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后世影响和人物评价
[转载]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
![[转载]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80154c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5.png)
[转载]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原⽂地址: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作者:飘零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杜甫(712—770),字⼦美,⾃号少陵野⽼,晚唐⼤诗⼈,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杜审⾔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蜀,友⼈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部员外郎。
故后世⼜称他杜拾遗、杜⼯部。
杜甫和李⽩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活,热爱⼈民,热爱祖国的⼤好河⼭。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活中的⿊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民,甚⾄幻想着为解救⼈民的苦难⽢愿做⾃我牺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伟⼤贡献,给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历代的⼈们,包括许多杰出的古典诗⼈在内,莫不向他拜倒,把他的诗歌奉为学习的最⾼典范。
同时,历代还出现了许多搜集、注解和研究杜诗的著名学者或选家。
在中国古代⽂学史上,还没有⼀个诗⼈,曾经像杜甫拥有这样多的追随者。
如果把杜甫的所有影响都说出来,⼏乎要涉及唐代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部历史。
这⾥,仅能从⼀些⽐较重要的⽅⾯来简括地说明杜甫的影响是如何的⼴泛⽽深刻。
杜甫的为⼈民歌唱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先对唐代诗歌的发展,直接产⽣了积极的推动作⽤。
唐代中叶,以⽩居易为⾸的⼀群诗⼈所倡导的“新乐府”,就是在杜甫诗歌创作的启发下所形成的⼀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由⽩居易⽽后,⼜⼀直贯注到唐末的⽪⽇休、曹邺、捏聂夷中、杜苟鹤等⼈的创作中去,⽽形成⼀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放射着光辉。
除此以外,杜甫诗歌在艺术表现⽅⾯,也给唐代诗⼈以深刻的影响,如韩愈、李商隐等都是分别从不同的⽅⾯受到杜甫创作艺术的影响,并建⽴起⾃⼰的风格。
唐代以后,杜甫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益⼴泛深⼊。
宋代的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追步杜诗奇峭的⼀⾯,⽽形成“江西诗派”。
⼜如王安⽯、陆游、⽂天祥以及⾦代的元好问,明代的李萝阳,清代的杜浚、屈⼤均、沈德潜等等,也都在不同的⽅⾯和不同的情况下受到杜甫的影响。
近代名人对杜甫的评价
![近代名人对杜甫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52d90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4.png)
近代名人对杜甫的评价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无论是他的创作风格还是他的诗歌主题,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来看看近代名人对杜甫的评价。
一、鲁迅:杜甫是“诗史”之上的诗人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杜甫的评价是:“杜甫的诗歌是‘诗史’之上的诗人。
”他认为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
杜甫的诗作以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因此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梁启超:杜甫是“大家”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对杜甫的评价是:“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
”他认为杜甫的诗歌作品无论在艺术性还是思想性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的诗作不仅仅是个人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思考和反思。
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被后世文人所推崇,也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
三、胡适:杜甫是“人之大者”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杜甫的评价是:“杜甫是‘人之大者’。
”他认为杜甫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杜甫的诗作普遍表现出对人类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他的诗作中常常揭示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尊严与苦难,因此他被认为是具有人类普世价值的诗人。
四、胡适:杜甫是“诗史之雄”胡适对杜甫的评价还有另一层意思,他称杜甫为“诗史之雄”。
他认为杜甫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性上达到了高度,也在历史性上具有重要意义。
杜甫的诗作以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记录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百态和人民疾苦,成为了研究唐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因此,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近代名人对杜甫的评价可以概括为他的诗歌作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杜甫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蜀相杜甫知识点总结
![蜀相杜甫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5a40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8.png)
蜀相杜甫知识点总结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广阔的社会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以下是我对杜甫知识点的总结:一、生平及成就:1. 杜甫生于唐玄宗景云二年(712年),出生在蜀地,少年时代家境贫寒。
2. 他早年家境贫寒,后来曾做过秘书省记室、御史中丞等职,但未能获得政治上的成功。
3. 杜甫以诗歌创作成就卓著,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政治、人生哲理等方面,深受后人推崇。
二、创作风格及特点:1. 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政治和人文风貌。
2. 他的诗歌思想性深刻,社会性广阔,表现力丰富。
3. 杜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代表作品解析:1. 《登高》:描写作者的愤怒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3. 《春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四、杜甫的影响力及地位:1. 杜甫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 他的诗歌以其真实的写实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之宗”,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五、后世评价及研究价值:1. 杜甫被誉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 杜甫的诗歌对于深入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政治和人文风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广阔的社会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杜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唐代杜甫的简介资料
![唐代杜甫的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2bb4f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7.png)
唐代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广泛涉及时政、社会、人生哲理、历史、自然等方面,充满思想性和深邃的感情,被后世誉为“杜诗集大成”。
一、人物背景杜甫出生于712年,唐代中期,他的祖籍是河南巩县(今平顶山市),家境贫寒,六岁丧父。
他性格豁达,有才华,16岁时考取了秀才,但未能继续深造科举,因此五年后离开老家,开始漂泊生涯。
二、人物事迹1.先天优异,后天刻苦求知杜甫自幼聪明好学,他的父亲曾是一名文人,因此他自幼接受严格的教育。
13岁时已通晓《易经》、《左传》等经义,16岁时考取了秀才。
然而,他的家境贫寒,文化水平有限,因此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分。
杜甫十分自卑,认为自己智商不够,因此他开始刻苦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2.流浪生涯,亲历世事杜甫漂泊生涯持续了大约十年,在这段时间内他游历了华北、川陕等地。
在此期间,他目睹了当时战乱、饥荒、贪污等社会现象,对之产生了深深的感受,这些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追求理想,奋发图强杜甫热爱民族文化和民间音乐,他常在山野间吟唱自己的诗歌作品,以寻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民族大同的理想。
他的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反映了对历史、社会和生命的思考和反思,深刻肯定人类追求幸福、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
三、人物成就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豪放自然、深刻抒情、史诗般流畅。
他的作品包括政治抒发、人生哲学、风景描写、怀古咏史、写景婉约等多种题材,独具特色,成就非凡。
1.杜甫的诗歌风格受到汉乐府、古体诗、汉魏间俚语的影响,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和情感强度,直抒胸臆,豪放自然,视野广泛,形象、内容丰富而有力。
他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诗是诗史上的名篇,措辞明快,充满青春朝气。
2.杜甫的抒情诗方面,他以家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眷恋,如《石壕吏》、《丽人行》等,其中《丽人行》被誉为杜甫最具爱情色彩的诗歌之一。
杜甫的后世影响
![杜甫的后世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8dce1660912a21615792915.png)
杜甫的后世影响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千百年来成为诗人们的典范。
时过境迁,到了20世纪,时代造成的个性的张扬使“以杜甫为宗”的观念永远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对杜诗的富有个性化的继承和发扬,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走进杜甫,形成和古代诗人截然不同的学杜特色。
新诗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对古典诗歌的一次颠覆性的反叛(正如有些学者认为“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断裂一样),然而事实要复杂得多。
自从胡适举起“诗国革命”的大旗,高呼“作诗如作文”,提倡诗歌的无韵化和散文化,废除旧体诗的所有规范,似乎一夜之间,旧体诗成为打倒的对象,胡适也我比杜甫差一点屡屡为自己新诗中消除不尽的旧诗气息感到汗颜。
然而如果不仅仅局限于新诗的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诗歌传统作为潜在的因素,其影响是割不断的精神血缘。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随着时代主题的变迁和新诗的发展,人们从杜甫身上学习借鉴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别。
20年代初,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启蒙”成为时代的主题,作家们大力宣扬人道主义精神和平民意识,与之相适应,大力宣扬白话文学,掀起白话文运动。
在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下,胡适的学习杜甫颇有些“托古改制”的味道,就思想主题而言,他把杜甫的“问题诗”作为研磨的对象,十分注重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民意识,在形式上,着重学习的是杜甫的“白话诗”、“诙谐诗”、“小诗”,除个人主观因素外,还出于借此为白话诗张目的考虑,受胡适影响的早期白话诗人也多有这种倾向。
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内忧外患并存的社会背景使这一时期的诗人更看重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闻一多正是这一时期受杜甫思想影响颇深的爱国诗人,同时,新诗在确立了文坛地位之后,摆脱早期的粗糙与稚嫩、寻求进一步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以闻一多为首的新月诗派同人提倡“新格律体”,与杜甫以及整个古典诗歌传统是分不开的。
杜甫作品赏析
![杜甫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5dd7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3.png)
杜甫作品赏析一、杜甫的生平与背景1. 杜甫的出生与家庭背景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公元712年,是唐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杜甫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父是唐朝的官员,父亲也是一位学者。
从小,杜甫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广泛涉猎经史文籍,培养了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杜甫的家庭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父亲是一位重视教育的人,经常与他讨论文学和历史,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同时,杜甫的家族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中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他的家庭背景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人生经验,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素材。
杜甫的出生与家庭背景不仅塑造了他的个人品质和文化修养,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深情厚意。
通过对杜甫的出生与家庭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并欣赏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杜甫的求学经历杜甫的求学经历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甫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他决心要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年轻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前往长安,希望能够进入官府学习。
然而,由于家境贫困和政治动荡的影响,他多次未能如愿。
尽管如此,杜甫并没有放弃,他通过自学和与他人的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他广泛涉猎经史文籍,尤其对于古代文学和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求学的过程中,杜甫也结识了许多文人学士,与他们的交流和启发对于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求学经历不仅展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坚持,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杜甫的官职与政治经历杜甫的官职与政治经历是他生平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曾经历过多次官职的任命和政治经历的变迁。
他先后担任过太子洗马、检校工部员外郎、检校司空、检校太保等职位。
这些官职的担任不仅展示了杜甫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政治触动。
杜甫诗歌的地位与影响
![杜甫诗歌的地位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9600b4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f.png)
杜甫诗歌的地位与影响杜甫是衔接从盛唐到中唐转变的伟大诗人,他忧国伤时,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他的诗歌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
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从广阔的视野说,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次,杜甫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
兼有各种风格。
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它的缘事而发,来自乐府传统;而它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
在诗的表现形式上,他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
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有赋的铺排技巧,有乐府的影响,也有史笔的痕迹。
他的五言古诗广泛接受魏晋南北朝诗人的影响。
五七言律诗则可以说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则主要学杜审言。
而最重要的,是他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创造意境的经验,把它融入到叙事的技巧里。
叙事而又有着意境的美。
而从语言或意象七说,杜甫与前辈诗人也有着各种联系。
他主张转益多师,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集大成者。
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
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在晚唐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
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把诗从抒写个人怀抱扩展到写民生疾苦,并且把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中国诗歌的创作题材,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杜甫的简介资料300字左右
![杜甫的简介资料3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6f4a687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b.png)
杜甫的简介资料300字左右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深沉的感情、宏大的气势、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著称,被誉为“诗史上的一座高峰”。
本文将全面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生平经历杜甫原名杜审言,生于唐肃宗咸通十二年(712年)。
他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兄弟姊妹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自小聪明好学,爱好读书,十三岁时就已经通晓《左传》、《大学》等课文。
杜甫年轻时曾经入仕,以清白自持而感到自豪,不愿和谄谀之徒为伍,因而屡次被排挤。
安史之乱后,杜甫作为难民四处流浪,深刻地感触到了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痛苦,于是他开始了写诗之路。
他的诗歌描绘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人物和场景,表达了民生疾苦、士人志气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杜甫晚年因病而逝,享年五十八岁。
他一生坎坷不平,但却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学遗产。
二、文学成就杜甫擅长于运用自然景象、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等素材,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营造出凄厉动人的情感氛围。
他的诗体现了真挚、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浓郁的思想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跨越了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哲学、伦理等多个领域。
他的诗歌集主要有《杜工部集》、《杜工部集外集》等。
其中,《赤壁赋》、《春夜喜雨》、《登高》、《将进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哀江头》等诗更是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影响杜甫不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泰山北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地传颂,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文化遗产。
杜甫的诗歌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最高成就,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标志和代表。
杜甫以其真挚、深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感染了世人,激励无数文人后学在文学创作上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他的诗歌作品影响了唐代以及后世的诗歌创作,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被誉为“诗圣”,至今仍被推崇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杜甫的故事思想核心以及对后世影响
![杜甫的故事思想核心以及对后世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ff81e4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c.png)
杜甫的故事思想核心以及对后世影响杜甫的故事思想核心以及对后世影响杜甫的思想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的故事你想知道吗?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杜甫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杜甫的故事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祝让爷爷很生气。
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
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
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
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在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别后人称为“诗圣”。
他诗中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在朝廷做官,父亲曾任司马。
杜甫从小就志向远大,最崇拜的是远祖杜预,他是晋代的名将,多彩善战,懂得法律、经济、工程,还曾注解过《左转》。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幼小的杜甫寄居在姑母家里。
姑母不光教孩子读书识字,对他的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和表弟每天在一起游戏玩耍,写字学画。
可是一场大病把兄弟两人击倒了,姑母悉心照顾杜甫,把杜甫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表弟却病死了。
这让董事后的杜甫难过了很长时间。
在姑母的精心照顾下,杜甫涨到十几岁时,已经健壮得像头小牛犊,一天到晚欢蹦乱跳的。
姑母家的院子里种着梨树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红,他简直像只顽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帮助姑母摘梨打枣,欢声笑语飞满庭院。
的岁月烂漫而朦胧,许多珍奇的生活浪花,泯灭在记忆的长河中。
但是杜甫6岁时见到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晚年仍然记忆忧新。
“剑器”是一种西域民族的戎装舞蹈,动作刚劲,节奏火爆。
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伴随着有力的音乐,她忽而从天而弱落,光彩夺目:忽而拔地而起,凌空飞舞。
当时的情景是万人空巷,掌声雷动,矮小的杜甫剂在人群中,忘情地欢呼。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94b2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4.png)
目录 Contents
• 杜甫的生平简介 • 杜甫的诗歌风格与特点 • 杜甫的生平经历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 • 杜甫的影响与评价
01
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的出生与家庭背景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 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这种家庭背景对杜甫的成长和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杜甫的生平经历与其诗歌创 作的关系
杜甫的游历与其诗歌创作
杜甫的游历经历丰富,他曾漫游齐赵、吴越等地,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这些 游历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使他的诗歌具有广阔的视野 和深沉的情感。
例如,他在《望岳》中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在《登高》中则以登高远眺的视角,抒发了对时光荏苒、人生无常的感慨。
杜甫的生活经历与其诗歌创作
杜甫的生活经历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 生活的困苦以及亲人的离世等不幸遭 遇,这些经历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涵和真挚的情感。
VS
在《春望》中,他以“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 象,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在《 月夜忆舍弟》中,他以“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表达了对战争中家人 的思念之情。
创新与继承
杜甫的诗歌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 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影响与地位
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 峰之作。
地位崇高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尊称为“诗圣”,其诗 歌被誉为“诗史”。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影响,成 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73310f00c22590102029d62.png)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当然,杜甫也写过一些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比较无聊的诗。
当他在长安充当贵族的“宾客”,向王公大臣乞求一官半职的时候,当他漂泊西南,为了衣食,不得不与地方官吏们相周旋的时候,所写的一部分诗,其中有好些五言排律,用大量的典故颂扬对方如何贤明,申述自己如何贫困,以乞求怜悯与恩赐,格调是不高的。
宋代淳熙刻本《杜工部诗集》。
总的说来,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
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
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杜甫人物短评200字
![杜甫人物短评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5e622c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d.png)
杜甫人物短评200字
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痛苦表达了深切的思考和同情。
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杜甫的诗作以真实感人、直抒胸臆的风格著称。
他对社会不公、政治腐败、战争残酷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他擅长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和对生活的感悟。
杜甫的诗歌表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他通过对农民、贫穷士人和战争中的受难者等群体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刻关怀和同情。
他的诗中充满了悲壮和激情,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无奈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杜甫的诗作被誉为“人间正道是沧桑”,他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类痛苦的关切。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启示。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诗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展示了人类命运的无奈和社会现实的
残酷,但也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谈谈杜甫对后世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谈谈杜甫对后世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73e182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a.png)
谈谈杜甫对后世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杜甫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对后世诗人及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主题内容以及为人民发声的姿态,为后世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首先,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作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以真实的表达力和犀利的言辞塑造了丰富的形象和生动的场景。
他的创作多样性和丰富的题材选择启发了后世诗人对不同主题的挖掘和表达。
其次,杜甫的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为后世诗人开拓了全新的视角。
他关注底层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以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这种对人民众声音的敏感和情感的表达,推动了后世诗人对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的探索,也激发了他们对自身情感的真切抒发。
此外,杜甫对时代变迁和历史兴衰的思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以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代风云变幻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这种关注历史与时代的态度激发了后世诗人对历史的观照和对时代问题的关注,推动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深度反思。
最后,杜甫的创作精神和人文关怀也为后世诗人树立了楷模。
他追求真实和公正,以诗歌为民众发声,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展示了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
这种为人民发声、为社会发声的姿态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鼓舞和启发,引导了他们将诗歌创作与社会关怀相结合。
总之,杜甫的诗歌对后世诗人及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主题内容、为人民发声的姿态以及对社会问题和历史命运的反思,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也启发了后世诗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达。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3f242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2.png)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1. 引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经济繁盛的时期。
在唐朝的文化氛围中,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融入了当时社会的真实与激情。
本文将探讨杜甫的诗歌与唐代社会时代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
2. 杜甫及其影响2.1 杜甫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出生于贫苦家庭,经历了战乱和流亡等艰难岁月。
从他的成长环境和遭遇来看,他对于社会问题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强烈关注。
2.2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杜甫以其深刻思考和批判现实的态度成为后世文人学习仿效和崇拜的对象。
他超越了个人悲欢离合的诗歌创作,穷尽了人生百态和社会问题的描绘。
3. 唐代社会时代背景3.1 诗人与士人的身份唐代是一个儒家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士人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杜甫作为一个士人,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的关注与思考。
3.2 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唐代晚期,发生了安史之乱等战乱事件,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
在这个时期,社会秩序崩溃、百姓流离失所、赋税沉重等问题席卷全国。
杜甫以他深情痛惜、悲天悯人的笔触刻画出了当时国家和民众所面临的困境。
4. 杜甫诗歌与社会时代背景4.1 描写社会动荡与军阀混战杜甫在许多诗作中写到了战争中无辜百姓所遭受的苦难。
他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残暴,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社会动荡的忧虑和愤慨。
4.2 铭记历史与追思先贤杜甫也用自己的诗歌对杰出公务员、忠良之士进行称颂,并通过描写他们的生平事迹来抒发自己对于社会风气与政治现象的看法。
4.3 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反思在《梦李白》中,杜甫对文人士大夫阶级对凡人百姓生活的漠视及其荒谬行为表示批判。
他以超脱常态的手法,让读者反思当时社会不公与人性扭曲。
5.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与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他通过深邃洞察力和敏感细腻的笔墨,将自己深深扎根于动荡变革中的时代环境,将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用诗歌表达出来。
唐代诗人杜甫的评价如何
![唐代诗人杜甫的评价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3eb987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2.png)
唐代诗人杜甫的评价如何杜甫和李白合称“大李杜”,唐代著名诗人,那对诗人杜甫的评价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对杜甫的评价,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杜甫的评价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所写之诗衔接了盛唐至中唐的过度时期,从他个人经历乃至国家大义无一不体现出杜甫对人生抱负的变化和一颗忠君忧国的执念。
杜甫所写之诗包含着生动的形象和热切的情怀,更有担忧的愁绪,展现了这个过渡时期的重大的变化。
杜甫因此被称为是诗圣,和李白合称为“李杜”,而他所写之诗更是给后人还有留下深远的影响,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对战乱中的百姓尤其同情,一直对黑暗腐朽的政治风气给予批判,他甚至愿意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而牺牲自己,故其诗一直贯通忧国忧民的主线,可见其伟大之处。
杜甫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很是热爱,他前期所作之诗皆是他伟大的抱负和对大好河山的描绘,他十分嫉恶如仇,热爱人民,所以他诗歌的穿凿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著名诗人对杜甫的评价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虽然杜甫在他生前并未受到很大的重视,其诗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广,但是他却在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风格。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是“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可见杜甫所影响的程度之深,在我国历史上村存留的影响之大。
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杜甫的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很大,现有大约1500首的诗歌留世。
杜甫出身北方大士族的京兆杜氏,从魏晋一直到唐朝都是显赫的杜氏家族。
杜甫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以过着少爷的生活,自小喜欢学习,七岁就能作诗,少年时期的杜甫一直在游历多地。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相约同游,在天宝四年,杜甫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每日谈诗论文,切磋琢磨。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277ba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0.png)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杜甫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涉及到社会、历史、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表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注,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深刻,富有感染力,被誉为“诗史之上,唐诗之冠”。
其次,杜甫对后世的思想影响也很大。
他的诗歌作品表现了对人性的关注和探索,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反对权力和压迫。
他的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到伦理、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杜甫的诗歌风格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深入人心,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民的深情厚爱,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唐代的白居易、李商隐、元稹等诗人都受到了杜甫的影响。
总之,杜甫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诗歌作品、思想和文学风格都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杜甫的简介资料100
![杜甫的简介资料100](https://img.taocdn.com/s3/m/44ffd2e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0.png)
杜甫的简介资料100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诗人,蜀都成都人,祖籍河南巩县。
杜甫的诗歌流传千古,不仅以其壮丽山河、感人肺腑的创作风貌,而且在他的诗中散见着人才、爱国、忧民、反唐内容,成为后世人民的榜样,被誉为杜子美。
一、家世背景杜甫家中世代为文友之家,是唐代一流的学识名门。
其父杜审言曾在官场出任职务,后因遭贬谪而去世。
杜甫自幼好学,但家境清贫,无法负担昂贵的书籍和学费。
但他孜孜不倦地自学自强,广泛涉猎书道,尤以诗词、历史为最爱,学识渐涵。
辗转于京师诸多师学,参加科考多次不中,令其家境更加贫困。
二、人生经历杜甫少年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唐朝朝政不稳定的时期,深受战乱的影响,对于国家政治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曾历任过几个职位,但由于他品格高尚,不愿为权贵所依附,常常因言官劾告而被贬谪到地方。
他也曾经历过艰苦的旅途和困顿的生活,但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充满了热爱人民、关注社会、反抗统治者的思想。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自然,具有真挚、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感受。
他的作品表现出对于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描写,揭示了历史特定环境下的政治和生活状况,反映出人民的疾苦和追求,并以此引起了后人的共鸣。
四、成就与名誉杜甫写了许多诗歌,其中《春夜喜雨》、《登高》、《赠卫八处士》、《绝句·人生无根蒂》、《兵车行》、《茅屋藏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怀古迹五首》等经典作品流传至今。
杜甫的诗歌成就了唐代的文化艺术,并为中国文学史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被后人尊为“诗圣”,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的思想观点力求贴近民生,尽力为民,反抗贵族剥削,在人民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五、人物评价与意义杜甫做为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文字充满着思想性和人性,对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诗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文学与思想方面的创造是不可磨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后世影响和人物评价
后世影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
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
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
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
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
杜甫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
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
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
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
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
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
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
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
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
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人物评价
《杜工部诗话选》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殆不可以迹捕。
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藤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藤王也。
此皆
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
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隘,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七言难于气象雄伟,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
宋叶少蕴《石林诗话》
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
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浪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回,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
若有解者,当与渠同参。
宋司马温公《续诗话》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
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他皆类此,不可遍举。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孟嘉帽落,前世以为胜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
谓诗非力学可致,正须胸中度世尔。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余顷年游蒋山,夜上宝公塔,时天已昏黑,而月犹未出,前临大江,下视佛屋峥嵘,时闻风铃铿然有声,忽记少陵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铛。
”恍然如己语也。
又尝独行山谷间,古木夹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
又暑中濒溪与客纳凉,时夕阳在山,蝉声满树,观二人洗马于溪中,曰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
此诗平日诵之,不见其工;惟当所见处,乃始知其妙。
作诗正要写所见耳,不必过为奇险也。
凡诗人作语,要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
余读太史公天官书“天一枪培(注:改为木字旁)矛盾动摇角大兵起〔注:不知在哪断句,存疑〕”,杜少陵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盖暗用迁语,而语中乃有用兵之意,诗至于此,可以为工也。
宋强幼安《唐子西文录》
古之作者,初无意于造语,所谓因事以陈词。
如杜子美北征一篇,直纪行役尔,忽云“或红如丹砂,或黑如沾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此类是也。
文章只如人作家书乃是。
宋许顗《彦周诗话》
老杜不可议论,亦不必称赞,苟有所得,亦不可不记也。
如唐太宗,相者如是之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而老杜诗云:“真气惊户牖”,可谓简而尽。
又经昭陵诗曰:“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辞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最盛德也。
老杜衡州诗云:“悠悠委薄俗,郁郁回刚肠。
”此语甚悲。
昔蒯通读乐毅传而涕泣,后人亦当味此而泣者也。
齐梁间乐府词云:“护昔加穷裤,防闲托守宫。
今日牛羊上邱陇,当时近前面发红。
”老杜作丽人行云:“赐名大国虢与秦。
”其卒曰:“慎勿近前丞相嗔。
”虢国秦国何预国忠事,而近前即嗔耶?东坡言老杜似司马迁,盖深知之。
清《全唐诗》
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
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
”元、白之论如此。
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
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
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五四”文化革命之鲁迅,到三十年代,岿然成为众望所归之革命文学导师,晚年与友人讨论中国文学史,以为中古之陶潜、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诗人,继而又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
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鲁迅晚年在政治上己
与胡适分道扬镳,惟此评论杜甫之寥寥数语,仍然与胡适笙磐同音。
他还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