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建设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标准规范建设
不同部门之间共享信息资源面临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通过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标准统一,本项目建设标准规范建设主要包括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标准规范建设依据、标准规范体系内容三部分。
1.1标准规范建设原则
标准规范的建设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经济性。标准规范建设得是否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直接影响到标准规范的实施效果,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本项目标准规范的建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建设标准规范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既不要让标准规范所涵盖的领域过宽,使编制的标准规范没有实际技术内容;也不要让标准规范所涵盖的领域过窄,造成对标准规范的肢解,无谓地增加标准规范。要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相关标准规范。
(2)科学先进原则
积极采用国内国际经过科学验证和生产实践检验的标准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标准规范中的各项规定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和生产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使标准规范起到促进、指导系统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考虑经济性,并注重安全性,引导项目的顺利开展。
(3)和谐一致原则
相互关联的标准和规范要协调一致、衔接配套,并符合本项目标准规范体系的需要,具备一致性和配套性。建设标准规范过程中,要注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避免与法律法规、相关标准规范之间出现矛盾,给标准规范的实施造成困难。
1.2标准规范内容
标准规范为信息资源一致性和城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各参与方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应围绕信息采集、组织、分类、保存、发布与使用等信息生命周期各环节建立规范和标准。本项目建设中需制订的标准规范主要包括技术标准规范、数据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
1.2.1技术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为信息资源一致性和城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各参与方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应围绕信息采集、组织、分类、保存、发布与使用等信息生命周期各环节建立规范和标准。本项目建设中需制订的技术标准规范大致如下:
1.2.1.1平台建设标准
平台建设标准规定了城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硬件和网络要求、技术要求、服务接口、前置机接入标准等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平台总体框架
规定支撑城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系统、信息库组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综合管理系统、前置管理系统、交换传输系统、桥接系统;信息库主要包括:前置交换库、业务信息库等。
参照《GB/T21062.1-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的规定进行建设。
数据接入规范
接入规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城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环境要求:规定承载共享各信息库、信息系统及其交互的基础环境的要求,主要包括硬件、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的要求。
(2)前置机环境要求:对各平台参与部门前置交换环境所需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提出配置要求,规范前置交换机器的IP地址、交换节点服务器的命名规则、各项配置要求,方便各部门技术人员快速搭建本单位前置交换环境。
(3)网络环境要求:规定对各政务部门接入城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所依托的网络的要求。
应用接口规范
规定城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和应用支撑的应用接口标准,主要包括技术要求和接口报文规范两部分。技术要求规范了各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环境的功能组成及要求、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的技术要求;接口报文规范了交换数据格式、数据类型、表达方式等内容,并包含通信模型的规定。
城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接口使用接口报文来表示,主要由报文头、报文体两部分组成。其中,报文头包含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报文唯一识别号、参考报文号、资源编号、资源版本、源节点代码、目标节点代码、报文类型、
报文时间戳、接入部门信息系统标识等内容;报文体则根据信息资源类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容。
应用接口还规定报文的传输方式以及通信模型,传输方式包括基于HTTP 的SOAP、消息中间件传输等,通信模型包括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单向推送。
1.2.1.2数据交换标准
数据交换标准主要由信息结构、交换协议组成。其中信息结构规定了基础信息数据结构。交换协议是规定数据的交换模式及结构。
本次项目数据治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各类数据的集成管理,需要全面考虑数据的现状情况。由于需要集成的已有应用系统和在建应用系统的数据类型和格式各有不同,不同厂商建设的应用系统使用的平台和数据库环境也各有不同,所以需要尽量不涉及具体业务,采取松耦合的数据集成方式,对现有系统进行数据抽取,以便进一步地数据挖掘分析,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在城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各业务系统建设和实施数据管理系统的阶段性、技术性以及其它经济和人为因素等因素影响,导致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采用不同存储方式的业务数据,包括采用的数据管理系统也大不相同,构成了异构数据源。
数据源异构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源所在的部门不同。
(2)数据源所依赖的业务应用系统不同。
(3)操作系统的异构与网络平台的异构。
(4)系统所使用的编程语言的不同。
存储模式异构,即数据源在存储模式上的不同。存储模式主要包括关系模式、对象模式、对象关系模式和文档嵌套模式等几种,其中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为主流存储模式。同时,即便是同一类存储模式,它们的模式结构可能也存在着差异。例如不同的关系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类型也不完全一致,如Oracle、Mysql、SQLServer等。
1.2.1.3数据服务目录标准
数据服务目录体系的标准规范是建立城管大数据中心的数据目录体系的核心,要建立数据资源的分类方法、元数据、编码规则、标识语言、数据格式、交换协议、资源组织、管理结构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城管大数据中心在构建的时候经常通过扩展通用元数据的方法来创造自己特有的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标准扩展多基于ISO、OGC的元数据标准。
城管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目录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帮助用户在统一平台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数据为目的,因此该平台只保存数据资源的目录信息,而数据资源实体保存在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且该目录信息是在数据资源元数据的基础上,参考元数据标准,形成城管大数据中心的核心、最简单的元数据集合,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数据资源描述和定位的要求;城管大数据中心中数据资源目录核心元数据包括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及可选的元数据实体。数据服务目录将基于大数据中心的框架进行构建,从技术角度实现目录编目、目录报送、目录管理和目录服务,实现涵盖通用服务、公共服务组件和专题服务的数据服务目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