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新媒体发布管理规章制度

新媒体发布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新媒体发布管理,确保信息发布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媒体传播效果,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新媒体发布管理是指对新媒体内容发布过程中的审核、监督、保密等相关事项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工作。
第三条本规章适用于本单位新媒体发布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
第四条本规章的目的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相关道德规范,规范新媒体发布管理工作,维护新媒体信息发布秩序。
第二章发布内容管理第五条发布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含有政治敏感、违法犯罪等内容。
对于争议性较大的内容,应当提前进行专业审核。
第六条发布内容要求真实准确,不得故意歪曲事实,误导公众。
应当注重事实查证,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第七条发布内容应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含有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内容。
对于涉及社会稳定的敏感话题,应当谨慎处理。
第八条发布内容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人隐私和人格尊严。
对于涉及他人权益的内容,应当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
第九条发布内容要求独立客观,不得受到一些不当因素的干扰。
应当坚持公正、中立的原则,不得偏颇。
第十条发布内容应当符合新媒体平台的规范,不得含有违反平台规定的内容。
对于违规内容,应当及时删除或处理。
第十一条发布内容要求简洁清晰,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语和长句子。
应当注意语言规范,增强用户体验。
第三章审核管理第十二条发布内容应当事先进行审核,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审核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审核经验。
第十三条审核人员应当认真负责,严格审核内容,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对于存在争议性的内容,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审核人员应当及时处理审核工作,把关好信息传播的大门。
对于审核不通过的内容,应当及时告知发布人并进行整改。
第十五条审核工作应当建立审核记录,确保审核工作有据可查。
审核记录包括审核时间、审核意见等内容。
第四章保密管理第十六条发布内容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机密等机密信息。
新媒体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新媒体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新媒体信息发布,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 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所有信息发布必须经过认真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
审核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标准,以确保信息发布的质量。
2. 信息发布时限制度:所有信息发布应当及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对于紧急事件和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发布信息,以便公众及时了解情况。
3. 信息发布渠道管理制度:所有信息发布应当通过合法、规范的渠道进行,不得通过非法、不规范的渠道发布信息。
对于新媒体平台,应当确保账号安全,防止账号被盗用或冒用。
4. 信息发布内容管理制度:所有信息发布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不得发布违法、虚假、低俗、暴力等内容。
对于可能引起不良影响的信息,应当事先进行审核和过滤,以确保信息发布的安全性和可读性。
5. 信息发布人员管理制度:所有信息发布人员应当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标准。
信息发布人员应当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以上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新媒体信息发布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信息发布的安全性和可读性,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信息服务。
新媒体信息工作制度

新媒体信息工作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新媒体信息工作的管理,提高信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新媒体信息工作的原则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传播正能量,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坚持真实、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发布原则,注重信息质量,提高信息服务效能。
3. 坚持用户至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4. 坚持协同发展,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条新媒体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1. 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
3.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等便民服务。
4. 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5.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形象。
第四条新媒体信息工作的管理体制1. 新媒体信息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 新媒体信息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
3. 新媒体信息工作实行定期培训制度,提升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第五条新媒体信息发布的程序和流程1. 信息采集:根据新媒体信息工作的任务要求,广泛收集各类信息,确保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2. 信息审核: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信息编辑:对审核通过的信息进行编辑,注重信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效果。
4. 信息发布: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时效性,确定发布渠道和发布时间,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
5. 信息反馈:收集用户对新发布信息的反馈,及时处理用户意见和建议,提高信息服务效能。
第六条新媒体信息发布的责任分工1. 新媒体信息发布部门负责制定发布计划,组织信息采集、审核、编辑和发布工作。
政务新媒体三审三校制度

政务新媒体三审三校制度
政务新媒体三审三校制度是指政府在发布新媒体信息时进行三次审核和三次校对的制度。
这一制度是为了确保政府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准确、合法、规范。
政府发布的信息对公众具有重要影响力,因此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审三校制度通过多重审核和校对的环节,可以避免信息发布中的错误和失误,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和准确性。
具体而言,政府在发布新媒体信息前,需要进行三次审核。
第一次审核是由相关部门进行事前审核,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和适应性。
第二次审核是由专业人士进行事中审核,对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估和纠正。
第三次审核是在信息发布后进行的事后审核,对信息的反馈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在进行审核过程中还进行三次校对。
这包括由信息发布者进行一次自检,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第二次校对是由审核人员进行,纠正信息中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第三次校对是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信息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规范。
政务新媒体三审三校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政府信息发布的质量和准确性,增加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信任度,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制度也需在保障言论自由和权益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对信息发布造成过多的限制和影响。
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是为了规范政府部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发布行为,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合法,提高政府部门在新媒体上的形象和信誉。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政府部门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的行为。
三、审核流程1.信息编写:各政府部门在编写信息时,必须保证内容真实、准确、合法,并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2.初审:各部门将编写好的信息提交给初审人员进行审核。
初审人员主要负责查看文章是否符合格式要求,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等。
3.复审:初审通过后,将由复审人员对文章进行再次审核。
复审人员主要负责查看文章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等问题,并对文章进行必要修改或补充。
4.领导审核:经过初审和复审后,文章将提交给领导审核。
领导主要负责审查文章是否符合政府部门的形象和风格要求,以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5.最终审核:经过领导审核后,文章将提交给最终审核人员进行最后的审核。
最终审核人员主要负责查看文章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等问题,并对文章进行必要修改或补充。
6.发布:经过最终审核后,文章将可以在政务新媒体平台上发布。
四、责任制度1.初审人员:初审人员主要负责查看文章是否符合格式要求,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等。
如发现问题需及时向编写人员反馈,并提出修改意见。
2.复审人员:复审人员主要负责查看文章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等问题,并对文章进行必要修改或补充。
如发现问题需及时向编写人员反馈,并提出修改意见。
3.领导:领导主要负责审查文章是否符合政府部门的形象和风格要求,以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如发现问题需及时向编写人员反馈,并提出修改意见。
4.最终审核人员:最终审核人员主要负责查看文章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等问题,并对文章进行必要修改或补充。
如发现问题需及时向编写人员反馈,并提出修改意见。
机关 新媒体管理制度

机关新媒体管理制度一、机关新媒体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机关新媒体管理制度的第一项内容是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的确定。
在各级政府机关中,应当设立专门的新媒体管理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和管理机关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包括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
同时,需要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新媒体运营和管理工作。
2、信息发布审核机制机关新媒体管理制度中还应当包括信息发布审核机制。
在信息发布之前,需要建立审核程序和标准,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重要领域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审核机制应当包括多级审核和联动审核,确保每一条发布的信息都经过层层审核,杜绝虚假信息和不实谣言的传播。
3、内容创作和发布规范机关新媒体管理制度还应当规范内容的创作和发布。
内容创作应当围绕政府工作重点,突出政策宣传和服务导向,注重信息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同时,在内容发布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发布违法信息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内容,确保信息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4、应急管理和危机处理机制机关新媒体管理制度还应当包括应急管理和危机处理机制。
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时,需要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危机处理预案,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舆论,保护政府形象和公共利益。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评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5、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关新媒体管理制度的最后一个内容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在信息收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信息不被泄露和篡改。
同时,需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得擅自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合法合规开展信息采集和分析工作。
二、机关新媒体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建立规范制度体系要有效实施机关新媒体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规范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应当包括管理体制、审核机制、内容规范、应急处理和数据安全等内容,明确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依据和执行流程,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

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一. 引言政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
为了保障政务新媒体的正常运营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二. 基本原则1. 国家安全原则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应遵循国家安全原则,严防恶意攻击、信息泄露等事件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
2. 公民个人隐私保护原则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应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禁止收集、使用和泄露不必要的个人信息。
3. 法律合规原则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进行任何操作。
4. 信息真实性原则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应确保所发布的信息真实可信,杜绝虚假宣传、谣言传播等现象。
三.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1. 安全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
2.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负责具体执行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四. 安全管理流程1. 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1.对政务新媒体平台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设备的使用。
2. 账号管理与权限控制1.设立统一的账号管理机制,确保账号的安全性。
2.根据工作职责划分权限,合理分配账号的使用权限。
3. 信息发布审核与管理1.制定严格的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2.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及时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恶意攻击、虚假信息等问题。
4.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理1.设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对安全事件的及时响应。
2.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及时处理和修复。
五. 员工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1. 安全政策与规定宣传定期组织员工安全政策与规定的宣传教育,使每位员工都能明确安全责任和义务。
2. 安全意识培训组织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安全演练与模拟攻击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模拟攻击,检验员工的应对能力,并加强安全技能训练。
事业单位新媒体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新媒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新媒体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新媒体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推动事业单位新媒体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事业单位新媒体从业人员,包括事业单位所属的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网站、APP等。
第三条事业单位新媒体管理应当坚持政治方向,服从职能定位,维护国家利益,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第四条事业单位新媒体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秉持真实、客观、公正、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新媒体传播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新媒体管理机构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新媒体管理机构,负责新媒体宣传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和管理。
第六条新媒体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新媒体宣传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2. 统筹组织新媒体宣传工作的开展;3. 对新媒体传播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内容合法合规;4. 负责新媒体宣传工作的业绩考核和评价;5. 做好新媒体宣传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第七条新媒体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人员,具备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经验和敏锐的舆情感知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开展宣传工作。
第八条新媒体管理机构应当与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形成合力,推动新媒体宣传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内容管理第九条事业单位新媒体宣传内容应当遵循真实、客观、公正、负责的原则,不得制作、发布虚假信息,不得恶意攻击他人,不得传播不良信息。
第十条事业单位新媒体宣传内容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触犯法律,不得传播违法信息,不得散布涉黄、赌博、迷信等宣传内容。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新媒体宣传内容应当注重形式创新,运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丰富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宣传效果。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新媒体宣传内容应当注重专业性和时效性,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报道,提供权威信息。
第四章运营管理第十三条事业单位新媒体宣传工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宣传内容发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政务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政务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政务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试行)政府官方新媒体是政务公开、服务干群的重要载体,是密切联系干群、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宣传舆论、塑造政府形象、建设网络文化的重要措施。
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的作用,明确发布原则,规范管理流程,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新媒体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新媒体平台,指以单位(***或下级各部门)名义建设、认证并作为单位运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和APP移动客户端。
第二章管理制度第二条***是***新媒体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协调统筹、整体规划,监督检查与考评新媒体运营状况等。
第三条新媒体的开通。
***禁止任何个人以***及所属各单位、部门、任何组织的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
第四条新媒体信息变更。
***各单位、部门开通官方新媒体,必须填写《新媒体建设申请表》,对相关情况(如名称、宗旨、信息发布范围等)进行说明,明确主管领导、后台管理人员,登记表须经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开通新媒体后,应及时申请认证。
如因工作需要,发生新媒体建设分管领导或管理员变更,应重新填写《新媒体建设备案登记表》,并及时报***备案。
第五条实行年度检查制度。
***各级官方新媒体应每年11月份必须按照***要求提交年审报告,报***进行年度审核检查。
未提交年审报告或审查不合格的,该平台不得继续运行,须及时其注销账号或通过新媒体平台关闭其帐号。
第六条新媒体建设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
新媒体建设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建立责任体系、完善工作队伍、落实发布审核机制、细化工作流程等,各开设单位须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新媒体内容审核与日常维护等工作。
政务新媒体管理制度

政务新媒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和运营,提高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各级机构、部门、单位开展政务新媒体工作。
二、管理机构1.本单位设立政务新媒体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负责政务新媒体的整体规划、运营管理、内容审核等工作。
2.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运营团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政务新媒体的日常运营、内容发布和社会化营销工作。
3.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审核团队,负责对政务新媒体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三、管理职责1.制定政务新媒体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2.负责政务新媒体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内容发布、互动回复、活动策划等工作。
3.统筹政务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政务新媒体的曝光率和传播效益。
4.负责政务新媒体的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提升传播效果。
5.建立政务新媒体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处置风险事件,保障政务新媒体的正常运行。
6.加强与各级政务新媒体的合作交流,推动政务新媒体的联动发展。
7.开展政务新媒体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专业水平和运营能力。
8.监督各级政务新媒体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内容审核1.对政务新媒体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内容合法、真实、准确、公开。
2.对政务新媒体的敏感信息和涉密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确保信息安全。
3.对政务新媒体的舆情监控和危机处理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防止不良影响。
4.建立政务新媒体内容审核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审核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五、运营管理1.制定政务新媒体的运营计划和内容策略,确保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
2.定期发布政务新媒体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3.提高政务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度,积极回应用户留言和评论。
4.组织开展政务新媒体的专题活动和线上互动,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
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

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
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政务新媒体的安全运行,规范政务新媒体的使用和管理,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
政务新媒体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责任制度。
政府部门应明确政务新媒体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确保政务新媒体的安全运行。
二、安全保障制度。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政务新媒体的安全保障制度,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政务新媒体的安全运行。
三、安全审查制度。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政务新媒体的安全审查制度,对政务新媒体的内容、发布渠道、发布时间等进行审查,确保政务新媒体的内容合法、合规。
四、安全培训制度。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政务新媒体的安全培训制度,对政务新媒体的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政务新媒体的安全运行。
五、安全应急预案制度。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政务新媒体的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进行预案制定和演练,确保政
务新媒体的安全运行。
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政务新媒体的安全运行,提高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效率和质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政务新媒体的安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实施,确保政务新媒体的安全运行。
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政务新媒体安全、稳定、有序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使用政务新媒体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宣传、服务等工作。
三、组织领导1. 成立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管理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工作。
2. 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四、信息安全管理要求1. 信息内容安全(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发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
(2)不得发布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
(3)不得发布虚假、虚假、夸大其词的信息。
2. 技术安全(1)加强政务新媒体平台的技术防护,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2)定期对政务新媒体平台进行安全检查,及时修复漏洞,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3)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3. 运营管理安全(1)加强政务新媒体账号管理,确保账号安全,防止账号被非法使用。
(2)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对发布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加强对政务新媒体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五、信息安全管理措施1. 制定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管理要求、职责分工、奖惩措施等。
2. 定期开展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与网络安全技术企业的合作,提高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
4. 建立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六、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信息安全事件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对因信息安全工作不到位,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政务新媒体管理制度

政务新媒体管理制度一、定义政务新媒体是指由政府组织及其关联机构所领导和参与,以网络媒体为主,主要以新闻发布、内容分享、社区互动、知识图谱建构等方式,依据政务工作呈现,提升政务信息质量及其影响力的新型媒体平台,用来宣传政策、交流想法、发布活动,推动政府公开服务,以及实现网上公共参与、让社会影响和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度。
二、管理范围1、政府组织及其相关机构的政务新媒体平台;2、政务新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3、政务新媒体对外的管理事项;4、政务新媒体的使用者;三、管理原则1、政务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应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依据法律法规、工作规定和行业规范;2、政务新媒体信息要准确、真实,从严核实消息来源,确认信息准确后方可发布;3、政务新媒体围绕国家政策的宣传、传播、管理及监督落实,要做到公开、及时、准确;4、政务新媒体及活动要合法合规,不得以任何不正当手段牟取收入,树立合法、公正、文明形象;5、平台尊重社会公众和突发社会事件,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公共秩序和民间合理权益;6、对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不实信息要及时删除,引导公众理性合法使用;7、要积极吸收社会主力参与,支持社会民间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响应社会发出的声音和担当社会责任;8、正确处理质疑声音和拨正错误,有效防范谣言传播和不实信息现象发生。
四、管理机制1、政府领导出台相关政务新媒体管理制度;2、建立健全政务新媒体管理体系,组织专业机构负责日常管理;3、建立政务新媒体发布审核机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查;4、形成规范化的网络评论管理体系,充分尊重网民评论意见,正确处理舆论宣泄;5、组建政务新媒体监督机构,定期召开政务新媒体会议,对评论结果进行研判;6、加强对运用政务新媒体的使用者的培训和管理,定期开展日常管理,加强奖惩机制;7、定期检查对政务新媒体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中止行政罚则处理;8、完善全国政务新媒体的建设,确保政务新媒体信息的公开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方案

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政务新媒体已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平台。
政务新媒体的兴起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沟通渠道,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因此,政务新媒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
政务新媒体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提高政府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能力,推动政务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三、管理原则。
1. 依法合规,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信息的合法合规。
2. 公开透明,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应当注重公开透明,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3. 服务为先,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应当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服务。
4. 安全可控,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应当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息的安全可控。
四、管理措施。
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政务新媒体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
2. 加强信息发布管理,对政务新媒体上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政务新媒体的功能和服务,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4. 加强安全管理,加强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管理,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五、管理机制。
1. 建立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
2.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政务新媒体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3.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政务新媒体的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六、管理要求。
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政务新媒体管理水平和能力。
2.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3.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做好政务新媒体信息的保密工作。
七、总结。
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提高政府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能力,推动政务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能够重视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管理,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作出更大的贡献。
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方案

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方案以下是 6 条主题为“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方案”的内容:1. 咱得明白,政务新媒体可不像咱家里的东西想咋摆就咋摆!那得有科学的规划。
比如发布信息吧,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得集中精力搞清楚老百姓最关心啥。
就像上战场,得知道敌人在哪才能精准打击不是?怎么去了解呢?多和群众互动呀,弄些调查问卷,听听他们咋说。
咱要是做到了这一点,那政务新媒体不就火起来了嘛!2. 政务新媒体的内容质量可太重要啦!这可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
你想想看,要是内容干巴巴的,谁会感兴趣啊?就好比一道菜,没味道谁想吃呀!所以咱得多花心思,把内容做得有趣、有用。
比如说把政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就像给小朋友讲故事一样,让大家都能明白。
这样大家才会乐意来看,咱的政务新媒体才能发挥大作用呀!3. 互动呀,朋友们!政务新媒体可不是个冷冰冰的平台。
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和大家交流。
有人留言了,及时回复呀!这就跟人家找你说话你总得回应一声吧。
就像那种特别会聊天的人,总能让人感觉很亲切,这多好!要是对大家的问题不理不睬,那不是自砸招牌嘛!积极互动起来,政务新媒体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心里哟!4. 说真的,政务新媒体的形象太重要啦!不能杂乱无章的,得有个统一的风格。
就好像一个人穿衣服,总要有自己的风格才好看嘛!从头像到页面设计,都得精心打造。
让大家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咱们的政务新媒体。
这多棒呀!如果搞得乱七八糟的,谁还会信任我们呀?所以一定要重视形象塑造,让政务新媒体变得高大上起来吧!5. 千万别忘了更新呀!政务新媒体要是长时间不更新,那可就凉了。
就跟每天要吃饭一样,要有规律地更新才行。
人家天天来,结果啥新东西都没有,那不是白跑一趟嘛!所以不管多忙,也得抽时间把新内容放上去。
这就叫持之以恒,懂不懂?只要一直保持更新,政务新媒体就能一直有活力,就能一直吸引大家的目光啦!6. 政务新媒体的推广也得重视呀!不能只等着别人来发现我们。
我们得主动出击,去宣传推广。
2021年微信公众号政务新媒体信息审核发布管理制度2篇工作制度

xx总工会微信公众号信息审核、发布制度(1)一、目的为规范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发布,保证对外发布信息的一致性,依据工会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流程。
二、管理审核职责各部门供稿员:负责对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发生的事件或需要通过微信发布的信息进行拟稿、编辑、报送。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供稿员提交的稿件进行修订、初审;单位领导:负责对各部门负责人已经初审、提交的稿件进行修订、终审;微信公众号管理员:负责按时发布经审核校对的稿件;对发布内容进行事后监控,收集整理微信用户提出的问题、建议并上报到相关部门负责人。
三、发布流程1、各部门供稿员要对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发生的事件或需要通过微信发布的资讯按照要求组织稿件,并交部门负责人审核。
2、部门负责人认真对稿件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稿件转发给单位领导,对审核不通过的需注明原因并发回供稿员进行修改。
3、单位领导审核通过的稿件,转发给微信公众号管理员进行发布和归档,对审核不通过的需注明原因并发回股室负责人进行修改。
4、微信公众号管理员收集经领导审核通过的稿件,整理汇总需发布的内容,及时在微信后台发布信息。
5、微信公众号管理员及时收集微信用户提出的问题、建议,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上报给单位领导。
四、撰写要求内容必须合法、合规、有利于提高单位知名度、美誉度,符合《微信公众平台群发规则说明》要求。
标题:简明扼要,准确传达出消息主题内容。
文字:稿件内容真实准确,在保持言简意赅的同时注重提高文字的可读性。
图片:要求能准确反映主题,图片清晰,可以有简单的文字说明。
五、报送要求各部门负责人须高度重视,将信息报送作为常规工作,组织人员按要求完成撰稿、审核、报送等工作。
对于大型活动应进行活动预告、活动回顾等分段报道。
xx县政务新媒体信息审核发布管理制度(试行)(2)开通政务新媒体是行政机关推进政务公开、开展网上服务、加强政民互动、强化政策解读的重要渠道。
政务媒体信息公开制度范本

政务媒体信息公开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政务媒体信息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定义本制度所称政务媒体,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政务信息、提供政务服务、开展政务互动的新媒体平台,包括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
第三条信息公开原则(一)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政务媒体信息公开应当公正、公平、公开,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二)及时、准确、全面原则。
政务媒体信息公开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反映政府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三)便民、高效、服务原则。
政务媒体信息公开应当便民、高效、服务,满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需求。
第四条信息公开内容政务媒体信息公开内容主要包括:(一)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政策法规、决策部署、工作动态等基本情况。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规划计划。
(三)财政预算、决算、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财务信息。
(四)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民生信息。
(五)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信息。
(六)其他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
第五条信息公开流程(一)信息采集:政务媒体工作人员根据信息公开内容要求,采集相关政府信息。
(二)信息审核:政务媒体信息审核人员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合法。
(三)信息发布:经审核合格的信息,由政务媒体发布人员及时在相关平台上发布。
(四)信息更新:政务媒体工作人员定期对发布的信息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第六条信息公开权限(一)政务媒体信息公开权限按照“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常政办发〔2019〕110号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常政办发〔2019〕110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常州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细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9月29日常州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新媒体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12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9〕5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务新媒体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室、市级部门办公室或指定的专门处室是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新媒体工作的主管单位,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政务新媒体工作。
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新媒体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政务新媒体是各级政府推行信息公开、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各地各部门应当坚持正确导向、需求引领、互联融合、守正创新的原则,贯彻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立足功能定位,加强统筹规划,明确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运营管理,强化常态监督,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章备案管理第五条政务新媒体主办单位按照“谁开设、谁主办”原则确定,履行政务新媒体的规划建设、组织保障、健康发展、安全管理等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和服务效能,特制定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信息发布原则
1.坚持真实准确原则:发布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全面,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等错误内容。
2.坚持信息公开原则:政府部门应当主动将信息公开,满足公众对信息的合理需求,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保密事项外,一律公开。
3.坚持便民利民原则:信息发布应当注重公众利益,向公众提供实用、及时、便捷的服务。
二、责任主体
1.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信息发布计划和安排,监督管理信息发布工作,并及时处理公众的意见和投诉。
2.信息发布责任人:各政府部门应当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发布工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第三方机构:政府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信息发布,但应
当确保第三方机构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信誉,保障信息的可靠性。
三、信息发布流程
1.信息审核:所有发布的信息应当经过严格的审核,确保信息
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信息发布平台: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提
供信息发布和查询的功能,方便公众获取所需信息。
3.信息发布时限:政府部门应当按照事先制定的时间表和要求,按时发布相关信息,不得拖延或滞后。
四、信息发布的内容
1.政府工作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包括政府的各项工作计划、决
策和落实情况,及时向公众展示政府的工作成果和进展。
2.公众参与信息: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发布公众参与事项的信息,包括听证会、征求意见等,保障公众参与决策的权益。
3.突发事件信息: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政府应当及时、
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防止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五、信息发布的监督
1.公众监督: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政府反映信息发布的问
题和意见,政府应当及时处理并给予回应。
2.媒体监督:媒体应当积极参与信息发布的监督,及时报道信息发布的情况,并对政府的不透明行为进行曝光。
3.内部监督: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严禁任何违法违规的信息发布行为,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追责。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
政府部门应当认真执行本制度,保证信息发布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六、信息发布的技术支持
1.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政府部门应当投资建设和完善信息发布平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安全、稳定、便捷的信息发布服务。
2.移动互联网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政府部门应当优化信息发布方式,推出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应用,方便公众获取最新信息。
3.数据开放共享: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提供可信、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利用价值。
七、信息发布的培训与指导
1.培训机制:政府部门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信息发布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发布水平和专业能力,加强对信息发布制度的
理解和遵守。
2.指导手册:政府部门应当编写信息发布指导手册,详细介绍
信息发布的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供相关人员参考和使用。
八、信息发布的效果评估
1.信息发布评估指标:政府部门应当制定信息发布的评估指标,包括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公众满意度等,定期对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进行评估。
2.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政府部门应当及时调整和改进信
息发布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升信息发布的质量和效果。
九、信息发布的保密与安全
1.信息保密:政府部门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涉密信息的
安全,严禁泄露涉密信息。
2.信息安全:政府部门应加强信息发布平台的安全管理,采取
合适的安全措施,保护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或破坏。
十、违规行为的处理与处罚
1.违规行为:对于违反信息发布制度的行为,政府部门应当按
照规定严肃处理,包括警告、责令整改、通报批评、辞退等。
2.处罚措施:对于严重违规的行为,政府部门可以追究法律责任,进行行政处罚或纪律处分。
本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和效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增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政府部门应当全面贯彻执行本制度,不断完善和提升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工作,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
同时,公众也应积极参与信息发布的监督,共同推动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