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海洋环境
海洋资源知识点
海洋资源知识点海洋,广袤而神秘,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
尽管人们已在陆地上生活了数百万年,但海洋仍然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然而,正是在这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主要的海洋资源知识点。
1.生物资源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其中包含了大量我们人类无法在陆地上获取的生物资源。
这些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甲壳类、海藻等,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许多药品和化妆品的原料。
2.矿物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如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中最有价值的矿物资源之一,而海底矿产资源如锰结核和热液矿床的开发也日益受到人们的。
3.能源资源海洋中蕴藏的海水温差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等都是绿色、可再生的能源。
这些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缓解全球能源危机,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空间资源海洋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资源。
例如,海底隧道、海上风电场、海上城市等都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实例。
海洋还是人类探索宇宙和地球的重要基地。
5.气候调节作用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海洋能够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对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还能调节全球气候,例如太平洋暖池和南极冰川对地球温度的影响。
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招聘、培训、评估、激励、员工关系等,以最大化员工的潜能和贡献,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满意度。
对于任何现代组织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其成功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阶段1、招聘与选拔: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开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1234
6.读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6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底地
形:a
,b
,c
,d
,e
。
(2)在海底地形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其海水深度一般不
超过
米,且坡度较
。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
处。
(4)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人类活动使海洋变成陆地,即填海造陆。
思考讨论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 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岛弧、洋盆和 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本对称分布。
探究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问题导引●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在台湾省的东北,距温州市约 356 千米,福州市约 385 千米,基隆市约 190 千米。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 有龙头鱼岛、大黄鱼岛、小黄鱼岛、金钱鱼岛等岛礁。钓鱼岛周边海域渔 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
架 为止
大 陆
大陆架之外相对陡峭的斜 坡
200~ 4 000 坡度大
—
坡
米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Fra bibliotek地岛弧 带,也称“岛链”或“弧形列
—
岛”,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弧形分布
太平洋西部岛 弧
海 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
沟 洋盆的分界线
—
深度大
马里亚纳海沟
洋 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盆
4
地壳活动相对
000~ 稳定,地形较 —
1234 56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 ①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 C. 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 ④处洋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解析: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 然气形成;④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 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答案:C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思维激活我国海岸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便捷的海上通道,为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国海岸带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海岸类型繁多,分布格局也独具特色。
有关我国海岸带形成的主要因素,你知道多少呢?提示:海岸带地区地质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动力:一是地球深部的内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二是地球外动力作用过程。
如气候变化(冰期、间冰期)所导致的海平面的变化;光、水、风等风化作用,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风暴、海浪等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削高填低和海岸带侵蚀与淤积变化.三是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和改造海岸带地质环境的重要地质营力.在上述三方面地球动力系统的作用下,海岸带地质环境演化集中体现在海岸线的往复变迁,这一变迁是海平面的升降运动、地壳的升降运动、泥沙的输送、沉积与海浪(海流)侵蚀等地质作用过程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自主整理一、海岸线和海岸带1.海岸线(1)概念: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____________处时与____________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特点:海面由于____________作用等因素而涨落不定,海岸线的____________也随之迁移。
2.海岸带(1)概念: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带,其范围由____________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____________是海岸带的主体。
(2)特点:是地球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最频繁、最活跃的地带。
(3)影响因素:海岸在发育过程中,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流、流水以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二、不同类型的海岸1.基岩海岸(1)组成:基岩海岸由坚硬的____________组成,又称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海洋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洋地貌知识点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占据了约71%的面积。
海洋地貌是指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包括海床的形态、构造、地貌单元以及地质景观等。
了解海洋地貌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以及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海洋地貌知识点。
1. 大洋地壳的构成大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由于海底地壳在火山活动中持续形成,因此年轻而薄。
在大洋地壳上也存在着海底扩张中心,即海脊系统。
大洋中的海脊是地壳生成的地方,其特点是拥有高热流和富含矿物质的热液喷口。
2. 大洋地壳的结构大洋地壳主要由海底扩张中心以及大洋盆地和大陆坡构成。
其中,海底扩张中心被称为大洋中脊,是地壳和上层岩石融化的地方。
大洋盆地是指海底的大片平坦区域,它覆盖着大量的淤积物。
大陆坡是大洋底部距离大陆边缘的区域,地形较为陡峭。
3. 海洋沉积物海洋沉积物主要包括有机物、碎屑和化学沉积物。
有机物主要来自海洋中的植物和动物遗体,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形成了腐殖质。
碎屑沉积物是由大陆物质通过河流输入海洋形成的,包括沉积岩、砂质岩、粉质岩等。
化学沉积物则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在海洋中沉积形成的,如石膏、盐类等。
4. 海底地貌特征海底地貌特征包括海山、海沟、海岭和海台。
海山是海底隆起的山脉,其中的一些海山高出海平面,形成了海山岛。
海沟是指海底较深的狭长地带,是地壳板块碰撞形成的结果。
海岭是地壳展开和扩张的结果,沿海洋中脊延伸。
海台是距离大陆边缘较远的大片坡面。
5. 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海洋具有强大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海洋侵蚀主要通过波浪、洋流和海水的化学作用来进行。
海洋沉积作用则主要是指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包括沉积物的运动、堆积和成岩。
6. 海洋地貌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海洋地貌的影响不可忽视。
海洋石油开发和深海矿产资源开采会破坏海底地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也对海洋地貌产生了负面影响。
总结:通过学习海洋地貌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地理海域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海域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海域的分类海域根据其位置和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位置不同,海域可以分为大洋和海洋,大洋是全球范围内连通的水体,如太平洋、大西洋等,海洋则是位于陆地周围的较为封闭的水域,如地中海、爱琴海等。
按照特征不同,海域可以分为沿岸海域、大陆架海域、大洋中部海域等。
沿岸海域指的是距离海岸较近的海域,洋中的海域则是位于大洋中心的水域,大陆架海域则是位于大陆架上的水域。
二、海域的地理特征1. 地质特征海域中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海岸线、海床地形和海底地貌。
海岸线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边界线,其形态各异,有岬角、海湾、海角等不同的形态。
海床地形是指海洋中的地貌特征,包括海床山脉、海沟、海岭等,海底地貌则是指海洋底部的地形特征,往往与海床地形相呼应。
2. 生态环境海域中的生态环境非常丰富,包括各种不同的生物群落。
海洋中生活着众多的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贝类、藻类、海洋哺乳动物等。
海域中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气候环境海域中的气候环境与陆地上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海洋气候温和湿润,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而陆地气候则受陆地的影响更大。
海域中的气候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 自然资源海域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海域还是渔业资源的重要来源地,许多国家的渔业资源都依赖于海域。
三、海域的利用和保护利用海域资源是人类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海域中进行捕鱼、开采石油、开发海水养殖等活动。
但是海域资源的利用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海域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设立海洋保护区、禁渔区、海洋环保法等。
四、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石油开采、海洋水产养殖、海洋旅游等多种形式。
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避免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海水的性质(第1课时)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2019)
11
海水的温度
读“海洋水温随纬度和深度变化曲线图”,
回答1~2题。 1.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D)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水比热容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2.若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
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2)影响海洋渔业活动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 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11
海水的温度
概念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
读资料思考:
北极东北航道与传统航道相比最大的限制因 素是什么?
(3)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高→海水水温低→海域结冰期长→ 通航时间短→封冻海域航行需破冰船
11
海水的温度
概念
箭头代表海水运动的
方向。
A的温度_高_于_C的温度, 影响因素是_太__阳__辐_射__;
A的温度高__于_D的温度, 影响因素是_季__节_____;
A的温度高__于_B的温度, 影响因素是_海_水__运__动__;
E的温度_较__高____, 影响因素是_海_陆__分__布_和_。大气运动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
主题8 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 水环境
11
主题8 海水的性质
11
目录
CONTENTS
01 海水的温度 02 海水的盐度 03 海水的密度
11
世界海洋性质
海洋
性质
地球表面越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水的温 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高中地理必修一--洋流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无奇不有
案例1
拉布拉多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思考: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纬度差不多,1月 都柏林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气温多在0℃以下。为什么?
洋流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为什么西部沿海是沙漠?
寒流使水温 降低,下冷上
西 澳 大
热,空气不能 利
上升,降水少。 亚
左图为南半球暖流;右图为南半球的寒流。
讨论: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判断洋流性质
23° 21° 19°
A
19° 21° 23°
B
19°
21°
23° C
23° 21° 19°
D
A 南半球 寒流 C 北半球 暖流
B 北半球 寒流 D 南半球 暖流
(2) (按成因分类————①风海流)
风海流--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的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运动 就是风海流。盛行风是风海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顺风顺水,航速快(与西风、北太平洋暖流同向) 冬季地处西风带,多大雾天气,利于舰队隐蔽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对航海的影响 顺风顺水速度快 逆风逆水速度慢 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
高纬寒流常携带冰山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案例4 2010年美国墨西哥 湾海域发生原油泄 漏事件:为什么欧 洲要加紧制定应急 措施?
※
(从低纬流向高纬)
寒流 水温低海区
水温高海区
(从高纬流向低纬)
纬度高
水温低
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寒
流
流
0º
纬度高
暖
寒
水温低
流
流
根据水温等温线图判断寒暖流的方法: 1.根据温度变化判断南北半球:越往北温度越低为北半 球,反之为南半球。 2.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3.洋流由低温流向高温为寒流,由高温流向低温为暖流。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同步练习:第五章 海洋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 本章测验(湘教选修2)
本章测验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海啸发生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部,海岸线绵长曲折。
但大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海区大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由于海啸一般是发生在比较狭窄的海湾地区。
我国东部海区大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不利于海啸的形成。
另外,我国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
所以我国大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
故该题选A。
答案 A2.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①陆地上的农耕业②偶发性的油轮泄漏③铺设海底电缆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⑤港口工程建设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铺设海底电缆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不会造成海洋污染,渔场休渔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 C3.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海洋污染的是()。
A.日本水俣湾事件,导致100多人中毒死亡B.核电站排出冷却水进入海洋,造成海洋生物减少C.油轮泄漏,海鸟大量死亡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解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并没有损害海水的正常使用价值或降低海洋环境质量,因此不属于海洋污染。
答案 D4.有关海啸的正确说法是()。
A.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促使深海区增水高度大于沿海地带B.海啸波属于机械波的横波,促使海水质点产生升降运动C.海啸灾害属于海洋气象灾害D.越洋海啸的能量损失很大解析海啸波波长大于海洋深度,深海区波引起的振动幅度不大,当波传播到沿海浅水区时,由于长波能量的释放,使沿海海水迅猛增高,海啸由于传播的波长很大,能量损失较小。
答案 B下图是“每年台风发生次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海面水温为26.5℃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受台风影响的次数)。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信息可知()。
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以“海洋”为例
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以“海洋”为例篇一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以“海洋”为例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海洋”为例,探讨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理念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大单元为基本单位,通过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强化实践体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能力。
三、以“海洋”为例的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在“海洋”这一大单元中,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特征、分布等基础知识;了解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现状及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内容设计在“海洋”这一大单元中,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基础知识:包括海洋的形成、分布、特征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3)海洋与人类生活:探讨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交通运输、气候变化、食物供应等。
(4)全球性海洋问题:介绍全球性海洋问题的现状及挑战,如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教学方法设计在“海洋”这一大单元中,教学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讲学稿: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课程标准】读图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大势,了解海与洋的区别。
【学习目标】1、能在地图上分辨出各大洲、大洋的分布,能说出主要海、海峡、海湾的名称。
2、能将海进行简单分类。
3、会阐述重要海峡、海在海上运输中的战略及经济意义。
【学习过程】一、世界海洋与陆地分布活动一:在下图中填上各大洲、大洋的名称,并用“┄┄”标出各大洋和大洲的分界线。
二、海与洋的区分活动二:阅读课本P2,完成下列表格。
三、四大洋概况四、海、海峡、海湾活动三:阅读课本P3—P4,完成下列表格。
1、海的分类:活动四:阅读西亚地图五、读西亚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主要海的名称。
A、;B、;C、;D、;E、;F、;(2)上述海中属于边缘海的有(填字母);属于内陆海的有(填字母);属于陆间海的有(填字母)。
2、海峡:连通与之间的天然水道。
3、海湾:洋或海延伸进,且深度逐渐的水域。
活动五:一艘货轮从英国首都伦敦沿最短航线到我国天津港,沿途需经过哪些重要的海?并将它们分类。
(内陆海/陆间海/边缘海)活动六:探讨红海、地中海的战略和经济意义?【课时评价】一、基础过关1.下列属于陆间海的是A.地中海B.阿拉伯海C.东海D.日本海2.以白令海峡为分界线的是A.大西洋和印度洋B.印度洋和太平洋C.太平洋和北冰洋D.北冰洋和大西洋3.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达上海港,走最近航线要依次经过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4.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注与大洋洲“十”字路口的海峡是A.马六甲海峡 B.白今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台湾海峡5.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6.下图中海峡不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A.①海峡B.②海峡C.③海峡D.④海峡7.渤海和黄海分别属于A.陆间海边缘海B.边缘海内陆海C.海湾边缘海D.内陆海边缘海8.读下图,与图中A、B、C、D四个海域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墨西哥湾、南海、孟加拉湾、北海B.加勒比海、南海、阿拉伯海、北海C.加勒比海、日本海、波斯湾、波罗的海D.墨西哥湾、日本海、阿拉伯海、波罗的海二、能力挑战9、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高中地理教案课题: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一、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海水的基本性质和成分。
掌握海水的密度、盐度和温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分析海水的运动和海洋循环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培养对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材料:幻灯片或投影仪海水性质和运动示意图或照片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海洋的图像,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海洋的了解,并讨论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探究(15分钟):介绍海水的基本性质和成分,包括盐度、温度、密度和溶解氧等。
分享海洋环境中的咸度变化、温度分布和密度梯度等。
解释(15分钟):解释海水的性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盐度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适应性等。
解释海洋循环和海水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热量传输、物质循环和气候调节等。
实践(3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一个特定的海洋现象(如洋流、海洋环流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讨论该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当地气候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并培养对海洋科学和环境问题的观察能力。
拓展活动(根据需要):进行海洋观测实验,测量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等参数。
进行海洋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海域的水文特征和海水运动模式。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海洋地理(选修)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4、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l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海洋环境复习提纲与练习
专题三海洋环境【教材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海洋环境”;《初中地理》(第3册)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五节“海洋资源”。
(一)海洋环境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l)地球上的海洋地球的水库:平均深度3800千米,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大气中的水源和陆地水的来源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味道既咸又苦)概念: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原因:(降水量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减小)(降水丰沛,降水量>蒸发量)影响因素:气候(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偏高、寒流偏低)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最低海区:波罗的海有大量淡水汇入、蒸发又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2.海水运动(1)海水运动形式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极大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2)洋流的形成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3.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洋资源类型工业冷却水源,淡化水源化学资源: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是我国最大盐场主要渔业国:中、日,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产消费多;我国东海素有“天然鱼仓”,舟山渔场全国最大(3)海洋油气开发: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是可行方式勘探:利用地震波方法寻找,通过海上钻井估计矿藏类型和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经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过程。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的主要的资源种类。
2.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产生的影响。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和。
(3)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我们还可以生产、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海洋矿产资源(1)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60%。
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未来世界油气资源总储量的近40%将来源于,而目前仅开发了3%。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3)滨海砂矿: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砂矿、及稀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包括:,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海上,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还有海底通信、、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助学助记海水利用的方式海洋水资源的利用通常有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的淡化两种方式。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海洋受到人类活动或的影响,诸如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等。
2.人类活动对的影响尤为突出。
3.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海洋环境问题的类型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二是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作为经典的自然地理内容,在新、旧课程中都属于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范畴。
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置于“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背景下,还赋予它作为基本地理过程在地理方法、地理思维上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教学中应凸现这一因素,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载体。
本节有两个特点:一是比较抽象,课本中的插图是静态图,由于学生的读图能力欠缺,要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需要足够的空间想象力;二是前后知识联系密切,因洋流的形成与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要理解这一内容,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为此,教学中应注意:①使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②课前搜集材料,预设研究课题;③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合作探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风海流的形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根据学生情况可以细化故事情节)
讲解故事“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风暴,船被毁后几个海员被吹到了一个小岛上。
他们失去了大船,没有办法离开小岛,一个聪明的海员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塞入瓶子里然后盖上盖子,密封后扔到海中让流动的海水带着他们的信飘到大陆
边通知人来营救他们,结果他们胜利的离开了小岛。
(引出课题)[学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