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辨别和区分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 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学会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
3. 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立体图形的分类和辨别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
难点:掌握立体图形的分类和辨别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模型。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
3. 教学课件:立体图形图片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饮料瓶和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探究与学习:(1)教师讲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点和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操作手中的立体图形,总结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3)学生代表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践与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和辨别。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拼接立体图形,完成指定的图案或形状。
(3)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立体图形的填空题或选择题。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5.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下一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立体图形认识方面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如立体图形的分类、辨别和拼接等。
3. 收集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评价其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识别和分类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概念及分类。
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举例。
3. 立体图形的特征及性质。
4. 立体图形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立体图形。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立体图形的动态变化和实际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模型。
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卡片,用于识别和分类。
3. 课件准备:立体图形的相关课件和实例。
教案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共同特征。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实物都是立体图形。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识别和分类给出的立体图形卡片。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如面、边、角等。
3. 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 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教师会向学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如面、边、角等。
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会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立体模型,培养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1. 实物模型:教师准备各种立体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立体图形。
2. 多媒体课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可乐瓶、篮球等,引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立体模型,自主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能够逐渐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立体图形。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学习几何的重要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立体图形的认识: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及相互关系。
举例: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12条棱,8个顶点。
(3)几何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难点举例: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长方体纸箱的表面积和体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立体图形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交流有助于学生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主题,今后我需要在引导讨论时更加明确主题,确保讨论的效率。
立体图形教案六篇
立体图形教案六篇第一篇: 立体图形教案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认一认。
2、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
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动手找一找长方体。
(3)教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2、教师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二篇: 立体图形教案活动目标1、能在游戏中感知平面图形与立方体的不同。
2、能探索、发现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
3、能认真细致的进行制作活动。
教学准备学具:1、操作卡P1、22、正方形毛巾一张、大正方体积木一块。
活动过程一、活动观察:找不同1、出示一张张方形毛巾和一大块正方体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冰大胆谈论这两件东西的外形有什么相似?(毛巾是平面的,积木式立体的.。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立体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培养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立体图形的性质进行问题解决。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立体图形模型,观察和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优秀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基本几何体,特别是棱柱的认识。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某些性质。
3.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5.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性质。
从面、顶点、棱等方面描述;会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下面让我们走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师:展示建筑物的照片,展示课本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图形?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去区分,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导入新课。
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回顾生活中的几何体,既为后续研究特点提供了基础;同时,接近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入本课研究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归纳总结。
二、师生合作、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及时检测学生知识点领悟是否到位,同时培养学生类比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寻找规律的良好数学素养。
四、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师:组织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圆柱、棱柱的共同点与异同点。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学生答。
生:认真观察,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师: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不全也要大胆说,学生互相补充,完善结论。
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回答的正确性。
总结:圆柱与棱柱的相同点:(一)都有两个底面,是平面,且两个底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二)都有底面和侧面构成。
(三)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算。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立体图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正方体和长方体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如魔方、骰子、牙膏盒等;2. 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等;3. 让学生尝试用纸板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观察其展开图。
第二课时:圆柱体和圆锥体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如饮料瓶、漏斗等;2. 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如底面、侧面、高等;3. 让学生尝试用纸板制作圆柱体和圆锥体,并观察其展开图。
第三课时:立体图形的分类1. 让学生复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区别;3.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选择合适的包装盒等。
第四课时:立体图形的拼接与组合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拼接与组合的方法和技巧;2.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探索如何将简单的立体图形拼接和组合成复杂的立体图形;3. 让学生尝试用纸板制作复杂的立体图形,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2. 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应用;3.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家具尺寸等。
三、教学资源:1.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或图片;2. 纸板、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3.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图片或实物。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案
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共2课时第1课教学目标⒈理解几何图形,能根据它们的几何特征,通过观察与交流,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⒉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⒊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水平,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点,培养创造和实践水平,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实行分类。
教学关键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入手。
课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引入⒈你心爱的玩具都是什么形状的?,2.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二、讲授新课:⒈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理解它们。
球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⒉找一找:找出你所理解的几何图形。
⒊议一议: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⒋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⒌辨一辨:⑴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⑵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⑶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感受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观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⑷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⑸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6.想一想: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以上的几何体,(在实物与几何体模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尤其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分类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3. 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4. 立体图形的绘制和制作5. 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其特点和性质。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索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立体图形的图片、实物模型等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等学习工具。
3. 课堂活动所需的空间和时间。
教案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图片,如魔方、篮球、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教师总结并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资源,了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总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
2.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立体图形,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绘制和制作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模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 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更多的立体图形,并尝试绘制和制作。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发现和识别立体图形。
2. 立体图形的定义: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3. 立体图形的性质:讲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性质,如表面积、体积等。
4. 立体图形的绘制:教授如何绘制立体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5. 立体图形的应用:举例说明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家具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讲授法,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立体图形。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立体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绘制练习:评估学生绘制立体图形的能力,观察其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应用的准确性。
七、教学拓展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家具工厂,实地了解立体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数学和几何的学习热情。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1. 正方体:学生通过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边长相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边长相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圆柱体:学生通过观察圆柱体的特征,如两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矩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4. 球体:学生通过观察球体的特征,如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其特征和性质。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观察与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小组合作与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立体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
3. 观察与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立体模型,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篇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情境创设)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其优美的结构值得我们鉴赏,其奇妙的性质等着我们去探究。
请听来自世界图形的对话吧。
设计:(1)卡通A(代表平面图形):“我是平面图形,是大家的老朋友,我家的家庭成员一定比你家多。
”(2)卡通B(代表立体图形):“我是立体图形,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知道的并不一定比你少。
”教师(问):卡通A、B身体各部分是什么图形?通过卡通A、B 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派代表指着屏幕上图形说明自己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激起他们的兴趣。
培养集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教师(导语):看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图形,不知你们能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请看来自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音乐响起,屏幕播放录象。
二、议一议(课堂讨论)问题1:你发现录象中的这些物体与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你能找出与这些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组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观念,其他小组积极点评,补充,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球、棱锥。
问题2:比较这些立体图形,看看相互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电脑演示:(1)球体(2)圆柱(3)圆锥并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分类:球体、柱体、椎体。
电脑演示:由圆柱变成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问题3 以三棱柱为例,说出一个棱柱的棱数与底面的边数,侧面的平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诱导学生思考:当棱柱的棱柱的棱数越来越多时,棱柱就越来越趋向于什么立体图形?(用类似的方法),电脑演示:将圆锥演变成棱椎(三棱锥、四棱锥、五棱椎┉),再由棱锥演变成圆锥。
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的认知思想,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对比,确立分类思想。
并用类比的方法,自主的讨论、归纳,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加以分类。
3.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2. 立体图形的定义及特征: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3. 立体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实物,使学生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4. 立体图形的绘制:教授如何用平面图形绘制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技巧。
5. 立体图形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模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运用观察法、触摸法、操作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绘制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
3. 教学场地和工具:教室、黑板、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制作立体图形模型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立体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辨别和创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创新。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 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面的数量、边的数量、角的数量等。
3. 立体图形的组合和创新:如何将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成复杂的立体图形,以及如何进行立体图形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了解其特征和性质。
2. 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制作和组合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模型。
2. 材料:卡纸、剪刀、胶水等制作立体图形的材料。
3. 课件: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纸箱、饮料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图形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制作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立体图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拍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观察法和操作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分享、交流、协作等。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观察和运用能力。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别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能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使用立体图形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1)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书、盒子、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特点。
(2)提问学生如何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并引导他们思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
(3)讲解立体图形是由不同的面组成的,并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是有一定厚度的。
2.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1)介绍立方体:- 定义:立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 特点:六个面相等,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边相等;每个角为直角。
- 示例: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立方体,如魔方、纸箱等。
(2)介绍圆柱体:- 定义:圆柱体是一种由两个平行圆底和一条连接两个底的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 特点: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高度等于底面周长;所有横截面都是圆形。
- 示例: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如铅笔、筒状雨伞等。
(3)介绍圆锥体:- 定义:圆锥体是一种由一个圆锥底和一个连接底边的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 特点:底面为圆形;侧面为锥形,顶角为尖角;不同位置的横截面为不同大小的圆形。
- 示例: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如冰淇淋蛋筒、活动式漏斗等。
3.讲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1)表面积定义: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总面积称为它的表面积。
(2)计算表面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立体图形,使用不同的公式计算表面积。
- 立方体表面积公式:S = 6a^2,其中a为边长。
-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S = 2πrh + 2πr^2,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度。
- 圆锥体表面积公式:S = πrl + πr^2,其中r为底面半径,l为斜高。
(3)体积定义:立体图形所围成的空间称为它的体积。
(4)计算体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立体图形,使用不同的公式计算体积。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精选11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精选11篇)《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篇1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熟悉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看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分。
3、进一步熟悉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4、通过观看、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1、在详细的情境中,熟悉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2、熟悉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1、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2、熟悉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二、自学导引自学检测:1、画出在学校的时候学习的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并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的标准和理由。
2、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三、典例精析1、指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2、争论并填写下表: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1)、几何体特征表: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特征柱棱柱球球(2)、相同点与不同点:分类相同点不同点圆柱圆锥分类相同点不同点圆柱棱柱3、小组活动,争论并沟通下列问题及其解答:(对比观看,理解相关性质)(1)正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_____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_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条边?(4)图形是由______ _______ _______构成的。
(5)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__。
四、随堂演练:1、用笔点一点,让点动起来,然后把你得到的图形平移,观看图形。
2、想象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1)(2)(3)(4)(5) a b c d e总结: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
教育实习教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育实习教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章: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教室、书本、球体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讲解基本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配合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讲解。
3.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并进行展示。
练习题目: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说明其特征。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计算实例,如计算教室的体积、书本的表面积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需要计算立体图形面积和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基本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配合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讲解。
3.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目:2. 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立体图形计算问题。
第三章:立体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变换方法。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旋转、翻转、平移等基本变换方法。
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变换实例,如魔方、拼图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变换,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讲解基本立体图形变换的方法和特点,配合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讲解。
3.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立体图形的变换操作,创新设计立体图形。
练习题目:2. 创新设计一个立体图形,并进行展示。
第四章:立体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方法。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授课教师:孙蕙
教材:华东师大版教科书
七年级数学(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观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
(2) 能正确识别柱体、锥体、圆柱、圆锥……
(3) 了解欧拉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对空间图形有好奇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分类标准的探究、概念形成以及对平面及立体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式、合作式、开放式。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阶段1]
情境导入,回顾旧知
1.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带领同学们一起神游大地,去领略祖国的美景。
出示图片:鸟巢、水立方、北京天坛、东方明珠
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它们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引出课题。
(教师给出引例,带领学生进入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
2、播放生活短片,归纳出常见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实物能想象出你熟悉的立体图形吗?
归纳出常见的几何体:
正方体.长方体 . 圆柱. 棱锥. 圆锥 .球体
设计意图:
创设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情绪下感知我们生活在数学的王国里,产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
[阶段2]
操作探索,获取新知
做一做:
1、要求学生用长方形纸片设计出圆柱-----变成长方体------变成八棱柱
归纳出圆柱与棱柱的区别与联系。
2、要求学生用扇形纸片设计出圆锥——进一步问:圆锥能变成棱锥吗?
学生亲自动手体验。
归纳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3、探究归纳(多媒体展示)
你能将这些几何体进行分类吗
简单几何体分类:
圆柱 柱体
棱柱 球体 几何体
圆锥
椎体 棱锥
4.你能找出立体图形之间的类似与不同之处? (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以表格提醒的形式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比较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差异,产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概念便一呼而出。
5、棱柱、棱锥的进一步认识
棱柱 圆柱
圆锥 球体
棱锥
出示立体图形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6 结合图形得到多面体的描述性定义。
围成棱柱和棱锥等立体图形的面是平的面,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
设计意图: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在观察中分析,在操作中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概念的形成过 [阶段3]
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 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棱柱
棱锥
多面体
三棱锥 四棱锥
五棱锥
六棱锥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设计意图:
通过书写立体图形的名称,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知,遵循反馈原理。
2 欧拉公式。
用6根磁力棒能否组成四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引出正四面体) 通过学生对正多边形顶点数、面数、棱数的计算得出结论。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排除困难。
)
设计意图:
整个公式的给出过程自然,而且这其中也有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比教师直接给出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好得多。
4课堂练习 1、判断:
多 面 体
顶点数( V )
面数 ( F )
棱数 ( E ) V +F —E
正四面体
正 方 体
正八面体
正十二面体
正二十面体
欧拉公式: V +F —E =2
2
4 4 6 2 8
6 12 2 2 2 8 12 6 12 20 20
12
30 30
四棱锥 圆柱 三棱柱 三棱锥 圆锥
⑴柱体的上、下两个面不一样大()
⑵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⑶棱柱的底面不一定是四边形()
⑷圆柱的侧面是平面()
⑸棱锥的侧面不一定是三角形()
⑹柱体都是多面体()
2、一个凸多面体有12条棱,6个顶点,则这个多面体是几面体?
3、左边的物体怎样才能从右边穿过?
小制作
你能用磁力棒设计出美丽的立体图形吗?
设计意图:
做数学是新课标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做——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有利于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美的熏陶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创造性的学习。
[阶段4]
小结与质疑: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呢?(按学习小组讨论完成。
)
设计意图:
由学生小结,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知识条理化。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阶段5]
延伸拓展:
小制作
你能用磁力棒设计出美丽的立体图形吗?
[阶段6]
布置作业:
作业:
A层:
1、课本练习题
B层:
3、实践作业: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在全班进行小组交流.
分层作业的设置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案设计说明:
一、本节课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素材,挖掘素材的可感知内容,通过观察、操
作、讨论、归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的抽象与形成过程,增强
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生活”。
二、关于教学内容
本堂课是初中数学一年级(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第四章《图形的初
步认识》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中学后从学习数与代数转变到学习空间与图形
的起始课。
它在学生已了解的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物
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使学生体验数学概
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
为进一步学习空间图形的视图、展开图及研究平面图形的
特征提供必要的基础。
新教材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观察、操作、
想象等探索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开拓思维,挖掘
潜力;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把学生对物体模糊的、感性的认识,
变为对抽象的数学图形的认识、理解和研究。
三、关于教学过程
1、通过展现世界各国雄伟的建筑,感受数学对人类的贡献,引导学生用知
识武装自己,把世界建设的更加美好。
、动画演示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增加了美
感。
2、播放生活短片让学生从中找到熟悉的立体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由实物找相类似的立体图形,锻炼了学生的抽
象能力,为形成概念埋下伏笔,遵循循序渐进原理。
3、柱体、锥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像电冰箱、足球等,学生很
容易识别,但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在突破此难点时,让学生通过做数学,
切实体验。
做圆柱---变四棱柱----变八棱柱,做圆锥------变棱锥,两个做一
做,让学生通过比较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差异,化难为易,各个立体图形的概
念便一呼而出。
本堂课的概念都是描述性说法,因此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图形识别,
不要求掌握严格的概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
及时小结能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排除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
4、做数学是新课标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做——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有利于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创造性的学习。
通过玩磁力棒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欧拉公式,整个公式的给出过程自然,而且这其中也有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比教师直接给出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好得多。
5、小组交流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及时发现尚存的不足。
四、关于教法、学法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思想。
所以,在讲授本节课时,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视觉图象法:以参观著名的建筑为开端,让孩子们在欣赏这些雄伟、奇特建筑的同时,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图形的美,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是本课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2)情景教学法:创设丰富的图片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求,亲自感受,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加深体验,将数学与图片中涉及到的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
(3)比较学习法:利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4)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
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安排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中的,通过实践,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从而立志学好数学,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潍坊市昌乐县实验中学
孙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