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共26张PPT)

励自己努力前行。不少朋友会写一些励志的话语贴在办公桌上,那么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经典有气质内涵的句子,看看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向着美好的 未来前行!一、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1、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2、穷则思变,既要变,又要实干。3、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4、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5、勇气不是感觉不到恐惧而 是感觉到恐惧也继续做下去。、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7、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8、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9、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10、东西,让你羡慕,却 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11、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12、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13、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14、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 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15、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7、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 是期待。经历过,尝试着,就有期待。18、别放弃你的梦想,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手里发光。19、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20、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二、经典有气质内 涵的句子1、不要问自己收获了多少果实,而是要问自己今天播种了多少种子。2、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3、如果你热爱一件事, 那么你整天都能埋头于这件事而不觉得无聊,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领域内出类拔萃。如果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你真心热爱的事情,那没有人会是你的对手。4、把圈子变小,把语言变干净,把成绩往上提,把故事往心里收一收, 现在想要的以后都会有。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6、人和人真是说不清的劫数,你为了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个人又为了别人,神魂颠倒 食不知味。7、突然发现有些感情,有些事,不是几句煽情的文字就能决定的,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以及现实的无奈。8、过去的人,有他们出现的意义,但不要太念念不忘。过去的人有过去的好,但最好的,都是你 身边的那个。9、不是谁辜负了誓言,而是被时间扯淡了思念。0、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的世界里下落不明,我会在你的世界里杳无音信1、在前进的路上,别急着一口气狂奔到底。静得下心,才能守住目标,沉得住气,才 能持续发力。以笃志力行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你,终将变得很了不起。2、不再向往单纯,而是让心底的单纯唤醒梦魇迷住的躁动与孤寂,于是慢慢的,开始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命中那些 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一种单纯的幸福幸福。3、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4、因为平时你们没有利益 冲突,自然相安无事。但有些人就是一旦触及利益,就绝不会忍耐你。所以啊,看一个人爱不爱你,重点是看有矛盾时,他会不会忍你。忍你的是好心,吼你的要当心。5、心,是静的才好,能静下来的,才是心情。不然, 烦躁中怎么能让自己染上心思。心思,是美的那种,女子的心思就是在安静的时间里,想一些事,看一本书,想一个人,那种心情只能在静的环境里生存。6、如果自己都在偷懒,命运又怎么会认可你。别再虚度光阴,叫醒 那个沉睡的自己。记住,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7、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知识点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3.原因( 1 )主要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2 )直接原因: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4.过程( 1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 2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3 )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 4 )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结果:1644 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知识点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6.满洲兴起( 1 )后金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 2 )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7.清兵入关( 1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 2 )李自成战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的皇帝,有的纵情享乐,把政事交给宦官处理;有的酷爱木工……其中有一位皇帝,他20年不上朝,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国势日衰。
他是( C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神宗D.明熹宗2.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B.明成祖迁都北京 D.明朝灭亡
6.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 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 义的共同点是( C )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7.后金的建立者( A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8.改国号为清的是( B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643年 大顺政权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 明朝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
第三目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女真族)的兴起:
我国东北 (1)生活地区: (2)兴起时间:明朝后期
2、清朝的建立:
1635年 女真族 满洲
清 1636年 后金 爱新觉罗·皇太极,太祖努尔 哈赤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后,改 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建国号为 清太宗皇太极 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 的措施,奠定了建立大清帝国基础。
3、清兵入关: (1)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2)李自成遭吴三桂与 清兵联合夹击,最后失败。
科学巨著: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小说和戏剧: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 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 吴承恩《西游记》(明朝中期) 戏剧:汤显祖《牡丹亭》(明)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一目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表现: 皇 帝: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起义的概况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 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 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 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 奔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 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 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 “李闯王”。
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

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一、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
1. 皇帝昏庸。
- 明朝后期,许多皇帝不理朝政。
例如,明熹宗朱由校喜欢做木工,将朝政大权交予宦官魏忠贤。
魏忠贤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当时被称为“九千岁”,他迫害东林党人等正直官员,严重扰乱了朝廷的正常秩序。
2. 官场黑暗。
- 官员贪污成风。
各级官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许多官员为了升迁行贿受贿,政治变得极为黑暗。
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党争也消耗了明朝的政治力量,双方互相攻击,不顾国家利益,使得朝廷决策难以有效执行。
二、土地兼并与农民生活困苦。
1. 土地兼并状况。
- 明朝后期,皇室、贵族、官僚和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他们凭借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强占农民的土地。
一些藩王拥有大量的庄田,使得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2. 农民生活状况。
- 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佃农或流民。
佃农要向地主缴纳高额的地租,通常达到收成的一半甚至更多。
流民则四处流浪,生活没有保障。
再加上天灾频繁,如旱灾、水灾、蝗灾等,农民的生活陷入绝境,这为农民起义埋下了隐患。
三、赋税沉重。
1. 赋税种类繁多。
- 明朝后期,赋税种类不断增加。
除了正常的田赋、户税等,还增加了许多杂税。
例如,为了应对辽东战事,加征“辽饷”;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又加征“剿饷”和“练饷”,这三项赋税被合称为“三饷”。
2. 农民负担加重。
- 沉重的赋税使得农民的实际收入锐减。
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大部分都被用来交税,导致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农民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存,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四、农民起义。
1. 起义爆发的原因。
- 上述的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和赋税沉重等因素,使得农民对明朝统治极度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2. 李自成起义。
-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明朝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他的军队迅速发展壮大,攻占了许多城池。
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初一下历史第17课课堂笔记

初一下历史第17课课堂笔记
以下是初一历史第17 课的课堂笔记:
课题: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 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2. 1616 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3. 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4. 1644 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 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 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3. 清朝还沿用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4. 为加强思想控制,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课堂小结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了解了清朝的建立过程以及清朝初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七年级下历史-17课明朝的灭亡

A.皇太极 C.阿骨打
B.努尔哈赤 D.铁木真
3.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 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起义军失 败。这里的“将领”是( B A.张献忠 C.努尔哈赤 )
B.吴三桂 D.皇太极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 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明末民谚
一 二
崇祯帝自缢之处
1.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 D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 下大吉” D.“均田免赋”
2.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国号为大金的是( B )
七年级历史17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17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七年级历史第17课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标题:明朝的兴衰
一、明朝的建立与巩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
2、明朝的巩固: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明朝的统治。
他实行了分封制度,将皇子分封到各地担任藩王,以巩固皇室力量。
他还实行了特务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控。
二、明朝的繁荣与衰落
1、明朝的繁荣:明朝中期,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朝还实行了海禁政策,禁止私人贸易,但同时也促进了官方的海外贸易。
2、明朝的衰落: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特别是宦官专权和官僚腐败,使得明朝逐渐走向衰落。
三、明朝的文化与科技
1、明朝的文化:明朝时期,文化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王阳明、李时中、罗贯中等。
2、明朝的科技:明朝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郑和下西洋、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达,让明朝在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取
得了很大的成就。
此外,明朝的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也有很多创新,如棉纺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发展等。
四、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兴起
1、明朝的灭亡: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攻占了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自杀,明朝灭亡。
2、清朝的兴起:1644年,清朝军队攻占北京,开始了清朝的统治。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希望这份笔记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七年级历史第17课的内容。
历史明朝灭亡知识点总结

历史明朝灭亡知识点总结一、明朝的繁荣与衰落明朝建立于1368年,经历了嘉靖、万历时期的鼎盛时期,国力强大,社会经济繁荣。
但随着朝廷内部贪腐、政治斗争频繁,外部入侵的加剧以及社会动荡的加速,明朝开始走向衰落。
二、内部政治腐败明朝晚期,内部政治腐败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朝中后期,朝廷内部贪腐成风,权臣专权,宦官干政,导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
例如,张居正时期的政治改革,虽然有一定成效,但也因其专横跋扈而引起了不少社会不满。
此外,万历朝期,杨廷和专横跋扈、苛政猛于虎,严禁言论自由,大肆剿杀异己,使得社会动荡不安。
三、外部入侵明朝晚期,外部入侵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明朝后期,由于经济凋敝和内部政治腐败,使得明朝无力抵御外敌。
例如,由于明朝对满洲地区的剿杀,导致满洲部落对明朝的仇视日益加深,最终推动了清军入侵明朝的过程。
满清入侵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入侵事件,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四、社会动荡明朝晚期,社会动荡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又一个原因。
在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加剧,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例如,虽然嘉靖年间国家力量处于鼎盛,但是社会危机与动荡不断,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民生凋敝、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同时,天灾频发也使得民生更加困苦。
五、明朝灭亡的过程明朝灭亡的过程主要可分为内外交困、辽东危机、明朝军队溃败、京师陷落等几个阶段。
明朝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难以维持稳定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
随着辽东危机的出现,明朝的国防形势日益严峻,使得明朝军队溃败,最终导致京师陷落,明朝灭亡。
六、明朝灭亡的影响明朝的灭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终结,为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同时,明朝的灭亡也对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振荡和深刻的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明朝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它的成因及影响十分复杂,需要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多加关注,从中汲取教训,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神宗时期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期-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时期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极回答问题。
自学能力。
根据材料总结当时的社师:读图,简要描述图中人物的衣着、神情和生活状况?生回答:衣衫褴褛,神情憔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师过渡语:图中人物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下的底层人民,他们就是遭受剥削和压迫的农民阶级。
然而,明中期社会状况的恶化,还远不止于此……出示材料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材料一:材料二:富出示明朝《流民图》④明末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严重,朝廷赋税不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4•结果: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王朝被推翻教师过渡语引出后金:李自成有着中国古代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等优点,但是也有中国古代农民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等缺点,大起义军被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东北地区的大敌一一后金,终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三、探究三江山易主一一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图像)教师讲述:满洲的兴起的基本情况。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多媒体出示问题:简述清兵入关情况)学生简述清兵入关情况?答案提示: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被杀。
4.南明小朝廷斗年4戸的濟旁势南明小朝廷是明朝遗留的大臣推举明皇室后裔建立的政权,但由于皇帝贪图享受,官员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很快就被满清灭亡。
5.清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是必然的。
明朝后期的腐朽不堪以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了他们的失败,满洲贵族的清政权正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不断发展。
是偶然的。
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而投降,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的原因: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__ ,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表现:各级官吏______ ,对民众百般盘剥;统治阶级疯狂__________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_______ 异常尖锐,天灾进一步导致农民生计难以维持。
2.主要经过:(1)陕北起义后,起义军进入中原,并提出“_______ ”的口号。
(2)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 。
(3)1644年4月,攻破北京,______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的兴起:______年,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
2.清兵入关:明朝将领_________ 降清,引清兵入关。
______ 交战失利后,李自成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难点释疑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多方面原因①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②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的力度。
③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⑤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特别是李自成率领的部队。
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络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2.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中体现的危机表现为()A.土地兼并严重B.皇帝昏庸腐朽C.奸臣把持朝政D.宦官徇私枉法2.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 知识点 过关训练)(含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的原因: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__,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表现:各级官吏______,对民众百般盘剥;统治阶级疯狂__________,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_______异常尖锐,天灾进一步导致农民生计难以维持。
2.主要经过:(1)陕北起义后,起义军进入中原,并提出“_______”的口号。
(2)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
(3)1644年4月,攻破北京,______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的兴起:______年,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2.清兵入关:明朝将领_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
______交战失利后,李自成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难点释疑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多方面原因①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②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的力度。
③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⑤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特别是李自成率领的部队。
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络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2.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中体现的危机表现为()A.土地兼并严重B.皇帝昏庸腐朽C.奸臣把持朝政D.宦官徇私枉法2.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
七年级(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2、清军入关 (1)驻守山海关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山 海 关
天下第一关
吴三桂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 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 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 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 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 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 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 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 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 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 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 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评人物,抨击当权派。一部分在
职官吏也遥相应合。东林党以此
得名。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
东
为主的政治集团。在东林党之外, 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
林 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
党 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
争
2.社会动荡
材料一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2、清军入关
(1)驻守山海关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2)李自成遭吴三桂与清兵联合夹击,在山海关失利,最后失败。
山
天下第一关
海
关
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
明 崇 祯 帝
部编版7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重点梳理

部编版7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重点梳理
【知识框架】
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重点梳理】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政
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过程(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4)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结果1664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1)后金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
兴起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
为清
清兵入关(1)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2)李自成战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知识延伸】
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2)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3)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激化阶级矛盾。
(4)官吏贪赃枉法,政治黑暗。
七下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提纲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2020.04.25
注:只要是黑色字迹课本上都有,需要在课本上标记好;红色字体即下划线的为补充要点,需要记录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为重难点,一定要掌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yì)。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不用背:不与之前学习的金朝是同一个民族,为了加以区分,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D.均田免赋
2.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占西安,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
B.大齐
C.大顺
D.大西
3.清朝第一位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C.顺治帝
B.皇太极 D.康熙帝
4.中国古代史上,历代农民起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
A.都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都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都为反对苛政而举
D.都以建立大同社会相号召
(二)社会动荡: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地主阶级 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一)原因 1.明末,政治腐败越发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陕北一带连年大旱,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 3.爆发众多起义 (二)概况 1.时间:1627年 2.地点:陕北的米脂、安塞、白水 3.口号:“均田免赋” 4.发展:(1)河南、山西、甘肃、 宁夏、山东、四川、湖广等10多省 (2)建立政权:大顺 都城:长安 (3)1644年攻占北京,明崇祯 (朱由检1628—1644第十六位皇帝) 自杀身亡,明亡。
二.问答题 明朝末年出现了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请分别列出政权的名称,并指出 最后的结果如何?简要说明该结果的形成原因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一)政治腐败(二)社会动荡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一)原因1.2.3 (二)概况
1.时间 2.地点 3.口号 (三)结果及原因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一)后金 1.女真族兴起 2.建立时间 (二)清国 1.改女真族为满洲 2.清国建立时间 都城 (三)清兵入关
知识结构
4.发展
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核心素 养。 重点:李自成起义 难点:李自成起义占北京退出直至失败,清攻占北京夺取全国政权
七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复习提纲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明朝后期的腐败
政治腐败,朝政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繁重,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
灾荒。
2、经过: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这也是李自成受到百姓拥护的原因)②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③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明朝被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人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最后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
一、明朝简介
1. 明朝历时276年(1368年-1644年)。
2. 宋朝灭亡后,元朝建立。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首都在南京。
3. 明朝分两个时期:永乐时期(1402年-1424年)和嘉靖、万
历时期(1522年-1627年)。
4. 明朝的良好治理和强大军队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二、明朝的灭亡
1.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内部
腐败和贪腐。
2. 内部腐败和贪腐造成了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困难等问题。
3. 明朝后期还面临着民间起义和外来入侵的问题。
4.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攻打北京,崇祯帝自杀,
明朝亡国。
5. 清朝建立后,清朝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三、明朝的成就
1. 明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如文化、艺术、科技、农业、商业等方面。
2. 明朝亦产生了很多伟大的文化和艺术家,如唐伯虎、文征明、徐渭、仇英等。
3. 明朝的科技成就包括造船、火药、印刷术、天文学等。
4. 农业方面,明朝推广水稻种植、发展棉花种植、改良麦子种
植等。
5. 明朝也发展了很多商业活动,如银行业、盐业、航海业等。
四、清朝的建立
1. 清朝始于1644年,是由满洲族人愈后发起排满革命,其领袖为努尔哈赤。
2. 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
3. 清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统一中国并控制地方官员,控制地方军队,并与外国接触。
4.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清朝政府实行了很多措施,如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修筑运河等。
5. 但是,清朝建立后的前200年左右,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清朝最终在19世纪后期被西方列强所挑战,导致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衰败。
五、小结
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其成就在许多领域都位于世界前列。
2. 明朝的灭亡是由内部腐败和贪污以及面临的外部压力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3.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后期与西方列强的接触导致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衰败。
4. 学生们要认真学习历史,了解和尊重历史,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当今社会所处的背景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