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 优质课获奖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自主发言,口述解题思路 , 可先不给出题目பைடு நூலக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的要求,允许
他们算法的多样化,但要求明白每种算法的局限和优越性.
四、再探新知 1.现有下图所示三种规格的卡片各若干张,请你根据 二次三项式a2+2ab+b2,选取相应种类和数量的卡片, 尝试拼成一个正方形,并讨论该正方形的代数意义:
一、作品展示
1.让部分学生展示课前的剪纸作品.
2.小组活动: (1)在窗花的制作过程中,你是如何进行剪纸的?为什么
要这样?
(2)这些窗花(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概念形成
(一)轴对称图形
1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提出“轴对称图形” 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给它下定义,通过逐步地修正形成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同时给出“对称轴”.
13.1
13.1.1
轴对称
轴对称
1 .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
念.
2 .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 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4.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 联系.
2 . 结合教材图 13.1 -1 进一步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 以及对称轴的位置. 3.学生举例,试举几个在现实生活中你所见到的轴对称 例子. 4.概念应用:(1)教材第60页练习第1题. (2)补充: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 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是什么?
(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三)轴对称的性质
观察教材中图13.1-4,线段AA′与直线MN有怎样的位置
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如下关系:PA=PA′,∠MPA=∠MPA′= 90°. 类似的,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否有同样的关系?你能 用语言归纳上述发现的规律吗? 结合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对称轴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而 把上述规律概括成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1.观察教材中的图13.1-3,思考:图中的每对图形有什 么共同的特点?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 观察右图:
把△A′B′C′沿直线l对折后能与△ABC重合,则称△A′B′C′ 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简称“轴对称”, 点A与点A′对应,点B与B′对应,点C与C′对应,称为对称 点,直线l叫做对称轴. 3.举例: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 吗? 4.讨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三、举例应用 1.教材例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 (1)(4m+n) ;(2)(y- ) . 2 解:(1)(4m+n)2=(4m)2+2· (4m)· n+n2 =16m2+8mn+n2; 12 2 1 12 (2)(y-2) =y -2· y· 2+(2) 1 2 =y -y+4.
2
上述性质是对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来说的,如果是一个 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是否也 有同样的关系? 从而得出: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个 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归纳小结
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概念: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
称轴,对称点;
可由学生口答完成,教师多媒体展示结果,提高课 堂效率.
2.教材例4: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22=(100+2)2=1002+2×100×2+22 =10 000+400+4
=10 404;
(2)992=(100-1)2=1002-2×100×1+12 =10 000-200+1
=9 801.
2.你能根据下图说明(a-b)2=a2-2ab+b2吗?
第1小题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拼图游戏,比一比哪个小组 快?第2小题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面积的变化,帮 助学生联想代数恒等式:(a-b)2=a2-b2-2b(a-b)=a2- 2ab+b2.
六、巩固拓展
教材例5: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2)(a+b+c)2.
(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3.1第1,2,3题.
数学教学应该选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进行,轴对 称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就是要抓住“对折”与“完全重合” 两个关键之处.不然就是隔靴搔痒. 当“部分重合”与“完 全重合”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 下深刻的印象.
14.2
14.2.2
乘法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
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 ,
灵活应用.
难点 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 , 并能灵活应用公 式进行计算.
一、复习引入 你能列出下列代数式吗? (1)两数和的平方;(2)两数差的平方. 你能计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你能发现它们的运算形式与结果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允许学生之间 互相补充,教师不急于概括; 举例:(1)(p+1)2=(p+1)(p+1)=________________; (2)(p-1)2=(p-1)(p-1)=________________; (3)(m+2)2=________________; (4)(m-2)2=________________.
通过几个这样的运算例子 ,让学生观察算式与结果间的结 构特征. 归纳: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 ( 或差 ) 的平方 ,等于它们的平方和 , 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这两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完全平 方公式. 教师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学生发现这个公式的一 些特点:如公式左、右边的结构,并尝试说明产生这些特点 的原因. 还可以引导学生将(a-b)2的结果用(a+b)2来解释: (a-b)2=[a+(-b)]2=a2+2a(-b)+(-b)2=a2-2ab+b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