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 7.3实验活动 燃烧的条件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的条件”,是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的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燃烧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基本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铁丝、棉花球等。

2.实验药品: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3.课件:燃烧的条件的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氧化反应、氧化剂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对燃烧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防火、灭火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已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实验二: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2.如图所示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

(2)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片上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1、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4、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 3焚烧的条件【知识与技术】(1)加深对焚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认识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

【过程与方法】(1)经过活动与研究,初步学习利用对照思想设计研究实验,并对获取的实验事实进行剖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和议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着手实验感觉实验研究的过程,体验实验研究的乐趣,发展擅长合作、勤于思虑、谨慎务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要点】经过实验加深对焚烧条件的认识。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知识点焚烧的条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150 页,并分组进行实验活动,而后达成以下填空:实验一:分别将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察看到的现象是 __蘸有酒精的棉花球焚烧,蘸有水的棉花球不燃烧__。

实验二: (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察看到的现象是 __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焚烧 __,说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__可燃物 __;(2)将一小片 (相同大小 )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双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察看到的现象是 __乒乓球碎片先焚烧,滤纸碎片后焚烧 __。

实验三: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此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察看到的现象是__用烧杯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焚烧 __。

经过沟通议论实验结果获取焚烧的条件有:实验一:__焚烧需要可燃物 __;实验二:__焚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__;实验三:焚烧需要 __氧气 (或空气 )__。

物质焚烧需同时知足这三个条件。

【合作研究】1.实验一中,假如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说此中的原由吗?答:假如加热时间够长,蘸有水的棉花球也会焚烧。

原由是:棉花球中的水受热蒸发掉了,棉花也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加热时会燃烧。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包括:
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节能减排。
5.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理解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能够分析燃烧实验结果,总结燃烧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5.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灭火器的使用。
然后,我会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燃烧的条件”。通过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影响燃烧过程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用具:(每个实验台上应有的仪器、药品等)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

【12个试验台】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燃烧需要的条件||,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印象||,今天我们就动手实验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针对本节的实验||,你想解决哪些问题?教师:肯定、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3、同学们||,你们所提的这些问题很全面||,很有探究的价值||。

为便于大家更好的学习探究||,老师把同学所提出的问题补充细化形成本节的自探提示||。

(1)依据试验台上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燃烧的条件||,你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2)按照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提示怎样动手实验呢?应注意哪些问题?探究点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 燃烧的条件之二【实验操作】(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课程标准(2022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研究与实践”是新课标中明确的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

本实验是新课标规定的8个学生必做实验之一,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更能体现学科价值和学科思维,使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2.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的条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同时也是新课标规定的8个学生必做实验之一。

本节课探究性强,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生产生活中如何更好的利用燃烧提供了理论依据,做好了铺垫。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此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重在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基础九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燃烧是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蜡烛燃烧、氧气的性质等与燃烧有关的实验,且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2)学生的认知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和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存在对燃烧条件的错误认识:认为点燃就是燃烧的条件,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加以纠正。

二、核心素养目标1.学习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的方法;2.通过控制变量探究燃烧的条件;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规律,体会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

四、教学方法及准备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用品:蒸馏水、酒精、酒精灯、烧杯、木条、蜡烛、坩埚钳、纸杯、带铁圈的铁架台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图片引入,问题驱动【师】展示三幅图片:通过历史课我们知道早在近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学会了钻木取火,用燃烧的方法去加热食物、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燃烧产生的热量做饭;航天工业中燃烧也有重要的应用。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⑵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灯、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⑵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引入前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今天将利用实验活动时间再次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过程。

(二)展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讨论:①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燃烧受三个因素影响,因此我们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时要用到什么方法?②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分别如何控制变量?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②可燃物:取相同状态、相同形状、相同量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在相同的条件下点燃;与氧气接触:用相同的可燃物一个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一个没有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点燃;温度达到着火点: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点燃。

2、探究活动二⑴阅读P实验内容1.,讨论:150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蘸水的棉花也燃烧。

加热时间长了,棉花上的水蒸发完后,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也会燃烧起来。

实验内容2.⑴,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步实验?⑶学生阅读P150⑷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证明乒乓球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实验内容2.⑵,讨论:⑸学生阅读P150①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大小要相同?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铜片的两则,加热铜片的中部?②若将乒乓球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⑹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只改变可燃物(改变着火点);②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说明可燃物质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实际操作,如点燃火柴、酒精灯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3.创设一些与燃烧相关的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某些物质能燃烧,而某些物质不能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验证燃烧条件的正确性?等,激发Fra bibliotek生的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燃烧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火焰、爆炸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对燃烧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的认识和经验。
3.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燃烧的概念,解释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或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和光的过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本质,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主题,设计了系列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引入燃烧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燃烧的条件。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案例【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3.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实验用品】演示实验用品: 棉花、水、酒精、坩埚钳、石棉网、烧杯、湿抹布、酒精灯、火柴学生实验用品: 棉花、坩埚钳、酒精灯、火柴、乒乓球碎片(着火点180℃左右)、滤纸碎片(着火点245℃左右)、木屑(着火点210℃-230℃)、煤粉(300℃-500℃)蜡烛、薄铜片、三角架、烧杯、镊子、石棉网、药匙创新实验用品: 塑料瓶、棒棒冰瓶、小苏打、食醋【温馨提示】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 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 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 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教学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 好奇心较强, 对探究实验比较感兴趣, 喜欢自己动手操作。

但由于本节课的实验都离不开“火”, 若操作不当, 会失火, 危险性很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让同学们人人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规范操作实验的每一步。

同时每个实验台上都准备了盛有水的水槽、湿抹布等等来防止意外的发生, 以保证安全。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验, 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比如在验证燃烧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氧气, 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将两只高低不等的燃着的蜡烛, 用烧杯扣起来, 结果两只蜡烛不但熄灭而且高的蜡烛先熄灭, 低的蜡烛后熄灭。

学生感到很困惑, 因此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验证, 然后通过启发、诱导, 让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终于寻找到了正确答案。

原来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 密度变小, 自上而下下落先接触到高的蜡烛。

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本节实验探究课, 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目标,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这两个化学实验常用方法的认识。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活动3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教学。

本节内容以学生已有经验为起点,安排贴近生活。

本单元处于课标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能源与资源的利用部分,对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通过实验现象及相关证据收集推测燃烧需要的条件,使学生体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液化气、天然气、纸张、蜡烛等的燃烧。

知识储备:第一单元学习了红磷的燃烧,第二单元学习了木炭、硫粉、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能力储备:第六单元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CO2是否与水反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知识与技能)2.探究物质燃烧三个条件的实验操作技能;设计或改进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过程与方法)3.能运用燃烧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建构模型、运用理解控制变量法的能力(定量的探究水平)。

2.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认知水平)。

3.通过改进实验,诊断并发展学生从绿色化学等角度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精神(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七、教学过程【教学进程】问题 造能力 课堂测评教师发布课堂测评试题,收集数据,答疑解惑。

学生5分钟内完成并提交通过大数据分析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生的思维梯度达成情况。

诊断并发展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课堂测评】1.应用燃烧的原理解释下列成语,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 .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的 B .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C . 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D .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2.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 ) A . 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B .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C .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降低了D . 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3.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3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3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2.能够解释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3.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燃烧实验,并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3.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究燃烧的更多奥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火灾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了关于燃烧条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燃烧现象,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九年级学生的认知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然而,对于燃烧这一复杂的化学现象,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消除他们的认知误区。
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设计火灾逃生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导学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知识性准备:燃烧条件物质性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技能型准备: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准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二步:进行猜想和假设。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三步: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施。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分析燃烧条件原因,确定猜想。

帮助学生制定确定猜想的合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并且讲解如何取得实验样品。

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燃烧条件是什么?通过分析现象,确定猜想可能是:1、可燃物2、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研讨确定:把乒乓球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时可能不全面,组内同学可互相补充。

学生在分析中会提出其他可能的猜想,不要急于否定,可通过现象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

学生寻找方法确定前两个结论的速度较快,但对后两个问题中的收集样品的意义和方法却浑然不知,教师应点拨和指导。

实验实施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完成科学探究的第四步:根据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证据。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五步:通过对现象的梳理、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检查用品、认真实验、确保安全、保持清洁、爱护公物、清洗仪器、处理废液,特别强调实验中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完成实验确保实验安全。

指导各组的实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1)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2)乒乓球和滤纸的碎片放在薄铜片上(3)蜡烛和烧杯说明需要氧气或空气教师要解决学生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不会划火柴、不知道滴加澄清石灰水后该如何振荡烧杯等等。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 燃料及其应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 燃料及其应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题(教科书版本)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课人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X畴。

地位:本节课是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复习和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作用:本课内容起到了承前的重要作用,既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也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从理论上看,对于燃烧和灭火,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生活经验来看,燃烧这一最常见的现象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从实验技能来看,通过前面几节实验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不利因素: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需要进行引导和规X。

个别学生可能还对燃烧有一定的恐惧,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目标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初步形成利用对比思想形成实验探究,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

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纸杯。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学生自带的各种材质的布(如棉布、化纤、蚕丝等)。

演示文稿PPT演示文稿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气氛热烈,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确收获很大。

2、本节课的理论性并不强,重在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一些过程与方法。

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与实施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燃烧;知道燃烧和燃烧的条件;能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探究燃烧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设计实验,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增加对化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燃烧条件。

难点: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演示魔术:烧不坏的手绢(将20mL的95%的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

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

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教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揭开魔术的奥秘了。

环节二:讲授新课一、燃烧请学生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燃烧的实例,说一说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

归纳:通常意义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过渡:什么情况下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接下来我们探讨燃烧的条件。

二、燃烧的条件进行三组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

(2)对比实验【7-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下白磷不燃烧。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学生思考并讨论让水下白磷燃烧的方法,教师听取意见后演示实验【7-12】,热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

总结: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揭秘魔术:水分蒸发吸收了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其燃烧的最低温度,手帕无法燃烧保持完整。

环节三:拓展提升思考:1.为什么篝火中的木材要架空?2.实验室的酒精灯通常用火柴点燃,煤气灶用电子打火器点燃、煤炉则要用纸屑、木条等引燃,这是为什么呢?3.点燃火柴时,划火柴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燃烧和灭火
一、基础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安全自救逃生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借助微视频,让学生体会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并自主提出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体会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四、教学反思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铁片、三角架、小木块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示】燃烧在学习与生活的作用【板书】燃烧条件的探究【思考】感受物质燃烧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社会的推进作用。

分析引导,体会燃烧的重要性,点明课题。

【环节复习旧知【提问】我们学习过的燃烧的实例有哪些?【追问】什么是燃烧?【展示图片】三种物质燃烧的图片【分析】木炭,铁丝,红磷燃烧的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思考、比较、回答(结合上册课本中有关燃烧知识回答)板演化学方程式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以燃烧为主线来复习旧知二】设置问题,解读探究提出猜想【提问】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三只烧杯,一只盛热水,一只盛凉水和白磷,一只盛热水和白磷分析实验学生提出猜想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猜想二: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猜想三: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人教版九上化学 7.3实验活动 燃烧的条件 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上化学 7.3实验活动 燃烧的条件 学案设计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探究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情景展示1]实验: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问题探究] 上述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如果加热时间较长,水蒸发后,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展示2] 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问题探究] 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说明二者都是可燃物。

放在铜片两侧给它们加热后可看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继续探究] 你能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空气)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然后在一支蜡烛上扣住一只杯子,看到被杯子扣住的蜡烛一会儿会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总结归纳]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设计实验验证每一个条件时,需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

如要探究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条件,就要选取相同的可燃物,温度都达到着火点,然后通过对比有氧气和没有氧气时燃烧是否会发生,从而确定氧气对燃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究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行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破除迷信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

(3)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二、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调查法、实验与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学仪器、用品:
500毫升烧杯、氧气(6瓶)、二氧化碳(2瓶)、红磷、白磷、镊子、热水、滤纸、小石子(30粒)、小块煤(30块)、细铁丝(30根)、火柴(30盒)、纸(30张)、坩埚钳(30个)、洗耳球一个、细软管一根。

六、教学过程:
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火,同学们请你们谈一下火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火的用途。

教师总结:
教师引入:在化学上我们把着火的现象称为燃烧,火可以造福人类,同时也带来灾难,
但如果我们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火灾,让燃烧更有利的为我们服务。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
教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有几种物质:一张纸、细铁丝、小木条、小块煤、小石子和一些化学实验仪器:酒精灯(简单介绍它的使用方法)、火柴、坩埚钳(教师简单介绍它在这节课上的使用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物质来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你试一下是否这些物质都可以燃烧并记录下来?
(2)比较每一种物质点燃时的难易程度并记录下来。

(3)根据你的实验想一下这些物质燃烧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教师:同学们,你们把我给你们的每种物质都点着了吗?
学生回答:在给的这些物质中铁丝和小石子点不着。

教师:刚才同学们很清楚看到了很多物质在空气中都可以燃烧,而铁丝和小石子在空气中不可
以燃烧,那么我们再给它们足够的氧气,把它们放到氧气瓶中呢,看它们是否都可以燃烧?
演示:在同一瓶氧气中石子不燃烧而铁丝可以燃烧。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注意我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准确。

由实验我们知道不是每一种物质给足了条件就可以燃烧,我们
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要燃烧首先必须是可燃物。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教师:那么,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刚才的实验同学们清楚的看到了纸、小木条
和煤都在可以在空气燃烧,到底是空气的什么物质在支持它们燃烧呢?
学生回答:纸、小木条和煤都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在支持它们燃
烧。

教师追问:那同学们说的是氧气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同学们觉得回答起来很困难是吗?在
科学上,真理是要用实验来证明的,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它。

演示:燃着的纸和小木条在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

教师:小木条、纸和煤等之所以能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因为空气中有21%的氧气。

而细铁丝在空气
中不燃烧而放到氧气中却可以燃烧,说明燃烧除了必须是可燃物以外,还需要氧气或空气。

板书:(2)和氧气或空气接触。

教师:那么有了氧气或空气可燃物就一定能够燃烧吗?
演示:把纸或木条不点就放在氧气瓶中。

教师:它们不能燃烧。

这说明燃烧还缺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
教师:你为什么说是温度?你的温度又有什么依据?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刚才同学们点着木条比点着煤用的时间短,就证明了点燃木条所需的温度比点
燃煤所需的温度底。

实验证明每一种可燃物燃烧除了需要氧气还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我们把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在通常
状况下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
物质:白磷红磷木材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70℃ 700℃-750℃
请同学们回答小木条为什么比煤容易点着?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燃烧还需要温度。

板书:(3)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教师:那么物质只要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是否就一定可以燃烧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4页燃烧的条件【实验7-1】
教师: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薄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请同学们思考后
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3)为什么本来热水的白磷不燃烧而通入氧气后可以燃烧?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课本中的实验,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时会产生白烟,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白磷的着火点低,使其着火的操作比较简单,在不更改可燃物的前提下,应考虑让其在密闭容
器内燃烧,不使白烟外泄而污染空气。

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让白
磷在水中燃烧可防止白烟外泄。

人们常说水火不容,其实只要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能
燃烧。

现在我们来演示白磷在热水中燃烧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

教师操作:将白磷和红磷分开、分别放在盛热水的烧杯中,用洗耳球通过细软管分别对
准白磷和红磷吹气。

教师:请同学生回答刚才看到的现象。

同学:在吹气前水中的白磷和红磷都不燃烧,吹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随着一次
次吹气,热水中的白磷一次次的冒出火光。

教师:下面我们再一同来认识几种有关燃烧的标示图。

(投影)
联系生活:下面根据我们已有的燃烧知识回答问题:
(1)着火的房间为什么要门窗紧闭?
(2)生火时常常在煤的下方垫一些木材和纸为什么?
(3)扑灭森林火灾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的一片树林砍掉。

教师:学完本课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学完本课我们知道了燃烧需要两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联系生活:
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和()。

2.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
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


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

3.白磷为什么必须保存在水里?
4.生火时常常在煤的下方垫一些木材和纸为什么?
5.堆放易燃物易爆物时,为什么不能堆的过高过密?
课后调查与研究:
1.根据燃烧的条件,想一下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调查你生活的周围有火灾的隐患吗?怎样防止居民火灾?
(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来全班交流,或印成小册子向你周围的居民发放,让人人树立防火的
安全意识。


思考与讨论:
天然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使人们警觉,通常在其中加一些硫醇,某居民回家后,闻到室内充满了煤气味,他立刻去厨房检查煤气开关,当他旋转煤气灶台上的开关时,自动打火机迸出火花,引起了一场剧烈爆炸,如果是你,当你闻到煤气的气味时,首先你该做什么?如果天色已晚可否开灯检查?为什么?
讨论:
家庭失火应急十要
1、初火易灭,全力抢救。

2、及时报警,减少损失。

3、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4、沉着冷静,严守
次序。

5、缓降逃生,划绳自救。

6、邻室起火,万勿开门。

7、烟雾较浓,湿布掩口。

8传送信号,寻求救援。

9、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10、保持镇静,明辨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