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教学素材 新人教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课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散文代表作《醉翁亭记》行文洒脱、放荡不羁,写作风格极具特色,突出“中心” 尤以见最——

一、突出中心线索:乐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文章虽然看似散,其实一点儿也不乱。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线。这根金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全文所见十“乐”。就种类而言:有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就太守之乐的内容而言,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而乐人之乐才是“醉翁”之意所在;就表现太守之乐的手法而言,第一段直接叙述,说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第二段借景抒情,借四时美景,抒发“乐亦无穷”之情,第三段烘托陪衬,第四段议论比较,分析禽鸟之乐、众人之乐与太守之乐的不同,点明文章主旨。文章的起、承、转、合,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这样,行文走笔,一路写出,围绕个“乐”而展开,就不是断片的杂碎,而是统一的整体,犹如穿千颗珠玉缀在金线之中,收万道阳光凝于聚光镜上。也正因为有聚光点,有主骨架,文笔的“散”反而会转化成一种特色,显得运笔从容,左右逢源,越是“散”越是增强了散文的内容,丰满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机。

二、突出中心景物:醉翁亭作者用移步换景法点明醉翁亭的位置,渲染它四周环境的清秀幽深。摹景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水,由望至行,如导游入胜,给人无限美感。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作者颇下了一番心思,敷设了五层笔墨(“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深秀;潺潺泉水;“有亭翼然”),层层烘染,步步进逼。先用大镜头、长镜头,然后推成小镜头、短镜头,最后跳成特写,不平不直,九曲回肠。先概括描写滁州山景,大笔淋漓。下一“尤”字,文章迭进,带出“西南诸峰”。再着一“望”字,视线集中于琅琊。用过视觉,紧跟着就用听觉,“水声潺潺”,于是酿泉入画。尔后,用一“回”字,连一“转”字,醉翁亭才赫然在目,进入卷面。作者在用笔时,好像围野狩猎,逐渐圈小区域。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如此描写,便使“亭”非比寻常;如此用笔,便使“文”不同凡响。从空间角度描绘滁州

山水、琅琊林泉,无处不美。第二段写四时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琅琊风貌,则是从时间角度突出它一年四季,旦夕朝暮,无时不美,其乐无穷,可谓匠心默运,苦意经营。后两段虽不再正面描写醉翁亭,却也处处离不开它。

三、突出中心人物:太守

文中共有九次写到“太守”。写建亭者是虚,写命名者太守是实;写滁人游是陪衬,写太守宴是重心;写众客醉是烘托,写太守醉是主体。这种烘云托月、盘马弯弓的写法,也体现欧阳修散文纡徐委曲的风格。文章一开始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但太守又“名之者谁”呢? 暂按不表,埋下伏笔,催人卒读。直到文章刹尾处,才端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这样,太守之乐就在众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颠,显示出主

四、突出中心思想:与民同乐

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始终咬住“乐”字运思,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作者的“山行”扣“闻水声”,已暗寓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山水之乐”一笔借以道情,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入佳境。然而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末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纵观全文,着重在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在那里的活动,同步于山水人情的描绘中,作者排遣着因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而内心复杂的抑郁感情,自然也就反映出一个真正政治家的道德情操——逆境中还不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追求人民安居乐业,与民同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