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涂片诊断黑色素瘤1例

合集下载

一例伴NPM1突变的AML

一例伴NPM1突变的AML

一例伴NPM1突变的AML简要病史:女性患者,81岁,因“胸闷”急诊入院,贫血貌,无明显出血倾向和其他阳性体征。

血常规如下:外周血涂片如下:潘连连:猜个M5王哲:异常细胞核凹陷伴有折叠,不知其他指标?生化? 夏万宝:ALL罗晓成:我觉得不是M5,白细胞太高了。

血凝报告如下:生化报告如下:骨髓涂片如下:张震:猜个M5。

窦心灵:初步印象:AML-M5b?静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夏万宝:该类细胞:胞体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染色质较为均匀,厚实,核形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切迹明显,核仁清晰或隐约可见,一个或多个;胞浆量较多,呈透明的蓝色或淡蓝色,胞质中无颗粒或少量颗粒。

有没有可能是混白呢?潘连连:D-D聚体这么高,细胞核也像屁股瓣样,偶见胞浆呈内外浆,有没有可能是M3呢?POX如下:窦心灵:已经基本排除ALL和M3了。

夏万宝:M5,混合型待排。

窦心灵:我觉得MPAL也基本排除了,因为那些POX阴性的是单核系。

夏万宝:这些POX阴性细胞形态特征真像淋系茹进伟:圈内像髓系窦心灵 : 赞同,更像幼稚单核。

茹进伟:外周血那么高白细胞的M5多见吗?窦心灵:为什么M5的白细胞就不该很高呢?吴侠:同意M5b。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如下:流式检查如下:王哲:AML,不除外M5郑素洁:正如各位老师讨论的,我们也是认为不除外M5,但如潘连连老师讲的,有些细胞也像异常早幼粒,M3也不能除外,再看其他辅助检查。

流式结论:AML预后基因突变检测报告:郑素洁:FLT3-ITD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基因突变,FLT3-ITD基因突变多见于FAB分型中M1及M5,患者常表现为高白,染色体常为正常核型。

FLT3-ITD(+)AML患者常合并有NPM1突变,存在NPM1共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单纯FLT3-ITD(+)AML患者无显著差异。

融合基因报告:郑素洁:染色体进行了加急处理,但因患者高白,接触抑制,没有培养成功,打算拿外周血进行补救培养时发现患者已经出院了!患者住在急诊留观室,检查结果没出来人就自动离院了。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 4. B1型题 5. B1型题1.制作血涂片时,与血涂片厚薄无关的是A.血滴大小B.推片速度C.推片与载片夹角D.血细胞形态E.血细胞压积正确答案:D解析:制作血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则血膜越厚,反之血涂片越薄,用力不均匀也会引起血涂片分布不均。

血细胞压积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可得满意结果。

2.下列哪项不会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加快A.高胆固醇血症B.恶性肿瘤C.室温过低D.急性细菌性炎症E.严重贫血正确答案:C解析: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主要见于:①生理性原因: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者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老年人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②病理性增快:各种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3.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A.血小板聚集B.小红细胞干扰C.大血小板增多D.红细胞碎片E.小血小板增多正确答案:B解析: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说明引起脱尾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血小板大,但MCV低于正常说明有小红细胞的存在。

4.尿液标本从留取到检验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A.0.5小时B.1.5小时D.2.5小时E.3.0小时正确答案:C解析:尿标本采集后,一般应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最好在30分钟内完成检验。

5.混浊尿加热加酸,混浊消失但无气泡,提示尿中含有A.尿酸盐B.磷酸盐C.碳酸盐D.细胞E.蛋白正确答案:B解析:混浊尿,在试管内加热混浊消失的为尿酸盐,混浊增加加乙酸后消失的为磷酸盐类结晶,无变化或混浊度增加的为脓尿、血尿、菌尿或管型尿。

胆红素尿液的外观呈深黄色。

脓尿、血尿、菌尿由于含有蛋白成分故蛋白质定性为阳性。

6.尿沉渣镜检时细胞应观察( )个HPF,管型应观察( )个LPF,正确选项是A.5,10B.5,15C.10,15D.10,10E.10,20正确答案:E解析:尿沉渣显微镜法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

[颅内黑色素瘤CT及MRI诊断(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CT及MRI诊断(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CT及MRI诊断(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摘要:恶性黑色素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CT and MRI Diagnosis of the Intracranial Mal ignant Melanoma(additional two cases and records retrospectively) Yao PengpengLi ShijiaWang JunweiWang YanbingZhang JunZhang Yuxi 【Abstract,本文主要讨论颅内原发黑色素瘤及手术后复发特征,颅内原发黑色素瘤来源于软脑膜黑色素细胞小泡或蛛网膜黑色素细胞,正常人在脑底部小脑、脑干底面、视交叉及大脑各叶沟裂处均有黑色素细胞的存在,因此好发于诸部位,本文左颞叶病灶,经脑膜扩散及向脑实质内蔓延,复发可见大囊状病灶,中心信号平扫呈T1略高信号T2高信号,结合颅内黑色素瘤病灶中心常坏死、出血(第2例患者病灶内出血已破入脑室),考虑囊状包膜仍为复发,增强后囊壁强化,中心呈增强后脑实质等信号,表现颇具特征,图1例1术前CT平扫:左颞叶颅板下椭圆形高密度区,边界清楚,前部呈分叶状,外侧与颅板相贴,周围大片水肿区围绕图2 例1 MRI平扫:左颞叶颅板下可见结节状等信号区,信号不均,内侧大片高信号同绕,有包膜图3 例1 MRI增强:左颞叶可见两处椭圆形肿物强化,周围水肿区围绕图4 例1 术后7个月CT平扫:左颞叶颅板下椭圆形高密度肿物,内侧囊状等密度区围绕,其下方密度略高(示囊内少量出血),有包膜,边界清楚,中线结构向右明显移位图5 例1 MRI平扫:左颞叶外侧椭圆形低信号肿物有包膜,其内侧大片略高信号围绕,有包膜,两者不易分开图6例1 MRI增强:左颞叶皮质区可见椭圆形肿物强化,其内侧大片椭圆形环状强化,内部呈等信号图7~9例2 MRI平扫:左顶叶可见椭圆形环状等信号及结节状等信号,环形中心及附近可见长T2异常信号,边界模糊,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移位图10例2 CT平扫:左顶叶可见大片椭圆形高密度区,外缘贴近颅板,周围低密度区围绕图11、12 例2 CT平扫复查:左顶叶可见大片椭圆形高密度区,较前扩大,破入脑室,周围低密度区围绕参考文献1史大鹏,毛晓明主译.美国磁共振成像教学丛书(第二版)[M]:脊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4-135 2雷舒,韩丹,王克超.恶性黑色素瘤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8:727 3王川红,张红萍,田志雄.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9:815 4杨秀军,彭仁罗,陈登明,陈桦.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特征(附2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1:45 作者单位:45000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摘要】目的:报告2例颅内原发及转移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研究了黑色素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探讨了其术前确诊的可能性。

黑热病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黑热病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黑热病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摘要】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一种以长期不规则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现已达到基本消除,但仍有散发病例报告,临床中常常会出现误诊。

本人曾收治1例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黑热病;多发性骨髓瘤;病例【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6-0223-021.病例资料患者梁×,男性,20岁,战士,因“间断浮肿4月,乏力、盗汗3月”住院。

患者于入院前4月开始间断双下肢浮肿,随后逐渐波及颜面部,无明显发热、咳嗽、咽痛,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于解放军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给予“青霉素”等药输液治疗15天,浮肿消退。

入院前3月出现乏力、盗汗,无发热、咳嗽、食欲减退等症状,未治疗。

入院前1周再次出现间断双下肢浮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4×109/L,HGB 83g/L,PLT 74×109/L。

尿常规示:蛋白质 2+,尿胆原 2+,胆红素 1+。

肝功示:白蛋白29.3 g/L。

腹部彩超示:脾大,脾静脉增宽;双肾皮质回声增强。

骨髓检查示:瘤细胞15%,大部分呈幼浆细胞型,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考虑:多发性骨髓瘤。

转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现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Ο医院)血液科。

入院查体:体温37.0℃,呼吸 19次/分,脉搏 88次/分,血压110/70mmHg,中度贫血貌,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脾于脐水平线下约3cm、腹中线右侧约4cm触及,质中,边缘钝,无压痛。

入院后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5℃,查尿本周蛋白阴性。

肝炎系列检查示:HBsAg、抗-HBe、抗-HBc阳性,乙肝病毒定量为2.06×108/mL。

贫血三项示:血清铁蛋白2.717nmol/L(升高),维生素B12 62.0pmol/L(降低),叶酸6.4ng/mL(升高)。

青年多发性骨髓瘤1例

青年多发性骨髓瘤1例

青年多发性骨髓瘤1例作者:胡志润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05期【关键词】青年;多发性骨髓瘤1 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

因腰骶部疼痛6年,加重伴双下肢行走受限1年就诊。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疼,活动时加剧,近1年来疼痛加剧,且行走受限,行走时疼痛加剧。

于2005年4月12日入院。

体检:体温38 ℃,精神差,面色苍白,痛苦面容,心、肺、腹无异常,腰骶部椎骨压痛,双下肢肌肉明显萎缩。

实验室检查:血液分析:红细胞5.58×1012/L,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L,白细胞/L,分类:淋巴细胞33.1%,单核细胞6.8%,中性粒细胞60.1%;尿液分析正常;血沉70 mm/h。

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为2.4∶1,骨髓瘤细胞增生活跃,此类细胞浆丰富,染色深蓝色,核染质疏松,呈块状,部分成堆出现,可见双核、三核细胞,呈幼红细胞型和幼浆细胞型改变。

粒细胞系统:除部分细胞浆中颗粒增粗和胞浆稍微改变外,余无明显改变。

红细胞系统形态比例大致正常,巨核细胞系统可见巨核细胞90只,血小板分布不少,形态大致正常。

血象:可见骨髓瘤细胞,浆染淡蓝色,可见嗜苯胺颗粒和Russell小体,成熟红细胞部份大小不均,呈鈱线状排列。

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该患者确诊后放弃治疗,在家不规律服用民间验方、草药治疗,随访追踪观察至今患者仍然生存,从确诊至今自然病程已达5年8个月。

2 讨论多发性骨髓瘤常见于中老年,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左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40岁以下的患者少见。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指标为:(1)骨髓中浆细胞>30%;(2)活组织检查证实为骨髓瘤;(3)血清中有M蛋白:IgG>35 g/L,IgA>20 g/L或尿中本-周蛋白>1 g/24 h。

次要指标为:(1)骨髓中浆细胞10%~30%;(2)血清中有M蛋白,但未达上述标准;(3)出现溶骨性病变;(4)其他正常的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值的50%。

病例讨论-黑色素瘤课件

病例讨论-黑色素瘤课件
2.超声诊断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邹如海医生) 3.皮肤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陈映波教授) 4.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龙浩教授) 5.放射性粒子植入对黑色素瘤转移灶的治疗价值 (张福君教授)
10
本病例治疗及随访结果
2011年9月6日, “右上臂皮下肿物切除术”
病理:恶性黑色素 Ki67 50%(+),EGFR、FDGFR、C-kit、b-raf野生型
CT:左上肺结节,直径7mm,考虑转移;右肺中叶类结节。
彩超:右腋窝多个小淋巴结 入院诊断:1 右食指黑色素瘤治疗后右上臂 移行转移 2 左上肺结节:黑色素瘤转移?
8
问 题
1、如何评估本病例中影像学检查对转移性黑色素瘤 诊断的价值 2、本病例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如何
专家发言
1.PET/CT诊断转Biblioteka 性黑色素瘤的价值(樊卫教授)5
问 题
1、临床上如何鉴别皮肤结节
2、如何安排皮肤黑色素瘤术后的辅助治疗
专家发言
1.皮肤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万苗坚教授) 2.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循证医学证据 (张星教授) 3.黑色素瘤的辅助放疗(古模发教授)
7


2011年7月14日全身 PET/CT:左上肺结节,未见代谢异常,不除外转移 2011年8月22入我院: 体格检查:右上臂单个皮下结节,直径约0.7cm,质硬,活动。
2011年9月--10月,姑息化疗 2程 方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00mg/m2 d1,8+ DDP 75mg/m2 Q3W 2011年10月17日CT:左肺结节较前缩小,右肺结节无改变。
11
2011年10月25日, “手辅助胸腔镜下左上肺叶楔形切除+右肺探查+右腋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骨髓涂片中细胞形态、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借以了解骨髓造血功能状况。

骨髓象检查对多数血液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2.检测原理(包括结果计算)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

伊红通常为钠盐,有色部分为阴离子。

亚甲蓝(美蓝)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

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有色部分为阳离子。

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即天青)。

将适量伊红、美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

瑞氏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称为嗜中性物质、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含较多酸性物质,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细胞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质,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完全成熟红细胞,酸性物质彻底消失后,染成粉红色。

3.性能特征无。

4.标本要求(包括病人准备、容器、样本类型等)4.1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是否对局麻药有过敏史。

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晚期妊娠妇女作骨髓穿刺时要慎重。

4.2 标本类型:骨髓。

4.3标本容器:洁净载玻片。

4.4 标本存放:4.4.1未检测标本的存放:放于细胞室未检测标本架上。

4.4.2已检测标本的存放:骨髓存片柜,保存10年以上。

4.5 标本运输:室温条件下运输。

4.6 标本拒收标准:参照《采集手册》。

5.仪器和试剂5.1试剂:5.1.1 瑞姬氏染色液:瑞氏染料0.5g、姬氏染料0.5g,加入500ml甲醇中,混匀溶解后备用。

黑色素瘤2014

黑色素瘤2014

原发病灶 右髂窝
右下肢皮下
右侧颈后
右侧腹股沟区
病例资料
诊断:
1、恶性黑色素瘤(右足趾 Ⅳ期)
2、皮肤继发恶性肿瘤 3、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
既往治疗一览表
日期 治疗方案 毒副反应 疗效评价
2014-03
右足趾活检术
病理(艾迪康医学检验所病理科)提示: (右足)恶性肿瘤;病理(我院)会诊: “右足”: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示: 恶性黑色素瘤。Ki67 70%、S-100 (++++)、CD99(+++)、HMB45 (+++)、MelanA(+++)。


中国黑色素瘤基因突变情况
BRAF突变率约25%,90%为V600E突变
C-KIT突变率约11%,扩增率约8%
2010 年恶性黑色素瘤AJCC 第7 版分期(1)
原发肿瘤(T) TX 原发灶无法评价 T0 无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a T1b T2a T2b T3a T3b T4a T4b 厚度≤1.0mm,无溃疡,有丝分裂率<1/mm2 厚度≤1.0mm,有溃疡,有丝分裂率≥1/mm2 1.01 ~ 2.0mm 不伴溃疡 1.01 ~ 2.0mm 伴溃疡 2.01 ~ 4.0mm 不伴溃疡 2.01 ~ 4.0mm 伴溃疡 >4.0mm 不伴溃疡 >4.0mm 伴溃疡
N 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1 个淋巴结转移 N1a 隐性转移( 病理诊断) N1b 显性转移( 临床诊断) 2~3 个淋巴结转移 N2a 隐性转移( 病理诊断) N2b 显性转移( 临床诊断) N2c 非簇样移行转移或卫星灶( 但无移行转移) ≥4 个淋巴结转移, 或簇样转移结节/移行转移, 或卫星灶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

骨髓瘤病例模板

骨髓瘤病例模板

骨髓瘤病例模板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可导致癌症的恶变。

病例模板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熟悉治疗骨髓瘤的方案,以便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

下面是一份典型的骨髓瘤病例模板。

患者基本信息:
1. 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
2. 患者的家庭病史
3. 患者最近一次就诊的医院、时间及主治医师
诊断:
1. 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血常规、CT、核磁共振等)
2. 根据结果,确诊患者为骨髓瘤
治疗方案:
1. 根据骨髓瘤的分期和病情,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
2. 开发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营养和休息
预后:
1. 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的预期
2. 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案和积极的护理,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骨髓涂片诊断成人尼曼-皮克病1例报道

骨髓涂片诊断成人尼曼-皮克病1例报道
常 ;) 6 X光 检查 肺 部 ( ) 骨盆 右 侧 坐 骨结 节有 陈旧性 骨 析 。 一 ,
好 转 , 个 多 月 前 因 左 股 骨 颈 骨 折 行 股 骨 头 置 换 术 。有 输 血 1
史 , 后 卧 床 , 动 少 。否 认 家 族 遗 传 病史 。体 格 检 查 : 育 正 术 活 发 常 , 养极 差 , 血 貌 ; 身 皮 肤 黏膜 苍 白 , 黄染 ; 明 显 的 眼 营 贫 全 无 无 底 黄斑 部 樱 桃 红 色 斑 ; 身 浅 表 淋 巴结 未 扪 及 , 全 肝脾 未 扪 及 ; 胸
0 4 / L a 3 . / I, A 3 7 0 / RF 3 2 . 8 g L, p( ) 0 1mg d S 1 0 . 0 mg L, 2. 4
I mL, O 7 0 U/ P l . 0 S AP U/ AS 1 . 7 I mI, T 2 3 , TT 0 , 2 .3 S TT
2 O 1 ”/ H b4 / P . 3× O L, 2g L, LT 9 × 1 L, CV 4 9f 2 2 1 0/ M 7 . L; )
生 化 检 查 : T 4 . L, T 6 . L AL 6 . L, AL 3 9U/ AS 6 6U/ , P 6 6 2U/
( 庆 市长寿 区人 民 医院 :. 重 1 检验 科 ;. 2 血液科 ;. 3 重庆 市长 寿 区第三人 民 医院 内儿科Leabharlann 4 12 ) 0 2 0
【 要】 尼曼 一 克 病 是 一 种 常 染 色体 隐性 遗 传 性 疾 病 , 要 是 由 于 神经 鞘 磷 脂 酶 的 先 天 缺 陷而 致 。大 部 分 在 儿 童 和少 年 阶 摘 皮 主
段 发 病 。该 例成 人 患 者 ( ,4岁 ) 床 症 状 不典 型 , 发热 、 血 入 院 , 过 骨髓 涂 片 检 查 发 现 大 量 的 尼 曼一 克 细 胞 实 属 罕见 。 女 4 临 因 贫 通 皮 【 关键 词 】 尼 曼 一皮 克 病 ; 成 年 人 ; 细 胞 ; 骨 髓 检 查 ; 涂 片 层

小讲课4黑色素瘤诊断

小讲课4黑色素瘤诊断

• 黑色素瘤,通常是指恶性黑色素瘤,由黑色素 细胞恶变而来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简称恶 黑。
•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黏膜 (包括内脏黏膜)、眼葡萄膜、软脑膜等部位。
• 我国人群好发于肢端皮肤(足底、足趾、手指 末端和甲下等部位)。
• 恶性黑色素瘤不会传染,但可能存在个别的家 族性多发现象。
• 皮肤恶性肿瘤如发现和治疗较早较恰当, 一般来说,疗效和预后较好,但如已有区 域性淋巴结转移者,则预后较差。
小讲课:黑色素瘤
2020.09 杨勇
• 皮肤癌即皮肤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的 来源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包括表皮、皮 肤附属器、皮肤软组织、周围神经、黑素 细胞、皮肤淋巴网状组织和造血组织等。 还有一部分是发生在其他组织转移到皮肤 的转移性肿瘤。
• 黑色素瘤,通常是指恶性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来源 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简称恶黑,多发生于皮肤,也 可见于黏膜和内脏,约占全部肿瘤的3%。皮肤恶性黑色 素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约占6.8%~20%)。好发 于成人,皮肤白皙的白种人发病率高,而深色皮肤的亚 洲人和非洲人发病率较低,极少见于儿童。部分患者有 家族性多发现象。 恶性黑色素瘤可由先天性或获得性良 性黑素细胞痣演变而成,或由发育不良性痣恶变而来, 也可以是新发生。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和死 亡率逐年升高,与其他实体瘤相比,其致死年龄更低。 恶性黑色素瘤除早期手术切除外,缺乏特效治疗,预后 差。因此,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
• 黑色素瘤的诊断如下:1.临床表现。皮肤上可 见灰色或者黑色病变,质地较软、呈结节状, 有时表面可见溃烂,病损处可有感觉异常,比 如麻木、疼痛、瘙痒。2.病理学检查。黑色素 瘤的显微镜下观可见细胞排列呈片状、束状、 蜂巢状。肿瘤细胞形态各异,具有多形性。细 胞核存在核分裂,数量多达六到八个。肿瘤组 织可见局部出血和细胞坏死腔,肿瘤细胞中含 有数量不等的黑色素颗粒。3.病史。该病既可 以发生于成人,还可以发生于儿童,患者一般 都有皮肤受伤或者烫伤的病史。”

骨髓转移癌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附17例报告

骨髓转移癌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附17例报告

骨髓转移癌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附17例报告摘要目的:研究骨髓转移癌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

方法: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及活检滚片瑞氏染色。

结果:17例转移癌中,16例找到转移癌细胞,1例骨髓涂片未见,活检滚片中找到转移癌细胞。

结论:通过血象、骨髓象观察,早期检出各种转移癌细胞。

关键词骨髓转移癌;血象;骨髓象骨髓转移癌是指髓外器官或组织中恶性肿瘤发生骨髓内转移。

肿瘤在发生及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可转移到骨髓,患者常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异常,因此骨髓涂片和活检可能成为早期被发现和证实的转移灶。

现将我院2000-20006年骨髓涂片或活检滚片中发现转移癌细胞后经临床和活检证实17例转移癌进行血象和骨髓象分析观察。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7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疑为骨髓转移癌后经骨髓活检确诊,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

年龄30-75岁。

1.2 方法:髂前或骨痛点穿刺抽吸加活检,将血片及涂片或活检滚片进行瑞氏染色,用光镜进行观察。

2 结果2.1血常规;血红蛋白减少(50-110g/l)14例占82.3%血小板减少(30-92)×109 /L 9例占53.3%白细胞减少(2.8-4.0)×109/L5例占29.4%白细胞正常或增高(4.0-22.2)/×109/L12例占71.0%2.2血片分类:见有核红细胞4例占23.5%,幼稚粒5例占29.4%,同时发现有核红和幼稚粒2例占11.7%,幼红、幼粒大多为晚红和中晚幼粒. 共占64.7% 。

2.3骨髓涂片观察:1)骨髓增生程度:减低~明显减低12例占71.0%活跃~明显活跃4例占23.5%极度活跃1例占6.0%2)红系增生程度:增生减低12例占71.0%~增生活跃4例占23.5%(1例巨幼变)增生明显活跃1例占6.0%3) 粒系增生程度:增生活跃10例占58.5%增生减低7例占41。

0%4)巨核系增生程度:增生减低:12例占70.5%(少于7个)增生活跃:4例占23.5%(7~35个)增生明显活跃1例占5.8%(206个)5)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每张涂片3个以上10例占58.8%6)瘤细胞分布情况:成簇易见10例占58.8%成簇少见7例占41.1%3讨论3.1从17例病人血象观察最常见血红蛋白减低占82.3%,其次是血小板减少占53.3%,而外周白细胞数则反应不一。

以硬膜下血肿为首发表现的骨髓转移癌1例

以硬膜下血肿为首发表现的骨髓转移癌1例

以硬膜下血肿为首发表现的骨髓转移癌1例患者,女,59岁,因“头痛、头晕、乏力伴视物模糊10+天”于2014-6-4 11:00入院。

患者偶有腰背疼痛,无骨关节痛,无恶心、呕吐及肢体抽搐;无发热、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

近来体重较前减轻10公斤。

既往史:半年前患有“胃溃疡”,病检结果阴性,无手术及外伤史。

查体:T 36.6℃ P78次/分 R21次/分 BP144/80mmHg,。

嗜睡,精神较差,贫血貌,呼之能应,对答切题,GCS评分14分,睁眼3分,语言5分,运动6分,全身皮肤多处瘀斑,无瘙痒、未高出皮肤表面,无蜘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可扪及肿大,活动度较差。

双侧瞳孔正圆等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结膜下出血,无视物模糊、重影及眼球震颤,左眼眶周皮肤青紫无肿胀。

颈亢(三横指),气管居中,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

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回示:Neut% 84.30%,Lymph% 7.8%,Lymph# 0.49G/L,RBC 2.98T/L,Hb 80.00g/L,HCT 24.00%,MCV80.40fL,MCH 26.80pg,HDW 39.50g/L,PLT 51.00G/L。

血生化:谷草转氨酶56.10 U/L谷草/谷丙3.169总胆红素29.80μmol/L直接胆红素6.40μmol/L间接胆红素23.40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99.27 U/L碱性磷酸酶368.60 U/L。

DIC:凝血酶原时间16.8秒;纤维蛋白原1.63g/L;D-二聚体检测>16ug/ml;vWF检测305.0%;肿瘤-CA全套CA125 84.26U/ml,CA19-9 35.12U/ml,CA15-3 44.15U/ml,CA72-4 268.70U/ml,CA242 32.21U/ml,CYFRA21-1 428.80ng/ml,NSE51.48ng/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涂片诊断黑色素瘤1例
标签:骨髓涂片;恶性黑色素瘤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岁,因间歇性发热6月余,腹大,腰背部疼痛3月,于2009年9月住院。

入院前发热但未找到明显的诱因,服用“APC”片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以后反复发热多次,体温高达39.5 ℃,经对症治疗,体温下降。

近50 d发觉腹部长大,并能触及包块,伴有腰酸、背痛,食欲明显下降。

B超、CT提示:肝弥漫性实质性占位病变,淋巴瘤,不除外转移癌,盆腔有积液。

本院以“肝占位性病变”收入消化内科住院。

查体:中度贫血貌,发育正常,营养稍差,神志清楚,慢性病容,面色暗黄,全身无黄染,无出血点,蜘蛛痣,右腋窝可触及0.4 cm×0.2 cm 大小淋巴结两粒。

肝肋缘下18 cm,质硬,表面粗糙不平,脾肋缘下7 cm,质中,光滑。

腹水征(+)。

双下肢轻度水肿。

实验室检查:WBC 9.3×109 /L,Hb 85 g/L,PLT 278×109 /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08,单核细胞0.04。

肝功、肾功、便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骨髓像:粒系0.4,红系0.22,涂片可见大量散在或呈巢状全分布的外来细胞,尤以片尾居多,分类占0.21,胞体大小不一,直径约15~25 μm,圆形,边缘伪足明显,胞浆淡蓝,无A颗粒,5%的该类细胞含大量黑色颗粒,粗大一致,分布不均。

核大圆形,双核可见,染色质粗,核膜清晰,核仁清,1~4个,兰染。

免疫组化HMB45(++),CK(-)。

诊断意见:恶性黑色素瘤细胞骨髓转移。

2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小腿内侧,跖、趾部皮肤,原发于内脏者极少见,肝、脑、肺转移最常见。

目前国内外对恶性黑色素瘤转移骨髓均有报道[1,2]。

本例患者经反复检查,未见皮肤病灶。

B超、CT均提示肝转移癌、骨髓形态学报告是唯一能明确诊断的病理依据,其原发灶也可存在于阴道、直肠、肛管等隐蔽处。

原发于骨组织的恶性黑色素瘤国内曾报道1例[3]。

骨髓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实体瘤重要的补充手段,临床常见骨髓象提示转移癌而未发现原发灶的病例。

由于肿瘤细胞的多形性,骨髓报告仅能提供形态学倾向性意见,如考虑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

本例患者骨髓片未染色前,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含棕黑色颗粒,经瑞氏染色后,颗粒呈黑色、清晰、量多,是骨髓内造血细胞所不应出现的,并且恶性黑色素瘤的特异性抗体HMB45呈强阳性表达,故检验结果可靠。

参考文献
[1]岳少梅,唐家伦,孙俊英.恶性黑色素瘤骨髓转移1例报告.中华血液学杂志,1984,12:419.
[2]朱晓辉,张文良.骨髓检查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10:164.
[3]周景,丁华野.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232.
(收稿日期:2011-05-19)
(本文编辑:车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