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常用教学引入法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引入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引入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3. 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等电学仪器;4. 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并进行电路设计。
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2. 电学基本原理:欧姆定律;3. 电学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的使用;4. 电路分析与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学、热学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2. 向学生介绍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起学生对电学的兴趣。
二、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10分钟)1. 电流:电荷的流动称为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流动方向;2. 电压:电压是指单位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与电场力方向相同;3. 电阻: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三、欧姆定律(10分钟)1.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U/R;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四、电学仪器使用(10分钟)1. 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2. 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大小,使用时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 电阻表:测量电阻的大小,使用时将电阻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端相连。
五、电路分析与设计(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分布规律;2. 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2. 强调电学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学仪器。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是一个涉及实验、观察和思考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
以下是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实验观察和推理思考。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示范实验法示范实验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物理实验演示的方法。
通过直观地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重点解释实验的原理和关键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示范实验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一种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物理问题给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物理原理和概念进行思考和推理,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互动法课堂互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的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动画和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物理概念和实验过程,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形象和易于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通过以上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引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引入初中物理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索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索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并且设有sts栏目,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非常注重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唤起学生注意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
课堂提问,针对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设计技巧。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
)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
)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
)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
)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
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
例如:“举例说明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运用学过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教室里的电灯的电路图”。
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8篇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8篇第1篇示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引入物理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中发现物理规律。
为什么水壶里的水会烧开?为什么冬天的电灯会发出光亮?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践,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验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物理规律。
通过实验研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等。
通过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它在什么条件下会停下来?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模拟来创设问题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践。
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进行物理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通过情境模拟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第2篇示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老师经常需要通过一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物理知识贴近生活,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
常见物理课程导入方法示例1、直接导入例:“远距离输电”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交流发电机。
发电机的电能要向远处输送,在输送导线上,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有一部分电能将转化成热能损失掉,我们先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计算一下这种损失。
例如,我们以一台发电机为例,若它的发电功率为5000千瓦,用发电机提供的10000伏电压直接向外输电,那么电功率除以电压,得电流为500安培。
架设输电线路上的电阻为2欧姆,大家注意,这个电阻值并不太大,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为500千瓦。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是输出功率的10%。
如果全国的发电量有10%损失在输电线路上,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如何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远距离输电。
2、复习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例:在进行“电磁振荡”教学时,回顾已学过的电容器的知识:电容器具有什么本领?当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加时,其两端的电压、电场强度以及它所储存的电场能如何变化?当电流通过自感线圈时,将产生何现象?当电流增加时,它内部的磁场能如何变化?自感电动势的作用如何?如果把一储存电荷的电容器与一自感线圈组成一个回路,电路中的电流将是怎样一种情况?3、类比导入法例:在讲《内能》的概念时,引入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石块与地球之间有吸引力而具有势能,弹簧被压缩后相互有斥力而具有势能,物体内部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且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相应的动能与势能。
把微观的知识和宏观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内能这一抽象知识的理解。
4、演示实验导入法例:讲《安培力的方向》一课时,开场白为:“同学们你们相信吗?我具有超能力,现在我就用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展示一下,大家看屏幕。
这是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铜环固定在有机玻璃杯内,将它们分别接在了高压直流的正负极上,我打开电源可以看到在金属铜环间由于高压作用激发空气导电,形成一个放电电流。
现在我就用手上的指挥棒棒指挥电流按我的要求开始运动……”,之后老师邀请一名学生到台上亲自体验一下指挥棒的“魔力”,但指挥棒似乎不太灵验,这时老师抛出了问题:为什么我能预期判断出电流的走向,是因为我能够提前判断出电流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在实验揭秘的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实在是本课的亮点。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模板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用具1. 实验器材:如尺子、温度计、电流表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如PPT、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如闪电、声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教师总结学生的思考,导入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速度等。
(2)教师讲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观察和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观察尺子的长度、测量温度等。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知识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速度、判断物体受力情况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自己在观察和实验中的收获。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完整版)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兴趣教学法: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通过实验、游戏、故事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讨论等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3.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来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4.实践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制作、观察等方式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5.合作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探究、直观、实践和合作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物理初中教学方法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建议:1.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有趣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2.建立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力学、电学、光学等。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基础。
3.注重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4.注重应用: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到生活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5.注重思维训练:物理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理问题,如分析、推理、归纳等。
6.注重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初中物理导入技能教案
初中物理导入技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产生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关注和兴趣。
2. 难点:如何设计导入环节,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问学生:“为什么水会沸腾?” “沸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旁边引导学生,引导他们提出合理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物理概念。
4.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理概念。
例如,问学生:“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的沸腾过程?”5. 总结导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总结导入环节的主要观点和问题。
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教学反思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建立物理概念。
通过这样的导入环节,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导入
初中物理教案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实验操作与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2. 实验法3. 小组合作学习法五、导入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让学生感受光的神奇。
(2)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如喝水时看到的弯曲勺子、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
2.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1)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3)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3.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总结出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折射定律。
4. 实验演示,加深理解(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验现象。
5. 课堂小结,巩固知识(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强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导入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常用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常用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
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
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初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
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我通过实践,我有几点体会:一、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
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
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
例析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
例析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入课题、概念解释、实例演示、练习巩固、课堂互动与反思。
一、引入课题引入课题是整个课堂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概念的探索欲望。
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图片或小游戏来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本堂课要讲解的物理概念。
二、概念解释在引入课题之后,教师需要对本堂课要讲解的物理概念进行解释。
应该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概念解释,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实例演示概念解释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来演示物理概念的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到物理概念的实际运用。
在介绍功率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电灯泡的亮度和功率的关系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功率的含义。
四、练习巩固在实例演示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进行思考和解答。
练习题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习题进行练习。
五、课堂互动与反思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该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在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策略: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对于物理概念的解释和实例演示非常有帮助。
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来呈现概念解释和实例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物理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导入课教案人教版
教案:初中物理导入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各种物理仪器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温度等。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体、运动、力等。
三、实验和观察(2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理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现象引入,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总结和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分享学习体会,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1、实验导入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中学生习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老师对物理现象最生动、最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
教学演示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例如,学习惯性及其应用之前,教师可以握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
这时老师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
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引入新课。
2、设置“陷阱”引入新课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自信心特别强,喜欢凭主观臆断下结论。
但由于经历少、认识浅,所下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当教师直接把正确的教给他们时,他们要产生怀疑心理,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状态时,必然要想尽办法摆脱矛盾,从矛盾中解放出来,于是产生了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
为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陷阱”,让学生碰碰钉子,迫使他们重新认识问题。
例如,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教师拿着一只盛水的大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的一齐答:“一定会掉下来。
”于是教师将那两支试管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壁端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
强烈的矛盾冲突,引爆了学生们纷纷追根问底。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6个技巧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6个技巧一、设计生动的引入在物理课堂中,引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
通过巧妙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或者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用一杯水和一把勺子作为教具,向学生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或者讲解牛顿三定律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运动的现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答。
二、注重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物理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因此,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指导。
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帮助他们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通过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资源。
教师可以在物理课堂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如电子白板、投影仪、视频资料等,来呈现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升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例如,在讲解力的作用时,通过播放汽车碰撞的实况视频,让学生观察碰撞现象,进而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对运动产生的影响。
四、启发式问题导入启发式问题是一种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然后由学生们自己尝试解答。
通过讨论和互动,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并找出正确答案。
这种启发式问题导入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五、启发性评价和反馈在物理教学中,评价和反馈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作用及艺术
初 中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引 入 的 作 用 及 艺 术
( 许 昌市 第 二 初 级 中学 , 河南 许 昌
教 育心理 学指 出 : 兴趣 是 产生注 意 的基础 。 是 求 知 的 动 力 。培 养 和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物理 的 兴 趣 , 其 途径是多方面 的. 而 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 讲 课时 要 设 法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首 先 要 设 计 好 每 堂 课 的引 入 , 讲 出字 里 行 间学 生 看 不 到 的 “ 珍 奇异宝” 。 课堂 教 学 的 弓 l 入, 虽 然 在 一 节 课 巾 只有 短 暂 的 几 分 钟 , 却 是 一 节好 课 的开 始 。 柏 拉 图说 : “ 良好 的 开端 等于 成 功 的 一半 。 ” 精彩的课堂引入 , 可 以 引起 学 生 的 注 意 。 能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和求 知 欲 .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因此 , 课堂教学 巾的引 入是非常重要的 。 下 面我 就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引 入 的作 用 和 艺 术 , 谈 谈 自 己平 时 的 做 法 和 体 会 。 课 堂 引入 的作 用 1 .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 中, 学 生 的注 意 力 是 保 证 听 好 课 的首 要 条件 , 如我们在看 电影时 , 看 到 精彩片断时会睁大眼睛屏住呼 吸 , 忘 记周 嗣 的 一 切 , 好 像 是 身 临其境一样。这说明人的注意力越 集巾 , 抗 干 扰 能 力越 强 , 接 受信息能力就越强。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引入新课技巧 , 就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 心不 在焉 , 视而不见 , 听 而不 闻, 食而不知 其味” , 这节课 效果何在 ?如在讲 《 电磁铁》 一 节 时, 用 普 普 通 通 的塑 料 盒 子 就 能 捡 起 散 落 的大 头针 , 吸 引 学 生 注意力 , 让 学 生 猜 想 塑 料 盒 巾的 奥 秘 。当然 根 据 前 面 所 学 的知 识。 学生都会猜想到磁铁 , 但打开后 , 并 没 有 见 到磁 铁 的 踪 影 , 学生一直在关注这个装置。 此时教师顺势引入新课 , 学 生 一 定 会听得很专心。 2 . 激 发 学 生 的 兴趣 和 求知 欲 。 古人云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古 今 中 外 的 科 学 家 、发 明 家 无 一 不 是 对 所 探 讨 的 问 题 有 浓 厚 的兴 趣. 才 获 得 了最 后 的成 功 正 如爱 因斯 坦 所 指 出 的 : “ 兴 趣 是 最 好的老师。” 3 . 承 上启 下 . 使学生有准备 、 有 目的地 进 入 新 课 的 学 习 。 好 的新课 引 入 , 应 起 到 复习 旧知 识 、 引 入新 知 识 。 在 新 旧 知 识 之 间 架 起 桥 梁 的 作 用 , 从 而 为 学 生 学 习 新 知 识 铺 平 道路 , 打 下基础 。如 存讲《 浮 力应用 》 巾的物 体沉 浮条 件时 , 可先把 一鸡蛋 放人 清水 巾 。 让学生 分 析鸡蛋 是 否受浮 力 , 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引入方法
移开后 , 会产生什么现象 ? 松手后学生惊 讶不 已。 又如在 讲浮力时 , 将一 只鸡蛋放人清水 中 , 蛋沉入 水底 , 鸡 向清 水 中不断加盐 , 鸡蛋开始上升 至浮出水 面。这样 的导人 既能激发 了学生强烈 的学 习兴趣 , 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 ,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 自制一 些小实验 , 从而体会 到学 习的乐趣 。 三、 谈伟人 。 叙说史 事 个生动有趣 的故 事 ,可 以起 到抛砖 引玉的效 果 。 青少年都爱 听故 事 , 物理 的发展史 中妙趣横生的故事 在
一
一
生欢迎 。
二、 实验 。 做 创设情 景 物理是一 门以实验 为基础 的学科 , 教材中教师演示 实验 和学生 实验较 多 , 如果 老师能够找一些课本 中没 但 有 的实验器材 ,做一些新鲜有趣 的实验导入新课 的话 , 效 果将会 比应用 课本实验 好得多 。例如在 讲大气 压强 时, 由覆杯实验 导入 , 一只玻 璃杯灌满水 , 将 用一张塑料 卡片盖在杯 口上 , 再按住 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 当把手 问,
“ -一—+ —. -一—卜 一— 一—+ -卜 ”— — 一十 卜 .”— _ - 卜 ・ 卜
一十
”—卜 一—卜 一—卜 - -
容跃然纸上 , 变得栩栩如生 。 英语教 学中开展发 散思维 ,可 以有 效激发学 生 的
论率 明显提 高。二是促使学 生在学习上有意注意 , 从而 有效地 提高积 累词 汇量。三是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 ,
学 习兴趣 , 开拓学生 的思维 , 提高学 习效率 , 以有效激 可 发 和培养 学生 的创新 意识 ,以达 到学 习能力 和创 造性 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 ,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习惯 的培 养, 一是 有效地激 活学生 的学 习兴奋点 , 从而使参 与讨
初中物理导入教案
初中物理导入教案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建立学生对物理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1. 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介绍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强调物理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室内布置一些物理实验设备和模型。
2. 准备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的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走进教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今天要带你们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吗?这个世界充满了奇迹和惊喜,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理世界。
”2.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硬币跳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介绍物理学科(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如物理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物理学使用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等。
2.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
三、强调物理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强调物理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可以解释实验和观察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现象和验证理论。
2.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如光的折射、声音的产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的魅力。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实验观察的作用。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习,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展示有趣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介绍物理学科的过程中,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强调物理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对物理理论的学习较为困难。
初中物理故事导入法教案
初中物理故事导入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导入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 掌握故事导入法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步骤。
3. 学会通过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1. 故事导入法的定义和作用。
2. 故事导入法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步骤。
3. 故事导入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或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通过故事导入法,教师讲述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
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和疑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故事导入中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析。
2. 通过示例、实验、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应用。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3.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导入法的接受程度和参与度。
2.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1.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素材和案例。
2. 教学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资源。
教学建议:1. 故事导入法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实施。
2. 故事导入法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故事导入法应与课堂讲解、练习与巩固等教学环节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
初中物理技巧分享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物理学习技巧分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分享。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 提问:同学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大家都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讲解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a.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b. 善于提问,主动解决问题c. 注重实验,提高动手能力d.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2.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同学们在学习物理时,认为哪些方法和技巧最有效?为什么?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教师给出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将所学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常用教学引入法
:
一、实验演示法
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可以做一个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的实验,在没有学习这节物理知识之前,学生会认为乒乓球受重力,而且实验
者是向下吹乒乓球的所以乒乓球会下落。
实验的结果是乒乓球不会落
下来,会在漏斗里打转。
在这种思维冲突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很想知
道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引入使教学有趣,有效。
在物理教学中很多
时候会用到实验演示法,但一定要注重演示实例的选择,多选择一些
与生活经验相悖的事例,设置“陷阱”让学生在事实面前碰钉子,调
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二、故事引入法
青少年喜欢听趣闻故事。
物理教学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有历史事实或名
轶事或趣闻笑话。
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一些,选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
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机械运动这节课的引入,可以讲一个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2000米飞行的时候,发现
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时可以问,这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有
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利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
三、联系生活引入法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观察到的现象,由学生熟知的经验引入新课,可以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讲照相机的镜头是凸
透镜,放映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头也是凸透镜他们都能成像,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放大镜成正
立放大的虚像,为什么成像不同,很自然的引入到透镜成像规律的探
究。
讲惯性知识可以由坐在公交车上,当车刹车时身体向前倾的生活经验引入等。
四、求同思维引入法
用学过的旧知识联想类比到新知识,引入新问题。
如在液体压强一课时可以先复习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固体受重力。
接着问容器中的液体受重力吗?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吗?这样的引入自然流畅,学生很容易就认识到了液体压强的存在。
如学习电压这节课时可以说水压使水滴定向流动形成水流,那什么使电荷定向移动行成电流呢?自然就引入到电压的教学。
五、“开门见山”法
有些课,用前面几种方法,都不好很牵强,不自然。
这时就可以开门见山地讲述新课。
每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往往用这种方法。
例如学习功这节课的,可以先用功组词,然后讲功的各种含义,再进一步说什么是物理学中定义的功。
六、检查预习法
教师检查学生对一节课的预习准备情况如何然后进行的教学。
如,学习“声的利用”这节时,该节内容不多,也没有难点,讲课前要给学生安排预习,让学生查找“声的利用”方面的资料。
上课时,通过检查预习的情况,板书出该节的提纲,然后逐一讨论和充实有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这种引入法适合教学内容简单的章节,让学生在课前明确了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七、计算引入法
初中生活泼好动,如果一开始就枯燥无味地传授知识,学生新奇的激情受到压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计算引入法让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开动脑筋后得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在机械效率这堂课时引入这样一个问题:因装修房子的需要,要把
沙子从一楼运往三楼。
方案;
1.将沙子装进桶里提上三楼;
2.将沙子装进桶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
3.将沙子装进袋子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问题;那种方案较好?(已知:
沙子重100N,人的体重400N,动滑轮重10N,桶重20N,口袋重5N,
每层楼高3m)
讨论并计算:
1.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部分功对我们是有用的?
2.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上面的三种方案人实际总共做功各是多少?那些
功人不想做,但采取这种方案又无法避免,对达到目的来说是额外的?
它们各是多少?
3.那种方案较好?怎样比较?教师小结,给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
定义,并说明可用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来反�j完成某任务所采取的方案的划算程度,物理上把它叫做为机械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伊始
就应该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恰当的方法引入新课,新颖别致的引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
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使整个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教学进入最佳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