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重点

合集下载

设计概论知识点重点

设计概论知识点重点

设计概论知识点重点设计概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思维、设计方法以及设计过程等方面。

设计概论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设计概论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设计原理设计原理是设计概论的基础,它包括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设计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原理:指的是在设计中要保持形式、色彩、空间等各个要素的平衡,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2)对比原理:通过对比不同的要素,比如大小、色彩、形式等,使设计更加有趣、富有张力。

(3)重复原理:通过重复使用某种要素,比如形状、色彩等,增加设计的统一感和整体性。

(4)节奏原理:通过有规律地排列要素,使设计呈现出一种节奏感,给人以美感和活力。

2.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设计师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设计思维注重通过观察、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强调跨学科的交叉思维。

设计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注重人性化和舒适度。

(2)原型制作:通过制作原型来快速验证和改进设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

(3)合作与反馈:设计师需要积极与团队成员和用户进行合作,并从反馈中不断改进设计。

(4)思维导图: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设计师整理思路、展示设计过程和交流想法。

3.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运用的一系列步骤和工具。

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研究: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从而指导设计过程。

(2)市场调研:通过调查和研究市场情况,了解竞争对手、产品定位等信息,帮助设计师确定设计方向。

(3)概念生成: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法,生成概念和创意,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基础。

(4)原型制作: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式,通过原型进行测试和验证,以便更好地改进设计。

设计概论每章重点

设计概论每章重点

课题1考核要点要求应考者重点学习设计的概念、设计的范畴、设计的分类、设计与文化的关联等相关理论。

1.1设计的概念:是人类带有目的性,指向未来的创造行为。

设计一词既是动词又是名词。

作为一个动词,设计有立意、筹划、构思等含义,表达为一系列思维或形式、图式的创造活动;作为名词,设计有风格、图案、心中的计划或设想的含义,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结果以及状态的表述。

1.2设计的本质特征即创造性、精神性、适应性、目的性等,这些特征规定着设计发展的走向。

设计的“目的性”是最核心的特征。

1.3对设计目的性的理解:设计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人为实现自身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方式,往往表现为一个过程,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人是设计的根本和出发点。

因此,设计的“目的性”体现为人的目的性,换言之就是满足人的需求。

1.4设计的词义: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1.5《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设计的解释:design 是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即头脑中的构思。

设计的词义的历史变化,揭示了它必须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规律。

1.6现代对设计的词义解释:最终目的——带有质变的创造;设计方法——科学方法论与艺术方法论的横向交叉;表现形式——直观表现(图样、模型等)的完整构思。

1.7工业革命后现代设计的特点:首先是设计与生产的分工,以及设计师的诞生;其次是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第三是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1.8与设计意义相近的还有“意匠”一词。

意匠:意有“考虑”“设计”之意;匠是“意图”“思考” “技术”之意,从字面上解释,意匠即意图和匠心。

1.8最早提出“工艺美术”这个词的是蔡元培先生。

1.9现代设计开始于19世纪中叶的工艺美术运动。

1.10设计的特点:就是随着时代的不同,它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设计更在概念上与过去有明显差异。

1.11设计的范畴含义:其实就是为我们所谈论的话题画一个界限,为我们的论述定下一个适用的范围。

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设计学概论是一门关于设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学科,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历史、设计思维和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使学习者初步了解设计的本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设计学概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的原则和元素、设计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设计趋势等。

一、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通过有意识地组织材料和空间,解决问题、传达信息或实现需求。

根据设计的目标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设计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类别。

每个设计类别都有其独特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

二、设计的原则和元素设计的原则是指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准则。

常见的设计原则包括平衡、对称、重复、对比、节奏等。

设计的元素是指构成设计作品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

设计师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和风格,运用不同的设计原则和元素进行创作。

三、设计的历史发展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人类开始创造和美化工具和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产生。

设计与工艺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设计的范畴逐渐扩展,从物品的外观美化到功能和用户体验的综合考虑。

在不同时期和地区,设计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古埃及的宏伟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等。

四、当代设计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设计也在不断演变与进步。

当代设计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性化设计和用户体验。

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设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涌现出许多新兴设计领域,如互联网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

结语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设计的本质和应用。

本文介绍了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的原则和元素、设计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设计趋势等几个重要知识点。

对于有意向学习设计的人士来说,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他们在设计领域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概论(重点资料)已打印

设计概论(重点资料)已打印

第一章走近设计世界上的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自然生成的,一类是人类创造的;山顶洞人用螺壳、石头和兽骨制成的项链;案例分析:论述题,陶器和青铜器体现人类造物的哪些思想?讲到早期人类的造物,陶器和青铜器是很典型的范例。

陶器是人类从洞穴走向平原时创造的存储物品使用的器皿,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改变了,对于生活器具的需求自然就高了起来。

陶器还需要分出石器和水器,又分出日用器、随葬器和礼器来。

陶器的造型和纹饰体现着很多原始文化。

那些看起来粗糙的陶器不自觉地包含着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也体现了工艺过程的明显的设计行为,设计行为包括、选材、打制、研磨、穿孔、染色、装饰等等。

“虎食人卣”外观造型“虎食人卣”是我国商贷的青铜器,卣是一种酒器。

上有盖,有提梁,器型的设计就是根据商代传说的饕餮来设计的。

设计理念,设计思想体现在哪?英格兰南部的“司通亨治”是原始的宗教场所,有着人类最早的环境设计意识。

不仅仅在视觉的气场上,而且在空间的结构上,都有许多神秘的色彩。

越走进它,那种神秘感就越深,研究它,你不会知道哪些让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原始设计意念。

这是一个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或者说是控制人们思想的地方,在开口的马蹄形结构中,设计人有着非凡的天文,数学地质、结构上的科学的东西,也有原始的、巫术上的东西。

在夏至的早上,人们向东眺望,会发现那里正好是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于是司通亨治中的那块踵石就很重要,是夏至的时间到来的标志。

这个标志一定和当时人们的信仰有着关联性,有先知先觉的人就利用了人们信仰活动的需要,创造了巨石的结构和空间的形态。

人们不会去玩无聊的石头游戏,只有把这种场合和器具的创造当做比他们生命还重要的时候,才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将这些设计视为至高无上的目标。

“蚂蚁椅”是丹麦的设计师雅可布森1952年设计的,是一把结构上很简单的椅子。

(与同类产品对比)对认识的认识最好的途径是通过同类产品的比较来分析作品1957年“蚂蚁椅”在意大利米兰家具展上获金奖;为什么这把椅子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从椅子的侧面看,线条是有优美的,能够完全考虑到人体曲线的需要,非常符合人体工学的原理,所以就座非常舒适,其实是形式上简洁、明快、结构简单,用料精打细算,它的坐面与靠背为一次成型的模压弯曲多层板,钢管腿,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比伊姆斯的设计更为简单、省料:其三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家具中它是最容易生产的那种,而且它可以叠起来存放:其四是由于作者对家具材料的色彩有多种选择方案,材料的语言特性就更强了,能适应于各种环境。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一、设计的定义和背景1. 设计的概念设计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产品、系统或服务的过程。

设计涵盖了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

2. 设计的历史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人类社会,但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实践在工业革命之后迅速发展。

20世纪的现代主义运动对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3. 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设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人们提供实用的产品和服务,还对文化、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

设计的影响力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设计的基本原则1. 功能性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产品或系统的功能需求。

相较于艺术,设计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实现特定目标。

2. 美学性设计也包含了美学元素,良好的设计不仅满足功能需求,还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美学性在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可持续性当代设计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包括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可持续性设计是当代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重点。

4. 用户体验设计应该关注用户的感受和需求,切实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用户体验设计是当代设计中的重要方向。

三、设计的分类和应用工业设计包括产品造型设计、结构设计等,主要关注产品的外观和功能。

工业设计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方向。

2.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主要指平面艺术、广告设计等,关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和传达效果。

3. 环境设计环境设计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关注空间的布局和美学效果。

4. 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关注服装的设计和样式,涉及服装材料、款式和搭配等方面。

5. 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关注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主要应用于数字产品,如软件、网页等。

四、设计过程和方法1. 创意激发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激发创意,包括头脑风暴、灵感收集等方法。

2. 立项和规划设计项目需要进行立项和规划,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时间表。

3. 方案设计设计师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制定设计方案,包括草图、模型等形式。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
1. 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旨在解决问题并满足需求。

它涉及到创造性思维、问题分析、理论应用和实践技巧等方面。

2. 设计的范畴:设计可以分为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

不同领域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3. 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的思考方式。

它强调观察与理解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实践的应用。

4. 设计过程:设计过程包括问题定义、需求分析、创意生成、方案评估和实施等阶段。

在每个阶段,设计师需采用相应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思考和实践。

5. 设计理论:设计理论包括美学、人机交互、人类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设计师需要了解这些理论,以指导和优化设计过程。

6. 设计原则:设计的原则包括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可接受性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环境来考虑和应用这些原则。

7. 设计与社会:设计与社会有着紧密的关系,设计师需要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承担责任,
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8. 设计教育: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教育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

以上是设计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设计师需要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设计学概论重点

设计学概论重点

设计学概论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一、选择题二、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1设计文化学2人机工程学3设计美学4设计史学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1波普运动2新艺术运动3 绿色设计运动4 装饰艺术运动按照( 2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y) 或语义学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 符号) 。

” 1 毕加索 2 贡布里希3索特萨斯4莫里斯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1解构主义 2 抽象主义 3 立体主义4符号学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1格罗佩斯2贡布里希 3 米斯4莫里斯二、简答题窗体底端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简述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1860年至1863年期间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设计学概论完整版精选重点

设计学概论完整版精选重点

设计学概论一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研究范围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评判现状对当代西方设计的看法对古代中国设计的看法二设计的多重特征艺术特征设计与艺术的渊源设计的艺术含量设计的艺术手法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科技特征设计与科技进步科学理论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经济特征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作为价值方法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三设计源流中外中国古代设计原始、奴隶、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建筑源流家具陶瓷纺织品与服饰工具兵器西方古代设计原始和古典艺术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工业革命18世纪19世纪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大战后的设计波普设计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后现代主义新时代的设计方向四设计的类型视觉传达设计含义构成要素设计领域产品设计含义基本要素分类环境设计含义类型五设计师历史演变知识技能要求艺术与设计自然与社会学科设计师的类型横向纵向分类社会职责六设计批评对象及批评者范围和特征批评者的多重身份标准参照标准历时性方式理论出现与发展多元化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设计学划分: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梳理设计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广泛,内容繁杂。

为了方便学习和理解,本文将对设计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以下是本文的内容大纲:一、设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1 设计学的定义1.2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二、设计的基本原理2.1 创意与创新2.2 功能与形式2.3 美学与审美三、设计的分类和特点3.1 产品设计3.2 平面设计3.3 空间设计四、设计过程和方法4.1 创意的产生和挖掘4.2 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4.3 实施设计和评估设计五、设计与社会5.1 设计的社会影响力5.2 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六、设计师的素质和职责6.1 设计师的技术素质6.2 设计师的沟通能力6.3 设计师的伦理责任七、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下面将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具体阐述:一、设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1 设计学的定义设计学是研究设计原理和方法,探索设计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提高设计实践的能力。

1.2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设计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设计的原则、设计的过程、设计的实践以及设计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的基本原理2.1 创意与创新创意是指独特的、有价值的观念或思维方式,而创新是指将创意应用于实际,并产生新的价值和影响力。

设计师需要不断提升创意和创新能力,以实现设计的优秀和突破。

2.2 功能与形式设计的功能是指产品或环境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形式则是指设计物体或空间的外观和结构特征。

好的设计要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既满足使用功能,又具有美感和表达能力。

2.3 美学与审美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和价值的学科,而审美是对美的感知和评价。

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把握美的要素和原则,为用户创造美的体验。

三、设计的分类和特点3.1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指设计师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

产品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品质、外观、材料等因素,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设计概论课程重点

设计概论课程重点

第六章 设计的类型
二、视觉传达设计 (参考课本P132-168 )
1、概念


规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以印刷或计算机技 术、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视觉符号为媒介,创造具有形式美感的规觉信息, 并能对叐众产生一定影响的构思不行劢(设计)过程。 规觉传达是以规觉符号或记号为媒介迚行信息的传递不沟通,并使信息转 发为“看得见的传达”。丌论用何种规觉形式,都要满足信息传达的功能 性需要,并给人一种形式美感。
第四章 设计的原则
一、人化原则
1、实用性原则 2、易用性原则(它是对物不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指产品不使用产品的
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及和谐的程度 )
普适设计(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障碍设计
第四章 设计的原则
二、物化原则(参考课本P23-51 )
1、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 作为指导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属亍观念层次上的科学技术,即人们的科 学态度不科学精神。 作为普遍觃律和斱法、属亍知识层次的科学技术。

装饰适度、繁简相宜(装饰之美) 木材坚硬、纹理优美(材质之美)
第二章 设计简史
二、外国设计简史
1、工艺美术运劢的贡献不局限(课本P105-107) 2、新艺术运劢不工艺美术运劢的异同(课本P107) 3、包豪斯-含义、特点、贡献、局限(课本P116-119) 4、流线型风格(课本P120) 5、美国的商业性设计-有计划地商品废止制(课本P125-126) 6、意大利设计不德国设计(课本P126-128) 7、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课本P124-125) 8、日本设计的“双轨制”(课本P129) 9、后现代主义(课本P130)
《设计概论》课程重点
第一章 设计的世界(绪论)

设计学概论重点背诵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重点背诵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重点背诵知识点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设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进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设计学概论重点背诵的知识点:1. 设计的定义和特征设计是指以实现特定目标为目的,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系统化的过程,将概念转化为可实现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活动。

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创造性:设计是创意和创新的过程,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 目标导向:设计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需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

- 综合性:设计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应综合考虑功能、美学、可行性等因素。

- 非性理性:设计既需要艺术感觉和直觉,又需要逻辑和分析思维。

2. 设计的分类设计可以根据领域、功能和形式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艺术设计:以艺术表现为主要目的的设计,如绘画、雕塑等。

- 工业设计:以产品功能和外观等需求为主要目标的设计,如家电、汽车等。

- 平面设计:以平面媒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设计,如海报、广告等。

- 环境设计:以创造室内外环境的空间布局和氛围为目标的设计,如住宅、商店等。

- 服装设计:以时尚需求和人体工程学为主要目标的设计,如时装、鞋帽等。

3. 设计的过程设计过程是指从问题的定义到解决方案的实现,包括以下主要阶段:- 研究阶段:确定设计目标、需求和限制条件,进行问题分析和用户调研,形成设计 brief。

- 创意阶段:通过头脑风暴、草图、模型等创造性方法,产生多样的解决方案。

- 评估阶段:对创意方案进行筛选和评估,考虑功能、美学、可行性等因素。

- 详细设计阶段:对选定的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详细规划,包括设计细节和技术规格等。

- 实现阶段: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包括原型制作、试制和生产等过程。

4. 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人机工程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人体工效学为主要目标。

- 形式表达:通过形状、颜色、材料等方式来展现设计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设计概论重点知识

设计概论重点知识

设计概论重点知识设计概论重点知识1.作为人类设计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是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和古罗马的《博物志》。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包含有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五大类。

3.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五种主要形态分别是简策书、帛书、卷轴装书、旋风装书和折经书。

4.中国古建筑在建筑形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大屋顶和斗拱。

5.视觉传达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分别是文字、标志和插图。

6.标志设计的四大要求好看、好听、好记、好用。

7. 包装的用途主要是保护产品、促进销售、便于使用、提高价值。

8.设计学通常可以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9.标志可分为指示性标志和象征性标志。

10.编排设计又称版面设计。

11、广告的五要素分别是:广告信息的发送者、广告信息、信息接收者、广告媒体和广告目标。

12、展示设计包括物、场地、人和时间四个要素。

13、展示设计又称陈列设计,是指将特定的物品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摆设和演示的设计。

14.紫砂壶的开山鼻祖是供春。

15、绞泥装饰工艺是壶艺大师吕尧臣创造完善的。

16、越战纪念碑是华裔女建筑师林璎的作品。

17、希腊三大柱式分别是多利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18.紫砂壶主要有光货、花货和筋瓤货三类。

19、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20、当代西方设计思潮1.符号学理论。

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简言之,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2.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大全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大全

设计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知识点:1、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论理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2、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3、依据西方对美术学的划分方法,设计学一般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4、吉迪恩与佩夫斯纳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学家。

5、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6、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7、设计(Design)概念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最初是指素描、绘画8、进入20 世纪,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格罗佩斯提出的美术和工艺、建筑相融合的设计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9、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10、西方设计界从50年代开始将符号学方法用于建筑设计。

当时人们十分关注建筑的“意义危机”,认为现代建筑使环境失去了场所感,由此导致了一场功能与意义之争。

11、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12、西方开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工作始于20世纪初萌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被誉为“20世纪的米盖朗琪罗”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第二章知识点:1、设计是以成品为目的,并具有功能性、艺术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量和确定的经济意义,也就是说设计具有艺术、科技、经济三个特征。

2、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3、工业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同时受着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由技术设计、经济设计、艺术设计组成。

4、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

1785年吉米·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技术世界,设计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革。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大全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大全

设计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知识点:1、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恩辨的归纳和论理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2、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3、依据西方对美术学的划分方法,设计学一般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4、吉迪恩与佩夫斯纳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学家。

5、1977年,英国成立丁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6、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槪念是“经营”。

7、设计(Design)概念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最初是指素描、绘画8、进入20世纪,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格罗佩斯提出的美术和工艺、建筑相融台的设计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9、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10、西方设计界从50年代开始将符号学方法用于逹筑设计。

当时人们十分关注逹筑的“意义危机”,认为现代逹筑使环境失去丁场所感,由此导致了一场功能与意义之争。

11、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已特。

12、西方开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工作始于20世纪初萌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被誉为“20世纪的米盖朗琪罗”的美国逹筑设计大师翰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第二章知识点:1、设计是以成品为目的,并具有功能性、艺术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長和确定的经济意义,也就是说设计具有艺术、科技、经济三个特征。

2、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道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3、工业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台,同时受着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由技术设计、经济设计、艺术设计组成。

4、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

1785年吉米•瓦待发明了蒸汽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技术世界,设计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革。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

设计学概论重点笔记第一部分:设计学概论设计学是一门研究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的学科。

它涉及到产品设计、空间设计、视觉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多个领域。

在设计学概论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的分类以及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1 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是指有目的地创造出可实现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其目的是满足特定的需求。

设计包括了产品设计、图形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关注外观美观,还需满足使用功能、生产制造、环境保护等要求。

1.2 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手工时代、工业化时代和信息时代。

手工时代的设计主要依赖手工艺人的个人技能,产出较为有限。

工业化时代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大规模生产大众化产品。

信息时代设计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为特点,用户需求和体验成为设计重点。

1.3 设计的分类设计可分为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多个领域。

产品设计主要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平面设计注重视觉传达和信息表达,空间设计关注环境的布局和美学构建,用户体验设计则关注用户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1.4 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功能性、美学性、实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

方法包括了需求分析、创意构思、原型制作、用户测试等多个环节。

创意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需要灵感启发和跨领域思维。

第二部分:设计理论设计理论是设计学的理论基础,它探讨了设计的本质和规律,指导着设计实践的发展。

设计理论包括了设计语言、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思维等多个方面。

2.1 设计语言设计语言是设计领域中的沟通工具,它包括了符号、颜色、形状、构图等多种表达方式。

设计语言的运用能够有效传达设计师的意图,引导观众产生特定的情感和体验。

2.2 设计美学设计美学关注了设计的审美标准和美学原理,包括了比例、对比、韵律、色彩等美学要素。

设计美学的运用能够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体验,使其与众不同。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设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设计学的定义、设计过程、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设计学的定义设计学是研究人类设计活动的学科,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则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设计学包括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设计领域,旨在提高产品和环境的功能性、经济性和美感。

二、设计过程设计过程是设计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问题定义、调研分析、概念生成、概念选择、详细设计和实施。

在问题定义阶段,设计师需要明确设计任务的目标和需求;在调研分析阶段,设计师对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在概念生成阶段,设计师根据需求和调研结果产生多个设计方案;在概念选择阶段,设计师通过评估和比较各个设计方案,选取最合适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详细设计和实施阶段,设计师将选定的方案进行细化和落地实施。

三、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设计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它包括功能性、经济性、美感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功能性是指设计作品能满足用户需求和完成预定功能;经济性是指设计作品在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平衡;美感是指设计作品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感;可持续性是指设计作品在生产、使用和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四、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设计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方法,它包括问题解决方法、创意产生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在问题解决方法方面,设计师可以采用系统思考、TRIZ等方法来解决复杂的设计问题;在创意产生方法方面,设计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心智图等方法来激发和开发创造力;在评估方法方面,设计师可以运用评估矩阵、用户测试等方法来评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结: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设计学的定义、设计过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升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

设计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相互促进,设计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美好设计作品。

设计学概论考研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考研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考研知识点设计学概论是设计学专业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设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设计学概论的核心知识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设计学的基本概念、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和设计应用等方面介绍设计学概论考研的知识点。

一、设计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学是研究人类的设计行为、设计思维和设计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设计活动的观察和研究,探索设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设计的定义、设计的特征和设计的分类等。

1.1 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人们有意识地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

1.2 设计的特征设计具有创造性、目标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

1.3 设计的分类设计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设计对象可以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媒设计等;按照设计目的可以分为实用设计、艺术设计、战略设计等。

二、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

它强调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和运筹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2.1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颖、独特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它注重思维的灵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和深度思考。

2.2 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并关注其内部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强调设计师需要具备整合和优化系统的能力,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2.3 运筹思维运筹思维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权衡和决策的思维方式。

它包括优先级排序、资源分配和方案评估等过程,能够帮助设计师在有限条件下做出最优的设计选择。

三、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指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所采用的一套系统性的操作方法和工具。

设计方法可以分为分析方法、创造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3.1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对问题的分解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用户分析和市场分析等。

设计学概论常考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常考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常考知识点【设计学概论常考知识点】设计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和创造的过程为核心的学科。

在设计学的学习中,对常考知识点的掌握非常重要。

下面将围绕设计学常考知识点展开论述。

一、设计的定义及分类设计是指有目的地进行创造和改造,将环境的组成要素合理组织、精心构造的过程。

设计可以分为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

二、设计过程和原则设计过程一般包括需求分析、构思、设计方案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设计原则包括功能性、美观性、可行性、可持续性等。

三、设计思维和方法设计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强调问题解决、以人为本的设计。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头脑风暴、故事板、草图、模型制作等。

四、设计史和设计理论设计史通过对历史上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师的研究,总结出设计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设计理论包括美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

五、设计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设计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设计作品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设计应当注重本土性和创新性,符合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求。

六、设计伦理和专业道德设计师需要遵守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保护环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循职业道德等,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七、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可持续设计应当满足现代社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需求。

八、设计与科技的融合科技的发展对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九、设计教育和职业发展设计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职业发展方面,设计师可以选择在设计机构、企业、自主创业等领域发展。

总结:设计学概论常考知识点涵盖了设计的定义、分类、原则、过程、思维方法等内容,同时还要关注设计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科技的关系,以及设计伦理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提升设计学专业素养和扎实掌握设计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学概论复习要点和练习题》注意:名词解释、简单和论述题答题技巧:要简洁,标注清晰要点,评分是按照要点给分的,论述则需要加入实际的举例。

不举例,只论述理论的关系则会扣除相应的分值。

以练习题中的论述和简答为例。

练习题中的选择和填空答案大家自行查书获取这是考前的要点提纲和部分练习题,同学们还是主要以书本为主,预祝考个好成绩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概念的历史演变:设计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方式,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

而早期人类有关设计的经验性总结,如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和以及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都可视作设计学作为一门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

然而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论理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设计的概念:设计一词虽然是西语Design在现代汉语中的反映,但其西语词源学上的含义,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早已有了相对应的词义——经营和造物。

用现代汉语中的“设计”这一双音节词来对译西语的Design,从其各自的语源背景及文化背景来看都毫无歧义,这正好说明了“设计”作为人类生活行为的共性特征。

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1.1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从学科规范的角度来看,由于设计学在西方是近些年从美术学、建筑学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所以我们在此依据西方对美术学的划分方法来对设计学作研究方向的划分。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设计是三项艺术的父亲1、设计艺术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是研究人的劳动工作能力与极限,以及如何使劳动工具、作业条件、生活道具等与人的解剖结构、生理与心理等特性相适应的学科,是二战之后,新兴的一门学科,充分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效率。

符号学理论:是从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设计界的一种科学方法论,是一种极具启发意义的隐喻式的视觉分析方法,符号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离不开符号,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是对符号的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是信息的储存工具,是表情达意的物质手段。

设计界将符号学引入设计的过程,涉及到设计的物质性、功能性、审美状态、设计对象的使用和设计作品的传播功能,意大利哲学家埃科用之分析建筑,法国哲学家巴特用之分析摄影,它是现代设计界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本塞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做了开拓性的研究。

结构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方法,目的在于给人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即先验结构的存在,对设计中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做出了贡献。

罗兰巴特在《神话》一书中讨论了图像与形式的关系,将设计看做是可形式分析的文化符号。

由此英国设计史家福迪《欲望的对象物:设计与社会》一书中讨论了设计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同样也是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这是现代设计界常用的研究和表现方法之一。

解构方法:是从符号学中引申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分析图形,并分别表达图形当中视觉的、文化的、语言的意义,通过这种解码行为,对图形做详细的全面阐释。

这种方法也成为了设计的分析方法,启发了创新的设计手法,如法国鲍德里亚教授提出“挪借”手法,打破了设计永远是原创的观念,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提出了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的区别。

解构主义风格大师有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和视觉设计师保罗.兰德。

混沌理论:混沌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运用到设计领域,“创造性的混沌”将设计看做是多元化和无次序的,混沌理论是一种自然科学视角,在设计领域中混沌理论是后现代提出的多元化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具体的混沌理论实践有日本的黑川纪章、英国的扎哈哈迪德,意大利设计群体孟菲斯和阿基米亚的作品。

荷加斯《美的分析》英国画家荷加斯所著《美的分析》是西方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他意识到洛可可风格的意义,并提出线条曲线美的特征,对线条的组合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使用的理性美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要为目的,继他之后,18世纪有关设计的出版物多数都是关于图案的著作。

其书中的理论影响深远。

第二章知识点设计是一种产品生产,设计是一种艺术活动设计的艺术手法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借用是直接借用艺术的力量达到设计的需要,解构是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然后进行重构,装饰是解决设计艺术品质中最传统最常用的手法,参照是形式借鉴、规律借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而遇到开创性课题时,就需要用到了创造这一手法。

设计是一种经济行为1.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4.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1860年至1863年期间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奥地利美术史学家阿洛伊斯?里格尔,于1893年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第三章中国设计概观知识点青铜器设计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

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饕餮纹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纹样。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有许多学者曾作过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饕餮是由双鸡相对组成一个羊头,鸡羊谐音,有“吉祥”之意;有人认为是“通天地(亦即通生死)”;有人认为是“辟邪驱鬼”;有人认为是“戒之在贪”;有人认为是“象征威猛、勇敢、公正”;还有人认为是“祭神”等等。

夔纹。

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失蜡法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也称蜡模法。

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是用蜡来制造模型,然后在模型内外敷泥,成为泥范,再制为陶范,最后再浇入铜熔液进行铸造,蜡则熔化流失。

蜡模比起泥模,可以进一步精雕细刻,失蜡法可以制造极为精细或镂空和各种造型的装饰。

甚至鸟兽象形的容器也铸造得十分准确生动。

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所以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宋代瓷器宋代瓷器设计高度发展,突出表现在全国各地名窑众多,著名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窑、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和钧窑等。

掌握了多种烧造技术和装饰技法,产品各具特色。

例如定窑,此地古属定州,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故名,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和印花。

刻花的线条洗练流畅。

例如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图404〕。

这种裂纹,是由于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又赋予它们以各种名称。

例如,纹片极细小如鱼子的,称为鱼子纹;纹片大而呈弧形的,称为蟹爪纹;纹片大小相同的,称为百圾碎。

明式家具——以此为例,示例答题评分标准,答清要点即可明代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的辉煌时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设计特色,是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的家具设计风格,被称为“明式家具”(1分),主要有椅凳、几案、橱柜、床榻、台桌、屏座六大类(1分),设计特色是:1,结构美,为榫卯解构,2是材质美,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纹理,选用优质硬木(1分),3是造型美,造型浑厚洗练,比例适度,4是装饰美,装饰简洁,朴实无华,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1分)《营造法式》宋代《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监丞李诫。

《营造法式》书中确定了材份制和各种标准规范,还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北宋致力于总结前代建筑经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即木架建筑的用“材”尺寸分成大小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的所有尺寸都随之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

斗拱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传递到柱上。

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天工开物》:详见书上知识点《园冶》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可以视作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

大门方位一般南向,位于住宅东南。

大门正对的街侧设影壁,独立如屏风,轴线上增加平行几组纵轴,称为跨院,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

前院外人可到,内院非请勿人,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为晚辈起居处。

住宅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

无论多少进,垂花门必在中轴线上。

垂花门,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联珠等富丽木雕。

界分内外,形体华美,为全宅突出醒目之处。

大的住宅先是纵深增加院落,再次横向发展。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赵州桥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石拱桥,比欧洲19世纪兴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