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
(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
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11。
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作者:罗莉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1期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死亡率较高,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本文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护理减少心肌梗死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之一,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起病快且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心律失常、甚至休克,如发病初期不能得到救治,就会使病情恶化,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配合医生积极抢救,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梗的死亡率。
现就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病情观察1.1 血压监测因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血压的变化可提示休克的发生,所以为了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护理人员应每15分钟监测一次,如患者血压下降,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阙冷、口唇发绀等症状,则可判断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应立刻进行抗休克治疗。
待血压保持平稳时,可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
1.2 心电监测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因此患者入院后,必须应用心电监护仪对其进行连续的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和生化等监测,在监测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发现心律的变化,记录下心电图和时间,及时予以纠正,并在床边备齐呼吸机、除颤仪、等抢救仪器与药品,同时保证抢救仪器的功能完好,以便及时抢救。
2 基础护理2.1 早期吸氧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它可使心肌的缺血缺氧得到改善,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避免栓塞面积的扩大。
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天,流量3-5L/min,待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歇吸氧,流量为1-2 L/min.吸氧期间,及时期间保持导管通畅,并根据病情调节吸氧流量,要确保患者吸氧及时、有效、通畅。
2.2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心排出量减少,长时间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因此应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忌食刺激性的食物,随病情好转逐渐改为流质、半流质饮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1】。
护理中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心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对于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及时和准确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护理要点。
一、评估患者情况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必须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疼痛程度、心电图变化、血压情况、呼吸频率、心率、意识状态等。
同时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程度评估:AMI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胸痛,我们需要了解疼痛的程度、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和发作的性质等。
2. 心电图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ST段抬高、T波倒置和QRS波群增宽等变化,这些都是AMI的特征性改变。
3. 血压监测:注意患者的血压情况,过高或过低的血压都可能对AMI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4. 心率与呼吸频率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以及是否有心率失常或呼吸困难的表现。
5. 意识状态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尤其是是否存在意识模糊、失去意识等症状。
二、缓解疼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胸痛,缓解疼痛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缓解疼痛的方法:1. 给予镇痛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医生会决定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吗啡等。
2. 供氧疗法:AMI患者常伴有心肌缺血,供氧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减轻疼痛程度。
3. 心理支持:面对严重的胸痛,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和恐惧,提供安全和安抚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心理支持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有积极的作用。
三、监测和处理心电图异常AMI患者的心电图常常会出现异常变化,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QRS波群增宽等。
以下是几项关键的护理要点:1. 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AMI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QRS波群增宽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患者常规安置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2、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特征,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等。
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改变。
如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吸氧。
3、尽快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注意观察呼吸、血压。
4、再灌注心肌治疗应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尽快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无条件实施介人治疗并且患者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
5、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均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
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病、新近手术创面未愈合、血压过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抗凝治疗。
用药期间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6、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由床上过渡到室内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且监测运动时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
若有并发症,则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起病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
适量进食水果、蔬菜,常规给予缓泻剂。
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8、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当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时,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
以下是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的详细介绍:一、急救措施:2.确定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如果患者昏迷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进行心肺复苏和进行人工呼吸。
3.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防止剧烈运动或激动的情绪。
4.放松患者的症状:根据需要给予硝酸甘油含片、咀嚼阿司匹林等,以舒缓患者的症状。
5.维持通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
6.给予氧气:如有条件,给予纯氧气吸入,以增加心肌梗死区域的氧供。
7.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急救措施实施的同时,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二、护理要点: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如给药、手术等,确保治疗效果。
3.心理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需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供安全感。
4.饮食护理:患者需要适当的饮食,建议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物。
5.动态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6.密切监测药物治疗: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等,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7.床旁紧急设备准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床旁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氧气等。
8.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的变化,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9.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如发热,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的目标是减轻病情、促进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一些重点内容:1. 心电监护和病情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以监测心律改变和心电图异常。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情况等,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2. 疼痛控制: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胸痛,应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吗啡等,以缓解病人的疼痛感。
同时,还应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减轻心理负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3. 血液供应:护士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并确保患者的血压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如有需要,可进行静脉输液、血管扩张剂等治疗,保证心脏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4. 休息与活动: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适当的休息和活动都是必要的。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活动,并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5. 康复护理:心肌梗死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措施,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再发。
护士应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
同时,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等,以降低再发风险。
6. 饮食指导: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低钠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浓缩食品。
护士应给予患者详细的饮食指导,并提供健康的饮食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7. 心理支持: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温暖的关心,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也是重要的护理手段,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恢复自信。
8. 家属教育和支持:家属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护士应向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指导他们照顾患者。
同时,还应积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共同度过难关。
总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电监护和病情观察、疼痛控制、血液供应、休息与活动、康复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支持以及家属教育与支持。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靶器官保护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除了进行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重点关注靶器官的保护工作。靶器官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肌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会引起心肌细胞坏死,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心肌,减少心肌损伤。这包括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稳定,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恐惧,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护士应该以温暖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去安抚患者的情绪,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被关心。
护理人员还需要教育患者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增强他们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信心。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危急的心血管疾病,正确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早期诊断与处理、监测与观察、药物治疗、靶器官保护以及情绪支持与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早期诊断与处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关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心肌损伤。在患者稳定后,监测与观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再发,靶器官保护则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加速康复进程。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同样重要,有助于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康复信心。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涉及多方面,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与观察还包括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监测。心电图能够帮助医生和护理人员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监测与观察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和心电图等指标,才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心梗病人的护理要点
心梗病人的护理要点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为心梗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以下是心梗病人护理的要点。
1.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心梗病人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病人的安全。
2. 提供舒适的环境:为心梗病人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温暖的环境,避免刺激和噪音,减轻病人的焦虑和压力。
3. 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心电图监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脏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4. 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心梗病人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护理人员要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和清洁口腔,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5. 控制疼痛:心梗病人常常伴随剧烈的胸痛,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疼痛缓解药物,并关注疼痛的变化和效果,做出调整。
6. 促进营养摄入:心梗病人常常有食欲不振的情况,护理人员要提供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鼓励病人适量进食,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
7. 鼓励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心梗病人恢复身体功能,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并进行监督和指导。
8. 重视心理健康:心梗病人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
9. 定期复查和康复指导:心梗病人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复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康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和建议,帮助病人恢复到最佳状态。
10. 预防并发症:心梗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病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心梗病人的护理需要细心、耐心和专业的知识,护理人员要全力以赴,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同时,也要与病人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病人的健康努力。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内容,供医院业务培训使用。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进行动态观察。
护士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电图的连续监测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第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药物治疗也需要护士的参与。
护士需要了解常用的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镇痛药等,掌握合理的用药原则。
护士需要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并进行准确的给药记录。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处理还需要注意心理援助。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次严重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还可以利用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最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护士需要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关注他们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心肌梗死的预防知识,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协助患者制定个人康复计划,通过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涉及早期干预、监护、药物治疗、心理援助和康复等方面。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度过难关,提高其生活质量。
主管护师考试考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
主管护师考试考点: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1.疼痛时绝对卧床休息,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小量多餐;防止便秘。
2.吸氧:鼻导管间断或持续吸氧,重者可以面罩给氧增加心肌氧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3.止痛治疗的护理: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静滴,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
4.溶栓治疗的护理:不足6小时的病人给予溶栓治疗。
5.便秘的护理
6.心律失常的护理。
溶栓疗效观察:
①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②心电图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变或消失;
④cTnI或cTnT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2小时内,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以内)。
②和④最重要。
也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7.活动安排
急性期12小时绝对卧床休息;
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鼓励在床上行肢体动;
若无低血压,第3天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
运动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度,心率增加10~20次/分为正常反应,运动时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进入高一阶段的训练。
若运动时心率增加超过20次/分,收缩压降低超过15mmHg,出现心律失常,或心电图ST段缺血型下降>0.1mV或上升>0.2mV,则应退回到前一运动水平,若仍不能纠正,应停止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进行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十分突然和危险,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或出现压迫感、憋闷感,如患者24小时内没有受到急救措施,那么危险系数会很高,所以,我们生活中需多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急救护理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急救护理措施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第一时间拨打120,同时让患者保持平躺或者半平躺的姿势,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尽量不要移动患者,防止由于移动而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情况都是比较危急的,大多数患者随身会携带相关的治疗药物,急救人员可搜索患者身上的药物,如发现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按照药物说明给患者服药,以此缓解患者发病的症状。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心肌缺血造成的,发病后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由于患者呼吸不畅,心脏供血不足,心脏可能会逐渐停止跳动,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急救人员需用双手将患者的口腔掰开,帮助其进行呼吸,但如果患者已经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则需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避免患者由于缺氧造成体内器官损伤或衰竭,人工呼吸之前需将患者气道中的异物进行排除。
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突然停搏和呼吸停止的医学手段,主要的作用是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急救护理措施1.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送往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由专业的医生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治疗。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第一时间需要被安排在急诊室进行卧床休息,保持平躺的姿势,并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时刻监护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重要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改变情况。
3.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前区疼痛,并且伴随着压迫感和憋闷感,可以在医生的允许下选择使用硝酸甘油、吗啡以及哌替啶等药物进行止痛处理。
4.医院立即安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为后续的治疗和恢复提供数据依据,帮助医生及时准确了解患者的真实状况,制定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在临床当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正常情况下这一病症的患者发病及时,病毒死亡率也比较高,在近些年当中发病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二三十岁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于该疾病进行说明,并对于该疾病的护理进行探讨。
1.急性心肌梗死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突发急性闭塞,从而导致的血流中断,使得患者出现较为严重并且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当中该病有一定的突发性,并且会伴随着剧烈的胸痛,患者的血清酶发生增高,并且现在图的动态演变也发生变化,在发生缺血性心肌坏死之后,患者还可以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该疾病九成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药硬化后,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血栓,学生堵住了冠状动脉,从而突发急性的闭塞。
当然,还有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炎症等导致。
该病症的发生通常会有一些诱因,例如患者在发生前通常会有过劳或是大出血或是较为激动或是外科手术等情况。
在临床当中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会出现乏力,活动时会出现心悸烦躁以及心绞痛等情况。
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疼痛,患者疼痛的部位以及性质和心绞痛相同,并且没有明显的诱因,常常在患者安静时感觉疼痛较重,并且这一疼痛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患者会感受到数天或者数小时的疼痛,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片之后,也并不能够缓解,同时会伴有烦躁不安的情况,存在一种濒死感,只有少数的患者并不疼痛一开等严重情况,患者的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一些患者的疼痛会出现放射的情况,放射到整个颈部或是背部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全身的症状当中还会存在着发热,白细胞升高,心动过速等情况,患者体温会升高到三十八摄氏度,持续时间在七天左右。
患者的胃肠道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状况。
2.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应当尽早发现并且住院。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对于心肌进行挽救,缩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与康复指导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与康复指导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在急性期,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一、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以降低心肌耗氧量。
病情较重者,需在发病后的 1 3 天内保持平卧位,头部抬高 15 30 度,以减轻心脏负担。
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吸氧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通常给予鼻导管吸氧,流量为 2 5L/min。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可能需要面罩吸氧或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3、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变化,包括心率、心律、血压等,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同时,准备好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以备紧急情况时使用。
4、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输入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吗啡等;另一条用于补充液体和营养支持。
选择合适的血管,确保输液通畅。
5、饮食护理在急性期,患者应禁食至胸痛消失,然后逐渐给予流食、半流食,如米汤、果汁、粥等。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限制钠盐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6、疼痛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胸痛,可遵医嘱给予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以减轻疼痛。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等变化,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7、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和紧张,这些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病情。
护士应关心、安慰患者,向其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8、排便护理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如果患者有便秘的情况,可给予开塞露、缓泻剂等,必要时进行灌肠。
9、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进行抢救。
二、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指导1、活动指导在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量。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解析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解析心肌梗死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严重受阻,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们来解析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1. 监测生命体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2. 镇痛: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以减轻疼痛症状。
3. 保持气道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及时处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 给予氧气: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氧气供应,提高患者的氧合状态。
5. 心电监护: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电图的解读,确保有效的监护。
6. 严格卧床休息:心肌梗死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引起心脏负荷增加,尽量减少心肌需氧量,促进心肌的修复。
7. 促进疼痛缓解:除了药物镇痛外,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冷敷或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帮助患者舒缓不适感。
8. 规律饮食:合理的饮食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9. 注意情绪支持: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护理人员应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调整心态。
10. 康复指导:心肌梗死过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逐步增加体力活动,促进心肌的恢复功能。
同时,要教育患者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限制饮酒等。
11. 定期复查: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指标,以进行病情监测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 监测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2 1 吸氧迅速 安置 患者进 人 C U病 室 ,立 即给予 氧气 吸 . C 人 ,选择鼻塞 吸氧 ,开始 流 量 4 / i,根 据 S 0 L mn P 2调整 氧 流量 高低 ,S 0 < 2时 ,调 整流量为 4 _ L m n P2 9 _6 / i,使 S 0 P2 保持 t9 ,维持 2 ' > 2 _ 3天 ,病 情稳 定后 改为 间断 吸氧气 1 — 2 / i ,向患者解 释吸氧对 A I Lmn M 治疗 的重要 性 ,发 病一 周 内常规吸 氧。 22 止 痛 A I 的 胸 痛 ,胸 闷 均 可 使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心 率 . M 时 加快 ,加重心肌 缺氧 ,使 梗死 范 围扩大 ,诱 发严 重 心律失 常或休克 ,因此迅 速止 痛极 为重要 。一般 可用 盐酸 哌替 啶 5- 10 g 肉注 射或 吗啡 2 m 0 0r 肌 a _5 g皮 下注 射或 静 脉注 射 , 但老年患者合并有 呼 吸功能 不全 或休克 者慎 用 ,也 可常规 用硝酸 甘 油 1_3m O 0 g加 生 理 盐 水 5 r ,1 u/ i O l 0 g m n泵 入 , a 根据血压 、心 率 、疼 痛 轻重 及发 作 次 数调 整 泵 入 的速 度 , 达 到 完 全 止 痛 的 目 的 ,方 能 有 效 控 制 梗 死 范 围 的 扩 大 。 2 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选 择左 例肢 体上粗大 、直 、易 固 5 健 康 教 育 . . 定 的 血 管 进行 静 脉 留 置 针 穿 刺 并 保 留 ,输 液 速 度 一 般 控 制 5 1 饮食 指导 患者在住 院期 间和 出院时 ,护士有 计划地 在 3 —4 0 O滴/ j,特殊药 物用 微量泵 ,输液泵 控制 ,同时 进行 自我 护理 能力 和预 防保健 为 主题 ,指 导患 者及 家属注 mn 准备好 除颤仪 、起 博器 、气 管插 管等 以及抢 救 药 品,遵 医 意饮食调节 ,饮食 搭配 、粗 细粮 结合 ,适 当增 加 流质及 含 纤维高 的食 物 ,如水 果 、芹 菜 、白菜 等 ,避 免进食 过饱 而 嘱急 查 各 种 化 验 及 检查 项 目 。 24 严 密 观 察病 情 ,加 强 心 电监 护 心 律 失 常 、心 功 能 衰 加重心脏 负担 。指 导患 者戒 烟 、酒 、浓 茶 ,避 免食 用刺 激 . O0 。 竭 、心源性休 克三 大并发 症 为 A 患 者死 亡 的主 要 原 因 , MI 性 食 物 ,每 日至 少 饮水 l0 ml 5 2 调控 情 绪指 导 患者 平 时学 会 自我 控 制 ,善 于谅 解 别 . 密切 观察 心 电变 化 是 A MI的护 理 重 点 ,难 点 之 一 ,人 院 时 给予 1 2全导联心 电图监测 1份 ,描记一 次 ,持续 心 电监 护 人 ,避免精神压 力 ,保 持 良好 的心态 ,稳定 情绪 ,恰 当处 可及 时发 现室 性期 前 收缩 ,室性 心 动过 速 或传 导 阻滞 等 , 理工作和生活 中的挫折 ,妥 善处理意 外事件 ,当感 到焦虑 、 正 确 识 别 各 种 心 律 失 常 的心 电 图 形 表 现 , 注 意 每 一 个 细 节 , 高兴 、愤怒 、悲伤时 ,向他人表达 自己的感情 。 . 并及时与 医生 沟通 ,从 而及早 治疗 ,有效 控制 恶性 心律失 5 3 预 防便秘 养成 良好 的排便 习惯 ,急性期 病人可加 强 腹 部 按 摩 ,恢 复 期 病 人 可 适 当 进 行 锻 炼 。 鼓 励 病 人 进 食 新 常 的 发 生 和 发 展 ,为 抢 救 赢 得 时 间 。 鲜 蔬菜 ,水果及 富含高 纤维 的食 物 ,烹调 时增 加植 物油用 3 应 用 溶 栓 药 物 的 护 理 5 0 00 l 3 1 常用溶栓药物及用药 时机 常用药物为尿激酶 ,发病 后 量 ,保 证 每 日液 体 入 量 在 10 -2 0 m 。 . 5 4 康 复指导 教会 病人定 期检 测脉搏 和 了解 异常症 状 、 . 6 b内 ,心 电 图 尚 未 发 现 病 理 性 Q 波 时 进 行 溶 栓 ,越 早 越 好 。 体征 ,若胸 痛发作 频繁 ,程 度较 重 ,时 间较长 。服用 硝酸 在溶栓前做血常规 ,凝血四项、肝功、肾功 、电解质等检查 。 3 2 用 药 方法 静 脉 给 药用 1o 5 . 0 一10万 1 激 酶 加 入 酯制剂疗效 差 时,应 及 时就 医。有计划 的康 复期 锻炼 不仅 1尿 MI lO O mL生理盐水 3 m n内滴完。以后用低分子肝素 60 U皮 能使患者 的体力及 自我照顾 能力 增强 ,还 可降低 A 发生 0i 0 的 危 险 因素 。 下注射 1 。 周 6 小 结 3 3 用药护理 必 须将 尿激酶 置 于冰箱 冷藏 ,妥善保 管 , . 急性心肌梗死 是常 见 的危重 疾病之 一 ,不仅 治疗 要 及 现配现用 ,禁止 与其他 药物 共用一 静脉 通道 。用 药期 间 注 时 ,而且还要专 科综 合护 理 的紧密 配合 。因此 ,即要 做 好 意病人有无寒 战 、发 热 、皮疹 等过 敏反应 。是否 有皮 肤粘 膜 、内脏出血 ,使用 药物后 定期 描记 心 电图 、抽 血查 心肌 急救护理 ,还要加 强康 复护 理及 健康教 育 ,才 可提 高患者 对 疾病 的认 识 ,进 而有 效预 防减 少疾病 的复发 ,改善 患者 酶 ,并观察病人胸痛情况 ,以便为溶栓是否成 功提供依 据。 的生 活 质量 。 4 一 般 护 理 ( 收稿 日期 :2 1 .5 2 ) 0 0 0 .0 4 1 休 息与活动 发病 2 h内,应绝对 卧床 休息 ,限制探 . 4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猝死。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1. 监测生命体征: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出现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变化、呼吸快速等情况。
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监测情况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2. 掌握病情资料: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信息,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嘱咐,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剂量、频率和途径。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利尿药等,它们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4. 保持患者安静:心肌梗死后的患者需要保持相对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
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和受到过度的刺激。
5. 提供营养支持: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要一种高营养摄取以促进心肌修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医生的建议,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6. 规律监测心电图:心电图是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方法。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嘱咐,规律地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情况,并向医生报告。
7. 管理疼痛: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伴有剧烈胸痛。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评估疼痛程度,并按照医生的嘱咐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给予镇痛药、改变体位等。
8. 提供心理支持: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有强烈的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顾虑,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可以通过安慰、鼓励、启发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缓解情绪压力。
9. 预防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AMI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并防止AMI的并发症。
以下是AMI护理的几个重要措施:1.快速诊断和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和血清心肌酶谱能够确认AMI的诊断。
ECG监测应从入院开始,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新的心电图变化。
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2.疼痛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或不适,应尽快给予镇痛治疗。
通常使用硝酸甘油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和减轻胸痛,可以通过舌下含片、静脉注射或静脉泵给予。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以尝试吗啡等强力镇痛药。
3.血栓溶解治疗:AMI患者血栓溶解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UK)、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物(rPA)等。
溶栓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特定时间窗口内使用。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包括血管再通及出血等并发症。
4.维持血液循环稳定:AMI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液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血流稳定。
5.心脏监护和治疗:AMI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监护,包括持续ECG监护和定期测量心室功能。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给予负性肌力药物、抗凝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6.控制危险因素:AMI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护士应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戒烟和药物治疗等。
7.心理支持:AMI对患者来说是一次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打击。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并指导患者和家属适应疾病和生活变化。
以上措施只是AMI护理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AMI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和紧急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细胞长时间缺血而死亡,心肌灌注供给与需求失衡所引
起的,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对象,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也是造成冠心病死亡的直接主要原因。
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转
危为安,但是出院后必须坚持服药,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护理,以免发生再梗死。
1.
急性心肌梗死诱因
1)劳累:过度疲劳和连续紧张的劳累等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之一,专家
表示劳累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造成心肌短时间内
缺血、缺氧,发生心肌坏死。
2)激动: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而诱发。
据报道,美国有一
个州平均每10场球赛,就有8名观众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暴饮暴食:周末、节假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
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低温:这也是常见的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之一,专家介绍,突然
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应十分注意防寒保暖。
在冬春寒冷
季节,持续低温、大风、阴雨天气,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
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
2、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
1)室壁瘤:约占梗死病例10~38%。
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
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2)附壁血栓:多见于左心室。
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可随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3)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4)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
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心梗后2~4天。
5)心源性休克: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
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血液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1)保持情绪开朗: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培养豁达、平和的态度,遇事不急不躁,劳逸适度,避免因情绪激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缺血。
2)携带药物和病情:外出带药保平安冠心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应急药,以及有亲属联系电话及病史简。
3)适度运动勿过劳: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但不能操之过急。
一般出院后休息2至3个月才能开始锻炼,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适为宜,遵循循
序渐进的原则。
如感到累、胸闷或每分钟脉搏超过110次时,患者应立即停止运
动休息。
4)防止便秘:便秘将引发心肌梗死的发生,应多吃蔬菜素食,保持大便通畅。
可进行腹部按摩,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已有便秘的要及时服用缓泻剂,保
持每1至2天排一次大便。
5)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低温、大风、阴雨等天气是急性心肌梗死发
作的诱因,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秋冬季节,应减少外出次数,其
发病原理为:冠状动脉在寒冷刺激下会发生痉挛,继发血栓,从而引起急性心肌
梗死。
6)切勿搬抬重物:搬抬重物或屏气排便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死的
常见原因,患者要量力而行,不可进行弯腰屏气之类的动作;多吃富含纤维素的
食物保持排便通畅,清淡低脂饮食。
7)保持心境平和、减少刺激:老年冠心病患者可通过听轻音乐、书法、绘
画等情志活动来保持心境平和,适当的进行散步、太极拳、体操之类的活动。
洗
澡时水温太高会使皮肤血管扩张,造成心脑缺血,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可在
家人的陪护下进行洗澡。
8)戒烟限酒:心肌梗死后恢复的患者,继续吸烟者再梗死发生率大大增加,可能是不吸烟或吸烟已戒除者的2倍。
此外,饮食应坚持低糖、低脂肪的原则。
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鸡蛋黄、各种动物内脏等,不要吃得过饱。
9)定期复查勿麻痹: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后因为护理不当等因素引起再梗死
发生死亡的人数占心肌梗死总人数的80%,可见后期的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患者
应加强警惕,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和复查。
一旦出现心悸、胸闷憋气、出冷汗
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可掉以轻心。
10)定期查“四血”指标:所谓“四血”指的是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
这四个因素超标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复发。
因而必须重视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原发病的治疗,并应定期复查一次血压、血脂、血糖和血黏度,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