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的投料量与频率控制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方案

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方案

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方案随着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正成为农业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产业。

然而,养殖池塘或水体中的水质问题是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挑战。

不良的水质不仅会影响水产养殖健康,还会导致生产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水产养殖水质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降低养殖密度养殖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养殖的动物数量。

高密度养殖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如水中余氯消耗快、氨氮含量高、溶解氧水平低等问题。

因此,降低养殖密度是改善水质的一种重要措施。

适当减少养殖密度可以防止过多的废物和饲料积累,降低水质污染。

二、控制投喂量和频率合理的投喂量和频率可以减少饲料残留和废物的产生,从而降低水质污染。

每次投喂时,应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和水质状况来确定投喂量。

避免过量投喂,减少饲料残留。

此外,控制投喂的频率也是重要的,可以根据养殖动物的消化能力和水质变化来合理安排投喂时间。

三、引入生态滤池系统生态滤池是一种通过生态系统来处理水质污染的系统。

其原理是通过人工构建的滤池中的生物菌群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态滤池可以过滤悬浮物、去除有机物和氨氮,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适当引入生态滤池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质污染,改善养殖环境。

四、定期换水定期换水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可以将水中的废物和污染物带走,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换水频率和换水量可以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和养殖动物的需要来确定。

通常建议每周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0%至20%。

五、控制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是为了防治疾病。

然而,过度或不恰当的药物使用可能会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根据病情和养殖规模合理使用药物。

同时,使用药物后应注意药物残留和效果,必要时进行药物残留检测和治疗方案调整。

六、加强水质监测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质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养殖管理措施。

常规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水温、pH值等。

水产养殖生产的科学投喂措施

水产养殖生产的科学投喂措施

水产养殖生产的科学投喂措施
水产养殖生产中,科学合理地投喂,是减少饲料浪费、控制饲料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投饲要依据“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原则,做到均匀适量,避免忽多忽少,造成过饱过饿,消化不良,影响鱼类正常的消化吸收。

二、要根据水质、天气、鱼类活动情况及摄食状况决定投饲量。

在投饲量上一般控制鱼类吃食到“八成饱”;这样可以维持鱼群食欲旺盛,减少饲料损失。

三、合理确定投饲次数,要根据鱼类的吃食性、生长状况和摄食强弱来确定。

合理的投喂量和次数,有利于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消化率,减少饲料在水中的损失,降低饲料系数。

恰当地掌握投喂时间和选好投喂场所。

饲料食台要搭在池塘背风的一侧,水较深、底质较硬(少渗漏)、较开阔处。

根据鱼类的品种、食性规格大小来确定投喂时间和次数。

鱼类喂食频率与饲料量的控制原则

鱼类喂食频率与饲料量的控制原则

鱼类喂食频率与饲料量的控制原则鱼类的喂食频率与饲料量的控制是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合理的喂食频率与饲料量可以确保鱼类的生长与健康,避免过度喂食造成废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养殖者正确控制鱼类的喂食频率和饲料量。

1. 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喂食频率和饲料量不同种类的鱼类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需求不同,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喂食频率和饲料量。

一般来说,饲养的鱼类可以分为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两大类。

淡水鱼包括鲤鱼、草鱼等,而海水鱼包括鲈鱼、金枪鱼等。

在确定喂食频率和饲料量时,可以参考一些饲养手册或专家建议,以确保鱼类获得足够的营养但又避免喂食过量。

2. 小份多餐,避免过量喂食鱼类的消化系统较为敏感,容易因过量喂食而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浪费。

因此,分多次进行小份喂食是一个较好的原则。

一般来说,每天分为3-4次喂食较为理想。

如果饲喂过量,剩余的饲料会沉积在底部,产生废料,对鱼类和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3. 观察鱼类的进食情况调整饲料量通过观察鱼类的进食情况,可以判断是否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饲料量。

如果鱼类在短时间内迅速吞食饲料,说明饲料量可能不足;如果鱼类对饲料漠不关心,可能是饲料量过多。

根据观察结果调整饲料量,以满足鱼类的需求为准。

4. 饲料质量要有保障选择合适的饲料并确保其质量对于鱼类的健康与生长至关重要。

要选择来自可靠供应商的高质量饲料,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佳的饲料。

在选择饲料时,要考虑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活习性,并确保饲料中含有足够的营养物质。

5. 定期清理废料,保持水质清洁废料的堆积会对水质产生负面的影响,容易引起水质恶化和疾病的传播。

因此,定期清理鱼缸或养殖池中的废料是必要的。

可以使用特殊的过滤设备或定期更换水体来保持水质的清洁。

总结起来,鱼类的喂食频率和饲料量的控制是鱼类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合理的喂食频率和饲料量,采取小份多餐的喂食方法,观察鱼类的进食情况来调整饲料量,并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定期清理废料,以保障鱼类的健康与生长。

六月份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六月份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六月份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6月份是水产养殖动物大量摄食且**生长的**时期,同时又是水产养殖动物流行病易暴发的阶段,因此6月份水产养殖应以投喂、调节水质、立体套养混养、苗种培育及防病等5项工作为重点。

六月渔事歌:“芒种夏至鱼食旺,防病措施须跟上。

硫酸铜与漂白粉,用药数量要恰当。

中草药饵来源广,成本低廉效果强。

注意消毒灭病菌,早晚切记要巡塘。

水稻田里套养鱼,既产鱼来又产粮。

”一、科学掌握投喂量。

1、不同饵料日投喂量占在池养殖水产动物体重的比例如下:普通饵料如菜籽饼、豆粕等,为6%~8%;颗粒配合饵料为2%~4%;饲养鳜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直接投喂小鱼小虾的为1%~2%;青绿饵料为8%~10%。

2、**饵料质量。

动物性饵料要新鲜适口,基本不带致病菌。

配合饵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

青绿饵料要求青嫩爽口。

3、科学投喂。

坚持“四定”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水产养殖动物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二、定期调节水质。

①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体清洁剂清洁养殖水体,**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

②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以及EM制剂等。

③定期冲水换水,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

④使用增氧机,使水体溶氧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

三、实现立体混养套养。

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和鱼类共生原理,实行多品种多规格立体混养套养。

①蟹虾混养。

6月中下旬在每亩蟹池内放2万~3万尾当年培育的虾苗。

②鱼鳖混养。

在常规鱼养殖池中,于6月上旬将温室培育的幼鳖移出放入养鱼池中,每亩放30~50只。

③蟹鱼混养。

在养蟹池中,于6月上旬放养一部分当年育成的鳜鱼种,或放其他肉食性鱼种,每亩放50尾左右。

④虾贝混养。

在对虾养殖池中放养文蛤或青蛤、泥螺等,放养量根据饲养管理水平和虾池条件而定。

⑤常规渔池套养鱼种。

青、草、鲢、鳙、鲫、鳊等成鱼池中,可在6月份套养一部分夏花或一龄鱼种,有条件的可实施轮捕轮放。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配方与管理技巧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配方与管理技巧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配方与管理技巧水产养殖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养殖方式,既可以提供丰富的水产品供应,又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然而,要实现高质量和高产量的水产养殖,饲料的配方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饲料配方和管理技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提高养殖效果的方法。

一、饲料配方1. 蛋白质含量的控制:蛋白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根据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水产动物,适当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

通常,幼苗期的水产动物需要较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而成年期则需要适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2. 脂肪含量的平衡:脂肪是水产动物饲料中的重要能量来源,但过多的脂肪含量会导致水质恶化并增加养殖成本。

因此,在饲料配方中需要控制脂肪含量,确保适量的能量供给。

3. 动物原料的合理利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饲料原料包括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和混合蛋白。

在配方中,应根据价格和营养含量考虑,合理搭配不同的原料,使饲料成本降低同时满足水产动物的养分需求。

4. 添加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在饲料配方中,应添加适量的必需微量元素,如铜、锌、铁等,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效益。

二、饲料管理技巧1. 定时定量喂养:水产动物的消化功能有限,过量的饲料会导致水质恶化和浪费。

因此,应按照规定的投喂量和频率进行喂养,避免过度投喂。

2. 饲料湿化处理:水产动物普遍具有悬浮性喂食习惯,因此饲料的湿化处理非常重要。

湿化后的饲料能够更好地分散在水中,提高水产动物的采食率和消化率。

3. 增加饲料的可溶性:可溶性饲料可以更容易被水产动物吸收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饲料配方中,可以适当添加可溶性维生素、酶和氨基酸等,以提高饲料的可溶性。

4. 加强饲料的稳定性:饲料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水产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消化。

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稳定剂和抗氧化剂,以延长饲料的保质期和营养价值。

水产动物投饲技术—投饲量

水产动物投饲技术—投饲量
类和肉食性鱼类,所以,草食性鱼类的日投饲量最高,其次是杂食性鱼类, 肉食性鱼类的日投饲量最低。 • 不同种类间,如虾蟹贝类和鳖类的食量变化幅度也很明显。
2.水生动物的规格
• 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 • 在幼年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营养,摄食量大;随着
一、鱼类的投饲率
• 虹鳟投饲率的研究开展最早,虹鳟为冷水性鱼,其摄食的温度范围为2〜 20℃。
体重(g) 全 长 ( c m )0.18以下
水温(℃)
— 2.5
2
2.1
3
2.2
4
2.5
5
2.6
6
2.9
7
3.1
89
3.4 3.6
01..158〜
2.5〜5.0 1.8 1.8 2.0 2.2 2.4 2.6 23..80
实际日投饲量的确定
主要内容
• 投饲量的影响因素 • “八成饱”原则 • 虾蟹类投饲量的确定
• 生产上每日的投饲量是以计算或计划的数据作为一个基本参考量。
一、投饲量的影响因素:
• 1.水色 • 2.天气 • 3.水生生物的吃食情况
1.水色
• 肥水可以正常投饲,水色淡适量增加投饲量,水色过浓适量减少投饲量,水 质严重恶化时不投饲;
2.8 2.3 33..13 22..57
3.5 2.8 3.8 3.0 4.0 3.2
62~92 39~62
1175..50〜 1207..05〜 0.7 0.6 0.7 0.6
0.8 0.7 0.9 0.8
1.0 0.8
1.1 0.9
11..23
1.0 1.1
1.4 1.2
1.5 1.3

渔业养殖中的饲料投放量计算方法

渔业养殖中的饲料投放量计算方法

渔业养殖中的饲料投放量计算方法渔业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饲料的投放量对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

合理计算和控制饲料投放量是提高渔业养殖生产力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渔业养殖中的饲料投放量计算方法,以帮助渔业养殖从业者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一、根据鱼类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基础投喂量针对不同的鱼类种类和不同的生长阶段,基础投喂量的计算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鱼类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种苗期、育苗期和成长期。

在种苗期和育苗期,由于鱼苗的体型相对较小,投喂量较少,以应对其消化能力的限制。

而在成长期,鱼类需要大量饲料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因此,确定基础投喂量时应同时考虑鱼类种类和生长阶段的特点。

二、鱼类体重与饲料投放量之间的关系鱼类的体重和饲料投放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测量鱼类的平均体重,可以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相应的饲料投放量。

其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之一是“体重乘系数法”,即鱼类体重乘以一个系数得到饲料投放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该系数的选取需要根据具体养殖环境和鱼类品种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投喂量。

三、温度和季节对饲料投放量的影响温度和季节也是确定饲料投放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较低时,鱼类的代谢率较低,消化能力减弱,因此需要减少饲料投放量。

相反,温度较高时,鱼类的代谢率增加,消化能力增强,需要适量增加饲料投放量。

此外,不同季节对饲料投放量也有影响,例如在冬季,由于鱼类的进食欲望相对较低,投放量可以适当减少,而在春夏季鱼类的进食活动增加,投放量则可以适当增加。

四、定期监测与调整饲料投放量为了确保渔业养殖的健康发展,养殖从业者应定期监测养殖水体中的水质参数、鱼类的生长状况和饲料的利用率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饲料投放量。

如果发现鱼类生长过缓或异常,可能是饲料投放量不足,应适当增加投放量。

反之,如果发现水质恶化或饲料浪费现象,可能是饲料投放量过多,应适当减少投放量。

不断监测和调整饲料投放量,可以实现最佳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中的饵料配方与投喂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饵料配方与投喂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饵料配方与投喂技术水产养殖是农业中一项重要的产业,饵料配方与投喂技术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产养殖中饵料配方的原则和常用的投喂技术。

一、饵料配方的原则饵料配方是指根据不同水产养殖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选择并配比饵料成分,以提供养殖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饵料配方的原则如下:1.全面均衡:饵料应包含养殖生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充分满足养殖物种的生长和繁殖需求。

2.适口性好:饵料应具有良好的适口性,能够引起养殖生物的食欲,提高摄食率和利用率。

同时,还要考虑饵料的颗粒大小和形状,以适应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殖生物。

3.可持续性:饵料的原料要选择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

避免使用过度捕捞的鱼类等原料,可以利用植物蛋白、海藻、虫豸等替代鱼粉和鱼油等动物蛋白来源。

4.科学合理:饵料配方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根据不同物种和生长阶段的特点,合理选择饵料成分和比例。

可以借鉴和利用现有的饵料配方技术和经验,经过多次实验和观察确定最佳的配方。

二、常用的投喂技术1.定时投喂:定时投喂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频率进行投喂,可以使养殖生物养成良好的进食规律,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养殖生物对于进食的时间和频率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2.定量投喂:定量投喂是指按照一定的饵料量进行投喂,可以控制养殖生物的摄食量,并避免过度投喂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投喂量的大小要根据养殖生物的种类、大小和养殖密度等因素来确定,并随着生长阶段的变化而调整。

3.分段投喂:分段投喂是指将一天的喂食时间分成若干段,分别进行投喂。

这对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养殖生物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减少饵料在水中分解的时间,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投喂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投喂技术不断涌现。

比如,自动投喂器的使用可以实现定量、定时的投喂,并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利用纳米技术改善饵料的口感和适口性,提高养殖生物的食欲等。

水产养殖中颗粒饲料投喂的技巧你知道吗?

水产养殖中颗粒饲料投喂的技巧你知道吗?

水产养殖中颗粒饲料投喂的技巧你知道吗?水产养殖中,饲料成本有时会占到养殖成本的70%,所以养殖户不仅要选好饲料。

更要用对饲料才能更好地节约成本获得利润。

下面我们就以如何投喂饲料做一总结,供大家参考。

『驯化』投喂具体操作方法在投喂前5分钟用同一频率的声响(如敲击饲料桶的声音)对鱼进行驯化,直到吃食鱼全部上浮到水面抢食为止。

驯化投喂掌握“慢-快-慢”的节奏,投喂量按“少-多-少”进行。

一般连续驯化10天左右便可进行正常投喂。

『五定』投喂1、定点在池塘中离池埂3~4米处搭设食台,每10亩池塘搭建1个,以便定点投喂。

2、定时选择每天溶氧较高的时段定时投喂。

水温在15℃以下时,每天上午9时或下午4时投喂1次;水温20~25℃时,每天上午6时到下午5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投喂3-5次;水温25~30℃时,每天投喂4次。

3、定量按饲料使用说明,根据池塘条件及鱼品种、规格、数量等确定日投喂量。

80%~85%的鱼吃食后游走时停止投喂。

鱼苗一般投喂鱼体重的5-10%,成鱼投喂鱼体重的2-4%。

4、定质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要求配方科学、质量过硬。

5、定人最好由固定人员投喂饲料,这样能及时了解鱼的吃食情况以便发现问题。

讲求方法1、看季节春季水温低,鱼摄食量小,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喂少量的精饲料。

气温升至15℃以上,逐渐增加投喂量,投饲率1%左右。

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投饲率2%~3%。

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加大投喂量,投饲率3%~4%。

秋季天气转凉,但水质稳定,仍可保持较高投喂量,投饲率2%~3%。

冬季在天气晴好时,仍可少量投喂。

2、看吃完时间投喂后鱼吃完时间不足半小时,说明投喂量不足,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3、看池水透明度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表明肥度适中,可正常投喂;透明度大于40厘米,水质太瘦,应增加投喂量;透明度小于20厘米,水质过肥,应减少投喂量或停止投喂。

4、投喂量投喂时不可将饲料一次性倒入池中,以免营养成分溶解散失而造成浪费。

水产动物投饲技术—投饲技术

水产动物投饲技术—投饲技术

• 3.颗粒饲料每次投饲时间应持续20〜30mim,湿性团块状饲料放足即可。
• 4.除因水质或天气不好暂停投喂外,投饲不能中断,忌喂喂停停,避免鱼类 因饥饿而消瘦,重新投喂时须用一段时间恢复体质,然后才开始增长。即浪 费饲料又耽误鱼类生长。
二、投饲场所
• 鱼类的摄食活动可通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设置固定投饲场所进行 投饲是 可以实现的.并且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 网箱养殖的鱼类在正常投饲前要给鱼有适应环境的时间,—般在鱼类人箱1 〜2d 后,可以开始投饲。
驯饲方法:
• 鱼入池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几天内先不投饲,让鱼饥饿,然后在饲料台及 附近投放少量鱼类喜食的天然饲料,引诱它们食欲,次日再集中在饲料台投 饲,待鱼习惯于在食台觅食后,逐渐减少天然词料的量,增投人工配合饲料, 或将天然饲料与人工饲料混合在一起投喂,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饲料的比例, 直到鱼类完全适应在食台摄食配合饲料。
先粗后精
• 选择制作粗或质童比较差的配合饲料,如先投喂花生块,几 小时后再投喂 质量比较好的配合饲料;
先干后鲜
• 先投配合饲料,几个小时后再投新 鲜的小杂鱼等肉类饲料,以保证弱小的 鱼虾有机会摄食到优质饲料,减少个体大小差异
鱼类养殖投饲技术
一、日投饲次数与时间
• 将日投饲量分成几次进行投饲,关系到饲料是否被有效地消化吸收及养殖鱼 类生长速度的快慢。
(二)投饲时间
• 具体投饲时间的确定取决于日投饲次数。 • 日投一次时,选择在中午11时投喂。 • 日投两次时,选择上午9时和下午16: 30左右投喂。
• 盛夏季节可将上午投饲时间提前,下午投饲时间适当推迟;北方地区可 将上午投饲时间提前,南方地区可将下午投饲时间推迟。
• 日投饲3次时.在中午12: 00前增加一次投饲;以此类推。

水产养殖中的投饲管理技巧

水产养殖中的投饲管理技巧

水产养殖中的投饲管理技巧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投饲管理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投饲管理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饲料的浪费。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投饲管理技巧,帮助养殖者们提高养殖效益。

一、了解鱼类的需求量在进行投饲管理之前,了解鱼类的需求量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饲料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养殖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投饲量。

一般来说,适量的投饲可以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过量的投饲则容易导致饲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二、饲料的选择与配比选择合适的饲料对于水产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饲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养殖者需要选择适合的饲料。

在选择饲料时,需要考虑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等指标,以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

此外,饲料的配比也是投饲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鱼类的需求量和营养需求,合理进行饲料的配比,既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又能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

三、投饲时间和频率投饲时间和频率的合理安排也是投饲管理的关键。

一般来说,鱼类的投饲时间和频率需要与其生理特点相匹配。

在水产养殖中,一般采用定时定量投饲的方式,以保证饲料的充分利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

根据具体情况,养殖者可以参考鱼类的生理指标和饲料消化速度,合理确定投饲时间和频率。

在投饲过程中,需要注意饲料的充分搅拌和均匀分布,以及充足的饲料供给量,避免鱼类之间争食和营养不均衡现象的发生。

四、饵料的保存和处理饵料的保存和处理也是投饲管理的一部分。

合理保存和处理饵料既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又能保证饵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在保存饵料时,养殖者需要注意防潮防晒,避免饵料发霉和变质。

在处理饵料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如研磨、颗粒化等,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和消化率。

五、监测和调整投饲管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监测和调整投饲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定期检测鱼类的生长速度、饲料的利用率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养殖者可以适当调整投饲量和投饲频率,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益。

水产控料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水产控料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水产控料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水产控料的正确方法有以下几点:
1. 规范饲养管理: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饲料投喂量、投喂次数、投喂时间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

2. 合理选择饵料:根据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对象,选择适合其生长发育的饵料。

饵料种类要符合养殖对象的食性特点和营养需求,保证其营养均衡。

3. 控制饵料投喂量:饵料投喂量应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科学控制。

过多的饵料投喂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养殖水体的污染。

4. 投喂时间和频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钟和食性特点,确定合理的投喂时间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水产动物在清晨和傍晚食欲较旺盛,可以选择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投喂。

5. 观察饵料摄食情况:及时观察养殖对象对饵料的摄食情况,根据摄食量的变化调整投喂量,确保养殖对象能够适度摄取养分。

6. 饲料存储和质量监控:饲料要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地方,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

定期对饲料质量进行检测,确保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生产要求。

7. 合理配合其他饵料或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以适当配合其他饵料或添加剂,改善饵料的口感、营养价值或者增强养殖对象对饲料的吸引力,提高养殖效果。

8. 定期调整和优化:根据养殖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际效果,及时调整饲料类型、投喂量以及投喂方式,持续优化水产控料方法,提高养殖效益。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饵料投放与管理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饵料投放与管理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饵料投放与管理鱼类的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在众多养殖方式中,水体养殖被广泛采用。

然而,饵料投放和管理是水体养殖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鱼类适宜养殖水体的选择、饵料投放的方法以及饵料管理的要点。

一、水体选择养殖水体的选择对于鱼类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适宜的水体应具备以下特点:1. 清洁的水质:水质应具备足够的氧气含量,否则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和生长。

此外,水质还应避免有害物质的污染。

2. 适宜的水温:不同鱼类对水温的要求有所不同,在选择水体时应根据鱼类的特性来确定适宜的温度范围。

3. 适宜的水体面积:水体的面积应与鱼类养殖数量相匹配,以确保鱼类有足够的游动空间。

二、饵料投放饵料的投放是水体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饵料投放方法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以下是常用的饵料投放方法:1. 定时投放:根据鱼类的饲养需求,制定好定时投放的计划,确保饵料能够及时供应。

2. 分散投放:将饵料分散投放到水体各处,使得鱼类可以均匀地获取饵料,避免饵料聚集在一处而导致部分鱼类获取不到食物。

三、饵料管理饵料管理是保证水体养殖效益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饵料管理的要点:1. 合理控制饵料投放量:根据水质和鱼类的需求,合理控制饵料的投放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投放对养殖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2. 定期清理残留饵料:及时清理水体中的残留饵料,避免其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对鱼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3. 注意观察饵料被食情况:通过观察饵料被食情况,可以判断饵料的合理性,及时调整投放量和投放方式。

总结在水体养殖中,饵料的投放和管理对于鱼类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选择适宜的水体,正确投放饵料并合理进行饵料管理,能够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果的提高。

同时,充分了解鱼类的特性和饵料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能够进一步优化养殖效果,提升经济效益。

注:此为一份关于鱼类适宜养殖水体饵料投放与管理的文章,提供了关于水体选择、饵料投放以及饵料管理的要点和建议。

注重饲料的投放来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注重饲料的投放来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注重饲料的投放来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投放饲料技术主要包括投料量、投喂次数、投喂时间及投料方式等。

传统的“四定”(定时、定质、定位、定量)“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是对投料技术的高度概括。

一、投饲量
投料量随着水体中鱼量的变动而变动。

它受饲料质量、鱼的种类、鱼体大小和水温、溶氧等环境因子以及管理水平的因素的影响。

(1)饲料质量质量好的饲料由于利用率较高,鱼类适口,可以少投放些,否则应多投放些。

(2)鱼的种类以“吃食鱼”为主的养殖区域应比“肥水鱼”为主的养殖区多投些;摄食量大,争食力强较多的养殖区,投喂多些,否则应少投。

(3)一般情况,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溶氧亦是影响鱼类新城代谢的主要因素之一,水中溶氧越高,鱼类摄食越旺,消化越快,投喂量应增多。

二、投喂次数及时间
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提倡每天投喂2-3次为宜。

投喂时间一般以上午8点-9点开始,下午4点半-5点结束,每次投喂时间掌握在20-30分钟。

总之应遵循“四定”原则,投喂在向阳,浅水处,依照“三看”灵活掌握投喂次数及时间。

三、投饲方式
目前主要唉有手撒法和机械投料法。

手撒法可灵活掌握投喂量,了解鱼的吃食情况,并且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但费工、费时;而机械投饵具有省工、省时、定位、定时等优点,但不易掌握鱼的摄食情况。

而现实中不少养殖户投喂时往往一次性投喂,则易造成饲料的浪费,同时也败坏了水质,使淤泥沉积速度加快,应坚决改变这一方式。

成鱼生长旺季饲养管理

成鱼生长旺季饲养管理

成鱼生长旺季饲养管理7月~9月为鱼类摄食生长旺季,是形成鱼产量的重要季节,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其主要措施有:一、投足饵料饵料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

精料有鱼全价颗粒饲料、豆饼、菜饼、麦麸、米糠等。

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重量的8%~10%。

为提高饵料利用率,日投饵次数应不少于4次。

饵料要求新鲜、无霉变、腐烂,大小要与鱼的规格相适宜。

精料要投在食场内,各种青料可投放在浮框内。

夏季水温高,气候多变,为防止鱼类浮头,早上、中午可适当多投,傍晚应少投,并做到不给鱼吃夜食。

二、合理施肥为促使鱼池天然饵料生物不断生长繁殖,提高鱼池生产能力,夏季鱼池应注意施肥。

由于夏季气温高,水质变化快,施肥应以量少次多为原则,一般5天~7天施肥1次。

施肥以无机肥、光合细菌为主,有机肥为辅。

每次每亩施氮、磷肥2千克~4千克或光合细菌10毫克/千克,充分发酵的猪粪、鸡粪50千克~60千克,当鱼池透明度过大、天气正常时,可适当多施;鱼池浑浊、天气异常时,应停止施肥,并及时换水。

三、调活水质夏季水温高,鱼摄食量大,排泄物多,加之投饵、施肥量大,易引起鱼池缺氧,影响鱼类生长。

防治办法:1.加高水位鱼池水深应保持在2米以上,并经常加注新水,增加水体溶氧;2.定期泼洒生石灰每7天~10天泼1次,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

生石灰有澄清水质、防止水质老化、增加水体钙质的作用;3.配置增氧机增氧机有搅水、曝气、增氧的作用。

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机。

四、防止浮头一般每天要巡池3次,即黎明时,观察鱼类有无浮头;中午,检查鱼类吃食和活动情况;黄昏,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征兆。

要经常捞出剩草、污物、割除池塘边杂草,以免污染水质,影响水中溶氧。

天热水温高,投饵、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质多,耗氧量增加,鱼类容易因缺氧而浮头,特别是炎热的夜晚或遇雷阵雨天气时更要注意。

除定期调节水质外,当预测到可能发生浮头时,应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同时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缩短投饵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中的投料量与频率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对于保障人们对鱼类等水产
品的需求起着关键作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料量和投料频率的控
制是影响水产养殖效益和鱼类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水产
养殖中的投料量与频率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的投料策略。

一、投料量的控制
在水产养殖中,合理的投料量可以确保鱼类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养
殖效果。

投料量的控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鱼类种类和生长阶段:不同种类的鱼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
需求量不同。

如幼鱼阶段需要较少的饲料,而成鱼阶段需要更多的饲
料来满足其能量需求。

因此,在投料量的控制中要注意根据鱼类的种
类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调整。

2.水质条件:水质的变化会影响鱼类对饲料的摄食情况。

水质恶劣
或污染严重时,鱼类摄食欲望会下降,需要适当减少投料量。

而水质
优良时,鱼类的食欲会增加,可适度增加投料量。

3.鱼类的健康状况:鱼类的健康状况是投料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发现鱼类出现异常情况,如食欲减退、消瘦等,可能是投料量过
多或过少引起的。

及时调整投料量,确保鱼类的健康成长。

二、投料频率的控制
投料频率的控制对于水产养殖的效益同样至关重要。

合理的投料频
率可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摄食率,并避免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

1.同一时间段内的投料次数: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鱼类对投料次
数要求不同。

一般而言,幼鱼需要更频繁的投料,如每天3-4次;而成鱼的投料次数可以适当减少至每天1-2次。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单次投料的数量,以避免过度投放造成浪费。

2.鱼类摄食的时间和习性:了解鱼类的摄食时间和摄食习性,可以
帮助确定投料的最佳时间和频率。

例如,如果鱼类在早晨和傍晚的时
间段更愿意摄食,可以在这些时间段增加投料次数。

3.水质调节:合理的水质调节可以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摄食欲望。


据水体中的溶解氧、温度等指标,适当调整投料频率,保持水质的稳
定和优良。

三、建立科学的投料策略
在水产养殖中,建立科学的投料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和鱼类的健康生长。

以下是一些建议:
1.了解鱼类种类和生长特点: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饲料的需求和摄食
习性有所不同,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制定适宜的投料策略。

2.定期评估投料效果:定期评估投料的效果,包括鱼类生长情况、
饲料利用率以及水质状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投料量和频率。

3.合理搭配饲料:根据鱼类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不同种类和型号
的饲料,确保其满足鱼类的需求,并提高摄食率。

4.养殖环境的管理:水产养殖环境的管理也是投料控制的重要因素。

保持水体的清洁、水质的稳定,预防疾病发生等,有助于提高鱼类对
饲料的摄食率。

总结:
在水产养殖中,合理的投料量和投料频率控制是确保鱼类健康生长
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

通过了解鱼类种类和生长特点,定期评估投
料效果,合理搭配饲料,并注重养殖环境的管理,可以建立科学的投
料策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同时,投料量和投料频率的调整应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确保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