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2000字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dba72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3.png)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精选5篇)教育的情调》读后感在阅读《教育的情调》这本书后,我对教育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
情调一词虽有两种解释,但我认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感情的格调。
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具有一种怎样的情感格调,即爱。
教育情调的核心在于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
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
这一点在书中的小故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育之爱就在于教育过程中于细微之处的敏感与机智。
其中,XXX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
他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探究问题,并及时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积极肯定、适时表扬。
这种敏感性在于一种周全的、充分体贴他人的思想。
他的行为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此外,书中还列举了许多贴切的事例,如想让孩子练琴的父亲,用自己的音乐才能“引诱”孩子将常规的、单一机械式的练,变为一种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将教育浸润于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之中。
总的来说,教育的情调是一种爱的表现,它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美好的氛围。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发现细微之处的美好,让教育充满情感与温暖。
故事书中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机智和智慧,这些机智和智慧都是建立在对孩童纯粹的爱之上的。
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两个人沿着海岸步行,看到许多被海水冲上岸的海星,其中一个人认为这是自然界的现象,而另一个人则开始把海星一个一个地送回大海。
对于这个人来说,虽然只帮助了一个海星,但对于这一个海星来说是有用的。
这句话“但对这一个是有用的!”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特别关注每一个不同个体的独特性,把孩子看做与成人有着同样人格和尊严的个体,以爱育爱,教育自然就有了应有的情调。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要我们把孩子看做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以爱育爱,就能给孩子们带来应有的教育。
阐释一本书的精髓并不容易,我们只能在自己有限的认知里做出浅显的思考。
在本学期的校园读书节活动中,我成为了六年级教师导读员,阅读了《教育的情调》这本书。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460e0b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7.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它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看到了教育中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和情调。
书中强调,教育者需要拥有一种特有的敏感和机智。
这种敏感和机智体现在能够关注到孩子的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教育者不能用一种模式去对待所有的孩子,而应该敏锐地捕捉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可能比较内向,不善于主动发言。
这时候,如果教育者能够察觉到这一点,并通过适当的方式鼓励他们,可能会让这些孩子逐渐打开心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而对于那些活泼好动、表现欲较强的孩子,教育者则需要在给予他们充分展示机会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教育的情调还体现在教育者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瞬间。
一个微笑、一次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其实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力量。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在课堂上答错了问题,感到非常尴尬和失落。
但是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和一句话,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并且从此更加努力地学习。
书中还提到,教育需要关注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与成人是不同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教育者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当孩子因为丢失了心爱的玩具而伤心哭泣时,成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玩具,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对于孩子来说,那个玩具可能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丢失它就像是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这时候,教育者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慰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说“别哭了,再给你买一个新的。
”另外,教育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
我们无法预知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挑战,也无法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塑造他们。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3ee02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6.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教育的情调》。
这书啊,没有那种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倒是像个贴心的朋友,跟你细细讲述教育中的那些细腻又温暖的瞬间。
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教育是一件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三年级。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位看起来很严肃的中年女士,大家都有点怕她。
但有一次,她的一个举动彻底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那天,课堂上正在讲解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大家都听得云里雾里的。
我呢,更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反复解释了好几遍,可我还是不明白。
我偷偷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发现大家好像都懂了,只有我还在迷茫中。
我心里那个着急啊,觉得自己特别笨,怎么就是听不懂呢。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老师突然走到我的座位旁,弯下腰,轻声问我:“是不是还没明白啊?”我红着脸点了点头。
老师没有责怪我,而是微笑着说:“没关系,咱们再来一起看看。
”然后,她就坐在我旁边,拿起我的笔和本子,一步一步地重新给我讲解。
她的声音特别温柔,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特别仔细。
“你看啊,这第一步我们要先找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就像在迷宫里找到出口的线索一样。
”老师边说边用手指着题目。
我跟着她的思路,眼睛紧紧盯着本子。
“然后呢,我们根据这些线索,运用我们学过的公式和方法,一步一步地算下去。
别着急,慢慢来。
”老师的手轻轻搭在我的肩上,给了我一种莫名的安心。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明白了那道题。
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一样。
从那以后,我对数学不再那么害怕了,每次遇到难题,都会想起老师那天坐在我旁边耐心讲解的情景。
而且,因为这位老师,我明白了,学习上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再难的问题都能解决。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真正好的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而是蹲下身子,和学生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困惑和迷茫,给予他们最需要的支持和鼓励。
2023年《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2023年《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5ba2e4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0.png)
2023年《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2023年《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14月, 我有幸拜读了名作《教育的情调》, 这本书是由加拿大教学现象学研究者马克斯·范梅南和李树英教授合著的。
这本书和以往我所读过的教育方面的书截然不同, 作者不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 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分享来让我们理解生活体验, 感知教育的情调, 读后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有情调的教师, 一个充满着教育机智的老师。
全书共十六个章节, 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 却又围绕着关键词“敏感”“机智”,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正如书中所说“作为教育者, 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 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对不上号”。
范梅南只是想改变, 哪怕是一点点我们对孩子的.看法、对教育的心态。
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看似无心, 实则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教育是一件充满人文精神的爱的互动。
我们不要把教育作为一件工具, 当做一门技术, 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书中提到每个孩子是独特的, 我们应该尝试站在孩子角度思考, 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记得在一节美术课上, 有个男生美滋滋地来交作业。
我一看他手中的作业, 线条很乱, 造型也不准, 心中有些不高兴, 心想:画成这样还美滋滋的。
心里这样想着就随口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你都没有认真画?”说着就在他的作业中改动了几笔。
没想到他十分不高兴, 一扭身就回到座位了。
看到这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办公室我还在想那一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渐渐的, 我发现孩子的绘画能力需要培养, 是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表扬中成长起来的。
当孩子们美滋滋地向老师展示作业时, 内心需求的并不是指导和挑剔, 而是想诉说, 想得到老师的肯定。
其实每个同学都渴望被“看到”, 能得到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 对孩子来说, 就有可能铭记一生。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267c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7.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最近读了《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感触颇深。
这本书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教育小故事,让我们看到教育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以及隐藏在细节背后的教育真谛。
书中开篇就提到“教育的敏感和机智”,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
我们常常说要关注学生,但真正的关注不仅仅是看到他们的表面行为,更要敏锐地察觉到他们的情绪变化、需求和困惑。
比如,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再积极参与讨论,我们是否能及时捕捉到这个信号,并尝试去理解他内心的想法?也许是他在之前的回答中受到了批评,也许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影响了他的心情。
如果我们缺乏这种敏感,可能就会错过与学生深入交流的机会,无法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支持和引导。
教育的机智则体现在我们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两个学生在偷偷传递纸条,他没有当场发火,而是巧妙地走到他们身边,轻轻敲了敲桌子,用眼神示意他们停止。
这种处理方式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避免了对课堂秩序造成太大的影响。
相比之下,有些老师可能会直接没收纸条,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这两个学生,这样做虽然能暂时制止他们的行为,但却可能伤害到学生的感情,导致他们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书中还强调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因此我们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教育他们。
比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让他们逐渐打开心扉;而有些学生则比较活泼好动,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学会自律和专注。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而不是把他们都塞进同一个“模具”里。
在教育中,“氛围”的营造也非常重要。
一个温暖、和谐、充满信任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从而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要学会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ff639c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8.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教育是一门艺术,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强调了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
教育者需要对孩子的独特性保持敏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需求和情绪变化。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成长背景。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当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心不在焉时,敏感的老师不会立刻批评指责,而是会思考孩子这种表现背后的原因。
是因为昨晚没休息好?还是因为对当前的学习内容感到困惑或者无趣?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老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帮助孩子。
教育的情调还体现在教育者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上。
书中提到,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互动,是教育者与孩子之间心灵的交流。
教育者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对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家长或老师,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话,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相反,如果教育者能够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用温和的语气与他们交流,孩子会更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教育。
书中还指出,教育需要关注情境。
不同的情境会对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比如,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育者对孩子提出的建议可能更容易被接受;而在一个紧张压抑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对教育者的话语产生误解。
因此,教育者要善于营造合适的教育情境,让教育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另外,教育也是一种等待。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有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犯错。
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在适宜的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如果我们过于急切地想要看到结果,不停地催促、施压,可能会适得其反,抑制孩子的发展。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时刻保持一颗关爱之心,用温暖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孩子。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85279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4.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教育的情调》。
读完之后,心里像是被什么轻轻敲了一下,有了一些别样的感受。
书里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也没有一堆让人头疼的数据和案例,而是用一种很温暖、很亲切的方式,讲述了教育中的那些细腻又微妙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件小事,虽然不起眼,但却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有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叫明明。
那天明明刚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气鼓鼓的,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坐在那生闷气。
朋友看到了,走过去轻声问:“明明,怎么啦?”明明嘟着嘴说:“今天老师批评我了!”朋友又问:“为什么呀?”明明带着哭腔说:“老师说我上课说话,可我只是跟同桌借了一支铅笔!”朋友听了,没有立刻说老师批评得对或者不对,而是拉着明明坐到身边,说:“宝贝,那你跟妈妈讲讲当时的具体情况好不好?”明明委屈地说:“上课的时候我的铅笔断了,我就小声跟同桌说借我一支铅笔,就说了这一句,老师就批评我了!”朋友摸了摸明明的头说:“那你有没有跟老师解释呢?”明明摇摇头说:“我还没来得及解释,老师就很凶地批评我了。
”朋友想了想,说:“明明,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违反纪律的,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说话确实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和老师上课。
也许老师当时没听清你说什么,以为你在聊天呢。
那咱们要不要明天去跟老师好好说一说?”明明有点犹豫:“我不敢,我怕老师还会凶我。
”朋友笑着说:“不会的,只要你诚实地跟老师解释清楚,老师会理解的。
而且,承认错误也是勇敢的表现哦!”第二天放学,明明一蹦一跳地跑回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朋友问:“怎么样,今天跟老师说了吗?”明明兴奋地说:“说了!我跟老师解释了之后,老师跟我道歉了,还夸我诚实勇敢呢!”这件小事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个小小的场景中,朋友作为家长的处理方式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情调。
她没有一味地指责孩子或者站在老师那边,而是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8015f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7.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教育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艺术,《教育的情调》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教育中那些常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和情调。
书中开篇就指出,教育的敏感和机智是教育者必备的品质。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捕捉到那些细微的变化和需求。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有一次因为家庭的变故心情低落,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然而,当时的老师并没有察觉到我的变化,依旧按照常规的方式教学和管理。
如果老师能够更敏感一些,也许就能及时给予我帮助和支持,让我更快地走出困境。
作者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教育者不能用一种模式或标准去对待所有的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在课堂上不太愿意主动发言,这时候老师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积极表现,而是要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课后的交流或者作业中的评语,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对于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调皮捣蛋,也许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正是需要被引导和发挥的地方。
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孩子的体验至关重要。
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讲解数学题时,只是机械地按照步骤讲解,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接受。
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体验。
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求知。
同时,教育的氛围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信任的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自由,从而更愿意展现真实的自己,也更有勇气去尝试和犯错。
相反,如果教育环境充满了批评、指责和压抑,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自卑,甚至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中的等待和期望。
有时候,我们总是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果,却忘记了他们需要时间去成长和发展。
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在适宜的土壤中慢慢生根发芽,我们不能期望它在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
作为教育者,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期望,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变得更好。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3382f7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4.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教育的情调》。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也没有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温暖的方式,讲述了教育中的那些细腻而又重要的瞬间。
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观点,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教育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种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学问。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段亲身经历。
那时候,我在一个小镇上的小学当志愿者老师。
班上有个叫明明的小男孩,特别调皮捣蛋。
他总是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不是揪揪前面女生的辫子,就是和旁边的男生悄悄说话。
每次我批评他,他总是一脸不在乎的样子,这让我特别头疼。
有一次,我正在讲台上讲数学题,明明又开始不安分了。
他把自己的铅笔盒弄得噼里啪啦响,引得周围的同学纷纷侧目。
我当时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吼道:“明明,你能不能安静点!”明明被我突如其来的吼声吓了一跳,他愣了一下,然后低下了头。
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其实还是不服气的。
课后,我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自己刚才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太对。
我决定找明明好好谈一谈。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在我旁边。
一开始,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眼睛到处乱瞟。
我轻轻地问他:“明明,你是不是觉得上课很无聊呀?”他没想到我会这么问,先是惊讶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小声地说:“有一点。
”我接着说:“那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会觉得无聊吗?”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老师讲的我都听不懂,所以就不想听了。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突然一紧。
原来,他的调皮捣蛋并不是故意要和我作对,而是因为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像明明这样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
从那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我会尽量多举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对于明明,我也会在课后给他单独辅导,耐心地给他讲解那些他不懂的知识点。
慢慢地,我发现明明有了变化。
他在课堂上不再那么调皮了,开始认真听讲,偶尔还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7c9ed6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5.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主题,它关乎着个体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以及未来的发展。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深入探讨了教育中的诸多关键问题,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
教育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细微表情和动作所传达的信息。
比如,当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沉默不语时,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不想参与,而是因为他内心充满了困惑或者紧张。
一个有教育敏感性的老师会察觉到这一点,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和鼓励孩子。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氛围。
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展开。
一个充满尊重、关爱和信任的教育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从而更愿意去探索、学习和表达自己。
相反,如果教育环境充满了压力、批评和冷漠,学生可能会变得封闭和消极。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有时候老师过于强调成绩和纪律,而忽略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成长其实是不利的。
作者在书中指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教育者不能用一种模式或标准去对待所有的孩子,而应该因材施教。
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让他们逐渐打开心扉;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将精力用在有益的活动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还是只是在追求一种表面上的整齐划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中的爱与责任。
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会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种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它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书中的许多案例也让我深受启发。
比如,有一个孩子总是在课堂上捣乱,老师多次批评都没有效果。
后来,老师通过与孩子的深入交流,发现他是因为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所以才在学校里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关注。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e7b87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d.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性关怀和智慧的事业,而《教育的情调》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教育中那些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情调”。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
敏感性意味着教育者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独特需求和情感状态。
比如,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敏感的教师不会简单地认为他在偷懒或者不专心,而是会思考是不是孩子遇到了什么困扰或者难题。
这种敏感性需要教师真正地关注每个孩子,而不是仅仅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
机智则体现在教育者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做出恰当的反应。
举个例子,当两个孩子在教室里发生争吵,机智的老师不会立刻大声呵斥,而是会先观察情况,判断争吵的原因和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介入,可能是温和地劝解,也可能是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教育机智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培养的能力。
作者还提到了教育中的氛围。
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到安全、舒适和被尊重。
这就要求教育场所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更是充满关爱和温暖的空间。
比如,教室里的布置、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都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在一个压抑、紧张的氛围中,孩子很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在一个宽松、友善的环境里,他们更愿意去探索和学习。
教育的情调也体现在教育者对孩子独特性的尊重上。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才能。
教育不应该是一刀切的模式,而是要因材施教。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富有艺术创造力,教育者应该发现并鼓励这些不同的闪光点,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孩子。
书中还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中的“等待”也是一种情调。
有时候,我们急于让孩子达到某个目标,掌握某种技能,但往往忽略了他们成长的节奏。
就像一颗种子,需要时间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尝试、去犯错,这是一种耐心的等待,也是对他们成长过程的尊重。
此外,教育中的“倾听”同样重要。
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地听到孩子说的话,而是用心去理解他们话语背后的情感和需求。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5篇)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e58e8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f.png)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的情调》读后感(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c1cca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2.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教育的情调》。
这本书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像拉家常一样,把教育的真谛娓娓道来。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作者提到,有一次他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沙坑边玩耍。
小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正专心致志地用小铲子挖着沙子,试图搭建一个“城堡”。
这时,孩子的妈妈走了过来,她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然后开始不停地指挥:“宝贝,你应该这样挖,把这边堆高一点,那边再挖深一点。
”小男孩起初还听着妈妈的话,试着按照妈妈的指示去做,但没一会儿,他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手里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妈妈似乎没有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依然在旁边不停地说着。
最后,小男孩索性把铲子一扔,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嘴里嘟囔着:“我不想玩了!”妈妈这才慌了神,赶忙安慰孩子,可小男孩怎么都不愿意再继续玩沙子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教育。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个妈妈一样,自以为知道什么对孩子是最好的,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灌输给他们,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总是急于指导、纠正,却没有耐心去观察、去倾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自由探索、去犯错、去成长。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我有一个小侄子,特别喜欢画画。
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画,兴冲冲地拿给我看。
画面上是一个五颜六色的房子,旁边还有几朵形状奇怪的云彩。
我看了看,笑着说:“宝贝,你这房子的比例不太对呀,云彩也画得不太像。
”小侄子原本期待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来,他默默地把画拿回去,放在了一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再愿意主动给我看他的画了。
现在想想,我当时的做法是多么不妥啊!我只关注到了画的“技术”层面,却没有看到孩子那颗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心。
我用所谓的“标准”去衡量他的作品,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画画可能只是一种表达自我、释放情感的方式,他们并不在乎画得像不像、好不好,他们在乎的是我们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
《教育情调》读后感
![《教育情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68267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4.png)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寒假看了《教育的情调》这本书,这本书是教育现象学重要开创者,著名教育学者,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课程和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马克斯.范梅南写的,它主讲了教育的敏感和机智、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的秘密、教学的情调,拜读完整本书后,让我这个有十几年一线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感触颇深,这本书也确实适合我这类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来看,因为我们教育孩子时应该时刻关注孩子在学校里、在课堂中发生的一举一动,适当地根据孩子的临发情况进行展开个性化的教育,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也许就对孩子影响深远,无论教师的理论掌握多深、多广,还是要看孩子们出现的现场现象来思考孩子出现行为的背后深层原因,如:1.教师刚刚读完一个同学的优秀习作,教室里就响起了许多同学嘲笑的声音:"他的作文是抄的.";2.儿童节联欢会上,很多孩子带了零食自己吃;3.一位年轻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请同学们用"爱"组词.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双响亮的声音说:"爱情!";4.老师正在欣赏学生们整齐的作业,忽然发现晓林的作业没有做完就交上来了.……老师要机智地处理以上问题,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在反思。
多一些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恢复和增强对生活的敏感性,让自己生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开放等。
今后的我会在教育工作努力尝试保有教育的情调,让教学现象学这个理念在工作发挥一定的作用。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对教育保有情调,按照教育现象学的方式从事教育1.对教育工作中发生的事保持好奇心和开放心态作为一个十几年的一线老师,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读的也是师范院校,在大学时也学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知识,因此,我也时常认为对学校里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外学生发生的任何事情我都能够解决,根本不在话下,所以有很多时候都是凭着过往经验来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但也时有处理不当,读了《教育的情调》后,发现很多教育现象看似相同,但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实都是不同的教育现象,在处理时应该运用更多的教育机智,用适合当时的教育现象的方法去处理,老师可能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学生问题、教学问题要处理,可能会习以为常,觉得一两次问题处理不当也没有,但对当事的学生来说,但老师的一次评价、一句话、一个处理结果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甚至是影响终生,所以老师在处理教育现象时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严谨之心、智慧之心。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14935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e.png)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名叫《教育的情调》的书,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
书里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我看到了教育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和情感。
比如说,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老师注意到一个总是沉默寡言的孩子。
在一次课堂活动中,其他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参与着,只有这个孩子默默地坐在角落。
这位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忽略他,而是走过去,轻轻地蹲下来,问他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孩子一开始还是不说话,但老师就那么耐心地等着,用充满理解和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终于,孩子小声地说了自己的顾虑,原来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好会被嘲笑。
老师听了,微笑着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重要的是勇敢尝试。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上小学三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
每次考试,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复杂的算式,我就脑袋发懵。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考得特别差,心里特别沮丧。
我觉得自己就是没有学数学的脑子,甚至开始讨厌上数学课。
但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并没有因此批评我或者放弃我。
有一天放学后,她把我单独叫到了办公室。
我心里特别忐忑,以为又要挨批评了。
可没想到,老师拿出我的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给我讲解。
她的声音特别温柔,每讲完一道题都会问我:“这一步明白了吗?”如果我摇摇头,她就会不厌其烦地再讲一遍,换一种更简单易懂的方式。
记得有一道应用题,我怎么都弄不明白。
老师就拿了一些小纸片,当作题目里的苹果、香蕉,给我演示整个解题过程。
她一边演示,一边说:“你看,这就像我们分水果,先这样,再那样,是不是就清楚多啦?”她的动作和表情都特别生动,让原本枯燥的数学题好像一下子变得有趣了起来。
那天,老师给我讲了好久好久,直到外面天都黑了。
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
从那以后,我不再害怕数学了,上课也认真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去问老师。
慢慢地,我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提高。
现在想想,这位老师不就是《教育的情调》里说的那种能够关注到孩子细微情感,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鼓励的好老师吗?她没有因为我的成绩差而对我冷眼相待,而是用她的耐心和关爱,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精彩3篇)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精彩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42f9f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e.png)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精彩3篇〕教育的情调读后感篇一这本书和以往所读的教育方面的书很不一样,作者以一个个故事向我们呈现了所谓的教育的情调,读后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有情调的教师,一个充满着教育机智的老师。
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接触的都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因此教师只有投入自己的真情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
优秀的教师不只是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应该具备教育的敏感与机智。
教师应该让每个孩子被看到。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老师的一个无心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问候,一句随口的表扬,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至关重要,也许他会铭记一生。
工作时间越长,教的学生越多,越容易无视这一点。
对学生的关爱越来越少,总认为自己该教的东西都教了,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与我何干。
这种观点大错特错,他可能只是我千百个学生中的一个,而我却是他人生中重要阶段的老师。
曾经听一个老师说起过一个故事,一个初中成绩很差的学生毕业多年后,还经常提起某某老师曾经对自己的好,其实这个老师并没有做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偶尔表扬了他。
就这么几句简单的表扬,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抚慰,让他恋恋不忘。
教师应该营造和谐,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
老师要带着愉快的心情,面带微笑走进课堂,老师的心情会影响到每个学生,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如果老师每堂课总是板着一张脸,一脸严肃,学生一定会感到紧张和压抑,很难与老师有很好的配合,教学效果也不好。
如果老师的讲课风格诙谐幽默,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师生互动更好,学习的效果会更佳。
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机智的教师。
在课堂生活中会有很多偶发事件,突发事件,面对这样的事件,机智的老师似乎即刻就能做出在那一刻对孩子较恰当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机智。
我们可以通过对关于教育体验的小故事的阅读和反思来生成教育机智。
阅读关于教育体验的小故事之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会产生一种敏感性,会去思考孩子当时有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怎样做对孩子更好。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791151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5.png)
“双减”政策正值时,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该给自己一段思 考,什么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用心“看”孩子,去打开孩子心灵的 钥匙;用“心”学反思,去回味教学路之荆棘;用心“悟”教育,去 唤醒敏感而机灵的心。让教育和成长在生命河流中,更有情调,更温 暖美好!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4
第 4 页 共 10 页
的方式等等。当我看见这些时,我就会对自己产生质疑:我是否期望 我的孩子这样做事和生活?假如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些是我自己 想要的行为方式吗?我期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吗?正是因为我和孩 子在一起并且深爱他,所以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安逸地生活了。对 孩子的教育已转化为自我教育。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3
用心“悟”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一门学问。范梅南 老先生说:教育就是一种影响,是一种影响施加到另外一种影响上, 让影响产生影响的过程。老师必需首先是好学生,然后才能是引导学 生学习的人。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需要教育的敏感和机灵,才能 不自觉的从教育学的眼光去观察他的一切。用独特的爱和教育机灵化 解孩子的困惑,而老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即时捕获课堂生 成,准时进行德育渗透。真正上好每一堂课,高效完成每一项工作, 才能够真正地赋能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当然我们要学会但是永 久也学不完,而我只能慢慢摸索前行!
书中提到每个孩子是独特的,我们应当尝试站在孩子角度思考, 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记得在一节美术课上,有个男生美滋滋地来
第 7 页 共 10 页
交作业。我一看他手中的作业,线条很乱,造型也不准,心中有些不 快乐,心想:画成这样还美滋滋的。心里这样想着就随口说:“你画 的是什么呀?你都没有专心画?”说着就在他的作业中改动了几笔。没 想到他非常不快乐,一扭身就回到座位了。看到这情景我心里很不是 滋味,回到办公室我还在想那一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 我发觉孩子的绘画能力需要培养,是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表扬中成长 起来的。当孩子们美滋滋地向老师展示作业时,内心需求的并不是指 导和挑剔,而是想诉说,想得到老师的确定。其实每个同学都渴望被 “看到”,能得到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确定的微笑、一句鼓励 的话语,对孩子来说,就有可能牢记一生。
《教育的情调》读后随笔
![《教育的情调》读后随笔](https://img.taocdn.com/s3/m/4d6269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d.png)
【读书分享】敏感与机智成就美好教育
《教育的情调》读后随笔
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想我是需要与教育家们进行“对话”来汲取经验与力量的。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是由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现象学的重要开创者马克斯・范梅南用心铸就的。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如何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进入孩子的世界。
从而真正的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进而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工
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本书从爱与关注出发,共分为十七个章节。
有一个故事十分令我感兴趣,想要分享给大家。
一位英语老师记录了他与一个具有对抗倾向的学生在教室里发生的一件事:丹尼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开学第一天老师宣布阅读计划时,他大声说道:“我不阅读,这位英语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是轻声劝说并将精心挑选的书籍放在他的桌子上就离开了。
丹尼尔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没有丝毫动容。
几分钟后,丹尼尔却轻轻地翻动了小说阅读了起来。
学生向教师的权威发起挑战,但老师并没有强势压制,他的描述轻松、幽默。
他尊重了丹尼尔所塑造的自我形象,也捕捉到了学生渴望得到理解的小心思。
一来一往之间,是教师对教育机智的运用。
这种敏感的、机智的观察与反应,
是每名教师都需要的能力与技巧。
诚然,单从一本书是无法全面而又深刻地理解教育机智背后的深刻含义,短时间内是无法锻炼出敏感而机智的反应能力。
但是它帮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引导我在着力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不能忘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细致地对待学生。
教育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需要我们保持自己初心的同时,小心翼翼的走近孩子们脆弱的、需要被呵护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地去发掘其中蕴藏的无限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2000字
《教育的情调》是一本由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著的教育学书籍。
本书以作者自己在教育领域多年的实践和思考为基础,通过深入剖析教育现象,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和目的,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的总结和阐述。
一、教育教学的本质
范梅南认为,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建立在“有教学”的基础上,即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展其自身的能力和品质。
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
二、教育的目的
范梅南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
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探索创新,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三、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1. 教育思想:范梅南提出了“教育机智”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情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
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范梅南提出了“启发性教学”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和启示
本书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认为,范梅南的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首先,范梅南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
其次,范梅南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启发性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情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有助于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范梅南的思想启示我们,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同时也要注重运用教育机智和启发性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育的情调》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教育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范梅南的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我相信,在范梅南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