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采地黄者》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采地黄者》含答案【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答案】
19.采地黄卖地黄
20.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
19.诗歌的前八句大致意思是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苗又遭霜。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田里采地黄。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农民生活成了问题,为下文写采地黄做铺垫;二、三两联交代农民生活的景况,说明为了活命,农民只得采挖地黄。第四联具体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由此可见以上四联为诗歌的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为度荒采地黄。后六句大致的意思是把采来的地黄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央告对方用这地黄喂对方的肥马,自己愿
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这是诗歌的第二部分,叙写的是采地黄者卖地黄的情形。
20.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地黄的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翻译】
麦子在春天死去,因为干旱没有雨水,导致无法生长。秋天时,庄稼受到早霜的侵害,导致产量减少。到了年底,农民没有多少食物可吃,只好到田里采挖地黄。这些地黄将用来换取口粮。早上采摘,到了傍晚也装不满一筐。诗人把这些地黄带到了一些富裕人家,卖给了那些白面郎。诗人希望他们能够用这些地黄来喂肥马,使得这些马能够发出强烈的光芒。同时,诗人也希望他们能够用这些地黄来救济那些饥饿的人们,缓解他们的痛苦。
【赏析】
首先,诗人在开头两句中引用了一句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描绘了农民面临的困境。春天时,麦子因为干旱而死亡,无法收获;秋天时,庄稼又受到了早霜的侵害,产量减少。这样的描写展示了农民在封建制度下的苦难。
接着,诗人描述了农民在年底无口食的情况下,只好到田里采挖地黄。这个动作反映了农民的困境,同时也为下文的情节做出了铺垫。
接下来,诗人用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解释了农民采挖地黄的目的,是
为了换取口粮。这个句子的描写揭示了农民在封建制度下的无奈,他们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所需的食物。
然后,诗人用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的句子,描绘了农民采挖地黄的辛苦和劳累。这个部分的表现加强了诗歌的同情和善良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关心。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农民将地黄带到富裕人家,卖给了那些白面郎。这个动作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富裕人家过着优越的生活,却通过剥削和压迫农民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然后,诗人用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的句子,描绘了富裕人家用地黄喂肥马,使得马能够发出强烈的光芒。这个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批判态度,对富裕人家的奢侈和剥削进行了谴责。
最后,诗人用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的句子,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富裕人家能够用马的残粟来救济那些饥饿的人们,缓解他们的痛苦。这个部分的表现展现了诗人的善良和同情心,同时也呼应了诗歌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和富裕人家的生活对比,表现了封建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同时展现了诗人的善良和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