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疾病-惊风2

合集下载

小儿惊风

小儿惊风
汤药治疗使用贝母瓜楼散合清膈煎加减: 辰砂1克(用手沾辰砂,再点于舌头上) 九节菖蒲4.5克 竹茹6克 胆南星4.5克 天竺黄3克 陈皮4.5克 木通3克 川贝母3克 白芥子3克 甘草4.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初起牙关紧闭用通关散:细辛9克 皂角9克 冰片1克研成细粉用吸管吹入鼻孔中。有喷嚏者愈后良好,无嚏者多凶险)
西医学中因高热、脑膜炎、脑炎、血钙过低、大脑发育不全、癫痫等所致的抽搐属此范畴。
儿科常见病证。唐以前将本病归入痫证,至宋《太平圣惠方》始定名惊风。即惊厥。临床以四肢抽搐或意识不清为主要特征。引起惊风的原因较多,一般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以热性、急性病引起的急惊风尤为多见,如小儿肺炎、中毒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如持续高烧不退,均可出现惊风。这与有些慢性病在后期因虚损而出现的慢惊风,有虚实之分。古代有的医书如《寓意草》、《温病条辨·解儿难》、《幼幼集成》等则称痉病。近代习惯上将痉厥出现于成人的称痉病,出现于幼儿的称惊风。治疗以镇惊化痰、安神定志为大法。
[编辑本段]病因病机
急惊风的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内蕴痰热积滞、暴受惊恐。外感时邪,从热化火,热极生风;饮食不节,食滞痰郁,化火动风;暴受惊恐,气机逆乱,而发惊厥。其主要病机为热闭心窍、热盛动风、痰盛发搐。热、痰、风、惊四证是急惊风的主要病理表现。病变部位在于心脏、肝脏。
慢惊风由于禀赋不足、久病正虚而致,以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为其主要发病原因。由于暴吐暴泻、久吐久泻,或温热病后正气亏损,脾肾亏虚,化源不足;或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其病变部位在脾、肾、肝三脏。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脾。急惊风毫针刺用强刺激,慢惊风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编辑本段]按语

dyty靌中医诊断学

dyty靌中医诊断学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二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笔记第一章绪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5、东汉华佗《中藏经》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8、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11、清朝林之翰《四诊抉微》四诊并重,色脉并重第二节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一、审察内外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辨证求因病证结合,以证为主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证”和“症”和概念“证”指的是一组症状群,这类症状具有相同的性质,或由某一共同的病机所引起。

辨证就是对疾病的本质作出决定。

如:痰热壅肺证肾阴虚证卫分证三、四诊合参四诊并重,不可偏废第三节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闻—听声音、嗅气味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切—诊脉和按诊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四诊(二)八纲(三)辨证:对表现出来的症状确定证型辨证的方法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第四节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一、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二、博览群书:以教材为主,兼看一些其它书籍三、参加临床实践:“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第二章四诊第一节望诊望诊注意事项:(1)光线(2)动作熟练、敏捷“一望而得”(3)有步骤、有重点先全身→分部;上→下,头→足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姿态一、望神(一)望神的含意: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先天之精→神←滋养后天之精•神、精、气三者同盛同衰•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神旺望神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三)望神的要点•目光(重点)、神情、气色•体态、言谈举止、应答反应得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面色:面色润泽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饮食:正常或稍减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失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面色:晦暗暴露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面色:突然颧红如妆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饮食:突然思食、索食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假神1、神气不足:轻度失神虚证患者2、神志异常癫--抑郁型(湿痰蒙闭)狂--兴奋型(痰火扰心)痫--发作型(肝风挟痰上扰)望神的注意事项1、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2、做到神形合参3、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4、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二、望面色•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惊 风

惊   风
热甚者应先清热,痰壅者给予豁痰, 惊重者治以镇惊,风盛者急施熄风。
急惊风—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 1.风热动风(高热惊厥)
证候特点 风热表证+惊风
证候 起病急骤,发热,头痛,鼻塞,流浊涕 或黄涕,咳嗽,咽痛,随即出现烦躁、神昏、 惊厥,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在风关。
治法 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急惊风—西医治疗
三、对症治疗 1.降温 物理降温、退热剂。 2.脱水降颅压 甘露醇、速尿,肾上
腺皮质激素。
急惊风—西医治疗
四、病因治疗 尽快找出病因,采取相应治疗
对原因不明的新生儿惊厥、抽血留作 需要的检查后立即静注25%葡萄糖10~ 15ml,以纠正可能存在的低血糖。无效时 可静注10%葡萄糖酸钙2ml/kg(稀释后)。 仍无效时再静注维生素B650mg,如系维生 素B6依赖症,则发作立即停止。
急惊风—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 5.惊恐惊风 证候特点 暴受惊恐病史+神昏抽搐 证候 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颤栗,喜投
母怀,夜间惊啼,甚至惊厥、抽风,神志不 清,大便色青,脉律不整,指纹紫滞。
治法 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方药 琥珀抱龙丸加减。常用药:琥珀粉、远志、
石菖蒲、胆南星、天竺黄、人参、茯苓、全蝎、钩 藤、石决明。
颅外
急惊风—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内陷厥阴 时邪包括六淫和疫疠之气。 (1)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邪,易于传
变, 郁而化热,热扰神明,热极生风(高热惊厥)
(2)小儿元气薄弱,真阴不足,易感暑邪,暑为阳 邪,化火最速,传变急骤,内陷厥阴,入营入血; 暑多夹湿,湿蕴热蒸,化为痰浊,蒙蔽心窍,痰动 则风生(乙脑)
急惊风—西医治疗
二、控制惊厥

小儿常用药及注意事项

小儿常用药及注意事项

3、拉肚我家就用婴儿健脾散,是传统小中药,一盒才一元多。孩子积食,消化不良都可以吃。拉肚子:吃乳酶生、试过两次把苹果、红萝卜、土豆一起煮粥,吃了止泄(这点可能会因人而异)大便干:香蕉、喝小儿七星茶(不知道这七星茶在别的宝宝身上行不行,反正彬彬吃这个特见效)大姨的儿子灰灰有一段时间生病,用了很长时间的抗生素,病好了。可是老是原因不明的拉肚子,到医院看了好多次就是看不好。后来问过郭医生,他告诉大姨:给孩子喝酸奶就好了!可是家长怕给酸奶喝的话,就给妈咪爱吃其实原理是一样的。肚子疼:搽茶油消化不好:煮点红枣粥吃就行了(红枣开胃)
(1)防出汗:夏季宝宝最容易出汗,尤其是一些婴儿,别看他们还不会走不会跳,可是一会不见,小脑门上就挂满了汗珠。医生认为,夏季家长应防止宝宝过度出汗,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并要多给宝宝喝水,少喝饮料。
(2)防痱子:很多宝宝一到夏季就全身长满痱子。有了痱子的宝宝脾气似乎也特别不好,总是容易烦躁哭闹,弄得大人也十分懊恼。其实宝宝出痱子跟出汗多有关系,因此,当宝宝出汗时,家长应及时给宝宝清洁身体,保持毛孔通畅,同时洗完澡后,可使用儿童专用的痱子粉。另外,有痱子的宝宝最好不要用太热的水洗澡。
2、消化不好酵母片。小姨的儿子宽过一岁的时候,开太心,吃了很多饭菜还吃了很多蛋糕。结果半夜里,宽突然一声大叫乱哭起来!姨急得不知道怎么办好才,还是老妈镇定——晚上吃多了,快吃酵母片!果然,过一会儿宽又睡了!后来我怀宝宝的时候,吐得非常厉害,在广东中医院的表姐告诉我:吃酵母片,没有副作用。当满街人都用江中消食片的时候,我家里只有酵母片!谁偶尔胃不好啦,胃痛啦都吃酵母片!小孩子无论是拉肚子,还是发烧,还是别的什么病。医生只不过说一句:吃清淡点的。后来郭医生告诉我:孩子拉肚子或者发烧,就给孩子吃稀饭!多放点水,多熬一会,浓浓的稀饭,保养孩子的胃和肠是最好的!反正无论什么病,多吃稀饭,一定没错。当然,稀饭不饱肚子,多喂几次,也能达到少吃多餐,减少肠胃负担的效果!如果觉得稀饭无味,可以放入山药和红枣,这两种都是养胃的!而且放入山药的稀饭粘粘的,小孩子很喜欢。所以稀饭是很好的选择。有的妈妈会说,光吃稀饭营养不够啊!那可以用杂米来做稀饭啊,无论是卖米的小店还是超市都有这种杂粮——就是大米红豆绿豆黄豆小麦之类的粮食组成的。这种米做出来的稀饭,营养全面又好吃,还免得宝宝便秘呢!另外:关于加入的山药。加入的山药是有讲究的,你在菜场里会看到长得又大又长又圆的山药,这种山药做稀饭一点都不好吃!如果你发现长得丑丑的、赖赖的,比一般山药要小一点,这种土山药做出来的稀饭才会好吃!要是我家人看到了,会买一大堆——然后每家都分一点,生怕再买不到喽

06第六节--惊--风B

06第六节--惊--风B
⑶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液生化、脑电图、 脑脊液、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原发病。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慢惊风病程较长,起病缓慢,神昏、抽搐症状相对较 轻,有时仅见手指蠕动。 辨证多属虚证,继辨脾、肝、肾及阴、阳。 脾胃虚弱者,证见精神萎靡,嗜睡露睛,不欲饮食, 大便稀溏,抽搐无力,时作时止; 脾肾阳衰者,证见神萎昏睡,面白无华,四肢厥冷, 手足震颤; 肝肾阴虚者,证见低热虚烦,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 强直,抽搐时轻时重,舌绛少津。
⑵耳针:取穴神门、脑(皮质下)、心、脑点、 交感。强刺激,每隔10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
[其他疗法]
3.推拿疗法 ⑴急惊风欲作时,大敦穴上拿之,或鞋带
穴拿之。 ⑵惊风发作时,身向前曲者,将委中穴掐
住;身向后仰者,掐膝眼穴。牙关不利,神昏 窍闭,掐合谷穴。
[其他疗法]
4.西医疗法 惊厥发作时的治疗:尽快控制发作,
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防风、 牛蒡子疏风清热;
钩藤、僵蚕、蝉蜕祛风定惊。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2)气营两燔:多见于盛夏之季,起病较急, 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嗜睡,抽 搐,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病重者高热不退,反复抽搐,神志昏迷,舌 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 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
[辨证论治]
附:危重急症救治方法: ⒈ 退热: 物理降温:放置冰帽,冰袋,50%酒精擦浴。
中 成 药:小儿回春丹、紫雪丹 针灸降温:风池、大椎、十宣放血(柴胡注射液穴位注射) 中 药:生石膏、黄芩、知母、水牛角 ⒉ 止惊: 针 灸:合谷、涌泉、百会 中 成 药:止痉散、安宫牛黄丸 中 药:水牛角粉 西 药:10%水化氯醛、安定 ⒊ 开窃: 针 灸:人中、颊车、丰隆 中 成 药:至宝丹、通关散、苏合香丸、 中 药:菖蒲、郁金、胆星、 西 药:20%甘露醇、25%山梨醇 (降颅内压)

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

闭外脱。若感受疫疠之邪,则来势急暴,迅即化热化火,
上扰神明,内陷心肝,迅速变生高热昏厥,抽风不止
病因病机

内蕴湿热:若因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结 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 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高热昏厥,抽风不止,
呕吐腹痛,痢下秽臭

暴受惊恐: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
脾药温之,不可拘泥于一治,更不可不加辨证,一味投以
寒凉重镇药物,以使阴证加重
急惊风

急惊风来势急骤,常痰、热、惊、风四证具备 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
病因病机

外感时邪:外感六淫,皆能致痉 尤以风邪、暑邪、湿热疫疠之气为主 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痰甚 生惊,惊甚生风,甚则入营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 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颅内病变(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性惊厥 热性惊厥 颅外病变 高热惊厥 中毒性脑病
其他:如破伤风
颅脑肿瘤 非感染性惊厥 无热惊厥 颅内病变 发育异常 颅外病变 遗传疾病 全身疾病 代谢疾病
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
颅内疾病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
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 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 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
惊亦不散,不移其时,抽搦又作”。其治疗急惊风善用五
苓散
五苓散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
、白术、桂枝捣为散,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 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 ,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 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

小儿惊风的症状一般有哪些

小儿惊风的症状一般有哪些

小儿惊风的症状一般有哪些
小儿惊风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患儿容易产生抽搐、昏迷的症状,在临床上也叫惊厥,民间一般叫做“抽风”,通常一到五岁的小孩子比较容易发生惊风,发病率与年龄有关。

★ 1、前期症状:患儿可能会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

★ 2、典型症状: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

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

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

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

★3、具体疾病的典型症状
(1)热性惊厥的类型:根据起病年龄、惊厥的严重程度、神
经系统体征等可将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个类型。

单纯型多在4个月-4岁之间起病,高热后很快出现惊厥,惊厥持续
时间在5-10min以内,惊厥发作为全身性,发作前后神经系统正常,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

此型占热性惊厥大多数,预后良好。

复杂型惊厥持续时间超过15-30min,惊厥为全身性或局灶性,
可有神经系统体征,一次发热过程中惊厥发作2次或2次以上;
可在6个月以下或6岁以上发病。

此型仅占少数。

(2)若是低钙血症引起的抽搐,患儿可意识清楚。

若意识尚
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

小儿疾病-泄泻2

小儿疾病-泄泻2

治法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主方 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 山药、莲子肉、扁豆、薏苡仁健脾化湿; 砂仁、桔梗理气和胃。
加减
胃纳呆滞,舌苔腻者,加藿香、苍术、焦 山楂、焦神曲芳香化湿,消食助运;
腹胀不舒加木香、大腹皮理气消胀;
腹部冷痛,四肢欠温,加炮姜、草果温中 散寒,暖脾助运;
4.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 推上七节骨,捏脊,重按肺俞、脾俞、胃 俞、大肠俞。用于脾虚泻。
四、针灸疗法
1.针法: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下 脘,伤食加刺四缝,水样便多加水分。实证 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2 次。
2.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 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用于脾虚 泻、脾肾阳虚泻。
治法 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主方 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 人参大补元气; 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益气养阴, 酸甘化阴; 附子回阳固脱;龙骨、牡蛎潜阳救逆。
加减 泄泻不止,加炮姜、白术以温中扶脾;
土虚木亢,虚风内生者,按慢惊风论治。
[其他疗法]
一、中药成药 1.葛根芩连微丸:每服1~2g ,1日3~ 4次。用于湿热泻。
5.西医治疗 脱水患儿要采用液体疗法。
对于腹泻脱水的预防,及轻度、中度脱水, 可用口服补液盐(WHO ORS),配方为氯化 钠3.5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 糖20g,加温开水1000ml。轻度脱水50~ 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少量频服, 8~12小时将累积损失补足。脱水纠正后维持 补液,将口服补液盐加等量水稀释使用。
治法 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小儿惊风

小儿惊风

分类
急惊风
慢惊风
临床诊断
急惊风
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 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 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 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 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 增高。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 片、脑脊液等有关检查。
二、慢惊风护理:
1.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保证患儿安静休息。 2.抽搐时,切忌强行牵拉,以免拉伤筋骨。 3.对长期卧床的患儿,要经常改变体位,必要时可垫海绵垫褥或气 垫褥等,经常用温水擦澡、擦背或用温热毛巾行局部按摩,避免发 生褥疮。 4.昏迷、抽搐、痰多的患儿,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5.注意加强营养,不会吞咽者给予鼻饲。
病因
临床上可归纳为四证八候。所谓四证是风、惊、痰、热。 八候,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的出 现,表示惊风已在发作。但惊风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 部出现。由于惊风的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 有寒有热,故临证常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凡起 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势缓慢,属阴 属虚者,统称慢惊风。本病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 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 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颅外感染性 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 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 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 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 伤、脑瘤等。临证要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并 作相应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医儿科学19章惊风

中医儿科学19章惊风

3.降低颅内压抽搐时间持续 15分钟以上或反复惊厥患儿, 可发生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1—26/ks,于20-30分钟 内快速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6-8小时重复1次。
【预防及护理】
一、预防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时邪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及变质食物。 3.按时预防接种,避免跌仆惊骇。 4.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在外感发热初起时,要及时降温,服用止痉药物。 二、护理 1.抽搐时,切勿用力强制,以免扭伤骨折。将患儿头部歪向一侧,防止呕吐物 吸入。将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体。 2.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
—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
—主要病机是痰、热、惊、风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四证”
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慢惊风中若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证候,称为慢脾风。
惊风的证候特点,可归纳为四证八候。 四证者,指痰、热、惊、风,见于急惊风。 八候者,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在急惊、慢惊都可出现,表示惊风正在发作。但惊风 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
4、惊证: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触异 物,耳闻巨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使神明受扰,肝风内动, 出现惊叶晾跳,抽搐神昏。
六淫所致的外风,春季以春温为主,兼加火热证,症见高热, 抽风,昏迷,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症 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常热、痰、风三证俱全;如夏季 高热、抽风、昏迷,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第 十 九 单 元 惊 风
中 医 儿 科 学
【概述】
一、概念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临床以抽搐、昏迷为主 要症状。惊风一个症状,可以出现在许多疾病中。又称“惊 厥”,俗名“抽风”。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危急病证,且变化迅速,可以给小儿带 来严重损害,故自古被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如《东医宝 鉴·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 释谜·惊风》也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

中医儿科学-3-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3-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3-2(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1. 舌疳的病机是A.脾病及肝B.脾病及心C.脾病及肺D.脾病及肾E.以上均不是2. 厌食、积滞、疳证的鉴别错误的是A.厌食预后较差B.厌食无明显消瘦C.疳证形体消瘦,面黄发枯D.积滞不思乳食,腹胀嗳腐E.积滞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3. 明显消瘦,肚皮膨胀,甚则青筋暴露,多是A.干疳B.疳气C.疳肿胀D.疳积E.眼疳4. 不属于汗证病机的是A.表虚不固B.营卫失和C.气阴两虚D.阴虚火旺E.肾阳不足5. 小儿惊风的特征性证候为A.抽搐神清B.高热抽搐伴神昏C.四肢抽搐,口吐涎沫D.四肢抽搐或作猪羊叫E.突然仆倒,昏不知人6. 小儿急惊风的四证是A.痰、热、惊、风B.痰、积、惊、风C.风、热、火、积D.痰、火、惊、滞E.痰、积、惊、滞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惊风八候的是A.搐B.摇C.搦D.引E.反8. 以下不属于慢惊风的是A.来势缓慢B.反复抽痉C.来势凶猛D.昏迷或瘫痪E.预后差9. 小儿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A.外感风邪B.肝阳上亢C.痰热生风D.土虚木亢E.阴虚风动10. 慢惊风的主要病因错误的是A.感受风邪温邪B.暴吐暴泻C.急惊风转成D.大病久病伤及气血阴阳E.先天元阳元阴不足1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惊风四证的是A.热B.痰C.风D.惊E.反12.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最常见病因是A.肺炎球菌感染B.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C.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D.流感嗜血杆菌感染E.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3. 急性肾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A.局灶一节段性病变B.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炎C.硬化性肾炎D.致密沉积物肾炎E.弥漫性渗出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4. 急性肾炎的中医病机主要是A.肺气不宣B.脾失健运C.肾失开合D.膀胱不利E.三焦不通15. 患儿,8岁。

患感冒1周未愈。

昨起水肿从眼睑开始,继而四肢、全身,颜面为甚,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应首先考虑的方剂是A.越婢加术汤B.麻黄汤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D.五皮饮E.五苓散16. 患儿,男,10岁。

中医儿科学惊风PPT幻灯片

中医儿科学惊风PPT幻灯片
4
二、发病情况 1.1~5岁儿童发病率高,具有年龄越小,发病率越
高 的 特 点 。 5岁以上儿童发病较少,若有发病,需更加 注意检查原发疾病。
2.急惊风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慢惊风多由肺感 染性疾病所致,或发生于各种脑炎、脑膜炎、毒性 脑病等的恢复期。
3.惊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5
本病西医学称小儿惊厥。 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 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 生虫病等; 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 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
2
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
—主要病机是痰、热、惊、风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四证” —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
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慢惊风中若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证候,称为慢脾风。
3
惊风的证候特点,可归纳为四证八候。 四证者,指痰、热、惊、风,见于急惊风。 八候者,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在急惊、慢惊都可出现,表示惊风正在发作。但惊风 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
暑多夹湿,湿蕴热蒸,化为痰浊,蒙蔽心包,痰动 则风生;
若感受疫疠之邪,则起病急骤,化热化火,逆传心 包,火极动风。
10
2. 内蕴湿热: 饮食不洁,误食污秽或毒物,湿热疫毒蕴结肠 腑,内陷心肝,扰乱神明,而致痢下臭秽,高热昏厥,抽风不 止,甚至肢冷脉伏,口鼻气凉,皮肤花斑。
3.暴受惊恐:小儿元气未充,神气怯弱,若乍见异物,偶闻怪 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致使心失 守舍,神无所依,轻者神志不宁,惊惕不安,重者心神失主, 痰涎上壅,引动肝风,发为惊厥。
有疏风、熄风的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
差异。

中医儿科学1B答案

中医儿科学1B答案

南阳理工学院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课程:中医儿科学学年学期:试卷类型:1B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 稚阴稚阳:“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

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

吴鞠通的稚阴稚阳理论,从阴阳学说方面进一步阐明了小儿时期的机体,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2.脾常不足:小儿的脏腑娇嫩,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

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肺脏、脾脏、肾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更是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

所以,小儿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

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肾、脾、肺气之不足,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3.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

五迟指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五迟、五软病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

本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引起。

4.流行性乙型脑炎:是感受流行性乙型脑炎时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高热、抽搐、昏迷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多发生在7、8、9盛夏季节,2-6岁儿童发病率高,具有较强传染性。

重症患儿,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容易出现内闭外脱、呼吸衰竭等危象,即使存活,往往留有后遗症,甚至造成终生残疾。

5.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

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惊风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惊风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92投稿邮箱:sjzxyx88@88·综述·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惊风进展王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摘要:急惊风是小儿常见疾病,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方法在治疗这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现收集近现代医家有关中医疗法治疗小儿急惊风的文献,加以整理分析,为临床提供经验指南。

关键词:急惊风;中医治疗方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72.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2.042本文引用格式:王红. 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惊风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88.0 引言急惊风是小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其来势急骤,变化迅速,证情凶险,列为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

可发生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以高热、抽搐、神昏为主要表现。

多发发于1~5 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1 内治法江育仁教授主要从热、痰、风理论认识小儿急惊风,并且提出了“疗惊首重解热、豁痰开窍宁心、虫蛇搜剔息风”三大法则。

风热袭表者,用银翘散加减;属暑湿者,用新加香薷饮化裁。

配伍之品,风动清肝,如蜈蚣、菊花、蝉蜕、钩藤、羚羊角之类;神乱宁心,如牛黄、石菖蒲、琥珀、茯神之属。

若邪热入里,一则清气、清营、凉血,二则重视清泻少阳、阳明之火,可取凉膈散合龙胆泻肝汤,火降则风自息。

急惊风治痰之法,宜取豁痰涤痰之品,如胆南星、天竺黄、浙贝母、陈皮、半夏、远志、石菖蒲之类。

若属痰火夹杂证,须与降火清肝药如龙胆草、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等同用。

若是热极生风,则疏风清热与平肝息风合用;若是抽掣频繁者,属邪陷心肝,风邪中络,非一般植物祛风药物可解。

江教授经验,风邪窜络,必取蜈蚣、全蝎、地龙、僵蚕、蝉蜕、乌梢蛇等虫类灵动之品,搜剔邪风,方能止痉。

推拿救治小儿急惊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推拿救治小儿急惊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推拿救治小儿急惊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运用中医推拿疗法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对小儿急惊风进行救护,并观察其疗效。

方法:选取6个月~3岁的小儿急惊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采用推拿疗法,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体重。

为安全起见,两组均在备好安定注射液的前提下进行。

结果:治疗组在抗惊厥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推拿疗法在终止惊厥发作,缩短抽搐持续时间,提早清醒时间并维持良好状态,降低体温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关键词】小儿;急惊风;推拿;护理【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31-02小儿急惊风(俗称“抽风”)属于西医小儿惊厥的范畴,自新生儿至各年龄小儿均可发生,尤以6个月~3岁多见,发热为主要诱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甚则角弓反张,口噤不开,伴有(多数)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属儿科常见急症。

一旦发生,必须立即进行抢救,分秒必争。

笔者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采用推拿疗法救治小儿急惊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患儿均来源于本院门、急诊病人。

病历选择①年龄在6个月~3岁;②突然发生肢体抽搐,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③排除癫痫、厥证、脐风及慢惊风;④颅脑外伤所致抽搐。

治疗组男12人,女18人;对照组男14人,女16人。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①熄风止惊、开窍醒神为先:依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对四肢抽搐不己、两目上窜或斜视、牙关紧闭、闭厥不醒者,以重掐人中、合谷、内关、十宣诸穴。

拿委中、拿承山等各掐3~5次,揉百会10次。

采用强刺激手法开窍醒神为主,以惊停得哭、神志清醒为度,若掐一二穴即醒,其他穴位不必再掐。

②辨证施治为本:根据“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惊厥、抽搐停止,神志转清之后,给予辨证审因施治。

证属风热者给予运天庭、推上攒竹、运太阳、分推坎宫、掐揉中指巅、揉合谷、分阴阳、揉肺俞、掐揉五指节各30~40遍,揉内劳宫、运八卦、清肺经、推三关、清天河水、推六腑、揉大椎各100次;热盛者加清肺经、清肝木、清心火、揉捣小天心、推脊、推涌泉各100次。

惊风

惊风

3.邪陷心肝
证候 起病急骤,高热不退,神昏谵语, 反复抽搐,两目上视,烦躁口渴,舌质红,苔 黄腻,脉数。 辨证要点 本证为外感温热邪毒而发病, 起病急骤,传变迅速。迅速见到发热、神昏、 抽搐是本证特征。 治法 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 羚角钩藤汤加减。
4.湿热疫毒
证候 持续高热,频繁抽搐,神昏谵语, 腹痛呕吐,大便 粘腻或夹脓血,舌质红,苔黄 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夏秋之季,由饮食 不洁、感受湿热疫毒所致。初起即见高热,继 而迅速出现神昏、抽搐反复不止。早期可未见 大便脓血,须灌肠或肛拭子采取大便方可见脓 血便。 治法 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加减。
一、辨证要点
慢惊风多属虚证,辨证关键在辨脏腑及阴 阳。在脾主要责之于阳虚,在肝主要为阴血不 足,在肾有阴虚、阳虚之分。

二、治疗原则 慢惊风治疗以补虚治本为主,临床常用的 治法有温中健脾,温阳逐寒,育阴潜阳,柔肝 熄风等。
三、证治分类
1.脾虚肝亢 证候 形神疲惫,面色萎黄,嗜睡露睛, 四肢不温,抽搐无力,时作时止,不欲饮食, 大便稀溏,色带青绿,时有肠鸣,舌质淡,舌 苔白,脉沉弱。 辨证要点 本证常发生于婴幼儿,初期有 精神萎靡,面色萎黄,嗜睡露睛等临床症状, 继而肝亢生风,出现抽搐反复发作,但程度较 轻。本证一般无高热,可与急惊风鉴别。 治法 温中益气,缓肝理脾。 方药 缓肝理脾汤加减。
【其他疗法】
一、中药成药
1.羚羊角粉 每服0.3~0.6g。用于急惊 风各证。 2.小儿回春丹 每服1岁以下0.3~0.5g、 2~3岁0.9g,1日2次。用于风热动风证。 3.安宫牛黄丸 每服1/2~1丸。用于邪 陷心肝证。 4.牛黄镇惊丸 每服1/2~1丸,1日1~2 次。 用于惊恐惊风证。

小儿惊风 PPT课件

小儿惊风 PPT课件


主症:夏秋季,不潔食物史+高熱,腹痛嘔吐+神昏
抽搐

辨證:本證多見於夏秋之季,由飲食不潔、感受
濕熱疫毒所致。
治法:解毒清腸,熄風開竅,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白頭翁湯加減。
中醫辨證治療
暴受驚恐: 主症:暴受驚恐後,驚惕不安,夜間驚啼,面色時青時白,
甚至驚厥抽風 辨證:本病患兒常有驚嚇史,平素情緒緊張,膽小易
驚厥的診斷
季節:
● 夏秋季節: 中毒性菌痢、乙腦、低血糖症等 ● 冬春季節: 流腦、肺炎、中毒性腦病、
VitD 缺乏性低鈣驚厥等
驚厥的診斷
是否伴發熱:
● 無熱者大多非感染性,但≤3月幼嬰、 新生兒、以及休克者例外。
● 發熱者大多為感染性,但驚厥持續狀態 可致體溫升高。
驚厥嚴重程度:
頑固、反復、持續狀態提示顱內病變。
思考題
❖ 3.下列哪一種感染是引起小兒高熱驚厥的最常見原 因……( )
❖ A、中毒性菌痢 B、化膿性腦膜炎 ☞C、病毒
性上呼吸道感染 D、重症肺炎 E、化膿性中 耳炎
❖ 4.下列哪種不是簡單型高熱驚厥的臨床特點…… ()
❖ A、年齡多見於6個月~4歲小兒 秒鐘至數分鐘
B、發作持續數
❖☞C、24小時內可復發
項背強直,甚則角弓反張。 痰:咳嗽氣促,痰涎壅盛—有形之痰 痰鳴如鋸,神志不清或昏迷—無形之痰 熱:高熱目赤,唇頰鮮紅,煩渴飲冷,便秘溲赤,
甚則神昏譫語。
中醫四證八候
八候: 搐:肘臂伸縮; 搦:十指開合, 顫:手足頭身動搖。 掣:勢如相撲, 反:身向後仰, 引:臂若開弓, 竄:兩目發直, 視:眼露白睛不靈活
安定+苯巴比妥鈉:注意呼吸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风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 辨表热、里热 表热: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自止 里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
▪ 辨痰热、痰火、痰浊 痰热:神志昏迷,高热痰鸣 痰火:妄言谵语,狂躁不宁 痰浊:深度昏迷,嗜睡不动
▪ 辨外风、内风 外风:邪在肌表 如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 内风:病在心肝,热、痰、风三证俱全 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 辨外感惊风,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 六淫致病: 春季以春温为主,兼加火热 症见高热,抽风,昏迷,呕吐,发斑 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 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热、痰、风三证俱见 夏季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症见高热、抽风、昏迷,伴下痢脓血
▪ 辨轻症、重症 轻症:抽风发作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 发作后无神志障碍者 重症:发作次数多,抽搐时间较长 发后神志不清
▪ 治法 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方药 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防风、 牛蒡子、钩藤、僵蚕、蝉蜕
加减 高热不退:生石膏、羚羊角 喉间痰鸣:天竺黄、瓜蒌皮 便秘:生大黄、黄芩 神昏抽搐:小儿回春丹
▪ 气营两燔(病毒性脑炎) 证候 多见于盛夏 起病较急,壮热,头痛,抽搐,昏迷 恶心呕吐,烦躁嗜睡,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 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 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药:羚羊角粉、钩藤、僵蚕、菊花、 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 胆南星、栀子、黄芩
加减 神昏抽搐:安宫牛黄丸 便秘:大黄、芦荟 头痛剧烈:石决明、龙胆草
▪ 湿热疫毒(中毒性菌痢) 证候 痢疾+急惊风
辨证 多见于夏秋,由饮食不洁、感受湿热疫毒产生 初起即见高热,继而迅速神昏、抽搐反复不止 早期可无大便或大便正常 须灌肠或肛门内采取大便方见脓血 此后才出现脓血便
▪ 治法 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连翘、黄连、栀子、黄芩 赤芍、玄参、生地、水牛角、牡丹皮;羚羊角粉、 钩藤、僵蚕
加减 昏迷较深: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 大便秘结:大黄、玄明粉 呕吐:半夏、玉枢丹
▪ 邪陷心肝(中毒性脑病) 证候 起病急骤,高热不退,烦躁口渴,谵语, 神志昏迷,反复抽搐,两目上视, 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证治分类
▪ 风热动风 (高热惊厥) 证候: 表热证+急惊风
辨证
高热惊厥: 是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特点如下: ①年龄6个月~6岁 ②惊厥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多在24h以
内, 上感引起者占60% ③全身性抽搐伴意识障碍,但惊止后意识
恢复
④一次病程发作一次,很少2次以上 ⑤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超过5-10分钟 ⑥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⑦发作1-2周后做EEG正常 ⑧有家族史 ⑨预后好,少数可变为癫痫(1-3%)
▪ 惊恐惊风 证候 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颤栗,喜投母怀,夜 间惊啼,甚至惊厥、抽搐,神志不清,大便色青, 脉律不整,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患儿常有惊吓史 平素情绪紧张,胆小易惊 或在原有惊风基础上因惊吓诱使发作、加重 证候以惊惕颤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为特征
▪ 治法 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方药 琥珀抱龙丸加减 常用药:琥珀粉、远志;石菖蒲、胆南 星、天竺黄、人参、茯苓、 全蝎、钩藤、石决明
▪ 治法 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柏、栀子、黄芩、白头翁、 秦皮、马齿苋、羚羊角粉、钩藤
加减 呕吐腹痛:玉枢丹 大便脓血:生大黄水煎灌肠 本证若出现内闭外脱 症见面色苍白,精神淡漠,呼吸浅促,四肢厥冷, 脉微细欲绝者 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灌服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回阳固脱急救
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者,给予吸氧 用高张葡萄糖1g/kg静脉注射 20%甘露醇1~2g/kg,20~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 必要时6~8小时重复1次
▪ 针灸疗法 体针 外感惊风 取穴人中、合谷、太冲、手十二井(少商、商阳、中冲、 关冲、少冲、少泽),或十宣、大椎 以上各穴均施行捻转泻法,强刺激 人中穴向上斜刺,用雀啄法 手十二井或十宣点刺放血 湿热惊风 取穴人中、中脘、丰隆、合谷、内关、神门、太冲、曲池 上穴施以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 3~5分钟施术1次 耳针 取穴神门、脑(皮质下)、心、脑点、交感 强刺激,每隔10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
治疗原则
清热、豁痰、镇惊、熄风
热甚者应先清热 痰壅者给予豁痰 惊重者治以镇惊 风盛者急施熄风
热有表热和里热的不同 清热中有解肌透表、苦寒解毒的差异
痰有痰火和痰浊的区别 豁痰中有芳香开窍、清心涤痰的区别
风有外风和内风的差异 熄风有祛风和熄风的不同
惊有恐惧、惊惕的虚证和惊跳、嚎叫的实证 镇惊有平肝镇惊、养血安神的分类
西医疗法
退热 物理降温,用冷湿毛巾敷额头处,过高
热时头、颈侧放置冰袋 药物降温,安乃近滴鼻,或用安痛定每
次1~2ml肌肉注射
▪ 抗惊厥
地西泮(安定):每次0.3~0.5mg/kg,最大量不超 过10mg,静脉缓慢注射,注射过程中注意防止呼吸抑制
10%水合氯醛:40~60 mg/kg,保留灌肠 苯巴比妥钠:每次8~10mg/kg,肌肉注射 ▪ 预防脑损伤 减轻惊厥后脑水肿
预防与调护
▪ 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避免时邪感染 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饮食卫生 避免跌仆惊骇 按时预防接种
预防与调护
▪ 调护 抽搐发作时,切勿强制按压,以防骨折 应将患儿平放,头侧位,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
放于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体 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给氧 保持室内安静
加减 呕吐:竹茹、姜半夏 寐中肢体颤动,惊啼不安:磁朱丸 气虚血少者:黄芪、当归、炒枣仁
其他疗法
▪ 中药成药 小儿回春丹 每服1岁以下0.3 ~0.5g,2~3岁0.9g,1日2次 用于风热动风证 安宫牛黄丸 每服1/2~1丸 用于邪陷心肝证 牛黄镇惊丸 每服1/2~1丸,1日1~2次 用于惊恐惊风证 羚羊角粉 每服0.3~0.6g 用于急惊风各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