.2x + y3=1与3x+2y-2=0
批注❶ 两条直线平行时,不要忘记它们的斜率有可能不存在的情 况.
批注❷ 两条直线垂直时,不要忘记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 条直线的斜率为零的情况.
基础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若直线l1与l2倾斜角相等,则l1∥l2.( × ) (2)若直线l1⊥l2,则k1k2=-1.( × ) (3)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这条直线一定平行于y轴.( × ) (4)若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 √ )
a−1
= =
b−4
a−3 4−0
3−5
,,解得ቊab==−61,,
所以D(-1,6). (2)因为kAC=43−−21=1,kBD=−61−−05=-1, 所以kAC·kBD=-1,所以AC⊥BD,所以▱ABCD为菱形.
湘教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例1】 根据下列给定的条件,判断直线l1与直线l2是否平行.
(1)l1:4x+2y-6=0,l2:10x+5y+15=0;
(2)l1:8x-4y+14=0,l2:3x-y+8=0;
(3)l1经过点A(2,1),B(-3,5),l2经过点C(3,-3),D(8,-7);
∵k1k2=1,∴l1 与 l2 不垂直.
6
(2)由 l1 的一个方向向量是 m=(2,6),可得 k1= =3.直线 l2:x+3y=2 的斜率为
2
1
k2=-3.
∵k1k2=-1,∴l1⊥l2.
规律方法 两直线垂直的判定方法
斜率
直线
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垂直
斜率均存在且积为-1
即
或
1 2 -2 1 = 0
1 2 -2 1 = 0.
过关自诊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l1∥l2⇔k1=k2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 × )
1
(2)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平行的条件是
2
(3)若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与l2倾斜角相等,则l1∥l2.( √ )
解 (1)由题意可知 l1:x=0,l2:x=3,所以 l1∥l2.
2
2
5
5
(2)直线 l1 的斜截式方程为 y=- x+2,直线 l2 的斜截式方程为 y=- x+3,则
2
2
5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分层作业册
(1)因为直线 AB 的斜率为 kAB=2,直线 AC 的斜率为 kAC=-3,所以 kAB·kAC=-1,
所以直线 AB 与 AC 互相垂直,因此△ABC 为直角三角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2 + 6 = 0,
= 2,
(2)解方程组
(2)∵B(2,1),C(-2,3),∴直线 BC
1
y-1=- (x-2),整理得
2
3-1
1
的斜率为-2-2=-2.故直线
x+2y-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C 的方程为
由(1)知中线AD的方程为x-2y+4=0.
∵点A(m,n)在中线AD上,把A点坐标代入得m-2n+4=0,①
1
5.已知点P(3,1)到直线l:x+ay-3=0的距离为
2
|3+-3|
解析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1+ 2
=
,则a= ±
1
,解得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a=± .
3
3
3
.
6.若直线l与直线x-2y+4=0平行,且直线l到直线x-2y+4=0的距离和原点到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14.已知△ABC三边所在直线方程:lAB:3x-2y+6=0,lAC:2x+3y-22=0,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同步练习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3.1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各组直线中,互相垂直的一组是()A.2x-3y-5=0与4x-6y-5=0B.2x-3y-5=0与4x+6y+5=0C.2x+3y-6=0与3x-2y+6=0D.2x+3y-6=0与2x-3y-6=02.(多选题)下列各直线中,与直线2x-y-3=0平行的是()A.2ax-ay+6=0(a≠0,a≠-2)B.y=2xC.2x-y+5=0D.2x+y-3=03.(多选题)(2022山东五莲高二期中)已知直线l:x-2y-2=0,()A.直线x-2y-1=0与直线l平行B.直线x-2y+1=0与直线l平行C.直线x+2y-1=0与直线l垂直D.直线2x+y-2=0与直线l垂直4.(2022四川成都七中高二入学测试)已知A(3,1),B(1,-2),C(1,1),则过点C且与线段AB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3x+2y-5=0B.3x-2y-1=0C.2x-3y+1=0D.2x+3y-5=05.如果直线l1的斜率为a,l1⊥l2,则直线l2的斜率为()A. B.aC.-D.-或不存在6.(2022河北唐山五十九中高二月考)已知△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6,6),C(0,6),则AB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7.若直线l1,l2的斜率是一元二次方程x2-7x+t=0的两根,若直线l1,l2垂直,则t=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2),B(n-1,3),C(-1,3-n).(1)若∠A是直角,求实数n的值;(2)求过坐标原点,且与△ABC的高AD垂直的直线l的方程.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9.已知点M(1,-2),N(m,2),若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y=1,则实数m的值是()A.-2B.-7C.3D.110.(2022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月考)已知直线l1过点A(-2,m)和点B(m,4),直线l2为2x+y-1=0,直线l3为x+ny+1=0.若l1∥l2,l2⊥l3,则实数m+n的值为()A.-10B.-2C.0D.811.(多选题)(2022山东济南山师附中高二期中)已知直线l1:x+my-1=0,l2:(m-2)x+3y+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l1∥l2,则m=-1或m=3B.若l1∥l2,则m=-1C.若l1⊥l2,则m=-D.若l1⊥l2,则m=12.(多选题)(2022湖北荆州高二期末)已知直线l1:3x+y-3=0,直线l2:6x+my+1=0,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直线l2的斜率为-B.若直线l1垂直于直线l2,则实数m=-18C.直线l1倾斜角的正切值为3D.若直线l1平行于直线l2,则实数m=213.点M(1,2)在直线l上的射影是H(-1,4),则直线l的方程为,线段MH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14.已知A(1,0),B(3,2),C(0,4),点D满足AB⊥CD,且AD∥BC,试求点D的坐标.15.若△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2,3),三角形其中两条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2y+3=0和x+y-4=0,试求此三角形的边AB,AC所在直线的方程.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16.已知直线l1:x cos2α+y+2=0,若l1⊥l2,则直线l2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A. B.C. D.17.(多选题)(2022河北高二学情监测)已知直线l1:x sin α+y=0与直线l2:x+3y+c=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直线l1与直线l2可能相交B.直线l1与直线l2可能重合C.直线l1与直线l2可能垂直D.直线l1与直线l2可能平行参考答案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3.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C对于A,k1k2=≠-1,因此l1与l2不垂直;对于B,k1k2==-≠-1,因此l1与l2不垂直;对于C,k1k2==-1,因此l1⊥l2;对于D,k1k2==-≠-1,因此l1与l2不垂直.故选C.2.ABC与直线2x-y-3=0平行的直线都可以化为2x-y+m=0(m≠-3)的形式,因此选项A,B,C符合,故选ABC.3.ABD直线l:x-2y-2=0的斜率k=,在y轴上截距为-1.对于A,直线x-2y-1=0的斜率为,在y轴上截距为-,∴直线x-2y-1=0与直线l平行,故A正确;对于B,直线x-2y+1=0的斜率为,在y轴上截距为,∴直线x-2y+1=0与直线l平行,故B正确;对于C,直线x+2y-1=0的斜率为-,∴直线x+2y-1=0与直线l不垂直,故C错误;对于D,直线2x+y-2=0的斜率为-2,∴直线2x+y-2=0与直线l垂直,故D正确.故选ABD.4.B由题可知,k AB=,则过点C且与线段AB平行的直线的斜率为.又该直线过点(1,1),则该直线方程为y-1=(x-1),整理得3x-2y-1=0.5.D当a≠0时,由l1⊥l2得k1·k2=a·k2=-1,解得k2=-;当a=0时,l1与x轴平行或重合,则l2与y 轴平行或重合,故直线l2的斜率不存在.故直线l2的斜率为-或不存在.6.-由题可得k AB=.设AB边上高线的斜率为k,则k·k AB=-1,即k·=-1,解得k=-.所以AB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7.-1设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是k1,k2.因为k1,k2是一元二次方程x2-7x+t=0的两根,则k1·k2=t.又直线l1,l2垂直,所以k1·k2=-1.故可得t=-1.8.解(1)当n=2时,∠A不是直角,不合题意;当n≠2时,∵∠A是直角,∴k AB·k AC=-1,即=-1,解得n=.综上所述,实数n的值为.(2)∵直线l与△ABC的高AD垂直,∴直线l与直线BC平行或重合.∵B,C不重合,∴n≠0,∴直线l的斜率k=k BC==1,又直线l过坐标原点,∴直线l的方程为x-y=0.9.C由题知直线+y=1的斜率为-,则直线MN的斜率为2,即k MN==2,解得m=3.10.A由题意可得直线l1,l2,l3的斜率存在,分别设为k1,k2,k3.因为l1∥l2,所以k1=k2,即=-2,解得m=-8.因为l2⊥l3,所以k2·k3=-1,即(-2)×-=-1,解得n=-2.所以m+n=-8+(-2)=-10.故选A.11.AD若l1∥l2,则1×3-m(m-2)=0,解得m=3或m=-1,故A正确,B不正确;若l1⊥l2,则1×(m-2)+m×3=0,解得m=,故C不正确,D正确.故选AD.12.BD当m=0时,直线l2的斜率不存在,故A错误;当直线l1垂直于直线l2,则有3×6+1×m=0,解得m=-18,故B正确;由题知,直线l1的斜率为-3,故倾斜角的正切值为-3,故C错误;当直线l1平行于直线l2,则-3=-,且3≠-,解得m=2,故D正确.故选BD.13.x-y+5=0x-y+3=0由题得,k MH==-1.又点M在直线l上的射影是点H,则直线l与直线MH垂直,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k=1.故直线l的方程为y-4=x+1,整理得x-y+5=0.由于线段MH的垂直平分线过MH的中点.由题知,线段MH的中点为(0,3),且垂直平分线的斜率等于直线l的斜率,所以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3=x,整理得x-y+3=0.14.解设D(x,y),则k AB==1,k BC==-,k CD=,k DA=.因为AB⊥CD,AD∥BC,所以k AB·k CD=-1,k DA=k BC,即解得故点D的坐标为(10,-6).15.解因为点A的坐标不满足所给的两条高所在直线的方程,所以所给的两条直线方程是过顶点B,C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又所给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1,若k AB=-2,则k AC=1,则直线AB的方程为y-3=-2(x-2),整理得2x+y-7=0,直线AC的方程为y-3=x-2,整理得x-y+1=0.同理,若k AC=-2,则k AB=1,则直线AC的方程为2x+y-7=0,直线AB的方程为x-y+1=0.16.C当cos2α≠0时,k1=-.∵l1⊥l2,∴k1·k2=-1,∴k2=.∵0<cos2α≤1,∴k2=.设l2的倾斜角为θ,θ∈[0,π),则tanθ≥,∴≤θ<;当cos2α=0时,直线l1的斜率为0,倾斜角为0.∵l1⊥l2,∴l2的倾斜角θ=.综上,直线l2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故选C.17.ABD由题知,直线l1:x sinα+y=0的斜率为k1=-sinα,过定点(0,0),直线l2:x+3y+c=0斜率为k2=-,过点(-c,0).若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则sinα≠,而-1≤sinα≤1,即sinα≠成立,故选项A正确;若直线l1与直线l2重合,则c=0,且sinα=,而-1≤sinα≤1,故选项B正确;若直线l1与直线l2垂直,则k1k2=sinα=-1,则sinα=-3,与-1≤sinα≤1矛盾,则直线l1与直线l2不可能垂直,故选项C错误;若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则sinα=且c≠0,而-1≤sinα≤1,可以有sinα=,故选项D正确.故选ABD.。
湘教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本 课 结 束
(2m-1)×2+(m+3)×(-3)-(m-11)=4m-2-3m-9-m+11=0.
这表明不论 m 为什么实数,所给直线均经过定点(2,-3).
(方法 2)以 m 为未知数,整理为(2x+y-1)m+(-x+3y+11)=0.
2 + -1 = 0,
由于 m 取值的任意性,所以
解得 x=2,y=-3.
因此直线l1与l2重合.
规律方法
根据两相交直线的直线方程求直线的交点的方法
1 + 1 + 1 = 0,
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
若方程组有唯一
2 + 2 + 2 = 0,
解,则两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直线无公共点,
此时两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数组解,则两直线重合.
(3)l1:3x+4y-5=0,
l2:6x+8y-10=0.
分析 联立两直线的方程构成的方程组,通过方程组是否有解及解的个数,
确定直线位置关系及交点的坐标.
5
= 3,
- = 0,
解 (1)解方程组
得
5
3 + 3-10 = 0,
= .
3
所以直线 l1 与 l2 相交,交点坐标为
5 5
,
右边为零的形式,然后令含参数的项和不含参数的项分别为零,解方程组所
得的解即为所求定点.
变式训练3
求证:不论m为何值时,直线l:y=(m-1)x+2m+1一定过第二象限.
证明 (方法1)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y-3=(m-1)(x+2),∴直线l过定点(-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湘教版2019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知识点清单目录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 1 直线的斜率2. 2 直线的方程2. 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4 点到直线的距离2. 5 圆的方程2. 6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 7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 1 直线的斜率一、直线的倾斜角1. 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倾斜角为0°,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倾斜角为90°.2. 直线的倾斜角主要根据定义来求,其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找准倾斜角,有时要根据情况分类讨论.注意: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二、直线的斜率1. 若直线l的倾斜角为α,时,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α=π2时,直线l的斜率k=tan α.α≠π22. 已知直线l经过两点P1(x1,y1),P2(x2,y2),若x1=x2,则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若x1≠x2,则直线l的斜率k=y2−y1.x2−x1注意:若已知两点的横坐标中含有参数,则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的依据便是“两个横坐标是否相等”.三、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及应用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1)当0°≤α<90°时,斜率非负,倾斜角越大,斜率越大;(2)当90°<α<180°时,斜率为负,倾斜角越大,斜率越大;)的图象如图所示.(3)k=tan α(0≤α<π,且α≠π2由斜率k的范围截取函数图象,进而得到倾斜角α的范围;反过来,由倾斜角α的范围截取函数图象,进而得到斜率k的范围.四、直线斜率的应用1. 若点A,B,C都在某条斜率存在的直线上,则任意两点的坐标都可以确定这条直线的斜率,即k AB=k AC(或k AB=k BC,或k AC=k BC);反之,若k AB=k AC(或k AB=k BC,或k AC=k BC),则直线AB与AC(或AB与BC,或AC与BC)的倾斜角相同,又过同一点A(或B,或C),因此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2. 形如y−bx−a 的范围(最值)问题,可以利用y−bx−a的几何意义[过定点(a,b)与动点(x,y)的直线的斜率],借助于图形,将求范围(最值)问题转化为求斜率的范围(最值)问题,从而简化运算过程.2. 2 直线的方程一、直线的方程形式与适用条件二、直线的方向向量、法向量1. 与直线平行、垂直的非零向量分别称为该直线的方向向量、法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不唯一.2. 斜率为k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为(1,k)的非零实数倍,直线Ax+By+C=0的法向量可取(A,B).三、直线方程的选择和求解1. 直线方程的几种常见设法(1)若已知一点的坐标,则一般选用点斜式,再由其他条件确定直线的斜率.(2)若已知直线的斜率,则一般选用斜截式,再由其他条件确定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若已知两点坐标,则一般选用两点式或点斜式,当两点是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时,选用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无论选用怎样的直线方程,都要注意各自方程的适用范围,对特殊情况下的直线要单独讨论.四、如何利用直线方程中系数的几何意义解决相关问题1. 对于含参数的直线方程,可将方程整理成点斜式或斜截式,利用系数的几何意义,结合图形探求和证明过定点问题.2. 根据斜截式中k,b的几何意义,可确定对应函数的大致图象.3. 已知含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0),求参数的值或范围的步骤:2. 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3. 1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一、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1. 对于直线l1:y=k1x+b1,l2:y=k2x+b2,有(1)l1∥l2⇔k1=k2且b1≠b2;(2)l1⊥l2⇔(1,k1)·(1,k2)=1+k1k2=0⇔k1k2=-1.2. 对于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有(1)l1∥l2⇔A2=λA1,B2=λB1,C2≠λC1,λ为非零实数⇔A1B2-A2B1=0,且B1C2-B2C1≠0 (或A1C2-A2C1≠0);(2)l1⊥l2⇔(A1,B1)·(A2,B2)=A1A2+B1B2=0.二、根据位置关系设直线方程的方法1. 与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By+m=0(m≠C).2. 与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Ay+m=0.3. 与直线y=kx+b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y=kx+m(m≠b).x+m.4. 与直线y=kx+b(k≠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y=-1k三、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及简单应用1. 判断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是否平行的两种方法(1)利用直线的斜率判断;(2)利用直线的法向量判断.2. 利用k1k2=-1或者A1A2+B1B2=0可判定两直线垂直. 当题目给出的条件是点的坐标时,注意横坐标是否相等.3. 利用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判定几何图形的形状的步骤:四、利用两条直线平行、垂直关系求参数1. 利用直线平行、垂直关系求参数的方法(1)作出示意图,确定问题中的平行、垂直关系,利用斜率、方向向量或法向量列出相关方程,进行求解.(2)充分分析图形特征,有多种情况的,要分类依次求解.(3)解题时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是否符合题意.2. 3. 2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 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其关键是解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常用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1)若一条直线的方程是斜截式,则常应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2)若直线的方程都是一般式,则常应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2. 设直线l1:A1x+B1y+C1=0(A1,B1不全为0),l2:A2x+B2y+C2=0(A2,B2不全为0),则过l1,l2交点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1x+B1y+C1+λ(A2x+B2y+C2)=0(其中λ为参数),然后根据条件求待定系数.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相应方程组的解1. 利用方程组解的个数可以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但是由于运算量较大,一般较少使用.2. 两条直线相交的判定方法:①联立直线方程组成方程组,并解方程组,若有一组解,则两直线相交.②两直线斜率都存在且斜率不相等.③若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是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l1与l2相交⇔A1B2-A2B1≠0.三、求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的方法1. 常规解法(方程组法):一般是先解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再结合其他条件求出直线方程.2. 特殊解法(直线系法):先设出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再结合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参数,最后确定直线方程.四、求解直线过定点问题的方法1. 将直线方程转化为y-y 0=k(x-x 0)的形式,则直线必过定点(x 0,y 0).2. 应用分离参数的方法,将直线方程转化为a 1x+b 1y+c 1+λ(a 2x+b 2y+c 2)=0(λ∈R),由 {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求出定点坐标. 3. 应用特殊值法,给方程中的参数赋两个特殊值,可得关于x ,y 的两个方程,联立方程解出x ,y 的值即得定点的坐标. 五、常见的对称问题及应用 1. 对称点的求法(1)求点关于点的对称点坐标若点M(x 1,y 1)关于点P(a ,b)的对称点为N(x ,y),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x =2a −x 1,y =2b −y 1.(2)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坐标设点M(x 0,y 0)关于直线l :Ax+By+C=0(A ,B 不同时为0)的对称点为N(x ,y),则点N 的坐标可由方程组{y−y 0x−x 0⋅(−AB)=−1,A ⋅x+x 02+B ⋅y+y 02+C =0求得. 2.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方法(1)若两个定点A ,B 在直线l 的异侧,则当点P 为直线AB 与l 的交点时,点P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值为|AB|. 如图①,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P',则|P'A|+|P'B|≥|AB|=|PA|+|PB|.(2)若两个定点A ,B 在直线l 的同侧,如图②,则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连接A'B 交直线l 于点P ,此时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之和最小.2. 4 点到直线的距离一、两点间的距离1. 平面内任意两点A(x1,y1),B(x2,y2)间的距离公式为|AB|=√(x2−x1)2+(y2−y1)2二、点到直线的距离.1. 点P0(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d=00√A2+B2三、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1. 两条平行直线l1:Ax+By+C1=0与l2:Ax+By+C2=0的距离是d=12.√A2+B2四、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1.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一般先分析确定相应的点和直线,再利用公式计算求解. 当所给条件不能明显确定所需的点和直线时,可考虑待定系数法,有时要结合几何图形的直观性,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五、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1.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求法(1)直接利用公式求解.(2)利用“化归”思想将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求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2.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应用已知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及其中一条直线的方程求另一条直线的方程,一般先设出直线方程,再利用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也可以把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问题转化为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问题,然后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六、与距离有关的最值问题与距离有关的最值问题的解题策略(1)利用对称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2)利用所求式子的几何意义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一般地,形如√(x−a)2+(y−b)2的式子可视为点(x,y)与点(a,b)之间的距离,所以解决相关的最值问题时,可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将其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或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利用距离公式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配方求最值.2. 5 圆的方程一、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1.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其中圆心为(a,b),半径为r.2. 对于方程x2+y2+Dx+Ey+F=0:当D2+E2-4F<0时,不表示任何图形;当D2+E2-4F=0时,表示一个点(−D2,−E2);当D2+E2-4F>0时,表示以(−D2,−E2)为圆心,以12√D2+E2−4F为半径的圆.3. 二元二次方程Ax2+By2+Cxy+Dx+Ey+F=0表示的图形为圆时,需满足A=B≠0,C=0.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三、圆的方程的求法1. 直接代入法先确定圆心和半径,再代入圆的标准方程即可.确定圆心和半径的方法如下:(1)利用条件确定圆心C(a,b)及半径r.(2)利用几何性质确定圆心C(a,b)及半径r.①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垂直于圆的切线;②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r;③圆的半径r,弦长的一半h与弦心距d满足r2=h2+d2;④圆的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⑤已知圆心所在的直线l及圆上两点,则两点连线(圆的弦)的垂直平分线m(m与l不重合)与直线l的交点为圆心.2. 待定系数法(1)根据题意,设所求圆的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组;(3)解方程组,求出参数的值;(4)将参数代入所设的方程中,即可得到所求圆的方程.四、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1)几何法:计算已知点与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与半径作比较即可判断.(2)代数法:把点的坐标代入圆的方程,比较式子两边的大小,并作出判断.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灵活运用若已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则可利用以上两种方法列出方程或不等式,求解参数的值或范围.2. 6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设圆C:(x-a)2+(y-b)2=r2(r>0),直线l:Ax+By+C=0(A,B不同时为0),则圆心C(a,b)到直线l的距离d=√A2+B2,由{(x−a)2+(y−b)2=r2,Ax+By+C=0消去y(或x),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 代数法:联立方程后,得出方程组解的个数为0,1,2时,分别对应圆与圆内含或外离、内切或外切、相交,不仅计算复杂且情况也复杂,因此一般利用几何法进行分析判断.2. 几何法:通过方程得出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r2,计算两圆心之间的距离d,按下表中的标准进行判断.三、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有几何法和代数法两种方法. 几何法侧重图形的几何性质,较代数法步骤简捷,所以一般选用几何法.四、与圆有关的切线问题1. 过点P(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1)当点P 在圆上时,求点P 与圆心连线的斜率,若斜率存在且不为0,记为k ,则切线斜率为-1k ;若斜率为0,则切线斜率不存在;若斜率不存在,则切线斜率为0. (2)当点P 在圆外时,设切线斜率为k ,写出切线方程,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 径r ,解出k 即可(若仅求出一个k 值,则有一条斜率不存在的切线).2. 切线长的求法过圆外一点P 可作圆的两条切线,我们把点P 与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称为切线长. 切线长可由勾股定理来计算. 如图,从圆外一点P(x 0,y 0)作圆(x-a)2+(y-b)2=r 2(r>0)的切线,则切线长为√(x 0−a)2+(y 0−b)2−r 2.3. 过圆上一点的切线仅有一条,可熟记下列结论(1)若点P(x 0,y 0)在圆x 2+y 2=r 2(r>0)上,则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x 0x+y 0y=r 2;(2)若点P(x 0,y 0)在圆(x-a)2+(y-b)2=r 2(r>0)上,则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x-a)·(x 0-a)+(y-b)(y 0-b)=r 2;(3)若点P(x 0,y 0)在圆x 2+y 2+Dx+Ey+F=0(D 2+E 2-4F>0)上,则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x 0x+y 0y+D·x 0+x 2+E·y 0+y 2+F=0.五、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及圆的中点弦问题1. 直线与圆相交时的弦长求法2. 解决与中点弦有关的问题,有下列三种常见方法(1)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中点坐标;(2)设出弦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代入圆的方程,利用作差法求出斜率,此法即为点差法;(3)利用圆本身的几何性质,即圆心与非直径的弦中点的连线与弦垂直.六、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1. 利用圆的方程解决最大(小)值问题的方法(1)由某些代数式的结构特征联想其几何意义,然后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及解析几何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图形的直观性来分析解决问题,常涉及的几何量有:①关于x ,y 的一次分式形式常转化为直线的斜率;②关于x ,y 的一次式常转化为直线的截距;③关于x ,y 的二次式常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2)转化成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3)利用三角代换,若点P(x ,y)在圆(x-a)2+(y-b)2=r 2(r>0)上,则设{x =a +r cos θy =b +r sin θ (θ为参数),代入目标函数,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最大(小)值.七、两圆的公共弦问题1. 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设圆C1:x2+y2+D1x+E1y+F1=0(D12+E12-4F1>0),圆C2:x2+y2+D2x+E2y+F2=0(D22+E22-4F2>0).联立{x2+y2+D1x+E1y+F1=0,①x2+y2+D2x+E2y+F2=0,②,①-②,得(D1-D2)x+(E1-E2)y+F1-F2=0. ③设两圆交点分别为A(x1,y1),B(x2,y2),则A,B的坐标适合方程①②,也适合方程③,因此方程③就是经过两圆交点的直线方程.(1)当两圆相交时,(D1-D2)x+(E1-E2)y+F1-F2=0是经过两圆交点的直线方程,即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当两圆外离时,(D1-D2)x+(E1-E2)y+F1-F2=0是垂直于两圆圆心连线的一条直线方程. (3)当两圆相切时,(D1-D2)x+(E1-E2)y+F1-F2=0是两圆的一条公切线的方程.(4)若两圆是等圆,则(D1-D2)x+(E1-E2)y+F1-F2=0是以两圆圆心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2. 两圆公共弦长的求法(1)代数法:将两圆的方程联立,解出交点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弦长.(2)几何法:①将两圆的方程作差,求出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②求出其中一个圆的圆心到公共弦的距离;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公共弦长.3. 求经过两圆交点的圆的方程的方法一般地,过圆C1:x2+y2+D1x+E1y+F1=0与圆C2:x2+y2+D2x+E2y+F2=0交点的圆的方程可设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R,λ≠-1),然后由其他条件求出λ即得圆的方程.2. 7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一、利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过程1. 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实施代数运算,求解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解转化为几何结论.2.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应坚持的原则(1)若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一般以它们分别为x轴和y轴.(2)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3)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或关于坐标轴对称.(4)关键点的坐标易于求得.二、求解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1. 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方法(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间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即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y的等式.(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可先设方程,再确定其中的基本量,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3)相关点法:有些问题中,动点满足的条件不便用等式列出,但动点是随着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的,如果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或是可分析的,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三、解决直线与圆的实际应用题的步骤(1)审题:从题目中抽象出几何模型,明确已知和未知.(2)建系: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几何模型中的基本元素.(3)求解:利用直线与圆的有关知识求出未知.(4)还原:将运算结果还原到实际问题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