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与针灸--对上海多伦路文化街区改造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入与针灸--对上海多伦路文化街区改造的反思
叶祖盼;蒋珂;李静
【摘要】文章通过对上海多伦路文化街区改造的现实情况入手,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对“植入”式与“针灸”式改造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造成多伦路文化街区现有状态及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旧城更新的改造方式提出建议。%Based on the current renovation situation of the culture block on Duolun road in Shanghai, renovation methods of " implantation" and"acupuncture"are deeply discussed from spatial production aspect, causes of the culture block's current situation are revealed and, according to this, ren-ovation methods for old towns are presented as suggestions.
【期刊名称】《重庆建筑》
【年(卷),期】2013(000)005
【总页数】4页(P4-7)
【关键词】上海多伦路;植入;针灸;城市针灸;空间正义;公共参与;目标导向;过程导向【作者】叶祖盼;蒋珂;李静
【作者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 401147;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 401147;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 4011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0 前言
上海多伦路街区位于上海虹口北部地区,由长约550m的多伦路两侧的街坊所组成。街区南傍虹口四川北路商业闹市,北临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3号线。多伦路街区在上海市近代城市历史和文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上
海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印迹和文化缩影。目前的多伦路社区聚集着一系列名人故居,如鲁迅故居、茅盾故居、郭沫若故居、叶圣陶故居和瞿秋白故居等,也有中华艺术大学、上海艺术剧社等文化场所,是一个历史资源与文化资源均较为丰富的街区[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虹口区政府以打造“雅文化圈”对多伦路街区进行了改造,并提出了多伦路文化社区的建设目标,目前的多伦路已成为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多伦路街区也成为了上海虹口区对外宣传的重要商业休闲文化街区。政府的宣传表达着良好的意愿,然而多伦路的发展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这也是多伦路街区多年来作为学校规划实践基地的重要原因。目前多伦路街区现状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商业休闲活动发展不尽如人意,商业氛围较后期开发的“田子坊”、“新天地”相差甚远(见图1);二是周边大部分居民仍然生活在那里,并继续使用多伦路作为进出的重要通道(见图2);三是这里的设施内容已经开始游离于
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之外的摆设,多伦路对于居民而言成为了一种布景空间,街区的活力正在逐步丧失。
图1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之一
图2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之二
多伦路街区改造的直接利益关系群体主要有政府、本地居民以及外来消费者,他们对多伦路街区改造都有着自己的意愿:政府希望多伦路在商业收入和人流方面能够
媲美“新天地”及“田子坊”,为虹口区带来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本地居民希望
早日改善居住条件,增加相关的公共设施、公共空间,优化周边环境;外来消费者希望在多伦路找到精神及物质的消费价值,成为值得一去的场所。从三个群体各自的角度而言,多伦路目前的状态相比改造前得到了改善,但却与其改造意愿上均有较大差距,且此种状态持续了十年时间没有改变。这也导致了对多伦路街区改造是成功或失败的客观评价陷入了两难境地[2]。已有学者从战略定位、功能配置、空
间发展等角度对多伦路街区现有状态的形成进行了规划评论,并提出了良好的改造建议。
1 多伦路文化街区改造规划探析
1.1 多伦路文化街区改造历程
多伦路文化街区的改造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区政府意识到多伦路独特的
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十分珍贵,如不及时进行保护,一旦破坏了就无法弥补,由此启动了多伦路街区改造的历程。
一期改造开始于1998年,上海市政府斥资8000万元人民币,迁移原地居民,拆除了杂乱的违章建筑并拓宽了多伦路街道两侧空间,将多伦路550m的临街空间
改造成建筑外饰考究、“修旧如新”的街景界面,创建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形成了多伦路两侧一层皮的亮丽空间(见图3)。
图3 多伦路街区业态分布图(图片来源:SOSO街景地图)
二期改造从2002年开始提出,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和有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斥资20亿人民币用于多伦路二期改造项目。按照虹口区政府的计划,多伦路二期工程原则上不会建新的高楼大厦,而是通过动迁把老房子空出来,重新翻新后,赋予商业、娱乐、休闲和居住不同的功能。为实现这个目标,来自日本、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15家规划事务所被邀请来进行规划设计。当时的总体打算是:二期工程不求赢利,基本达到平衡就可以。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彻底提升整个区域的价值,通过三期工程回收投资并赢利。三期项目包括周边800000m2的
土地,改造多伦路的赢利点就在这里[3]。然而,二期工程从规划到现在已经历经
十年之久,一直没有实质性启动。2004年,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管委会在资源、市场和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及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开发的业态规划,对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解决方案,同时制订了分区、分类文化休闲业态模式,然而此规划一直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贯彻实施。显然,雄心勃勃的多伦路整体改造工程在第一期实施后难以持续进行下去。
1.2 植入式规划方法在多伦路街区改造中的应用
“植入”英文为“implantation”,是指用外科手术或穿刺方法,将材料放入生
物体内预定部位(如皮下、肌肉、骨内、牙科组织)的过程。植入概念包含三个要素——植入主体、植入客体以及侵入。多伦路文化街区的改造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植
入式规划过程。植入主体在空间上表现为多伦路街区,实际上则为当地居民及其构成的社区网络;植入客体在空间上表现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实际上是整个文化街区规划目标及其相对应的功能客体;植入的过程是侵入的过程,即客体(目标、功能)侵入主体(当地社区网络),迫使主体发生改变的过程。政府团体(包括联合开发者及规划设计机构)作为规划的发起者和主导者,在整个多伦路文化街区的改造中扮演着外科医生的角色。
1.3 多伦路植入式规划方法的评价
对植入式规划的评价理应从植入主体的角度出发来进行。从现有状态而言,多伦路植入式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植入客体与植入主体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植入手术存在着许多后遗症。
1.3.1 目标政绩化
从虹口区政府一系列的改造计划可以看出,对多伦路文化社区的建设目标是要通过“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植入,带动街区的整体改造,动迁当地居民,解除现有的社区网络,建设一个能与“新天地”媲美的上海新地标。然而由于多伦路周边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